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范例

班级管理案例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1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e时代;班级建设

1网络时代班级信息化管理的设想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够显著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下,设置有效的信息管理对策。(1)信息化管理的含义信息化管理是人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手段,不断开发和利用新型的信息资源,同时加强计划、组织以及领导,从而开展的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简单来说,信息化管理是人们为了获得并处理和使用信息而开展的相应的社会活动。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2)班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信息化管理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班级管理也必须要顺应这种改革的形式,从而能够符合学生的要求。班级信息化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经济、政策、技术以及人文方式,有效控制学生的信息流,不断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信息的应用价值。简单而言,班级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辅导员针对学生的信息资源开展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3)显著提高了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过去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构成主要是辅导员以及班委主导,学生很少有参与。其他学生很少能真正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而在e时代班级建设中,必须要依靠全班学生的力量,给班级建设带来一臂之力。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比起来,e时代班级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带来直接的数据进行传输,同时增强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果,促进了现代化建设进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然而计算机网络信息包含着很大的安全隐患。(1)在当前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网民规模不断扩大,这些网民自身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可能会浏览一些非法端口和病毒连接,就使得网络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大大提高。(2)计算机网络缺乏有效的信息监控,很难有效解决那些不良信息和恶意网站。(3)很多信息传播的渠道没有规范的权限管理,这就使得信息传播难以限制,增加了信息风险。(4)个人网络信息不断丰富,黑客攻击成为十分普遍的营销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5)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其防火墙技术常常会和其他系统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增加了防火墙工作的压力,导致计算机网络可能面临瘫痪风险。

3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校园网络信息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教学信息等,这些都是高校网络信息的重要组成,并且关系到日常的科研和生活,同时和师生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因为管理不当造成信息泄露问题,就会直接阻碍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威胁着师生的安全,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中,有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以及信息系统安全,高校建设将光纤作为基础,在全校中形成覆盖。高校在网络信息化构建中,将公共网络和校园网连接在一块,从而保证在校园中能够顺畅地使用网络信息。要保护校园网络信息,防止其被损伤,不但和学校形象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直接关乎学校的整体利益。在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中,要将软硬件的有效使用作为基础,将安全传输信息数据作为重要工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条件下,保证网络的正常应用,从而给教学工作服务。因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也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4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开展

e时代班级建设的策略分析高校辅导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且扩展班级信息化的领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形成信息管理的新格局。(1)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工作责任首先,要做好组织领导,保证充分落实责任。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小组,并且保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到人,并且让主管进行领导,由具体管理人负主责,并且实现分级管理,层层贯彻责任,将网络安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其次要将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加强管理。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和相关部门协同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检查登记,做好信息的巡查,采用应急演练的方式,从而建立和网络安全管理相符的长效机制。最后,要加强属地责任,贯彻网站和信息系统前置的审批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开展线上运行业务,确定信息系统中的安全负责人,明确其工作职责。(2)加强信息管理,整合班级资源在e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需要利用网络加强信息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班级资源的整合,发挥班级优势。在整合和管理班级资源中,要发挥互助优势、人际优势以及集合优势。(1)互助优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要重视互助的作用。新生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更加个性化和独立化,并且喜欢利用网络表现自己的内心诉求,有的学生从表面看沉默寡言,然而在实际中可能是活跃分子,因此,辅导员要充分使用网络开导和劝导学生,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找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共鸣。(2)人际优势。网络作为虚拟的世界能够帮助师生增加沟通和交流,给现实人际关系带来方便。(3)集合优势。建立网络班级,给学生带来网络的平台,整合学生的优势,让学生都参与到班务活动中去。(3)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素养的重要策略。在高校中,可以使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并且利用讲座和课堂等等方式,采用微信、微博和手机终端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知识传播。要设置网络安全攻防比赛,并且组织“网络安全进学校”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4)引导大学生辨识负面信息在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因此,高校需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分辨出不良信息。首先在高校中,要邀请思政教师以及校党委等等相关的组织分类网络负面信息。网络信息有着十分隐晦的传达方式,在进行真实事例阐述时,负面价值会进行隐性渗透,而大学生常常缺乏这种信息分辨的能力。因此,要设置专门的团队,并且充分利用国外的主流思想,吸收其核心理念,将其提炼成为论述,同时归类这些论述。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参考归类思想流派,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一些网络热点问题。在这种方式下,能够让学生成为主动监管不良信息的主体,提高其辨识能力。最后,在高校中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针对学校中的一些热点信息给合理性解释,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正面信息输出密度。(5)设立班级管理的专门人员——信管委员信管委员的职责包含:(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取向。信管委员负责班级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平台管理,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输出网络正能量,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价值取向,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班级管理。(2)推送班级信息,对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进行管理。信管委员在日常承担着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形成辅导员—信管委员—学生的信息传输方式,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3)构建完善的班级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信管委员要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数据,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情况,不断完善班级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并且使用通讯工具,有效地连接班级信息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工具,保证所有的班级管理者都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形成网络班级信息管理的工作机制。(6)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社交软件网络信息同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感,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软件,保障学生情感安全。在实际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社交软件进行安全系数建模。比如,微信应用的模式有朋友圈展示和视频语音交流等。朋友圈能够展示对方的生活习惯以及交友,能够看到对方的家庭信息。视频语音功能则是让对方的真实场景和面貌呈现出来。因此,微信的使用安全系数相对是比较高的。在这种建模方式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当前的一些主流社交软件,给学生情感安全带来指导和保障。另外,教师也能够让学生进行科学的个人信息管理。比如在网络中尽量不使用真实的姓名和头像,防止情感方面的言论发表。采用这些方式,不给不良分子留下情感切入点,防止欺骗活动。

5结语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2

班级管理必须有预案,但是设计预案一要力求全面,二要灵活执行。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处理师生矛盾时,班主任必须弄清事情真相,从中捕捉突破口,以真诚之心实现矛盾冲突的软着陆。

关键词:

预案;班级管理;效用

“预案”即指预先设计的应对方案,使人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出现意外或者发生了某种事件,能够做出迅速、灵活、恰当的应对。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不断积累经验,从中探索出规律,寻找处理各种问题的好方法,形成治班锦囊,避免临事应急的处理。

一、设计预案要力求全面

虽然已然的设计效果与未来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已有情形而设计出种种因素下的预案,那么,当问题真的出现时,我们就会从容应对,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而每一种途径也可能会衍生出多种具体的方式,预案越充分,处理问题时越能高效。高二时,一位学生时不时旷课。这天,他又旷课了,而且班里还有三个学生也旷课了。这下彻底惹恼了班主任,班主任责令他们立即写出深刻检查,在全班宣读。班主任召集这四位学生,严肃宣布。话刚一落音,这四位学生接二连三地不服气地说:“不就缺几节课吗?还让我们写检查。下次不旷课不就行了吗?”……一方是班主任,一方是四位学生结成的“战略同盟”,双方越吵越凶。班主任陷入了僵局。分析这个案例,班主任的处理决定不能算过分,写检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为什么招致这四位学生的一致反对呢?班主任在学生反对的情况下,没有灵活地应对,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处理决定,这难免使矛盾激化。可见,班主任面对这样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应对方案。在他的潜意识了,旷课不允许,谁违反了就要写检查,公开宣读。然而偏偏遇到了“不吃”的学生。如果班主任“见招拆招”,攻其软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比如班主任不妨抓住“下次不旷课不就行了吗”这样的信息所传达出来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绝好契机,顺势而为,既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避免了矛盾激化的可能。况且,这位班主任并没有了解他们旷课的真相、认真聆听诉说的前提下就草率处理,已经违背了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一般性原则。高中生处事能力和价值判断几乎接近成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在有些高中生的观念里,预判后果的意识薄弱,且容易滋生“哥们义气”,从而由简单的小矛盾酿成大冲突。处理类似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有足够完善的预案:一要弄清事情真相,辨识当事学生产生的事端属于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家庭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充分满足犯错学生维护自尊的需要;三要善于逐个击破,避免一人孤独应对群体的不利情形出现;四要营造气氛,创造引导犯错学生诉说的机会,相机而动;五要做出处理决定时要合情合理合法,用商量的策略和当事学生交涉,使其心悦诚服。

二、执行预案要讲究灵活性

预案毕竟是计划、预先的设计,而事实却在实时更新。同类型的事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形式,相应的,我们处理的思路、策略和具体的方法也应该随着变化。我们不能僵硬地守着预案。请看案例:学生A带着茶杯上课,这是很正常的举动,可是因为一节课连续两次课上饮水,被班主任盯上了。一向严厉的班主任、教授化学的黄老师正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即刻让这位学生和其他三位一起上黑板板演化学方程式。A本来对化学老师有抵触情绪,一向不太认真听讲,化学成绩一般也就在40分左右,班主任也时不时说落她。这次上黑板,其他几位学生顺利写出,而唯独A没有写对几个。班主任自然找到了借口,把A批评了一顿。A回到座位上,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班主任故意找茬,于是A竟然悄无声息地哭起来。班主任大声说:“A,哭啥?感到委屈?”A即刻站起,转身摔门而走。班主任补上一句:“哭够了,再回来。”“严厉”是这位班主任的招牌,但是,可惜的是,这种严厉成了他固有的预案指导思想,却不能使用在学生A身上。分析案由可以发现,班主任与学生缺乏真诚的沟通,导致了日积月累的情绪的总爆发,伤及师生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化解此事,班主任应该降低姿态,以谈心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排解敌对情绪,切记在公开场合大张旗鼓地处理。黄老师对该生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成见,应该反思自身,寻找问题所在。这个时候不妨借助外力,巧用科任教师的力量,从中挖掘事情的根源,找到问题的真相,从而寻找到切实的解决途径。可见,执行预案的灵活性体现在:

1.冷静应对。遇到问题时,允许学生冲动,但是绝不能允许班主任自身冲动,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学生适当宣泄,以舒缓情绪,以静制动。

2.投其所好。经过观察,在充分了解当事学生的心理处于何种状态的情况下,先选择最能触动学生柔软心灵的方式使矛盾冲突“软着陆”,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本着真诚之心,切实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而不是纯粹“搜集证据,坚决惩处”。

3.原则至上。等待学生安定下来之后,作为班主任必须晓之以理,申明利害,剖析规则,使学生自觉对号入座,以“商量”的口吻让学生自主判断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有了这样的认知和思路,无论遇到情绪多么激动的学生,我们都会找到问题的本质,灵活应对。因此,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严厉”的度,避免矫枉过正。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完全可行的预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修订预案,并且要适当前瞻,预测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从而预设解决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预案,我们就会拥有了有价值的参考,而囿于预案,则必然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让预案反而成为绊脚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作者:张林华 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3

关键词:心理暗示;班级管理;积极作用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分类特点

(一)心理暗示概念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反射,心理暗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通常指人接受外界事物、其他人的观念、愿望、态度的影响,属于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虽然不一定有依据,但是在个人主观意识上受到影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暗示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心理暗示发挥其积极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赞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尤其是班级中容易被忽视的中间学生,教师要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赞扬和肯定学生,让学生拥有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班级学习氛围更好,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顺利进行。

(二)心理暗示的分类特点心理暗示有多种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各自发挥着其特点,下面就简单介绍六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暗示。

1.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在心理暗示种最为基础和常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较多,许多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语言暗示。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都不尽相同,教师在运用语言暗示时,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暗示。语言暗示作用更加直接,通过教师的话语,能够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教师一句表扬和鼓励的话语,能够促进学生进步,暗示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从而不断学习成长。

2.情境暗示

情境暗示在班级管理非常重要,好的环境能够让人身心愉悦,从而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创造良好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内心感到愉悦,从而充满探索兴趣,能够让学生听命于班级管理。情境暗示有时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比如“班级班规”“教室文化布置”“班级公告栏”等内容,都属于情境暗示的范畴。

3.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制造一定的情境,能够带来语言暗示所无法产生的效果。教师以身作则,能够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面对班级班规时,教师无法遵守纪律,又如何命令学生遵守呢。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积极带动学生,在语言暗示和情境暗示后,进行必要的行为暗示。比如,学生总是乱扔垃圾,教师就以身作则,不带零食进教室,办公室干净整洁,带头捡垃圾,这样的行为反复几次,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从而保护班级环境,促进班级管理。

4.榜样暗示

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进行心理暗示,从而更好进行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会为学生设立榜样,比如,在班级QQ群上,展示同学的优秀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表扬同学刻苦学习、默默为班级服务的故事,通过德育实践课实施奖罚制度,让学生向同学学习,让学生积极向上,为班级做贡献,班级管理不再流于表面,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促进班级良好氛围,努力向着榜样学习。

5.眼神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人,思想理念不够成熟,许多时候需要得到肯定和赞赏,眼神暗示则是通过眼神来赞扬和肯定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可以传递许多的信息,当学生迷茫时给予学生动力,当学生犯错时指导学生改正,通过眼神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从而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沟通,从而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遵守班级管理安排。

6.自我认识暗示

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自我认识暗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形成良好班风。比如,班主任注重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深入宿舍和教室,定期开展班会和班委会,进行自查和互查,开展认识自我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了解自身发展现状,从而发现学生的发展和不足,学生学会从同学身上学习其优点,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形成良好班级氛围,减少班级矛盾的出现,方便教师管理班级。

二、心理暗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促进班级良好管理。

(一)增进师生之间沟通理解

心理暗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沟通。心灵接触在人与人交往中非常重要,在师生交流中亦是如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暗示,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经常鼓励和赞扬同学,会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肯定教师,学生会更加相信教师,对于班主任的领导也会支持和赞同。班主任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学生会信赖和尊重教师,从而遵守班级班规。

(二)保证班级集体心理相容

通过心理暗示教学管理,能够让学生教师产生同理心,同时能够促进班级同学间良好交流。通过心理暗示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之间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班委班干部群体能够更好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班级分权会导致班级矛盾,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心理暗示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信赖,从而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准。心理暗示潜移默化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班级同学之间良好沟通,能够促进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目的,从而向着班级管理目标奋进,大家齐心协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三、心理暗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明确目标,设置班级任务

“人是有无限潜能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发掘学生的无限潜能,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个人促进班级管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为班级制定明确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遵守班级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动遵守班级规则。为学生布置班级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相应计划,督促学生根据计划学习,为班级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其次,进行心理暗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心理暗示,可以以目标为暗示的内容,时刻激励着学生向前进。教师要通过心理暗示平衡学生的目标和现实间的差距,最后帮助学生重定目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目标学习过程后,会有一定的压力,教师要通过心理暗示,帮助学生疏解压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发展,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激励学生,情感促进管理

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因此教师要和学生良好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心理暗示,不断激励学生前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迂回方式进行心理接触。教师可以融合“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班级管理,多鼓励和赞扬学生,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学生正向发展。教师多余学生谈话,在谈话中能够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并且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多对学生说“你能行”,让学生增强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加努力,参与班级活动,促进班级管理。

(三)规范行为,榜样激励作用

班级管理过程中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教师要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进步。班主任在教学和生活中,如果经常为学生做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学生也会在不自觉间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班级优秀同学,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榜样,在班级中向榜样学习。利用榜样进行激励,还体现在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以榜样来激励学生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诉求。首先,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具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参与到卫生清洁工作中,保护班级卫生,保护校园卫生,能够提升学学生的卫生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其次,班主任要多进行管理评价,要及时地赞扬和鼓励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运用榜样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会坚韧和勇敢,同时感受到班主任的热情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生成无穷的自我成长力量。

(四)分权设置,责任激励成长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支班干部团队,帮助教师管理班集体,促进班集体良好运行。如何分设权力,激励学生进步非常重要。在班级中分权经常会出现矛盾,普通学生和班干部之间出现矛盾,并且班干部之间还会产生分歧。比如,学生不听班干部的安排,班干部之间互相比较,班长压制委、学委压制卫生委等问题,从而导致班级管理情况不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共生效应”进行心理暗示,共生效应就是班集体的凝聚力,一个植物单独生存会枯死,但是群体生存时,有其他植物影响则生命力完全顽强,这就是所谓的“共生效应”,教师就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与班委合作,进一步了解班委的思想。教师可以进行一日班委活动,让学生人人体验班委,从而学会换位思考,在今后工作中服从班委管理。教师班委设置要合理,根据学生的特长来选择班委后选人,然后进行公开投票,选出大家心仪的班委。学生对自己的职务有敏感性,班主任抓住学生心理时进行管理调度,其管理效果会成倍增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善用心理暗示,肯定和鼓励学生,言传身教做到榜样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悦编著.活学妙用心理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4

关键词:国际铁路工程;基层班组;安全管理

0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铁路凭借规划咨询、投融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优势和以高原高寒铁路、重载铁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推进铁路“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中国铁路施工企业积极拓宽海外市场,参与境外铁路建设运营,输出中国铁路技术管理标准,展示中国铁路新形象,境外项目布局日益广泛,项目类型趋于完善。在“走出去”过程中,为适应铁路建设需要、确保铁路建设施工安全,需加强项目基层班组建设和安全管理,以应对大量使用他国劳务引发的对管理、经济、合同等法律制度的理解偏差以及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基层班组建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班组管理机制,在加快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项目基层班组安全管理的意义

班组是劳动分工中把为完成某项生产而相互协作的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是劳动组织的细胞[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铁路建设事故主要源于班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各类设备、环境等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3]。国际铁路工程由于受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其安全管理过程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班组安全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基石。国际铁路工程在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的同时,通过班组建设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安全专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能准确地传达到作业人员。通过对班组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达到操作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人的行为标准化、物的标准化以及合理的生产环境条件等[4],能进一步明晰作业层和管理层的安全责任,真正从作业层上解决安全管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基层班组建设常见问题

结合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以下简称“橙线项目”)基层班组安全管控实践,目前国际铁路工程基层班组建设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班组组织结构的构成和属地劳务作业人员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1)班组安全管理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班组建设、安全责任、风险识别等内容。(2)国际铁路工程基层班组人员多为外籍劳务,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差异,管理难度大。(3)技术技能方面。受自身文化和受教育程度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作业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技术工人欠缺且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特种作业工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因操作不规范或操作错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4)安全意识方面。受地区限制和经济制约,作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安全基本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违章违规作业较多。(5)宗教信仰方面。部分国别以信仰伊斯兰教等宗教为主,受祷告、斋月等因素影响,少数劳务与中方作息时间不一致,不易于基层班组管控。(6)沟通交流方面。部分国别长期受殖民统治导致民众思维习惯西化,同时受恐怖主义和内乱、语言沟通等方面影响,部分劳务素质较低。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基层班组管理过程中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冲突。

3海外铁路建设项目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实践

橙线项目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基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架子队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和延伸了对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机制效能的思考。与此同时,探索了基层班组标准化、精细化、属地化安全管理经验,并从制度建设、人员配置、流程管理、现场管控等方面进行班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项目概况

橙线项目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联手承建的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轨道交通项目,双方组建了铁总-北方联营体对该项目进行管理。项目正线全长约25.58km,全线共设车站26座,其中高架站24座、地下站2座,在线路北端设车辆段,南端设停车场,全线设置主变电所2座,在车辆段设有控制中心及安全中心。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一体化服务,并对承包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

3.2管理结构

橙线项目业主为旁遮普省快速公交公司(PMA),总承包商为铁总与北方公司的联营体(CR-NORINCO),监理单位为巴基斯坦监理公司NESPARK与中铁咨询组成的联合体。

3.3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

为规范班组管理,橙线项目从“精、准、细、严”4个方面,确保班组建设实现标准化作业流程,实施“一体、两控、三化、四环节”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施工班组管理体系,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管控,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预控和过程控制,为实现节点工期、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3.3.1以体系建设为中心,实现班组规章制度标准化

按照系统论观点,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是一个“复杂、开放、巨系统”[6],结合橙线项目机电工程专业建设特点,构建了“联营体-项目部-作业队-作业工班”4级安全管理模式,针对机电系统高压、配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SCADA、FAS、BAS、FES、电梯、扶梯、屏蔽门、暖通空调、照明等专业,成立了25个作业队、62个作业工班,构建遵循法律、健全机制、文化融合、重视合同、统一标准、加强教育、强化演练、综合检查、规范用工、激励考核10个环节的班组安全管理体系。在完善制度方面遵循“3条主线、6个模块”,以综合管理、人力政策和安全管理为主线,制定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应劳动纪律及措施;编制了机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全面覆盖项目建设的作业流程;编制了巴籍雇员管理办法,规范了巴籍雇员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和解聘、信息共享6项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明确属地化人力资源实施方案,从巴基劳务人员配比、岗位配置、招聘策略、培训方案、薪酬福利水平、日常管理6个方面进行规定。为强化安全管理,制定了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办法,从安全培训、班前教育、日常检查、特种作业、技术交底、红线管理6个模块进行要求,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3.2调整班组人员配置,强化属地化劳务安全管理

橙线项目作业班组大量使用巴籍劳务,为确保班组安全可控,需遵循“1:6”的人员配备比例,即每6个巴籍劳务必须有1名中方带班人员,每个作业工班必须配备1名中方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落实及管控工作。同时,规范下属8个项目部作业工班巴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做到“5个统一”:(1)将劳务公司合同文本标准化,确保合同条款详细、覆盖广泛、体系严密;(2)规范管理流程,制定统一模式的当地雇员管理办法,规范招聘、解雇等流程;(3)在薪酬待遇方面,统一橙线项目巴籍员工劳务标准,减少标准不一致带来的不利影响;(4)建立统一的选拔和培训流程,规范巴籍员工培训;(5)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对巴籍员工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实现实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联营体与各参建单位的信息对接,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共享机制,对因工作或其他因素辞退的员工进行备案。通过对作业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班组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作业能力。

3.3.3推行班前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预控

橙线项目将班前安全教育作为安全预控管理的关键环节。橙线项目要求每个班组每天在作业前开展安全教育,形成制度化,做好教育记录及签字确认,并录制至少1min的视频,按周收集班组工前安全教育记录卡进行存档。通过班前安全教育,对工作内容、现场施作质量安全标准和控制要点、需要协调及应急响应等事项进行交底,提高了作业人员“我要安全”的意识及“我懂安全”的技能,落实“我管安全”的责任,完成“我保安全”的任务,逐步实现班组“三无”(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在班前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方面,主要包括清点人数和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佩戴检查;总结讲评本工班(班组)上次作业安全生产情况;布置本次作业具体任务;向作业人员重点告知提前辨识的风险因素(风险点),排查发现的隐患,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其排除方法、注意事项和遇到险情时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

3.3.4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实行过程控制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所有管理环节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橙线项目各班组在机电工程安装作业过程中,要求作业工班安排布置时细化工作流程、逐级分解安全责任、技术交底标准落实到人、严格控制作业过程、优化调整安全措施、及时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奖罚措施。在安全工作流程化方面,重点突出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同时,做到“3个告知”:①班前明确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班组长告知现场作业状况;②告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等;③告知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在班前检查方面,及时加强防护并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此基础上定期对作业工班进行考评。

3.3.5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日常检查和考核奖罚4个环节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5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问题;解决办法

在当前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如果电力生产缺乏有效地安全管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对电力生产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挖掘现存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社会的用电安全。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缺乏严谨性,管理工作不够严格

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部门仍然无法承担起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责。一方面,单位部门没有做到良好的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同时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处理也不够严格,导致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另一方面,内部电力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机制,容易导致工作上的疏忽职守。[1]通常对于一些电力生产上的小事故,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很难发掘,并且也会置之不理。

(二)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在实际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将无法对电力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管。同时,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也无法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极易遗漏潜在的管理问题,进而为电力生产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从当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工作来看,虽然有些企业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制度,但是落实起来却缺乏全面性,很多管理工作较为形式化,这也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的表现。

(三)电力生产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促使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者,其职业水平和素养影响到了工作的安全性。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电力施工人员都能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素养。[2]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有很多电力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没有真正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使得电力施工不够规范,促使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极易造成电力施工安全事故的频发。

二、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的对策

在上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的问题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处理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最终保障好社会的用电安全。对于如何解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解决办法,以期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电力企业相关领导层应该从自身出发,重视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并积极宣传相关的电力安全生产常识,让下属部门员工也意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促使员工产生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比如,领导层可以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宣传会议,宣传和普及相关的安全管理事项,包括施工安全事项、应急处理方式等,使得员工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改进和优化自身工作的不足。其次,电力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对电力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考察,以做到预先发现、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3]这样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严格安全规范来完成相关的电力生产工作。

(二)发动员工的力量,改进和优化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员工是电力生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所以企业想要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并发挥电力员工的智慧,不断改进和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得各部门可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通,从而有效的传递工作进度,进而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流畅的管理渠道。比如,电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将各部门一定时期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并鼓励企业员工提出改进的工作意见等,以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互动性,进而增强每位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促使他们产生工作的动力,进而投入到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中,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三)坚持大局生产管理意识,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的协调发展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和生活,而电力管理工作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管理内容,所以增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4]如果我们想要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的协调发展,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大局生产管理意识,从整体上分析电力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全面的制度落实和管理。比如说,我们可以从电力的主网、配网及用电网等方面,实施多种措施的管理,以协调和预防各种潜在的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尽可能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以保障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

三、结语

总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想要安全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和全面性,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1(20):745.

[2]梅冬,万紫艳.浅谈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J].通讯世界,2015,26(24):92-93.

[3]池东亮.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38(24):56-57.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6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0引言

随着煤矿企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广泛的应用在掘进、开采、支护、输送及筛选等各个生产环节,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及井下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及煤炭企业的采煤成本。因此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生产过程中部分煤矿企业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工作监督,加上煤矿生产条件(地质条件、温度、湿度及粉尘)复杂多变,机电设备容易出现故障,例如,一些支护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引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为了保证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运行,煤炭企业需要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在用机电设备故障隐患,提高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效率,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水平及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1部分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部分煤矿企业仅只重视煤炭的产量,任务设备的管理工作影响正常的生产,机电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机电设备维修机制被动,没有严格落实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及维护工作,一些出现故障隐患的机电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带病运行,使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生产。(2)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的机电管理人员的缺乏是大多数煤矿企业面临的问题,机电管理人员岗位频繁变换或临时调用现象严重,机电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缺乏系统的设备管理理论知识,不了解机电设备安全参数及性能,缺乏机电设备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3)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一些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之一,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齐全;采购部门采购的同性能或同型号机电设备配件不统一,同类产品接口有多种形式,不同厂家配件不能互换使用,不便于后期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在存放及使用机电设备的过程中,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合理,零部件保护不到位,加速设备老化。(4)机电设备管理资金投入不足。机械设备在使用及存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老化现象,对老化落后机电设备,一些煤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及时淘汰,许多超过服务年限的老化机电设备经过简单的维修仍在继续使用,老机电设备配套的安全设施、保护装置更新不及时,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降低,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事故。(5)机电设备选型不合适。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满足工作面的使用要求才能保证机电设备高效率的安全使用。设备选型不合适,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超负荷或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故障频发,严重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可能引起供电电网负荷过大,严重时烧毁设备。

2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现有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是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及隐患排查需要按规定定期执行,安排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带队检查设备运转时的电流、电压及有无异响等情况,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报修处理,有较大安全隐患或故障的机电设备立即停机,现场处理不了的故障设备应升井维修或直接更换。(2)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科技的发展带动煤炭行业机电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应同步进行,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责任意识,实行考核上岗及奖惩制度。充分发挥高水平熟练技工的带动作用,实行老带新的技术传承模式,积累宝贵的操作经验,也可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技术好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机电管理队伍。(3)重视设备选型及入井检验制度。设备选型过程中,要结合工作面地质状况、煤层特点及操作空间等情况综合考虑,保证机电设备在该工作面能高效率安全使用。同时,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的特殊性,煤矿企业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需要符合安全标准,采购的机电设备需要有MA证,从采购源头上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另外,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在入井前的检验工作,通过各项试验确保设备动作灵活可靠,避免故障设备入井使用。(4)加大设备管理资金的投入。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对于能升级改造主提升机、空压机等重要设备,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来升级改造,利用较低的改造成本,提高这些重要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同时,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老龄化机电设备及超过服务期限的机电设备应及时淘汰,适当的引进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高的机电设备。

3结论

完善并落实科学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炭企业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机电设备管理队伍,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降低在用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机电设备使用效率、安全系数及使用寿命,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明星.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10):185-186.

[2]张安军.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9):175.

[3]程福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4(03):134-135.

[4]徐志亮.煤矿机电设备安全与技术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探讨[J].科技视界,2015(34):114+120.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7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发展迅速,相关档案也随之增多,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本文主要阐述了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推动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出版社;档案管理;特点;问题;改革措施

一、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书籍出版为工作中心、档案资料繁杂、档案使用频率高等特点。由于大多数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工作中心明确,其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图书的出版发行而展开的,所以出版社的档案涵盖范围非常广,包含了编务、书稿、样书、质量、发行、印务等多个方面。每一个工作阶段都有详尽的档案资料,它们充分反映了出版社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二、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许多出版社在人员配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按照相关规定,出版社的各工作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各部门间也缺乏合作交流。

2.出版社档案资料数量大幅增加

书稿是出版社中常见的一种资料档案,它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多样,仅这一项,就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但是,除了书稿之外,出版社的资料档案还包括人事档案、质量抽检材料、库房资料等材料。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日益增多,而且增长速度极快,甚至有的出版社达到了每年新增四十多万卷的程度。

3.管理工作不到位

根据规定,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其领导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各地新闻出版局是每个地区出版社的领导机关,理应对当地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采取相应措施。然而,大多数新闻出版局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关注度不足,监管不到位。

三、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健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首先,出版社应开展招聘工作,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按照规定配给各部门相应的人员数量,保证每个部门都具备三名以上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出版社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在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出代表进行部门间的交接与合作。由于出版社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按照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管理、移交的顺序进行,所以需要依靠编辑室、主编室以及档案室共同合作完成。出版社只有重视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才能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运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出版社应尽可能地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以便开展管理工作。此前,受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出版社通常采用纸质稿件和资料,来完成图书的出版工作,所以存有大量的纸质的档案。这些纸质档案不易保存,容易缺失,且查阅难度大。然而,电子档案比纸质资料更加便捷,不管是在保存方面,还是在查找方面。鉴于此,出版社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转变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形式。在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后,出版社要在各个环节上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如在存储时,出版社可以派专人负责档案的存储和整合,以避免资料存储的重复或缺失。

3.加强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首先,各地新闻出版局要注重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积极并严格地履行工作职责,正确认识到出版社的档案管理事务并非只是出版社的内部事务,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各地新闻出版局要按照规定办事,监督、检查以及指导当地的出版社。出版社也可向上级反映情况,提高当地新闻出版局对出版社事务的重视程度。两者的相互督促有利于加快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步伐。

四、结语

出版社的档案与其他档案类型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出版社不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要根据出版社的发展情况,结合新思想与新技术,合理地调整工作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进而推动出版社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作者:李申 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案例范文8

关键词:建构主义;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不仅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些非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因理论抽象、图标复杂、术语众多、数学知识使用频繁、逻辑性强等成为理解和讲授的难题[1]。而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案例来模仿具体的真实情境,并让学生进入到相关情境中来理解被转化了的抽象理论和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课本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与“微观经济学”这类理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是相适应的。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自主性都有较高要求,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应用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中,能够使案例教学法在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降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排斥感,使学生真正对微观经济学案例感兴趣并从中理解相关知识点。

二、传统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案例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学习主动性有较高的要求,课堂小组讨论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容易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而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实质学习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会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急于给案例下定性化的错误结论而影响之后的理论学习,对教师自身的资源素材积累和现场把控、知识点提炼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占用教学时间较多,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的支持。传统经济学教学中所应用的案例多为理论性偏强的经典老案例或者脱离学生日常生活的“高大上”的时事、商业案例,案例本身篇幅较大、内容复杂且专业术语较多,对于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案例较难让他们感兴趣乃至讨论。他们的高考分数较低,学习基础更是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枯燥高深的课本理论知识更是缺乏探究和思考的兴趣,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感兴趣且情商较高,善于观察和学习生活中的新鲜事物[2]。如果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而后学生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讨论结果的传统案例教学法只会让这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越来越排斥,并且将一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排挤在课堂讨论之外,慢慢他们发现自己无法解答任何案例并从中获得习得性无助,最后导致学生对“微观经济学”产生学习倦怠,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黏性”。再者,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鼓励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帮助教师恰当适时地补充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然而在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微观经济学”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这时候学生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他们已有的经济学知识基础更多地来自高中政治里所接触的经济学部分,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对一篇案例材料的阅读和解题思路更多地倾向于高中阅读理解的解答方式,思维较难发散且意图寻找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直接给学生案例让他们自由讨论很难产生不同的答案来,严重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初衷的实现。最后,压缩学时、学分已经成了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普遍趋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学时设置已经从早年的72课时压缩到了64课时,到最近几年的48课时,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越来越紧张,对部分复杂高深的理论知识点不得不进行简化和拆分。一个综合的经济学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往往是跨章节、多样化的,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和速度通常较弱,一次性吸收理解整块综合的经济学知识点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拆分知识点后对应地将大篇幅的综合案例拆分为一个个分散的小案例是有必要的。

三、建构主义思想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其中,运用学生周围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与民办高校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经济生活环境的学习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改进传统的经济学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为止,建构主义学者主要提出了3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

(一)支架式教学。这种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二)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三)随机通达式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

(一)生活化案例建构新旧知识联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在有一定知识经验基础的情况下进入学习情境的,而不是完全没有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绝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行“填鸭式”的知识点教学,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再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应该从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鲜活有趣的经济学生活化案例来引导学生将对生活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经验迁移到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知识群上。比如对于效用论的“效用”概念知识点的导入,可以提取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欲望”“满足程度”和“评价”,从而联系到网络购物的商品评价,从和学生交流网购体验自然而然地把网购生活案例嵌入到课堂互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效用”的概念。除了通过交流、联想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提取生活化案例外,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指出要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解决真实事件问题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就地取材、借题发挥来自然提取出经济学案例。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两个学生使用的手机是不同品牌的,于是当即引入“替代品”的概念,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替代品手机涉及的价格、消费量和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概念等;在本人设置的随堂练习和作业当中,也尽可能地就地取材,用体现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另外,有一些学生存在原有的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冲突的情况,这时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冲突点提炼出来加入到生活化案例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新的知识点。生活化案例不限于案例内容的生活化,案例形式也需要生活化,传统的教学案例往往主要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展示,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生活化的案例可以更多地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载体展示,甚至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等隐性知识传播的形式展示。

(二)案例和知识点间建构一对多或多对一关系。建构主义的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指出,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来呈现。对于简单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案例和知识点间建构一对多的关系。教师厘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显、隐性联系,通过一个微观经济学案例串联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讲解这些不同知识点时反复使用同一案例,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同一案例的能力以及对同一阅读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从而让他们从应试教育的定势思维中走出来,更快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自主式学习中。比如学校体育场挂有某公司赞助的学校比赛的横幅,以这个横幅的照片为案例材料,既可以通过“赞助”联系到“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论、成本论中做广告与技术研发带来的销售利润对比分析的知识点,又可以通过“某公司”联系到它所在的行业类型,引出市场结构及不同类型市场特征的知识点。对于复杂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案例和知识点间建构一对多的关系。建构主义指出,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比如对于“生产者均衡推导”这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点,需要将其拆分为既定产量分析等成本线平移、既定成本分析等产量线平移与扩展线三个更细化的知识点,在学习等成本线章节时可以引入针对等成本线平移分析的案例,而在学习等产量线时再引入针对等产量线平移分析的案例作为补充,最后在学生通过案例理解以上两个知识点后,再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展线”的知识点。将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通过多个案例结合小知识点从不同侧面反映综合的大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用一个综合大案例来直接解释生产者均衡推导过程,这样既耗时又难以消化。

(三)复杂大案例拆分为小案例片段。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法指出,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以便之后能对学生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引导。而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提到的分隔策略指出,为了适应学生记忆容量和组织能力,将长视频分隔为时长515秒或更短的十几秒的短视频再让学生观看的元分析效果量要远远优于直接让学生观看长视频的元分析效果量[3]。视频是案例的载体之一,根据大学生7±2组块的记忆容量特征,其他形式的案例也可以采用分隔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处理[4]。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些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虽然篇幅较长、内容复杂,但是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时可以把它拆分或简化为小的案例。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可以先联系学生的高中知识,从最简单的小案例开始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框架,在之后的章节涉及更深的概念时可以在原概念的基础上引出新的更复杂的概念。同时在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原始的简单小案例去掉各种理想化假设的“脚手架”,逐渐还原出经典的大案例本身,将分散在多节课时中的小案例片段串联起来,将复杂耗时的大案例变成可以运用课堂或课间零散时间讨论的小案例。

(四)案例总结阶段变为师生、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到了教学评价的案例总结阶段,通常是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师在这个阶段又回归到了单方向讲授的模式,然而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既包括学生个人自评也包括他人评价,而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辅助性学习的角色。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如果到了案例总结阶段,由教师单方面强行归纳总结案例并联系到知识点上,反而使得之前学生讨论出来的观点得不到展示和引导,同时教师总结出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会再一次打击学生发表自我观点的积极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先由每个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各小组再对其他小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适时地获取学生正确的观点总结并展示到板书或多媒体上,让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满足;同时对于学生错误、不完整的观点加以引导、矫正和补充,尽量采用生活案例过渡语言,避免僵硬地打断学生思维和强行灌输课本观点。比如在总结阶段学生发现案例涉及的一个知识点是“需求点的变动”,学生谈到这是由某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这时教师可以用反例如肥皂价格变化与洗衣粉需求量变化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观点中的误区,从而来补充这个观点的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时”以及“某种商品自身的价格”,而不是“某种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这样的补充、引导比直接强行总结出标准的书本概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旁听、引导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五、总结

文章通过对传统“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课本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对生活中的鲜活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将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到了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减少了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排斥感,增强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易于接纳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并使得学生学会了用微观经济学知识解释周围经济生活现象,对于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静.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290.

[2]郝春芸.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特点研究[J].科技信息,2012(12):50-51;54.

[3]高文.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