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建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活动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活动建设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1

近年来,中职院校班级的文化建设受到高度的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风气构建较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为班上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条件。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得到完善,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家”,是学生成长和了解社会的基础基地。班级文化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是班集体在长时间通过一起学习、生活所形成的一种风尚。班级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的是精神文化,后者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班级文化对学生出入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

在一些班级中,相对于中学的班级意识,现在的班级意识不断地被削弱,他们对班级的集体荣誉、归属感等没有多在意。其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高校不是很浓厚,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因此学生在自我约束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不在乎缺课、逃课、挂科等情况,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对班级的活动参与性不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较少。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

中职院校目前缺乏的是强大的内心世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的部分,不仅是班级的灵魂,还是班级的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文化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中职教育中,一些老师对文化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入,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很重视。久而久之,班级的问题越来越大,班级文化的建设力度较弱。

3.班级活动太少

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活动显得十分缺乏。活动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工作的载体,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班级文化增添一定的韵味。一些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得不多,虽然有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导致很多活动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对组织班级活动降低了兴趣。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

1.班级环境建设

环境是对人产生客观认识的主要影响,学生所处于的主要环境是班级,班级支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班级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布置以及育人设施的建设,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面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教师环境能够给外人一种暗示和感染,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例如,在开学时,老师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对教室的包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和谐家园”,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意义,有氛围。学生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植物,如多肉植物、吊篮等。老师安排学生对该植物进行照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在公告栏中张贴一些规章制度和通知;班级小角开设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贡献出来。

2.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要建设适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维护班级优良秩序的关键所在。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制定班规就是实施、监督、制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班级应该围绕一些规章制度,以学习、纪律、卫生等为内容建立一定的标准,制定考核量化,要突出班级的民主、科学。老师应该遵守该制度,代领班干部进行遵守,使全班学生遵守制度。

3.班级精神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主要象征,不仅反映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还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班风入手,培养学生重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一股无形的正能量。该正能量能够发挥激励、教育和制约学生的作用。增强班级班干部的凝聚力,班干部严格遵守制度,给班上同学带好头,适当地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正能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上,需要老师进行良好的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2]慕晓洁.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的自主管理[J].价值工程,2011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2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形成有重要影响。在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教育为先,育人为本。在班级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班主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并将其体现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于道德培育的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班主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德行,引领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要践行立德树人,坚持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这对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观念及行为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班主任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从内心深处增强提升品德素养的自觉性。

二、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价值导向原则。学生时代的道德素养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价值导向原则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班主任要用正向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德育活动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和长大,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品德,从而塑造美好的品质,并自觉落实到培养品德的行为实践中,实现价值导德。其次是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依托,班主任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并且能在活动中形成感悟、获得体验、提高品德。例如在班级标识的设计、班级规则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班级环境的美化等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深入其中。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全体师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再次是活动多元原则。班级学生各有特点,班级文化各有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活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班主任要积极创新和探索,活动形式。从活动范围来讲,可以有小范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有大群体的广泛参与;从活动形式来讲,可以是室内的图书角、主题班会,也可以是室外的实践活动、体育比赛;从活动内容来讲,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对祖国未来乃至于全球发展的展望和憧憬。

三、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第一,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指导着整个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建设班级精神首先要确立班级发展理念,明确班级发展目标,确定班级发展方向,统一班级文化认同;其次要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标识,包括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等;最后要加强班风及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增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育积极向上、崇尚道德、努力进取的班级风气,打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第二,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为班级的管理和发展提供规则和约束。班级制度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可度,并能自觉遵守,进而引导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班级组织结构、班级运作流程等,对班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可以有效激发班级成员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第三,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的教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班级活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这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物质设施等,能够提供教书育人的氛围。整洁、温馨的班级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更快取得进步,而拥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师生又反过来可以推动班级环境的优化。班级环境建设要注重细节,包括教室墙壁的布置、桌椅的摆放等,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建设班级环境不仅要注重显性环境,更要注重隐性环境,要让学生在教室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班级环境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学生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环境文化,推动班级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策略

第一,课程养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德作用,挖掘相关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构建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并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特色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主任要将课程教育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建构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德育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

第二,文化润德。班级文化润德是要在鲜明的价值认同中,持续发掘群体中的德育要素,包括心系国家、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育德之风,将自主育德的种子植根在班级文化深处。班主任要善于结合班风、学风建设,营造德育文化氛围,形成提升全体师生道德素养的精神力量,让班级成为育人场所,人人成为道德榜样。文化润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为之追求和探寻。

第三,活动悟德。体悟式德育活动是一种充满乐趣、生动活泼的育德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升道德素养。在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系列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和学生相互尊重、共同成长、一起提高。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集思广益设计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级活动既要寓教于乐,又要防止流于形式,要强调活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磨炼品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

第四,实践育德。品德培养要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重视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品德的作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参加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例如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创新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

第五,治理赋德。治理赋德是通过推进班级治理现代化,改革班级德育教育模式,并在优化班级治理中,赋予学生必备品德养成的动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班级共同事务管理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激发班级活力,提高班级治理水平。治理赋德离不开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要制定完善的班级规则,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广泛认同,并让所有人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细节之中。

五、结语

文章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了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班主任要优选德育工作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文化润德的育人功效,以班级文化润泽学生的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卉.价值导德: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班级育德[J].中小学班主任,2021(7).

[2]杨浩波.凭己所长,做有活动创新能力的班主任[J].中学教学参考,2021(12).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文化建设;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谐校园

一、引言

学校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特别是基础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基地。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学习态度,在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每位成员的行为。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分子,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学校文化,既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学校文化。

二、明确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

一个被认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级成员精心建设,需要班主任的全方位引导,更需要班集体的全身心投入和共同参与,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主要策划者,除了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外,还要发动广大班级成员。班主任搭台,班级成员唱戏。班主任要具有时代的高度,从大的层面把控班级文化建设,要把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糅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这样的班级文化就具有了时代的先进性,就会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班级文化建设是为服务广大班级成员而建设,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服务,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服务。明确了这种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期间班主任要承担起掌舵人的角色。

三、完善班级物质环境,形成舒适的发展空间

班级物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硬件环境,相对于文化层面的环境,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到每位班级成员。优雅的班级物质环境可以影响到每位成员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转化为学习效率。小学生班级物质环境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常常是班级少数人在参与,导致缺乏全体成员的参与,这种物质环境建设常常就是个性不足、共性有余。最后的结果是全校的班级硬件文化标准化、单一化,缺乏创意。笔者的体会是,可以让每位成员参与进来,让大家献言献策,发挥每位同学的创造力,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单一化的布置,另外,提高了广大班级成员的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已经是一种班级集体活动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推广班级活动,创建宽松的学习空间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班集体,一定是注重班级活动的集体。班级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广大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形成大家认可的某种准则,这是班级活动的目标之一。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中,让成员感到受集体的关爱、荣誉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长此以往,班级成员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默许的和共同认可的班级文化,友爱、包容、互助等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会深入每位成员心中,最后形成班级特有的行为文化。

五、健全班级制度,维护有序的生活空间

制度也可以称作规矩,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小到班级集体,没有大家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班级制度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成员一致认可的准则和纪律。而这种对班级成员由约束力的制度,其产生和形成过程要有民主性,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在执行过程中才不会有障碍和困难,才能让每位班级成员自愿地去遵守,才能发挥每位同学的个体能动性。我为人人做贡献,人人为我做贡献,这样的班级制度才是班级文化的基石。

六、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国家文化、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多元文化,是班级每位成员达成共识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如果具体到一个细节,可以分为人生理想、价值观、国家意识、集体观、学风、班风、友谊观、法律意识等等。它是一个班级集体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广大同学思想价值的凝练。在具体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从班集体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荣辱观三个方面去开展。

七、结束语

小学教育具有承前启后作用,从先前的幼儿教育进入正式的课堂式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形成和思维与情感的完善的开端,对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以上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或者形式。目前学校层面文化建设开展得较多,而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不够广泛和充分,特别是从方式方法到具体的实践环境环节的探索还不够。有鉴于此,探索和发展一套适合当前小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3]陈和娟.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2006,6:189

[4]蒋华英.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J].山西教育,2006,7:21-22.

[5]徐剑英.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N].绍兴日报,2006-7-29.

[6]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28-29.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4

【关键词】职业化策略;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职业院校也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来模仿企业的管理制度,旨在打造“职业化人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界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普遍观点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心态,教育者也应该明确环境与文化网络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1班级文化的功能分析

按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他认为班级文化即在集体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发挥人才培养的具体功能。时至今日,班级文化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微观现象,包含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多维度内容,具体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班级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实现人际交往的和谐融洽,处于班级环境下的学生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班级中获取的经验和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效参考。2)管控功能。管控功能则体现在班级文化的约束作用之上。班级管理规则实际上也是一种正式规则的体现,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刚性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文化则体现了柔性管理的内容,弥补刚性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两者之间形成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共同构建了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1]。3)激励功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格发展方面。在良好班级氛围的环境下,班级的所有成员的行为和精神风貌会受到激励,他们在进行某些思考和行为时也会先考虑到班级发展与规则制度的要求,不至于出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2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不同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也是职业能力的有效体现,在今后的就业时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专业能力一般指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项能力,这些都是与职业化发展方向相符合的基本要求;而社会能力则主要表现为市场趋势分析、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方法能力主要指的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包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发展,制定未来管理计划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能力提升

从专业能力的细节要求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的与旅游相关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际交流。作为导游人员,如何能体现出旅游地区的形象魅力与感召力,强化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的表达。因此,在日常的职业化训练当中,学校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管控,让学生实际模拟导游工作的场景,可以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功能。从知识层面来看,一个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可以充实自身的能力水平,还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及时针对现有的管理工作和学习状态展开调整,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专业进步发展规划[2]。

2.2社会能力提升

社会能力即学生具有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尤其表现在和他人之间的沟通。换言之,在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环节中,如何促进自我教育水平的提升是教育有效性的合理体现。当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时,他们也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方式的创新之处也体现于此,即学生会更加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责任意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职业化班级建设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适应自身角色从学校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转变,在处理问题时也可以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

2.3方法能力提升

方法能力则表现在独立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等。以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工作来看,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融入一些企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内容,锻炼学生在企业当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也能将自身定位为未来的企业员工,在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的前提下保障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也切实推动职业院校的文化改革,构建新时期的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

3基于职业化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3.1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内容在于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所以在日常课程的学习方面需要涉及到一些职业活动层面的内容,并且在活动中明确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育期职业素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我们需要强化现代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养成,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而院校和院系管理部门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研究文化建设实施的具体方案。以当前专业教育的作用来看,它根据当前社会的职业分工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划分,高校也可以根据未来行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辅助下关注人才的个性能力发展。

3.2班级精神建设

班级精神建设有助于提升班级群体的团结协作意识与班级凝聚力,因此这项工作也需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这也无形中对班级文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提升班级的协作意识。以集体生活的具体性质来看,班级活动可以发展和培养班级成员的综合素养,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创新的班级活动也能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班级成员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来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体现出活动的教育价值,所以在活动主体的方式选择上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3]。主体性活动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针对当前发展问题的判断来围绕主题进行规划。总体而言,班级心理环境与精神建设工作需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支持,帮助学生简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团体活动表现自我,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学会如何处理冲突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节心态。对于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班级和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小郑,无论是学习层面、生活层面还是其他问题,都应该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态。

3.3辅导员在班级文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需要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打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具体来看,即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层面的差异,更好地反映出社会自觉性与集体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环节中,如果能够被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即可被认为是班级舆论,同时也需要在班级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整体的精神风貌。辅导员此时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集体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关心身边的人,了解班级发展与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开展以旅游管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共同为专业领域发展出谋划策,开设专门的板块[4]。必要时,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新媒体途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校园网站等途径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事务的具体态度与看法,以此对现阶段的工作状况进行总结,在重大事件与决策方面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总体而言,班级文化建设应满足学生成长时的个体情感要求与归属,弥补班级组织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好地为班级文化建设所服务。

3.4明确班级文化核心要素

我们应该明确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包括不同层面的价值观、主流精神和班级制度文化等。实际上精神文化的建设工作是班级文化的最终目标,即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直接体现在班级的精神状态之上。在价值观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全体班级价值观,具体可以将其分为不同阶段[5]。第一阶段,价值观建设初期,即让所有学生按照自身的角度去认识集体,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这一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会相对和谐,价值观教育也应该在这一阶段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即个体成员寻求价值观一致的时期,在群体交往过程中找寻到认同感。以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来说,可以基于兴趣、旅游倾向等因素条件进行了解。教师也应该注重小团体的教育作用与价值观建设等。第三阶段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完成阶段,即所有成员的价值认同。班级主流精神的建设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塑造个性鲜明、具有现代特色的班级精神。

4结语

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的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间接地体现出教育力量,同时也反映出班级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本次研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了班级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考虑到了学校因素,并未基于家庭教育与社会层面展开分析。这也是今后的学习研究中需要强化和提高的内容。未来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朝着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向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凯怡.基于“和”文化的班级发展新样态——提升班级凝聚力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8(12):67-68.

[2]杨丽.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班主任工作思考——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8(1):97.

[3]方大芳,窦志亮.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5):177-178.

[4]李静.浅议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旅游专业班级文化的重建策略[J].才智,2015(26):67.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5

班级环境不是一种人为的布置,而是班级学生展示个性活力的舞台、张扬个性的舞台、发掘潜能的舞台、展现价值的舞台。由于每个班集体的成员不同、班主任个性特点和班级生活不同,因此,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班集体。每个班集体都应该是富有独特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来源于个性鲜明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成员也不断从这片滋养生命的土壤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1.达人榜,激发班级活力

学校各班都有“达人榜”,达人榜设置的评比内容由班主任自定,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们在新学期布置环境时,就创设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竞赛栏目:“自律达人榜”、“智慧小达人”、“一马当先”、“一起飞奔”等,这些栏目深受孩子欢迎。个性化环境的建设体现了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不仅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班级小达人,塑造学生个性自我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每个教室门口都张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孩子有的天真烂漫,有的笑容灿烂,还有的自信满满……而旁边卡片上那富有个性的文字,让你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就是班级每周评出的“小达人”,这些“小达人”的相关资料不但在教室门口展示、宣传,还上传到班级博客。实施班级“班级小达人”的评选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创设力争上游的氛围,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3.特色墙,凸显班级个性内涵

走近南小的教室,您会被一个个设计新颖、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名片”—特色墙所吸引,她会带您走进这个班集体的内心深处,领略到这个班集体的动人风采。特色墙由各年级、各班级分别从“班名、口号、背景”等方面,由各班师生共同思考、共同设计。版面颜色鲜艳,生动活泼,它把各班的成长理念,班主任的育人思想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南小46个班级门前分别亮出了“向日葵中队”、“阳光中队”、“绿叶中队”……不同的文化布置向你展示着不同班级的个性。它成为了南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为焕发班集体个性活力奠基

个性化班级制度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大而全的、几十年不变的模式,以个性化的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的精神文化。

1.建立个性化的集体共同愿景

班级共同愿景是引领班级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意愿,是指引学生成人成才的动力和方向,是全班同学为之奋斗的美好憧憬,它概括了班级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存在于全体同学脑海中清晰、持久、独特的奋斗精神。例如,通过建立“把班集体建成共同的家园”的愿景,激发了集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随后围绕共同愿景展开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激发了集体的活力,很快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班集体。

2.制定个性化的集体公约

班级风气是班级中最积极的部分,是主导的文化价值,要凝练成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就必须依靠一些集体公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因此,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根据班情,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相关公约。这里的公约包括富有特色的班训、班级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

3.设置个性化的角色

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特点和个人愿望,使每个学生都能担任集体中的重要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得到不同的锻炼,获到集体的认可。班集体管理角色个性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有的班级推行了岗位轮流制,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当家作主的滋味,努力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班级成为他们自主发展的摇篮。难怪许多班主任欣慰地说:“我们班级没有差生了”。这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深刻认识,更是个性化角色设置后带给教师的一种深刻情感体验。

三、个性化班级活动,为焕发个体活力搭建平台

凸显学生文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思路,学生文化建设与班集体建设个性化的内涵是一致的,丰富的学生文化活动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平台和积极的社会心理气氛。主题教育活动,让班集体得到个性化的体现。主题教育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学校提出并指导各班级积极开展了关注学生集体与个性需要的主题活动。如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了》、二年级的《我爱我的小伙伴》、三年级的《夸夸我们的班集体》、四年级的《感动我们的班级故事》、五年级的《班级发展和我成长》、六年级的《为明天支撑起一片蓝天》等。丰富的班级主题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主动性,为班集体建设个性化提供了平台。各班级都根据本班的特点进行具体化的活动设计,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香校园活动,给班集体建设以文化的涵养。阅读文化是学校学生文化的又一个方面。学校通过营造学校阅读环境、开展阅读节、组织班级进阅览室、邀请文学家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学校还要求各班级把定期开展“阅读交流”、“好书漂流”、“亲子阅读”活动作为班集体建设个性化的基本工作,使各班级有了班集体建设个性化的基本抓手和基本路径。

四、个性化的班级评价,为班集体焕发个性活力加油

1.班集体建设三级指标,指引班级成长的目标

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把班集体分成三个不同层次:一是规范班集体;二是和谐班集体;三是活力班集体。这三个层次的班集体反映了班集体建设过程的不同水平。规范班集体的要求是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班级活动规范、班级工作资料规范、班主任工作计划和资料规范,学校各项工作能有机地渗透规范进行。这是班集体建设中最为基本的阶段。和谐班集体的要求是师生关系和谐、班集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团结、教学活动中气氛和谐,学生喜欢并且能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班级富有集体凝聚力,班级在各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活力班集体,就是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特色;学生在班级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班集体自主管理机制,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多数学生在班级中担任满意的角色,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自我认识;班集体活动气氛好、富有活力、学生的活动能力强;班集体形成个性特色,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班级评价的制定与实施让班级有了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让班主任不仅自己跟别班比,更重要的是跟自己比,在比较中发展,在比较中进步。学校通过个性化的班级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位班主任的辛勤耕耘,激励教师,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实现了教师的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实现了班级的个性化发展,让学校、让教育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2.班级成长档案,记录班级成长的足迹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建设。班级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高校在校学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影响优秀班级建设的各种因素,并且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高校班级建设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班级建设;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班级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接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组织。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能够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更好地完善自己,使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就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常常是以班级为最基本的单元开展的。因此,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因素

1.1个人方面

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90后”。他们很多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当他们步入高校后,就必须学会独立地学习和生活。但是由于从小的习惯问题,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着集体观念和奉献意识,很少考虑别人,只会考虑自己。班级是一个集体组织,要求班级内的成员具备集体观念。如果一部分大学生只考虑自己,不去关心团队利益的话,那么必然是不利于班级建设的。

1.2家庭方面

从家庭方面来说,大多数学生出生、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吃苦,总是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准备好一切,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性格自私,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等。而当这些孩子走出家庭的庇护,独自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时,往往表现得很不适应。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班级活动不热心,影响班级建设。

1.3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校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精髓,是学校长期以来积淀的一种无形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内的每一位成员。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必然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优秀的校风、学风能滋养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学业进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也会更好地促进班级建设。

1.4其他方面

除了个人、家庭和学校外,班级建设还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上信息繁杂,良莠不齐,少数大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班集体的建设。

2应对措施

2.1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

在大学生活中,与大学生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往往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他们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班级建设的质量,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校都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尤其是缺乏专职辅导员。一个辅导员往往管理着很多班级。辅导员事务繁杂,精力有限,管理起来往往力不从心。大学班主任一般都身兼数个教职,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顾不上管理班级。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连班主任的面都没见过几次。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班级建设质量不高。有鉴于此,学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比如,适当增加专职辅导员的数量,适当减轻班主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学校领导要督促各院系班主任和辅导员定期召开班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干预。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业上的困惑。与此同时,校方也应当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心全力地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为他们更好地管理班级打下基础。

2.2完善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全班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听取班上学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本班的规章制度。制度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不足之处,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2.3建立发展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比高中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一部分缺少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在这种“自由”中迷失自己。他们觉得进入大学就高枕无忧了,丧失了学习激情,缺乏奋斗目标。有些人沉迷游戏,昼夜颠倒,萎靡不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出来帮助他们,要和他们谈话,让他们明白上大学是来干什么的,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他们的热情,提振他们的士气,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在班主任、辅导员无暇顾及之时,班干部就要主动站出来,帮忙同学走出迷茫和颓废,重新融入班集体。

3新时代下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3.1理论意义

各项研究表明,高校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班级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

3.2现实意义

推动高校班集体的建设,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今后踏入社会时有更好的发展。搞好班级建设,有利于培育优良的班风。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为班级建设做出贡献,将来走向社会,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高校班级建设的优化策略

4.1加强班级团队的建设

在班级建设过程当中,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带领学生不断融入班集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强化集体意识,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班级的发展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荣誉与班级的荣誉联系起来。还要树立班干部的威信。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时间有限,班干部能充当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助手,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而由于班干部也是学生,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沟通,因此,班干部在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4.2激励教育

班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进入大学后,每个人的成长状况各不相同。在学习上: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好,能获得奖学金;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挂科。在思想上:一部分学生积极上进,热心参与班级管理,关心同学,帮助同学;一部分学生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不但无心参与班级活动,而且对班干部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班级管理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在管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对学习成绩差、思想放松的学生进行管理时,更要掌握分寸。激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一步步走出学业困境、走出思想困境,融入班集体。激励教育,不但适用于困难学生,也适用于其他学生。激励教育能使班级的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能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和凝聚力[2]。

4.3创新班级文化

开展各项活动是推动班级建设、创新班级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开展班级活动能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班级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有主题班会活动、节日庆典、体育活动、社会调查、科技活动等等。活动的筹备和举办需要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学生在参与活动组织和筹备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5结语

高校的班级建设,是每一个大学都非常重视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我们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建设符合时代标准的班集体。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班集体当中,让整个班级更加团结。班级的建设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其次,我们应当对班级的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制定合理合适的规章制度。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对管理方案进行完善,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为班级做贡献。班集体的建设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深刻领会新时代下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优化班级建设的策略,将班级建设推向新台阶。

作者:张纪新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高校班级建设策略篇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了高校班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班级作为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施载体,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1高校班级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的任务

1.1思想政治引领

班级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主要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来进行推进并实现。目前,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子,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修课。思想政治引领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青年大学生们在大学里进行全方位体验和践行,从而稳定下来,这时的班级就承担起了除课堂教书育人之外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1.2集体精神培育

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了00后时代,群体特征明显,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集体观念与意识相对淡薄。进入大学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一群孩子组成了一个班集体,人数大约为40人,他们要在这个班集体中不断适应,参加各种集体性社会活动,增强参与感,提高社会融合度,不断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1.3学风建设聚焦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考核方式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自主性学习是大学学习的显著特征,除了正常的教学授课之外,学生其余在校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级的学风建设成效与班级成员的学习状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好的班级学风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相互追赶、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实现集体与个人相互产生效果的良性循环。

2高校班级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行过程

2.1建立可持续运作的班委会是提升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基础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组织是由若干个人或群体所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组织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以人为中心,使人财物合理融为一体,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状态;二是具有被本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可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三是有明确的边界,以区别于其他组织和外部环境[1]。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的。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引导者,班委会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与基础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要通过公开选拔、考察、培养,建立起一支组织能力强、团结向上、稳定的班委会队伍,这对于班级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引领作用,带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班级组织建设的合力。

2.2班级主题活动开展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大学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高校提出的课程思政也逐渐在课堂上发挥作用,逐步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但单一的思政课程教学并未完全发挥出最大作用,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来内化于心,班级就在其中起到了载体的作用。班级借助于国庆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3高校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进入高校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传统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在高校里,班级组织开展国学大赛、诗词大赛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爱学、乐学的氛围,通过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对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从而自觉外化到行动中。

3.2理想信念教育是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是个体行动的指南针,是国家与个体、社会与公民个体层面相融合的最高境界。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符合国家性质与社会要求,要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将其真正内化为个体行为,自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在国家、民族的奋进进程中不断贡献青春力量。在班级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要组织严肃而庄严的活动,借助国庆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3.3职业道德是班级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选内容

青年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在未来会面临职业道德的考验。高校学生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能够体现出行业整体现状。对于职业道德而言,思想道德是基础。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会投入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从学习高校专业课程开始,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班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弥补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不足,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4结语

高校班级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下,要充分以德育育人为中心,将高校班级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不断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班级建设效率,通过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作者:孙兆风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高校班级建设策略篇3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加强对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必须首先确立新时代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只有目标明晰、方向正确,才能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一、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

新时代的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是紧扣新时代国家、社会、高校及学生等各方面的特点和要求,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成才为目标的班级塑造与管理工作,因而,核心目标必然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正确、人际和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既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又是新时代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的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与内容。

(一)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应该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班级建设的首要核心目标。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显而易见,政治正确不仅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核心要求和根本遵循,因而,确保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方法举措等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影响并形成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确保其政治正确,必然成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首要核心目标。

(二)人际和谐。

当然,国家与社会的和谐来源于人际和谐,来源于千千万万个小家庭、小集体的和谐,这也是我们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大学生人际和谐应成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品德、有修养、有情怀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才能使其将来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和谐、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

(三)朝气蓬勃。

作为大学生教育重要环节的班级建设工作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上下功夫,这样,青年大学生们才能从心底焕发出蓬勃的朝气,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才能影响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奋发有为。

青年大学生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栋梁之材,承载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在新时代高校的班级建设中,我们必须激励广大学生,牢牢把握大学阶段这一黄金时期,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优良品格,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如此,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二、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路径探索

班级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班级管理,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所有班级建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政治正确、人际和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培养教育学生,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终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由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的班级建设管理队伍,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基本前提。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格塑造,形成比较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而,辅导员、班主任正确、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帮助无疑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思想政治方面,学生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不够成熟和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当然,更需要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辅导员、班主任政治过硬、品德高尚、素质全面,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从而成为学生成长路途上永远指引其前进的明灯。正如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指导过的一些学生,曾经让家长悲观失望,让老师们觉得无可救药,但笔者没有放弃,在班级建设中,针对这些学生多方面地开展教育工作,最后,这些学生终于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让家长感激不已,让曾经的老师们刮目相看,也让这些学生恢复了信心。

(二)培养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团队,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校班级中,由校干、院干、系干、班干等优秀学生组成的学生干部团队是班级的核心,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强有力的学生干部团队可以使班级建设的各项举措得到坚决、有效的执行,能够帮助辅导员、班主任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由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干部队伍能够在班级建设的各个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可以成为班级里所有其他学生的榜样,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往往比老师们的说教更加有效。因此,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首先着力抓好的是班级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力争让最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干部队伍中,然后从严要求,同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班级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学生干部几乎都能很好地进入角色,广大学生也能迅速适应并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和谐融洽、班风优良的优秀班集体。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确保高校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指立足于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基础之上,经过长时间的积聚引导形成的认知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内涵丰富,包括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多种形式[2](283)。因此,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的教育课程,通过长时间正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创造积极的育人环境,继而影响并教育改变学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建设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班级文化活动,同时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入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一言一行中,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另外,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是确保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班级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必然依赖学校其他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必然推动和促进其他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确保高校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课堂教学工作的鼎力支持和配合,需要所有任课教师把育人的理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尤其是思政课程和其他人文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充分结合起来,自觉开展有思想、有温度、有内涵的课堂教学工作,并保证其成效;学校其他一切教育工作同样必须落到实处,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中,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核心目标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有力保障。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无疑是巨大的,社会更加开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文化更加多元,即将成为大学生主力军的“00后”与作为辅导员、班主任的“90后”“80后”“70后”、甚至“60后”,有着太多不同的人生境遇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上诸多不同的特点。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班级建设的参与者与时俱进,主动跨过代际的鸿沟,不断创新班级建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采用新时代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方式,拓展班级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建设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班级网络群文化、班级文化,使班级建设工作的思路、方法、形式和举措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更具时代特色,从而为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7

【关键词】团队管理;学生工作;学风建设;立德树人;班级文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班级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组织机构,在整个学生工作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层级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的相关通知要求需要落实到班级,班主任需要对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进行解读和传达。从学风建设角度来看,班级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应承担起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任务。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坚决贯彻“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目标,狠抓班级文化建设利于优化班级组织结构,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强化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竞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班级优良的学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管理育人实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概念上讲,中西方对“文化”比较趋同的解释是“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从内容上讲,“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根植的沃土,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人格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应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前期的调研情况,目前部分高校班主任制度不够完善,部分班主任管理意识薄弱,对如何管理、建设、发展班级的思考不深入、不透彻,对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不够重视,研究不深入,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导致班级文化基础薄弱、氛围不够浓厚,班级学风松散、组织涣散等问题。当今的班级管理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功能,深刻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动态,从源头上把握班级文化建设之根,把准班级发展之脉。班级文化建设是目前学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仅难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在学风建设、思想教育、遵规守纪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效应是当下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所以,管既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包含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2]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模式,而应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清晰的、灵动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大学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如果不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适度的约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之根本目的也就难以达成。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企业团队管理中的核心文化思想、例会制度建设、层级管理方式、团队协作模式等都能给当今的学生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带来很多积极的启示。例如打造班级核心圈,建立班会、班委会制度,构建学习小组团队,强化团队协作意识等。笔者认为,引入企业团队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工作和创新发展是一条值得实践的路径。首先,企业团队管理与班级管理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相通之处。其次,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提前接触、理解和体悟当今企业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借鉴企业团队管理的先进理念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自我管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班主任培训与管理

在很多地方高校中,没有专门的班主任,大部分都是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兼任,而专业教师、辅导员多数都不是专业人士,在班级管理中实效性不强,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加深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明晰班主任的定位,知晓班主任工作策略。在此基础上,提高班主任待遇,建立班主任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使班主任向专业班主任方向发展。

(二)构建活动育人模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行有效的重要途径。应充分认识“活动”的内涵、目的和意义,认真梳理、总结校内活动类型,积极开展诸如“诚信”“感恩”“爱国”等主题班会活动,也可以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辩论赛、征文、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开展系列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格,磨练学生意志。另外,应积极联动校外资源,大力推进第三课堂的教育和建设,可以联合福利院、红十字会、养老院等单位开展系列主题公益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开展不能盲目,一定要纳入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思量,结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每一次主题活动的设立、活动的开展、总结宣传都要精准、有效、有序、有度,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切实做到活动育人。

(三)打造班级核心团队

在现代企业团队管理中,核心圈的人把握着企业的命脉,掌握企业整体的独特资源和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首先,应引入企业“核心圈”的概念,以班委为基础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即“班主任+班委”模式,提高班委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发挥班委的主观能动性。既能锻炼班委的学习、组织和领导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其次,加强对核心团队的教育,班主任必须精细培养核心团队成员,建立民主和谐的核心团队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任务,定期开展例会和研讨活动,促使班委成为一个合格的核心团队成员。最后,建立二级学习团队,即“班委+学生”模式,根据班级人数,由核心成员组建二级团队并担任领导者,复制核心团队管理模式。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分层管理,一手抓牢核心成员,一手抓准学习团队,形成系列团队模式,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践行项目育人模式

班级凝聚力的打造不是空喊口号,项目是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习团队的学习情况,积极指导学生主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创业园入驻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提高班主任对团队的指导力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的战斗力。

(五)注重参加学科专业竞赛

参加学科专业竞赛是提高班级自信心和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通过比赛指导,班主任能清楚知晓班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掌握水平,把握住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团队开展专题学习,弥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缺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外,获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利于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向“知行合一”方向发展。

(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例如开展“传统礼仪文化”专题教育,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文化浸润、以文化人”。

四、结语

学生中经常流传一句话“大学班主任只有在开学和毕业时能见到”,这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来说是消极、懈怠的,部分班级管理中存在只是上传下达、只管不教,甚至不管不教的状况。针对班级文化及其建设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同行们主要从加强引导、注重规划、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基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理念,提出了班级团队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对推动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裕玟,张丹.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04).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8

关键词:班级文化;职业特色;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性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所以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借鉴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增强班级和企业的联系,使职业、专业、教学文化有机融合。建设中职班级文化时要明确班级自身的目标、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和环境提前感知与体验,进一步树立具有中职特色的班级品牌文化,从而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浮于表面

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单一,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时缺乏职业性与专业性,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布置教室的文化环境,设置一定的班训、班歌,按要求出好每期的黑板报等。但是这些文化建设并不符合职业学校的职业性与专业性,也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要求。整体来看,班级文化较为滞后,仅展现了教学管理特色,没有凸显班级文化特色。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职业与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的班级,应该创造属于自身班级的特色,一般而言,根据企业文化构建的中职学校班级文化中比较明显的是专业文化与职业文化。每个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不同,那么职业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也就不同,此时就需要构建独特的班级文化。当前很多班级文化建设偏离了本班的专业特色,同时没有体现出职业文化,教师也没有尝试引入企业文化、岗位素质等。尽管当前社会各方都非常重视职校班级文化建设,但是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

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专业文化

目前中职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班主任在班级各个方面的管理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心骨的作用。但是很多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文化课老师普遍缺乏对学生专业的了解,对学生未来职业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因此,班级文化缺乏职业性和专业性。

2.中职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普遍被动

中职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少年阶段,也许因为年纪的关系,学生对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知识相当匮乏,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也显得十分被动,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班级文化建设更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感觉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慢慢地,很多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了抗拒与叛逆心理,加大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

三、中职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以创建职业、专业文化氛围为核心

(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精神。企业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在市场中屹立不倒,就需要打造一支团结有爱、通力合作、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可以把班集体也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因此团队精神对班级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班级中学生团结互助、小组协助合作、高考冲刺时的奋力拼搏都离不开团队精神。当学生们努力赢得集体荣誉时,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2)提高学生对职业与专业的认知度。就读职业学校的每个学生目标都很明确:来学校学一技之长,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做一名“蓝领”。因此,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时需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岗位工作要求、行业文化素养等。让学生长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做事有责任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工种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在职业学校,学好技术、练好技能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众所周知,来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文化和素养缺乏。因此,必须努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文化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相应的了解,明白相应的企业文化下所需要的职业文化素养,并对此进行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行业素养,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个人职业素养的目的。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以制度、物质、活动、精神文化为出发点

(1)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从班级的专业入手,从企业的文化为切入点,与全班学生讨论建立与企业一致的7S考核制度。以7S考核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行为,这样学生也能够提前感受一下进入企业后的滋味。以汽修班为例,设置与汽修4S店相关的职位,如总经理、销售经理、服务经理等。班主任就是总经理,班长就是销售经理,副班长是服务经理,然后各条流水线下又有各自的员工,负责相应的事项。还要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企业公约,并且实行岗位轮岗制,做到班级里人人参与,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当然这个设置也不能完全脱离班级脱离学校的实际。对相应的职位提出相应的要求,而且明确该职位的主要职责。(2)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布置充满特色的班级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用各种形式的物质来布置班级的教室等地方。物质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的格局规划、展板布置、班容班貌都要依据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班级的专业性,融入相对应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就业文化,明确凸显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目标和将来的职业素养,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教室环境布置不仅要体现职业与专业特色,还要积极向上、大方得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布置班级环境时,可以先对教室里的空白墙进行布置,并且设置相应的常规展板,如布告栏、幸福家园、卫生角、操行评定栏等。可以在教室门口醒目的地方设置布告栏,在那里张贴班级公约和班级口号,如“关注过程,重视结果”,还可以在教室后门口的空墙处设置与企业接轨的展板。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将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因此职业学校培养出来基本上都是“蓝领”,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要与企业文化、就业文化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提早让学生准备好去企业工作。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展示在墙面上。可以放置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车间和对应企业工作实训的照片,当然也要布置上有学校实训室、企业生产车间里的工作流程图和注意事项。(3)开展富有文化特色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职业学校班级文化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和职业特性,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班级活动开展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深入渗透,依托学校文化、根据专业特色、深入企业文化,认真组织和开展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以专业为中心,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活动主题明确、方案详细,师生共同策划,保证活动开展能积极有效,成果明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活动,如拆装发动机大赛、速度与激情(运轮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班徽设计大赛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努力融入学校的专业活动,打造阳光特色的班级文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4)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一是创建品牌班级。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讨论下确立自己班级的奋斗目标,创建具有自己班级专业特色的班集体。以学校的“一班一品”为依据,以文化为核心,凸显专业、职业的特色,为创建这么一个品牌班集体而努力奋斗。在大家确定班级奋斗终极目标后,制订班级的每个时期的不同目标和班歌、班训、班标等。二是借助名言警句。要坚信名言警句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班主任和学生可以一起收集各种名言警句,比如励志的、勤学的、工作的,让班级里擅长书法的学生用毛笔书写出来粘贴到墙上。同时,每周让学生摘抄对学专业以及将来工作有用的名句,每周由班委挑选出优秀的句子,公布到学习展板,供大家学习。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教育意义和感染力是十分明显的。三是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指班级里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训以及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一种理念意识。这种意识对班级里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新的班级建立时班主任就应该跟班委商量,并初步定下班级奋斗目标,然后再跟班里学生讨论,投票定下班级的奋斗目标,这就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训则是最能体现班级精神的。有了班训,学生就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方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们的明天是灿烂的,他们的班级是积极向上的。

四、小结

要建设成具有专业、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教师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素质,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但是只要大家认真努力配合默契,一定能建设好班级特色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彬.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职业学院文化对策研究一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