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范例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1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优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因此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

一、在教学设计上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所谓问题情境,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疑难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因此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性,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难,逐步提升问题难度,以便让学生保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频率”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题目:春运期间,某车站为了解乘客的购票情况,在售票窗口随机挑选了100名乘客作为抽样对象,根据乘客从排队到购得所需车票的总计用时,将调查结果分别制成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之后,教师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该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为多少?(2)补全上表与图中缺失的数据。(3)乘客购票所需的平均时间与哪组最为接近?(4)若增加一个购票窗口,会减少多少平均购票时间?(5)若将平均购票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至少需要添加多少个售票窗口?此题中,第一与第二个问题比较表面,答案非常明显,学生稍加思索便能很快答出。余下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余下的问题中给出的乃是一种假设问题情境,面对这类题型学生要开动自身思维,即首先假设出一个乘客的购票平均时间未知量,之后才能继续下一步解题。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前为学生准备好纸板、细绳、图钉等道具,然后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其中,具体操作流程是让学生用图钉将细绳固定在两端,然后拉动细绳观察其移动轨迹。此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椭圆的定义,加深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古语有云:“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教学亦是如此,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来得重要。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敢问、想问精神的基础上注重方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高中数学各大知识点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联,而这些关联正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时尤其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公式的推导过程时,要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体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与问题条件提问,并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例如:高中数学教材对等差数列概念介绍如下:某一数列由第二项开始,之后的每一项均与前一项相差同一常数,那么该数列即为等差数列。要理解该概念,关键便在于“第二项起”与“同一常数”,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如上两项条件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若只满足其中一项条件,是否仍能形成等差数列,之后让学生举例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问方法。还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实现灵活应用的目标。

总之,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紧密围绕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以便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张勇 单位: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宋雪莲.小议高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方略[J].教师,2012(22):40.

[2]许俊.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18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实践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中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就要运用好教学语言,确保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实践反思

1前言

对于语言来说,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法。通过语言可以传递出相应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学来说,属于一个比较独特的阶段,所以也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运用好语言,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特点

对于数学语言来说,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了对语言的表达上,只有准确无误的表达,才能更好的突出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尤其是对于数学公式以及概念等方面的知识来说,是不能存在一点错误的。因此,在实际表达的过程中就要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具有趣味性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趣味性。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与乏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数学语言的趣味性就如同事物的颜色与气味等,只有颜色与气味全都体现出来了,学生才能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1]。

3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原则

3.1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避免所使用的语言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上出发,在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来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发挥出教学的作用与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确保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结构等方面来选择好教学语言,从而提高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2]。

3.2具有灵活性的原则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想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能力等方面出发,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具有多多变性与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上来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运用好教学语言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维持好学生的好奇心,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3.3要坚持有效性的原则

对于教学来说,想要确保有效性就要保证好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壤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好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好教学语言,保证教学语言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3.4要坚持教育性的原则

对于学校来说,是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确保教育性就成为了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与发展方向。通过有效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且对于教学语言来说,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与工具,所以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保证教学语言的教育性,确保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教育意义,实现教育的目标。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实践措施

4.1从导入语上入手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导入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且对于导入语来说,就是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所运用的语言。所以也可以说,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导入语,以此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主动的产生出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运用好暖场语对于暖场语来说,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暖场语来说,常常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来运用的,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暖场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借助趣味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知识,从而缓解好学生的学习压力。

4.2运用好提问语

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好一些提问语,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认识到提问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启发学生,锻炼好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4.3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不断的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也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来帮助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出发,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5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保证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李芹 单位:睢宁县文华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勤.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4(33):39~40.

[2]易开敏.郭小梅.有关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113.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探究性学习模式逐渐兴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发展方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有着促进作用。由于新课改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面对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成为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基本因素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获取,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方式差不多,但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毕竟学生的认知范围与科学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探究性学习不是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探究性学习不是为了寻找没有被发现的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等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却不能忽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技能培养,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二、对数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出台了许多规定,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中心论题,要求学生观察数学事实,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并自主的通过猜测或者推导的方式探求数学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作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理念,需要学生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时提出问题,通过教师模拟情境,学生合作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询课程信息,然后分析并处理问题,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要改变以往课堂中老师为主体的状况,推动学生加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研究。

(三)开放性

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使学生得到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理论依据

(一)建构理论

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求知者在得到经验的前提下,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都是主动建构。其中包含了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主体得到的学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求知者的学习活动效果;另一种是求知者个体在学习的知识方面,以及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在高中数学学习的主动建构中,不只是观察数学事实以及操作数学模型,也包含了向同学学习和依靠教师指导形式的主动建构。数学学习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记忆或者模仿,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主体理论

在主体理论的观念中,在一个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中,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一个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价值主体性、本体主体性以及实践主体性。在教育工作中,主体性主要重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社会性。

四、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式问题提出

情境式问题提出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基于数学思想创建一个情境,设计数学情境,不仅对学生发现问题有着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究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发现式的探究学习

有关数据表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比证明更重要。我们在探究性学习时发现与证明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发现就没有证明。探究性学习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迫接受。

(三)“开放性”问题教学

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针对某个问题,而是针对一类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重视,因为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雷晓敏 单位: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钱朝晖.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曹志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策略

摘要: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现如今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学工作者发现了教学危机,这些危机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强烈,以及课后反馈的积极性不高。而此类危机发生的最活跃的群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之中。高中数学作为对学生的领悟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高要求的学科,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些教学问题。本文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主体意识;策略;探究

数学讲求的是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因此,数学在熟练掌握的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既要完成每科均衡学习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保证每个科目都尽可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来说都是挑战。当然,从现如今的教学现状中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这也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

一、高中数学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高的原因

1.教师客体意识不明确,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教育界历来都遵循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的号召,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还是偏向于主体化的,很多时候对于例题的讲解或者是知识点回顾。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聚精会神地宣讲,而底下的学生不知以何种姿态面对,有的思绪已经神游物外,有的频频走神不知就里,还有的干脆拿起课外书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试问这样的数学教学环境如何能够培养出高效率的学生和创造出高分的记录呢?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都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实际上是应该处于主体化的。

2.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应当扮演的角色。大多数学生都秉持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上课只需要认真听讲就够了,对于老师在课堂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全盘吸收,至于剩下的部分,今天没讲完的就留着明天老师讲的时候再好好听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已经走入了一个学习的误区,学习是一个双向性的活动,它的双向性就体现在课堂活动中,不是光凭老师讲课就可以将一堂课的内容完全消化了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发挥主体意识的精神,在老师讲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是否能够提出相应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应当扮演的角色,他们只是充当着一个聆听者和一个时不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和的一个存在,实际上这样的听课方式是不具有太大的效率的。

二、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1.学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高,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对新题型的点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问问同学们对于接下来要讲的题型自己有何看法,是否存在排斥或者厌恶的心理?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则询问同学觉得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的厌恶心理得到一定的缓和。而如果学生并没有对新题型表现出较大的反感,教师可以再问他们怎么样从教师的角度上去讲好这个单元。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点或者是解题技巧都是比较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知晓学生对该单元的反应,从而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2.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充当的客体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往往都比较老套,采取的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其实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引路人而不是一个授课的存在,当学生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耐心的解答,而不是忽视这个问题而继续授课,有很多时候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需要宣讲的内容讲述完毕,并没有去在意学生的反应,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忽视,这其实并不是教育者的初衷,其实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客体地位,而同时这个客体地位是伴随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断变化的。

3.设置兴趣小组,进行问题探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学生的反应程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表现在一开始教师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总结,因此,不妨采取上课分组的形式,每组可以推选出一个组长,组长无关成绩,重要在于领导力,以及让同学们都参与到讨论中的影响力,针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先把学习目标和任务下发,同时安排好组长需要负责的部分。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重复以往只是单凭着教师宣讲而没有在意学生反应的现象,而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还有许多,而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烈、参与度不高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配合,才能够实现一个合理的理想化效果,只要假以时日,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解决。

作者:韦能烽 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研.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8):129-131

[2]刘小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5):89-89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根据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希望可以在以后促进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懂得创新,当前不少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倡导,加强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把握,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注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高中是学生的一个关键阶段,使课堂更有有效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这篇文章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并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措施,希望可以切实提高高中课堂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爱上数学,增强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是学生的一个关键阶段,虽说素质教育的当下要求学生综合发展,但是只有我们考上大学我们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在高中打好基础,才能将学生送到更好的大学。因此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取得较高课堂效果所必需的,创建高效课堂将直接影响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纳教学知识。探索一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更少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们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加强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高考压力大:

现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现在的教学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不知道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一些数学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不知道换种方式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去记忆和理解,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少学生出现焦虑心理,越着急效率越低,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太过困难,很多知识都不明白,学习成绩落后,导致不少学生走向极端。

2.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落后:

在高考的重压下,不少教师们依然倾向于“填鸭式”的教育,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陷入“题海”中,不会做的题目越积越多,很多知识都想串记串。同时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虽然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但是在探索初期难免对一些问题把握不足,还有一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沿用多年的教案,不能根据当下学生的心理去改进教学模式,并且很多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也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足。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找准正确的课堂定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增强学生的兴趣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同时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要逐步的做到“在学习上是学生的好导师,在生活中是学生的好朋友”,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我们在学习等差数列时,首先我们可以设置女子举重奖项的例子,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女子举重项目分为几个等级,分别是48,53,58,63,然后让我们的学生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然后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一个融洽的环境里,师生一起成长。

3.2实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现代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难懂的数学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录制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所学教材知识有关的趣味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3加强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内的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进行了综合把握,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合作将学生的的思路进行不断的扩展,从而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好的运用。同时教师应该实行奖励机制,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对比,回答问题积极性比较高的小组将会受到奖励。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每个小组都争当优秀,这样会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性的探索,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找到符合新时期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篇文章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针对现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有所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刘国平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楚容.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4,06:127-128.

[2]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6-117.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思想应用

摘要:

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较为广泛,实用性较强。但是也需要充分的意识到分类讨论思想所需的分类标准统一、分类各子项相斥、分类范围完整性、分类层级保持递进关系等。同时要充分的运用在数学理论分类、解题分类等多种情况中,让学生充分意识该数学思维的实用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特点在与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无法有效统一性分析处理时,可以依据问题对象自身的属性情况做差异性的划分,依据不同类型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而后再做各分类结果的汇总讨论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属于依从常用的逻辑方法,同时也是数学常用思维,该方式有利于将复杂问题简化处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扩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也非常实际。

1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1.1本质属性的统一标准:

在分类讨论中,需要依照统一性的划分标准进行,有着相同的划分依据。例如在线与圆的关系分类讨论中,可以分为相交、相切、相离多种情况,其评判的标准就是线与圆的距离位置关系。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分析中,可以分为规则性立体几何和不规则性的立体几何情况,但是都属于立体几何的分析范畴,并没有将函数内容与立体几何划分内容同属一个分类做划分讨论。因此,虽然数学教学中知识点内容多样,分类各项中具有差异性,但是在本质属性上需要属于同一范围。

1.2分类各项的相斥性:

在统一性的分类标准下所划分出的各子项之间应该存在相斥性原则,各子项之间没有共融性,一个子项中的内容不能同属于本子项,同时也属于另一个子项中。例如在线与圆的关系中,如果属于相交性的分析,就需要通过相交的方式计算考虑,就不能运用相离的关系讨论。这种分类标准不能让相交与相离同属于一情况。一旦属于相交位置关系,就不能属于相离。

1.3整体的完整性:

在分类中应该保持完整性,所有的子项合并起来应该可以囊括该总分类母项的所有情况,子项不能缺少,也不能超过母项的范畴,否则这个分类讨论思想就不规范完整。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分析中,可划分为点、线、面的关系,这三个要素的关系组合就可以成为整个立体几何解题的主要思路与构成。可以划分为点与面的关系、点与线的关系、线与线的关系、线与面的关系、面与面的关系、点与点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就合成了立体结合中问题解决的所有情况。

1.4分类层级的递进性:

在分类上,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作为一层又一层的划分,在子项下面还可以划分出新的子项,一直划分到其不能再划分为止。而各层级之间有显著的递进关系联系,同时又同属于母项,不能脱离母项范畴,但是可以进行子项内容的进一步细致划分。

2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步骤与应用类型

划定讨论对象的应有区域与范畴;对讨论的问题依照一定标准做分类划分,保证分类不越级、不缺漏、不重复,同时同属于一个讨论范畴与分类标准中;依照分类做各自子项的讨论分析,并且得出各分类子项的结论;针对各分类讨论的结果再做总体的分析汇总。在使用情况中,可以运用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对概念本身情况做分类讨论;其次可以针对定理、公式与性质做分类讨论划分。不同的定理、公式与性质会产生差异性的讨论结论;其三,可以针对数学运算做有效的分类讨论,例如在除数计算中,要分类讨论除数不为0,对数的底数与真数,指数中的底数,三角函数中的定义域等;其四,图形的分类讨论主要是由于其不确定性所导致。图形位置、类型等都可以做分类讨论,例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其五,因为参数变化所引发的分类讨论,部分参数方程与不等式,因此参数取值会产生差异而引发结果的差异化,因此要针对不同参数值情况做分别讨论。在分类讨论中,需要注意脉络的清晰化,保持语言的简约操作。分类讨论本身涉及的分类区分较多,要尽可能的将分类的基本定性特点做有效说明,从而让学生对分类标准、范围等细节做有效的掌握,从而能够掌握到分类讨论的精髓。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依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广泛运用。同时对于分类讨论的适应性情况做有效的汇总,可以进行专题教学,让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分类情况中的范围与特点,从而在实际运用中能提升相关意识。同时在分类讨论中,需要注重相关情境的建立,要让学生对基本概念与运用背景情况做有效的了解,能够充分想象相关解题与概念运用的实际状况,进而促进分类的细致全面化,保证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规范合理性。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教学进程做对应的引导,日常在课堂教学与试题分析上,要多运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相关思想运用的习惯,同时需要说明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特点与原则,让学生充分把握分类讨论的基本要求,进而提升运用的有效性。

3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多种数学思维做有效支撑,从而有效的提升理论理解有效性,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实际运用中,分类讨论思想运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有效的调整改善,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潜能,从而有效的发挥分类讨论思想的实质作用。

作者:钱欣龙 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会玲.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以函数教学为例[J].高中数理化,2015,(12):10-10.

[2]高坚.谈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4,(8):59.

[3]黄祖铭.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与教学[J].考试周刊,2015,(17):58-59.

第七篇:探究式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改进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成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现状;措施

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科目,但是,由于高考压力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数学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所以,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

1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依然坚持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一味采用传统单向性的教学模式,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1]。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主要应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些高中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对待现代化教学手段,未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低。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如今,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在学习“椭圆”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把教学重难点放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利用细线、钉子等工具,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圆”的教学内容,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提问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现状,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率[3]。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组数列:①1,3,5,7……;②2,4,6,,8,10……;③-1,-2,-3,-4,-5,-6……;④1,1,1,1,1,1……让学生共同分析、探究这几组数列的特点、性质和规律,然后给出等参数列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公式,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3拓宽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讲解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4]。例如,在学习“集合与函数概念”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大致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实例,说明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函数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互斥事件”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互斥事件产生的机率,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抽奖活动中奖的概率,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去,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亚玲 单位:河北涿州中学

参考文献

[1]顾战国.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91-192.

[2]秦玉灿.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34.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2

一、数形结合方法的定义

在数学的教学以及学习中,“数”与“形”是学习数学的内容与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数与形在某些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变的。因此,所谓的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问题中的结果与条件之间通过将二者的关联当做基础,同时对问题进行代数分析以及其几何分析的一种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数量关系的代数数据和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和谐、精确、巧妙地相结合。并且充分运用此方法寻求数学的解题方法,简化数学难点,从而有效解决数学教学中关键点教学效果不明显现象。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将数学中的难点进行简化,将抽象的部分实现具体化,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法在高中的应用非常广,包括较为藏家的求解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等方面。数形结合法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找出数学中的解题昂发,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推理验证,进而简化数学解题。数形结合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的应用通常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通过图形来反应代数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用形解数”;另一方面,这是通过代数的准确性来对图形进行阐明。

二、数形结合法在高中教学的应用

1.培养学生数形思想

数形思想可以说在高中之前的学习中,并不是非常常见,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所涉及知识面以及内容难度要远高于初中以及小学数学,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法能清晰的将高中数学的难点问题进行呈现,帮助高中学生解除对数学的畏惧心态,帮助学生寻找更加方面与简洁的解题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想要使学生熟练并且灵活的使用数形结合法,并不是朝夕所成之事,数形结合法的运用是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形结合法的教学之中,应当遵循循环渐进的原则,切记急功近利,通过将数形结合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之中,进一步转变学生对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数形结合法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当然单纯通过对例题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那么还应当针对学生进行练习,达到促使学生有效而灵活的运用数形结合法。例如,在高中数学高斯运算的教学之中,可通过例题1+2+3+……100作为例题,进而以例题作为扩展,如求1+2+3……+200作为学生的练习题,通过各这种模仿,促进学生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转变,扩展学生思维。

2.利用数形结合促进数学知识衔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方法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有利于将学生在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同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解题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通过以模仿为主进行解题,而高中数学的抽象性更加强烈,高中数学的重点主要是对数学只能的理解以及运用,另外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语言以及思维和空间感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同之前的数学学习相比难度更大,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之中无法做到对只是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例如,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部分,这部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处,同时也是难点之一,高中三角函数内容角度,同时函数之间存在真很大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之中只有在了解以及掌握大量公式后,才能有效解题。这时通过在三角函数教学之中融入数形结合方法能有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衔接与过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利用数形集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所有的教学之中,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理论性以及应用性,同时数学学习也相对较为枯燥,这也是造成很多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的原因所在,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致使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着很大限制。高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在教学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方法与思想,进一步将高中数学课本中相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以图形的方式具体化表现出来,抽象的具体化不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这种较为新颖的解决方法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通过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法的应用研究,我们应当明确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当跟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一步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在丰富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同时,从现如今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高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孙丽艳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情景教学积极影响分析

1.前言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了很高的分数,但因为其具有抽象性,由很多相关的知识点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把握不住技巧,数学成绩不好是大部分高中生的通病。而在高考的重压下,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新时代的教育标准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填鸭”教学,发挥情景激励功效,让数学学科更具趣味,从而挖掘学生探知数学、学习数学积极性,提升教学功效。

2.情景教学介绍

2.1定义

情景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有目的的创造或引入一些色彩感情丰富、形象生动活泼的场景来进行教学,重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产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2情景教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情景教学的方法受到大批高中数学教师的欢迎,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亲自感受,用直观的画面或生动的情态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相应的数学思维、并主动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自身学习内在积极性。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为了让教学效果得到升华,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全方位的对几何体进行观察。

3.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良好的兴趣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促使下才能获得学习乐趣,进而积极探知、解决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中的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教学过程往往没有生气,教师应该设定一定的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上来,使学生不再厌烦数学。例如:在一个新知识点开讲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3.2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用情景教学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高中生是有惰性的,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愿意动脑,往往死记硬背一些答题模式来应付考试。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尽最大力度营造适宜情景,激发自主学习情感,产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自觉性,进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造房子的游戏,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学生用图形卡片和胶水制造自己喜欢的房子,并计算出自己制作的房子面积和体积。学生们在烦闷的数学学习中找到了一定的乐趣,纷纷动手,由于攀比心理,每个人的计算都不甘落后,认真的思考着自己房子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引出核心的知识点。这种创设游戏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还有利于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合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兴趣。创设游戏情景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摈弃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轻松应对数学测试。

3.3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

高中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应该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为今后的生活考虑,让学生能够的实际生活通过相应的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将书本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效结合起来,让高中学生更多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素养,增强数学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进程中,教者要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循循善诱,引导高中生形成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数学应用能力。

3.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都不太和谐,部分高中生甚至把对数学的厌恶情绪迁移到数学教师身上,情景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情景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情景教学时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充分尊重、爱护学生,从而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师生之间只有在平等、尊重的良好状态下积极配合、深入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合理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拉近师生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略。

3.5提高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要求教者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他们注意力,让他们都能融入课堂、真正参与其中,实现互动。比如在进行频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讲台上讲述、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不足会一一体现出来,教师要学会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把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提出来重点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更新,情景教学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学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情景教学法可以让繁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充分正确认识到情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景教学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胡文建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际教育学兼心理学者这样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因素在于对所学物质的兴趣”。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话题,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2)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繁琐,且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用更加生动、具体、容易理解的形式把课题讲授出来,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不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平面上的向量”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平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逐步将课本上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利用形象、直观的画面吸引到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将平面向量内容逐步传授给学生,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渐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知识几乎都是来自于数学教材、练习册以及考试试题,教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解题能力,但是,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确实很困难的。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相应的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方法却是很多的,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学生养成多思考的好习惯。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还要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数学题时,首先讲授几何解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考虑向量解题法,通常这种情况是在求二面角时使用,特别在二面角不容易画出来的情况下,为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提示,首先让学生分析是否能根据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然后在暗示学生根据已知面的两个向量与法向量垂直,得出两个方程,并为法向量一个坐标赋值,从而得到法向量,求出答案。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新课改中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被广泛的使用,因此,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进行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尽量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最好是社会焦点或者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实践教学法能够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生活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更能够体现出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直线的斜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两幅楼梯图片,让学生观察两幅楼梯图片之间的差异,学生认为楼梯的平缓和陡峭程度不同,教师问学生,用什么量来刻画楼梯的平缓和陡呢?学生回答,高度和宽度的比值来反映,教师通过问题引入坡度的概念和坡度的算法,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楼梯的倾斜程度是由坡度来刻画的,坡度越大,楼梯越陡。

4.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基础性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基础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加深这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另一方面能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对于一些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另外,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布置整个课后习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布置基础性的课后习题,从不同的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5.结束语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新课改的实施,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转变,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落实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进行分析探索,在满足新课改和学生的要求的情况下,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努力。

作者:柴永春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

第四篇: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思考研究

一、创新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认知冲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曲线方程这个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有效的教学引题,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问学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个事情,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并且呈周期性运动,那么我想问你们,地球的运动轨迹呈现怎么的轨道呢?这样的运动轨迹我们应该怎样形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将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还能够有效地设下一个悬念,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字知识充满求知欲望.随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进行视频演示,让学生亲眼看一下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的时候所呈现的运动轨迹.通过学生的亲眼观看,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产生认知冲突,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一个点根据它的运动轨迹进行运行就能够得出一个轨迹,这个轨迹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然后,再对这个轨迹进行分析,了解这个轨迹的内在本质就是x、y这两个坐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描述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再进一步创设认知冲突.教师说:“从刚刚我们得到的轨迹已经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通过一点的运动变化能够形成一种轨迹,而这种轨迹与x、y这两个坐标的不断变化和轨迹方程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通过这样进行有效的引题,这样不但能够对曲线与方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还能够创新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新的学习方式构建中培养创新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一件事情,为了使学生能够不断发展,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会尊重学生,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积极接受,以宽容、平等、友善来对待学生,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构建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级是一个集体,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这样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基础及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的才能.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设计集体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并在学生的合作之下进行小组内部的谈论和研究.这个时候,教师并不是旁观者,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出现直接忽略的情况发生,应该鼓励学习积极开展讨论模式,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时候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建议,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化.

三、培养创新型教师,创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这里所说的创新型教师要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应该对创新型的人格进行完善,第二,具备人格创新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显现出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究性与谨慎性,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能够灵活运用教材;随后,教师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亮点,学生存在的创新性应该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创新案例对学生的创新性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在创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爱上数学.例如,在学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述做基本的关系表达,使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基本的思维图,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集合的时候能够掌握其中的联系,在思维图中不断渗透包含和被包含之间的数学理论和思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规律,促进学习自主性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市场要求人才不但具备精湛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创新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作者:吴开发 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也就是钻研、探究,在科技领域中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创建或产生一些全新的科技为目的的设计和实践;二是以验证已有的知识或技术为目的的论证试验。所谓研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研究课题,并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教育新理念。在探究性学习中应根据现有的教材和自身掌握的知识出发,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主要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要求学生所探究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必须要独特。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研究课题立足于课堂和教材中,同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成为一名研究者。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对教材进行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吸收人类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文化知识,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下一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接受这些文化和经验的同时,应不断地进行思考,将这些文化进行创新,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突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按照数学家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来进行教学,那么数学学习的过程就会十分漫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为了能够提升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成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揭示数学知识的背景、含义,找到数学家们进行研究的痕迹,让学生体验到当时数学家的感受,让他们体验面对新问题时是如何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在课堂中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对象,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展示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要给学生展示一些失败的或者历尽挫折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那种艰辛,感受到研究的真谛。如在教学“棱锥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拿一个空三棱锥,再拿一个与它同底等高的三棱柱,在之前空的三棱锥里面放满砂子,然后倒进三棱柱中,倒了三次正好能够倒满三棱柱。实验到此结束,教师让学生思考,到底同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因为有了实验的直观感受,学生能够很快地得出棱锥体积V=13Sh,S代表的是棱锥的底面积,h是高。这样的导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下面的学习中也就更加容易。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问题思考,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做的事就要让他们自己进行尝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根据开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题中的开放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他们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质性内容,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对开放题的教学可以从改造书本教学开始,拓展原本封闭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开放性试题。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开放性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达到教学的理想状态。但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要想达到理想状态,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仔细地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相信很快就能将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进行落实。

作者:李金山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数学师生角色不协调

对高中数学的改革后,要求数学教学也要完全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而是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开发,让学生自己去对数学学习进行细致的观察、大胆的实践,并敢于猜想、推理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在其中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进而让学生有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想法,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方式进行数学的有效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导对数学的学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认识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能将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认识清楚,也就不能完全发挥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2.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增加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删简,并还有适当的增加新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学生并不能够完全适应新教材的学习,在仅仅高一一年的学习中,就要将高中三年5个模块中的4个模块全部完成,这导致高中数学教师不得不因为进度而加快课程学习的速度,学生难以真正将4个模块的内容掌握,这样新课改对学生的真正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新的课程编排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给学生预留练习、巩固等深入学习的时间。这样就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堂的内容,并及时巩固,而这些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不能消化的,因此,新教材不能与当前的高中数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反而加大了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3.对老教材的依赖较强

新老教材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仅仅将视线放在了对数学知识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上,而在实际的学习应用中,高中数学老师不能提高教学的高度,对数学教材的结构进行系统的把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将新教材用传统的教授方式进行教学,难以发挥新教材的真正作用。新教材将知识系统化、专业化,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又一次加入传统教材中繁琐的知识点将清晰的结构打乱,让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显然这一过程中就脱离了课堂的真正目的。

4.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并不代表学习的过程仅仅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而是在老师的充分指导下,进行学习。对于数学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探究,要求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数学的学习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并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具体的实践中,交流、探讨却完全没有教师的组织,交流、探讨也就没有真正被实现,课堂总是在聊天中度过。知识自然也就不会被学生掌握。也就不会达到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各自的思考与经验,从而使的彼此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共同发展。根据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上都要作出改变。学生不能还是像传统教学下利用单纯地模仿、记忆和积累来学习高中的数学,而是应该结合具体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突出学生主体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组织。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二、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积极知识学习情景的创设,举一些生活中长见的运用这种原理的事物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有关数学的教学发展都是围绕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的。应该对数学的认知结构的创设作为对问题的探索和发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自主探索、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这类用问题为中心来开展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再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促进高中数学的发展。

三、结束语

立足于当前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新教材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学习和发展,有效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的发展,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刘文玉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合理教学方法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中掌握教学的方法和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概率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枚硬币,让学生统计抛硬币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设疑式教学方法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分析具体的事例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思考,使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进行探究,从而形成科学的分析方法。教师让学生对疑问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案例中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用科学理性的思维进行数学分析,提高数学的效率。在设疑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置难度,采用合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之后,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探究新的三角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在三角函数中应用广泛,学生在不断将三角函数变形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良好的三角函数思维能力,对于解决三角函数的推断题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是提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资料查询、参考书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指导的时候,主张引而不发,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式主要是学生独立性和指导性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钻研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函数”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圆锥曲线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领悟能力才是解题的关键。学生若是能够掌握解题的关键,就能够领悟这一类题的方法,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讲解圆锥曲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出下面的模型:探究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如何才能相离、相交、相切。学生将教学结论作为一种经验公式,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能轻易地解决。

二、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生硬地讲述数学知识。新课标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能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教师进行数学知识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问题互动,在课下就生活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反馈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立方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立方体的应用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然后在教学的时候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课后习题完成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地掌握,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控制教学的进度。

(二)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

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会得到明显提高,对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效果。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模式营造教学氛围,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课件,还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圆锥曲线的动态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见圆锥曲线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三)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交流中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高中知识比较难理解,所以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就能够互相分享经验,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还可以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题,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作者:尤伟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

1情景教学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通过创设一些特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能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它和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区别,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这种方式和因材施教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它赋予了刻板繁杂的数学知识以强烈的感情,以便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情景教学方法下,学生会更多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因材施教,创设不同的情景来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2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2.1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特别是对高中数学这门困难繁杂的科目来说,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抵消他们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而情景教学就能够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情景展开对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2有利于确立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本,情景教学也应当如此。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带领学生创设各种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并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动手动脑进行思考和实践。这种情景创设的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而教师通过这种活动,能够更加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是衡量教师授课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因此课堂效率不容忽视。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只依赖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努力。教师通过情景创设能够带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并和教师做好配合和沟通。情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课堂教学的难度,也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能易使学生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现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际应用的建议

3.1合理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情景创设方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采用身边的实物创设需要的情景,方便简洁,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教师思想和教育模式都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教学需要为主。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也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多媒体进行幻灯片等的放映,使情景更加真实鲜活,有立体感,也更容易让学生沉浸其中。

3.2发挥竞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数学一直是高中教师教学过程的老大难,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挡路石,学生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也为了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情景的创设来解决这一问题。如竞赛,通过情境创设举办一些数学知识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因此来加强他们地数学的兴趣、消除对数学的畏惧之心。

3.3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创设情景

最能使数学变得平易近人、最能被学生接受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创设数学情景,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或案例来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惧。而且,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有机结合以来,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揭掉数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体味数学的魅力。这种情景创设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且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场景中,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更加轻松理智地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4结束语

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了迎合这种新要求,也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必须重视高中数学的学习。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研发其他积极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断完善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体系。

作者:方庆凤 单位:河南省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数学高效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营建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营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够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价值,也能够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进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点问题”时,首先需要消除学生对动点问题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虽然动点问题很复杂,但是良好的方法是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建学习动点知识的环境,为学生直观展示动点问题的原理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他们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生动、高效、活跃的数学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竞赛活动,给学生一个数学研究课题,让学生在课下制作短小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分组展示和交流。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也促进了高效数学课堂的形成。

二、高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开端和导入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十分重要。教师在导入数学学习内容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导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导入形式,即直接引入将要讲解的问题,这会让学生产生突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感觉,也会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导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问题时,可以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较为常见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以及这些图形的共同性质,并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思维继续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哪些函数关系式的图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怎样总结这类函数的性质呢?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和自身的独立思考,可以总结出这类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找准时机引出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索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向学生讲解数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发现的数学定理的故事来导入高中数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数学家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有效导入教学内容。例如,高斯发现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在导入该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数学家高斯的视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数学教学形式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将教学内容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形式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如果在讲解数学图形、图象、例题等知识时,写板书就比较困难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量也就大打折扣,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受到了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教师就可以将要讲解的数学定理、图形、图象、例题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清楚地呈现高中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和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加入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多媒体技术将更多的高中数学知识和内容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极大地丰富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形式和图象时,可以将要讲解的内容和图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将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制作成动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高效地导入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持续进步意义重大。

作者:陆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学校)

第十篇: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

一、传统教学观念向主动学习观念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接受式被动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辅助引导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的实现,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实践和探索等方式,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下的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式学习模式。当然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全面否定,只是将学习的主体进行了调整,把以往以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老师进行引导的模式,是学习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知识的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数学中“复数的四则运算”这节课时,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并给予学生与预习相对应的一些问题,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在第二天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式的讨论,让他们协助解决疑问;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在这样阶梯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往自己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或者教师认为应该给学生讲的知识,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授业解惑,此时的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辅助性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加,教师的课堂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教学中的“双赢”。

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里会遇到很多的数学公式和定理需要记忆,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理论以及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务必要求学生熟记于心,甚至在课堂上对学习进行检查,背不出来的进行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其实这种传统教学要求已经不适合现今的时代的要求了。这种死记硬背的后果只会让学生更加厌恶数学这门学科,而且思想上对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压力,导致该记忆的公式和定理一个也记不住,或者记住了也不能灵活地运用。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转变角度和身份,要成为与学生一起进步的好帮手,有技巧性的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这时,教师可转变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对其他东西的热情,给予学生更高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些于现实社会和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做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参与中摸索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还能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三、利用特定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纲要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标准。可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达到标准,一般都是教师对一个数学案例的讲解之后,学生虽然听懂了案例,但是让学生重新联系与案例相似的习题时,学生解答起来依然非常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是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知识和现学知识的连接有一定的障碍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如果学生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热情,那么学生的学习水平自然而然就高,如此对应,学生对其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着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遇到学习上困难时更是积极面对努力挑战困难。特定的学习情境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打个比方说,当学习数学几何图形证明时,教师应该对所用到的几何图形的特性进行复习,为新的几何图形的证明做好基础,在一定的引导和接触下,学生在大脑里能搭建起整个知识的框架链接图,这样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案例讲解后,便能很容易的做到举一反三,现学现用。

四、多元化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的预习加课堂的引导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课后的反复练习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强化。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之后,多元化的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活学活用的效果。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当然,课后的习题也是针对每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和本身数学基础的好坏决定的。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老师主要给予他们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使他们掌握好课堂最基本知识;而那些相对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适量给予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习题来激发学生再次动脑以及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从而更加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3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完成整个学习教育过程.情境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或特质的课件,使学生从多方面具体地去认识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情境化的教学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数学教学内容中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可以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情境去传授,而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内容.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电脑以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使情境化的教学内容大大扩充,它的作用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日益重要.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自己去制作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情境呈现,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结构、功能、关系均能清楚地再现于课堂.例如,在讲解古典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两个实验:(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实验;(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实验.各投掷5次、10次.之后可以拿出几枚硬币与几枚骰子让学生亲自上台来做实验.通过学生亲自验证来讲解什么是基本事件.又如,有位油漆工用一把长度为50cm,横截面半径为10cm的圆柱体形状的刷子给一块面积为10cm2的木板涂油漆,且圆柱形刷子以每秒5周的速度在木板上匀速滚动,则油漆工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之后再自己制作一个动态的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室来展示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思考,再进行解析.

二、组织活动,实践切入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于课程活动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而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知识.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如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探讨,辨明其中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有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其优点在于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在讲“单位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用圆规以交点O作为圆心作半径为5cm的圆,从交点连接到圆的任意一个位置,与x轴的夹角为α,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sinα,cosα,tanα的位置变化关系.以此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此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与同学相互讨论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提问.让每组推荐一个学生来发表小组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讨论成果,最终由教师来评价讲解.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灵动呈现

高中数学知识大多都是具有逻辑性的、抽象性的一些内容与概念.如果刻板地记忆这些内容的话,不利于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容易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这会造成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的大概组成形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画出教学楼的大概图样吗?画出图样后将其放在x、y、z坐标轴上.放在坐标轴上后,可以求得哪些数据?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运用自己的记忆以及画图技术来画出图形,再由教师讲解.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以后可以将此方法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上,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这样不仅联系了实际,也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课堂的组织形式转变为研究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也可以灵活地联系生活,并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4

多媒体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限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提供的视频和动画等,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的相关事例,清晰地了解各种公式和算法的推导和演变.数学涉及许多公式和算法,高中数学题涉及的步骤非常多,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教师就能将完整的解题步骤和算法清楚地展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音频等,将学生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也可以展示图片,并根据图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图形和曲线变化,使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应该进行精彩细致的讲解,与多媒体的展示相辅相成.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而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讲解空间立体图形时,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效应,能够展示不同物体的不同侧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利用多媒体展示空间图形时,通过旋转、位移等,能够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2.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图片、音乐、视频,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详细讲解,产生一种立体效应,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由于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便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它,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3.突破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克服难点.多媒体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将静止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的,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简单的,还能够展示整个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和算法,揭示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突破所学知识的重点,克服难点.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圆锥曲线运动的轨迹,使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轨迹的概念和形成,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4.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课外延伸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的音频、视频、动画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丰满、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课外延伸的训练,将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准备一些拓展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总之,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课外延伸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雪花 单位:江苏江阴市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了解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究对其进行培养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特征

1.阶段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现,其具体表现为,面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理解能力,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会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持久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特征.它不仅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发挥作用,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面对各类问题时,仍旧会使用高中时期形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数学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与之相关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它能保证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素质,让数学知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3.综合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由多方面内容构成,其中包括核心能力、数学核心知识、数学态度以及数学思考等.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数学问题之外,学生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以核心能力与数学核心知识作为依托,使学生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解题方式等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端正学生的数学态度.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

1.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以及统计等方法,与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进行结合,继而形成的与数学相关的思想.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价值.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构成数学素养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技能等,这些能力或技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数学核心素养能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提供较大帮助.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观可以被理解为从哲学角度对数学的认识与概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思考,知晓各个数学概念,初步形成关于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数学观的雏形;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对比与归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让学生的数学观变得更有条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形成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作为依据,以数学视角提出问题,并且使用相关思想分析数学问题,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验证,建立成型的数学观.3.完善数学教学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立足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继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对的诸多困难,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使学生通过问题的累积达成学习目标.3.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施荣佳 单位:福建莆田市第十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高中数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很重要,因为题型可以不断地变化,但是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学生们就能够在做各种各样的题目时,有思路,得心应手。所以,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强,思路就会开阔,做题的时候也会有方向。相反,没有思路的话,学生做起题来会容易困于题目表面,不能挖掘题目深层次的内容,找不到思路。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一、引言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能够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会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轻松,在做题的时候也能够更容易的有思路。高中数学在高中生的整体学习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理科数学还是文科数学,都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总体成绩也会非常好,而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其他成绩再优秀,也很难取得一个好的总成绩。所以,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负起责任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东西。

二、同一种思维模式的题型要集中练习

在平常的数学练习中,老师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加强一种思维方式的锻炼。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掌握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在反复练习一种思维模式的各种类型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不断地深化这种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在同一种思维方式下,认识到很多种类型的习题,在今后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题目就想到思路,提高做题效率。这种集中练习的方法,需要老师在课上帮助学生们培养这种思维,然后课下留一些相关的题型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做。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掌握一种思维,而且不会因为思维方式太多掌握不住。掌握住这一种思维方式后,老师可以再选取一段时间集中培养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们不断的培养思维,最后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在我们高中的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就非常重视我们的物理思维培养,他帮我们把物理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总结在一起,让我们一个一个的掌握。例如极限思维、理想化思维等等。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我们班级的物理成绩始终保持所有班级中的第一名。所以,在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三、重点讲思路,讲完题目的思路后让学生自己写答案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很多时候都是给学生们讲解习题。其实讲解习题是高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学习中,需要大量的习题辅助。老师在课上讲解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强做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不过不同的老师讲题的习惯不一样。有的老师喜欢只讲题目的思路,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整理答案,还有的老师喜欢在讲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把答案写出来,让他们自己把答案抄下来,这样课下还可以自己看着答案回忆思路。不同的讲题方式有不同的好处。后者能够帮助那些上课听讲没有听明白或者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在课下看懂老师的思路。不过,我更赞同前者的教学方式。上课的时候本来就需要学生们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思路听明白,在课下的时候,可以自己试着做一下答案,这样能够检测他们上课是否听懂了老师的思路,还能帮他们温习那种思维方式。并且只有自己能够做出来,才叫做掌握住了,能看懂并不一定就是掌握了。所以,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重点的东西写下来,答案就不要写下来了,让学生们课下自己去整理。而且课上本来就是讲思路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写答案,会降低讲课的效率。

四、加强习题练习量,在大量地做题中,让学生们提高思维能力增加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多动脑

做题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或者说,高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会做题。相比于小学和初中,或者大学,高中教育的应试性质更强。高中刻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上一所好大学。所以,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要通过不断地做题。在大量的习题中,学生们能够找到规律,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做题。因为这种思维能力主要就是运用在做题中。在做题中锻炼这种思维能力,然后再把数学思维运用到做题中,这也就是在做题中不断进步了。相比较于平常的考试题目,竞赛中的数学题目往往更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的平时教学中,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数学竞赛的活动。给他们找一些竞赛题目来做,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竞赛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数学天赋。适当的数学竞赛,能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能让他们在竞争试题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并且喜欢上做数学题。

五、结束语

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在平常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们传授数学思维。只有拥有了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都冷静面对,迅速找到解题点,找到思路。数学思维不仅适应于数学难题,还能给学生们在做其他科目的题目时提供帮助。例如物理习题,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很多物理思维都是来源于数学思维,能够有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做物理题时也会很轻松地找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春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延边大学理工学院,2010.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83.

作者:吴振旺 单位:建瓯一中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有些教师以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方向,将单纯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最高指标,因此造成了“灌输式”教学的常见现象.尽管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新、创造、发明等意识的思维能力的体现.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循规蹈矩,善于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合理、科学的自我见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减轻学生对抽象概念学习的压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更新教学观念.由于高中数学属于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的科目,而高考对高中数学的考核又较为严格,因此教师经常陷入以高考为指向的教学过程,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为常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就容易陷入困惑、迷茫的数学学习中,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排斥、恐惧心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考逻辑,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和讨论,对数学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讨论和解答.例如,在讲“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点,就是空间中的一点;线,就是空间中点的集合;面,就是空间中线的集合”,那么学生就容易陷入困惑,对点、线、面的概念依据模糊不懂.如果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通过“点、线、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分别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点、线、面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点与线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等,从而得出线与面的平行、相交的关系,推出垂直和重合是线与面相交与平行的特殊情况等.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引导和提问,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主动学习课本知识.2.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向,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注重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巧妙设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主动对相关知识点和原理进行阐述,而是直接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如“直线a⊥平面b,而且直线c∥b,那么a与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这类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平面与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得出a与b可能平行、相交、垂直,而在空间中可能出现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引导,得出相关结论.3.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表现.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疑惑点进行大胆质疑,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统计”时,教师课前通过讲述我国最近几次人口普查,是通过挨家挨户,各级村、乡镇、县市、省等渠道完成对全国人口的普遍统计的,也列举了对全国高中生身体素质的调查,可以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等.在这里,有的学生提出疑问:既然对高中生体质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法,而对全国人口普查为何不用抽样法?那样可以节省很多财力、物力.对于这样的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行为,同时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及目的和区域高中生体质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其根本目的和意义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也有所不同.这样,既教会了学生以目的决定方法的思路,也肯定了学生大胆质疑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构建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作者:王艳秋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影响高中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就先天条件来说,学生的智力、认知程度以及发展规律等对学习都产生着影响.对后进生来说,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下面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的知识繁多,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努力坚持,克服困难,就能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当一节课落下之后,赶不上下一节课,也没有动力去补上原来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每天无所事事,那么后进生就不能得到转化.教师的任务是带领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尖子生,都是教师的教学服务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从心灵深处打动每一个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交作业不及时.为了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让他们在作业本的封面上写下自己理想的大学名字.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做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里升起一股信念:我是要考取XX大学的人,所以作业必须要好好完成.随着这种信念在内心深处扎根,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显示出应有的作用,这些学生之后的作业完成情况非常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爱因斯坦对于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才使他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并发现各种各样的科学道理.科学家尚是如此,那么对于普通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重视兴趣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学生有可能知难而退.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当作是一种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线性规划”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入线性规划之父———丹齐克的小故事.据说一次上课丹齐克迟到了,仰头看去,黑板上留了几个题目,他就抄了一下,回家后埋头苦做.几个星期之后,他疲惫地去找老师说,这件事情真的对不起,作业好像太难了,我所以现在才交,言下很是惭愧.几天之后,他的老师就把他召了过去,此时他才知道原来黑板上的题目根本就不是什么家庭作业,而是老师说的本领域未解决的问题,他给出的那个解法也就是单纯形法.学生听完故事之后对丹齐克佩服不已,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三、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指的是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心理反映,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可否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态度.学生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反馈.从学生的情感之中,教师能分析出一个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有兴趣,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是否能为学习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付出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的内心,通过肯定和鼓励推动学生进步和成长.例如,在讲“函数”时,我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函数的概念?此时一些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举起了手,我发现一个后进生也举起了手.为了培养他对数学的学习情感,我请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总结的非常到位: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作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三要素要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这位学生回答的非常全面,于是我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XX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把与函数相关的概念和定义都说了出来,相信你对函数这部分的内容下了工夫.总之,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爱上数学.

作者:孙建标 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即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个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本文对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并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一、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指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卖力”,学生都不“买账”.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点脱节造成的.2.学习方法不当.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另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采用课上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课下实行题海战术的方法.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整个人差不多都埋在卷子里了,成绩却不见提高.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有的学生干脆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想从其他学科入手提高总成绩.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失当有很大的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和例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例题、题型与解题技巧.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切入点,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自学能力的引领下,学生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将“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学会”转变成“会学”.这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引导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效规避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在学习利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现实生活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又如,在讲各种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讲述这些定理的发现者是如何发现和验证定理以及其在数学学科领域获得的成就.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学习热情和欲望.2.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思考“卡壳”几乎是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难免在某一个知识点或解题思路上“卡壳”,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对于学生的“卡壳”问题,教师不要一股脑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演算和探究,把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这比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传授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或把学生反馈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但是一旦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3.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能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理清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不再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对于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重点向学生讲解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预习的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能当堂训练、当堂消化.4.鼓励学生阅读与观察.阅读和观察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都离不开的基础能力,高中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存在误区,认为高中数学教材中都是数字、符号、定理和公式,而且这些知识都是“死的”,不需要阅读和观察.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定理、公式也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本质,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时,便能通过自主阅读复习知识点,重构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外,学生要学会观察与感知数学教材中的数与形.以几何教学为例,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形式、结构、数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线索,摸索出解题规律.这不仅体现了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新课改教学要求,也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适应新课改发展趋势,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与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葛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4(7).

2.张耿.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举措[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0).

作者:葛玉锋 单位:广东高州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德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育之一.良好的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有了变化,高中数学教学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方式,将德育和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一、利用数学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不良的思想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相当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的历史上拥有许多的对于世界数学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这些历史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和(1+2)定理的故事等.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数学图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受到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集体主义思想是当前高中学生比较缺少的思想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例如,在讲“圆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圆形是平面图形中相当完美的图形,圆形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保持着对称的图形.介绍圆形之所以保持绝对的对称性的原因,由此引申出集体的重要性,使学生不再沉迷于自我意识中,从而使他们成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三、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数学与现实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例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列举实例体现直角三角形的作用,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大禹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测量地势,从而知道直角三角形是帮助古代人民治水的重要知识.这样,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在授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测量任务,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学科不是单纯的理科类学科,其中蕴涵着哲学思想.这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适合进行德育的原因之一.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是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比如,数学中函数的定义、角度推广和轨迹的移动的理念都是辩证主义思想在数学知识中的具体体现.此外,数学中许多的定理、定义、公式都拥有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也相互联系.这些都是哲学的具体体现.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辩证唯物思想,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进步,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五、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

高中数学教师是将德育和数学教学相互结合的实施者.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是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注重对于学生的鼓励,不能采用命令式的教学语言来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德育的熏陶.数学教育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数学图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作者:贾湘彬 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摘要: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的核心任务。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析问题的能力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问题,加强其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此,本文在分析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必然性的同时,将对培养解题能力的思路、方法以及对策措施进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析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严谨、抽象、逻辑思维强的自然学科,它对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数学不断地深入探究,数学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注重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使得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内容,此外,这还刺激了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在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同时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探究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对解题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教授,长期以此,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必然性

由于高中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分散,而且知识点的延伸比较广,这就促生了大量的数学题。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解题能力,那么高中数学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可是,高中数学题的解答方式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其解决方法也是比较多样的,只要能够找准其中的规律,掌握一种或多种解题思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掉所谓的难题。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其对解题能力的掌握的反应。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室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其构建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数学解题思想,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解题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1.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掌握数学课本的基本概念,进而通过数学教材当中的定义来帮助解决数学问题。高中数学题目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教材中的基本定理法则,它们多数是教材的衍生。所以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教师要加强对教材中基本定理法则的教授,学生也要注重对基本定理法则的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通过概念进行解题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通过分类讨论进行分析和解题。分类讨论就是对同一个题进行不同观点的分组讨论,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全面的分析题目,同时互相弥补自身观点的缺陷。分类讨论是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进行分类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对主体分类的分类标准,而且还要做到充分考虑到每一种情况的因果关系,对于论点还要保证无遗漏、无重复,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的高效性。3.图形与数量相结合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法对于空间几何是比较实用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思想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使结果更加直观和简明,所以其应用的范围特别广泛。在针对一些很难凭借肉眼直观地看到其规律,但凭单纯的计算有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就可以借助图形来解决。4.注重通过观察法来进行解题的教学方式。观察法可以很直观的看见物体的运动,简化运算过程,从而直观的总结规律,这对于一些空间几何题目特别适用。例如在“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就可以引入观察法来直接对其进行解题:如针对“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的直线是不是都平行这条直线呢?”这个问题,就可通过直接观察法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将一支粉笔放到讲桌上,再将一些笔随意散放在与讲桌同一平面上,通过观察比较“桌面上的粉笔是否与平行于平面的粉笔平行”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答案了。通过观察的方法来进行解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要充分重视观察在数学解题当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帮助提升学习成绩。

四、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对策措施

1.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审题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住题意,这是保证正确解题的基础因素,只有审题正确,才能体现出自身掌握的知识的价值,所以审题时决不能马虎,一旦审题错误,那将意味着全盘瓦解。在强化审题能力时,可以通过把已知条件、关键词和问题逐一的用深色粉笔标注,从而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题意。此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例题的时候,可以先对其中的隐藏条件进行引导分析,这在进行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的同时也能传授一些审题技巧。2.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多向性思维是对难题进行创新性探究的基石,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最精简的解题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

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对其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的,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各中学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方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赵毅斌.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6).

[2]陈冬琴.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2).

[3]杨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6).

[4]陈钱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作者:刘威 单位: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第九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了高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较多的数学公式,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困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学过的内容,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中学函数的知识点比较多,函数的解题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数形结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究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数学题目.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学中抽象的“数量”转化为人类可以用眼睛直观感受的几何问题,并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地提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提供基本的计算依据.函数可以说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并提示其几何意义,能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少学生做数学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都是审题、读题的能力不强所致.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之中.数学的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且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知识和各年级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任意”“存在”,等等.对于难懂的长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者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揭示着数学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弄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学生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例如,初中的“有理数的加法”的法则的说法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有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从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这句话的理解分两部分:符号和绝对值,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法则的意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法则,从而应用到计算中.数学概念中的“数位”和“位数”,“指数”与“次数”,“增加了”与“增加到”,“垂线”与“垂线段”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概念性的错误.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数学课堂提问要得“法”可行.一是提问的逻辑要有序和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二是提问的内容要有度.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发展.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三是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触及问题的本质.提问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必要时适当地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四是提问要有互动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四、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对于数学课外作业,教师要分层设计习题,引领学生共同提高.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从而转化学困生,促使学生共同提高.

作者:李克有 单位:江西会昌县会昌中学

第十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措施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剖析、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数学训练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与机械训练中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以应试为核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我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机会.“题海战术”成为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方式,通常以分数高低作为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堪重负,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2.教师的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在僵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教师对教学缺乏反思,只是机械地讲解,教学过程得不到有效优化.3.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强.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乏亲和力.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中,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深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比如,如何导入,如何进入探究的高潮,如何进行课堂总结,在整个课堂设计中如何把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突出出来,如何化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的分配,把握好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反馈的时机,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就要认识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点拨,语言要富有艺术性,风趣幽默,使学生融洽地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共同探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紧跟教学节奏.教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的思路,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构建良好的环境.3.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合作互动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张纸对折30次之后,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对折100次纸的厚度会是多少呢?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测并拿纸折叠起来.教师告诉学生,就这样对折下去,纸的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听后感到非常震惊,并且想了解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自然地引入新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推导通项公式,并计算纸对折的厚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在课堂上有明确的探究目标.4.重视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教学不只限于45分钟的知识传授,教师要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回顾与总结.对于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总结,对于失误之处要找出原因,如课堂导入环节是否科学、知识点的学习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并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与完善.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保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教育观察,2012(3).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看法,还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开发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强调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有效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然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策略

一、引言

高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感到很难的一门课程,以其枯燥乏味和艰涩难懂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也给数学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就比较低,在解题过程中就呈现出基础功不扎实的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意义

“主体参与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参与的形式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针对自身的数学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其次,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课堂下昏昏欲睡的场景,学生甚至都没将心思放在课堂上,就更别提学习效果了。主体参与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给解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以往在学习中,学生盲目的信奉老师的讲解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同学们的思路和方法趋近一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就会固化,虽然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主体参与的过程则需要学生自我去发现,通过对公式定理的推导进行深化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也符合素质教育对于“以人为本”的教学诉求。

三、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先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刺激———反应”教学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同学们造成了数学枯燥难懂的刻板成见。实际上深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发现,对于逻辑的推理和应用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比如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解答,让学生跟着思路一起推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要将每个步骤都理解了,就能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函数知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许多同学们因为函数积累了太多的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例题A:f(x)=2sinx对于x∈R,都有f(x1)≤f(x)≤f(x2),求|x1-x2|的最小值。这道题就是典型的三角函数与不等式解析联立的问题,同学们在求解过程中因为逻辑复杂和运算抽象往往会出现错误,笔者就将大致思路供大家参考,f(x1),f(x2)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利用三角函数中的周期进行思考。不多时同学们就通过T=2π,得出|x1-x2|的最小值为π。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推导计算最后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长期的传统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相当悬殊,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受到了阻碍。在我国教育中,尊师重道的传统由来已久,逐渐形成了学生唯老师之命是从。而教师受到当时教学理念的限制,对学生展开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对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为了缓解这一困境,笔者决定通过教学中的小细节来改变同学们的看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轻易批评同学的错误,而及时的对同学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此外,更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笔者就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对于一些难题的解决都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过程中笔者也广泛的参与,并从旁引导和点拨,久而久之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系逐渐被拉进,当出现学习问题时也更乐于跟老师探讨。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数学问题的解答离不开具体情景的建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善加利用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比如在学习函数图像及其应用的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笔者索性将函数的取点连线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比如在市区水费的计算中,每月20立方以内按照每立方2元计价,而20~30立方的部分按照2.3元计价,超过30立方的部分按照2.8元计价,请问同学们该怎么计算每个月的水费。本来同学们对于函数的图像和应用还不太了解,也没有进行过相关题目的运算,但是笔者用了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说明。同学们就通过建立坐标轴的方式联立了三个方程式,并通过取点联想的方式制作出了完整的函数图形。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便利了的教学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课堂效率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恩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05(14).

[2]徐云军,唐小平.浅析高中数学与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科学咨询,2013,16.

[3]聂晓红.主体性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与教学中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教师,2016,29.

[4]周建明.培养参与意识,造就生命课堂———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12.

作者:刘中枢 单位:会宁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而高中数学是创新思维锻炼和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在分析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在高中教学中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推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

在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索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是指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独辟蹊径的思想和思维,并且使用这种思维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通常能够会使人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而取得独特的且具有创造性的结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创新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高中阶段作为学生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其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让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甚至去解决日常生活碰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中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如今我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较大问题就是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绝大部分地区教师主要的资料就只有教材,教学方式大多是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这些方式显得相对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当前这些资源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在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树立创新意识。

2.教学模式单一

和初中知识比,高中数学知识面广、难点多、难度大。尽管我国正在进行教学课程改革,但是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单一,离改革目标差距较大。教学中,老师起主导性作用,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方法,长期如此,学生只是机械式被动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更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很难有创造性。所以,过去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思念观念还有待转变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里,多数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过去长期使用的适用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灌输知识的方式,自己一个人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通过倾听来接收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环境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的目的就是考试拿到高分,忽视了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缺乏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当前,尽管我国进行新课改全面和深入的展开,但是很多教师思念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不够深入。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1.营造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实际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型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创新想法、观点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培养其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使用新方法和新思维解决和思考一些问题,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2.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新时期课改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教学需要努力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数学其逻辑性思维更强,更适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保证尽可能的让高中生的天性和个性得到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大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表明,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要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博采众长,将多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互补与融合,构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当前我国的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学校将会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当今的高中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教案的准备和教学方式的发掘和创新,创造一个轻松、互动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创新思维培养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进行课堂内容的创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的目的。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学习方式由单一向个性化转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由过去的统一模式向灵活性转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课题探究、实际应用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知识进行提升和应用,使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将书本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樊伟.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范红波.浅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06).

[3]王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3(35).

[4]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52).

[5]杨祀国.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2012(6):50-51.

[6]吴秀荣.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7-8.

作者:王建新 单位: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第三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的渗透到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致,也能够使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及渊源,从而在提升其对于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的同时,也使其的创新能力及意识等得以强化,以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化的落实。因此,本文将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来对高中数学与数学思想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渗透方法加以深入的探索,以起到一个参考及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够对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一个理论引导的作用。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数学思想已经得到了教师对其的广泛关注,一些教师也对其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看,其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缺乏重视程度、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等等,不仅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新课改的有效落实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身为一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对高中数学及数学思想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并对其实践途径加以积极的探索。

一、高中数学教学和数学思想间的关系

数学思想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往往占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与数学知识相比较有着较强的适用性,高中生只有掌握了这一思想,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所具有的分析及解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以使自身的数学能力及综合素养等得以全面性的提升。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一思想有效的应用其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数学思想应该是融入整个数学教学当中的,无论是怎样的数学概念都应有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思想,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以具有有效性、科学性的开展数学,使自身的数学能力及最终成绩等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

(一)在知识生成中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其对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过程。从实质上看,所有数学概念的学习都是由感性上的粗浅认知到理想上的飞跃过程,而数学规律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亲身的实现及感受一些数学规律及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的规避死记硬背等生硬性的学习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其的各项思维及思维品质等得以全面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学习及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当中,结论的验证及推导过程、规律的总结及探索过程等都是教师融入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当中,已经体现了“函数”这一概念,而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才使其有了一个名分,以一个完美的形式加以体现。在这一知识点当中,集合思想、变数思想、数形结合、自变量、取值范围等都是其的数学思想。在这其中,变数思想往往是其的根本,而对应思想却是它的本质,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地扣住两个变量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并加以思想的渗透,同时结合实际例子,以达到最终的渗透效果。

(二)在习题分析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是探究数量关系及其空间形式的一门课程,在这其中,数与形往往决定了代数及几何间的联系。数形结合所具有的实质就是将一些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语言与直观、形象性较强的图形进行有机融合,就是数式及空间形式、图形以及数量关系间的结合,同时,也应联系实际的数学知识及问题,以对其的意义及含义进行分析,使问题可以互相转化、变通等,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例如,数形结合在具体的解题当中,就是指对于相关问题所进行的几何呈现以及代数的提取及揭示,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通过几何方法来解决代数问题,也不是通过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而是通过两者间双向性的结合与兼容,才可以使最终的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总之,数学结合这一解决策略,从本质上看,就是数与形之间的互相转换,其是将数学问题当中的几何及条件间的联系作为根据,以在对其代数意义进行剖析的同时,得到几何意义上的解决策略。最后通过精准性的计算,将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其得以解决。

(三)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学思想

问题在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往往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学生在分析及解答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其在命题变化当中进行方法及思想整合的过程,其通常是将数学思考作为内涵,以问题所设定的目标作为指向的一种学习心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不应只对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加以关注,也应注重其的解答过程及方法,也就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构建的整个过程。例如,当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就可以注重对其数学意识的培养,帮助其构建出相应的学习模型,为其提供一些数学联想的时空和机会。同时,也应适时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创新力及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掌握及巩固知识,使其逐渐的获得数学方法及思想等,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数学思想。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思想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以有效的锻炼,也可以使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等得以全面的强化,是需要广大教师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身为一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意识的将其渗透其中,以为学生未来深入性的学习创建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桂兰.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函数奇偶性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5,(18):82.

[2]王云华.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新视角[J].学周刊,2014,(19):173.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6

摘要:

数学文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课程全面改革的形势下,将其充分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体验数学文化所带来的文化熏陶,可有效激发我们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发挥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措施

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将重点放在数学方法的应用上,通过解答试题来应付考试,不利于培养我们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将数学文化充分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促使数学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充分激发出我们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观性,进而形成文化上的共鸣。

1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的最大特点即是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其主要内容是在利用相关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搭建数学框架的模式,加深对一系列数学语言、符号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我们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教学文化相比,数学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学文化应用相对广泛;二是数学文化是一门抽象性的文化;三是数学文化的严谨性较强、主要体现在数学的语言、符号等方面。可见,数学文化是一门具有文化价值的学科,因此,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外,还应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以充分展示高中数学的价值和功能。

2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

2.1重视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我们高中生对相关方法与知识的学习能力,使我们能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将数学文化的自身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转变传统的数学授课观念,将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加深我们对数学思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教学文化有针对性、有序性的传授。将数学文化和数学技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我们数学教学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2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美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对称平衡、简洁易懂、和谐统一等方面,重点在于培养人的乐观、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等良好品质,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激发我们对数学美的了解兴趣,比如数字符号、运算等符号的简洁美表现;命题表述、数学逻辑体系中等也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美的重要性。另外,几何图形中所呈现的对称平衡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比如点线面的对称等,能够充分激发我们学习的好奇心,挑动我们去探索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确保我们能真正欣赏到数学之美,增强我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同时,若数学在某一方面未能体现出数学美或所体现的数学美并不明显时,应按照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或改变,充分体现数学美的价值。

2.3加强课堂上数学文化的渗透

我们在整个高中学习生涯所对数学的学习,大多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良好、完善的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我们高中生对数学的了解和学习程度,这也是加强我们对数学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向我们灌输数学文化的同时,还应向我们详细介绍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并将相关知识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注重传授内容与数学文化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可将解题方式与数学文化结合起来,我们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运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应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来掌握解题思路,将数学文化与学习方法、技巧与程式化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指导我们解题的过程中,还可将解题思路与数学发展历史结合起来,以确保解题的教学过程能延展到数学文化领域中,进而实现在解题过程中传播数学文化的目的。

2.4合理引入数学史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史和教学联系起来,使我们了解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经过长时间的提炼、升华而获得的,让我们学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生活。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上,提高我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积极探索、勇于拼搏的精神,因此,高效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放在数学文化教学上,还应加强对我们人格方面的培养,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文化充分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促使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加强对数学的深层次认识,调动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可见,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李媛媛 单位:北戴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文彬.试论数学文化视域中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1):89.

[2]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2(5):70-73.

[3]郭萌,王宁.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基于《小学数学文化丛书》的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89.

第二篇:高中探索性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各地区学校逐步将探索性教学应用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文章从应试教育思想特别严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活与学习的统一,重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性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创造思维

为了将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研究分为两部分,即学生互动探究和课题研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还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应用探索性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思想特别严重

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应试教育观念,高考的作用是选拔人才,其教育价值是有限的。但大部分教师,始终将高考当作教育目的。因此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常常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影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学生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学主体,“学”是重点环节,而“教”只是引导过程。但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导仍然是教师,通过口口相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独立个体。然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没有慎重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不同性格的学生统一、被动地学习知识,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教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索性教学的新方法

(一)生活与学习的统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探索性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前提下,重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高中数学教师要将两者有效整合,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统一起来。例如,高中数学中关于储蓄的利息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前储蓄的利率,并提出问题“把2000元钱存人银行,有以下四种选择,怎样存入回报率更高?”①先存一年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一年,到期后再转存一年;②先存一年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两年;③先存二年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一年;④一次性存三年。学生根据利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出最佳储蓄方案。

(二)重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在以往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选择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学到教材内容,没有能力处理实际问题。在探索性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时,通过探究教学,设计问题“有两条拖轮牵引一艘驳船,它们的牵引力分别是3000牛、2000牛,牵绳之间的夹角θ=60°。如果只用一条拖轮来牵引,而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相同,试求出这条拖轮的牵引力下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合力的概念,独立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对向量加法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获得一定水平的科学概念。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促进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探索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特别重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在探索分析中让学生选择最佳解题技巧与方法,促进学生探索与思考,增强创新能力。在探索性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相联系,让知识更形象、具体,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较强,能够增强学生计算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其综合能力,帮助其全面发展。譬如,在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中,掌握诱导公式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正确运用诱导公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结语

教师要将探索性学习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多维拓展学生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面对应试教育思想重、师生互动少、忽视学生个性等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完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体现学生特长和个性,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将学生培养成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兴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恩阳中学

参考文献:

[1]梁珊.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6(32):141-142.

[2]柳海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115-116.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改进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理性指导学生有效认识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结构,能够自主探寻解题方法。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学习和教学理念两个常见问题出发进行论述,探讨了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高考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但就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使其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学生逻辑思考的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和掌握数学思考方法。但现实中,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仍像初中一样习惯性跟着教师“转”,对学习抱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最终导致数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形成。

(二)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虽然新课改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动因和意义,对数学问题的讲授仍套用固定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葫芦画瓢”抄录式的学习方法。课上被动听讲,课后又无法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着完成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上述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知识记忆和习题练习变成负担,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忽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导致素质教育改革成果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对策

(一)明确新课教学目的,巧妙设计探究过程

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支撑,还要站在启发学生的角度上,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新知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新课导入的目的,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掌握新知识”展开教案设计。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学重点不仅是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分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合理拓展,以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既能复习回顾旧知识,又能对“三角函数”的内涵、定义及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巧妙铺排探究过程,实现启发目的。又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带学生回顾一些像“向量共线基本定理”这样的基础问题,再导入本节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同时,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要想保障学生对数学持续学习热情,教学必须结合其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与日常体育运用结合进行导入:“牛翔同学为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制定七天的训练计划,第一天至第七天分别跑:5000米、5500米、6000米、6500米、7000米、7500米和8000米。”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出等差数列差、“前n项”的和,最后推导出“Sn”。把抽象的等差数列带到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公式,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对生活的实际价值,缩短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进而更有兴趣、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结合信息技术,巩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积极开展一系列数学实验、研究活动,开设能够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应用便是其中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拓展数学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引导其自行观察与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怎么变化,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观察、最终推导出结论。

三、结语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钻研与探索中发展智力,学会用数学思想来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广大一线教师要深入理解数学新课程的目标,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吴建荣 单位: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强.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20):47.

[2]陈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文理导航,2015(26):5.

[3]刘华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249.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高考改革研究

摘要:

文章结合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改革,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从三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即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接力赛”要发挥“正能量”;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要“接地气”;初高中数学学习要变“恐慌感”为“愉悦感”。

关键词:

高考改革;数学教学;高中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了满足高考需求,高中数学教师不得不加强数学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对学生的潜力与特长及时做出培养规划,以使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要贯彻高考改革的“总方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从本质上解决了高考的弊端。长久以来,高考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如何推进高中数学的发展已成为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未雨绸缪,即时找出解决策略,时刻准备好迎接高考改革。

二、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一)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接力赛”要发挥“正能量”

当下的初高中教学存在两种制度。一种是纯粹的普通高中教学,另一种是初高中分离的完整高中教学。在第一种教学制度中,教师自认知识渊博,对初中教学知识不屑一顾,往往以偏概全,而实际上对初中的教学方式一无所知,校方领导也注意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师对高中数学的讲解不知所云,达不到好的教学目的。另一种是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在教授高中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到“双肩挑”,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也弥补了初高中教学模式的鸿沟。因此,高中教师即使资质颇深也要虚心求教于初中教师,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初中教师做好“接力赛”工作,更好地完成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要“接地气”

在高考改革制度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解决技术研究较少、理论匮乏、基础操作技巧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为初高中数学教学间的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学生由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习兴趣的降低也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紧密联系。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教科书无疑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真正做到为了减少学习阻力而去学习初中知识的人少之又少,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困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给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知识空降的感受,使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知识衔接中更应“接地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高中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知识的衔接,将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定义原理再进行讲解,将其拟人化,把初高中所学函数拟成哥哥与弟弟,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函数难度也逐渐加大,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征服欲,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高中数学学习变“恐慌感”为“愉悦感”

在这个高考的时代,高考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生的发展轨迹,而作为高考必修课程的高中数学却让每一位学子丧失了很多动力。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与紧密性使学生们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笔者认为,高考改革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增添压力,而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中培养自我探究意识,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加强数学的实践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小游戏,由学生进行与数学相关的表演,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课堂交流并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将对高考改革的恐惧感转变成学习的愉悦感,突破心里障碍,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独自思考、自我分析,找到满足于自身现状的高效学习方式。

三、结语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提出符合高考改革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师也应当坚持不懈,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坚定不移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的同时间接影响学生,让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在确保学生顺利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朱克平 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建云.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1):61-63.

[2]李茂森.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实施难题破解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6):54-56.

[3]张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22):45-47.

[4]马蕾迪,范蔚,孙亚玲.学习参与度对初中生数学成绩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2):77-80.

[5]孙华,田友谊.论教师教学恐惧及其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83-87.

第五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

高中数学是为高中生设置的一门重要课程,重在开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式。因此,要找寻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提高,甚至影响着高中生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与学中对高中数学的重视和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可是,高中数学毕竟是一门比较深奥、抽象的学科,它的概念、定义、公式、单位等等,对教与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作为高中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使自己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就要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从启迪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数学潜力,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艺术,真正让学生认识高中数学,认识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让他们走进数学,在学习中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笔者结合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经过研究,总结了以下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愿能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出一份力。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好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提不高学习的热情,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认为某些知识没用,比如,一些学生对英语的认识,总认为英语只要不出国用处不大,所以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数学不一样,数学无论身在哪里都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应用知识,也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比如,对质子、中子的研究、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参与和帮助。可以说,数学是帮助我们完善科学,增强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知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时时有数学知识的参与和登场。如,在学习“比的意义”时,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身上一些有趣的比: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13:1等等,并让学生明白这些比的作用?如,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下体重,就可以算出血液的重量,同时学生也会根据“比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知道影视剧中警察为什么根据脚印就能掌握嫌疑人的身高等等。只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他们一定会重视数学的学习,会努力让自己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在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教师的教学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最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了。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融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能真正发挥自己潜力的诱因,是我们有效支配自己内在动力、实现目标的主要因素。所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新课的引导时,我就问学生:从某地乘火车到某地,火车的路线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如果我们把这里看成近似一个点,怎样求出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最近距离?用这种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引入新课,一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求知欲,二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才能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对他们学习高中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让他们在人生中呈现最优秀的自己。因此,无论是在计划的制定上,还是课前的预习、自学、课堂上的专心听讲、课后的及时复习,以衣独立作业时的疑难解决,对难点、重点的小结和归纳等等方面,都要做到认真、细致。在不断执行这些习惯的同时,再加上老师的对难点、重点、疑点的点拨、指导,并对学生习惯的督促,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减少高中数学的恐惧,产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且能使学生在长期的练习与坚持中,锻炼学生的意识,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不畏惧,且能经过思考、研究、分析、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实践证明,有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方向,不盲目,也才能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如果学生在上课前能做到预习、自学,就能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发现自己的弱点,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时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中做到认真听讲,比在课下用45小时的时间复习、练习更有效果。如果能做到课后认真的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就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记忆,增强理解等等。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

四、定期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减教师负担,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无论多么新颖、灵活、生动、有趣的方法,都要能有效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而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大赛,往往能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我们要定期组织数学知识应用的竞赛活动,如实地测量、制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面画等内容都可以涉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诱发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让其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使教与学实现预期的目标。

作者:王晓丽 单位:甘肃省兰州二十八中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8):26-30.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认识

摘要:

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从思想入手,更新观念,及时跟上课改步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围绕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可以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教学观念;学习环境;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每一个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自主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并能通过互助和求助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习惯。

一、观念先变———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绝不仅仅是几个公式和几条原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不能把数学讲死参考文献:板了。学生不是只知道听讲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教师也不是只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所以教师要从教学的主体位置上转向教学的引导者,不能只是重点讲结论,而是要注重讲解教学的过程,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方面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多角度、立体化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透过每一道题的表象,看到试题的本质,自己进行规律总结。除了学生主体性位置确立外,教师一定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要发挥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可以尝试从在教室中的位置改变开始。传统的课堂,教师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的中心和仰慕的对象,而在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室中,也许你找不到哪位是教师,教师只是把学习任务放出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和解决,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如果学生把教师问住了,教师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对学生大加表扬,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加良好。真正的民主在于教师的内心,要从内心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营造环境———高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这样,人的自主性、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体验生命本体最佳的状态,产生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性的进步。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从而把发现的问题进行高效分析,最终互相讨论探究,得出集智结论,倍增学习效率,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设置,创造一个有序、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仅仅依靠背诵和记忆。教科书中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习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三、教学活动———滋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

整个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生理发育也不尽完善,是可塑性非常大的一个阶段,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接纳的信息量可以无限大,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了基础,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下大力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助和向教师求助,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笔者认为,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着重应该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并给予一定的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体化的思维,最好进行逆向思考,如果总是运用单一的思维模式,是不足以有效解决问题的,还应该运用逆向思维法来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打破原本固有的旧的思维误区,打破传统的误区,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挖掘,以得出最合理、最正确的答案。

四、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重点需要保护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能力是以兴趣先导为基本前提的,没有兴趣做核心动力,创新能力则无以复加。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兼顾学生的兴趣问题,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兴趣一定要做到位,提出问题的时候以一个大问题开场,再准备上一些小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在教学中,高中教师只是从语言表达和教学环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比如,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等等,既形象又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去思考和观察,从而更细致地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行思考探究,化难为简地进行教学。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先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探究学习。一切教学环节的核心都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根本主线,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白建宾 单位:河北黄骅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7

摘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已经广泛地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在新课改之下的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对其具有重要作用呢?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作出了分析,并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在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以此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为良好的教学质量做出必要准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的实施开始不断加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要想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措施。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教学技术之一,在高中的教学中也开始被不断的应用,因此,信息技术在整合高中数学教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浅析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要想打造一个高效学习的课堂就离不开教师的备课,教师在精心备课时需要了解到整个学习的脉络,对教育目标非常掌握,如果在其中加入信息技术,就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古板,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在讲到双曲线的定义时,采用传统的教学就很难让同学们理解其中的意义,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对其作出演示,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其中的内在变化,清晰的明白双曲线的形成。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在这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够将复杂变得具体化。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们加以引导,加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解答问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更加利于学生们接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加强了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实践过程,这样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探索兴趣。根据观察与实践,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程度。

二、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力度并加强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不断加强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过程才能够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要求,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上升空间,适应于近些年来的国家规划。加大实施力度与研究力度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学习并推进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观念,教师观念的转变对新课改的推进有着推动作用,对此,采取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教育讲座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推动力。改变传统的观念,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加强教学质量的改进,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与创造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之后,我们的教师了解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确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意义,这些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因此,加强学习并推进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措施。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培训

开展有关于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可以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育团队做准备,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出人力功能。教师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这对于培养现代化一流教师队伍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教师技能培训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常规的现代科技媒体运用以及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加强先进经验的掌握、聘请外校的专业人士来我校做技能指导、举办课件展示与评比,增强教师的参与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现实当中来。在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中,与实际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适用于实践的技术才能够对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效果。

结语

比较来看,也许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很多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但是就目前国内与国际的教育发展来看,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也是迟早会普及的。因此,尽早的尽快的应用好信息技术是时展所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加入的成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十分具有必要性。课堂上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十分值得采用与拓展的教学新形式,值得学习与整合应用。

作者:蔡桂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岭.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2]骆魁敏.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01.

[3]张文艳.刍议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Z1.

第二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再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必须对我国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和创新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为应对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教学领域进行了新课标改革,使我国的教学在整体上发生了改变,适应了当今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时代格局,满足了时代的真正需要。本文旨在介绍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地分析和研究,找寻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宝贵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改是我国基于时展而提出的解决我国教学领域问题的重要策略,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拜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对课堂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良好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和发展,从中总结经验,为之后的教学进步做好准备。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地位得到逐渐提升,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抛弃了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的掌握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使学生改变了对传统教学的认识,帮助学生摆正了数学的学习态度,枯燥呆板的教学形式被打破,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偏见之间减退,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带来的欢乐和魅力,从中找到快乐。新课改背景下老师通过一些辅助工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了过去不能实现的一些高难度工作,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造了条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既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对高中数学基础性知识的重视,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掌握数学的最基本知识的同时,兼具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技术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促进未来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围绕学生得以展开,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我的创造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使数学内容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另外,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予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便于学生真正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性和多样性,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上进一步分析了数学更深一层次的意义。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不过,部分教师却没有将这个问题熟悉理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将学习方式进而自由化、开放化,也不是由学生掌握全部的主导权。老师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未能将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良好地发挥,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2.没有将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算在计划之内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领悟到情感价值的深刻内涵,所以无法进行有效地指导。情感价值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得到极大的重视,老师却无法真正发挥自身能力,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学生也无法理解所要表达的意义,自然也就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过度依靠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国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如今社会高中数学教学开始频繁使用多媒体辅助设备,甚至有的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直接通过课件向学生表达所要传授的数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性工具,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得到,学习效果也就凸显不出。

(二)新课改背景下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应对之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注重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并在实际生活中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彼此互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感情。

2.采取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二者结合的方法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导教学课件上,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同时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讲解,启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使用的辅助性工具,应当与传统课堂授课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时期,对我国的发展尤为重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发挥创新精神,找出合理的对策实现问题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向一个良好的方向继续发展。

作者:张秋雨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袁丹.新课改下谈高观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D].西北大学,2013.

[2]杨丹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J].现代交际,2013,06.

[3]李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向量的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能力培养

摘要: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前我国的高中生都处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这中题海战术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学会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普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尤其是高中的数学教育。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增加课时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做题,教师不断的解题。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做题的方法,然后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记住题型和解题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做题加深印象。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不好掌握其规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应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数学解题能力的概念和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1.1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概念

所谓的数学问题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矛盾。在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或者矛盾)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发展的过程,而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解题是再一次的对数学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典型的数学题的解决方法,来进一步的探索解决数学题的基本规律。数学解题能力是指,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独特的心理特征。这种独特的心理特征决定着解题是否能够继续地进行下去,这种独特的心理特征会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

1.2提高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高考成绩中占有很大的分数。更有一句俗语说“得数学者得天下”,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充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基本的数学定理和规律,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数学基本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2影响学生数学解题的因素

2.1受到数学问题本身的影响

数学问题分为很多种,有理论的数学问题,也有实际运用的数学问题;有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也有非创造性的数学问题;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也有非创造性的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影响着学生是否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受到文字表述的影响。例如应用题,这种题型一般会用很多的文字来进行表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一字一句的对题目进行分析,有的时候表述的文字会给学生带来干扰,学生只有排除干扰才能解决问题。

2.2受到数学知识结构的影响

数学知识结构指的是,人们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就是学生在自身的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经验和自己的记忆、感觉、思维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自己的有组织、有规律的整体性的结构。从这个方面来说,认知结构的差异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

3.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用大量的数学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达不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积极性也会降低,同时还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3.2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做题的首要环节,数学题目中经常会隐含一些隐藏的条件,如果学生不能发现这些隐藏的条件意味着学生最后不能解开题目。而且,在题目中还会有一些干扰视线、思路的条件,学生必须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正确把握题意。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谨慎的、全面的、正确的把握题意。

3.3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把数学课本中的基本定理牢牢记住,并且学会在习题中准确地运用。同时,教师应该在基本的定理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当学生就有发散思维的时候,遇到问题就不会被片面的思维局限,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题题型变化多端,会出现不同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强调数学题的数量,而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就可以快速的应对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成绩。

作者:袁勇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周艳.高中数学应用题题型研究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14).

[2]袁武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学周刊B版,2010,(3).

[3]卢晓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

第四篇:微视频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摘要:

教师利用微视频资源来优化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对增添数学趣味,促进数学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增进学生认知,提升课堂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文中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微视频的鲜明特点,认识微视频教学情境创设和应用的意义,并努力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有效策略,期待为日常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微视频;教学情境;意义;创设;应用

微视频广泛融入数学课堂,不仅为数学教学共同分享数字化教育技术和资源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积极利用微视频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优化应用策略过程中获取真实的教学效果。

一、微视频走进高中数学课堂

近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微视频资源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关注。一是,基于资源形式的实用性特征,微视频日益进入教师的教学视野。适应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需求,同时由于微视频制作设计的低门槛、低成本特点,许多一线数学教师都乐于进行尝试、探索,积极接受并利用微视频媒体新形式,来创建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不仅勇于在公开课交流活动中展示微课教学,而且坚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微视频,为常态化微课教学做出努力。二是,基于资源形式的新颖性特征,微视频广泛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逐渐被学生所熟知,这为新教育技术环境下开展数学微课教学、美化学生学习情境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基于资源形式的直观性特征,微视频逐渐融入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巧妙结合自主展示、新课引入、课中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灵活应用微视频,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促进理解、增强演算、强化推理,更加凸显了微视频资源的积极意义。

二、创设应用数学微视频教学情境的意义

1.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形式,增添数学趣味。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微视频媒体(如生活化视频、问题式视频、展示类视频、情节性视频等),为学生增添了数学学习的新形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趣味。学生在这些新颖生动、“短小精趣”的微视频情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范式的变化,提升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

2.有助于迸激学生问题意识,助推数学探究。微视频新媒体为教师创建问题性探究情境提供了技术便利,有助于引领学生在入情入景中融入问题情境,有效地将问题环境、问题设置、学生认知、探究行为等各个学习因素关联在一起,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指引他们深入问题思考,探寻探究目标,努力去释疑解惑,求得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3.有助于营造形象直观氛围,激活数学思维。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新媒体要素,以其直观形象的优点,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支持、新元素。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微视频情境下,在条理清晰、分解形象、Flash直观演示、音视频展播等视频氛围中,积极参与数学探究学习,体味学科性、专业化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并在富有趣味性的微视频情境中激活数学思维,更加理性地感受、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4.有助于诱激学生学习情感,增进数学认知。微视频突出的技术功效就在于能借助一定的视频情境设置,发挥视频情境导引、支持、调控教与学过程的作用,指引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情绪和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数学课堂效果。情感性也是微视频作为教学情境新载体的主要表现。有了相应有效的媒体情境支持和烘托,学生更易于激起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更加主动地去探知、认知、获知,更进一步增强努力探求数学知识和规律的积极情感。

三、数学微视频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应用策略

1.巧设生活性微视频情境,激趣导学。生活化是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巧妙利用富有生活趣味的微视频资源,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能有效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数学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在丰富、生动、亲近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兴趣,顺利开展数学学习。例如,在必修一《函数与方程》第二课时“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新课引入环节中,教师适时创设了截选的大商场“竞猜智能手机价格”视频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视频中激烈的竞猜游戏活动,同时也提示学生参与思考:“利用什么方法可以在限定的次数内猜出智能手机的价格,并最接近实际价格?”此时,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做好预习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利用区间一分为二的方法是最接近实际价格的竞猜方法。于是,教师顺势引入了本节课的探讨主题———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继而要求学生合作思考:“‘在2000-4000元价格范围内竞猜手机的价格’与‘在特定区间内求函数的零点’是不是有相似之处?你能尝试解出方程lnx+2x-6=0在区间(0,3)中的近似解吗?”由富有生活趣味的情境导入,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兴趣被激起了,他们参与数学新课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此,教师紧扣数学学科的应用性特征,利用微视频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化问题切入,引领他们在亲切的学习场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探讨思考竞猜价格的方法中进一步理解了数学的二分法思想方法。可见,适宜的、典型的、富有趣味的微视频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场景,并在情境支持下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与生活体验的有效链接,在共享交流中引向探索、通向新知、培育素质。

2.精设问题性微视频情境,激疑引探。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必须是能引发学生质疑、思疑、探疑、释疑的情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性微视频情境,不仅要注重视频情境设置的目的性,而且要重视情境下问题的新颖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只有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梯度设计的问题情境中,才能将学生引入问题探究深处,获取探究实效。利用微视频创设问题性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探究广泛使用的有益形式。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五“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创设了一个动画模拟视频素材:“小王向老王借钱,老王同意在30天内,每天都借给小王100元钱,但要求小王在30天内每天给他回扣,第一天回扣1毛钱,第二天回扣2毛钱,第三天回扣4毛钱……依此类推,每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那么,请你想一想,小王同意做这个交易吗?小王会赚钱,还是赔本呢?”学生面对这样的视频情境,立即激起探求的欲望,有的学生还动起笔来计算了……教师在此利用设置新颖形象的模拟视频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并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味数学的奥妙,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必修一“映射”教学时,教师适时选取利用了本校优秀教师张老师的优质课视频片段,指引学生在层层推进、由简入繁、富有梯度性的视频教学情境中逐步进入问题探究。例如视频中展示了问题情境:“(1)A=N,B=Z,f:取绝对值;(2)A=Z*,B=R,f:取以10为底的对数;(3)A=B=R,f:取倒数;(4)A=B=R,f:乘2加1;(5)A=B=R,f:平方。以上对应f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在这样的梯度推进的问题视频情境中,教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伴随着问题信息量的递推,在由浅入深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掌握映射的概念以及判断的依据,明确对应和映射之间的区别,从而深化了对映射概念的理解。

3.善设直观性微视频情境,激思致学。直观性是微视频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要求。教师结合特定的数学概念、定义、公理、推论等教学要求,创设直观性的微视频情境,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捕捉、理解、处理课堂信息,自主建构知识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要素中,微视频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情境的主要载体,体现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如在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精心把Flash动画、文字旁白、音视频、精彩图例等相关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设计成微视频格式,为学生铺设一个直观贴切的学习场景,在展播活动中指引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必修一“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先通过给学生展播一段自主设计的约2分钟的“电路图问题”Flash视频,视频中设计有:“以‘开关A的闭合’为条件A,以‘灯泡B亮’为结论B。”借助Flash动画形象分解、直观演示,微视频为学生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支持,有效诠释了“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等各种情形,既让他们重温了物理知识,又在清晰明了的视频情境中深入把握了“充要条件”的概念,领悟了数学实质,获得了新体验,激活了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

4.妙设情感性微视频情境,激情促知。情感性是微视频教学情境的显著特征。现代教育教学尤其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发展。教师创设情感性微视频情境,有利于为数学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端正学习态度,增进和培育良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样丰富的,不仅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数学史、数学典故、数学家事迹等精选视频案例,让学生亲近数学、激趣融入数学课堂,而且还可以通过搭建数学学习平台、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以及利用广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拓宽学习渠道。在搭建数学学习平台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设备(如班班通)为学生搭建Moodle学习平台,利用交互性、网络化的学习情境,便捷传输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强化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在线学习。在数字化资源方面,教师不仅要广泛搜集有益资源(如教学资源网上的经典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自主开发设计一些适合数学教学实际的数字化微视频,充实自己的教学博客、微信、QQ空间,为学生的课中即时在线探讨、课后拓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视频素材,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字化学习情境的良好氛围,进而增进数学学习的情感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和Ipad等终端设备,把数学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疑难困惑、意见建议、典例新解、家长期待等录制成微视频,发送给教师或在班级微博空间里,让更多同学参与互动交流、共享学习。微视频是微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源载体。如何利用微视频资源,为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日益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为求得微视频教学情境的真正实效,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从课堂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实况出发,探索有效策略,持续优化微视频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应用。

作者:林兴旺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对高中数学微视频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19期

[2]李文.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5期

[3]田秀权.探析微视频教学在高中数学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年09期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研究

摘要

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吸引人的眼球,是因为它创设了美妙、感人而生动的情境,且加入了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引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直观的活动与场景中,展开主动快乐的探究。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活动情境、实践情境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情境教学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教学质量;策略

情境是一种模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情境创设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展开,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服务。枯燥、直接而单纯的数学公式、方法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而缺乏兴趣,这就需要科学创设情境,运用趣味、丰富、开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具体,以此让学生在真实而恰当的情境中提升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概念、模型的理解与运用,最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是指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习建模与应用来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际物体、实际生活案例、经典生活问题模型等构建丰富、生动、形象而具体的生活情境,奠定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激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几何概型”知识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提出问题:“某公交车到终点站的时间是12:00-12:30,那么可能出现多少种结果?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吗?”再者,教师拿出生活中学生们常玩的射击靶盘图片,一般的为10环,宽度一致排列,还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靶盘。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射中最中心的那个环的概率是多大?如何计算?”基于此,引导学生分析几何概型的特点为: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数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并结合画图分析,运用长度、面积、体积等比例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与互动合作,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趣味的活动、游戏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解题、做试卷,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感到厌倦。而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创设活动情境,通过丰富、趣味、生动的活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探究中,以此在活动中反思数学知识与方法,并收获直接活动经验,探求到最优价值的数学思路。如教学“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教师创设了趣味的活动情境:给每位学生一张白色的边长为30cm的硬纸,要求学生在其四个角上剪裁下4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在剪裁后将剩下的部分折起来,确保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箱的容积最大,请问剪裁下来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多长?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展开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建立函数公式、计算推导等,得出答案。通过创设自主活动情境,能够激励学生参与互动与合作实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创设实践情境,强化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是现阶段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契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学习过程,践行“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实践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课题的实践探究、问题解决,在循序渐进、逐步实践探究中,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等比数列”知识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等比数列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就可以设计主题为“房贷还款方式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鼓励学生选取某个银行,调查它的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差异,若想贷款80万,哪种还款方式更适合前期压力大的家庭呢?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探寻分析,并与师生、家长互动交流,了解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能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科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对于激活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压力大,为避免枯燥的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到厌烦,可以通过有效、科学的情境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作者:汤伟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品修.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探究[J].学周刊:上旬,2016(3):72.

[2]陈玉存.创设情境豁然开朗———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3):34-35.

第六篇:类比推理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

类比推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系统数学观,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改变传统师生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是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类比推理;高中数学;应用

一、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设计

(一)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传授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繁杂,定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个体系的作用,在讲授新知识点时要注意结合学过的类似内容展开类比推理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总结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个问题———整合能力不强,对于新学的知识记忆深刻,对于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遗忘性较大,尤其是高中数学这门难度非常大的学科,学生当堂掌握的定理和方法,容易与下一个阶段学习的新知识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类比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应该在每一小节、每一章节、每一册教材结束后进行及时总结归纳,通过类比推理区别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教师应该在每节课课程导入环节中,通过提问方式与学生一起回忆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利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列出知识类比图,辅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启发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类比推理法在高中数学启发教学中的实用性很强,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以一个知识点推理出一个整体的数学模块,通过这节课的知识类比预习下一节的知识,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而实现掌握一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一)在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的应用

将类比推理应用到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可以将需要整合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划分和总结。以向量为例,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是指设a为非零向量,则b与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平面向量是指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μ,使a=λe1+μe2;空间向量是指设e1,e2,e3不共面,则对于空间任意向量p,存在唯一有序实数?x,y,z?,使得p=xe1+ye2+ze3。共线向量基向量的个数是1(一维对应直线),平面向量的个数是2(二维对应平面),空间向量的个数是3(三维对应空间)。用这样的类比推理法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共线向量、平面向量以及空间向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复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高中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推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思维平面化,他们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感觉十分吃力。针对这个问题,在空间平面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面几何:若直线a∥b,b∥c,则a∥c,类比推理得出立体几何α∥β,β∥γ,则α∥γ;由任何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类比推理得出任何四面体都有一个外接球和一个内切球。用学生所熟悉的性质类比,他们很快就能吸收理解新知识。

(三)抛物线切线研究中的类比推理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和类比,就可以给出比较贴切的抛物线的定义:连接抛物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做一条割线,固定的点A不动,逐步移动B向A靠近,割线AB的斜率在不断变化,当B趋向于A的时候,这条线被称为曲线在A点的切线。这样通过不同概念间的类比联系进行区分和记忆,更通俗易懂,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统计知识模块的类比推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猜想推理,比如说,教师教授学生统计知识的时候,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样品统计相关知识,进而提出问题:“通过样品统计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相关变量统计的方法吗?”学生在此启发下,动脑思考,不仅锻炼了思维品质,还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前后联结性。

三、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数学类比推理教学的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例如,教师对类比推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缺乏系统的类比推理教学研究,教师不注重类比推理的方法传授,而是偏重于解题技巧。这些问题阻碍了类比推理教学的运用和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应该加强新课标教育思想的宣传贯彻,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进修,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刘海蓉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正银.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91-92.

[2]谢辉.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260+396.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类比推理分析

【摘要】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更高的学术性与针对性,其程度复杂,一直是学生不易克服的科目之一。采用类比推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效率,类比推理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定理的程度能够进行有效检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背景,对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类比推理;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寻求高效益的教学方法成为教育部门以及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类比推理方法是教育改革不断探索的产物,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数学内容,引领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因此,探讨类比推理方法的应用效力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类比推理的概述及意义分析

类比推理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此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巩固旧知识奠定基础,并且为学生展开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模型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将平面知识具体应用到空间问题的求解上,并利用三维空间的计算方法来寻求模型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在旧的知识体系中推理出新的空间模型结论。由此来看,类比推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方法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类比推理与高中数学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既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开辟一条新途径,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获取以及理解新的知识。例如:高中数学老师在讲解二面角的概念时,通过解释其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图构成的图形),与学生之前学过的角的定义(由平面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进行对比,学生可以从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掌握对二面角的特点,从而对这两个知识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新知识的展开与应用变得更容易。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不管是从旧的知识体系上摸索新的知识,还是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类比推理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向量知识时,学生容易对有关的共线向量、空间向量以及平面向量的定义以及关系混淆,在此课题上,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向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是由共线开始向平面以及空间的转化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此方法中理解向量知识设立的思想与知识结构处理中的和谐,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类比推理的应用分析

1.新知识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与研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类比推理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教师对学生灌输新数学知识的困难。高中数学课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各种知识点都显得比较紧凑。所以,教师只有对每个知识点做好框架分析,整理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类比推理方法,才会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体系有充分的理解。高中数学讲求方法的重要性,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才会提升对数学的学习效率。类比推理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它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注重在旧知识的应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力。例如:教师在开展空间平面性质这一课时,通过介绍直线的平行定理可以类比推理出平面及立体几何的平行条件及知识。如,若直线A//B,B//C,则A//C,以此为条件可以得出,α//β,β//γ,则α//γ。或者对内接球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三角形或内接圆的相关知识,类比推出任何的三角形都存在一个内接圆,通过知识类比,学生能更快地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2.知识整合的应用

在教师进行知识整合时,应用类比推理分析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规划,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在向量知识课题中,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的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先对向量的相关知识做好教学设计,按照向量的课程安排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向量定义开始,逐渐类比推广到空间向量知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灌输向量知识理念以及解题方法,使学生从清晰的逻辑中学会向量的有关知识及应用技巧。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除了使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点外,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结构有所把握,并且会通过这些结构把具体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对数学知识运用的难度。

3.提出问题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除了教授相关知识与方法之外,还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提问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一般对于复杂度较高的重点知识内容不容易掌握,仅凭教师的书面板书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和运用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发现或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深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顿,完善自己的知识体库。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状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类比分析的方法向学生进行提问,根据三角函数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根据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继而再类比出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或者也可以提出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函数的关系等问题。从这些关系中进一步得出三角函数的定理公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技巧。

4.解决问题的应用

类比推理方法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使学生对高中数学有更好地掌握,教师也应注意在利用类比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以便学生对于陌生的题型不再感到畏惧。例如: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平面几何的知识设计出相关问题,从简单的题型上引导学生对立体几何问题的认识。在具体的题型运用中,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且对遗忘或忽略的部分进行了有效的弥补。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将平面知识引入到立体几何中,通过这种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方式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学生从点到面地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类比推理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知识境界,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利用这种方法,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从而探索出学习数学的内在规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作者:刘景达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诚.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杜长固.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90.

[3]曹会洲.论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3(1):16-19.

[4]尹海菊.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J].学周刊,2015(4):161.

[5]黄彬彬.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34.

第八篇: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趋势。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显得乏味,也不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同学们该如何在在高中数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在课堂中运用也成为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例如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设备等,不仅能更好的表现教学内容,而且也增加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图画、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将高中数学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活泼形象的表现形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而且还充分的引导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教学知识点,创设出适合知识点教学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性、活泼性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表现出生动、真实的一面。另外,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的运用,让我们自己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学习,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信息设备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2、化抽象教学为生动教学

信息化设备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式。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白板设备的运用,都能够将信息化设备的优势与教学知识点结合,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增加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解析几何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讲授概念之后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再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同学们面对着枯燥、死板的知识,不仅打击了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点。在抽象的知识点下,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题目中,也是一种无用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设备的运用下,将抽象的立体几何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将几何图形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很好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各个面,各条线。在立体几何图形的展示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清楚地掌握立体几何的各个知识点。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清晰的形式,从而也提高了我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3、实现自我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只是局限在课堂中,一旦课程结束,同学们的学习模式只有通过题目练习的形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我们乐于接受的多媒体形式,创设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它还能将课堂带到课外,让同学们在没有教师的时候也能进行自主学习。老师通过信息化设备之后,能够发给同学们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们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课后进行补缺,让同学们再次学习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善传统教学实施

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一切以教师讲述为中心,而同学们在整个过程都是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模式不利于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结合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结合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充分的发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

1、动态展现数学模型,生动化教学课程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几何学是较为抽象、难懂的一章。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是通过老师讲解,黑板绘画的形式进行教授,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同学们只能通过自己脑中的想象进行理解,而对一些想象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是比较难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几何图形的立体结构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同学们能够轻松的观察到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讲解几何知识,不仅节省了教师绘画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每个同学都理解立体图形。动画的形式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温故知新,提高学习质量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较繁重,这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后的复习上面。传统的复习模式只是同学们课后练习的方式,这种枯燥的形式很容易让同学们产生厌烦的感觉。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课后辅导进行复习。在计算机的运用下,同学们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后通过视频的形式再学习一遍,直到完全理解。课后辅导还包括课后练习,将练习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提高同学们做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生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使同学们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学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课堂的活跃,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死板、枯燥的图形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将老师一人讲述这种单一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间共同探讨学习的形式,将声音、图画和动画各种形式完美融合到各种教学过程中。使得同学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能够降低学习负担,提高我们的愉悦感,更为重要的是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高中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的优势,同时也发挥了同学们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的重视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并且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在轻松快乐中学好数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学质量的发展。

作者:程大炜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潘德春.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省华山中学,2014

[2]孙毅.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濮阳市外国语学校,2014

[3]沈晓燕.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014

第九篇:高中数学教学学案探究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学案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因此,文章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阐述“学案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学案探究;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方式;意义

目前,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很多高中数学教学老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设计“学案”,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没有一定的条理性,也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优秀的数学老师也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出了“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前先设计好学案,上课的时候按照学案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学案上有一些内容是需要探究的,老师可针对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或合作探究。那么,“学案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究竟有哪些应用呢?笔者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案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数学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和必修课,在发展学生发散性、逻辑思维及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步伐。为了适应全新的教学需求,需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1)可以提高老师的能力。“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老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为“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进行学案的设计,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查阅很多的资料,认真地研究数学课本,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还要做很多的例题,并且从中选择出各种类型的经典例题。老师们通过学案的设计对教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说一个老师要把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设计成学案,老师们也可以互相合作,把每一节的学案设计分配到每一个老师身上,这样也可以让老师们互相学习,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2)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学课堂的主体依然是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没有帮助的,运用“学案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这样的探究学习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3)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记住一道题的解法,而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案探究”的教学方式对扩展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发现题目和以往做过的题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想到解答方法。

二、“学案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新理念下的“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1)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来学习数学知识,学案上的问题都是老师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总结出的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定义,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某个数学问题的定义;这些问题也有些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某个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学案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迅速地带领学生进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当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来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也可以在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现在要学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集合”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就可以运用“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老师先进行学案设计,“集合”这章节的学案设计包括知识归纳,就是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也包括例题选讲,就是老师选择了一些好的例题进行讲课,这些例题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老师在课外找到的一些经典的例题;还包括一些针对性训练,就是在老师讲完课之后,让学生通过做一些题目来学会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快速地进入到这些问题情境当中,学生会依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的新的数学知识来思考这些数学问题,“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老师提出映射的概念是“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a,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在集合B中有些只有一个元素B与之对应”,提出概念后,老师可让学生自己去举几个映射的例子,让学生对这一块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非常浅显易懂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很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想要让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就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可能还会遗留下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集众人的智慧,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比如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布置了一个题目,让学生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每个学生都思考了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可以求出答案,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智慧共享,最后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解答题目。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比之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不难发现,“学案探究”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阔思维,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作者:刘远祥 单位:贵州省贞丰县贞丰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安明.“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2]周秀余.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2014.11

第十篇: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应用

摘要:

相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导学案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师生之间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遇到的困难,灵活的设计学案,通过师生的共同配合,顺利地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但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导学案的模式讲高中数学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下面我就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谈谈导学案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思想

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层次性原则,所谓层次性是指问题的设计来源于课本,但要呈现于高于课本。确立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思想,导学案必须为科学有效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对学习起到定向的引领作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学习的指引者,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其次,确立教师的服务职能,教师的服务职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从提高自身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指引者,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有力地推动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改革。如何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普遍的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到学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教师要把学案的设计和高中生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

既然导学案模式以学案为教学的载体,学案的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突出设计学案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根据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设计出优秀的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对于教材的应用要敢于打破教学常规,不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学案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1)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存在的差异,对导学案设计的内容要分层次化,导学案的深度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入难,保证所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学生课堂预习、教师课堂导学、学生总结归纳、作业练习的教学流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对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注意设计教学方案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既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就要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的规律,可以依据导学案的内容把高中数学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中注意学案前后要有统一性和连贯性,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对数学知识有所重复和疏漏。

2、教师要掌握好导学案学习的实施过程,按照教学计划做到有序而不乱

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即使设计再好的学案,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要想确保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顺利地实施,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做到有序而不乱。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功课,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前,可以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自己提前预习。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学案中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而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对教学内容最好的预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关键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要抓住教学案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要反复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略微提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掌握。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生个人发言和师生问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2)在教师在课堂讲解全部结束后,可以带领学生在快速温习一下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把其中重要部分让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及时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也方便学生以后复习所用。

3、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要详实而生动,不可流于形式

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导学案。教师对导学案的实施也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导学案中涉及的每一步都要尽量落到实处,但是,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导学案随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增添和改动,让导学案更好地为教学任务所服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影像和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设计导学案,通过学生的导学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体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出几份学生的导学案,引导所有学生共同找出她们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以学生学案为突破口,将教学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设计的导学案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切实了解到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所在,以学定教,设计出更符合所有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导学案。

总之,通过对高中数学学案的设计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型方式被运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但是不变的是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本文做提出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是多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果,希望能对其他教师的教育有所帮助给教师以启迪。

作者:叶欣 单位:渤海大学数理学院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

参考文献

[1]王艳艳、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

[2]许彬、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

[3]靳菲、浅谈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

高中数学教学范文8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教学内容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数学教学中的关于学生兴趣培养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工作者最困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者应该加强对数学“差生”的研究,针对数学“差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提出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的措施。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教学探索

数学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高考成绩中占很大比例,一直以来就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是每一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一定的意见供同行参考。

1.高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主要成因

1.1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集中精神。

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获取足够有效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够专注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开小差。部分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基础功较差,已经无法跟上老师教学的步伐。除此之外,一些自信心过足觉得靠自己的实力课后自主复习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往往在课后并不会花费更多时间弥补自己的缺漏。高中课程比初中的课程要多出好几门学科,一旦学生不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就会有问题积累起来。经过长期堆积,不明白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多,这种错误的学习思想导致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1.2学生在学习过程无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边学习边思考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困生在做课前预习准备工作时往往不会投入大精力,只是将课本内容大概看了看,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内容进行思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是盲目地跟随老师做一些不重要的笔记,甚至是记录一些题目和解答方案,而根本不仔细理解解题的真正思路,同时也不会随时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课堂作业时往往不会自主思考,只是一味地翻阅资料,参考别人的做法,结果就会造成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掌握到所有的知识,无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3学生不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的学习障碍就是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够灵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机械性学习,并不会对遇到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对所学内容无法得到真正理解。在数学学习方面从来不会在意自己的记忆方法或者学习习惯存在什么样的弊端,不会时刻反思自己,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一直停留在起始阶段。

2.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对策

2.1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教师一定严格要求学生要注重自己的数学基础,从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基础,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优秀的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长远的眼光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给学生讲解难题,而忽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刻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做到得心应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2.2要求学生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改变错误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定要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改变自己错误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同样会对美好的事物记忆犹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将课堂内容教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3借助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对于许多高中文科班的学生来讲,数学就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天敌,学生普遍对数学非常恐惧,除此之外高中数学都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数学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如果只是教师热情很高,而学生不能很好配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重视数学学习。

2.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杜绝学生在外上网打游戏或者跟随社会不法青年混社会的情况出现,这些原因是学生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的现状一直不尽如人意。数学成绩在高考成绩中占很大比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当前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鼓励学生走出误区,不断激发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虞华芳 单位:溧阳市竹箦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徐育标.高中数学差生的主要特征与对策实验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2010(5):15-16.

[2]宋建党.数学学习困难者非智力因素成因及对策.数学教学,2009.10.

[3]杜玉祥,马晓燕.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高中多元化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

高中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可以说,高中是决定人的一生命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高中的数学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改革。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我们必须要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以,也就是说我们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找出能够适应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法,以便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多元化

0引言

随着当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数学教学成为衡量教学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作为传统的理性学科之一,需要非常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想将数学教学水平提上去,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1]。总之,高中时期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不仅仅是站在考试的角度上说的,而且是站在整个人生角度上说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重视,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是当务之急。

1多元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教材内容生动形象,教学环境步入多媒体,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的教改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学环境的形式变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的根本性革新,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成高中生的自有资源。数学教学本身就存在枯燥的弊端,如果教学模式始终停留于课堂讲解,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仍然变化不大,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在很认真的学习,但是整堂课的效率却很低。而且大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任务,整节课都在讲课本知识,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很容易走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高中数学课堂实践,可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导致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下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认不认真,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即使可以在考试中考得高分,也只是一次性的很容易遗忘,不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同时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都是自己在台上喋喋不休的,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听的进去,是否有兴趣在听,自己讲自己的,讲完之后再给学生们划重点,就让学生们背,这样就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2]。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是单纯的强调课本知识,而忽视了课本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才是一切灵感的来源,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点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丰富的生活经历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而且可以使学生拥有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生活实践对于教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3实施高中数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1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完善教学模式:

不仅是高中数学,任何科目的学习我们都需要结合生活,因为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点。一位著名的思想学家,生活是艺术的全部,失去生活的艺术是不存在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第一,完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分配比例。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互动课堂,以及延伸课堂,都应当依据师生需求科学划分时间占比。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的比重作为核心,每周、每月都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有效建立教室、实验室、延伸教室教学活动的衔接,一环扣一环,让学生时刻期的下一个教学环节。第二,制订有的放矢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现有资源制定的辅助教材,高中生使用的课本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静态知识的传授,校本教材正是立足这一现实问题,将实验互动课堂、延伸教学课堂的需要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真正落实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第三,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估。教学模式的变革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当教学模式变革后,教师应着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映速度、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互动交流情况等作出评估,对比教学模式变革后学生的进步,以便持续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数学的多元化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所以学生们要敢于质疑,自己不懂的有疑虑的地方就要大胆的提出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深刻,对知识点记得更牢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责任感加强,思想也变得更加开阔,眼界也更加宽广。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3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运用学校的多媒体等平台,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展示学习成果。同时,我们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视频或音频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科技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固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多,但是它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小的,它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也要让学生自己练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是影响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在高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中数学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我们需要先对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实行素质教育,大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还应该注重于学生的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志平 单位:江西省横峰县横峰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摘要: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自然基础学科,及逻辑性和思维性于一身,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兼具思维性和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带有创造、创新和创见的思维。本文认为培养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党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首先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的课堂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汇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融入课堂过程。其次教师应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学会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理论时,由于这一概念较为抽象,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说明集合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深刻理解知识点。

2拓展课堂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阶段,而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基础学科又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课程需要拓展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创造性分析和推理,产生新事物的形象思维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使数学知识得到梳理和神话,病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行思维活动。例如,在学习高中几何内容时,会有一些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理解起来会很困难。面对部分学生茫然的申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运用一些与几何造型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在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几何图形的构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这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来丰富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意识。

3巧设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巧设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是加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设计渐进式、探索性的问题,并且以这些问题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奥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保护,要积极鼓励学生设问;同时加强一题多解训练,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得到充分的训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将会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节内容时,在教师结合时钟的快慢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课堂提问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请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提问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发现知识的形成规律,树立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中形成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多方面探索答案,开阔学生党思路,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数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习题课的将胡搜,采用典型例题,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多种阶梯过程,并训练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答习题,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习题训练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很多,但一些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形同,若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透过表象抓住问题本质,从而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实际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教学的明确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结合数学课程特点,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潘亚楠 孟祥欣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徴山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罗福生.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刘洪亮.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3:1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