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分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分析

摘要: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重塑步伐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内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实现自主创新、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集聚先进要素,从而为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特色化提供基础支撑。因此,河南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在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提效、工业互联提速、品牌价值提档、发展环境提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加快形成后疫情时代河南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视察河南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尤其是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全球产业链重塑步伐加快,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鉴于此,如何把握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发挥河南产业门类全、市场需求大、要素成本低、区位交通优等比较优势,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培育制造业新优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一、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判断

(一)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制造业出口形势更加严峻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无情蔓延,加剧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步入下行轨道后,国际贸易需求将会呈现较大幅度的萎缩。世界银行6月8日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这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0月6日,世贸组织预计全球2020年GDP将下降4.8%,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趋于减弱,我国依托低成本要素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传统模式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制造业出口将从过去“量的带动”更多转向“质的引领”,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将由要素驱动的成本、价格优势向创新驱动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全球产业链重塑步伐加快,区域集群发展是未来趋势。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剧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进程,全球产业竞争出现新的特点。一是产业链更加追求自主可控。疫情使得某些经济体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产业链布局将由过去追求交易成本最低的原则,改变为追求社会成本最低的原则,政府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干预度明显上升。二是产业链趋向区域性集聚。在地缘政治和风险规避因素驱动下,产业链全球化将降级为区域化甚至本土化。尽管这可能并不符合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原则,但是却符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三是未来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过去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竞争是由跨国公司面对无数分散供应商,未来的竞争将是产业链跟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集群跟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这将使对最终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将驶上快车道疫情期间,一些率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制造企业在抗击疫情中逆势增长、化危为机。这为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等的僵局。可以说,肺炎疫情成为数字经济的催化剂,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认识到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疫情之后企业将加大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投入,智能制造步伐将在疫情后加速。尤其是在抗击疫情中,工业互联网充分发挥了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有力支撑了全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调用。因此,疫情过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将驶上快车道。

(四)制造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自主创新才是唯一出路。未来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阻力和难度将不断增加,唯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冲出重重藩篱。第一,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对我国打击力度加大。如美国盯住先进和新兴制造业,不断打击华为等我国高科技公司,以期在高端制造业上形成绝对优势。同时,为维护其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垄断,频繁发动知识产权领域调查等行动。第二,我国利用外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渠道变窄。目前美国针对中资企业的出口管制愈演愈烈,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和核心部件的断供风险加大,甚至工业软件也成为遏制中国智造崛起的手段之一。同时,针对中资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审查趋于严格,兼并收购技术型企业的阻力明显加大。第三,我国外商新增投资可能减少。未来,不能排除国外政策因素叠加会加速制造业回流。同时,跨国公司在后疫情时代布局投资时,必定会考虑风险分散,会进一步强化“中国+X”的投资模式。

(五)内需市场竞争力度加大,对要素供给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国际形势凸显完善国内循环体系的紧迫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市场被充分挖掘,加之出口企业转战内需市场,产品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产品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等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需的竞争要素。这也对区域要素供给和政策生态提出更高要求,唯有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要素市场改革等,才能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先进要素,为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特色化提供基础支撑。

二、河南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自2016年11月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目标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装备、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5个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4大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制造已成长为万亿级产业,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民权冷谷、长垣起重机等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叫响全国,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拖拉机、特高压装备、智能手机、光电子芯片等一批高端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名片。但也长期存在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短缺、数字应用不广、产业集聚粗放、产品竞争不强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将更加凸显。因此,河南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在创新能力提升、品牌价值提档、产业集群提效、工业互联提速、发展环境提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全面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后疫情时代河南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一)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以此为龙头构建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大型科研仪器、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和中试服务。二是抓好新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鼓励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对列入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的产品,可享受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高端软件首版次相关支持政策。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梳理“卡脖子”核心环节,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发展瓶颈。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四是壮大企业创新主体。着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设计应用,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二)全力优化先进制造产业结构。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选择符合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符合河南发展实际的一批新兴领域,打造具有战略性的产业发展新支柱。巩固提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强健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建成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等特色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快速占领市场实现规模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产业,强化市场应用示范,抢占发展先机,打造发展热点地区。超前布局紧跟全球科技创新步伐的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强化前瞻技术研究。二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以“生产模式升级”和“生产要素升级”为抓手,大力改造提升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焕发强大生机和活力。加大数据化、定制化、协同化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应用推广,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发展,真正实现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三是提升制造品牌效应,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全省所有产业集聚区内发起品牌行动,促进河南制造产品不断提升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产品的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的复杂服务,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河南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三)倾力打造工业互联生态体系。一是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制造覆盖率。依托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探索建立模块化的细分领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工业控制系统、工业大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基础工业软件研发,提升自主可控水平。二是组织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整合资源建立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联合体,组织与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生态服务体系。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开发推广通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推动行业级解决方案落地应用。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型产业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软硬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依托智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提高生产管理、服务和决策水平。四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四)全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能级。一是上下游产业跨界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商务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产业集聚区围绕集群产业,建设一批工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工业物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服务平台或专业园区,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二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融通发展。三是产业集群融入城市发展。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结合起来,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发展新格局。将先进制造业品牌融入到城市发展、区域竞争力和行业发展的综合宣传之中,促进制造业品牌与城市品牌共同提升。

(五)强力集聚国际国内高端要素。一是继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在立足国内需求,深度挖掘国内循环潜力的同时,仍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拓展更大的海外市场。二是做实对外开放各项制度。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统筹“五区联动”和“四路协同”,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步推动汽车、电子等行业对外开放。三是大力集聚各类高端要素。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扩大人才引进、优化资本支持、改善营商环境、改革要素市场等方面持续改革发力,强力吸引全球范围内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和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集聚河南,加快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四是积极推动“豫企出海”。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一批境外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带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输出,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吸纳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反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作者:郭玲玲 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