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感恩教育范例

初中感恩教育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1

一、提出应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重标准。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学生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淡薄,甚至完全丧失。由于感恩意识淡薄,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令人担忧:对关爱受之坦然不思回报。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非常举动威胁父母,打骂父母、离家出走、自杀;对待师长、同学、周围人的帮助不思感谢,惟我独尊等。这些都是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笔者曾看过山东电视台的《老纪说法》讲的一个故事,一个不孝儿?不但打骂父母,而且还逼着老父叫爹。看了之后我很气愤,简直猪狗不如!气愤之余,我不禁感叹,羊儿尚有跪乳意,而人却畜生不如!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对传统道德的意识非常淡薄,传统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的脚步刻不容缓!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儒家礼仪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丰厚的感恩教育的基础,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唏嘘不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已成为现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一共就养一个孩子,真正的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真正地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长此一来当代中学生在家里便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也便非常自然。所以笔者以为,对当前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石。我们知道,感恩教育是多方面的,在家里感恩父母的养育,在学校感恩师长的教育,在社会感恩各行各业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谐共处,在地球上感恩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在集体感恩同学们无私的帮助等等,可以说,感恩教育无处不在。搞好了感恩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当前的中学教育存在中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造成了许多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够长远,一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规划而走向邪路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那么,懂得了感恩,中学生也便懂得了奋斗,懂得了责任,懂得了人生的艰苦。对促进他们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

三、如何对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为中学生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我们知道,感恩教育仅仅通过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是在周围的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而逐步形成的。所以,为人父母就一定要在家里孝顺父母,与人为善,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孩子才能感恩社会,好好学习。记得有一次,一个卖香油的问我为什么许多教师的子女都能成为重点大学中的人之骄子,而他卖香油的孩子却成绩差的很,我幽默地回答,因为现在的香油都是假的。其实这句话我想告诉家长,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其实在学校也是,教师积极向上的人格,与同事、领导间良好的人脉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学生的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

其次,要适当地让初中生多做一些家务。作为家长,不要以为在家里什么也不让孩子做就是为孩子好,让孩子多做家务其实是间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在动手实践中不但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明白了父母的不易,懂得了感恩,而且还增加了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有些父母连孩子在学校的值日一类的活儿都加以包办,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异化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没有一点好处。作为教师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多布置有些有关家务劳动的作业,记得前段时间媒体热炒的“给母亲洗一次脚”的作业虽然有一定的作秀的成分,但如果长期坚持,就一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要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在中学的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班会,充分和语文教师、政治教师相联系,给学生提供参与感恩实践的机会。在这里,我把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讲述“感恩”故事,从古代“卧冰求鲤” 、“程门立雪”的典故,到当代大学生带母亲、带妹妹求学的故事中,从各级给类报刊、节目报道的各种爱心故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一定会有所感悟。

2.创办“感恩”手抄报,利用班级办手抄报、黑板报的机会,多多确立“感恩”的主题,讲述一些有关感恩的名人名言,讲述身边的一些感恩的小事,让学生在这样感恩的氛围中自然受到熏陶,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3.经常组织“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里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学校组织,利用清明、五一、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到社会上清除小广告,到孤儿院为故而送温暖,还可以在班级里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定时去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种种形式,让学生将感恩的思想常驻心中。

第二篇: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

一、感恩教育的界定及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1.感恩教育的界定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个体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因此,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也就是要识恩知恩;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感恩教育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之所以说感恩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具体见下图),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对社会、父母、老师、同伴、自然感恩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进行感恩,才会促动他们对爱与恩的奉献,又能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的情感,产生出报恩的冲动。

二、确立提升学力的感恩教育内容

1.识恩教育,即引导中学生学会识恩、知恩识恩、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前提。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通过识恩教育,帮助中学生明了父母、老师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并回馈社会、报效国家。2.施恩不图报教育施恩不图报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超越。施恩不图报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不仅应当知恩图报,还应当抱着宽容的、慈悲的心态去帮助自己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施恩。施恩是人的高级情感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我校把能够使中学生受到恩惠并作出回报的重要的人或物划分为五个维度:感恩社会(包括祖国、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同学和朋友)和感恩自然,组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三、感恩教育实践中提升学力的策略

1.情境创设法

首先,改善教育环境,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一要利用展览、宣传栏、橱窗阅读栏、黑板报,通过定期张贴标语和横幅、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加强阵地建设;二要利用课室、墙面、走廊、楼道、宿舍等,展示名人名家的感恩名言、警句等创设氛围;三要利用学科渗透等各种阵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创造各种感恩情景,让中学生在体验中、在情景中自主建构,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课前准备:(1)布置教室: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温馨的环境、教室黑板的设计。(2)准备材料:感人的事例、图片等。准备歌曲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母亲》、《天亮了》等等。(3)制作多媒体课件《感恩的心》。(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演讲、小品。活动过程:(1)播放FLASH动画《感恩的心》,直到正式上课。(渲染气氛)。感恩的心,感谢生命。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学生不自觉地跟读,很有气氛)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心存感恩,其实我们最应该感激的是一直以来为我们默默付出、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在生与死的瞬间会凭借自己的本能不假思索的、毅然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催人泪下的故事:《天亮了》(2)学生讲故事:《天亮了》。播放背景音乐:(FLASH动画)韩红的《天亮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高高大大的男生竟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出声来……)班主任总结:大家都被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地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请欣赏情景剧《一碗蟹肉饺》:(1)情景剧《一碗蟹肉饺》。人员:四名学生(角色:母亲、孩子、老奶奶、小吃店老板)旁白:故事是这样的:秀秀是个住宿生,每个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妈妈就会给她做最爱吃的蟹肉饺,这种蟹肉饺做起来相当的麻烦......教师总结: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的倾情演出,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的去感悟父母之爱!(2)沉静三分钟(让学生把刚刚波动的情绪通过思考沉静下来)。音乐《母亲》师旁言:我们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母亲》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干裂的双手、黝黑的面庞;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3)感恩父母(通过准备阶段时的观察和思索自由发言)。学生谈自己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总结学生发自内心地讲如何感父母之恩(感恩的方式)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总结(4)结束班会。演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班主任:同学们,本届主题班会即将结束。我们有四位同学准备了一首《感恩的心》手语歌,最后就让我们以这首歌来感恩各位领导老师,是他们激励着我们接受了这次感恩教育;用这首歌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这首歌感恩一切令我们感动的一切……全体同学自由起立演唱《感恩的心》(动作)。

2.案例教育法

教师用生动的感恩或忘恩负义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可以是身边的人或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或是名人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案例情景的设计,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注意充分调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每次接手一个班我都会讲上这个故事: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四、积极营造激活学习动力源的感恩教育保障基础

1.性别差异对感恩教育提出新的命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女生比男生更爱学习,如女生能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更好地与教师相处等,也就是说女生与男生对学习更加投入。用感恩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恩惠,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女生比男生更能感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恩惠,同时也会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感恩行为,并最终他们的学习成就高于男生。同时男性与女性对于恩惠的反馈方式也不同,因为男生更多的倾向于“做”,而女生而倾向于“说”,这与当今感恩教育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的现状不符,因此对于感恩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男生的感恩教育,也需要更多积极关注男生的感恩行为,进而促进他们学业成就的提高。

2.构建感恩体系,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

这里所说的感恩体系,是指相互施恩与感恩的人际关系体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由诸多感恩关系构成的相互关爱、体谅、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它应是一个复合工程。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学校的力量不是万能的,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政府、大众传媒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因此我们应有所反思和觉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结合中开展感恩教育。

作者:蓝力 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中学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

1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

校园布置让“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甚至雕塑,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如标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学生们整天目睹这些蕴含着浓郁的感恩情感的标语,久而久之,就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承担教育学生做人的使命。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如:初中语文《背影》记述年迈的父亲在岁祸不单行之时,还确强忍着悲痛去宽慰与关心儿子,表现出父爱之浓;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表达了他报国之情。所以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结合初中生可塑性强的年龄特征,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当中,让感恩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古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蕴涵的道理。

3举办主题活动,培育感恩之心

学校、年级、班级举办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第一阶段知恩教育,如设计一些问题:你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什么?假如没有父母你将会怎样?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首先知道父母之恩,进而知道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在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如,通过“感恩”演讲、“感恩”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次感恩的洗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怀着感恩去生活去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好。

4实施因材施教,增强责任心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脾气、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学习方式、接受能力、思维特点都会因人而异。怎样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责”?一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二是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生的有个性差异,教育方法也必须因人而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引起共鸣的教育内容。有时代感,切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入心入肺,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四是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甚至有预见性,捕捉一个个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我们作为教育者,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责任。

5家、校、社会联手,弘扬感恩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把感恩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一是多渠道创建沟通交流教育的平台。如,大规模的有:建立感恩教育基地、树立感恩教育的典型、召开感恩教育大会,小规模的有:家长会、班级Q群、微信群等。家长会让家长让学生感悟父母的关爱;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尽管风俗各异,但很多节日都蕴含着感恩教育。如:春节时,接受长辈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三是希望各种媒体对“感恩”倾力关注。媒体的作用以及影响力是巨大无比的,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如果媒体关注母亲节、父亲节像关注情人节、双十一之类的节日一样,感恩美德就得到弘扬,正能量就得到传播。感恩,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心灵的灯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农村传统文化日益荒芜,初中生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拔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感恩责任、感恩美德,让他们心存感恩,知恩图报。

作者:陈秀凤 单位: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四初级中学

第四篇: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普遍聪明、调皮、而且个性十足。但这里所谓的个性却更多是指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缺少宽容和感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收到家长打来的抱怨电话,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对父母感情冷漠,对父母的教育置若罔闻。其实何止是对家长,在学校里,很多孩子,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同样缺少感受,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显得无奈而又力不从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那?结合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培育感恩意识

利用晨会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优越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记得有一次我利用晨会课给大家讲了一个老鼠的故事:一只腿部长有肿瘤的母老鼠怀孕了,并且将要生了,虽然它的腿部再也无法支撑它去觅食了,当它生下了小老鼠后,为了能让小老鼠度过49天的哺乳期,这位伟大的母亲忍着疼痛去撕咬患病的腿。每一次撕咬就会疼痛得面目狰狞,但是它坚持了下来。当它的腿部只剩下骨头时,它的孩子都度过了哺乳期,这位英雄的妈妈倒下了再也没有能爬起来。在我讲到一半的时候,有几位女同学手在不自觉地卷着自己的衣角,到后来教室里有人在低声的呜咽了。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使学生知道,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

二、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如《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地震中的父与子》等,都是进行亲情熏陶的好教材。同时我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因虚荣心作祟而嫌弃父母贫穷的现象,让学生对照文本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亲情的洗礼。其次,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包含亲情感恩内容的作品。其作用往往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

三、实施感恩行动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 亲情观察。

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这将会使学生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2. 亲情沟通。

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爱好等。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3. 亲情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对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教师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就说在放寒假时,我布置的一次亲情行动:帮父母洗脚剪脚趾甲或者是帮妈妈奶奶梳头。同学们听后都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老师的话只能照办啊。当然我已经提前与学生的父母一一地沟通过了,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假期中我走访几家学生,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一位帮父母洗脚的男同学难为情的说:“我在帮爸爸洗脚时感觉爸爸的脚真臭,现在想想妈妈帮我洗脚时还真不好意思!”一位女同学说:“我帮妈妈梳头时才发现,妈妈的头发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的柔亮了,还有好多根白发了。额头上眼角边的皱纹也明显多了,妈妈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才这样的。”说完低下了头。这些真真切切的话语发自他们的内心,就足够了。

最后建立学生自律和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对学生加强管理既是教育规律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律和他律,激励与约束的着眼点要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促进他们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浅谈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感恩教育氛围,示范引领学生感恩,创设活动实践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创导感恩先行的校园美景。

【关键词】感恩;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情感世界;情感体验;感动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偏多,他们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日益突出。他们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觉得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一)一年多了,每周一至周五早7:40,学校拐角处总是出现这么一幕:一位年近40的穿着朴素时或沾些泥土的略显笨拙的男人,略带几丝颤巍地小心翼翼地将自行车停稳,后座上的女孩儿麻利地跳下车,“真是丢死人了,以后不要你这破自行车送了,快给我走!”紧跟着头也不回地飞快地逃离现场;那个男人支吾着欲言又止,直到女孩儿在视野中消失,才推着自行车先是走到稍平的路段,然后蹬着自行车沿原路返回。

(二)母亲节前夕的主题班会上,老师要求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节日。学生们先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老师有些激动,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就畅所欲言好吗?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学生更加茫然,有一个在小声嘟囔着:“没觉得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老师有些惊讶,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忙着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啊。难道这就是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老师震惊!

如今,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教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就不存在,觉得只是一种任务。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和帮助他人;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会明白事理更快长大,拥有美好的未来。不可否认,在不少学校,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往往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缺乏感恩氛围。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根据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我们的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一)创设感恩教育氛围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何谓“孝”?“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孔子亦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见,“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已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并在民族文化视阈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我们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首先,我们打造“孝文化”,在校园内悬挂24孝图,让学生从孝子的事例中吸取营养,学会感恩。为了推动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著名感恩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先生,来校给全校师生和家长做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正是这次报告会,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的原始人性,不自主地相拥而泣。

(二)示范引领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们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创设活动实践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激父母赐予生命,感激父母辛勤养育之恩情――孝敬父母。

2、感谢老师培育之恩: 感激老师知识导航,感激老师精心培育之恩情――尊敬师长。

3、感谢同学帮助之恩:感激同学团结互助,感激同学帮扶共进之恩情――关爱同学。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受人恩惠,真情回报的感恩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和谐共享的人文。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就让《感恩的心》永远在学校唱响,让全体师生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永存那份浓浓的幸福和感动,感恩永远,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 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2]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3] [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2

1.感恩教育可以健全初中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负责,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职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对父母、老师、同学、学校、祖国、自然等心怀感恩,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初中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在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圣诞节、愚人节甚至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受到了当下初中生的热烈追捧。然而,感恩节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却遭冷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设立“感恩节”这一节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随处可见感恩的影子。中国传统文化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情结,有“二十四孝”所传递的“孝文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情怀。中国的一些节日也在传达着感恩的理念,如清明节、国庆节等。清明节让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心怀感恩;国庆节也提醒着人们要对革命先烈的付出要心怀感恩。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继承民族已有的感恩理念,也可以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不同的感恩情怀,将西方感恩节的文化内涵融合到中国的民族文化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应用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以期帮助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工作。

1.班主任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主任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生活中经常心怀感恩之心,就能成为学生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并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例如,班主任在食堂就餐时,对食堂窗口的服务人员表示感谢之情,学生受到老师的感召,也会对食堂的工作人员心怀感恩。

2.多种手段相结合,促进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

(1)利用班级黑板报,定期展示感恩主题。善于利用黑板报,定期在黑板报上展示感恩小故事、感恩名言、感恩新闻等内容,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利用中、西方节日,鼓励学生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给母亲送一支康乃馨”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教师节时,倡导学生在上课前,全体起立,向任课教师致谢:“老师,您辛苦了!”;在春节时,提醒学生对长辈们一直以来的关心、照顾表达感恩之心。另外,要善于利用西方节日。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以及感恩节,都是开展相关感恩活动的不错选择。例如,可以在感恩节时,鼓励学生给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寄一张表达感谢的明信片、发一条感谢短信或者用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等)表达一下问候等。(3)树立学生榜样,以点带面。在学生中间挖掘具有良好带头作用的榜样,比如经常帮父母打扫卫生的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的同学、尊重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号召同学向他们学习,以点带面,使整个班级都处在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之中。

3.与学生父母携手,共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3

校园布置让“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甚至雕塑,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如标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学生们整天目睹这些蕴含着浓郁的感恩情感的标语,久而久之,就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承担教育学生做人的使命。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如:初中语文《背影》记述年迈的父亲在岁祸不单行之时,还确强忍着悲痛去宽慰与关心儿子,表现出父爱之浓;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表达了他报国之情。所以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结合初中生可塑性强的年龄特征,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当中,让感恩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古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蕴涵的道理。

3举办主题活动,培育感恩之心

学校、年级、班级举办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第一阶段知恩教育,如设计一些问题:你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什么?假如没有父母你将会怎样?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首先知道父母之恩,进而知道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在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如,通过“感恩”演讲、“感恩”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次感恩的洗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怀着感恩去生活去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好。

4实施因材施教,增强责任心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脾气、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学习方式、接受能力、思维特点都会因人而异。怎样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责”?一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二是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生的有个性差异,教育方法也必须因人而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引起共鸣的教育内容。有时代感,切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入心入肺,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四是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甚至有预见性,捕捉一个个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我们作为教育者,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责任。

5家、校、社会联手,弘扬感恩美德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4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班级管理;实践策略

引言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感恩教育,既能有效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当代初中生多是独生子女,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感恩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在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现状

(一)感恩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对感恩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自私、班级意识不强、班级荣誉感不佳、对教师没有足够的尊重等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依然把学生的学习作为管理重点,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塑造,致使学生本来就不足的感恩意识,在学习的遮盖下更无法得到提高。即使有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也是习惯于不理不问,不干预和教育。

(二)感恩教育方法不当

感恩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不是说告诉学生要懂得感恩,学生就会感恩。初中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如果不能把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告诉他们,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就不会成功[1]。很多教师在感恩教育上过于浅薄,视野过于狭窄,如感恩集体就是感恩集体,不会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再者就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如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或者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礼物;感恩教师,就只是在每年的教师节时加强一下学生的感恩教育。这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因为流于形式,使学生认为感恩教育不重要。

二、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实践感恩教育必须要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2]。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教师要通过表扬和赞赏感恩行动积极的学生,来提升其他同学的看齐意识。在榜样的带动下,全体同学都能尊敬老师、团结有爱、互帮互助,成为具有感恩意识的人,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建设者和引领者,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感恩精神的人。例如,在重阳节这天,教师可以给父母买衣服,把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学生就会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教师对父母的恩情,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孝敬父母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父母的认识和感激;又如,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一天,教师可以把党旗或者五星红旗发到微信群或者挂在教室,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然后通过班会谈论或者借助于多媒体影像,加深学生对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的认识,促使学生思考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而产生对幸福生活的缔造者——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二)开展活动

感恩教育不是理论教育,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彰显和施行,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初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例如,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母亲节的感恩板报,通过真挚的语言让学生感动。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上一束鲜花,把一张“母亲节快乐!”的纸片嵌入鲜花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最好再开展一场母亲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诉说他们和妈妈的故事。或者找来关于母爱的课文,大家一起朗读,如史铁生的《秋的怀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感恩活动样式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遥远灾区的问候,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只千纸鹤,也可以是一元硬币等,这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关爱情感。又如,有人亟须救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公益宣传和募捐活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此外,献血也是一种很好的增强学生感恩教育的活动,把自己的血液免费提供给他人是最有价值的感恩教育。再如,班级里出现有问题的学生时,如大病、家庭突变等,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学生团结在一起,以“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精神对困难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困难学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自觉地为早日融入班集体而努力加油。

(三)积极鼓励

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加强感恩教育外,还要注意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积极鼓励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即便能够做出一些感恩活动,也很容易有始无终,不能持续保持,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巨大的耐心,不断用激励的话语和措施来提高学生感恩的积极性与动力,通过一遍一遍的激励,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固定下来,直到自觉践行感恩活动,成长为一名具有感恩精神的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在刚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做得很好,每天回家做家务,出门的时候帮助家里把垃圾带下楼,来到学校向老师问好,教室地板上一有纸屑什么的就主动捡起来等,还每天不忘在微信朋友圈里抒发自己的感恩感言,一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刮目相看,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就懈怠了。这固然缘于这些学生的感恩意识尚不够稳固,但和激励的缺失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坚持感恩教育常态化的同时,时时把激励和鼓励的话语放在口头,在学生的感恩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要不断用激动的话语,赞赏的表情,激发学生参与感恩活动的动力。

(四)拓宽视野

感恩教育是多层次的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之内,也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以及大自然等方方面面,否则,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受到限制。初中生充满活力,感恩教育也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更广大的空间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使感恩教育立体饱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感恩的意义。例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培养感恩环境、感恩地球母亲的意识。又如,带领学生到山区送书送药,通过对山区学校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环境的优越,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树立好好学习,将来奉献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回报社会的理想。再如,带领学生当交通协管员,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在维护一座城市有序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对每天站在马路中央辛勤指挥交通的交警同志产生敬佩之情、感恩之情。

三、结语

初中生处于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这致使初中生的思想和心理很容易受到不正确舆论的引导。所以要想保障感恩教育的效果,学校、教师、家长还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强化感恩教育,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从而确保感恩教育的长效和持久。

[参考文献]

[1]黄慧.浅谈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07):94-95.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5

一、利用数学人物故事渗透感恩社会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人物故事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题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安排,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贫连初中都没有上,但其坚持自学,获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赏识,被安排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并逐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助教,为他研究数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感受到清华大学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成为我国数学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数学家陈景润早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任教,但由于他一门心思钻研数学,并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国家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将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让他专心研究数学。为了报效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关心,陈景润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我国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通过数学人物故事教育,学生从这些数学人物身上认识到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认识到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进而从心底里产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认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便将来报效国家和社会。

二、利用数学知识拓展渗透感恩自然与生命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人物故事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等情感。例如,在讲解数列的知识时,可以将数列知识拓展到资源利用方面,借助我国资源的枯竭程度,计算我国资源每年的平均损耗量,以这个平均损耗量为公差,计算我国资源储量的枯竭年限。通过该知识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展,使得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个大致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从我做起,自觉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宣传节约资源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可将三角形知识拓展到结构平衡领域,将一个平衡的三角形机构比作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一旦有个角出现意外,对三角形来说都是致命的,整个三角形的完整结构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其他成员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因此,教育学生必须热爱生命,不能由于受到一些小的挫折就轻易以自杀结束生命,更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伤害自己的家人或他人,等等。

作者:苏祥 单位:广西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6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阶段;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不仅能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感恩的理解程度较浅。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初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一、树立良好榜样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对其言行进行模仿。班主任可以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感恩意识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自己的父母买一件新衣服、做一顿饭菜等,并将这样的事例与班级分享,使学生能从班主任的身上感受到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形成一定的榜样作用。

二、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尽管感恩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概念,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行动。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感恩教育效果,初中班主任应该多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感恩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实施感恩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的一些福利机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老人散步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又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些感恩的小卡片,到校园附近的街道,送给辛勤工作的清洁工人,为清洁工人送去一些温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清洁工人为城市整洁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在活动中逐渐形成感恩精神。

三、给予积极鼓励

感恩教育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渗透。初中班主任不仅应该重视眼前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性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针对初中生的这个年龄特点,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对其表示赞扬和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定力和自控能力,在积极参与一些感恩活动后,很难一直保持这种意识。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班主任表现出耐心,在日常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保持感恩的精神,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班主任的鼓励中,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并能将这样的精神表现在自己的言行当中,善于向自己的亲人、师长以及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

四、重视视野拓展

感恩教育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仅仅将课堂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其教育范围进行拓展。初中生正处在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段,班主任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差异性给予重视,并将其作为依据,对感恩教育的范围进行合理拓展。初中班主任可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比如,带领学生走到山林中植树,表示对大自然的感恩;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一些物资,使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的感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带着感恩的心为回报社会而努力学习。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实施感恩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初中班主任应该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良好榜样开展实践活动,给予积极鼓励,重视视野拓展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田芬.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9(3):58-59.

[2]葛雪霞.略谈初中生青春期情感教育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61.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7

一、感恩的理解

国内学者对于感恩的理解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也有学者认为:感恩是对自然、社会或他人对于自身恩惠的由衷认可,是对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的真诚回报的情感与行为[2]。感恩来自于社会,每一位存在于社会上的人都应当具备感恩意识。只有人人都懂得感恩,社会才能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

二、农村地区初中生感恩意识或行为的调查现状

为研究农村初中感恩教学的现状,笔者走访了陇南市武都区鱼龙初中,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回收215份,回收率100%。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对于感恩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覆盖七至九年级学生,数据真实可靠。调查结果:有14%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56%的学生偶尔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表达过感谢;38%的学生平时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才帮忙做家务;22%的学生认为“在同学有困难时,别人帮,我才帮”;对于辛勤培育的老师,6%的学生选择了“教育学生是他们的责任,不需要感谢”;65%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怎么做就是感恩”。由此可见,我区农村初中生的感恩意识还十分淡薄,感恩教育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三、初中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在学生教育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很多家长为了生计去外地的大城市务工,“年初外出年尾回”成了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的关心与照顾。当他们缺乏关心与照顾,极易走错道路,有的孩子还会怨恨父母,父母的关心是爷爷奶奶替代不了的。2.学校因素。农村地区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缺乏重视,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要方向,教师们在只注重“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农村地区部分学生本来就缺乏父母的关心与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们担负起这个重担,教会学生怎么去感恩,怎么做人,怎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应试教育使他们无瑕顾及这些问题,学生们所面临的,依然是沉甸甸的试卷。3.社会因素。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这就使社会不良风气有了接近他们的机会。涉世之初的孩子们难以分辨善恶,在家长不在身边、教师缺乏关怀的情况下,很容易学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因为在好友的拉扯下第一次进了网吧、酒吧;有的孩子在好奇心驱使和他人的引诱下,点燃了第一支烟……

四、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的基础是知恩,只有知恩,方能图报。教师进行感恩教育时不能只是口头上的灌输,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恩情。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教师们配合演出,演绎父母们在外打工时的艰辛和艰难的工作环境。农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孩子们父母打工的视频以及母亲生儿、育儿的视频播放出来,让他们了解父母把自己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2.组织“孝行牌”班级活动,让学生时刻不忘感恩。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质上就是对组织、对父母、对社会、对朋友的感恩之情。教师应该在班级组织“孝行牌”活动,让学生们亲自书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一类的标语,并挂在教室里,让学生们整天受到这种拥有浓郁情感的标语的熏陶。或让学生们在“孝行牌”处张贴对自己有恩的人的照片,在照片旁写一句感谢话,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感恩,并践行感恩。3.组织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回报。把感恩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感恩实践活动,例如:为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碗。或组织学生们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做家务,体会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例子进行演讲,将自己内心的知恩之情表达出来。通过上述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报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和成长。

五、结束语

综上,当前我区农村地区感恩教育现状并不理想,有部分学生甚至不了解感恩是什么,不清楚该如何去感恩。为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填补学生爱的缺失。通过组织感恩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一个具备感恩品德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宝平.中职学生感恩意识养成的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初中感恩教育范文8

关键词:初中学生;感恩教育;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在初中阶段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关键时期,感恩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在初中时期顺利实施感恩教育是提升我国国民情商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感恩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在初中时期开展感恩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这个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我国应试教育的风气直到如今都没有全部消失,但是随着近些年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人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认识到了只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仅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缺乏优秀的品德,那么未来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在初中阶段开展感恩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懂事,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是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发展有利无害。[1]

二、感恩教育现状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素养。感恩是中华传统的人格内涵、文化积淀和内心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感恩并不是指简单的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自主意识以及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同时还是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2]基于此,我校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开展了以此摸底抽查,根据实际数据显示敬仰历史人物以及教育家和科学的学生占比为百分之十一,但是敬仰电视明星的学生人数占比却高达百分之八十二,而敬仰自己父母的学生占比仅有百分之七,这样的数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之中是付出最多的人,可是对自己父母崇拜的人却少之又少。自己都不能对父母充满感恩之心,那对同学与教师以及社会呢?虽然当前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当前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知道感恩,更不会感恩,这一现象暴露出了道德的滑坡,理念、信念的缺位以及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教育质量与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感恩氛围,虽然家庭教育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社会。我们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识的淡化都是影响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学生心中自己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无形中形成了扭曲的心理。还有的学校只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多学生为了能够提升升学率,只抓学习,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素质,感恩教育被边缘化甚至是遗忘。

三、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反思当前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得到的爱非常单一,这也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是一味地给予却从不考虑索取,很多家长的心理就是自己即使吃再多的苦,也不会让孩子吃任何一丁点儿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也使很多学生形成了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3]所以我们要为送给初中阶段学生感受快乐的细胞,也就是感恩的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从有了生命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沉浸在了恩惠的海洋之中,只有当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习惯,这样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要让学生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需要我们去回报的。让学生认识到获得并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教育他们爱自己的父母,感谢为自己付出的人和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努力回报爱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反复告诉他们父母爱自己,自己更要爱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又怎么去爱祖国去爱人民和家乡以及师长呢?

(二)举行感恩教育活动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描述自己的父母以及亲戚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或者是教师怎么关心自己的一些日常小事,勾起他们对身边人帮助过自己的回忆,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充分感受父母以及教师对自己的爱。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身边人对自己的爱,他们才会形成感恩意识。如果学生意识不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很容易对社会形成敌视,认为自己是被社会以及家人遗弃的人。这样学生也就会形成畸形的性格,严重的更是会犯下一些刑事案件。所以,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常讲一讲自己的亲人以及教师或者是不认识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善举等,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感恩的品格。[4]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生病的时候家长是怎么关心照顾自己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才能够产生安全感,在这样的安全感中才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他们才能学会感恩父母,当以后自己长大了才会照顾年迈的父母,而不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社会不良现象。

(三)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更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使很多学生将自己的父母看作模仿的对象。如果想让他们学会感恩,那么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心中有他人,在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比如,父母之间的恩恩爱爱和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与孩子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了解自己父母为了家庭在外面辛苦工作的状态。当前很多家长为了减少自己孩子的思想负担,即使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为孩子制造很多幸福假象。即使自己节衣缩食也会为孩子出手大方,有时还会潜意识里与其他家庭进行攀比,这样的方式不但自己受苦,同时还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父母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会使他们对自己父母的付出变得不闻不问。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地给予孩子零花钱,而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机会。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待一天,让他们亲身体会父母工作时候的辛苦,让他们记录一下每天的家庭开支,体会生活的不易,让他们认识到钱是要靠自己劳动获得,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只有明白了这些才会知道如何去感激父母,去体贴父母。

(四)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使每位学生“感恩”

由于很多学生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影响,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主要体现于学生之间对穿着品牌的攀比,或者是谁请吃的零食又好又多等,这样的攀比风气无形中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多了重重的压力。为了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在初中时期必须要培养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情,同时也要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到。这里我运用以小见大和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感恩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句话对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用小小的举动消除父母一天的疲劳,当家一天为父母分担繁杂的家务。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做一次,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且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份感恩心语录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感恩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感受。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他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父母的兴趣爱好以及心愿,并记住了他们的生日,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父母揉肩捶背、洗脚、做饭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充分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父母的生活,感谢父爱对自己的爱。由此及彼,扩大感恩范围,对身边的人感恩,推动学校文明发展。

(五)让学生拥有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感恩并不仅限于教师以及父母,对社会以及人际关系互助同样在感恩的范畴。感恩的意义也不是限于自己狭窄的圈子,感恩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对社会的募捐或者是我们的希望工程等都是属于大范畴中的感恩。这些感恩是与父母的养育在意义上相同的,这个恩典也一样需要受到恩典的人能够知恩图报反哺社会。比如在我国2008年的时候汶川大地震中,那位对着国旗敬礼的小男孩,那位拥有高大背影的谭千秋教师,他们的感恩之心还有他们的英雄壮举,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还有在地震中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线的官兵,他们在地震中冒着危险日夜奋战抢险救灾的精神让所有人为之感动,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又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天罗斯福家里被盗失去了非常多的东西,他的一个朋友听到之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当时在信中这样回复了他的朋友,亲爱的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来信安慰,我现在非常好,感谢上帝小偷只是偷去了我的东西,并没有伤害到我,这个小偷只是偷了我的部分东西,并没有全部偷去。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小偷是他而不是我。对于谁来说家里被偷都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罗斯福总统却找出了感恩的理由,实在让人感怀。这也就说明我们无论出于任何环境都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敬业情怀。当前社会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价值。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的事迹不但可以感动人心,同时还会鼓舞激励我们,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人性最美的一面,也就是善良。就如在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他在小时候就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但是他懂得知恩必报。他当时在勤工俭学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五十元,而他却拿出了四十七元来捐助山东一个将要辍学的小学生,学校为特困生所发的三百元补助,而他拿出了二百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当获得了六千元的国家奖学金之后拿出了两千四百元给了系里老师等,最后更是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走进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也许这不能算多么伟大的选择,但是却可以感人至深。因为他做出这些决定的唯一原因就是感恩,用自己感恩的心去温暖山区里的贫困学生,让贫穷不再是限制他们读书学习的障碍。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每个家庭以及学校还有整个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不但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中,同时还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感谢教师与父母,更要回报社会。如果我们都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人们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韦秋梅.浅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1).

[2]王辉,陈虹.浅谈在感恩教育下的初中生学力提升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4).

[3]倪艳亮.让幼儿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感恩之情——浅谈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文理导航,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