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一、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集体意识淡化,学生凝聚力不强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班级按照同一年级和同一专业进行划分,由于学生拥有不同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也会有所差别,加上入学的人数增加,这些差异会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在沟通和情感交流上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高校的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高校招收加大了同班学生在层次和文化素质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分帮结派形成各自的小群体,这将给班级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高校不再为班级设置统一固定的教室,这将导致班级活动的开展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而受限,学生的自习也无法在同一个教室进行;高校施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后,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上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使得班级集体的意识淡化。第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宿舍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在宿舍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也逐渐削弱了班级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将会大大削弱,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定位不清

高校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外,还能够通过开展学生工作而促进班级成员的共同成长。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往往是以管住学生,而不确定班级自身目标,造成班级中学生形成一种以不犯错为准的观念,对班级管理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班级工作主要以被动完成为主,班级活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班干部的活动,班级活动由班委组织和通知,多数同学临时凑数,少数同学提早溜走,真正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少。此外,由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养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得班级中学生习惯于作为管理对象被班主任的管理和安排,学生作为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的意识不清晰,从而无法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负担增加,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不到位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扩招以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班级规模的扩大,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所承担的班级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一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任务由原来的对一两个班级的管理可能增加到四五个班级,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也成倍增长。班级数量和班级规模的成倍增大,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量加大。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也难以发现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作为管理对象,学生了解自身的需求,知道怎么样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更适用;作为管理主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更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有效采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管理主体的意识,明确他们的管理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作为管理主体的权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快且更准确的找到班级中的存在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合作意识。学生不仅能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养成管理主体意识,学会自我教育和管理,还能通过参与管理提高参与者的管理能力,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的管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朝着目标前进。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节约学校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更能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并表现出多样性的需求,自主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不愿意被管理所束缚而更多的希望自我主导。同时高校学生有较强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对班级管理的状况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希望通过管理来改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处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阶段,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与需要。他们希望通过与班级成员建立和谐的人际。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管理,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还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参与管理的对策

我国高校要完善班级的管理,必须赋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运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广泛的参与班级决策、班级日常事务、教学活动和班级后勤等各项管理。

(一)转变思想,培养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营造氛围学生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的运用,要与高校的教育和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管理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要接受这种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管理思想。第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但班级管理必须与学校管理目标相一致,并接受上级的监督。

学校管理者可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授权,辅导员和班主任进一步实施,推动学生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更多地授予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才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措施有效运行。在学校管理者接受学生参与管理思想在高校班级中的运用后,我们才能开始实现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第二,学生应明确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大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能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成年人,有着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的应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高校班级管理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学生更应该对其自身的发展负更多的责任,应更多的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建立班级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构

高校班级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应该引导班级学生建立由学生组成班级管理机构,便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班级全员通过投票表决选举班委和团委,以民主方式选出的班级管理团队更能够让班级成员信服。班委与团委分工和合作,班委根据学校对要求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团委负责班级与党组织和校团委的联系及处理相关工作,明确班委和团委的职责与分工,班级管理团队拥有声么权力、具体负责什么工作都应在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商讨下作出详细的规定。其次,班干部的选举应采取轮换的方式,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干部轮换,上一学期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这一学期就不在民主选举的范围内,而给予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其他班级成员有更多的机会竞选,上一学期的班干部要积极协助新一期的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以轮换的方式选出班级管理队伍,能够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挖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与潜力,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班级管理的手段。再次,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各自推选出宿舍负责人,宿舍负责人协助班团委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便于班级管理队伍与班级学生之间的进行联系与沟通。最后,班级管理队伍应接受全班成员的监督和评价,定期开展班会,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与评价,采取班干部自我评价和全班学生共同评价的双重评价的方式。对于表现优秀的班干部进行表扬激励的同时,也要对协作和配合班级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普通学生进行鼓励。此外,班干部可以将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网络及时与班级成员进行沟通,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

(三)成立学院或年级班级管理联合会,引导和辅助各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每个学院或年级建立班级管理联合会(可依据学院班级数制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经过学校授权,有权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班级管理问题的裁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的成员可以由各班选派一到两名班干或团干组成,联合会成员必须在10人以上,可以每学年更换一次。设置班级联合会的信箱或邮箱,以方面日后工作的开展。联合会成员每周集中一次,对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将遇到的管理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民主裁定,每月定期将班级联合会所处理的问题对全院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例如,某个班级学生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不到位提出意见,班级联合会成员就应该组成调查小组,对该学生反映的问题对相关的老师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核实,若情况属实,班级联合会可以向这位班主任提出其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督促其改进。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其仍未有所改进,班级联合会可向学院相关教师管理工作部门提出反馈意见并要求解决相关问题。实行这项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需要学校高度放权和全力支持班级联合会的工作。班级联合会不仅可以为各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较难解决的问题提供一个更有效、更权威的解决平台,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联合会的工作互动中更好的发挥其管理主体的作用。

(四)明确班级的管理目标和班级任务,班级全员参与监管班级在每个学期的开学都应召开班会,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一个新学期的规划与展望,选举新一届班级管理队伍,班级全员共同制定新学期的班级管理的总体目

标和任务,学生个人根据班级目标和自身情况拟订个人目标上报班委。班级全员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之后,在班级成员中每月轮流选派两人以上担任情况记录员进行考查,对班级学生达到目标的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或者违规的行为作出记录,并将此记录作为期末对学生综合评定的依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目标和任务的制定、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能够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运行。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进入高校,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宽广。活动场所的分散使得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增大,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更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而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的桥梁。班主任应鼓励和带领班级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以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班级活动的内容可由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决定。可将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拟订一个活动主题,最后全班投票筛选确定活动的主题。其次,确定班级活动内容后,由班干部组织各小组分工负责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沟通协调,以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再次,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提交所负责项目的工作总结,班干部进行汇总记录并将活动总结与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各个流程的管理和实施,不仅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通过学生参与管理的各种方式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减轻了学校管理者的负担,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班级管理实行学生参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通过班级管理的过程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效果。

作者:何亨瑜 李雪玉 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