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研究范例

城市管理研究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1

一、着眼履行建设部门职能,牢固确立城市管理新理念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城市,确立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创新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推进城市管理的新发展,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城市管理的法制化、人本化、生态化和信息化。

(一)城市管理法制化。主要是坚持法规,完善法规。法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全国人大通过的法,最高的是宪法,建设系统先后报请全国人大通过的《规划法》、《建筑法》、《房地产法》;二是国务院和各省人大通过的条例,如最近刚刚通过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即将通过的《城市公交管理条例》;三是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政府通过的各种规定和办法。作为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讲,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要加强立法,对城市管理涉及的各个行业、各个关键要素加强立法,要集思广益出《管理办法》,继而集中精力出《条例》,再就是集中民智,报请人大立法,从而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二是要严格执法,对现有法规,要严格执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执法手段。所谓综合执法,主要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要提高全市市民守法执法意识,认真纠正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

(二)城市管理人本化。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城市管理要做到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具体讲:一是要有适度超前的城市规划,二是要有功能配套齐全高效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三是满足居民需求的居住条件和民主公开的物业管理,四是城市建筑施工不扰民等等。

(三)城市管理生态化。具体讲,一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三是能源的节约,四是城市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五是城市风景园林、河流、“五线”的管理,六是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等等。

(四)城市管理信息化。就是应用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前沿技术、前沿机制,实施城市管理现代化。具体包括:一是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科学管理机制,二是对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的推广,三是城市的遥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五是知识管理文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等等。

二、立足加强城市管理,努力发挥纪检监察作用

构建和谐城市,加强城市管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驻建设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除了继续抓好“三审”、“两交易”、“一服务”、源头治理工程、机关“两同时”、廉洁自律和所有协会工作以外,要侧重监督、协助抓好“六三二一”几项工作。“六”就是规划、建筑、市政公用、风景园林、房地产、住房公积金六个方面的改革与制度建设,切实贯彻好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结合的《实施纲要》。“三”就是三个专项治理,即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治理商业贿赂、出租车行业纠风工作。“二”就是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两个问题。一是拆迁问题,认真贯彻国八条、国六条,搞好房地产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抓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二是拖欠问题,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配合有关部门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抓好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一”就是研究落实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抓手有两项。一是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度,二是推行建立城市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管理。同时,抓好建设系统各行业、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使建设部门认真履行好政府部门职责,成为法治部门、廉洁部门、服务部门和责任部门,为贯彻落实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贡献。

作者:姚兵 单位:建设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建设部

城市管理的新理念篇2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管理的改革部署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出专项部署。《指导意见》明确界定了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并确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城市管理工作,制定基本规范,做好顶层设杨宏山计,开展指导监督和组织协调。《指导意见》提出,归并执法队伍,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2015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15年12月20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中央层面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会议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会议还提出,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该文件针对“城市病”问题,勾画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要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依法治理城市,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跨部门综合执法。文件还提出,要完善城市治理机制,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社区党建带动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北京市提出“六精六细”标准,构建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工作机制,致力于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提升监督指挥、统筹协调和综合评价能力。经过试点探索,2020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各地整合数据资源,拓展优化功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同步、业务协同。进入“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借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管理经验,提出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改革导向。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将“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列为重点任务。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部署各地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整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信息系统,汇聚共享数据资源,构建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以此为标志,我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机制

近年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下,我国城市管理领域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理念、新愿景。在实践中,城市管理更加注重发挥组织整合、公众参与、绩效考评、新技术应用的作用,发展出富有成效的新机制、新手段、新工具。

(一)整体治理的理念与机制

整体治理理念将城市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公共部门以人民为中心,以整体性为取向,以组织再造、流程再造、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行政协调、跨界整合、责任约束、技术嵌入为治理机制,对行政层级、机构、功能进行协调与整合,克服部门主义、各自为政现象,促使公共部门从分散走向协作、从碎片走向整合,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无缝隙的公共服务。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为强化部门间协调,《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城市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和执法工作合力。

(二)多元共治的理念与机制

多元共治理念强调城市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公共部门,还需要发挥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运用参与、协商、合作等治理机制,调动多方力量及其资源,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中央提出改进政府治理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鼓励公私合作,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交通、便民利民设施市场化运营,要求综合运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商户自治等方式,合理设置自由市场、摊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服务网点。在党委领导下,构建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有利于调动市场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在公共事务领域增加资源供给,化解基层治理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

(三)精细管理的理念与机制

精细管理理念要求运用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手段,使各部门、各单元能够准确、高效、协同运作。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精细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细管理被引入城市管理领域,成为改进城市治理的新愿景、新导向。从实践发展看,城市精细管理主要依赖于网格化、信息化、大数据等治理机制。《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些城市整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的城市运行信息平台,加强对人口、房屋、交通、车辆、场所等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录入,依托城市运行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问题,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敏捷化管理水平。

(四)数字治理的理念与机制

数字治理理念致力于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据汇集与共享能力,在数据驱动下,促使公共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采取协同行动。数字治理以网络技术、公众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运作机制,在公共部门与互联网平台公司之间构建合作模式,致力于提升城市运行的数字治理能力。《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要求所有城市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便捷渠道,在线政务平台、政务热线、在线信访等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公众参与的路径,同时也为集成分散的诉求信息提供了技术手段,使政府能够及时获取民众需求,提升城市治理的回应性。根据中央部署,全国各城市都在推进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综合利用视频监控、交通运行等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采集、整合和管理分析,推进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用数据说话,形成基于数据的决策和管理新机制。

三、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新形态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新理念、新机制引领下,我国城市管理加快改革探索,城市治理形成了新模式、新形态。

(一)党建引领的共商共建共治模式

近年来,我国城市管理的鲜明特色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由党组织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城市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一方面,公共部门之间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各机构根据职能分工履行职责,跨部门事务构建议事协调机制,形成跨部门协商与协作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在社会治理领域实行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多方参与,构建共商共建共治模式,调动多元主体及其资源,提升基层矛盾和问题化解能力。北京市以党建工作联席会为工作机制,构建了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在物业公司、业主组织、居民之间增进协商,提升社区事务自主治理和“未诉先办”能力。一些居住小区依托居民自治组织,构建了楼栋、大院、社区议事机制,鼓励多方主体参与社区事务,提升了问题反馈、回应和自主解决能力。

(二)平台驱动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

近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下,我国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些城市建立了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为一体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在“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在各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北京市进一步拓展了平台建设:在市级层面,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构建了“接诉即办”平台,为居民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供便捷渠道,提升了问题回应和解决能力;在街道层面,依托网格化管理系统的亮灯功能,构建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为街道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解决突出难题提供了有力抓手;在社区层面,依托市民议事厅,构建了社区议事平台,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协商议事,制定社区规约,在议事中倾听并协调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共识开展集体行动,提升了社区问题的自主治理能力。

(三)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治理模式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并处理城市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基于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可提升城市问题、潜在风险的智慧识别和应对能力。近年来,一些城市通过政企合作方式,引入大数据企业,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水平。以杭州市城市大脑系统为例,2016年,杭州市为治理交通拥堵问题,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建设“城市大脑”系统,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进城市交通的探索历程。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治理模式在试点中取得成功后,杭州市扩大应用场景,将其推广到环境保护、城管执法、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杭州市“城市大脑”系统以政企合作为组织方式,以数据汇集和分享为基础条件,以强大的算法和算力为核心支撑。通过建设“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杭州市对原来由多个部门掌握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归集和共享,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汇总,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阿里巴巴公司提供的算法模型和算力平台,提升了数据融合与分析能力,为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回顾十年奋斗历程,我国城市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提升了精细化、协同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展望未来发展道路,城市管理仍要攻坚克难,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创造更为美好的人居空间。

作者:杨宏山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城市管理的新理念篇3

第一,更新理念,理清城乡建设发展思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谁来建设城市”“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问题。落实到成都的城乡建设工作,就是要以形态美城、业态兴城、文态活城、生态优城的思路引领城市发展,以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原则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创新,就是抓好城乡建设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协调,就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绿色,就是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集约发展城乡建设;开放,就是以“大开大合”气魄开放城乡建设相关领域,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乡建设;共享,就是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利摆在首位,让市民就近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享受优质城乡建设服务。

第二,规划引领,完善城市空间格局。要推动成都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努力形成具有世界水准、体现成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一是在框定城市建设发展总量前提下做好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城市规划设计,解决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问题。框定城市建设发展总量,确保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二是积极开展城乡建设重大战略研究。立足成渝城市群和成都平原城市群实际,开展成都全域空间结构、重大功能配置和综合交通骨架研究,深化成都市网络城市规划研究,完善全域主体功能分区。三是科学厘定城市增长边界。围绕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强化城镇的功能配置和产业支撑。提升规划“弹性”,科学预留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四是强化规划的权威性。要使规划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大纲,成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的依据。

第三,提升品质,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水平。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升级。一是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四态合一”理念,完善城市形态,强化城市特色。切实加强风貌综合整治,建设宜居街区,构建现代城市形态,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品质。二是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在中心城区着力挖掘少城老街等特色街道、特色区域的历史文脉。在城市道路风貌综合整治中,着力传承和呈现城市文化。通过完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引导城市风貌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民族特征和时代风貌。三是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按照“做优增量”的要求,全面提高建设质量,强化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积极推进绿色建筑,促进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加快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研究出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全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和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第四,完善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优质发展。要大力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力争到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一是加快“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规划建设工作。打造大城小镇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群。发挥后发优势,高水平建好天府新区、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等新兴区块。二是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推动大中小城市组合布局、错位发展。按照大城市标准和“独立成市”理念,加快8个卫星城建设,强化功能配套。强化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就地城镇化。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与带动能力。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要求,推进68个特色镇建设和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古镇保护建设,构建天府古镇集群。按照“小组微生”理念和连线成片原则,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第五,设施支撑,增强城市承载力。要构建与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区域一体化的市政公用设施支撑体系。一是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区域覆盖,多网融合,形成市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轻轨等多制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按照公交优先、轨道为王的理念,统筹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成网。完善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交通转换功能建设,努力构建门到门的全公交出行网络,建设公交城市。二是加快完善城市路网。优化路网规划,加快市域快速路建设成网。按照“小街区规制”要求,打通“断头路”,加密城市次支道路,优化路网微循环功能,力争中心城区建成相对独立的“3环16射”快速路网体系和“1环8射”快速公交网络。三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成一批一流水平的重大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如城市候机厅、P+R公共停车场等。按照“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公建配套设施。

第六,绿色发展,大力加强城乡生态修复。要以环城生态区为龙头,最大努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努力让成都蓝天常在、绿水常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构建城乡生态格局。深化生态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全面构建市域“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格局。实施全市绿道联通工程,实施年增1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工程。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3.5%,绿地率39%,人均公园绿地14平方米。二是打造城乡生态带。全面完成环城生态区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建设,建成绕城生态景观带、“六库八区”、六片城市森林和若干节点空间。启动实施二绕生态带,深化“两山生态屏障”保护,实施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三是强化城乡水环境治理。实施174项水生态系统工程,重塑城乡水网风貌。四是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60%的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新区80%的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第七,更新城市,加快推进以“北改”为龙头的旧城改造。要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有机更新,改善城市形象,建设优良人居环境。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公用设施;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到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72个,当前我国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隐患频出,给城市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城市公用设施概念

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为: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具体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涵盖面非常广,称之为广义的公共设施。《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白皮书》中列出的第一部分为市政公用类,包括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公用事业管理三小类,这三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称之为城市公用设施,也就是狭义的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道路、隧道桥梁、线缆、排水管网、窨井等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和供水、供气、供暖、污水等公用事业类设施。

二、基于案例的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

(一)郑州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1.道路塌陷事故

近年发生在城市的道路塌陷事故几无间断。由于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比如公路、人行道、公交站,事发突然,行人或车辆往往无法躲避,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2017年12月,郑州市百花路附近发生大面积塌方。2018年6月,南阳路东风路附近因地下污水管破裂造成路面塌陷,沿线交通受到严重影响。2019年8月,暴雨过后,郑州经开区一处路面出现约1600平方米塌陷,附近多个集装箱掉入。仅从郑州来看,地面塌陷发生的频率就如此之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2.道路隔离桩伤人事故

隔离桩是城市路面常见的交通辅助设施,用于维护交通安全。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银白色隔离桩随处可见。2019年7月6日,郑州两位行人因撞上隔离桩发生严重事故,一死一伤。7月11日在郑州市黄河路一位行人驾驶电动车撞到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导致头部受伤。7月30日凌晨,郑州市农业东路上一位行人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摔倒后致锁骨骨折。从现场来看,很多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都有明显剐痕,频繁发生的隔离桩伤人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但在拆除隔离桩后,机动车又开始驶入非机动车道,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窨井伤人

2013年5月25日雨天傍晚,郑州一行人推着车因看不清路面,连人带车掉到人行道上一口无盖窨井,右腿被卡了进去,所幸人没有受伤。2016年7月29日,郑州一市民骑电动车为躲避迎面而来的电动车,车轮突然卡入缺失井盖的窨井,造成头部多处受伤。2017年2月6日晚,郑州一市民在骑电动车经一处医院门口慢车道时,被地上一处没有加盖的窨井绊倒,由于车速较快,被甩出5米远,当场昏倒。2018年9月11日,一位市民行至一处斑马线时,面前突然出现一口无盖窨井,险些掉进这口窨井。

4.热力管道爆裂

2014年,郑州仅媒体曝光的供暖管道爆裂事故就达11起。2018年12月10日,郑州中原区沁河路地下暖气管突然爆裂,导致人行道路上积存大量高温热水,一名行人被烫伤送医救治。频频发生的管道爆裂事件不仅未让很多群众享受到冬天的温暖,更是给每位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5.摸黑的城市路灯等

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路、清华园路两条路建成多年常年黑咕隆咚,每到晚上大小车辆、行人在黑暗中不停穿梭;化工路西三环至西四环路灯常年不亮,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该条路2016年1月16日清晨曾经发生过一名骑电动车的市民被一辆客车撞倒当场身亡的事故。几经调查,原来是规划时没有规划电源接口,导致路灯无电源可用。

(二)影响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因素

根据案例分析,导致城市公用设施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而导致城市公用设施处于不安全状态,再加上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1.自身因素

使用寿命:公共设施的使用超出它的寿命,这样人们就会始终处于危险区域。腐蚀破坏:特别是暖气、燃气等含添加物的热水、复杂气体等,对其管道具有侵蚀作用,使用多年造成管道穿孔引起爆裂。材料使用:设施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未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使得灾害发生时造成次生安全事故。比如危险程度较高的燃气管道建设时未能使用新型耐腐蚀材料,导致燃气长时间侵蚀管道内壁,逐渐变薄,未到使用年限便发生破裂引发爆炸、漏气等次生灾害。设计缺陷:没有按相应的建设规范进行设计,选定的运行参数和材料不当,对设施运行环境判断或处理失误,设计时无安全保护装置,对公共设施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不明确等。

2.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震、雪灾、洪水等不可抗力使公共设施受损或报废,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势必造成管网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发展需求预计不足,快速的发展变化导致城市公用设施承载力不足。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公用设施运营期会受到周边环境施工干扰,导致设施受损。

3.人为因素

因人的失误和过错而引发的事故。如有些道路施工人员为了抢工而忽视道路下的管线,野蛮施工,使管线遭到严重破坏。再如公用设施被盗,超载对路面的碾压,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监管、维修不到位、人为操作失误,造成隐患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总结,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职责不明确

城市公用设施管理重建设轻管理。建设时往往有利可图,且获利较快。运行维护时,却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技术条件和数据材料。在管理职责上,部分公共设施的管理权责不清,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公用设施问题往往涉及多家单位,问题原因和责任大小常会纠缠不清。在管理模式上,目前郑州仍采用管养合一的体制,采用事企一体的管养机制,造成了政府部门对其下属单位监管的缺位或不严。

2.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系统化不够

作为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常驻人口1000万的大城市,各类城市公用设施众多,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去做好日常管理、隐患排查、维修维护很难,而且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经验式管理、问题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上,经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管理系统化不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公用设施的运行维护并没有统一规划;城市管理缺乏必要的整合,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各部门之间信息量共享、交流沟通、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3.监管力度不够,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比如案例中路灯无规划电源的问题,如果在规划审核时能够及时提醒哪怕在方案中加上临时电源,也足以保障周边群众黑夜出行便利和安全;建设环节,监理单位和监管单位责任的缺失;运行环节,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仅停留在报告审批、制度宣传、突击检查、拉网式排查等方面。

4.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参与度不高

城市是安全的,但隐患无处不在,这需要社会、个人和政府每个角色都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实际上却是个人对公共安全秩序的无视、有效参与安全隐患处置不够,应急自救能力薄弱,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救意识不强。而公众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因为城市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生存压力较大,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暇顾及这些公用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对城市公用设施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和个人都欠缺主人翁意识,而且缺乏群众参与公用设施管理的平台或渠道。

5.法律意识淡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

由于部分公众和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城市公用设施随意遭到破坏,这些无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给城市公用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进而对城市大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或导致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而管理者对这些破坏行为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使得破坏城市公用设施的成本太低,起不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6.专业人才欠缺,队伍结构不规范

无论是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还是维护维修等环节都缺少专业支持,特别是一岗多能、综合型的维修人员缺口较大。另外,市政管养人员流动性大,很多设施管理单位正式人员较多但只从事少量的维修维护工作,大部分一线维修工作由临时人员或者个别不具备资质的草台班子施工队承担,这就造成很多维修维护三番五次重复进行,还会导致潜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处理不得当,最终导致设施出现故障。

7.前期欠账多,规划建设不合理

规划不合理,案例中出现的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桩,没有规划电源的路灯,几次三番开膛破肚的马路,道路车道上绵延不断的窨井盖等等,这些反人性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便民和安全的要求;规划短视,过多考虑眼前,未形成长远的统筹与规划,刻意控制建设成本,导致后续养护成本较高,设备标准较低及扩改频繁等问题;建设缺陷,不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足工足料,赶工期、节省成本、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不严格履行职责等都是隐患因素。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的管理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场化

1.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到服务

政府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应当明确角色定位,完善部门监管,做好政策法律制定,做好设施运行监管,切实避免管得过多过泛。要为企业等社会参与者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高效率的公众参与平台。

2.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大安全意识

郑州是已迈入千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大城市,一旦出现供水供电停止、交通瘫痪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十分巨大。在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识别和预测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范,控制风险的发生;树立大安全意识,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制定标准、日常监管、维修维护、责任划分等每个运行管理的细节都要考虑安全因素。

3.管养市场化和特许经营模式的尝试

城市公用设施管养包括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改造、更新等。从实践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提供,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养护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二是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按照特许经营合同负责日常运营维护,采取计量的方式,日常的维护费用由政府按时按量结算支付;三是完全由市场供给,实现管养分离。采用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合同约定各方责任,由中标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养护,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的管护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并按合同约定支付管养资金。物业城市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模式创新,旨在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引入高水平物业公司,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

首先是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的精细化。规范“路长制”程序和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12319平台等管理机制,对于运行维护责任、流程等树立标准,减少案例中推诿扯皮、责任不明、追究不力等情形。其次是公用设施管理标准执行的精准化。下一步,郑州要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加大对标准执行的监督和检视,只有强制标准和坚定的执行才能确保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的高效规范,提高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水平。

(三)强化综合管理,鼓励社会参与

1.系统化管理的“大城管”意识

大城管,也就是城市综合管理,由政府成立统一的城管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把所有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改变过去孤立管理和条块不合的“小城管”局面。建议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听取城市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难点、疑点问题。

2.积极拓展社会公众参与途径

一是要提供参与平台:建立以市民参与治理为理念、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推出城市管理APP,为市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市民可以通过APP进行举报投诉、下单接单等,后台对各项数据统筹、分析、处理,以实现快速响应。二是设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市民举报和抢单处理可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商品、优惠券,还可以直接变现;志愿者可以根据志愿服务难易程度,获得一定额度的商业保险和志愿补贴。三是确保监督透明:如果市民上报案件超时未处理,城市管理APP还能提供市民投诉处理进度查询,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方便市民了解投诉进程,另一方面,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高效处理投诉事件。

(四)打造“大数据”城市公用设施综合监管系统

1.着力提高设施运行监测的现代化

着手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通过接入到各种场景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无人机、高分遥感和GIS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公用设施感知和可视化监测,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纳入统一的数据库管理,以供管理决策者分析使用。

2.加强公用设施运行问题处置能力的智慧化

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模式推动公用设施网格化管理,通过收集来自政府、公共事业、互联网公司等机构的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实现故障早发现早预警,达到“精准施治”。

3.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探索绿色城市道路修复技术等养护技术,推广各种先进的市政管养技术和材料,应用非开挖修复等先进技术。

(五)强化对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防控

海恩法则强调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手段是防范,所以应将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着力点与重心前移。

1.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公用设施风险管理机制,对设施风险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依此建立各种风险预案,有效规避、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害。同时,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加强市民风险认识,形成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共识。

2.建立城市公用设施运行风险动态

监控和识别体系,高度关注设施运行风险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平台,织密全覆盖风险防控网络,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城市风险预警和监测服务,多渠道激励广大市民广泛参与。

3.要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

通过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情况的评估,随时掌握各种公用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找出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处置和规避。

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城市公用设施应急管理体系

根据风险信息预测隐患可能导致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及时高效。

5.建立健全城市公用设施安全事故追溯机制

对具有同类风险的事故进行排查,减少同类安全事故重复发生,将多数公用设施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关口前移,积极参与城市公用设施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

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城市管理部门参与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反馈机制,防止“规划漏项、建设甩项”。建设单位要充分理解规划设计者意图,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确保建设阶段高质量,达到项目规划预期。其次,要做好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设施建设质量的高低;要与工程项目监理单位通力合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抓好质量监管。第三,做好完工验收后的移交管理工作,为工程未来使用和运行管理收集详尽的数据资料。

(七)打造一支专业、高效、尽责的管养队伍

一是要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城市管理输送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城市公用设施管理专业化、科学化补充人才力量。二是要实现培训全覆盖、快时效、高质量,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市政管养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成长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管养队伍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工作标准精细化,以标准抓队伍。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检查、考试、评比等各种方式贯彻标准,宣传标准,让每位一线管养人员都能按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熟练维护保养。四是要搭建技能展示舞台,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建立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机制,以赛代训,不断提高各岗位的职业素养,通过业务大比拼,发现业务能手,鼓励业务进步,选树典型,提高整体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德伟.构建新型市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市政设施建设管养水平—兼论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0(7):110-113.

[2]李德智,朱诗尧.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30-32.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城市管理;基础设施;人员和车辆管理

1概述

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系统,整个系统采用C/S模式。客户端软件有计算机客户端和智能手机客户端两种。系统在县区级办事处范围内使用,系统架构设计为数据集中管理结构,数据集中存储在办事处内网的总数据服务器上,客户端软件实现业务数据的录入、修改等工作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满足统计汇总不确定性特点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性需要。系统主要包括行政区域(网格)管理、城市部件基本信息管理、摄像头管理、重点管理部位和场所、城管人员和车辆管理、事件处置过程管理、基础信息平台中的建筑和人口信息的共享、查询、汇总、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总查询等要求[1]。具体需求如下:行政区域管理:村居区域标识、简介,城管工作站(网格)区域标识、应用;城市部件基本信息管理:主次干道、主要商业街、街面设施等;摄像头管理:摄像头位置、监控区域、管理的城市部件;重点管理部位和场所:水库、河道、积水点、山体森林、市场、学校、老年公寓等;城管人员和车辆管理;事件处置过程管理;基础信息平台中的建筑、人口信息的共享、查询、汇总;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总、查询等。

2计算机客户端系统功能

2.1区域信息管理

区域是指村、居、规划片区、城管工作站管理区域,数据项主要是为2维地图系统调用展示而用。根据办事处的实际情况,所有静态信息所属区域均按照城管工作站(简称工作站)划分。区域信息主要包括区域名称、区域分类(居委会/村委会/规划片区/工作站)、所属办事处、区域简介、建筑数量、摄像头数量、家庭数、单位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主要功能为实现区域信息的新增、修改、查看、导出Excel、刷新,删除,并可查看和新增、统计汇总事件记录等。

2.2城市部件管理

城市部件管理主要是管理辖区内各类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属于台账管理,静态信息。主要模块包括道路管理、沿街商铺或门头管理、摄像头管理、公共设施数据管理、工地管理、防汛重点部位管理(水库、河道、积水点等与泄洪有关的内容)、重点部位管理(辖区内需要特别注意管理的场所,例如:山体森林防火,人员密集的市场、学校、老年公寓等)等[2]。道路信息主要包括道路名称、道路分类(主干道/次干道/小区内道路/楼间道/商业街主、次干道政府民政有命名)、所属办事处、道路长度、宽度、走向、维护单位、维护工期、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商铺或门头信息主要包括名称、执照号、分类、所属片区、所属办事处、隶属道路、业主信息等基本信息;摄像头信息主要包括名称、类别、分类、位置、所属办事处、摄像头网络地址、责任单位等基本信息;公共设施数据信息包括名称、类别、所在道路、所属办事处、坐标地址、照片等基本信息;工地信息主要包括名称、类别、地址、坐标、计划、竣工日期、建筑面积等基本信息;防汛重点部位信息包括名称、分类、所属办事处、长度、平均宽、走向等基本信息;重点部位信息包括名称、类别、所属办事处、详细地址、建设日期等信息。主要功能为实现相应模块的新增、修改、查看、导出Excel、刷新、删除,按名称快速查询等。

2.3城管人员和车辆管理

主要包括人员和车辆基本信息管理和城管人员定位数据管理两大模块。人员和车辆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城管人员建立平台应用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类别、所属办事处、所属部门、联系电话等。主要功能:新增、修改、查看、导出Excel、刷新、删除,按照身份证、姓名等快速查询,清除列表视图中人员的日期前的定位数据的定位信息清除功能,查看和新增事件记录等。城管人员定位数据管理中的人员定位数据(手机号码、时间、经纬度等)是由手机客户端软件定期上传到服务器的,平台只接收存储供地图系统标识和轨迹回放。

2.4事件管理

事件是指城市管理中发生任何事件时,记录对事件响应的全过程信息,是动态数据。事件流程主要包括事件发起阶段、派单阶段、接单阶段、到达现场阶段、处置阶段、处置结论、事后评估阶段。事件基本信息包括事件名称、类别、所属办事处、事件启动类型(群众报警、巡查、定期维护等)、发现人、到达现场时间、现场负责人、现场照片等。事件管理的基本功能:新增、修改、查看、导出Excel、刷新、删除、快速筛选等。

2.5移动客户端(App)功能介绍

移动客户端软件主要是为外勤人员在现场进行巡查、执法等管理工作时提供信息支持,功能框架与计算机(PC)客户端相同,但因手机屏幕显示和操作的局限性,客户端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基础信息查询显示管理,事件信息管理等。

2.5.1登陆

手机号码作为登录名和认证,App安装后自动提取“本机号码”(用户不可自行填写)和用户填写“姓名”进行认证绑定,在数据库中城管人员管理中的城管通终端号码、姓名字段进行认证对比,同时验证离开日期为空,为合法用户。绑定成功后App将记录用户姓名,用户不可再次绑定。App启动后,首先用本机号码和姓名发出验证请求,服务器接到查询请求后,验证城管通终端号码、姓名、离开日期符合规则后给出通过认证应答,App启动结束,否则退出。

2.5.2基础信息查询列表

基础信息只查询显示,不能进行新增、修改和统计汇总。查询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显示详细微观信息建立向导。查询的范围为基础信息库中的所有类别(第一级)的信息,查询视图为多条件查询。基本功能:梯次选择查询条件界面、查询结果列表界面。

2.5.3基础信息的详细信息显示

由基础信息查询结果列表视图点击某一信息行,转入该基础信息对象的微观信息的显示,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简化显示。按照基础信息不同类别,按照要求显示详细信息。

2.5.4事件信息查询列表

查询列表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显示事件完整的详细信息建立向导,通过点击查询列表的信息行,转入该事件的详细页面。事件信息查询有两个不同的查询方式:(1)与本人相关的事件:以本人手机号码为查询条件,查询派单阶段(第二阶段)三个责任人号码相同的列出,按照派单时间降序排列。分为未接单、未处置、全部三类列出。(2)与某一基础设施相关事件:在基础信息的详细信息显示页面,选择事件管理,以该基础信息的编号为查询条件,查询事件发起阶段(第一阶段)中对象编号相同的列出,按照事件发起时间降序排列。

2.5.5事件详细信息管理

事件详细信息管理是为查看和完成事件流程(外勤填写信息)而设计的,与PC客户端功能相同,功能模块有部分简化。基本功能:查看和填写相关数据元素。查看基本信息功能转向与该基础信息有关(以编号SID为查找条件)详细信息界面。拨打电话功能调用手机拨打电话功能,直接拨打联系人的联系电话。

2.5.6事件发起

事件发起是为外勤人员在现场发现问题时立即启动全新事件而设计。事件发起与PC客户端功能相同,针对手机操作特点做了部分简化。事件发起有两个不同的方式:与某一基础信息相关的事件,在基础信息的详细信息显示页面上,点击事件管理按钮,启动针对该基础信息的新增事件功能;与任何基础信息无关的事件,在事件查询列表-与本人相关页面中,通过点击新增突发事件按钮,启动新增突发事件功能。

3结束语

利用信息化技术,研发电脑或手机端城市综合管理平台[3],实现对城市区域信息管理、道路管理、沿街商铺或门头管理、摄像头管理、公共设施数据管理、工地管理、防汛重点部位管理、重点部位管理、事件管理等功能,便于城市管理者从系统动态高效查询管理所需信息,并根据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4]。未来系统的规模和业务应用在持续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而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检索以及如何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拓展实战应用,维护系统设备和服务的稳定运行,都是系统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诚.基于GIS的智慧城市综合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7(22):127-128.

[2]曹晓莉.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

[3]陈杰.城市地理信息管理与区域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职能

城市管理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有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不能很好地解决空气污染、卫生问题和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同时,还有一些矛盾存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不能与时俱进、具有相对落后的城市管理理念等。基于此,在城市规划上从传统视角向公共管理的视角转变,对于进一步发展和稳定社会经济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规划职能中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很好地补充了管理的缺陷和盲区。通过加强政府治理,可以产生更加有效的治理效果。在治理方面,为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公共管理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执行,各个部门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借助于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以及城市各界力量,可以完成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政府治理效果的不断提升。在学科方面,作为一门重要和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包括教育、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公众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特点

(一)具有长远的目标。首先,在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时,必须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不只要对城市当年的需要充分考虑,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具有适用性与合理性的规划;其次,为了对市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给予最大化满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明确划分职责。首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相关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该制度在具体规划过程中,要符合一书两证制度;其次,要有清晰的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各部门间对相应的责任进行承担,为顺利推进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公共管理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监督权,由人民当家做主。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日益凸显了在城市规划中群众监督和参与的作用。随着日渐完善的城市建设体制,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度。在城市发展中,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规划职能的分析

“三点规划,七点管理”是在规划城市发展时应遵循的战略原则。在城市规划中,对自然环境的设计占据着很小的比例,而在公共管理的规划时,对于政策更加注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对城市规划功能进行改变,将服务社会经济作为重点。因此在城市转型期,城市规划比较混乱,有必要正确处理与规划政治、经济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城市规划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理现状、未来、环境、消费公众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功能的分析和合理配置,是正确履行城市规划功能的关键。下面将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探讨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职能。

(一)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具体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运用多学科知识,并开展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学科和类别之间,具有非常高效的定位和协调,由此实现统一领导,对城市规划总方针进行建设。在实施城市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城市职能规划,如分配权力和制定规则等。利用政府法规和制度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指定管理单位或人员制定城市区域的规章制度,由此对于城市的发展给予科学的指导。在领导职能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政府,主要参与力量是社会公众,由各方面人才综合讨论与分析规划方案的制定和确定,由此决定了参与部门的多样性,所以需要相关部门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城市规划。为了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将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明确分工,使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晰,据此才能对城市规划发挥更好地推动作用。

(二)计划职能。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规划的主要职能,是结合城市的发展空间,来合理划分土地和空间,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审核土地使用申请。计划性是保证城市规划先进和合理的关键,同时,计划性还能引领和指导城市未来发展。计划职能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规划和任务进度规划。其涵盖回顾城市化进程、调查城市经济目标实现情况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现行的政策。二是城市的发展计划。城市会有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涵盖了城市规划的问题。为了有效预防权责不明现象的出现,在对发展计划进行制定后,还要及时进行具体规划的更新。三是城市项目的规划与决策。在审查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还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在城市规划的全部职能中,城市计划职能是最重要的功能,能够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指导。而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通过发挥计划职能和领导的作用,能构建更加合理的城市规划。

(三)组织职能。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公共服务是在社会生活中,我国政府所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组织职能涵盖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组织。为了顺利开展城市建设规划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当前相应市场调节匮乏,使城市规划不具备合理的决策,城市组织问题也对有效发展城市规划产生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市场调节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组织功能,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控制职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阻力。实施和开展城市规划,往往会受到部门差异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的影响。现阶段,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公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为了能对正常实施城市规划给予保障,需要部门协助合作,才能有效发展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真正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实现对整个城市规划的控制。监督是为了顺利开展城市规划,通过制度监督以及规划活动监督,以真正达到内外并行。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如操作过程中的系统限制、计划中的资源分配不足、决策者的知识滞后,以及物价水平的价格影响等,而出现了蝴蝶效应,可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监视规则和规划制度,严格监视过程,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程序职能。结合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的定义。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对城市规划功能的狭窄性进行了体现,具体表现在:应对具有明确日常标准的任务和城市进行构建,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对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给予最大化地满足。通过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给予满足,通过科学指导,促进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还提供了具体的规模和标准,明确了城市的建设方向。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与相关的法律规范相符。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详细规划和实施城市发展措施,并从具体措施为着眼点。在结束项目时,也基本上完成了城市法规。

四、结语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5

从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中西方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对比,指出目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管理理念陈旧;(2)教学方式单一;(3)管理手段落后;(4)教学质量低下。基于此提出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创新:(1)明确成人教育管理目标;(2)转变成成人教育管理理念;(3)丰富成人教育教学方式;(4)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5)改善成人教育管理结构;(6)完善监督和考评体系。

关键词:

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实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新型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及时改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契合,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成人学员的自身素质,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改革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成人教育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就是指教育的终身化,倡导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都是为了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城市居民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形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学习型城市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对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全社会提倡建立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努力构建的这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促进成人发展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在办学模式上采用多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的创新点,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办学模式上要形成多元化的层次教学,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在目标和专业上多加注重,使学历教育有质量保障,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速度放缓,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成人教育教学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人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学生缺少实践应用的机会,劳动力素质得不到提升,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只有勇敢的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把握住发展的契机,才能实现成人教育更好的为成人学员服务的目的,进而助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中西方成人教育管理现状对比

(一)西方国家成人教育管理现状

欧洲的成人教育管理起步早,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来进行学习和借鉴。一方面,两国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民众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全民学习、人人参与已经常态化,民众的学习意识很强,把接受成人教育当成是一种个人提高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贯彻执行,不断追求个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对于发展成人教育高度重视,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大力倡导全民学习和成人教育,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民众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满足更多的成人接受教育的需求。1.欧洲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于成人教育的管控。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成人教育管理,减少行政的过分干预,使成人教育能够正常运行,保证了成人教育的良性运转,大大提高了成人教育管理的效率。2.教学内容注重实际。体现在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以实际为主,着力提高成人的素质,以便更好地促进就业;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帮助成人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化。3.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通过远程、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跨越了时空的局限,满足成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成人接受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成人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切实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4.充足的经费保障了欧洲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经费支持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前提,将资金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欧洲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以及企业甚至个人都积极为成人教育发展做贡献,足以看出成人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成人教育的发展充分根据实际需要,提高了成人学员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以保持成人教育的较高创新性。

(二)我国的成人教育管理现状

1.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就会发现,我国的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着明显的经费不足问题。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在学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很多成人提供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成人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但是,与其重要性相比,成人教育却没有得到我国各级领导部门的足够重视,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制定与市场接轨的相关政策措施,无法保证成人教育的管理效果。很多高校更多的是将成人教育作为增加经济效益的手段,随着成人教育发展不景气,学校也在不断缩减财政支持,使得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成人教育发展的前景堪忧。2.成人教育机构的培训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缺少自己的亮点,仅仅是看重学历教育,对于学历教育以外的成人教育较少考虑,没有结合成人自身的特点开展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无法照顾到绝大多数成人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教学的功能也得不到体现。3.我国关于成人教育方面的法律还比较欠缺,成人教育的法律对于成人教育管理很重要,它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措施的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立法的事宜,加强对于成人教育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成人教育的有序开展,切实有效促进成人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目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体现在开展成人教育管理时,往往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方法,严重束缚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的产生,管理理念过于死板而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成人教育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但目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地位,缺少与教师应有的互动交流,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保障,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成人教学若不考虑成人独有的特点,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构建学习型城市。

(二)教学方式单一

成人教育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成人学员成分复杂的特点,没有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成人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在教学中,既忽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也不注重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传授方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不利于成人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去。

(三)管理手段落后

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手段落后,很多具体的工作无法匹配高度信息化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效率低,效果也差,满足不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很多成人教育单位网络建设滞后,学员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教育信息,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学员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导致了教与学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没有做到与信息化时代完全接轨,使得工作效率比较低,准确性也难以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多媒体等科技教学手段,信息整合和收集能力普遍较差;对学生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也没有电子化,信息的安全性和持久性都难以保障。

(四)教学质量低下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成人教育管理水平的标准。成人教育管理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脱节,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作用有限。成人教育有其独特性,在办学形式、学员情况及教学目标等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都有很大的区别,因而,成人教育若不创新改革落后的管理方式,在教学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及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就难以改变灌输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而难以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明确成人教育管理目标

成人教育管理的目标应遵循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人教育更加注重提高成人学员自身的行动执行力,不断提高成人的自我判断和决策能力,让成人的能动性提升,便于及时在学习中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弥补,有利于今后在社会中可以更好地立足。成人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更加科学和规范,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的自身特点采取恰当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个人自身的潜能,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成人的学习积极性。成人教育要紧密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保证培养的人才真正可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1]

(二)转变成人教育管理理念

改变不合时宜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成人教育管理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采用更为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事先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并主动及时地为成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在高度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以人为本也是成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要通过提高成人的素质,使产品质量水平、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结合市场需求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水平,使接受教育者自身得到发展,从而使他们进入社会或在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2]

(三)丰富成人教育教学方式

成人教育教学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呆板的教学方式,讲课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摒弃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把知识讲解、案例讨论、实践操作和师生互动等方式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事先分析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引入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来扩展成人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全方位提高学员的自身素质,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在成人教育管理上,一定要注重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促进成人教育发展。[4]在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兼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增进成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始终把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不懈的追求,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

(五)改善成人教育管理结构

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培育人才,使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效用,引入市场理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为成人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要着力改善成人教育管理结构,以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优势。要努力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成人教育管理结构,创新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形成注重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真正培养经济社会所需之人。成人教育管理需要形成上下级协作、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的局面,要给予地方成人教育管理更多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成人教育的百花齐放,充分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行扶持,让更多的成人学员受益。

(六)完善监督和考评体系

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需要进行检验,以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为此,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成人教育管理考评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加大评价力度,同时,要加强对考评体系的监督。成人教育管理需要相应的考核监督体系来约束,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全面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让成人教育更加规范化。要确保考核和评价标准行之有效,尽量消灭管理的漏洞和死角。同时,积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成人教育监督考评队伍,切实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综合能力,以保证早发现、早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抹杀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给予学员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总之,终身教育鼓励社会全员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为早日建立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成人教育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致力于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在终身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担负起一己之任。

参考文献:

[1]周艳丽.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8-29.

[2]于萍.成人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5):33-35.

[3]冯铁臣.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06(1):56-57.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系统,还能快速实现对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辅助决策,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向着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1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和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有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而面对大面积的城市绿化工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也应得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园林建设的脚步。因此,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人们在数字化管理体系中摒弃了以往依靠经验管理的模式[1]。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能有效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园林绿化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城市园林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大数据和查询方面的需求。而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的无纸化和信息化。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各个阶段利用数字化管理能形成规模庞大的数据库,从而降低办公的成本。并且在数字化管理中能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效率和水平[2]。

2.2利用数字化的监督模式

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利用大数据和网站的广泛传播性和交互性,增强和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市民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从而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现有效的监督。另外,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能有效提升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提升园林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如此一来,如果出现问题,园林管理部门也能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效率,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健康发展。

2.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后,相关部门必须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让他们高度重视数字化管理,其次要加强对他们专业管理能力的培训,让他们具备数字化管理技能。另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设置竞争机制,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3]。只有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园林管理人员,才能使得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使得数字化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得到广泛且有效的应用。

2.4维护数字化管理体系

人们在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过程,还是后期的施工和保养过程,都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后期维护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修剪树枝、定期整修草坪、清除杂草、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行科学的安排。另外,还应利用数字化管理体系为园林绿化的设计、规划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要基于数据库建立园林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从而有效实现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等数字化管理,并提供养护管理、预警分析、在线监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从而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难度。而数字化管理体系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效率,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人们必须注重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数字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园林,2013(12):79-84.

[2]姚莉,夏同华.试论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现研究[J].工程技术,2017(1):246.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7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1.1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1)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项工程的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方案,那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也要有专业的方案,通过合理科学的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水利工程有序进行。在对各类水利工程调研时,一定要仔细详尽的查看现场情况,这样编制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时,才能照顾到全面,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编制方案时,需要从全部施工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特别是在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材料使用、施工统筹、检测监督等问题上,做好重点规划。而在上述注意事项中,施工技术方案则是关键点,只有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现场施工时解决问题,排除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工程施工质量。

(2)规范合同管理。

水利工程通常都是通过招标确定的,那么施工企业在承包过程中,一定要对各个流程进行审核,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依据自身施工能力决策是否有承包能力。如果确定承包那么施工企业就要预先审查合同的合理性,特别是对其中的各项条款一定要仔细研究,对涉及到重量、材料、管理、资金、检查等的每条内容都要进行查证,不能马虎导致后续问题和麻烦。重点需要查看合同包含的条款是否完整、是否有漏洞、工程风险分摊是否合情,通过对合同的审查,研究透彻各项条款,通过综合性分析对其进行合理增删和修改,这样就便于合同执行,在工程说明书中确定条款,保证详细、明确、可行。

1.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相当复杂,各个施工环节紧扣,对这样繁琐的工程,就需要严格执行施工顺序规定的标准要求,否则就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导致返工和安全隐患。为保证施工操作秩序顺利,一定要事先制定好各项措施,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操作人员提前进入施工现场,查看周围施工环境和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尽熟悉,同时根据各自工种特点确定施工计划,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通过工程检查及时发现设计、违规等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不能把问题整到施工中,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如果在检查中一旦检查出存在不符合设计的情况,一定要进行分析,做到解决合理科学为,从根本上避免整个水利工程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2)工程竣工质量验收。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我们需要严格把握与控制,而施工后的竣工期,也是工程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各项分凶工程进行验收,重点检查内部、外部重点部位与区域,对各个部分都要检查到,如达不到竣工验收标准,则不允许结算与竣工,进行整改后,二次复查,直至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

1.3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是安全,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工程开工前,需要对工程周围地形进行有效勘察,提前解决影响工程施工因素,水利材料检查必不可少,如果发现不满足工程需要的材料,或者发现材料性能不好,就要杜绝进场。通过严格的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体系,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能力,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这也是工程正常施工最根本的保障。只有不断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安全意识,建立高效可行的制度约束,才能确保安全施工。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

2.1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

合理的计划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在水利工程开工前,一定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优化管理施工,通过科学的组织,按计划进行,推进工程进度。只有优化、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大体的预期,避免施工进程中出现隐患,合理的计划是实现提前控制的总目标。

2.2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对工程进行统筹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使现场施工建设安排合理,高度有序。要根据施工管理范围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划分,建立完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目标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沟通协调体系等。

2.3加强施工材料检查工作

原材料采购是关键,要从正规厂家购买材料,保证施工质量。而检查人员则是第二道关口,需要把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放在这个岗位,一定要熟识市场发展趋势、原材料性能、材料安全标准、生产日期,这样才能有利于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查,保证材料进场质量。材料运输也是一个关键点,对运输材料过程要加强控制与管理,做好的详细的运输交接记录,有效确保原材料质量。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质量检测人员一定要做好堆放管理工作,使材料质量有保障,不出现丢失、老化等情况。

2.4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前准备时,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单位组织情况,做好技术交底,使工程参与者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应用,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承担工作的责任感。除了进行口头形式的技术交底工作外,还需有书面格式,使施工人员完全掌握施工技术要领,把握好要点重点内容。

2.5建立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制度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是管理的重点内容,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把握好各类应用设备,做好机械审核检测,满足施工标准。施工时需要对机械设备、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对问题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加强现场管理,通过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方式进行检查,提高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保障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各类水利建设时,一定要加强管理能力,把管理当做推动进度的重要内容,确保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实现。只有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才能从理论和实践双重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稳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整体行业管理水平,为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张玉霞 单位:陕西省韩城市薛峰水库灌区管理处

第二篇:35kV变电站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研究

1.未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35kV变电站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性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现场勘察情况、设计图纸的学习、现场材料清单、机械清单以及人员安全培训等内容。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或现场更改设计图纸未加备案情况,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现场施工过程中,常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无法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而现场施工人员存在不经申请报批,擅自改动施工方案的情况,并且未在原设计图纸上加以标注,导致工程验收难以通过,后期维护难度加大。

1.1材料供应问题

35kV变电站建设用材料有明确的准入条件,但是在施工采购过程中,由于赶工期或者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常会出现施工材料该检不检、该逐批次检验的材料选择性检验、在使用过程中,将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用在工程建设中。这些问题在变电站土木基建过程中尤其常见。

1.2机械安全问题

施工过程中机械使用不当或麻痹大意,是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未按机械操作规程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工程机械受损,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特种机械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无证上岗、酒后上岗、疲劳操作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情况的出现。

1.3施工进度管理不明确

施工过程未能对施工进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施工人员无法把握施工进度,对每个建设阶段所要投入的精力无法预测。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前段工期进度缓慢,而后段工期则是加速赶进度的情况,而统计数据表明,多数事故都是在赶工期的过程中发生的。

1.4全周期质量管控不严格

施工组织方案中,没有严格的工程全周期质量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措施执行不彻底,质量责任归属不清晰,处罚措施不到位,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麻痹、无所谓心理,导致项目整体质量下降。

2提高现场管理效率措施

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率的相应措施。

2.1设计图纸管理和使用

建立和完善图纸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做好施工图纸的接收、保存、分发以及收回等工作,建立专门的图纸管理机构;当施工过程遇到确需修改的情况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图纸修改,并做记录,做好原图纸的报废工作以及新图纸的登记和分发工作。所有图纸的申领和复印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领导审批签字,方可进行。

2.2施工人员管理与培训

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与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图纸的培训、机械使用培训、施工难点培训以及施工过程安全操作培训等,邀请设计单位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培训,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3施工过程质量管控

35kV项目施工过程质量管控关系着整个项目的质量以及投运后的安全运行,在项目整体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严格把关。

(1)变压器安装质量控制。

变压器安装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依据设计图纸中规定的相关技术性参数,对采购的变压器进行外形、规格型号以及主要参数的核对;其次,检验变压器设备的外观是否有破损,瓷件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备件是否完好并充足;第三,依据设计图纸以及变压器的性能特点,展开安装工作,安装过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相应的规范进行;安装过程结束后,依据设计的验收标准,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验收。

(2)高压开关安装质量控制。

高压开关是整个变电站的关键元器件,也是容易受损坏的位置,其安装的质量控制如下。首先,依据设计要求选择高压开关产品,绝缘子绝缘系数须达到设计要求;其次,安装前对开关进行外观检查,确定开关无破损,绝缘子固定牢固;第三,保证开关安装的施工误差在许可的10mm范围以内,并保持开关相间连杆位于同一水平线;第四,牢固安装高压开杆支柱上的绝缘子,保持高压揩干触头部分平整且接触紧密,保持主触头、三相触头同期接触。

(3)低压侧母线安装质量管控。

该部分的质量管控要点主要有三个,首先,保证母线对地绝缘性,推荐采用目前通用的热缩管护套技术,还可以降低母线电缆间放电事故的概率;其次,采用烫锡处理低压侧母排与设备线夹,减小电阻;最后,将母线上所有回路接入差动保护装置,提高二次设备保护的效率,确保电力安全。

(4)无功装置安装质量管控。

无功装置对于降低线损,平衡局部负荷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安装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无功装置的选用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值进行,在相关电力工程规范的许用范围内选择;第二,无功装置的安装位置必须参照电网结构以及设计要求选择,防止过大无功功率进入电网;第三,无功装置的功能有整体补偿和局部补偿两种,在安装使用时,依据不同电网结构,采用不同的补偿方法进行安装选择。

2.4安全管理控制

(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整个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必须转变传统单纯的物质资源投入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的多项投入新模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以及行业内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以及政策;完善责任归属机制,确保安全责任到人;关键安全管理位置着重关注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2)施工现场隔离制度。

建立施工现场隔离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将施工现场与外界进行隔离,设置足够多的标志牌和警示语,杜绝外来人员无安全防护措施进入工地;施工现场特殊位置必须隔离,比如吊车吊臂下,除非相关吊装人员,其他人员禁止入内。

(3)推广安全施工技术。

35kV变电站施工过程有专业电力设备安装一项,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对变电站建设中诸如GIS系统电器吊装、盘柜安装、变压器安装、二次回路调试、电缆敷设等特殊项目,应在施工前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手册,规范化安全管理,保证项目安全施工措施从编制、审核、批准、施工以及监督等程序的程序化,提高施工组织过程的安全系数。

3结束语

文章从35kV变电站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包括材料、图纸、机械使用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相应措施。对施工组织过程中的质量管控环节以及安全管理环节,文章也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变电站现场施工提供一定指导。

作者:潘玉庆 单位: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

第三篇:天然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各项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不断加速,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由于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完全燃烧后仅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绿色无污染的特性使得近年来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我国虽然天然气储藏量丰富,但由于开采水平和天然气的分离、输送等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使得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为了满足国民建设对高品质天然气的需求,为了加速天然气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强天然气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2天然气工程特点

2.1隐蔽性较强

由于大部分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都埋藏于地下,管道的埋设焊接、针对管道的防腐防锈处理以及地下障碍物的疏通都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天然气工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工程施工难度和维护难度较大,且一旦出现问题,会使得排查过程更为复杂,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深入考虑制定好完备的故障应急策略,以实现严防安全隐患。

2.2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多

由于天然气的传输距离较远,同时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广,使得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会对工程设施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地域的水文、地表植被等情况也会对施工管道以及施工难度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除了环境因素,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施工团队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也会直接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天然气工程存在影响因素多的问题,需要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察。

2.3对工程质量要求高

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其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严格地按照国家易燃易爆物施工的相关管理条例执行,对施工各个环境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首先对于天然气的输送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得到质检部门等的审查和批复;此外,施工过程沿严把质量关,杜绝一切偷工减料的现象,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3天然气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分析

3.1缺乏有效的现场控制

天然气输送管道由于存在覆盖面积广,且大部分管道埋设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不利于施工现场的管控工作,这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管存在较大的难度。施工现场交通难的问题一是给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存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是对施工团队的施工质量保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种却反有效现场控制的施工过程为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3.2缺乏有效科学的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的天然气工程方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众多的技术突破,但是在企业和工程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难以形成有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对于天然气这种易燃易爆的大众能源产业,科学的管理体制对于保证开展运输的安全性、保证对社会能源需求的满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高效有凝聚力的企业建设。

3.3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造成天然气企业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由于天然气工程的特点,需要进行偏远地区的实地勘察和工程监管,使得很多人才不愿意加入到工程企业中。目前的企业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吸引措施。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使得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的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人才培养是指通过再教育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人才教育是加强人才的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意识,而这两方面在天然气企业中执行的并不彻底。上述人才问题是天然气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的不利因素。

4加强天然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1天然气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天然气工程在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是设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天然气工程施工设计的审查制度体系,将一些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其次是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培训,进行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设计。

4.2天然气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天然气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单位资质、能力、实际经验、技术装备、人员整体素质、社会信誉等方面的严格审查。二是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设施的质量把关。三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严格控制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标准化。

4.3天然气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天然气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联合相关质检单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案。在验收完成后,施工建设单位还要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的质量巡检,以确保天然气工程的正常运行使用。此外,要加强对运营维护人员的素质提升,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事故处理应急机制。

5总结

天然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天然气按计划开采、输送并实现整个流程中安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天然气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满足民用和工业生产的能源保障。为此,搞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工程的准备、施工和竣工阶段落实好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实现高质量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提升工程效率,降低工程耗费,是天然气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

作者:顾元峰 单位:绍兴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与对策

一、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制度管理

由于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体积庞大、施工质量、安全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要求项目管理班子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协调应变管理能力。为此项目经理部应设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配置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施工、安全、质量、标准、材料、资料、信息、劳务等管理人员,并实行实名制管理,运用注册执业持证上岗制度。对整个项目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实行动态管理,预测和发现工程中的主要问题与隐患并及时作出反应,协调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方矛盾进行及时处理。建立健全施工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和各班组的岗位工作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使工程项目形成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模式。

二、培养专业劳务作业施工队伍

建筑业实行“两层分离”后,施工作业主要由劳务企业承担,劳务企业及施工作业班组已成为建筑业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稳定的主要责任主体。劳务作业班组水平的高低,代表和反映了建筑企业一线施工作业的整体水平,作业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但随着市场用工需求紧缺原因,建筑劳务用工从农村招收,专业技能差,而用工成本却日益上升。为此建筑业作业班组建设要以打造施工作业专业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技能骨干长期稳定、遵纪守法信用优良的和谐班组为目标,大力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提高班组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能够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管理科学、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坚强集体。首先是要做好劳务合同管理。总承包与劳务企业、劳务企业与作业人员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第二是要加强对劳务作业班组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水平。第三是要建立班组信用考核制度,考核业绩、执法守信和日常管理能力等情况,通过信用考评,挑选优秀班组、淘汰不合格班组,禁用闹事和曝光的班组。

三、加强施工现场各项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牵涉到许多问题,如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等各方面的控制与管理。它要在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

(1)根据合同约定施工总工期目标,制订月、旬、周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对重大的施工难点,提前规划,布置施工,做好相关的应对预案。并根据进度计划要求,合理配置人力、机械和材料,从而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2)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合同和有关要求明确质量目标,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目标。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明白所做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严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要实行“样板引路”,克服质量通病,抓好关键部位施工质量;大力提倡质量创优、绿色施工,提升企业知名度。

(3)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和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严禁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即限期整改;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对深基坑、支模架、外脚手架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等有重大危险源区域要特别关注重视,做到天天有人查、时时有人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做好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周围围挡封闭,进出实行门禁系统,施工现场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做到规范标准化管理。

(4)要增强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降低施工成本。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低价中标现象较为普遍,而建筑材料随市场波动价格不确定性和劳务用工价格连年上升,导致了施工无利润或亏损现象。为此我们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熟悉理解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增强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具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对设计变更、不可抗力、监理工程师指令和开竣工日期要重点撑握,熟悉索赔的程序和时效,用正当理由获得应有的索赔。另外:要控制项目内部管理成本和人、机、料的施工成本。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高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一是重点控制好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具体对供应商提出的材料格价、供应商的信誉,材料质量,效益测量上来选择供应商。对原材料采购进行公开招标,确保原材料质优价廉。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原材料的库存量;加强定额管理,在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控制下细化原材料的领用手续。二是控制机械使用费,合理确定机械台班定额,在维持机械设备良好性能的前提下,注意控制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三是控制人工费成本和现场经费。一方面抓好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要精干、高效,尽量缩小中标人工费与实际工资标准的差距;另一方面注意招待、办公室的间接费用控制,对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实行费用包干。

四、推行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当前正是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也是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只有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才能增强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建筑业接轨。利用BIM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建造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建设复杂而艰难的工作,施工项目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将涉及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合同等关键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这些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积极的推行工程项目管理,适应时代,加速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时俱进的发展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收益,使得建筑产业向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

作者:方宝兔 单位:上海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进度

1.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该施工项目的目标决定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管理过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和管理,要保证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和局部管理相互衔接。良好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微观上的目标,如造价、质量、进度等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形成更加全面的项目管理经验,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1.2建筑工程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安排与时间顺序,以及各个工序的进度。进度计划是以施工合同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合同工期、分期分批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关于工期的延误、调整、加快等的约定等为编制依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有横道图和网络计划图。横道图是最常见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它是按时间坐标绘出的,横向线条表示工程各工序的施工起止时间和先后顺序,整个进度计划是由许多平行的横线组成的。它的优点是易于编制、简单明了、直观易懂、便于检查和计算资源,特别适合于现场施工管理。而网络计划图可分为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网络计划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组成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依赖关系,可以用它进行时间分析,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以便施工管理人员能更直接的控制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减少盲目性。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进度的影响因素

2.1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常常是多个工作面同时进行,每个工作面又要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如果不规范的管理施工现场,就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机械设备维修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2.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水平较低。

由于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不合格的材料,导致了我国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赶工期,无视建筑规范的规定,在构件还没有达到强度要求的时候,就进行下一道工序,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2.3项目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的工作也比较多,因此,工程管理人员有时会忽略了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人不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或者是安全意识不到位,这些都给工程的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规范工人的行为,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进度的方法

3.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3.1.1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施工企业必须完善本公司的施工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下达到每一个施工项目部,各个项目部要建立起现场管理的领导班子,并依据本项目的特点来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3.1.2施工队伍的现场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当中,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只有在保证了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考虑到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一直处于动态当中,因此在进行管理时也需要不管调整安全管理的办法,有效较少其中可能突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一步,总结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吸收其中比较好的经验方法,提前做好安全意识。第二步,建立一个安全管理小组,在工作中主要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着重对施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知识,让其了解保证自身安全是工作的重点,利用警示牌时刻提醒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就需要带好安全帽等。

3.1.3有效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针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首先监理人员应该对施工放线以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特别是工程体的相关数据进行随时检查,另外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责任进行明确。另外在施工现场中,建立工作人员应该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抽检,保证其符合施工的要求。另外在施工现场中,针对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果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的备案以及上报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理。

3.2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

3.2.1建筑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安排科学的进度计划,控制工程时间,有利于促进施工按期进行,对于资源供应,合理安排,促进成本节约。监理单位,根据相关要求,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制定和实施总的进度计划以及针对可能出现变化的可能性制定相关的控制计划。

3.2.2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差距的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理普遍采用的是进度控制表、工程形象表和工程形象进度度表的方法来反映工程实际进度,通过与进度计划时间比较,得出差距。当差距出现时,监理单位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要将进度计划重新调整,采取相关措施将施工进度追赶过来。然后监理编制工程进度控制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做汇报。

3.2.3建筑工程费用与施工进度。

在进行工程进度控制和确定计划工期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工程费用,对工程费用对建筑工程进度的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合理地缩短工期,使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在工程费用的合理范围内尽量缩短施工的计划工期,控制关键点,促使施工方加快工程进度。鼓励采取技术创新的方式提高工程进度。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综合的施工过程,施工中涉及的工程专业比较多,这就给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施工企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严格遵守工程施工规范,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保障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嘉峰 单位: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要点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施工计划编制

科学、有效、完善的施工计划是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做好施工计划的编制。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因此“先地下、后地上”的基本原则。在编制施工计划时,为确保施工计划的有效性,应充分结合给排水工程实际需求,并提出如下要求:(1)每一天给水管线必须要在装配试车之前完成。(2)优先进行排水系统施工,施工工序为“泵房→主管线→支管线”。(3)与混凝土结构相连管道,必须要在混凝土沉降合格后在予以连接密封。

1.2施工任务安排

根据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内容,对各施工区域界线予以划分,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予以施工。每一施工区域的施工单位要同时负责该区域地下、地上两方面工作,坚持“区域自治、接口明确”施工任务安排与划分原则。

1.3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需要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所有参建方一通进行。在施工图纸会审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的研究。(1)管线的科学布置,避免管线过多交叉、重叠,若必须如此,要做好管道间距控制;(2)对工程当中的所有内容予以核对,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内容都能够与图纸保持一致;(3)做好对大管径失稳应急处理措施的设计。

1.4质量计划编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总承包单位要在遵循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来对施工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计划予以编制,保证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能够符合行业要求与城市生活需求。质量计划当中的内容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程序、质量控制点等级、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结果记录和存档方法、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1.5施工组织编制

市政给排水工程总承包单位组织各参建方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给据工程施工规划、设计文件对施工组织予以编制。除了总承包单位要编制施工组织外,各施工单位也应有自己的施工组织编制,其中总承包单位施工组织编制主要是对各施工单位的组织,而各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编制则是对其施工行为的编制。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编制要保证符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编制。

2施工实施阶段的管理要点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施工实施阶段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材料质量检验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当中,管材等各类配件的质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先做好对材料质量的检验。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在充分分析施工设计及图纸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几何尺寸、强度及密封试验进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施工材料的材质、领好、规格及外观进行检查,保证其与工程设计的一致性。

2.2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各施工单位要对其施工区域相邻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适宜予以敲定,做好对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多方面工作的落实。(2)总承包商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进行统一性协调指导,保证各施工单位能够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总承包商可以在与施工单位商量的基础上,对施工任务予以调整,以确保能够按时竣工。(3)总承包商统一对施工单位用电、用水予以调度,雨季施工时做好防洪排涝。

2.3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1)保证给施工单位施工行为的规范性,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的情况出现。(2)各施工单位因开挖管沟致使道路通行中断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在与交通部门协调下,对道路通行方案予以调整,施工单位则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为降低对交通通行影响,尽量选择同一条道路同时进行此类施工。(3)做好工程防火工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使用电动工具时,要对工具安全性与绝缘线予以检查,保证其防火性能。(4)总承包商统一埋设施工临时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管线每隔1km设置消防栓一个。

2.4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要与其他参建单位一起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以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施工全过程中采取“一停二检”质量管理模式,所谓“一停”就是指施工每到一个质量节点时都要停止施工,“二检”则是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部门先进行自检,之后交由从承包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总承包商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执行情况予以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质量检验评比活动,以经济手段来进行奖优罚劣。(3)对给排水工程中的施工难点及易出现问题部位进行科学论证,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护。

3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要点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碳钢金属管道无法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时,必须要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保证连接焊口的质量。(2)要对铸铁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进行试验,通过注水试验来对其质量予以检验。(3)在对各管线进行试验时,必须要委派专人来进行管线临时盲板的设置、记录和拆除。(4)要确保供水系统、循化水系统的官网冲洗和水泵试运行共同进行,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5)要做好排水井壁与井底水流冲击处的防护,防护方法以镀锌铁皮为主,做好防护后才能能够进行管线冲洗。(6)要做好循环水管道大口径管段人工处理时的安全管理,避免单人作业。(7)在完成试车后,建设单位要与总承包商对工程质量、工程日期进行中间交接。(8)在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应要求、技术资料齐全、机械设备清理完成后,施工企业可与总承包商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完成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竣工交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不仅能够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工作的基本建设质量,还能够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效益,为节约市政给排水工程维修成本提供支持。随着城市生活对给排水工程需求的增大原有的市政给排水规模难免会出现无法符合当前城市给排水需求的情况,为此相关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大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扩修,在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符合城市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保障市政给排水的施工质量,为维护城市生活正常的用水秩序提供基础支持。

作者:冯志能 单位:云南省富源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篇: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概念。该项工作需要工程管理人员与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配合,否则就成为了空谈。从前期准备到工程的具体施工再到最后的维护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作人员与运转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这些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控制,但是又需要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项工作都要以整体的工程施工作为基点。合理准确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工程按照进度完成。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施工人员掌握绝对专业的技术,可以说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环节的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域的水文条件以及自然地理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工程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技术安排,施工技术属于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3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建议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这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寿命,需要实行技术化管理的新方式。

3.1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含四种,分别为:预应力锚固技术、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以及坝体填筑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将水利水电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例如,GPS定位技术为工程的测量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节省了测量时间也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被普遍应用的技术,该项技术将施工方案进行了更加直接的展现,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由于规模巨大,从工程的确定准备到工程结束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整体用电量也在不断提高,水利水电的具体施工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标准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的推敲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为此,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工作素质,对其进行定期的工程技术培训,推动新科技的全面应用。

3.2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进行监督,也是为了进一步的节省工程成本。前文已经提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而且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就会导致材料成本浪费或是人力成本浪费等诸多问题,给工程后期的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实行分层次管理的方式,对具体的工程环节进行明确的记录,将具体责任明确到人,精细化管理可以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工作进度起到良好的监督控制作用,促使工程人员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了切实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工程进行定期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组织等方面。对于施工工作完成状态较好的部门或是小组可以给出一定的奖金方面的奖励。对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进度拖沓的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3.3进行定期的工程设备维护

工程设备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硬件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工程安全的基本条件。因此,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更新,确保施工设备的各项性能都达到最佳状态。然而,传统的设备检修通常需要人力完成,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检修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阶段的工程设备检修工作更多的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融合,计算机软件对施工设备的检查更加全面,计算机可以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现,同时,计算机检测软件可以为设备的修复生成具有对应性的修复方案,这不仅节省了施工设备检修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全面提高施工设备的性能。该环节的工作同样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工作人员更加认真的对待该项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证并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3.4注重新型工程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了充分践行该种发展理念,研究人员更加注重对新型施工材料的开发,目前已经有多种节能型原料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性质较为特殊,研究人员在进行材料研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材料的耐久性和抗压性。新型施工材料与新型施工技术的完美搭配可以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

3.5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因此国家对于水电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也是非常严格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政策和制度却是保证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所以,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依据法律的规定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制定完整的工程责任制度,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这些规定章程具有严密的法律效力,一定要形成书面的文件,比如形成《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管理办法》等。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开始普遍实行“两票”“三制”的管理制度,其中,“两票”是指操作票和工作票,“三制”是指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以及设备缺陷管理制。这种管理制度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工作效果,值得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是工程安全性与使用性的有力保障。近些年来,我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应该对工程的整体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仔细考察了具体的施工条件之后,制定最为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要求,推动我国水电行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叶青荣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八篇: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1.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自110kV输变电工程开展以来,就一直伴随这一定的风险,在过去的工程施工中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据资料显示,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只是工程施工技能上的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员工对本行业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对与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我国现在的电网系统管理中,只是仅仅重视施工的质量、成本以及工期,而忽略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就为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诱因,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110kV输变电工程的发展前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方要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于安全隐患和漏洞进行及时的整改,这对与国家电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110kV输变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电网建设的盲目布置

国家针对电网的建设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存在部分的地方政府没有针对性对其进行研究,只是一味的上报本城市的电网建设系统规划。国务院对于电网的建设十分的重视,所以盲目的进行电网建设是不会得到批准的,这就间接提高了电网建设的成本。部分城市在110kV输变电工程中盲目布局,不利于110kV输变电工程的整体资源的配置优化,同时,也是导致电网建设成本过高的原因。

2.2投资预算管理手段匮乏

投资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而投资管理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细节,根据对多个110kV输变电工程投资管理研究中发现,影响程度高达80%左右。因此投资管理手段的匮乏会直接影响工程优化的程度,电网的投资预算管理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部分110kV输变电工程在投资初期,为了凸显业绩故意压低投资预算,给投资预算管理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正确的反应投资的绣球。而当110kV输变电工程开始实施之后,为了满目需要,使用的成本远远高于预算投资。预算投资管理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预算投资本身存在的问题,110kV输变电工程计划与施工时的地点、规模、环境等等存在着差异,就可能出现实际投资额度远超于预算投资额度的情况。

2.3110kV输变电工程调查阶段

工作不够详细110kV输变电工程在工程设计阶段的时候,设计人员对于各项前期工作的处理不够严谨,不能味施工人员提供权威的施工数据,从而影响了110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在110kV输变电工程电网的建设过程,因前提准备工作的不详细,会使施工计划与实际施工产生分离,技术与经济不够连贯,设计与施工人员的概念分离,不能实际的反应施工情况。

3.110kV输变电工程管理的途径

在110kV输变电工程管理内,安全问题是首要注意的问题,安全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这是保证110kV输变电工程稳定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相关部门要极强此方面的重视,具体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3.1做好各项工作的安全预防措施

在110kV输变电工程中,所有的安全事故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根据经验,发生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所以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安全第一”是国家电力建设的主要方针。所以电力部门要对各项危险进行及时的排查,并且系统的制定安全措施,将一切可能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提前解决。

3.2科学的制定规章制度

第一,110kV输变电工程管理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从而督促施工负责人的工作态度,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第二,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周期性的对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同时要保证考核制度的透明性,确保考核实施的有异议,并且面向企业员工公开考核结果;第三,根据企业的考核机制设置奖罚制度,对于施工完成出色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其实际的奖励,对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和失误的部门和员工进惩罚;第四,追究出现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在110kV输变电工程中出现重大事故的,企业领导阶层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吸取经验,杜绝下次施工出现类似的问题。

3.3工程施工前准备管理

这阶段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设计图纸的管理上,设计图纸贯穿110kV输变电工程的始终,如果图纸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反复的对图纸进行再确认。在确认图纸本身不存在问题中之后,负责图纸检验的负责人要进行签字,并展开关于图纸的专项会议,确保各部门在施工配合上的连贯,从而达到110kV输变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确保图纸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3.4实际工程施工管理

第一,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上的交接,如需要,可以使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进行合作施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并且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变更设计方案;第二,施工单位与设计人员完成图纸交接之后,应该由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存在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问题,要令设计人员进行技术的修改;第三,施工单位要确保采购的原材料与图纸上标注的一致,原材料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所以此项工作应该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110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5工程验收管理

在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之后,施工单位要对本企业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人员的标准,检验不存在问题之后,在让专门的安全监理对工程进行在确认,发现任何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在保证施工所有部分都合格之后,施工单位负责人与安全监理师进行签字。上述程序完成时候,在与专门的验收机构进行交接,并且评定工程质量级别,最后在投入国家电力部门的使用。

4.结束语

简而言之,随着我国对于电力事业要求的不断提高,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是必须要进行的。为了确保110kV输变电工程能够正常犹如使用,相关部门要对安全、质量、成本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在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之下,建设优质的110kV输变电工程,达到经济利益的稳步提高。

作者:罗建文 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从化供电局

第九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一、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属于一种时间较长的工作。实现高水平的施工管理不仅可以为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保障,还能够使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全面地发挥出来,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案时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做好水利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让该工程的整个施工建设过程都可以处于一种全面的控制管理状态之中,从而使得该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可以被更好的实现。此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和企业的增加,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在此种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各水利建设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做好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必然会成为其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对整个施工队伍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对于建设施工单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所问题

(一)相关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同水利建设事业相关的部门也随之的更新了计算机系统使得计算机的管理机制变得更加的全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程度的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管理质量的有效提高。但即使这样,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譬如说水利建设工程的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较为陈旧,导致了管理模式也比较陈旧,主要应用的都是传统管理的模式,这就会影响在水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效率较低下,水利工程本身应有的效益并没有被完全的发挥。这其中有3个因素的影响较大:首先,无法用水的思想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变,进而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其次,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政府以及相关的发展部门偏向于发展农业,所以对商用水的价格限制较严格;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属于造福一方百姓的公益事业,所有各地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部分的公益支出,但事实上,这部分支出大多数都转嫁给了各地的水利部门,进而也使得水利部门在工程施工管理上一直处于思想松懈的状态。

(二)对于水利工程的相关立项并不具有科学性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与施工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立项,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立项可以较大程度的决定工程建设以及相关施工管理的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很好地结果。水利项目立项属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工作,其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以及理论,为项目进行立项工作主要是为了通过对项目的规划来判定其未来所能发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对相关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且要深入的调查以及研究,但仍存在少数的单位还没有调查清楚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得的经济、社会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具体情况等等,就盲目进行立项的,最后导致了工程建设之后并不能实现当初规划的经济效益,还会使得当地的群众对此反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水利建设项目会在立项的时候受到政府的强行干预,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做面子工程就盲目地对水利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浪费资源现象。

(三)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施工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在进行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的阶段,会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其施工实际的相应监督管理机制,在一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暗箱操作等问题,与此同时,相应的管理责任无法得到彻底落实,并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进而无法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致使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差。施工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素质偏低。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以及较好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较科学的开展其施工管理的工作;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理的队伍的整体水平或素质不高,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有些人员甚至存在有无上岗证的问题,使得监理的工作并不能很好的开展;相关的施工操作并不规范,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问题也并没有及时地被解决;在施工的过程中,整体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而且工作量较大,工作的强度高,但是相关报酬较低,所以管理人员进行离职或是调岗的情况较多,具有相关管理知识的人员却缺乏实际的施工管理经营,也并不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部分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最后导致施工进程较慢甚至是停工,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普遍不高。

三、全面落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管理理念,并创新管理方法

要想全面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实现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进而才能为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性前提。这就要求要集合当前工程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发展形势,将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贯穿于工程的始终,并实现对各环节的有效管控,同时还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质。与此同时,要根据水利事业的实际应用性质,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从宏观上制定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为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现水利工程立项审批流程的规范化

在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要规范水利工程立项审批流程,以科学的管理机制来实现立项审批工作的科学化。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水利部门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对项目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项目计划的可行性,针对无法实现工程综合效益的项目,必须予以驳回处理,同时针对不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工程项目同样要严格驳回,避免重复建设等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与此同时,针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符合上述审批流程的基础上,需要水利部门组建相应的考察小组对项目的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进行相应的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一点发现虚报的问题必须给予严格的查处,同时,在落实各环节审批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

(三)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准

这就要求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要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的招投标机制以及终身责任制度,同时要严格的依照合同所规定的内容来落实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此外,要求承建单位要严格地按照法人单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来建立完善的内部检查系统。第二,实现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有效监管。在开展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有效监管,进而才能进一步解决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强化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的质检工作,确保施工材料具备出厂的合格验证,并加强对现场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落实质量管理目标、实现质量管控的基础,同时通过施工管理组织体系以及沟通协调体系的构建,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来实现相应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同时,在项目动工之前,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计划,对施工方式、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与经济管理等进行明确的定位,进而才能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城市管理研究范文8

当前,城市发展极为迅速,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针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完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0引言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它不仅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发展速度,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城市要想长久稳固的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

1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1多样性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每个区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不同居民也有自己的个性需求,所以,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应当采用不同的功能,采用多样性的管理,以满足民众的特殊要求,从而适应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例如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建设中干道路桥和景区路桥的建设侧重点是不同的,干道路桥比较重视实用价值,因为其主要用于交通道路,而景区道路除了便于交通之外,更侧用于与周边优美的环境的协调性,更好的为景区服务,所以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在管理上要满足多样性的要求。

1.2综合性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的经济文化及交通道路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个城市的交通、经济及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所以在开展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整体规划,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交通的发展体现出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这一层面而言,城市建设中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工作应该具有综合性。

1.3复杂性

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建设必须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不同的施工项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将经验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大多是在闹市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周边群众的安全,并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市政路桥工程建设项目有时会有很大的工作量,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会给施工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这就使施工在管理上又有很强的复杂性。

2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措施

2.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对整个工程质量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有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相关人员的技术方案,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要以施工方案为依据,以技术方案作为制定其他检测办法的前提。在施工阶段,抓好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而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是施工方案和对施工的管理,良好的施工方案和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技术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影响。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要由建设方与市政路桥施工的各个参与单位共同努力。既要考虑到生活设施的资金投放,又要考虑到对专用设备、能源等的资金投放,同时还要兼顾到天气的变化情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并制定出科学的计划方案。

2.2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管理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要想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就要求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既要制定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又要严格依据计划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好依据计划展开工作,若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由,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进度管理的计划方案与施工的具体情况不相符,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作出修改。

2.3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对施工成本的管理不仅仅包括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还包括对相关设备的管理,所以应根据管理和施工材料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会应用到很多材料,为了防止浪费材料,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还要对材料的购入人员进行监督。由于施工设备的磨损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施工效率,所以需要对机器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减少磨损给施工带来的费用的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另外,还应尽量安排好施工材料的先后顺序,以免由于顺序安排不当造成的施工停滞,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4加强施工环境管理

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相对应,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地周围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中,必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要将这种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构建环境保护型市政路桥工程。要事先考虑到市政路桥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工程实施前做好对周围环境的防护工作。

3结语

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所以,只有通过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来保证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才能使市政路桥工程项目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吴唤 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

参考文献:

[1]严丽美,李立,唐晓明,等.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措施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