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活动总结范例

高校活动总结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1

本文就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主要思路展开论述,并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

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

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

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

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

“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汪依桃 谢春艳 王金兰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学工处

参考文献: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营销

一、引言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分别达45.3%和45.6%,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专业人员成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网络营销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广告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但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要,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营销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中。当今社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方式多种多样,从早期的网站建设、许可E-mail营销、博客营销等传统营销手段,到现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病毒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网络营销教材内容很难紧跟环境的变化,存在知识点陈旧、网络营销理论发展滞后、案例内容简单等问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大多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授课,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为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差。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有从时展和企业现实需要的角度认识到网络营销教学的重要性,缺少进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网络营销与纯理论课程不同,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原理和知识点。因此,在学习网络营销理论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但在很多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对于实践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与实际网络营销岗位的能力需求联系较少,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种网络营销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在课堂上很难对每一种营销工具都进行深入的讲解。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可能只需要灵活掌握其中一种或某几种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学习部分,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行指导,发掘他们擅长的部分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提升。

三、教学方法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指2个或2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为达到小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网络营销课程中,不同的小组选择各自感兴趣的网络营销方法,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深入学习的需要,使得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任务型教学法即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任务设置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结合,即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练习、操作等,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多重能力。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四、课程前的准备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根据课程总体任务,教师可设置多个教学主题。首先,根据班级学生总数确定小组数量,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网络营销方法的兴趣进行初步分组,然后,将兴趣相同的一组再根据平时表现、前置知识基础、交往技能等进行二次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整体实力相近。最终每组成员以4-6人为宜。举例说明,有8位学生对病毒营销这一教学主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将被分为病毒营销A组(4人)和病毒营销B组(4人),A组和B组将进行成果展示和组间比赛。

(二)设计教学主题

任务型教学的主题设计要紧跟网络营销最新发展,设置目的明确,难度适中的任务。尤其要注意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模拟实际岗位的情境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任务成果的展示方式也要多样化,如方案策划、PPT展示、小组辩论等。

(三)明确任务

学生按照分组集中围坐,进行面对面讨论。每组自由推选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如分配成员任务、组织讨论、协调进度、反馈情况等。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都明确、有效,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忙起来”,防止有个别同学浑水摸鱼“搭便车”,认为不参与组内活动便可以得到成绩。

(四)监督和激励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有时会出现课前准备不足、讨论活动等敷衍的情况,所以要在讨论中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激励,通过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只有竞争获胜的小组才能得到分数。教师虽然不能全程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但要做整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掌控者,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指挥和控制。

(五)科学评价

对于评价标准尽量细致、明确,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控制。最终评分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交叉评价两个部分。教师评分占总评分的50%,要给出具体标准进行量化考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小组活动目的和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交叉评价占总评分50%,评价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小组分工等方面进行评分。最终评分为小组团队得分。完成一个教学主题之后,要进行活动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五、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网络营销课程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时可选用以项目为教学单位的教材,这类教材中每个项目按实践技能要求分解为几个小任务,适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JaneWillis提出的理论框架,任务教学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前任务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介绍任务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后任务中,即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分析、互评和教师提问、点评,完成科学评价和活动总结。

(二)课堂实例

以网络广告项目中的网络广告策划任务为例。第一步,前任务。教师将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等基础知识使用LBL教学法讲解,也可设计预习。通过学生兴趣反馈将学生分为视频广告A组、视频广告B组。在实训中,模拟广告公司的形式小组任务,公司需要围绕耐克新款运动鞋这一产品做新季度的网络广告策划,预算10万元。具体任务包括分析目标群体、设计广告创意、选择媒体、计算广告费用等。第二步,任务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教师主要充当观察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第三步,后任务,即巩固、拓展和总结评价阶段。广告策划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作评委的学生和教师针对汇报中的疑惑或优缺点做记录,在A、B两个小组都汇报完毕后集中进行反馈,这对所有学生都能起到强化学习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课堂气氛活跃,每一位同学都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共同为网络广告的设计献计献策。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认识到了本小组方案的优缺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桓森,姜丽媛.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13):21.

[2]张贵祥.双创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思考[J].电子商务,2017(6):80-81.

[3]杨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7(6):64-66.

[4]倪名扬.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商论,2017(2):39-41.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3

(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紧贴市场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更应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体验式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验的内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学活用。

二、体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经历”为主,经历中求“体验”,“体验”中再学习的过程;而传统营销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全部或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完全在教室完成。毕业后才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三)体验式教学体系

1、目标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现在社会变化以及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期望,也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需定期修订,就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面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实践教学。

2、内容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在目标体系引导驱动作用下,一方面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管理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管理体系是指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

4、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管理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

三、在体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验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一般来说,案例与实践相结合。这里简单的提供一种模拟销售的体验教学活动框架设计:

(一)展开实践教学的思想动员。(活动主旨)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市场充斥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假如你是销售者,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并通过体验参与,让顾客尽快接受产品的好处;其次,通过模拟消费者的参与,更进一步了解销售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让顾客把需求和购买欲尽快与产品产生连接;再次,通过和教师设定的互动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各种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以期将来到社会上,应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解决方式。

(二)制订方案,为体验教学创造条件。(活动安排)安排教师模拟消费者,学生模拟销售者。学生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物品向老师进行销售。按交易成功计算。时间从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共三个月的时间。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三)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运作)

(四)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评价机制。(活动总结)学生的模拟与教师的总结缺一不可,而教师的总结更能起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与提升感触的作用,比如学生一共用了多少种营销方式进行营销?而最成功的案例是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实际体验过程,教会学生市场千变万化,把课本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才是硬道理的观点。

四、体验式教学结论

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同样,体验式教学时代的到来,也对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一要求。

(一)固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检验所学理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发现新问题,诱发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的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感性认识,既动手又动脑。

(二)培养技能。从所学专业任职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心和核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解析;青教赛;标准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成功举办四届,一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实现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打造“四有”好教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也给我们实施以赛促教,创建优质课堂提供启示。

一、优化教学设计,凸显课程特色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遵循认知规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青教赛教学设计有具体评测要求。一方面,青教赛的教学设计要求清晰明确,包括符合教学大纲(标准)、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进程合理、教学方法恰当、阐述清楚。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和反馈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依据其内在逻辑主线,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描述、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资源、目标、重点难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青教赛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设计要反映学科的前沿。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第一,展示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第二,通过论文检索方式呈现学科发展水平;第三,将自己对本学科研究的思考和收获进行介绍;第四,理论研究对方法技术的促进作用;第五,将最新热点、时事政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及时呈现。

二、创新课堂教学,彰显教师风采

青教赛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分析比赛评测要求,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综合展示和评判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1.注重专业发展,合理序化内容。青教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注重学术性,反映学科发展。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本科教育按照学科体系,体现专业思想,突出基础理论与学科发展前沿相互融合,强调科学性、理论性的创新,职业院校考虑职业要求特点,注重对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更注重职业性的要求。考虑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对学术性的要求,把专业的新发展、新成果、新内容纳入教学,将学科发展、理论创新、技术前沿融入教学,通过不断积累实现教学内容由量到质的改变,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培养科学思维意识,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融入实际生活;二是教学内容的序化,按照教学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做到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青教赛强调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利用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注重教学基本功呈现。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但信息化技术是常规教学的重要辅助,而不能取代常规教学过程,使用中应综合考虑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通常多媒体显示适合做图形、图表、动画、短片的演示,而课程内容中公式的推导,证明和例题的演算则适合用板书来演示,双方互补,相得益彰,教师不能忽略传统教学基本功板书的作用,优美、合理的板书不仅是青教赛的要求,也对专家在评分中起到了潜在影响。3.注重教学技巧,展现个人魅力。青教赛对教师语言教态也有基本要求。生动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感染力,恰当、凝练语言表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语言要具有清晰性、逻辑性、准确性、简明性、节奏型、生动性,做到简捷、生动、有哲理,授课语音清晰,字正腔圆,语速要适当,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要注意授课语调变化,节奏变化,抑扬顿挫,平缓、缺乏感染力语调,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教师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课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另外,在教学中的教师的体态,包括教师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也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学,传达信息,增加交流,激发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个人风格。青年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活动总结提升,注重对自己经验的升华,学习新的理念,掌握新的规律,吸收他人经验,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彰显个人学魅力,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三、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有的放矢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各环节重新认识,青教赛要求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师教学理念采用的教与学的方法,而教学过程则是指具体实施路径,反思过程一定要注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教学实际阐述观点、提升内涵,有感而发达到更高的教学层次。

参考文献:

[1]胡前库,王海燕等.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几点思考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11-212.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5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主题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意义,探讨主题实践教育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以主题实践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

主题实践教育;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新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高校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等方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水平不齐,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样化,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影响了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教育形式有:上党课、学文件、看电教片、听报告和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相比较而言,社会实践是学生党员乐于接受且成效明显的教育形式,但这种形式目前开展的还不多,而上党课、学文件、听报告和讲座等形式比较呆板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致使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推进主题实践教育,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充分认识大学生的特点,是我们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情感丰富而又充满活力,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热情,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党建工作不能沿用之前比较传统的方法,必须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采用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教育,以主题实践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政治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使党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一)主题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主题实践教育是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加强党建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效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

党性锻炼必须注重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高校党组织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分配给学生党员一定的工作任务,考验他们的党性,加强他们的党性锻炼。如:组织学生党员深入企业、农村、革命老区做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动员参加“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党员暑假期间去偏远地区义务支教或去企业实习锻炼等,这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党员搭建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党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2.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表现为思想上的先进,更应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高校党组织要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教育机制。党组织可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他们在活动中参加的社会工作、社会实践及其现实表现来评价他们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包括竞技性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种类型活动,通过竞技性实践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竞争中追求进步,同时充分展示出学生党员在学习等方面的模范作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出学生党员在帮扶困难学生、服务他人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3.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党组织可利用主题实践教育影响和调节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主题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按照党员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党员可对照主题实践教育的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此外,学生党员通过参加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提升素质;通过组织和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开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机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做好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实践教育形式。它突破读文件、听报告这种你讲我听、单一乏味的教育形式,而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使先进的政治理论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性。[2]

(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党组织要针对学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内容上要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等方面,形式上可采用参观革命圣地活动、竞技性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1.开展革命圣地参观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思想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和迅捷,新媒体和自媒体带来的庞杂而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而革命圣地是这部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革命圣地这个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前辈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党员学习先烈和伟人的革命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活动,引导他们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3]

2.开展竞技性实践活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学生党员进行主题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密切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对学生党员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此,高校党组织可采取演讲、辩论等形式,结合重大时事、重要节日等确定主题,灵活多样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如: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演讲,通过思考与论证,引导学生党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用中国梦激发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等。通过这些竞技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认清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党的根本宗旨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学生党员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高校党组织可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党员搭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准特定对象,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关爱老人,送爱敬老院”活动,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帮老人清洁个人卫生、与老人谈心谈话;开展“温暖童心、情满福利院”活动,给福利院孩子送去爱心物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跳舞。开展“服务社区”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或为社区居民维修小家电、或为社区居民安装、维护电脑;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弟”活动,为缺少教师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等等。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4]

(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

高校党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和统筹安排好整个活动过程,不能使活动流于形式,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要确定好活动主题

好的活动主题,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高校党组织应将主题实践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时事形势以及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使所确定的主题在活动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弘扬茅山精神,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就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活动自始至终有一条主线贯穿,从而引导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2.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

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包括对活动目的的设定、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地点的选择,活动人员的分工、活动过程的组织、活动经费的配置等等,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通过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使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顺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党员的预期目标。

3.要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馈

活动的总结与反馈,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一方面,党组织要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组织水平和效果;另一方面,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要写一篇活动总结,既要有个人的总结和反思,也要有活动的总结和反馈,即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全面的评价,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反馈的信息,党组织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要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提高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性。[5]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校的改革发展、党建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大学生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以此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成为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花良凤 倪受文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中华,罗卫,雷.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9):110.

[2]曹飞.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某高校的调查[D].华中农业大学,2009(5):33-35.

[3]江海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12):44-45.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6

(一)班级集体意识淡化,学生凝聚力不强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班级按照同一年级和同一专业进行划分,由于学生拥有不同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也会有所差别,加上入学的人数增加,这些差异会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在沟通和情感交流上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高校的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高校招收加大了同班学生在层次和文化素质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分帮结派形成各自的小群体,这将给班级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高校不再为班级设置统一固定的教室,这将导致班级活动的开展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而受限,学生的自习也无法在同一个教室进行;高校施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后,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上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使得班级集体的意识淡化。第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宿舍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在宿舍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也逐渐削弱了班级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将会大大削弱,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定位不清

高校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外,还能够通过开展学生工作而促进班级成员的共同成长。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往往是以管住学生,而不确定班级自身目标,造成班级中学生形成一种以不犯错为准的观念,对班级管理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班级工作主要以被动完成为主,班级活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班干部的活动,班级活动由班委组织和通知,多数同学临时凑数,少数同学提早溜走,真正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少。此外,由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养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得班级中学生习惯于作为管理对象被班主任的管理和安排,学生作为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的意识不清晰,从而无法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负担增加,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不到位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扩招以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班级规模的扩大,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所承担的班级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一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任务由原来的对一两个班级的管理可能增加到四五个班级,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也成倍增长。班级数量和班级规模的成倍增大,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量加大。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也难以发现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作为管理对象,学生了解自身的需求,知道怎么样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更适用;作为管理主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更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有效采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管理主体的意识,明确他们的管理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作为管理主体的权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快且更准确的找到班级中的存在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合作意识。学生不仅能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养成管理主体意识,学会自我教育和管理,还能通过参与管理提高参与者的管理能力,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的管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朝着目标前进。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节约学校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更能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并表现出多样性的需求,自主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不愿意被管理所束缚而更多的希望自我主导。同时高校学生有较强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对班级管理的状况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希望通过管理来改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处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阶段,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与需要。他们希望通过与班级成员建立和谐的人际。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管理,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还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参与管理的对策

我国高校要完善班级的管理,必须赋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运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广泛的参与班级决策、班级日常事务、教学活动和班级后勤等各项管理。

(一)转变思想,培养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营造氛围学生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的运用,要与高校的教育和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管理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要接受这种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管理思想。第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但班级管理必须与学校管理目标相一致,并接受上级的监督。

学校管理者可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授权,辅导员和班主任进一步实施,推动学生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更多地授予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才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措施有效运行。在学校管理者接受学生参与管理思想在高校班级中的运用后,我们才能开始实现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第二,学生应明确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大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能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成年人,有着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的应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高校班级管理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学生更应该对其自身的发展负更多的责任,应更多的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建立班级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构

高校班级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应该引导班级学生建立由学生组成班级管理机构,便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班级全员通过投票表决选举班委和团委,以民主方式选出的班级管理团队更能够让班级成员信服。班委与团委分工和合作,班委根据学校对要求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团委负责班级与党组织和校团委的联系及处理相关工作,明确班委和团委的职责与分工,班级管理团队拥有声么权力、具体负责什么工作都应在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商讨下作出详细的规定。其次,班干部的选举应采取轮换的方式,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干部轮换,上一学期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这一学期就不在民主选举的范围内,而给予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其他班级成员有更多的机会竞选,上一学期的班干部要积极协助新一期的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以轮换的方式选出班级管理队伍,能够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挖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与潜力,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班级管理的手段。再次,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各自推选出宿舍负责人,宿舍负责人协助班团委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便于班级管理队伍与班级学生之间的进行联系与沟通。最后,班级管理队伍应接受全班成员的监督和评价,定期开展班会,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与评价,采取班干部自我评价和全班学生共同评价的双重评价的方式。对于表现优秀的班干部进行表扬激励的同时,也要对协作和配合班级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普通学生进行鼓励。此外,班干部可以将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网络及时与班级成员进行沟通,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

(三)成立学院或年级班级管理联合会,引导和辅助各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每个学院或年级建立班级管理联合会(可依据学院班级数制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经过学校授权,有权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班级管理问题的裁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的成员可以由各班选派一到两名班干或团干组成,联合会成员必须在10人以上,可以每学年更换一次。设置班级联合会的信箱或邮箱,以方面日后工作的开展。联合会成员每周集中一次,对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将遇到的管理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民主裁定,每月定期将班级联合会所处理的问题对全院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例如,某个班级学生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不到位提出意见,班级联合会成员就应该组成调查小组,对该学生反映的问题对相关的老师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核实,若情况属实,班级联合会可以向这位班主任提出其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督促其改进。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其仍未有所改进,班级联合会可向学院相关教师管理工作部门提出反馈意见并要求解决相关问题。实行这项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需要学校高度放权和全力支持班级联合会的工作。班级联合会不仅可以为各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较难解决的问题提供一个更有效、更权威的解决平台,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联合会的工作互动中更好的发挥其管理主体的作用。

(四)明确班级的管理目标和班级任务,班级全员参与监管班级在每个学期的开学都应召开班会,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一个新学期的规划与展望,选举新一届班级管理队伍,班级全员共同制定新学期的班级管理的总体目

标和任务,学生个人根据班级目标和自身情况拟订个人目标上报班委。班级全员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之后,在班级成员中每月轮流选派两人以上担任情况记录员进行考查,对班级学生达到目标的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或者违规的行为作出记录,并将此记录作为期末对学生综合评定的依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目标和任务的制定、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能够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运行。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进入高校,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宽广。活动场所的分散使得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增大,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更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而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的桥梁。班主任应鼓励和带领班级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以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班级活动的内容可由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决定。可将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拟订一个活动主题,最后全班投票筛选确定活动的主题。其次,确定班级活动内容后,由班干部组织各小组分工负责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沟通协调,以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再次,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提交所负责项目的工作总结,班干部进行汇总记录并将活动总结与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各个流程的管理和实施,不仅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7

关键词:汉中红色革命资源;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1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1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培养我国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高校学科教育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提升我国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将汉中红色资源设立成一项专门的教学板块,并对此板块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1.2对教师提供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红色教育教材

在革命时期,革命先烈在汉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样的红色革命资源。政府对于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资源也非常重视,及时实施红色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的维修和保护,对红色革命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开发和研究,据统计在汉中一共留下了160多处革命遗址,例如有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址、中共大安小组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革命英雄故居等很多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历史遗迹,这些红色历史遗迹,红色革命文物以及革命先烈留下的伟大革命精神丰富多样、形象直观,将其有效应用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且优质的红色教育教材资源,而不单单是课本枯燥乏味的教材知识,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思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3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有着促进作用,有利于让高校学生得到启发,引起共鸣。汉中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起点,让红色革命在汉中古城遍地开花,爱国志士、革命英雄心怀国家和人民,在外求学,学习先进思想,积极加入革命事业,将先进思想和文化传回到消息闭塞、经济落后的汉中,唤醒人们落后的思想,号召先进知识分子加入革命,争取民主,让革命薪火不断播撒。学生虽然对于革命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但并没有亲身感悟和理解,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有效应用到思政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加深刻地让学生理解和感悟革命前辈的伟大革命精神,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能够更好地成为新时代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不断继承革命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并将此发扬光大。

2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2.1高校重视程度低,宣传力度不够

汉中虽然是革命时期的红色“燃烧地”,但它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起点,因此留下来的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并不多,加之同样地处陕西的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与延安相比,汉中更是不能媲美,因此很多高校对于汉中红色革命资源的重视程度很低,没有切实将其进行有效运用,只是地处汉中的高校比较重视,但这些高校中,对于汉中红色革命资源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只是在一些特别的纪念日里进行宣传,且在宣传活动中只停留在形式上,大学生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多呈现形式大于内容,例如在汉中的一些红色革命遗址中只停留在拍照合影的阶段,走马观花式的浏览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最后运用百度资料进行活动总结和活动宣传稿的撰写。在学校的红色文化宣传中也只是在“喊口号学习”,高校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感悟,因此其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并没有发挥到极致。

2.2教师在思政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教师在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大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仍然单调乏味。一方面,教师缺乏课堂创新,还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另一方面,教师对于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只是“灌溉式”的输入,与课本教材的内容联系甚少,没有以课本教材为基底,有效对于汉中红色革命资源进行宣讲,也没有深入挖掘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性作用,与实际的思政课堂教学的结合不深,表面看起来是讲解了汉中的红色革命资源,但其实并没有通过有效地课堂教学将汉中红色革命所遗留给我们后辈的资源与精神传达给学生。

2.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进入大学以后,有很多专业科目,大学生报考的专业也是五花八门,虽然在基础年级也会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对于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校在基础年级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一门副课,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加之潜意识里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低,因此在上课期间并没有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很淡薄,积极性也不高,哪怕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应用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大多学生可能只是仅仅当作听故事、听热闹,并没有深入去了解和感悟革命先辈留下来的伟大红色革命资源,因此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

3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思想的关键课程。因此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是学校的责任和宗旨,宝贵的红色革命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教育活动有着积极作用和深刻影响,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展开。

3.1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想引导

学校是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战场,在学校不光要教会教好学生的文化课程,更要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是学校的宗旨和目的,学校要坚持落实好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对于汉中红色革命资源这个优质独特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学校一定要利用好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想引导,学校领导首先要对于红色革命资源有高度的认可和重视,加强学校教育的创新性,主动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有效运用到学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在学校里对红色革命资源进行大力宣传,将宣传落到实处,更加注重内容,不搞形式主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相关红色革命主题活动、加强与汉中红色革命遗址合作,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汉中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和历史纪念馆并切实保证学生在参观红色遗址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收获,让学生在红色主题活动中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传统,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亲身感悟革命先辈的历史事迹。以汉中红色革命资源为教育资源,坚持落实好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3.2教师要善于挖掘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和思政课堂教学的结合与创新

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落实好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也是汉中红色革命资源的传承者。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积极作用,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自己将汉中红色革命了解清楚,加强汉中红色革命的学习,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相关汉中红色革命主题活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身也可以参与其中,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增强红色革命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不断挖掘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和思政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有效的讲解汉中红色革命历史,利用好红色革命资源,传承好红色革命传统文化和伟大革命精神,言传身教中努力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3.3学生要主动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内化为行动的力量

高校活动总结范文8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伦理道德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

1.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高校要真正做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首先,举办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他们生态道德素质,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其次,把生态文明知识纳入思政课中。结合思政课四门课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客观地联系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以及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结合历史发展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分析比较文明层次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在“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理论的层面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从哲学的高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的讲授讲授的内容有: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与评估,资料搜集方法,数据录入与处理,调查报告拟定等。此外,还要讲解实践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分标准、考核方式、阅卷方式,等等。

三、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生态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指导方案,设计实践路径,确定具体的生态实践主题,布置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年级计划、教研室计划等,甚至要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实施方案中反映出来。其次,适当选择实践形式,领导、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自主实践形式”和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

1.“自主实践形式”

“自主实践形式”一般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自己寻找实践地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完成后要有照片及活动总结,还可以进行PPT介绍。通常可以在大学一年级中开展,新生开学时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第二个暑期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周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由思政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将学生成绩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自主实践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自主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河流水质、土矿企业、环境状况、生态物种等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以书面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真实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生态状况的紧密联系,以知可为、知不可为,让高校生态教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社区服务。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联合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生态文化的宣传,组织定期性的生态环保之类的社区活动,组织学生义务打扫社区卫生、进行社区绿化等。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义工组织如绿色环保协会、素食协会、传统文化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参加这类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2.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