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素质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摘要: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日渐深入,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转变了以往的固性思维,开始逐步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以及结合自身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来探讨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运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时刻以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所强调的“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贴近实际”的原则为主旨,时刻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课水平。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职业指向性,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过后都会直接步入社会,投入到所学专业的岗位上去,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班主任教师有义务与责任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道德与职业道德等问题的讲解。以上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所提及的关键点。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好,还是其他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理念都已经成为了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灵魂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都不断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立足于长远的未来,从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素质水平出发,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运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同时,作为班主任教师始终以终身学习来督促自己进步,不停地加强对于班级管理方法的学习和探究。
二、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着素质教育实践者的身份。想要班级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面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管理中付诸大量的实践行动来感染学生。
(一)制定详细健全的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中的素质教育浅析
【摘要】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本来就很弱的学校班级管理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模糊认识,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管理意识。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就班级管理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一、走出误区,故下包袱
素质教育被作为教育改革目标之一,上升到能否实现三个面向的高度提出来以后,一度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但由于高考制度的稳中求变的方针,素质教育的呼声便时高时低,其实这既不是素质教育的错,也不是高考制度的错。问题在于有些人把教育简化成了应试教育,又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了起来。这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会。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负有一定管理责任的班主任,不能不有清醒的认识。
1.素质教育不等于教育
素质教育和教育,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尽相同的概念,教育,简言之,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教育,最初是从模仿演化而来的。所谓教育,就是指导、帮助、训练幼小者学会生活、生存的能力和本领。教育是人类专有的,它带有强制性,与学习构成反义词。而素质教育是教育对某方面的能力的加强,核心是提倡个性化、特长化,但这种个性化、特长化的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就此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或是单方面发展,都离不开正确的教育、培养。一如人的单脚起跳还是双脚起跳。这是首先要澄清的。2.素质教育不排斥“应试“教育如果说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包含被包含的关系,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便是一种交叉关系。换言之,“应试“也是一种素质。只要我们不把“应试“等同于笔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好的应试心理、应试能力和应试经验,他的素质便无从谈起。由此看来,那种笼统的“变应试教育为索质教育”的提法,显然是不是有失偏颇呢?
3.素质教育不是不管教育
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
1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1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管理领域最大的教育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辅助。而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柱,学校管理更是考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否适合教育目标发展的直接反应基地。以往的学校管理中稍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会使导致某些弊端扩大化。而应用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可以指导学校管理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学校管理、了解班主任、了解学生,从而能面面俱到地设计教育管理各个环节,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1.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提倡已久,但是在我国的实施时间并不长,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育者和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都众说纷纭,更遑论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检验标准等等。虽然我们会在某报刊上看到“某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成功展”等类似标题,但大多都是成功的个例,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怎么克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还没有得到完善的总结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偶有学者试图写下有关于此的佳作,但也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因而,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也许是使落实素质教育变得容易操作的一种可行的有益尝试,是一次创新教育思想的伟大举动。
1.3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班级是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是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别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与精细化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不谋而合。因而,实施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近些年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建议。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需要各级教师主动地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大胆进行尝试。文章简要阐述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素养;培养
在国家注重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重要课题。基础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生在知识学习层次上有超高的能力,还需要他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将来生存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民主与法制的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品格性质。而这些不仅仅是受过高层次的学科培训就能够拥有的。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与班级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说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如何通过班级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因为班级是我们每个学生接触最多的单位,学生们对班级这个名词倍感亲切,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之中受到班级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在班级中进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虽然比较小但是在教育组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良好的学风也是要建立在班级文化这一深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养成的。随着国家和教育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我们不应该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之中仅仅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学习之上,而是应该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通过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自己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紧接着就是要注重文明文化的基础、自主学习和发展。而最主要的就是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几大素养。首先,班级文化建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多班主任或者说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所忽视的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专门的培养,而是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全面发展带来十分巨大的影响。其实,在教学实践中,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托和载体,班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级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班级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同时也是班级保持持久活力的关键,不同的班级文化就会组成充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飞一样的提升。良好的班级文化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之下,学生们就会自觉地形成一种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意识,集体都会朝着相同的健康的方向进行更好地发展。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班级的主题班会或者班级聚会这些形式进行的,在形式上是满足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需求但是却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再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享有人格自由,学生在班级的生活之中要积极地投入到各个方面。毕竟只有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们对个人的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方面才能更加深刻。学生在班级之中享有自由人格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班级公共生活所赋予给每个班级成员的责任。学生在承担公共责任的同时,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提出: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的现实矛盾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育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头几名的领赏、找人升迁,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名誉扫地,年复一年均如此,似乎这已成为‘铁律’,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及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教育者深思!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发展才能实现,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而群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
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等。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嘴里虽然喊着素质教育,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班级活动,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有难度。平心而论,虽然案例中的夏老师从骨子里可能更加推崇素质教育,但在现实的教育功利选择面前,恐怕她也不能不屈从于应试教育。否则,她也不会在《班级管理新论》的小册子上随笔批注“谁还敢去多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这类话!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确实还有不少人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班级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矛盾的;甚至认为开展班级活动不仅浪费精力,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过,一些有见识的教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年头,许多学校关起门来让学生读死书,除了特长之外,大部分学生的班级课外活动常常被取消,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们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唱歌,不读课外书……结果,学生从学校里出来,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不会与人交往,没有健康的身体……怎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了偏差,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能促进其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教师教会学生应试,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如果有,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能力,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增强健康。班级活动的益处如此之多,可以说,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
摘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过渡到了一精多专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完善个体素质的最好时期莫过于小学,所以教育管理者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导向作用,以确保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小学管理
引言
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与课程的管理上下功夫,总结出适合本校学生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人文思想,带领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致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一、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工作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为教学工作者的管理提供导向,而且能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自主接受,需要教育工作者来引导小学生去接受。
爱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让爱心延伸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课堂学习,强化知识技能的培养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应牢牢抓住并主动占领这块阵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我除了通过班干部、学科代表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外,还找各类学生课下交谈,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我还抽时间深入学生课堂听课,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将它如实反映给任课教师,以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办法使得一些本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不仅消除了他们原有的因学习基础差而丧失信心、畏惧学习的情绪,而且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让爱心延伸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位上,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从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开始,我就会积极配合军训教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训练,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他们纠正不正确、不规范的步伐和动作,以提高训练的效率和效果。我还从日常生活上关心学生,常常去找那些平时缺乏锻炼、吃不了苦的学生谈心,并给他们准备了开水,晚上还到宿舍看望他们,了解他们食宿情况,学生很受感动。尽管训练依然又苦又累,但是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吃苦精神也增加了不少,最终圆满完成军训内容,有个别的甚至后来居上,被评为军训优秀学员。开学后,我在进行常规的入学教育的同时,还认真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比如选拔田径运动员,组建班级的田径代表队,抓紧时间训练,每到学生运动会,我班总是能拿到全校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在连续取得一系列的好成绩后,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绪就越来越高,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只要对集体有利的事,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无私奉献,达到了提高凝聚力、团结全班的目的。再加上后来组织的班级篮球队、排球队等,不仅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锻炼了他们的体魄,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友情的重大意义。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开展班级文艺活动,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挑选素材,自导、自演,在全校性的文艺汇演中,我班节目总会夺得头筹。开展以上活动,虽然费时费力,但是看到班级面貌日趋改善,班级综合成绩蒸蒸日上,我的心暖融融的。
三、让爱心延伸到素质教育的班级骨干力量的培养上,积极培养班干部,以形成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形的,有一支骨干队伍,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正面影响力,这也是班级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我总会认真阅读班上学生的个人材料,然后临时指定自己心里看好的几名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时时考察、重点培养。一段时期后,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民主选举,产生正式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同时,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不搞“一贯制”“终身制”,采取“轮换制”和“弹劾制”,使得班干部在上任后能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积极、认真地为全班服务。多年来,我的班干部总是定职不定人,时时处于“流动”状态和“危机”状态,这也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许多干部还被校团委、校学生会录用,服务全校学生。这些措施,既服务了同学、班级、学校,又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举多得,受益无穷。此项干部体制的实施,使得班上出现了下台没有怨言、上台没有傲气,职位变了但依然继续努力干的好风气;班上的事情你追我赶抢着干,班主任工作既轻松又有成效。
四、让爱心延伸到素质教育的成果上,规范行为、健康成长、学会做人
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性和趣味性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慢慢重视起来。但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厚重性和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需要这种人文素质的培养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这种模式的开展,就需要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到学生入学教育、平常教学、企业实习实践、在校劳动和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中,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学校能够有效提升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以期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院校;教育性;趣味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而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它们希望这些毕业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既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拥有较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就是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开展的关于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现代的职业教育大多还是重教术而轻教人,职业院校虽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逐渐重视起来,但是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人文素质培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想要使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能够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就必须让学生们感兴趣、愿意接受,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就需要这种培养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应当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
一、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知识储备方面必然有一定欠缺,而他们在人文素质方面也同样存在欠缺。人文素质培养其实在一个人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个人开始学习说话时,进行的就是语言教育,也就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学龄前,一个人在家里和所接触的社会,会接受人文学科教育和文化教育等,等一个人进入幼儿园、小学或中学,所接触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会更多更广。而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缺失,相当一部分是乡村或城镇留守儿童,他们升入职业院校前所就读的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大多也会有所缺失。原本应该由家庭和学校给予的基础的人文教育,他们都没有完整、系统地接受过,更别提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即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教育。二十世纪末以来,杨叔子院士多次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体两面,他说过,“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转型期的各种观念、各种思想的影响下,国家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而现代的职业教育的“重术轻人”,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所以,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情况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治、乱、兴、衰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到这个国家和社会中企业的发展,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成为良好公民的关键和实现自身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职业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毕业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企业普遍反映,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所学技能方面没有大的问题,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但是工作两三年后,企业发现他们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人交往、自我规划等各个方面大都与大学本科或以上的毕业生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是职业院校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没有加大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人文素质培养中传统经典、价值观世界观、历史文化、哲学等教育本身都带有厚重的色彩,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是课程的单纯讲授,学生无法很好接受,即使听课,也无法理解和消化吸收,给学校和老师们都带来了挑战。不少职业院校看到了这种现象,也都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大多做法有:用参与活动的方式将这些教育融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用专家讲座的方式提起学生的兴趣等,但这些做法有的发挥作用,有的作用不大。所以职业院校一直在寻求人文素质培养的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