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检测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

道路工程检测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为探索高校工科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与实践的方法,为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文章以“道路工程检测”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开发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融入方法,并以该课程中的一个任务“锥体砂质量的标定”为例,阐明融入与实践的过程。结果表明,学生期末成绩平均分、对课程的满意度、课堂参与度以及思政考核及格率均有提升。论文研究成果对高校工科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教学实践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2019年3月,北京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从几次事关我国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会议来看,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的大趋势,并且成为教育的研究热点。但是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以及人文社科类专业,对工科专业的研究甚少,导致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缺少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方法及借鉴案例,为此,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找准专业知识与相关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并选择恰当的融入途径。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确立协同思维、隐性思维、特色思维、情感思维、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六种思维方式,才能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2]。根据以上六种思维方式,按照新时代课程思政化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道路工程检测”课程性质和实践效果,文章从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的途径、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开发课程思政元素

“道路工程检测”是面向高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的技能。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道路工程检测在提升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改进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试验检测数据分析能力和工程质量评定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道路施工及试验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课程性质及高校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3],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4]。由此可见,思政元素的开发是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

1.1从我国历史文化中开发课程思政元素

我国悠久的历史是课程思政的文化来源,能够激发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唤起强烈的人文情怀。例如在学习“任务4.1路面平整度检测”内容时,可以用享有世界公路鼻祖美誉的“秦直道”的短视频作为引入,同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精神鼓舞着秦人的工匠在地形复杂、道路险峻的情况下坚持修路?”以及“秦直道中出现的车辙该如何检测?”,从而自然渗透锲而不舍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同时引出本次课的内容。

1.2从党和国家的最新发展战略以及理论成果中开发思政元素

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其次能够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提炼并与课程内容对接。例如,在学习“任务2.2路基压实度检测”时,教师用中国路桥公司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短视频导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路桥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浓厚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1.3进行课程思政的创新性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然后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现有的教学资源、学情分析等因素创新课堂教学,最后依据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重点突出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情境划分,并提炼出每个学习情境下的子任务。例如“道路工程检测”课程,按照上述方法,将该课程划分成5个学习情境,16个教学任务,具体见表1。

1.4根据学习任务选择相适应的思政元素

首先教师从已经开发出的思政元素中找到与本次学习任务相对应的点,然后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实现了思政育人,与学习任务对应的思政元素,见表1。

2教学过程改革,多途径融入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开发出以下三种融入途径。

2.1从教学内容上融入是基础途径

首先要把我国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知识中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元素。其次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4]。教师需要具有思政教育的知识储备并且关注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需求[5-6],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融入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道德品质、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等方面展示出一定的人格魅力,使教育具有温度,才更容易引发学生在知识、情感和价值上的共鸣,进而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学生心中。最后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学情分析,同时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创新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2.2从教学方法上融入是引导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7],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枯燥乏味,专业与思政教育完全脱离,所以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比如行动导向、故事启发、关键词卡片、可视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课程思政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例如,在进行“任务2.2.1锥体砂质量的标定”的教学中,设计了“大家来找茬”的课堂环节,采用了小组间互相纠错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规范意识,同时又使学生体会到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2.3从教学评价上融入是激励途径

实施双向考核,即专业技能考核加思政考核,具体成绩评定方法为:总评成绩=过程考核50%+期末考试5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专业技能考核70%+思政考核30%。专业技能考核是指教师根据各小组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操作练习以及试验报告的规范度、准确度等情况,给各小组进行评分。思政考核是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考查学生的团队精神、规范意识等思政元素的掌握情况。

3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下面以“道路工程检测”课程中的“任务2.2.1锥体砂质量的标定”的教学为例,说明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

3.1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道路施工”“桥梁施工”等课程,已具备试验检测及公路施工的理论知识。虽然课前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学习了压实度的概念、试验仪器的构造及挖坑灌砂法中锥体砂质量标定的内容,但是对“如何准确测定锥体砂质量”的内容理解不透彻,操作要点把握不准确,动手操作有困难。

3.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深入分析,确定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锥体砂质量测定的方法、试验数据的记录及计算,了解灌砂筒的构造;技能目标为:具有快速准确测定锥体砂质量和试验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能力;素质目标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由现场检核强化学生规范意识。

3.3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准确测定锥体砂的质量,教学难点是准确控制流出砂的体积等于标定罐的体积。

3.4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是从教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其中教学阶段重点展示了课中部分的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了两个任务,其中“任务一分步练”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任务二纠错误”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是从教学活动涉及的思政元素和融入途径来进行介绍的,具体如下:第一,课前自主学习。教学活动为:首先教师课前任务(阅读试验规范,熟悉试验仪器,阅读学习资料,绘制思维导图);接着学生上传学习资源及课前测试题;然后师生在线答疑讨论;最后教师根据测试情况及学生讨论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开发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为:从教学内容上融入,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任务“查阅资料并介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修建的路桥工程”,使学生既关注了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职业荣誉感的树立。第二,课中新知导入。教师首先将国际热点“一带一路”建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接着用一个新华社的短视频导入;然后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工程?向我们展示了公路施工的哪道工序?哪个检测项目?”,从而引出课前任务“绘制本次课内容与压实度检测,二者关系的思维导图”;最后学生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一步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开发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为:从教学内容上融入,学生通过观看中国路桥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华社报道,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责任感。第三,任务决策。首先教师提问:“本次试验的依据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申出海外工程的试验依据“欧标和美标”。教师在学生认识试验仪器的基础上,引出锥体砂质量测定的三个步骤。开发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为: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融入,通过规范的拓展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使所学知识与国家发展对接,采用了小组讨论、对比联想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职业规范意识。第四,任务实施。任务一:分步练。学生首先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规范,小组讨论,试着确定操作要点,接着根据教师的示范,完善操作要点;然后根据这一步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步练习;同时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个性问题;最后结合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对典型错误等共性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学生把自己的练习与教师的点评结合起来,从而规范自己的试验操作。开发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为: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融入,通过学生实操练习巩固操作要点,培养试验操作的规范性;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案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演示强调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采用小组合作、现场演示、关键词卡片、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任务二:纠错误。首先学生观看试验视频并记录错误之处,然后学生讲解其他小组的操作错误,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总结,同时用动画说明“标定罐上放砂”的必要性。开发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为: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融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视频中的操作错误,同时反思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强化,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关键词卡片、视频再现、动画模拟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评价及总结。实施双向考核方法,即专业技能考核:教师根据各小组操作练习的规范度、准确度等情况,给各小组的操作评分;思政考核: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考查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规范意识。第六,课后教师在线任务,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

4实践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试点班和普通班为样本,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期末成绩平均分、学生课堂参与度、思政考核及格率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试点班学生课堂参与度为96%,比非试点班提高51%;试点班思政考核及格率为83%,比普通班增加22%,这说明学生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从课堂参与度等多个方面均有了一定提升,在高校工科专业课程中具有借鉴价值。此外,专业课教师需要继续充分挖掘“道路工程检测”课程中思政元素,不断完善融入的方法,开发更加合理的思政元素考核方法。总之,只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长期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才能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王淑琴.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确立六种思维[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11):70-76.

[2]朱志鑫.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85.

[3]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

[6]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1):29-35.

[7]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作者:黄娟 郭峰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