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治安管理范例

高校治安管理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随着社会发展而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安全工作难度加大,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和负担不断增加,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但是,安全工作作为保障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重要举措,若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且对学生切身利益也会产生一定的损失。尤其是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档案管理,更是不容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安全工作档案主要记录了院校安全管理信息和学生的档案信息,一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泄漏学生档案信息等。基于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具体的管理问题,予以增强责任意识、加快信息化进程等良策,以此整体提高安全工作的档案管理水平。

一、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概述

1.构成内容。基于系统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安全管理情况、安全基本情况,具体如下:安全管理情况。内容包括:一是奖惩情况记录;二是安全事故基本情况及其处理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三是安全宣传及教育培训记录;四是安全巡查记录;五是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六是安全基础设施定期检修和维护记录;七是其他安全管理情况记录。安全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一是校内各类安全基础实施安装及维护相关资料;二是校内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及安全制度的相关资料;三是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四是重点安全区域的情况及院校基本情况;五是各类安全文件资料及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安全考核资料和安全工作总结资料等;六是安全管理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及各级单位法规文件;七是其他与校园安全相关的各类情况材料。

2.具体表现形式。通常而言,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具体包括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电子档案;二是纸质档案。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为了尽可能提升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水平,往往会采取分类处理、共同推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另外,在高职院校档案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采取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归档保管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安全工作档案的安全水平;另一方面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具备查阅和参考等功效,大幅度提高了安全工作档案利用价值。

3.安全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在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完整性、真实性进行操作,以此保证所收集的安全工作档案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同时,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保证安全工作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性条件,与其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要做好两项工作,首先,严格遵守查漏补缺、随时收集的基本原则,及时收集高职院校安全工作中的各项文件及相关记录资料,以此保证安全工作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其次,安全工作档案收集过程中,要保证各项资料具有参考价值且真实可靠,针对高职院校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及安全工作职能等文件和材料,要保证全部采集到位,并整理归档保存。

二、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概述

1.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原始凭证。高职院校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安全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安全工作是高职院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安全工作的效能,推动高职教育稳定发展,要始终坚持做好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并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工作档案资料详细、全面记录了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安全工作过程的详细记录资料,还是院校安全工作决策的依据。除此之外,安全工作档案信息主要以学校安全工作具体情况的历史记录为主,彰显了院校安保工作的成就和责任。因此,安全工作档案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安全工作评价的原始凭证。

2.安全工作档案是高职院校档案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缺乏安全工作档案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是不完善的,也会直接影响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对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某种程度而言,高职院校加强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此,为了建设高职院校安全校园,高职院校各安全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现行相关规范和制度进行安全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从增强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安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过程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成效,为更好地发挥安全工作档案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职院校安全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助手。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中,全面、真实记录了院校安全工作的过程和实践活动成效,也蕴含了院校安全工作的经验,可以为高职院校安保人员的具体工作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从而有利于院校安全工作水平的提高,这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稳定、安全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与此同时,相关人员通过总结高职院校历史上的安全工作经验,并从以往的安全工作经验中探索出一般性规律,可以总结出有效的安全工作应对措施,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是提高安全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助手,对于推进高职院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推动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发展。党的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单单体现在物质文化上,还体现在环境、安全、民主、法治等方面。上述几个方面的建设都要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即民主、安全等方面,要在法治建设协同推进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人民安全、民主等美好愿望得以顺利实现。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迫切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建设,才能保证各级各类学校适应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教育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高职院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高职院校各主体合法权益、整体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安全工作档案全面、真实记录了高职院校各项安全工作活动的全过程,当中涉及到安全事项、安全制度、安全要求等,都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推动高职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

1.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片面思想,即高职院校运行的目的在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致使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等,导致安全工作档案易出现漏失、损坏等问题,从而不利于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效果的提升。

2.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近些年来,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的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无法对安全工作档案实施数字化处理,造成档案工作以传统人工操作方式为主,不具有效率的同时,还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和难度,远远满足不了当前高职院校安全工作需求,制约了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过程。当前,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管理工作过程中较为混乱,主要是缺乏规范化过程,造成档案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档案资料漏失,高职院校安全工作范围较广,使得安全工作档案内容也是十分繁杂,尤其是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新的档案资料,大部分院校没有及时收集与整理这些资料,长期如此,容易出现安全工作资料遗失问题,从而给档案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档案内容混乱,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及时收集与整理新产生的安全工作档案,造成大量不同类型、不同时段的安全工作档案混杂在一起,甚至于数年的安全工作档案混杂一起,从而使得要检索档案时,无法从中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档案,不利于档案利用价值的开发。三是档案分类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没有对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归档工作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不利于后续档案检索使用。

四、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的优化思路分析

1.增强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提升,关键在于管理意识的强化。意识的强化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安全工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而言,亦是如此,只有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才能高质高效做好档案工作。首先,强化教职工责任意识,恪守“谁主管、谁负责,谁建档、谁管理”的基本原则,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出现纰漏可以及时明确第一责任人,便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可以快速责令相关人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加强安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在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信息化建设购置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重视网络技术开发与利用,意味着高职院校要除了在资金扶持之外,还要重视技术人员的支持,为安全工作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保障。另外,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强调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原因在于安全工作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若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档案出现篡改、非法盗用等问题,不利于保障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且不利于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切身利益。

3.规范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过程现阶段,高职院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之所以存在资料混乱现象,是因为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档案管理过程,造成各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一个规范的参考依据,使得一些具体操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且因档案管理人员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无法保证安全工作档案管理的各环节工作有机衔接起来。不仅不利于安全工作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还会制约安全工作档案资料的完善。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安全工作档案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档案管理过程,确保档案类别可以覆盖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此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规范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保证档案分类归档,减少了档案归档工作难度,且有利于档案后期检索使用,从而有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2

1.高校档案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高校档案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所从事的是与知识相关的业务。因此知识管理背景下的高校档案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思想,有效组织、整合、记录、挖掘、创新档案馆内、外知识资源,将知识与技术密切结合,实现知识的重组、再造、共享,最终实施开放型、针对型、多样型、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过程。由此看来,高校档案馆知识管理囊括了档案信息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档案馆设施、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其特点概括如下:档案馆知识管理以档案信息管理为基础,是档案信息管理的继续和延伸;档案馆知识管理是使知识增值、创造新知识并逐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管理;档案馆知识管理通过人的行为能力使信息资源与技术结合达到最佳状态;档案馆知识管理以用户满意为根本宗旨,以实现知识配送、知识共享为最终目标。

2.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的管理,实体档案数量大、种类多、载体多样、内容分散,多以孤本形式存于档案库房,不利于档案的有效利用。高校档案馆开展知识管理能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知识系统。

(1)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档案馆显性知识管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实体资源进行结构化和有序化的处理,建立起内容丰富全面、调用便利快捷的信息知识库的过程,强调人与文档、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档案馆隐性知识管理是以“人”的知识和智慧为工具,通过个体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充分表现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知识共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管理为档案馆内、外互相学习,实现知识共享创造了新途径,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的档案组织,能够使档案馆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显化,不断创新知识和传播知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档案馆的生存发展、服务能力,推动高校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馆的组织应变能力

传统的高校档案馆管理是以馆藏档案实体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是坐等用户、被动的、手工式的服务,这使得档案馆缺乏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无法适应现代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知识管理背景下的用户需求由信息单元向知识单元转变,这要求档案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将用户需求同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加强档案馆的整体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首先,知识管理能提升高校档案馆的管理功能。高校档案馆知识管理将管理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结合起来,加强组织内部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关系,使组织内部协调更加有效,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对外界的反应更加灵敏。其次,知识管理促使高校档案馆服务主动化。高校是人才济济的殿堂,这对档案馆管理和服务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高校档案馆在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倾向基础上,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项目,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使偶尔用户变为经常用户,潜在用户变为现实用户,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再次,知识管理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传播手段的日趋成熟,高校档案馆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传输技术等,实施信息知识转移,扩大了知识共享范围,深化了知识共享的深度。

(3)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既是知识创新管理又是知识服务管理。档案管理的单位向档案知识元转变,通过对档案知识进行组织、存储、共享和创新,构建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目标的灵活的档案知识服务体系。高校档案馆通过馆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档案馆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形成高校档案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1.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理论为现代档案管理和服务构建了全新的理论平台。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管理机制是高校档案馆开展知识管理保障。首先,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构建知识型档案馆。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学习机制,将促使档案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馆员之间,馆员和用户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使学习成为日常的、自觉的事情。其次,构建有效、健全的沟通机制,促进知识交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形成。档案馆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丰富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交流形式的作用,如档案馆开展定期培训、座谈、档案知识竞赛、档案橱窗等,实施定制式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馆员自由沟通,如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QQ聊天、微博、微信等形式促进馆员之间的沟通。再次,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反馈机制。用户和档案馆之间是相互依赖、利益共存的共同体,档案馆及时捕捉用户需求心理倾向,分析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纳用户意见,调整档案管理方向,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弥补工作中的失误。

2.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知识管理,创设有效的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须有序化、数字化、知识化,因此档案馆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内容是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首先,重视馆藏档案信息知识管理,促进显性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分散的馆藏档案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工、提炼,使无序的信息变得有序,使固化的信息变得活化,形成特有的档案馆精品信息,促进信息知识的形成。为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精心提炼馆藏信息,构建了学校历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历年毕业生基本信息、历年毕业生学位论文信息等精品信息,为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知识化的数字档案产品。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施知识服务,档案数字化产品是知识服务的实施对象,因此高校档案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形成具有知识价值的数字化档案产品。再次,挖掘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构建个性化、定制化的知识产品。特色档案信息资源体现鲜明的馆藏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将特色档案编撰成为系统性、知识性强的专题,形成适合用户需求的、量身定做的知识产品。

3.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知识型馆员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关系到学校整体风气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要从整体上提高教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全体教职人员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学生、奉献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信息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信息决策的水平。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推进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使高校内部收入差距日趋明显。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比如,在观念上强调个人意识,追求个人利益和重视个人价值;在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用金钱来衡量自己工作的价值,把名和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思想上,缺乏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对自己的得与失斤斤计较;在业务上,缺乏钻研业务的干劲,不思进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能够使之确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进取、服务学校、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且有利于部门形象的提升,使档案管理在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有效地发挥出来。再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档案管理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档案的载体形式、种类、数量、用途和管理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书写”技术、存贮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在行政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档案文件的数量在日益增多,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少量的声像档案向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档案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不曾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档案的用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时代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归根结底是需要有能力、有知识来解决这些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挑战、抓住这些新机遇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北华大学为例,虽然档案管理人员不少,但是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员不多,鲜有精通档案管理业务者。就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4.1%,本科学历占40.7%,大专学历占39.4%,大专以下占6.8%。这说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理论水平不高、学术意识不强,很多高技术和现代化工具使用率不高,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在民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只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两人(资产管理处一人、校长办公室一人),其中一人只经过简短的培训即上岗,另一人自上岗至今未曾经过任何培训,仅仅通过师徒式的传授就上岗了。在其他高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占40%,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占50%,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受过系统教育的不足10%,即绝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导致了高校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迅速提升的。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外语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外语读写能力,因此涉及外文档案的时候,或者手足无措,或者需要借助翻译来进行,使学校的很多外文档案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一些涉密档案,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使泄密风险大增。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改变了档案的存储和读写方式,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技能。但是以北华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由于档案管理者知识结构老化,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由此可见,高校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三、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思路

首先,高校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尽快熟悉、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工作,可以定期去兄弟院校进行参观学习,使其专业素质在学习中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高校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在职进修,扩大岗位培训的范围和内容,使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高校特别要扎实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记的不记、不该听的不听。2017年秋季开学伊始,齐齐哈尔大学以校史馆面向全校开放为契机,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选送一批年富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修档案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极大拓展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空间。不仅如此,齐齐哈尔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揭短,形成了人人熟知档案、人人善用档案的良好态势。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高校内部,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看起来不如教学、科研工作重要,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其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建立竞争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不断激励档案管理人员“自发、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高校要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定和业务考核过程中向档案管理人员倾斜,调度其工作的积极性。对那些业务成绩突出、职业素质高的年轻档案管理人才,学校主管部门要采取低职高聘的方式大胆提拔任用。高校要想方设法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提供拴心留人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再次,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应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地方图书馆、博物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2017年秋季学期伊始,齐齐哈尔大学组织档案馆、学校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到齐齐哈尔市档案馆开展交流活动。为了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双方联合举办了岗位技能比赛,高校与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同台竞技,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激发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职业技能的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对于处于办学发展关键期的高校而言,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有效发挥档案作用的关键。因此,高校要下大力气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上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好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

参考文献:

[1]李光泉.档案工作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461.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校文化;档案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

档案是保存历史真实纪录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是社会共同拥有的资产,也是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当今已经迈入知识管理时代,政府运作思维应当具有建档、扩散与创新的理念,即由现代化档案管理与运用,到发挥文件扩散的功能。这样可使政府与民众间互动更密切,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和依赖,进而发展成为能够了解民瘼、体恤民意之施政服务。[1]从知识管理核心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看,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累积、知识扩散与知识创造。知识管理正是为了有效地挖掘和体现知识的价值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对组织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组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高校大学档案之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它是通过档案知识的积累、组织、评价、服务,满足用户对档案知识的需求,从而发挥知识作为核心资源的作用,推动高校发展战略的落实。因此,在实施档案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者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对档案业务流程进行再创造,实现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累积,从档案整理到知识组织,从档案鉴定到知识评价,从档案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二、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

就教育观点而论,大学博物馆的角色,除了辅助教学和研究与服务之外,最积极的一项功能,就是在于它能成为创造性校园文化情调的一个重要的成份,是一个能提供“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场所。它有助于培养通达而有修养的文化人。而档案馆所扮演的角色与博物馆类似,大学档案馆的成立,亦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和高校档案,彼此在教育目标和对象上,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以学校为依托,目的在于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开发智慧,提高大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大学高校档案管理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管道。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举措,校园文化与高校档案密不可分。高校档案工作是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的,需要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高校要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应当将档案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当中,使之成为领导考核的一个内容;其次,高校要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使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使高校各级领导及个别职能部门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学校文化影响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亦影响学校文化。档案管理,包括了档案的搜集、档案储存、档案应用等。档案管理除了无形地塑造学校文化以外,还影响到有形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营造。因而,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间的关系,日显重要。档案部门拥有组织中最大部分的显性知识,而个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是组织中的内隐知识部分,其背后隐喻着强调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唯有开放与沟通的环境,显性与内隐知识才能得以交流、转化与分享。因此,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样地,档案文化也是影响档案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知识管理、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原本只是专注于提升企业内部业务的效率与创造性的。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管理的范围也扩大到顾客与投资者等与非企业者的方向。也就是说,知识管理已不仅是单纯的公司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活用而已,还要向社会扩展。因此,大学院校的知识管理,除了要提升教学与行政效率以外,更要扩展到社会教育部分,进行信息共享。[3]另外,大学院校是创新知识的主要发源地,蕴藏着大量的无形资产。因此,学校若能推广知识管理之理念,塑造出愿意分享、创新、储存及利用知识的学习环境,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成效,将会产生极佳的效果。我们以档案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并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把知识管理、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进行结合,将会使大学院校发挥出知识传递的角色。

四、研究总结

知识管理使档案管理不再只是对外显的知识进行保存与管理,而是要将无形的内隐知识进行传承与应用,扩充档案管理功能,增加分享与应用,发挥教育功能。透过知识管理后的档案,不再只是被动地被翻阅的档案,而是被活化了其功用,并能为需求者提供服务。档案管理单位实在有必要转型为知识管理单位,文件管人员亦应以知识管理者角色自居,而不再只是档案保管者的角色。这也是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档案管理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符昌慧.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电子文件归档[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5),138-140.

[2]罗军.档案馆公共服务与公民利用档案权利[J].档案学研究,2015,(1)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校;安全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安全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分别是财产安全、生命安全和心理安全。只有保障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安全,才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保证学校持续健康运转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长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创新安全教育的管理手段,强化和规范安全管理的内容,消除安全隐患,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

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体系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许多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都只是“走个过场”,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真正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就是高职院校还没有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1]。在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安全管理的领导机制相对比较随意,个别学校将学生的安全管理任务交给学校的安全领导小组,还有一部分学校会将安全管理任务交给学校的学生处,还有的会交给学校的保卫处,安全管理的随意性就导致了安全管理的不规范性和缺失性,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开展。与此同时,学校也没有专门开设安全教育的课程,更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只是会偶尔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安全教育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

(二)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

在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个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也持续增加。但是学校在扩大学生数量和规模时,却忽略了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学校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如住宿条件、食堂条件、洗浴条件等并没有符合学生的日常需求,二者的矛盾逐渐突出,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

(三)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材知识,如何在考试中考取高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安全防范,毫无安全防范的意识,这是因为学生从小到大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安全教育,所以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比较缺乏[2]。周六周日休息时,许多学生都喜欢去购物和去饭店吃饭,学校周边的店铺和小摊比较多,经常会出现占道经营的现象,使马路通行困难,有些学生又喜欢走路聊天打闹或者带耳机听歌,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交通安全事故。而在消防安全方面,有些学生根本就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四)学生缺乏理性的网络引导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网络成为了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人际交往,但是网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这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附近的网吧数量比较多,有一部分学生在网吧经常通宵上网,自控力不强的学生稍有不注意就会沉迷于网络,长此以往,不但荒废了学业,更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

(五)学生心理还不成熟

目前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来到大学校园后,环境整体发生转变,面临着就业、情感等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和年龄因素。

二、改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安全管理的途径和策略

(一)提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安全管理纳入核心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深刻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安全管理工作看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多个部门联合共同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正式纳入学校的核心管理体系之中,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使每一位在校学生都能树立起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学校要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体系,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对辅导员、讲师、行政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都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安排,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网络[3]。其次,高职院校要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制定详细且具体的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注重安全管理的评价。最后,学校可以借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优势,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二)将安全教育与教学管理和计划进行深入融合

要想让安全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就要将安全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始终伴随着学生,由入学到毕业,并且要定期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就会对学生毕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提高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有危机意识,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安全隐患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借助一些真实的案例去警醒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接受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4]。

(三)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平等和自由,但是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交际、就业、情感和家庭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就会造成心理失衡,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疾病。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疏导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预防心理疾病产生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咨询进行融合,强化网络保护教育,为在校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朝气和正能量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对非常时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安全管理

第一,减少学生宿舍盗窃事件的发生。根据调查可以发现,盗窃案件大多发生在开学初期和放假前期,学校可以针对具体的时间段开展重点管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可以妥善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5]。同时,可以派一些工作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巡逻,减少盗窃事件的发生。第二,规范学生用电。学生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造成火灾事故的事件屡见不鲜,宿舍后勤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避免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和乱接电线。第三,加强学校附近的治安力度。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不但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形象。学校不但要重点关注校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还要重视校外附近的安全,可以申请当地政府和街道共同协助治安,维护好学校附近的秩序,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复杂且庞大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和解决的,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安全管理的现状,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杜绝所谓的“面子工程”,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设美好的校园。

参考文献:

[1]钱静.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危机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2]欧娜.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探究[J].才智,2018(8):24.

[3]刘欢.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29):251-252.

[4]刘兴耘.中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审视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9(10):32.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6

1.1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方向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高速发展,为时代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电脑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和相关设施的大量普及使得信息化进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主流。而档案原生具有可信息化的基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是时展的需要。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指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材料资源实施基于现代电子信息环境下的管理和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是细致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是改造优化现有档案系统、资料转化和整理的过程。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里面提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信息化建设。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当今社会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1.2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越来越多,人事制度管理也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更好地满足人事制度优化改良的重要策略。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当前社会环境信息化潮流的要求,传统模式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无法适应现实要求,材料信息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档案提取和操作日益频繁,传统模式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已无法满足现实环境提出的相应要求,因此,要以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造和建设,把档案管理信息化融入到人事制度改革中去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现实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1.3实现人事档案自身价值需要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在于档案能否具备一个高效准确合理的利用基础,人事档案记录了大量的人事信息,是单位人事调整、个人办理相关手续的重要依据,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另外人事档案也是人才开发工作重要的人事材料基础,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的资料库记录了大量人才相关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为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信息上的支持与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针对客体上分为实体和信息化两部分,实体档案针对客体是档案的原始凭证、纸质文件,这种形式所特有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法律凭证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不过实体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复杂,利用手续繁琐,检索麻烦、管理效率十分有限。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实体档案具有高效便利的特点,可极大提高档案工作管理的效率,简化档案利用的复杂程序,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功能,更大实现档案价值。

2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的措施

2.1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人事档案管理虽然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或忽略都难以在短期内显现出其效果或危害。因此,提高对档案管理的工作重视,加大关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提高教育单位内部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上级领导和教育单位各部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十分关键。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获得领导重视是关键。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设备的购置,人员的调整,无一不需要上级部门逐一进行审批,学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如果不够会造成档案建设上重大困难,因此要把档案管理重要性作为学院整体工作重要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人事档案制度和信息化改进的相关要求上予以必要支持;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更要对档案重要性给予必要重视,要将人事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把档案工作的规划布置,研究考核与本部门其他工作同期开展,定期研究检查、布署、指导人事档案工作。

2.2建立制度基础,规范档案管理

为增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管理质量,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规范档案工作流程,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非常重要。要本着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依据,是档案管理具体实施的标准,合理科学的一整套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提供资料的相关部门要对档案管理目标实施全面细致地考察,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真实准确地考察所有档案人员的相关材料,重视对当事人工作能力,性格特点、业务水平的记录,保障形成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2.3建立完备的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

当今快节奏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具备与之适应的工作效率,迅速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和档案数据更新。为跟上时代步伐,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应由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而信息化管理很多方面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因此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是这一切的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实施人事档案信息汇总和动态管理,方便快捷地更新人事档案数据,使人事档案查阅,比对,传输上更为迅速准确。人事档案数据库要建立在中组部《信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数据采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最基础的一项内容,采集工作一定要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的年龄、工龄、党龄和学历学位为依据,保证人事档案数据库内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

2.4实施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换,使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档案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在局域网内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和人事数据交流必不可少。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交流和共享体系,保障信息安全是前提,在网络信息管理中要重点做好管理权和使用权的问题,要进行密码和多重验证来核对管理者身份。要以多种方法对数据库采取安全防护和安全性监督。防止非法人员利用网络盗取和损坏档案信息;同时保密性也是人事档案数据管理的重要原则。针对人事部门内部要合理设置操作者和管理用户的系统权限,避免不必要的授权和重复授权,对于管理权限的分配要做到责任和权限对等,避免出现越权管理和权限失效现象。人事档案数据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了人事档案操作程序上的反复录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网络化的档案服务还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在线,随时需要都可实时查询档案数据,方便各种工作情况的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还可在需要人事信息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时实现快速高效的实时统计,这对决策和组织人事工作而言是极为有利的信息支持。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需要运用相应的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遵循《干部人事档案原件管理系统》的相关原则,把相应人事数据严格对照档案原件逐步输入电脑,建立人事档案电子数据库。人事档案实现网络化以后档案的管理汇总、统计利用、查阅、变更都能够实现无纸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结语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扩大招收,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档案信息需要录入保存,传统的纸制档案保存方式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更容易对其档案出现丢失的现象。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在我国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得更为全面,满足高职院校的发展,促进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信息化的道路。

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1.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数据为根本,将档案管理结合纸质和电子的方式进行保管,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科学有效的管理,达到高效的查询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依靠网络技术对收集的档案资源进行分类、处理、传输、应用,进而实现高职院校档案共享。最终呈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数据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后档案可以随时检索做到实时查阅和利用。

1.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应用到我国各行各业当中。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务必遵循信息化的脚步,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网络电电子版档案管理的形式,方便利用我查找。传统的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而人们需要及时地找到档案中相应的内容,结合信息化技术规范能够达到高效准确的查找效率。

2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现如今,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足,觉得档案管理主要是用来保存的,而忽视了对档案的利用,形成了对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被动,乐于现状,使其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落实。同时,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培训,没有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整体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能力较弱,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缺乏设施设备

现如今,高职院校对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答案管理体系。没有针对档案进行分工管理,导致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进行规范性、科学性,造成档案资源的多方参与,出现混乱的模式。同时,政府没有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因此对学校档案工作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影响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发。

2.3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低下

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较为单一,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比较差,无法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中。大多情况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是针对操作而无法对此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造成档案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崩塌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处理较为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如果一个档案人员缺乏全面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导档答案记录数据不准确。

3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做到明确分工

首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可以良好地展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数据。高职院校档案具有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科学意识来指导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明确相应的职责,针对档案分类建设,按照档案信息内容的不同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然后采用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其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3.2增加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资金缺乏,无法购置先进的设施设备。政府需要根据法律为高职院校加大经费的投入,是高职院校有充足的资金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针对提醒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设施设备进行采购,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有了先进的设施设备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保证设备能够在优质管理经验方面得到融合,促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获取更大的利益。

3.3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取决于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坚持做到对每一个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的队伍素质。不仅需要打好良好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还要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创造优质的设施设备条件。从实际上操作上来考察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管理的能力。进而通过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以及实际操作技能来检验管理人员是否符合管理的需求,如果不具备其中任意一项,则会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甚至出现差错和纰漏。总的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发展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是构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3.4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扩大利用范围

如果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缺乏了完善的档案制度,那么则会导致档案管理出现不合理性。针对目前的档案管理现状,结合新的规章制度来健全档案管理的体系,保证档案管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针对档案管理体系进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只有在健全管理体系下才能有效合理地促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扩大利用范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保证档案可以利用,方便人们进行查阅浏览。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档案管理高度重视,根据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行深入改革。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它制约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学校需要转变观念,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加透彻和规范,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阳.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分析[J].国际公关,2019(11):210.

[2]史晓红.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湖北农机化,2019(19):34.

高校治安管理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

1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人事组织工作,档案本身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保存价值,而且还可以为各项数据的采集、查询提供可靠依据。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对广大教职工的个人履历、思想作风、业务能力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为学校内部人才的选拔、调动、评比等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档案管理弊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还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并且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相关人才的调动提供科学保障。除此之外,传统纸质文档不易搜索、保存,当需要调取信息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搜索,随着近代无纸化办公的流行,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确保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加强数据资料的私密性,防止核心资料被泄漏。

2目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制度没有健全

各院校目前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学与科研工作,人事档案与院校工作核心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经常被院校领导忽视,相关管理制度也就没有得到完善,大多数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并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工作而言更为枯燥,所以管理人员也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满足标准,经费不足导致一些必要的管理设施无法到位,在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整理时由于缺乏人手导致一些信息没有经过核实以及部分档案缺失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等等问题与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相关制度没有深入实施、缺乏应有的岗位责任制有着直接的原因。正是因为学院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一些规范、先进的管理模式没有被引入,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也就迟迟无法提升,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

2.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他们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并且会对档案规范化改革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整体水平来看,因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年轻人很难静下心从事这项工作,并且档案管理相较于其他工作而言对于业务能力以及技术的要求相比较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各高职院校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比较差,工作效率比较低,将会对新制度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节奏比较慢,长期以来大部分管理人员养成不好的工作习惯,对于工作怀抱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等到问题堆积过多或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才会选择解决或是上报,这种对待日常工作不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明显提升的关键因素。

2.3档案处理速度慢,信息化程度低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在处理档案时需要保持极高的注意力,导致档案处理速度较慢,除此之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事档案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传统纸质文档不易搜索、保存,当需要调取信息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搜索,虽然目前有一些院校已经引入了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但是档案的收集、录入(更新)过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并且由于目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还不够高,各院校之间无法实现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档案信息无法共享,导致人事档案的价值无法完全发挥,这也是制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3.1加强院校重视,健全管理制度

院校领导的重视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学校的各校工作之中,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年底考核。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所以需要加快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推动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就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在人事档案调取、查阅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档案数据遗漏、丢失,确保相关档案的准确性。

3.2提升人员素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机密性,并且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枯燥,工作人员极易失去耐心,因此在挑选档案管理人员时,首先选择责任心强、能够坚守岗位的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了确保各项资料的私密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进行优化调整。虽然现在大多数院校都已经引入了数字档案,但由于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选拔一些有技术、经验、能力的人才加入队伍之中,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从而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3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也需要紧随时展潮流,及时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院校。通过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人事档案管理的充分融合,从而能够实现人事档案资料的共享,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信息。总之,随着社会科技信息的进步,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代接轨,将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对档案管理进行优化调整,最终提升档案的使用率。网络人事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凭借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实现当前时代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进程。

4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力度,优化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价值的充分利用,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最终能够进一步提升院校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春国.谈高职高专院校人事劳资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9(1).

[2]王勇.试论数字化信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5):211.

[3]王丹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4):44.

[4]郭晓玉.浅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