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为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于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资源构建与实施的方法和具体案例,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解决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很难有机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课程思政资源;课程评价体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他鼓励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机电一体化是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授课对象为中职三年级学生。本门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资源,采取适合学生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后续的顶岗实习有正面的影响,更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转变课程教学理念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具有一定生产功能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上,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任务,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本课程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级毕业生学习的专业核心课,在专业育人体系中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整合和巩固作用。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在课程思政提出之前,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技能步骤,学生学习并模仿教师的示范操作,期末考核为实操考试,再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综合评价。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方面和实操技能方面的讲授,忽略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的培养,并未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不仅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还体现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方面。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学实践指南,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打破教学中的思维定式,积极实施课程思政,补足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剂”。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单独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是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以社会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为主线,充分挖掘在知识和实操技能掌握过程中涉及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情怀、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资源的构建与实施
(一)课程思政资源的构建
对机电一体化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职业素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构建丰富的思政资源,要努力开发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资源供学生主动和被动吸收。成功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并通过恰当的途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组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编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掌握根据具体工作过程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专业课程知识和实际教学过程的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
1.课程思政目标的构建
依照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要求,重新梳理与归纳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专业目标两部分。课程思政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2)具有诚信、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3)养成6S习惯,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4)热爱自己的家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5)具有高度的责任感;(6)具有安全防范意识;(7)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8)注重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9)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课程专业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根据电气接线图正确进行电气控制回路的连接;(2)能正确连接PLC、PC与气动设备,并进行调试;(3)能对各类传感器进行安装与连接;(4)熟悉PLC编程的方法和技巧;(5)具有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根据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操作。
2.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衔接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皮带输送机的调速、工件的分拣、气动机械手的组装与调试、搬运机械手的动作程序、安装与调整圆盘、供料与搬运等。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将其素材作为切入点。从文末表1中可以看出,每个工作任务均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但表中只列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所蕴含的部分德育知识点,还有些随机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内容并未列出。另外,随着机电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其他德育元素。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程思政课,在课前必须做好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在备课的每个环节都要思考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集体备课提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政教师能够较好地根据知识点找准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班主任参与学情分析的讨论,设置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贯通育人,遵循“以课程知识为中心,遵循思政育人规律、选材恰当、润物细无声”的基本原则,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灵活选取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下面以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
1.案例一:通过讨论的方法启发学生问题讨论一般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或者结束前,时间约为10分钟。比如常见的输送机都有哪些种类?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现代化工业生产有何贡献?给学生思考或查阅的时间,并让学生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简单了解输送机的种类,并且通过人工搬运和自动化输送的对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比如在学生做完拆装皮带输送机机架实训项目时,让学生自由讨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节决定成败”的结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案例二:在上课过程中随机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随机渗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展开,这个过程需要1~5分钟不等,比如讲到绘制机械手电气控制原理图时,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注重对称,对称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语有云:“大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以此让学生意识到作图规范的重要性。比如讲到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编写时,根据机械手的动作特点,因动作流程较多避免在指令中难以排查故障,采用步进指令编程而非基本指令,教会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随机渗透这种方式也可以将教师对教学的严谨认真态度、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精神通过课堂交流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案例三:专题测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题测试一般是用在一个工作任务结束之后的阶段测试中,一般需要一节课(45分钟),这种测试是随堂的,开卷但不允许讨论,测试结束后,学生之间互相换试卷,由教师讲解答案,学生之间互相批阅,如实记录并打分;随后再互相换回试卷,同时双方互相指明对方试卷中的错误,并解释。整个测试过程考查学生即学即用的学习分析能力、作答并阅卷的诚信素质,而最后的互相讲解又考查学生听课的态度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整个测试过程是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效考查和提升。
4.案例四:学生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本课程以任务为引领,实训课多为小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两人一组,学生独立操作完成,通过实训操作过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工件分拣的时候,教师故意将光电传感器的光纤传感器灵敏度调低,引导学生排查工件分拣时发生的故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做工作任务时,规定在45分钟内完成,但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或者完成的学生没有实现工作任务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并以此告诉学生,实训和理论犹如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想让现实与理想更接近,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拥有相应的收获。
三、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育人资源,通过专业课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然,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课程思政评价的要求,需要开发一套全新的关于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思政评价体系。基于课程思政的长效育人机制,考评体系需设置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者相结合动态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考核占考评成绩的40%,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和思政作业的情况。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小组内分工合作,项目完成后需派学生现场分享项目成果和本学期学习心得,此部分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打分;另外一部分为思政作业,对本学期渗透的思政元素设置题目进行开放性答题,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层面的成长。新的考评体系不仅考核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能检测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中职专业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中,要提炼课程内容,融入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恰当的思政元素,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考评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且具有“三牛”精神的中职学生。
作者:易雁飞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