传统园林和传统文化交织之美分析

传统园林和传统文化交织之美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园林建筑中体现着书法美、绘画美、哲学美、诗意美,园林建筑中的各种常用意象都各具深意,反过来,绘画、小说、诗、词、歌、赋、戏曲中也都有园林的意象存在。园林的建筑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传统文化中也能看到园林建筑的相关内容,因此,分析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传统文化;传统园林

园林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它蕴含着上千年的文人意象,是文人士子画中的山水、梦中的桃源,也是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它是集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空间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无论是建筑中的大漆工艺、石雕技艺、木雕技艺、砖雕技艺、泥塑技艺、彩画技艺、琉璃瓦技艺,还是叠山理水的技艺都值得借鉴与传承。古典园林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园林中的造园要素并非各自独立存在于园林空间内,而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地表现出造园者的思想与审美。园林中富含的传统文化意象更加值得借鉴与传承。本文旨在分析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织之美,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园林与传统文化的交织表现在汉字、绘画等诸多方面,如园林中的匾额与楹联运用了不同的书法艺术,来表现出园主对书法的审美的不同。而园林本身也具备诗画之美,园林中风景如画,运用了很多绘画素材与雕刻技巧。园林本身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如内敛含蓄的江南水墨画一般的青色、白色,热情似火的故宫红。不论是从各种彩画还是各类雕塑、雕刻作品、琉璃作品中都可看出绘画与园林之间的紧密联系。古人把园林作为重要的抒发诗情画意的场所,不少文人雅客喜爱绘画山水园林,他们的画作往往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极富张力。

一、汉字与传统园林

汉字元素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楹联与匾额、留题上。书法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美学艺术,不同写法会带来不同的美感,形成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风格的字体。草书张扬恣意,楷书严谨典雅,行书劲挺奔放,小篆规范匀称,隶书简洁大方,哪怕同一种字体,不同人表现出来的美感也不尽相同。比如李煜瀛用颜体题写的“故宫博物院”,顺治帝用行楷题写的“正大光明”,拙政园中姚孟用隶书题写的“与谁同坐轩”,乾隆帝用行楷题写的“皇建有极、允执厥中、建极绥猷”等,各有不同韵味。除了书法外,汉字本身的意蕴也值得欣赏,比如常出现在古建筑彩画、琉璃瓦、花窗上的寿、万、福、喜等字,它们常常代表了园主对于长寿、幸福、健康的追求。

二、绘画与传统园林

中式建筑十分讲究绘画美,传统园林常常如诗如画,具有诗画之美,建造常用叠山理水的手法来让建筑本身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借自然之景让建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古代盛行山水田园画,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图》、五代卫贤的《高士图》、南宋李嵩的《水殿招凉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石涛的《松风草堂》。这些画作都画着园林山水,画中的园林山水不仅代表着画家的画工技巧,更是代表着画家心中的丘壑,画家常常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他们笔下的园林有水有山有木,充满着自然意趣。私人园林很多也与山水田园画一样依山傍水富有诗情画意,拙政园邀请了著名吴门画派画家文征明参与建造,从文征明所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看出拙政园中的画意。拙政园景色如画,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绘画与传统园林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样都表达出古人对自然美感的崇尚。无论是园林还是绘画,都讲究有山有水有木,无不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朴素热爱。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归隐田园的思想,这些思想可以通过园林、绘画以及诗词体现出来。从植物意象来说,古人十分喜欢通过植物意象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古典园林向来讲究天然,山水草木缺一不可,植物意象也由来已久。古诗词中植物意象常常用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象征诗中人的美好品德或者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意,比如:《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包括葛、蕨、桃、李、梅、棘、竹、桐、桑、荷、杞、榆、柏、韭、榛、卷耳、甘棠、木瓜、蒹葭、白茅等,多运用比兴手法来阐述诗人想表达的情怀;《离骚》中常以各种美好的植物意象来代指君子的品性,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来表述自身忠君爱国之情。植物意象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发展。提起菊,人们总能想联想到陶渊明,晋陶渊明爱菊,他的“采菊东篱下”的诗句让菊花与归隐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因此文人们常常用菊花意象比兴诗人淡泊名利的品性。随着绘画、诗词歌赋、戏曲与园林文化的共同发展,植物意象也成了诗画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意象不仅存在于园林的花草树木、匾额楹联中,还存在于建筑彩画、天花装饰、筒瓦装饰、滴水装饰、台阶装饰、花窗及门墙装饰、家具装饰中。植物意象既体现出园林主人的趣味,又常常与园林造景密不可分,比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梧竹幽居”,再如《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怡红院”,用植物意象为景色命名,使植物意象也成为了景致的一大亮点。绘画中常见山水花草等自然景观,古典园林建筑也常常与这些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幅画。因太湖石形态各异,有着“皱、漏、瘦、透”的特色,像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的叠石都以太湖石为主,故宫也常见太湖石。中国常见的园林植物有梧桐、芭蕉、竹、海棠、芙蓉、松、柏、柳、梅、梨、枇杷、菊、牡丹、杏、百合、桂花、玉兰、银杏、黄杨、葵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梧桐与竹子常常与凤凰这种吉祥的鸟儿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两种植物意象在文人园林中也十分常见,小说《红楼梦》中因潇湘馆内竹子多,宝玉就为之题写匾额“有凤来仪”。古人常把雨打芭蕉的愁绪与自己的愁绪联系起来,以芭蕉的愁来诉说自己的情感。海棠花美又寓意着美好与吉祥,文人常用海棠花来喻佳人,海棠花也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及断肠之情。《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等人结了海棠诗社,大观园的怡红院里种着海棠花。“怡红快绿”中的“红”指的就是海棠,“绿”指的就是芭蕉。拙政园有海棠春坞,留园、故宫、颐和园也都种植着海棠。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竹子代表不卑不亢、谦逊有节,因此在各种传统园林中也常见。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栽有竹和蜡梅,梧竹幽居也有竹,《红楼梦》中黛玉所住潇湘馆里种植了竹子、芭蕉、梨树等,留园也种植有竹。沧浪亭种有梅,狮子林的向梅阁也种有梅。颐和园、留园、拙政园等湖中种有芙蓉,拙政园有芙蓉榭。故宫、西园寺种有银杏。承乾宫和乐寿堂种有梨花,永和宫和拙政园种有紫藤,慈宁宫种有玉兰。古人还经常把梅、兰、竹、菊放在一起隐喻四君子,把松、竹、梅放在一起隐喻岁寒三友,把玉兰、海棠、报春花、牡丹、桂花放在一起隐喻玉堂春富贵。这些隐喻表达着古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时至今日,这些图案也仍然被用在服饰、建筑、绘画等各种地方。园林常常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以满足园主对美的需求,春赏海棠,夏赏荷花,秋赏菊,冬赏梅,每个季节都仿佛走在画卷中。建筑中各种绘画素材的意象都富含着传统文化,比如:代表长寿的万字纹、寿字纹、龟背纹等,代表幸福的福字纹、蝙蝠纹、蝴蝶画、葫芦画等,代表个人品行高洁的莲、菊、兰、竹、梅、栀子,代表高贵的牡丹,代表富贵的貔貅和鹿,代表皇权的龙,代表爱情与高贵的龙凤图案,代表力量的狮子等,都是建筑中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是古人在生活与劳作过程中发现并加以创造出来的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象征吉祥或者幸福的意象现在还常常被应用在服饰、游戏、动画、影视作品、建筑、绘画、雕刻作品中。很多如《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中作品的人物绘画,七仙女、梁祝等传说故事,二十四孝图、孟母三迁等德育故事等,也常被应用在园林建筑中,共同表述出园林主人的审美。建筑中各种雕塑、雕刻、琉璃瓦都体现出绘画美。如颐和园、故宫有铜狮子、石狮子、铜凤、铜鹿、铜龙等,它们姿态各异,或威猛,或憨厚,或可爱,各具特色。古时各种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以及人物故事意象在绘画、雕刻作品中都十分常见,用于表达吉祥如意、幸福长寿等意象。如龙、凤、麒麟、狮子、马、鹿、蝙蝠、蝴蝶等动物意象,牡丹、葫芦、桂花、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等植物意象。另外,如故宫屋脊上的按固定顺序排列的屋脊兽,有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等,这些琉璃做成的屋脊兽细节栩栩如生,也常常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如居庸关云台的月宫玉兔捣药石雕图,颐和园的露陈墩吴牛喘月石雕图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息息相关。露陈座上常常雕刻有代表生生不息的花草纹、代表高升和如意的云纹、象征长寿的寿字纹、象征福气与幸福的蝙蝠纹、象征万象更新的万字纹、代表福寿绵长的回字纹、代表吉祥如意的如意纹等纹样。园林内铺设的石子路图案也充满绘画美,铺上鹤的图案,代表鹤鹿同春,常见的还有代表纯洁的冰裂纹、代表高洁的梅花纹、代表平安的宝瓶纹、代表财富的铜钱纹、代表幸福的蝙蝠纹、代表吉祥的祥云纹、代表长寿的万字纹、代表吉祥如意的如意纹、代表富贵绵延不绝的回字纹、代表吉祥的方胜纹、代表年年有余的鱼纹、代表富贵的海棠纹、代表善缘的扇形纹、代表高洁的莲纹等。这些纹路既富有内涵又富有美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典园林常用框景手法,圆形、方形、宝瓶形、梅花形、海棠形、扇形等几何形状的洞窗、洞门把园中景色框成一幅幅画卷。这种框景不仅仅提升了园林的层次感,使得园林风景更加富有美感,而且可以突出景色重点,让景色更加如同一幅画作一般跃然眼前。仅仅将简单形状的图案叠加运用在花窗上,就可以形成各种款式的花窗,如拙政园各种款式的花窗就是各种简单形状的叠加运用,而这些款式各异的花窗不仅为拙政园的景色增加了层次感,也让园林显得更加精致玲珑。

三、文学与传统园林

诗词歌赋与小说戏曲中都有与建筑相关的意象,古典园林与文学密不可分,园林既是文人雅客们谈论诗词歌赋文章的场所,也常常被文人墨客在笔下提及。如:从“飞阁流丹、桂殿兰宫、绣闼、雕甍”的描述可以看出滕王阁之美,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知其几千万落”可看出阿房宫的巍峨雄伟;从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匾额“杏帘在望、旷性怡情、万象争辉、文章造化、文采风流、凝晖钟瑞、世外仙源、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可以看出大观园的诗情画意之美。用汉字表述出来的传统园林被赋予了诗歌的美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也为研究传统园林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戏曲与园林关系也十分密切,戏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戏台的搭建讲究对称美,而戏台也常常与园林共同构建出一幅画卷。从古至今,戏台或戏楼都蕴含着中国古典美学,常常以中式的红色为主要颜色。古代很多官宦人家专门建设戏台以供休闲娱乐,如:故宫设有畅音阁供皇室听戏,拙政园园主也常在卅六鸳鸯馆听曲,《红楼梦》中也描写有唱戏的场景。戏曲中也常有描写园林的句子,比如:《桃花扇》中描写“起朱楼”,《西厢记》写到“太湖石”“粉墙”“梨花深院”“角门”,《玉簪记》写到“粉墙花影”“帘卷残荷”“柴门”,《牡丹亭》写到“断井颓垣”“云霞翠轩”“十二亭台”“芍药栏”“太湖石”“雕栏”“花院”。戏曲中的园林不仅表述了事件发生的场所,也常常用于烘托气氛,让听戏的人们感觉身临其境。此外,更有计成的《园治》、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等描写园林以及生活艺术的书籍。园林建筑反映着文学意象,而文学也体现着园林建筑形态的变迁,园林与文学的发展相辅相成,随着文学的发展,园林很多彩画、雕刻等也随之改变,比如随着《红楼梦》的出现而出现在建筑彩画中的《红楼梦》相关人物场景,随着《西游记》的出现而出现在建筑彩画中的《西游记》相关人物场景。

四、结语

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传统园林艺术中富含着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再创造来满足人们对于园林审美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实现传统文化与传统园林的交织与融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古典园林在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反过来也使人们对于古典园林的审美观产生认同。因此,要创造更多富有中式自然美感的传统园林以传播传统文化,也要通过传统文化元素来让人们理解传统园林之美。不论是传统园林中的植物意象、动物意象还是人物故事意象,都值得借鉴与欣赏。这些意象往往都表达出古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古人在园林上也常常运用“谐音梗”,显得十分生动诙谐,如蝙蝠和葫芦代表“福禄”,蝙蝠和寿桃代表“福寿”等。

作者:崔二娟 单位:韩国草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