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交通管理范例

市政交通管理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1

[关键词]课程思政;招标公告;教学实践

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与国家现行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工程合同管理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以及运用合同管理有关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招标公告是招标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招标公告编制的教学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价值引领。

一、基于BOPPPS的教学设计

BOPPPS是由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构成。BOPPPS教学设计模式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以参与式学习活动为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招标公告编制的教学中采用了BOPPPS教学设计模式。

(一)导入(B)

通过多媒体PPT课件展示国家、省、市、学校层面招标公告信息的图片,导入招标公告的媒介三报一网,即中国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使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驱动力。

(二)学习目标(O)

将思政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统一,招标公告编制的学习目标为:(1)运用招投标相关知识,具备编制招标公告的职业能力。(2)核心价值引领,以诚信为基石,以法制为依据进行编制。(3)树立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工程招投标发展理念。

(三)前测(P)

通过学生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试做教师课前编辑好的问题,或者教师在学习通等平台课前共享课程资源,并设置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区回答或课堂随机选人回答等多种方式,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参与式学习(P)

此部分是招标公告编制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活动主要是重点和难点讲解,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讲解。招标公告编制的讲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如以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的“某学院校区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公告”这一实际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讲授招标公告各组成部分的编制要点,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将各组成部分的编制要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并举出反面实际案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增强说服力。通过案例分析促进理论提升,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学生的活动有倾听思考分析、小组探究讨论互动、回答问题等。强化应用,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运用招投标相关知识,具备编制招标公告的职业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守法和诚实信用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五)后测(P)

检测学习效果,进行随堂测验,实施教学广度、深度拓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测验题的设置可以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对招标文件发售期的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国际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等,从而体现依法治国的思政元素。也可以考虑信息化技术、如电子招投标在编制招标公告中的应用等,从而体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思政元素。

(六)总结(S)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回顾招标公告各组成部分的编制要点,然后教师根据编制要点依次强调所涉及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最后布置作业和下次课的课前预习任务,对于作业的设置也要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和深度,如根据项目背景材料,按公开招标的要求,编制一份施工招标公告。使教与学实现闭环,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的教学实践

一份招标公告主要由招标条件、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投标人资格要求、招标文件的获取、资格审查方式、投标文件的递交、公告的媒介和联系方式等部分组成。要明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所规定的招标公告应当载明哪些具体内容的要求,强调应依法来编制招标公告,使学生了解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针对招标公告前六个组成部分的编制要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招标条件

在招标条件的编制要点———“名称要准确”中,通过举出反面实际案例,如某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招标公告在某市日报上刊登之后,发现招标人名称有一处写得不准确,导致重新刊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招标期限的拖延,反映出在确定招标项目名称和招标人名称时要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项目概况

与招标范围在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的编制要点———“三大目标的确定”中,首先结合某学院校区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中项目投资额和计划工期的具体数据,让学生明白不能主观臆断地确定这些数据,一定要有依据,并说明如何确定。然后结合某市体育中心项目中标公示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并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区分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明确招标公告中的质量要求应如何编制,从而体现出在确定三大目标时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在投标人资格要求的编制要点———“三证一照和信誉要求”中,三证一照即投标人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建造师证和营业执照,强调应依法来编制投标人的资质和建造师的级别,体现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政元素;通过对投标人资格的信誉要求,映射出投标人投标要以诚信为基石;结合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在编制投标人资格要求时,不能限制和排斥本地区以外的投标人参加投标,要遵循招投标的公平原则,给予投标人的机会要平等。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在招标文件的获取的编制要点———“获取时间和费用”中,结合某学院校区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中招标文件获取的具体时间和招标文件的具体售价,明确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有关招标文件发售期和发售招标文件收取费用的规定,让学生加深依法编制的理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职业品格。

(五)资格审查方式

在资格审查方式的编制要点———“审查方式、标准和内容”中,明确投标企业应在项目开标前,将人员、资质、业绩、荣誉、财务等投标所需材料原件扫描件,上传至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诚信库中。举出反面实际案例———某集团有限公司因提供拟派项目经理业绩证明材料为虚假材料,受到被取消第一中标候选人资格并被没收1000万投标保证金的处罚,让学生从反面实际案例中自己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加深诚信基石原则。

(六)投标文件的递交

在投标文件递交的编制要点———“递交的方式和时间”中,在某学院校区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中要求投标人需要递交电子投标文件,无须递交纸质文件,且加密电子投标文件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平台上传完成。通过实施电子招投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招投标过程的应用,体现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思政元素,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子招投标与纸质招投标的比较分析,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工程招投标发展理念。

三、结语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以保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应保证理论教学。结合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师认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除了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好确定思政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合理设计每节课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思政内容,不断提升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英洵,孙璨,郑愚.工程建设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初探———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41-145.

[2]黄志华,丁晓华.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探析[J].山西建筑,2020(6):164-165.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2

 

1概述   据汽车化发达国家经历和有关研究资料证实,过去与现在多注重技术装备,把技术装备和道路设施作为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看待,而忽视对贯通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人群参与的交通特性研究近I一儿年来的城市交通发展i正实,单靠修建道路,难以满足新的交通需求,也不是治本的办法。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制汀交通政策和交通管理角度出发,寻求与交通增长需求相适应的发展策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水平,近年来被视为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制定交通管理策略的依据,也是充分挖掘交通设施潜在效能和根治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   2石家庄市交通安全教育认知分析   交通认知表示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环境信息加以选择,确定其意义并运用自己的认识来处理交通行为的过程。由于生理、职业、文化和交通条件等特点的差异,人们的交通行为的选择、加工、处理过程等活动也有所不同。考察城市交通安全认知情况是分析与研究交通管理教育效果的基础,同时,交通安全认知水平也是研究和制定城市交通策略、规划、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根据石家庄市交通管理现状所涉及到教育对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分别采用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走访和询问等方式,对驾驶员、城市居民、中小学生和流动人口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调查,采集人次样本数37634人,累计交通运行观测2446h,其整理分析结果如表I所示。   2.1职业驾驶员人群认知特征   从驾驶员认知情况调查分析可知,有近80%完全了解有关交通安全常识,但仍有20%的驾驶员只是部分了解或不了解。结合驾驶员人群年龄、职业、文化以及交通违章与事故分布数据研究分析表明,认知水平较低的20%驾驶员群体大多分布在低年龄、低驾龄或干部职业的组别中,这与高比率的交通违章和事故分布相一致,说明认知水平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在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方式和频率方面,主要以强制性的集中培训和综合教育为主,而个人自觉或主动学习的比例明显减少。从接受教育次数的年龄组分析可知,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龄组,同时也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事故的高发年龄组。   2.2城市居民人群认知特征   从石家庄城市居民总体认知水平分析来看,完全了解的仅占到20%,部分和不了解的约占80%。与接受教育的方式渠道和次数相结合的分析研究证明,只有极少数居民有过集中学习交通安全教育的经历,而近80%接受有关交通教育为空白,所认知的初浅交通安全常识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来自于声像和报刊这种中间传播媒介。研究分析表明,石家庄市居民交通认知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单位和组织没有对交通安全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加之社区宣传教育组织不力,硬件设施缺乏,使石家庄城市居民整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严重偏低。结合城市居民、行人、非机动车出行违章和事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市中心区约近56.43%的市民处于违章行走,社会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随处可见。   2.3中小学生人群认知特征   中小学生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60%一80%来源于学校和家长平时的要求,其余还有一定比例受警察的讲课教育。但与整体教育效果的认知水平相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不了解的约:‘了32.06%,部分了解的占53.56%,r解的为10.3()%。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的不重视,能够纳人教学大纲、有固定教材和一定学时数、实施交通安全教学管理的学校为数很少,从而缺乏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行车走路的良好习惯,给今后社会文明交通带来巨大的教育任务,这与国外作常重视儿童和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形成明显的差距2.4流动人口群体认知特征流动人口能够了解交通安全认知水平的仅为12.9%,充分显示出受教育少,认知水平低的特点,是城市交通安全教育的盲区人群。   3交通管理教育研究   交通管理教育主要侧重研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规划配置。   3.1硬件设施的规划研究   路面交通管理宣传教育设施。主要针对石家庄市道路交通条件、驾驶员与交通参与人群在城市不同区域所表现出的交通行为,在城市道路路口与路段设置能指示或警告人们正确交通行为的宣传教育设施。从交通管理教育的意义上讲,它是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配合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一种更为直接、明确和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手段。   路面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牌主要的规划和设计问题是视认性与表现形式,设置的地点与更新时间,而其中的表现形式是使宣传牌达到相应教育效果的核心,应根据城市区域的不同地域特点、人群构成特征、道路设施情况和交通运行特性,尽量运用间接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图案、文字,有明确心理渲染目的指向,把交通安全教育、警示主题表示出来。   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该设施是针对石家庄城市交通的特点,旨在建立一个具有交通管理教育组织管理培训和教育研究与决策的科学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实现城市交通管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连续性和长效性。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的教育功能如图1所示。   3.2软件设施的规划研究   交通管理教育组织机构。交通宣传教育属十社会开放系统,涉及到的部门多、因素多、范围广。具体实施需要进行广泛的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非某一个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所能完成。   因此,必须有总揽全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领导部门和工作机构来负责实施。制订交通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初步决策方案。该机构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如公安交通管理、教育、宣传、法制、精神文明办、城建、交通等组成的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石家庄市交通宣传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和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解决交通宣传教育管理和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相关职能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p#分页标题#e#   交通管理教育内容研究。交通管理教育的对象一主要是人的宣传教育。由于人的职业、年龄、文化、单位之间的差别,构成各种人群的交通认知心理和行为结果也是千差万别。为此,运用传媒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将不同人群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和再生传播媒介,有针对性、有计划、分层次地研究交通管理教育内容。   4交通管理执法研究   从本质土讲,交通管理执法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它是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是一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具体的直接的和强制性的行政执法管理。   4.1交通管理执法影响因素的均等性   研究证实,在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无论所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多么微小或多么间接、多么重大或多么直接,其影响因素作用的重要性程度都是均等的,都会影响到交通管理执法目的的最终实现,这就是交通管理执法影响因素的均等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交通管理的执法中,必须关注和重视每一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和外延,尽可能地避免影响因素的缺失或认为是次要因素而导致执法目的无法实现。石家庄市交通管理执法建设根据这一研究思路,重点进行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地方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划建设。   4.2交通管理执法规划研究   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重视交通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现代化,理解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提高执法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主要借助于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交通警察培训制度,重点在科学的培训机制和教学计划的建设上,加快提升交通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交通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交通管理中各项原则的基本法律规定;部门法(或单行法规)是对交通管理法律的具体规范;地方法规是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和实施的规章,三者构成了我国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地方性法规是具体实施者,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如果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建设一成不变,跟不上外部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对交通活动的规定或部分规定就会失去应有的调节作用。   从法理研究理念的基础上,将石家庄市交通管理法规建设规划侧重在交通管理处理行为(狭义行政行为)和交通管理执法处罚、检查、监督(最狭义行政行为)层面上,由此结合上位法构建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又相互统一的多层面、多角度、多九位的交通管理法规框架体系。依据这种研究思路,制定出了适合石家庄城市交通管理的16部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体系。   5研究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   在交通管理教育和执法的具体做法方面,从深层次的观念上,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个是要高度引起政府与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把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当作社会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品质和城市市政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去抓,成立由政府牵头的专门的、综合的协调机构,建立起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交通管理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和资料分析研究来看,政府部门的重视都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个观念上的重点转变是改变以往将交通管理教育对象看成是被动的、静止的和孤立的观念,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传播学的眼光,把各类不同的交通管理教育和执法对象看成是交通教育宣传的再生媒介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对一些特殊的宣传媒介,采用请进来或善待的方式,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赋予相适应的宣传教育方式,进行二次三次再生宣传,形成交通管理教育全方位、立体和连锁式波动效应。   —通过交通宣传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在每一个社区建立交通宣传联络员;设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栏。根据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时常更新宣传内容,在教育内容上以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为主,多一些具体内容,少一些口号。   —在社会交通执法层面管理上,采用“交通卡”违法记分制度,由路面执法交警记分登记,及时通知市民所在单位进行组织教育;无单位的自由职业者,违法登记记分满后,定期到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心集中培训教育。   —加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管理和监督,把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纳人幼儿园的幼稚期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校的正规素质教学中,会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立法把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建立起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编写交通安全教材;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实施措施。   —调动广大市民关心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广泛开展有奖征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警句、交通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警民共谋畅通路”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市民的沟通和联系,让市民出谋划策。   —开设“交管热线”和“局长信箱”,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普遍关注的交通问题必须限期整治。   —开展“多警联动”措施,组成由户政、经保、文保、巡警和交警互动,既各有任务、又互相配合的交通安全宣传队伍。大中专院校由文保负责、企业由经保负责、流动人口由户政负责、中小学校由交警和当地派出所负责的联动措施。   —制作“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指南”,使交通安全服务进社会、进家庭。“指南”内容由机动车篇、非机动车篇、行为篇、标志篇、服务指南篇构成。   —依托商家,有针对性地与商业宣传活动做得好的企业相结合,进行场地交通游戏或其它方面的合作,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在公共汽车上设置语音交通安全宣传,有条件后可逐步向电视图像宣传形式过渡。   总之,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管理教育的切入点和具体措施就会有很多种方式。因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客观存在的规律,随时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施行交通管理教育的切人点。#p#分页标题#e#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3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停车设施管理模式,分析武汉市当前的停车管理现状,提出了武汉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模式;同时对停车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现状,提出了武汉市中心商业区经营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管理机构;经营管理模式

中心商业区作为城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是市民城市生活的集中点。据统计近4年来,武汉市的机动车以平均每年16.8%的速度增长,私人轿车拥有量的年均增幅更高达49%[1],这势必会给武汉市区,尤其中心商业区的停车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如何提高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的建设经营管理水平,对改善武汉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停车设施管理模式分析

(1)以哥伦比亚为例的国外大城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分析。图1是哥伦比亚交通部停车管理局(DistrictofColumbiaBureauofParkingandEnforcement)的停车主管机构图[2]。哥伦比亚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具有下述优点:机构设置简单明了,哥伦比亚交通部下设的停车管理局是惟一的停车管理机构;职权明确,按停车管理涉及的各项内容设置停车管理局下属的各科室,便于统一管理;职责分级设置,停车管理局下设业务和执行2个处,这样就限制了单个处室的职权,起到相互约束作用。缺点在于停车管理局的权利过大,但是美国较为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基本保证了停车管理局按章办事和执法公正性。

(2)以香港为例的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分析。香港停车管理机构具有下述优点:单一停车主管机构,运输科负责停车管理,警察部门、环境署和规划署协助运输科;工作效率较高,政府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以委托协议的形式委托企业经营,既保证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政府收入;停车执法交由警察部门负责,既节省运输科的人力,又保证了执法效率和执法的权威性。

(3)国内其他大城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分析。国内城市一般都是由市公安交警部门负责违章停车处罚,规划局部门负责(路外)停车场所规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路内停车场的规划和管理,物价部门负责制定物价标准。如南京和成都在收费标准上,由市物价局和公安局共同执行,扩大了公安局的权力。所成立的存车业管理委员会应设置在交警支队下,这样更有利于管理。

2武汉市停车设施管理模式研究

2.1武汉市停车管理部门设置现状

武汉市目前主管交通的政府机构有,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非机动车管理处简称非管处、交通警察大队),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城市基础设施处、政策法规处),武汉市交通委员会,武汉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与停车设施经营管理相关部门还有:物价局、税务局、工商局。上述各部门涉及有关停车管理的职能如下:秩序处:负责全市路内停车管理;非管处:负责全市非机动车停车的组织和管理;交通警察大队:负责车辆停放行为的管理,对乱停乱放、拒绝缴纳临停点停车费等违章停车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城市基础设施处: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会同工程勘察设计处进行初步设计的审查、审批或报批;建设项目的工程协调,并对进度、质量、竣工验收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款拨付的核签工作;组织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概算、预算和决算审查。政策法规处:研究拟定与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规章。交通委员会:负责全市城市公交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局:社会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定点,各类建筑配建停车场容量、规模的评估和审批,并出具验收证书;城市管理执法局: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负责全市城市道路、桥梁、路灯、户外停车场等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征收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费;物价局:制定和核准各类停车设施收费标准;工商局:对停车企业设立进行登记注册管理;税务局:负责营业性停车设施的税务管理。

2.2武汉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模式

建议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主要停车管理职能集中于武汉市交通管理局各警察大队,原因如下:有关停车的日常管理,例如路内违章停车处罚等,必须借助交通警察的力量才能完成;配建停车场审批,也需要交警部门提供交通、消防等专业意见;停车属于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警察是交通管理主要执行者;停车泊位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其建设、经营需要公安交通部门的约束;市规划、市建委等部门虽然有技术力量规划、建设停车场所,但没有日常管理所需的庞大队伍。因此,根据该方案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应为机动车停放管理的主管机关,由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设立车辆停放管理处作为日常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的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以及对停车场的审批和管理。通过新的停车法规明确车辆停放管理处的权利,除公共停车场的选址必须规划部门出具许可证明之外,其他均由车辆停放管理处负责。

3武汉市停车设施经营模式研究

3.1停车设施经营模式分类

(1)公司化的改革模式。公司化最重要的是按商业原则经营,公司应具有独立地位,并像一般企业一样遵循相同的法律条款。

(2)目标和责任明确合同模式。考虑到停车设施经营受到市场原则和公益性2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价格必须由政府部门审核调控,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可采取经营业绩承包,明确双方人员的责权利,辅以业绩为核心的奖励机制,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含停车计时器收费)可采取这种模式。管理承包模式:将停车设施管理职能移交给交通设施以外的承包者,并增强其管理主权,减少日常经营的干预,使承包者的收入与一系列指标挂钩。

(3)服务承包合同模式。将停车设施的某些服务项目与专业服务,如收费、洗车、维修等承包出去,按确定协议标准支付服务费用,在建筑物配建停车库,路内临时停车点均可采取这种模式。

(4)BOT承包模式或联合开发模式[4]。对处于重大交通枢纽的社会停车场,经过可行性研究,预测具有足够的停车吸引量及规模效益显著,政府可采取该方式扶持其发展。上述民营化经营机制的模式,在中国内陆尚处初级阶段,要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与国际成功模式接轨,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有几点值得重视:严格规范项目承包程序,无论是对公共部门(公司化)还是私营者或者公司合营者提供停车设施服务都是重要的;民营化投标必须公平合理,合同必须明确各种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操作性强的收入分配方案,以兼顾公共利益和承包利益。

3.2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经营管理政策

综合国内外停车建设经营管理经验和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现状,在制定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政策时,应确定以下原则:路内停车设施实行政府经营或者服务承包经营,收费价格由政府确定,其收费应采取累进计费制,实行差别定价,并根据停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政策实行的目标是尽量满足停车需求,促进停车需求向路外停车场转移。路外停车设施建设,可采用政府建设,承包经营的方式、政府和社会投资者共同出资或者通过BOT的方式。为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前期应以政府投资为先导,逐步吸引社会投资或者共同投资;加强对建筑物配建停车位建设的监管,确保配建停车位不被侵占、挪用;简化停车企业的开办手续,鼓励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开发停车设施。

4结语

本文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经营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武汉市停车管理水平,实现武汉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快速健康地良性发展,有助于实现武汉市停车设施建设的产业化。

作者:何秄僷 李朝炯 王富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阳新县公路管理局 武汉轻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章洵.高速公路动静态交通管理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2]王忠宇,李林波,吴兵.大城市新区静态交通系统一体化管理策略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5):6-9.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施工与管理;安全实施;道路交通

目前是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和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其进度,要想保住施工双方的根本利益,在市政道路建设期间就一定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不断提高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针对现场施工做好系统化、全方位的管控,保证整个工程建设都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1.市政道路安全施工技术

1.1标线施工。市政道路施工期间,环境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在6-33度视为最佳温度。假如温度过高,并且车流量比较大,需适当调整通行时间,进行道路标线施工期间,工人施工的进度、涂料温度、地表温度等都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因此要求作业标线施工的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另外还需有超出常人的素质,以确保在施工期间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技术。

1.2标志施工。市政道路两边的路标其颜色、设计以及所用材质都有明确规定,一定要认真遵守。例如路标的形状及其上门绘制的图片,另外还有使用的反光膜等,都有明确要求[1]。在制作期间,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怎样拼凑铝板。一般都要保证铝板表面光滑平整,在设计路标期间,假如板块小于8m2,需选择2mm厚度的铝板。但如果板块大于8m2,则选择3mm厚的铝板,另外还需加固一层铝合金龙骨,并通过铆接的方式与铝板连接到一起,当前已推出了新的衔接方法,但这一方法很难控制它与铝板之间的密合度,并且铝板被反复翻转不仅会增加工作量,影响正常施工进度,同时其表面还可能出现脆性折弯。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设计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与提升。高速公路数量越来越多,车流量也越来越大。

1.3护栏施工。首先按照设计标准建设路边的柱子或栏杆,假如有必要也可按照河桥、隧道或者是路基中心等进行施工,也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以测量,同时在工作期间还需要把控好标高及其间距。其次,在测量过程中,假如间距并非整数,可选择最佳的时间将尾数分到其他区域。再次,柱子或者栏杆的样本放置好以后还需要予以确认检查,以保证柱子的位置准确无误。比如,确定柱子位置期间需尽量避开横向管道走向的区域。在分离中央带过程中,柱子要与人工井保持一定间距[2]。第四,施工期间在将柱子嵌入地面时,通常需利用打桩机辅助施工,此时一定要控制好精度,假如太深则需要拔出重打。第五,要保证立柱在隧道以及桥上都能确保稳定,一般会选择砂浆进行浇筑。第六,如果立柱设计在涵洞上面,需在施工现场即刻浇灌混凝土,也可预留孔位,以为日后插入立柱。一般混凝土的编号都会选择C20。如图1所示,为市政道路护栏、马路的隔离栏,其在指导交通,保证交通正常运行,避免拥挤方面作用重大。

2.市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问题

2.1市政道路结构布置不合理。受遗留问题的影响,有不少城市其道路结构都存在部分道路无法发挥其作用价值、存在断头路、畸形交叉路、支路网稀疏等问题、支路网稀疏,一些居民区、大型机构场所对城市道路形成了无规则切割,致使支路“毛细血管”不畅通,主干道路肩负着疏散交通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的交通能力,致使整个城市道路网通信能力差。在一些老城区其道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畸形交叉、断头路等,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很容易出现拥堵,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3]。

2.2市政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不到位。市政道路建设部门在工程竣工以后,未对道路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致使一些道路无法通过交通管制发挥其作用价值,难以与城市道路网络结构达成一致;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建设前期没有积极参与,致使一些道路功能在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进而导致道路缺乏硬件缺陷问题;因如上因素,市政道路网出现了很多堵点,致使道路交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而制约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4]。

2.3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市政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两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桥梁,以至于市政建设的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不匹配,从而使得道路交通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频繁出现交通事故、车辆拥挤等情况,以至于市政道路的交通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很难通过交通管制解决车辆拥堵的问题,进而导致老城区区域性堵塞越发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加强市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的策略

3.1积极完善市政道路交通管控体系。市政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一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目的,科学合理地对城市道路交通网进行规划与调整,综合当前的道路网,联系具体的车流量,选择高效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增强道路交通网的通行能力[5]。对于市政道路交通流量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交通管制措施。比如大型商业设施的创建以及大型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等,都可能对市政道路交通网带来一定影响,所以针对道路交通流量的改变,及时合理地调整交通管控措施尤为关键。

3.2提高交通安全设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交通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控而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特别是要定期组织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以便有效提高其安全意识,这是确保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的前提,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之前,施工人员需接受施工单位的二次培训,待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首先施工人员一定要充分掌握项目建设的要求、内容及其特点,并认真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待熟练掌握各种施工工具与设备的操作方法之后,才能独立使用,对于事故多发地,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多次教育,提高警惕;其次带领施工人员学习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另外还有国家相关的规范体制等,以便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6]。

3.3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物品设施的质量。要想确保市政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就一定要保证其施工期间所有物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除了要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用到的材料以及设备质量合格,同时还要保证所选型号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假如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期间出现了材料质量问题,根本无法处理,因为材料是工程建设的源头。在安装与使用期间如果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型号不合适等,一定要立即更改,严禁存在侥幸心理,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必须即刻汇报给相关管理部门[7]。

3.4积极培养交通设施工程高质量人才。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质量的人才是确保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必须拥有高素养、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才可有效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很多交通管理部门其现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在交通工程中合理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专业性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基础,是交通行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因为所有的活动与工作都是在人的操控下完成的[8]。如果安排建筑工程专业性人才进行工程指导,因其对现代化技术了解透彻,并且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功底将前期工作做好,并且还能够综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指导性的建议,进而很好地推动交通业发展。

3.5积极做好市政道路交通安全施工期间的审核与交接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市政道路交通设施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而且只有保证了交通设施工程规划的合理性才可确保工程施工人员的准确对接,进而保证了交通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对于施工规划而且,需在工程建设之前就要准备好,如果有必要还需要综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更改,以确保整个交通设施工程顺利开展。当前,一些交通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因为一时利益选择了较为廉价的施工方案,也可能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这就会造成施工规划与设计图纸的内容大打折扣。所以,还应该安排专人针对交通设施施工图纸进行监督与更改,同时做好更改记录,保证及众人智慧于一体,提高交通设施安全质量[9]。

3.6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要避免市政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出现安全问题,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相关管理人员可联系具体状况构建一套规范化、科学性以及高质量的监管体制。科学合理的对现场的施工材料及人员进行分配与管理,以实现对施工现场全方位的管控,确保施工秩序,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轨道交通相较其他交通工具具有客运量大、城市资源占有率低、高效安全等优点,但同时对客流管理、票务及车辆调度等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进步,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及智能化运营管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对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轨道建设由于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原因在运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为提升运管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国内市政交通管理系统逐渐开始进行运营管理改革。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指挥交通的建立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其中信息化建设成为运营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1]。目前,经过数年的有效运营及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已日趋成熟,其运转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在北方,运营系统信息化建设初期,受技术条件限制,系统采用单个单元推进,以信息中枢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构造的资金投入较小,可满足多数部门的运营和数据分析需求,较传统线路运营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这种设计模式由于在先天上存着系统构造上的不足,后期升级空间小,随着互联网数据流的增加,后期整合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

3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职能

城市智慧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统,其智能信息化处理技术如图1所示。

3.1数据智慧采集

数据采集是利用特定的装置对系统外部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轨道交通实现了轨道信号的模拟采集工作,其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中的车速、震动加速度、噪音以及压力、湿度等量进行模拟,进而采集相关的信息,进而通过指挥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内部的高速处理和运转,为轨道交通的高速运行提供运行数据基础,保证高速列车实现健康、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

3.2数据智慧融合

轨道交通数据在进行智慧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建立自动分析、转化集成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集合工作,进而实现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决策。对于数据智慧融合而言,在融合层次上,分为原始数据、参数数据以及决策级数据,参数数据是基于原始数据实现的,决策数据由是基于参数数据实现的,这些不同级别数据的融合是通过贝叶斯决策方法、卡尔曼滤波法、神经网络目标自动识别分类等理论展开的设计。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定位和跟踪,便要决策,实现交通智能化。

3.3数据智慧挖掘

数据挖掘是通过数据识别、提取等工作来实现数据的挖掘工作的,其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可支持性。在指挥轨道交通中,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客流量、货流量等运营活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流量的预测、分析和分类工作,进而制定运输指导策略。

3.4指挥决策

指挥决策是基于数据采集、融合以及挖掘的基础上实现的,轨道交通利用IDSS系统来采集轨道交通的路网流量信息,进而安排车辆行程,实现高效运行,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交通流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轨道交通布局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轨道运营系统网络化运营的深化发展,地铁、轻轨等线路涉及的管理活动及线上工作需求会指数倍放大,网络化运营对轨道运输策略的影响将进一步检验信息化系统的事物处理能力,为保障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符合市场走向,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及运输策划系统的升级应用争取人工预案时间,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4城市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化总体设计原则

我国的城市轨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到地缘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很早就开始了地铁和轻轨的投入运营,即便在第二次城际信息化模式洗牌作用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票务和轨道方案策划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本着“实用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二三线城市受市政资金影响,其发展必然要在城市长期规划范畴内进行调节,即便是原有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升级,依然要保持平台层次化建设,以实用为原则,向社会企业招标,充分利用原有网络资源及信息系统设计,对信息化集成开发及业务项目做好统筹,选择性价比较高,运行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5智慧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关系到运营的稳定,而维护模式则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因此,做好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保障轨道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由于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复制性,各自的生产和维护系统也有所不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由各城市市政单位决策,但后期的维护与修缮工作则由企业自负盈亏,轨道交通属于半服务型基础设施,设计施工成本极高,平均一条管线成本达到数亿元,凭票价回收成本要几年才能完成,而信息化系统自施工起在全寿命期都会产生运营费用,因此较好的解决方案时交由第三方公司外包,和当地实力较强的技术公司合作,以政府信誉作为保障,建立长期性维护团队,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社会效益。

6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保障交通调度合理性,提升运输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数据共享不畅、汇总能力较弱等问题,需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推动网络平台建设,分批地进行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6

[关键词]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建设施工管理分析

1施工过程的管理要点

通过交通导行及遵守规范施工相关规定,确认所要开展施工区域内原来的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的隐蔽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工作,以及建立交通导行的制度,优先考虑交通正常的通行作为基础,尽可能不影响高峰期交通的需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投放交通指引标识、夜间信号警示,安排专人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参与交通的疏导指引工作,降低由于施工过程所引起的交通障碍堵塞情况。实施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将施工范围用围板隔离,将施工现场与无关设施隔离,保证不因施工问题影响城市的环境以及市容市貌。围挡的标准高度要高于180CM,而在市区范围标准要高于210CM,并且要严格遵守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才能进行施工。

1.1实施开挖管道的准备工作

在开挖管道之前,要认真阅读施工设计平面图上的各种标志,对提供的资料如有异议,必须要向规划管理部门、管线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探讨确认,严格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管道的底坑进行安全探查,了解其现状,预防由于探查工作对其余管线的破坏,在进行沟槽的开挖工作时,不得改变沟槽两侧的土体稳定状态,同时严格控制槽底高度,在开挖时不得超过规定的开挖深度,或因开挖扰动基面,当开挖到槽底高于20-30cm的时侯就要暂停开挖工作,等待下一个工作部分进行时,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果发生超挖或扰动的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应的管理部门,经过允许,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如需回填面基高度,应采用最大粒径10-15mm之间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直径小于40mm的碎石,回填工作过程中要对槽底再次检查,确认槽底的结构是否有异物,如有不符合规范的异物要及时清除,并用砂石进行修复回填。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到随挖随运,对产生的渣土、淤泥应该立即运走,避免由于障碍物的影响,妨碍现场安全施工。

1.2关于对井砌筑的检查工作

通过对井砌筑的砂浆饱满程度、流槽顺畅程度的检查,保证井基础的工作质量,筑垫层不可用水浇灌,根据几何尺寸和高程的设计要求,混凝土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开展砌砖工作。井墙的砌筑质量也必须要严格控制把关,井壁的形态是竖直的,不允许有缝隙;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完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座的安装质量,踏步铁件的安装必须是牢固可靠的,污水井踏步应使用沥青漆进行涂刷;安装井圈盖座时,坐浆应该保持饱满的状态,井盖和井圈要同步配套。在城市主干道路上要按规定安装符合规定重量的井圈盖座。

2市政管网工程安全管理重点

市政管网管理在工程项目开发以及安全管理的系列工作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里有着一定的难度,在相关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对实际管理的效果及技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目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动性过高,而此前开展的安全事故培训演练工作,因为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致其效果收获甚微。因此通过以往工作实践得出相关结论,相对来说,实施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应重视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通过对场地设计,管道排查等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实际施工的操作会更倾向于原有的管理理念,然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全面及重视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会被忽略,工作人员在实施建筑作业时,必须是以参加过专业培训并且审核过其资格是否合格为基础的目标,这一目标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效果。

3安全信息管理需求

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情况,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已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核对,并且将核对过的信息以分享和传播的方式进行处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掌握的信息有两种形式,分为静态、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如工程平面设计、地理位置、人员和设备管理、施工现场信息及相关工作内容、工作人员的分布情况以及工作信息、危险源的认识,工作内容等。而动态信息则是:纸质版文件的传递,图片的生成、电子文件的发出、地图、影像视频资料等。

4施工信息的传播与需求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从施工到竣工,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施工的依据,从安全角度来看,安全信息的传递必须是快速的,因此应用通讯网络对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发现异常情况,即可利用通讯网络功能向相关人员同时发出信息,有效地减少因时间关系导致信息传达延迟的情况,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及效率,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部分信息按规定需保留文字依据的,用纸质版的方式进行传递,如整改的工作图纸,以及工程中所涉及整改的部分,都需要进行备份归档处理,为之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借鉴的作用。

5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阐述,市政排水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市政排水雨污分流技术工程的重视,而所涉及的施工项目,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定时参加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按规定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标准的施工作业,与此同时,市政管理部门也要落实相关工作计划,制定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市政排水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质量,推进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工程的开发建设,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基本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宜嘉,梅凯.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

[2]袁翱.成都市雨污分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7

[关键词]市政;设施信息化;系统;建设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有利于提升市政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信息化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或者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及数据处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均取得丰厚的成果。因此,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明确系统的特点及组织架构,并对系统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为系统的高效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首先,先进性。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设后能保证市政信息的高效传递,服务时间相对较长,若想保证建设初期的效果,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便应当将先进性作为建设目标。其次,实用性。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在减小工作量的同时,能提升工作质量。因此,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在立足实用性的原则下,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保证系统在建设后满足预期的目标。再次,可靠性。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当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对市政工作造成阻碍,且一旦发生问题也会对群众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当注重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避免受到黑客攻击,导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最后,拓展性。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也处于实时更新的过程中,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保证系统的可拓展性,能完成系统的转型升级,从而为未来的系统革新提供支持。

2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

2.1GIS技术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结合GIS技术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市政的给排水工程或者路桥工程建设上,为保证各个系统的协作效果,结合GIS技术能融入通信及电力、消防等各项内容,一旦出现问题,GIS技术能及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GI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对子系统进行监督及管理,管理能力是传统管理模式的3倍以上,因此,在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结合GIS技术能对市政设施展开管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较为可观。

2.2监控系统

信息化时代的监控方式以视频监控为主,城市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性部分,能提升事故的处理效率,比如,在犯罪事件上或者交通事故上均能显现出该系统的价值。在监控系统的影响下,城市犯罪率明显降低,监控系统能规范居民的行为,提升居民的素质,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应用在公安及交通等部门上,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也能对设备进行控制,从而调取视频凭证,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助力。监控系统也能对视频进行筛查,实现自动化管理目标,一旦工作人员需要相关的视频资料,能高效进行检索,对视频进行储存及压缩,从而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2.3中心调度系统

该系统作为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其功能主要是对系统子系统进行监督及管理,在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中心调度系统能实现问题反馈,管理部门能提取报警信息,并发出正确的指令,指导中心调度系统工作。该系统能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保证沟通效率的同时,能满足市政部门的工作需求。该系统在宏观的角度看能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在保证管理科学性的同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

3.1路桥设施的应用

市政路桥工程中应用管理系统有利于达成城市化建设目标,在提升监督管理效果的同时,能减少交通工作人员的数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全天候的监控模式,能观察路桥工程运行状态,一旦工程出现损坏,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将隐患扼杀在摇篮,并保证交通的可达性。利用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能为违反交通事故的行为提供凭证,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凭证对责任人作出处罚。在面对早高峰或者晚高峰时,通过管理系统能调整车辆运行状态,提升城市的通行能力。

3.2市政管网监督管理的应用

市政设施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干预下,能对地下管网进行管理,该管理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比如,我国部分地区发生过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影响较为恶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管道管理力度不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管网进行管理,能观察管道中的液体或者气体流动情况,明确管网的工作状态,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督。监督系统在发现异常时,能及时报警,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检修,将事故的危险控制在最低。

3.3在抢修方案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高质量的保存信息,并通过系统的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帮助。比如,在发生危险事故时,工作人员利用管理系统展开分析,调取事故的发生情况视频或者数据信息,从而找到应对事故的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及时解决风险问题,缩短事故的处理时间,控制事故导致的损失。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较为强大的助力,为事故的及时抢救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必然环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针对城市的实际情况,明确系统的特点所在,实事求是建设系统的各个环节,为设备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成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监测人们的不良行为,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能为公安事故处理及交通事故处理等提供帮助,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保证群众的利益。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大力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保障系统的建设可靠性,使群众具有安全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吕瑞瑞.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管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培训班在合肥召开[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0):2.

[2]曹春平.信息化背景下经营性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案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1):282.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8

世博安保给我们留下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持“问题管理”,在不断探索和具体实践中查找不足,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现在,世博安保虽然已经结束,但交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满足市民群众对交通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海公安交警总队组织全市交警开展“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活动,紧紧围绕排堵保畅、顽症治理、降压事故、道路交通设施排摸梳理等重点工作,立足一线执勤岗位,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献计谏言活动,强化了全市交警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畅通了反馈问题的渠道,不断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推进“三我”活动中,交警总队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五项机制强力推进

围绕“三我”活动主题,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指导关心下,交警总队精心组织,建立五大保障推进机制,构筑问题管理长效平台。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这次活动,市公安局党委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极大的支撑:副市长、公安局长张学兵亲自关心,数次作出批示,全程指导活动推进,同时召开全局性大会强力推进;朱伟明副局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活动扎实推进。交警总队成立以总队长为组长,其他总队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督导和评奖工作,并制定了《上海交警系统开展“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做到部门、人员、要求、责任“四明确”。

二是滚动推进机制。在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召开阶段性推进会,确保活动始终保持着有力的推进态势:2011年1月召开“2011年上海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三我”活动;3月召开“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阶段推进会,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三我”活动;7月召开“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回顾小结交警系统“三我”活动,表彰第一批提出优秀建议的民警,并将“三我”活动向全局进行推广。总队层面,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点评得失、交流经验、分析不足,并部署下阶段活动重点要求,确保活动始终强力推进。

三是定期通报机制。结合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总队定期汇总各单位建议上报、采纳、信息上报、录用以及推进措施、领导干部参与等情况,通过量化的方式每月通报,帮助各单位了解自身活动推进情况。同时,依托改版后的“上海交警队伍建设网”,总队开设了“三我”活动专栏网页,在政工简报和《交警画刊》上开设“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专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各单位好的推进措施和活动中涌现的好做法,加强各单位、民警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开展以来,专栏网页共刊载基层活动信息1326条,总队编发活动专辑简报20余篇。

四是回复反馈机制。为了切实保护民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队建立了完备的回复反馈机制,明确对民警提出的建议,无论采纳与否,均要求做到“件件有回复”。为此,总队落实专人负责制,建立上报、流转、反馈流程,并明确各个环节的办结时间,确保民警的建议能够及时得到研究、落实和反馈。

五是培训练兵机制。为了尽快提高民警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的能力,帮助民警更准确地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总队大力开展了针对性岗位练兵培训。总队在交警警衔晋升培训班、警长培训班的培训科目中增加“路政设施管理”、“事故防控要点”、“勤务管理模式”等“三我”活动相关业务知识,帮助一线民警尽快提高专业技能;组织各单位开展“三我”活动优秀建议、典型案例收集工作,并由总队职能部门从操作性、优势特点、参考价值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以汇编成册的形式发放给基层交警学习借鉴;组织支(大)队领导、中队干部、基层一线等各个层面的民警举行座谈会,相互交流活动体会;举行优秀建议现场介绍会,以ppt形式进行现场讲解,相互沟通,启发思路。

二、运用三种手段激发士气

为充分激发全市交警各单位和全体交警参与“三我”活动的热情,在队伍中积极营造主动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的氛围,总队灵活运用考核、评优、宣传等手段,有效引导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考核手段。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三我”活动被纳入了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中。总队制定了详细的“三我”考核方案:考核方案以百分制计算,实行加分制与扣分制相结合;为了防止前松后紧情况,考核以累计方式进行,即根据活动开展以来相关项目数据累计值,赋予相应分值,最终考核结果以考核周期最后一个月得分为准;具体项目上,兼顾基础分和排名分,即完成一定量,得到一定分值,同时对19个支(大)队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分别给予一定的排名分。

二是评优手段。为有效推进“三我”活动,总队配套开展了“优秀建议”评选活动,分别设立“采纳奖”、“季度优秀建议奖”、“年度优秀建议奖”和“组织奖”等奖项。“采纳奖”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总队职能部门论证和采纳实施的,实行即事即奖;“季度优秀建议奖”每季度评出若干,由市局政治部或总队予以表彰通报;“年度优秀建议奖”年度评出若干,由市局政治部予以表彰通报。为了进一步扩大评选活动的影响力,“三我”活动还在2011年度全局性评比表彰活动中予以立项。此外,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公安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争创“平安卫士”主题实践活动,总队推荐了一批“三我”建议能手作为交警系统“平安先锋”,使他们能够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舞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宣传手段。在日常工作中,总队充分运用内部宣传平台和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社会宣传载体,加大对优秀建议和建议能手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政工简报》在队伍中先后推出了勤思巧变的闸北支队王登海、“3×3”工作法的闵行支队王磊、“勤观察、勤思考、勤论证”的长宁支队徐为等数名建议能手、达人。同时,依托社会媒体,总队对“三我”活动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2011年以来各类媒体共对“三我”活动开展报道50余次。如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以“交警站岗想点子,排堵保畅出创意”为标题,详细介绍了交警部门通过“三我”活动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方便市民出行的情况;《新闻晚报》刊登了“停车后退40米,行车效率快3倍”一文,介绍了综合待行区排堵方法等,均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p#分页标题#e#

三、采取三条措施持续深化

在抓好“三我”活动常规推进的同时,总队主动自我加压,大力加强警种间联动和警民间互动,并在巩固“路政管理、事故防控、勤务管理”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活动范围,努力实现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全覆盖。

一是开展警种联动。出于惯性思维,一线交警有时对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见惯不怪”。为此,总队在组织交警立足岗位查找问题的同时,主动跨前一步,充分借助外脑,积极开展警种间的联动,相互“找茬”。交警总队上门与治安总队进行沟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警种联动深化“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的通知》,发动派出所民警与交警互为对方献计谏言。派出所民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道路交通组织和路政设施、道路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三方面为重点,注意发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交警在路面执勤执法管理工作中,注意发现道路中拍车门乞讨、兜售物品、发放小广告、拉客招嫖、兜售淫秽物品、设摊、流浪乞讨、发放小广告等问题。据统计,活动中,全市交通、治安民警互提公安管理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同时针对顽症问题组织开展多警种集中专项整治行动100余次。

二是强化内外互动。“三我”活动是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是否搭准群众的脉搏,是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结合2011年开展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全市交警坚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方面,通过警营开放活动,“面对面”与警风监督员、媒体记者代表、专业运输单位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虚心接受各方意见和建议。其间,召开各类形式的座谈交流会365场次,收到群众提出的建议705条,采纳347条。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阵地,通过2011年开通的“奔奔交警”林祁斌等十四名人民群众喜爱的“烈日交警”及2011年开通的“平安先锋”个人微博,“键对键”地通过微博了解和及时回应老百姓关注的交通热点问题,争取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去年以来,“烈日交警”及“平安卫士”共发帖5869条,拥有“粉丝”10121名,收到各类回复评论2万多条,在有效拉近交警与网民距离的同时,也真正了解到了群众的所思所想。

三是不断拓展深化。要保持交警“三我”活动在全局的领先地位,必须在进一步拓展深化上下功夫,要将“三我”活动从单纯涉及路面管理引向公安交警所有的业务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为此,总队提出了“三我”活动的“三个延伸”,即“参与对象由执勤民警向全体民警延伸,发现内容由一线道路向各个管理环节延伸,研究对策由传统方法向创新手段延伸”。全市交警系统各单位以回顾分析前阶段活动经验得失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地发动全体民警参与活动,打牢队伍思想基础;完善“三我”活动各项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全市交警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和活力。全体交警抓住“发现、研究、解决”三个重点环节,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的视角,持续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工作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全市交警共提出交通管理类意见建议7021条,其中被总队职能部门论证后采纳1456条,各交警支(大)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解决落实2603条。通过“三我”活动,既强化了民警“问题”管理的意识,也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以来,媒体上关于交警的正面宣传报道数量同比增加了10%以上,而交通类负面舆情较少。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队伍中问题管理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我要管”的氛围浓烈。无论是在岗中,还是在岗前、岗后,全市交警都能够以审视的眼光、找问题的态度,找不足、查原因、想对策,全市近7千名交警平均每人提出建议1条以上,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这在以往的活动中是不多见的。通过活动,民警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管理”并不是对以往工作的否定,而是促进工作再上台阶的助推力。通过“三我”活动,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在队伍中蔚然成风。如闸北交警支队的朱斌在路口指挥时,运用独创的指挥手势和执法语言,向过往的群众展现了交警人性化管理的艺术,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宝山交警支队采用热门主题曲、“咆哮体”网络文体等流行元素,利用微博这种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抵制酒后驾车宣传,被众多网友赞“有创意”。

二是基层与机关、一线交警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反馈的渠道已经打通。“三我”活动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民警建议的收集、初审、传递、反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这项机制的保障下,一方面,一线民警的建议被逐层传递到上级部门后,业务部门能够及时、详尽地了解一线道路交通和基层队伍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上级专业部门将经过研究论证的意见反馈至民警后,能够有效地帮助民警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如2011年3月,由于气温逐渐转暖,很多民警提出绿化遮挡标志牌、信号灯问题,针对此类共性问题,总队路设处立即组织开展了全市性的排摸,并主动联系绿化部门及时开展治理;又如,在新配发的PDA使用过程中,民警遇到了一些使用方法、技巧上的问题,于是通过“三我”活动将意见、建议报了上来,对此,总队科技处在回复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基层民警快速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力地推动了PDA的使用普及。

三是通过不断捉漏补缺,及时弥补了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活动中,全市交警立足管理人性化、科学化的原则,对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路政设施开展全面的梳理排摸,及时排除影响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隐患。据统计,活动以来,全市交警共排除交通安全隐患780余处,修复调整损坏和设置不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1040余处。例如,金山交警支队在护校工作中发现辖区学校周边标线和交通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分局的支持下,争取了70万元的资金投入,对金山区118所学校周边的人行横道线、停车线等标志标线进行集中修复、增设和完善,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又如,宝山交警支队针对吴淞大桥南侧逸仙高架上口处车辆撞击隔离墩单车事故频发的情况,采取设置提前缓冲区域并增设反光柱的措施,有效遏制了此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p#分页标题#e#

四是开拓进取,采取了很多创新性交通管理和队伍管理手段。全市交警从实际出发,在排堵保畅、降压事故和治理顽症等交通管理工作中,着眼于非工程性手段,提出并实施了很多好方法、好措施;在队伍管理中,勇于创新方法手段,着力于优化警力配置、规范程序和服务民警,提升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例如,闸北交警支队支队长王登海针对共和新/临汾路通拥堵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综合待行区”排堵方法,通过“以时间换空间”,大大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得到了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领导和外省市同行的充分肯定,总队在全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又如,虹警支队支队长杨叶盛,针对警力不足、“工学矛盾”、“战训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战训合一的岗位练兵新机制,组建了一支排堵疏导、重点整治、应急处突的专门力量,并将岗位练兵、在职培训和专业技能普及等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挖掘了警力潜能,还平衡了战训关系,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改善”。

五、“三我”活动的有益启示

通过“三我”活动,全市交警有三点有益启示:启示一:民警队伍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和无限活力,需要充分激发和细心保护。在这次“三我”活动中,80%以上的建议是由普通民警提出的,其中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有些建议虽然暂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对于改进和优化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这说明,在民警队伍中不乏能手,只要尊重和保护民警的主创性,民警队伍就一定能迸发出无穷智慧和无限活力。启示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问题管理,才能推动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全市交警按照“从交通出行者的角度查找发现问题,从精细化的角度论证分析问题,从人性化的角度落实改进措施”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主动管理和为民服务意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因此,只要坚持“问题管理”,有想干事的激情,就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实现精细化的目标。启示三:“三我”活动引入多方合作机制,是警社合作、警种联动的一次绝佳实践。“三我”活动,涉及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必须善于借用外力,为我所用。“三我”活动的成功,除了全市交警的积极参与外,警社合作、警种联动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使交警开拓了眼界和思路,也提高了管理效能。所以,“三我”活动既是提高管理能力的推动力,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种联动的一次具体实践。

六、主要不足

一是将考核引入“三我”活动,在有效发挥激励导向作用的同时,出现了“唯考核”的负面倾向。“三我”活动纳入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后,各支(大)队建议被采纳情况直接关系到相关分(县)局的年底考核分值。因此,活动中出现了个别单位将一条建议拆分后上报,或者重复上报,甚至刻意弄虚作假的情况,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与“三我”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民警对拾遗补缺等面上问题观察研究得多,在优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前瞻性考虑仍显不足。从民警提出的建议来看,其中大部分属于路政设施方面,涉及队伍建设、“窗口”服务等内容的高质量建议很少;在涉及路政设施的建议中,大部分又属于涉及缺、漏、损坏或多余等情况,改进交通组织的建议较少。活动中虽然涌现了类似“综合待行区”等创新管理方法,但总体上看,民警的建议还停留在表面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三是对道路上标志、标牌、信号灯等路政设施的常态性监管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虽然民警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了一批问题和不足,但媒体上还是出现了诸如信号灯转向、交通秩序混乱等涉及交通的负面报道。究其原因,交通是动态的,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增强民警个体的责任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来确保新问题在第一时间里被发现和解决。

七、几点思考

一年来的“三我”活动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实际成效,但道路交通环境是动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问题将会不断地产生和出现,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部门降案发、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难度不会减小,只会更大;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任务不会减轻,只会更重;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需求不会降低,只会更高。”通过“三我”的催化和助力,上海城市公安交通管理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水平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实现新的自我突破与超越,将成为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持续保持良好工作态势,传承、固化宝贵经验,建立、完善“问题管理”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谈几点个人看法:

1.着力培养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问题管理”的意识。“三我”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在岗位上始终带着找问题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没有责任心,就会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究。为此,必须把解决民警的意识问题和态度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今后,在日常队伍管理工作中,要通过不间断、不定期、形式多样的教育,不断增强民警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积极倡导“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精神。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与民警的思想和工作交流,在思想上影响民警、在行动中带领民警,将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地根植在民警心中,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建立常态化的内部上下沟通反馈机制。“三我”活动的一大成效是畅通了内部的沟通反馈渠道,民警的建议能够及时传递到专业部门,专业部门的意见也能够详尽地反馈至基层,两者相得益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基层与机关之间问题反映—研究—反馈的渠道必须坚持下去。参考现有的路政设施报修平台,依托公安内网,总队可以牵头建立“公安交警问题管理综合处理系统”,内容涵盖公安交通管理和交警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全市民警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时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总队应当建立由总队领导牵头、各个业务部门参加的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民警的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处理结果跟踪督导保障机制,确保民警意见能够及时得到研究和落实。#p#分页标题#e#

3.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横向联动。通过“三我”活动我们认识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能只依靠交警部门一家单打独斗,而要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利用多方力量。一方面,要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了解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可以依托原有的公安“微博”、“五进”宣传、交通安全联席会议、警营开放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各界通报当前交通管理的重点工作,深入倾听市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多方面拓宽问题收集的渠道,努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和制定源头性、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多方合力。特别是针对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交警一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警应当主动寻求区委区府、公安分(县)局的支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加强与市政建设、道路养护、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多警种联动,打造多部门携手应急联动机制,在第一时间里消除交通顽症。

4.健全对路政设施、交通组织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在全警找问题的“三我”活动中,仍有个别路政设施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发生,说明现有的日常监管机制还有漏洞和不足。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不断变化,道路上的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路政设施以及交通组织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些缺损、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必须及时发现和调整补充,将隐患解决在初始阶段。因此,在研究交通管理优化措施、创新举措的同时,全市交警必须加强日常巡查的力度。要建立和完善支队(路政科)、中队二级巡查机制,明确责任人、巡查频率、巡查内容等具体要求,滚动式地对道路上的路政设施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登记在册备查,确保道路上出现的面上交通管理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解决,各项交通设施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