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将选取多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的数据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还分析互联网时代来临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调查得出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都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传统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就业质量过低等问题。通过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合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互联网技术应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至今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学科核心理念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经过多年来的完善与发展,工业工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业工程技术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也正式进入了创新改革时期。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使社会形态发生巨大的转变,给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带来了强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社会对新型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化网络知识和专业集成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因此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摸索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将选取多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进行基础数据调查。最终得出现阶段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方案。经过调查得出现在大部分高校更加重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培养方案仍然延用传统大众学科的培养计划,没有考虑到工业工程专业的独特性,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应具有的作用。2.教学资源不足。大多数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教师团队得不到发展,教学硬件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导致教学资源开始变得逐渐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师人员不足,教学实验室得不到有效的建设,实践课程资源较少。3.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传统单一。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很多新型的授课模式,但很多高校还只是应用多媒体设备来单一的展示课件,以教师为主导实行应试教学,没有充分的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4.毕业生就业质量低。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待遇代表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工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就业率极高,但薪资待遇不是很好,大多数人都选择工作一年后跳槽。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会根据自身喜好和状况选择就业方向。5.专业文化建设不合理。将调查得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感觉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棒,但还是希望继续考研深造,但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这种浓厚的考研风气不是很利于社会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重新设定培养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现如今的企业都已经逐渐建设信息化工作流程,传统的工业工程工作观念和技术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高校应该根据互联网时代企业需求来重新制定培养目标,考虑到新时代工业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掌握新型设备和技术的使用,遇见新事物可以灵活应对的应变能力,掌握高科技信息化网络技术和专业实践能力。2.引进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合理更新课程设置。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内容广而不精,当进入社会工作时很难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更多典型的案例,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先进的技术,宣扬互联网学习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在广泛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分流教学,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的机会,在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在某一方面做到专精的专业人才。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传统的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发展的新型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新一代教师资源,他们对互联网时代的了解更加彻底,可以给学校带来新的的能量。4.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很多高校学生对就业、实习和考研的认知比较模糊,无法清晰的判断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工业工程就业环境不够了解,工作内容认知不明确甚至是错误,最终导致学生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未来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定位和发展,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和未来发展前景。

三、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工业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和平,曾临昌,占玉萍.互联网时代江西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年44期.

[2]郭建琴,王安民.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及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王文鹏,余新宁.工业工程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作者: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