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管理范例

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班级管理;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学习技能,也能够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能够促进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的关联性

(一)班级管理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班级的纪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像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纪律好,教师就能够比较好地展开教育活动,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就能被学生接受。这样也就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小学生生性活跃,而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所以不少小学生会在课堂上产生厌倦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抗拒会让整个数学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学生有端正的态度和钻研精神。教师必须在这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组织和安排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通过各项活动来促进班级的管理。比如通过班会活动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有的时候班主任会将班会内容与科目教学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除了班会活动,班主任还会在班级确定班干部人选和工作任务,大家一起来维护班级学习风气。在数学课堂上,这些班干部也会继续发挥作用,维护课堂纪律。班主任制定的班规班纪等也涉及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比如上课迟到、课堂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都会有相应的规定。如果认真执行这些内容,就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二)数学思维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小数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细心耐心地学习各项知识,并且将这种谨慎的工作态度运用到班规制度地制定之上,那么就能够比较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的班级制定就会更加规范和详细,就能够让班级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好的实践标准。小学数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当学生形成了综合实践能力,就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更大胆地处理班级问题。那么,这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利用班级管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利用班级管理措施来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可从管理制度、管理人才、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角度来开展研究,找到更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和手段。

(一)加强学生对集体作用的认识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将管理的策略和措施变成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就要加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通过语言讲解、视频欣赏、讨论交流等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懂得维护集体的利益。只有当学生愿意服从集体意识,才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纪律的维护,让学生都能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小学生数学教学课堂的维护就有心理保障。

(二)结合学科教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制定管理的制度,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标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从学科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制度。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学生集中精神地学习,那么在制度制定中就要侧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采用激励措施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这样就有利于学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强化班级管理活动的落实

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了管理人才,也建立了管理体系。那么,这些内容都需要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一步步落实。数学教师可对照班级制度来开展教育活动,也可借助激励措施来强化这些管理内容的落实。如给遵守纪律的学生光荣称号,将学生的课堂情况展示到教师公示栏中等。总之,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会从多方面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调整班级管理策略,进行管理规划,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样才能比较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红芳.关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结合研究[J].中华少年,2017(11).

[2]赵红.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J].新课程(中),2017(3).

[3]许媛媛.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课堂学生参与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7.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2

关键词:行动学习;高职班级;管理;局限性

一、什么是行动学习

关于行动学习一词的确切理解,需要从定义、发展及特征等三方面把握。

1.定义。行动学习,又称“做中学”,是参与者通过相互支持解决组织存在的疑难问题的学习和反思过程。从高职班级管理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学习,即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行动学习过程中,由每个学生组成学习团队(小组),通过群策群力和互相支持,共同分享相关知识与经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面临的班级难题。

2.发展。行动学习起源于欧洲,英国的雷格•瑞文斯(RegRevans)教授是重要创始人。目前,行动学习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实践和研究,主要侧重于解决疑难问题、发展领导力、团队建设、发展创新能力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行动学习进入中国,在国内干部培养和国企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3.特征。行动学习的首要特征是通过成员的实际行动实现学习目标,即把学习者个人的直接工作体验与学习相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次,行动学习强调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相关疑难问题,通过组织成员的相互支持和交流获得共同进步和发展。再次,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二、行动学习的实际应用

当今时代,行动学习由于有着良好的实际效果,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国际应用。国外对行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和规范。主要广泛应用在商业领域、公共机构和非营利机构中,侧重于高等教育、企业领导力发展和管理等方面。形成所谓的“传统派”行动学习、“美国式”行动学习、“反思式”行动学习和“业务驱动式”行动学习四种实践模式。

2.国内应用。国内对行动学习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发展过程中。行动学习在国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身上,侧重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行动学习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很少。

三、把行动学习引入高职班级管理的条件

从实际操作看,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成效,不管是对高职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还是对高职生个人基本素质的提升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把行动学习引入高职班集体管理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高职班级的规模。通过行动学习加强高职班级管理虽然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高职的班级规模决定着行动学习开展的可能和效果。如果高职班级人数较少,就难以形成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行动学习小组的划分就比较困难,小组成员就会偏少。因此,高职班级的规模应该在20人以上是最佳的。这样每个小组由五六人组成,划分为4个以上的小组数,从而保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的有效开展和取得预期的成效。当然,高职班级的规模不宜过大。如果超过40人,由于工作量过大,容易保证不了学习效果。

2.学生的基本素质。高职班级学生的基本素质状况对于行动学习开展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看,高职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偏低,尤其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会对行动学习的开展效果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从保证行动学习效果角度看,必须对对象班级的学生基本素质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对于基本素质较差的班级,必须在行动学习开始之前采取相应措施提升高职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学习素质。“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只有高职生的基本素质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行动学习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

3.班主任的核心作用。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班主任核心作用的发挥。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是一个高职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从高职班级管理现状看,班主任和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每一个学生的品行和素质了解最到位。因此,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应用应该在班主任的参与和领导之下开展。班主任应该成为行动学习的组织者和催化师,这样行动学习小组的组建、行动学习专项活动的开展才能比较顺利地推进和取得预期成效。否则,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就会举步维艰,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难以向深层次展开,容易出现“学“、“做”两张皮的现象。

4.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班集体的管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高职院校系部领导和班级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系部领导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如果给予及时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对行动学习小组的活动给予有力指导,就能够使得班级行动学习和系部的整体管理融合到一起,进而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班级任课教师在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给予明确指导,或者直接参与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高职班级行动学习的实际效果,就能真正形成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5.与学校及系部管理制度的融合。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在学校和系部的管理框架中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行动开展形成班级的活动成果,这些成果既包括班级管理水平和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又包括班级守则、班级手册等物化成果。所以,行动学习的开展与学校及系部管理制度的融合很重要。学校及系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班级行动学习的成果提供衡量的标准和依据,同时班级行动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为学校和系部的管理制度的修订及完善提供帮助。因此,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学校及系部的管理制度相融合,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从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实际应用过程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以分析和克服。

1.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要求过高。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方式和方法,虽然可以简单概括为“做中学”和“学中做”,但是越往深层次发展和推进,越是显现出对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高职生的素质则明显滞后。因此,高职院校的师生素质需要一个提升,保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效。而师生素质的提升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尤其高职生基本素质的提升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师生素质是一个在行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2]。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涉及师生素质的提升、工作方法的调适、活动成果的总结固化及班级文化的提炼等,这些都使得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是难以收到明显成效的。但是在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校和系部相关规定的影响,高职班级的管理措施却往往要求立竿见影。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现成效的措施往往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更难以得到师生的配合。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缩短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取得成效的时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行动的持久性难以保证。从整体看,如前所述,行动学习成效的取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因素难以保证行动的持久和长期性。这些因素有些和学校及系部有关,比如一些临时性大型活动的开展往往会打断行动学习进行的连续过程,使其持久性受到影响。更主要的还是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关注度问题。对于具体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开始积极性和兴趣比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行动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活动开展难度越来越大时,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降低,能够坚持下来的毅力就会比较薄弱。所以难以保证行动学习、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因此,保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持久性就成为组织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是久久为功的事情。因此,就需要一定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并不宽裕,因此给到班级管理中的费用就比较少。如果要请行动学习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更是难以企及,专家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因此,高职班集体中开展行动学习活动总起来讲是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和效果。相反,在企业中开展行动学习活动相对顺利和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因为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往往是高职院校难以企及的。

5.班干部难以承担相应任务。高职班集体开展行动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局限性就是班干部的素质和水平难以承担相应的任务,甚至难以完成相应的任务。不管是总结概括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高职班级中的班干部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3]。同样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班干部是保证行动学习活动能够开展和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需要一边开展相关活动,一边采取措施提升班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这种提升又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所以,高职班级素质偏低的班干部水平极大制约了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频率和效果。

6.学生的理论提升和经验总结难以达到要求。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除了班干部的基本素质会对高职班级的行动学习开展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之外,高职生的理论提升和经验总结能力也会对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行动学习是通过不同阶段逐步推进的,每一个阶段的深化都是在对前一阶段的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事实是,现在高职学生的理论总结能力比较弱,难以对个人和集体的活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事实性叙述,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可能性很小。这就决定了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只能侧重于活动和事实层面,理论层面只能是相关教师不得不“越俎代庖”。作为实践者的高职学生不能很好地从理论角度总结自己的鲜活经验,必然会影响行动学习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论调查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83.

[2]朱文彬,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艺术分析

一、引言

小学班主任身兼数职,其需要在领导班级的同时,组织各类学习活动,还要及时地了解小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其需要将艺术性全面贯彻到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地降低学生们厌恶学习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真正意义上的做好班级内部和谐构建的基础工作,处理好其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以人文本,树立一个正确的班级教学管理理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其管理模式中,提升管理者的智慧性,让学生们都能发展得更为全面。

二、构建优良班风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受到其年龄以及心理发展的影响,使得孩子们做事缺乏一定的主见,对任何事情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不会过多地关注班级的各类事务,学生们的个性也具有浮躁的特性。针对这一班级内部教学管理状况,需要改变其班风,以感恩、尊重为主,培养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脚踏实地地学习各类知识内容,同时还要懂得感恩,和同学们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收获友谊,尊重他人,无论做何种事情都不要随波逐流,要对其事情有自身的见解以及看法,尊重自己的内心,不要盲目地跟随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和其事情融为一体。老师们不要抑制学生们的天性,以自律自信为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定期开展相关的艺术性活动,可以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某一知识内容,搭创一个轻松愉悦的班级管理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们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热情,让学生们都能敢于展示自己的风采,快乐的学习各类知识。

三、培养教学管理助手

小学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多给班委开会,在开会之前,要让班委组织好语言,讲述其对该段时间内管理工作的反思,总结出其在管理层面上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其管理的成功之处进行分享。强化班委之间的交流程度,就其管理中的难点进行论证,共同组织并商讨出一份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会议结束后,班主任要给这些班委们提出下一时期的管理目标以及任务。严苛的要求班委,必须要求班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以自身作则,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奖惩机制来鼓励学生,要班委都能想方法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办法会在提升其综合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们的学习意识,使得其在知识以及能力上有一个层次水平的提升。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要懂得改革并创新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以及模式,了解时展的趋势,脱离原本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期,如果小学班主任仍旧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就会让学生和其产生隔阂,无法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身心所需。作为一名智慧型的管理人员,其要及时地放下权威论的管理方式,有目的地开展管理活动,找到其影响学生们的关键点。班主任要和学生们友好相处,和孩子们做知心的朋友,用爱去浇灌学生。对于刚踏入小学校园的学生,老师们要给予其最为充分的关爱,这是因为学生们的压力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急速提升,导致其性格急躁,很容易出现冲动等不良现象,一旦孩子们内心的矛盾问题不能及时地得到处理解决,就会使得这部分的学生情绪变得复杂化,很容易激化其矛盾,对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抚工作,和学生们分享各类有趣的小故事,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学生们放松心虚,降低其警惕的心理状况,把其内心的压力一一释放出来。

五、开展班级活动,鼓励竞争、共同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结合各种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孩子,不做学习的奴隶,树立“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思想,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其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种方式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如:自主阅读方面,可以开展经典人物评,诗歌朗诵擂台赛、小小辩论赛、故事情节串演等;预习方面,可以让学生竞争当老师赛课,学生可以自己准备,也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集体备课,而鼓励其他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在课堂上“发难”、“找刺”,对讲课学生补充质疑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信心,提高了他们收集整理信息、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班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结语

小学班主任想要提升其教学管理的水平,就要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赋予其艺术性的特征,和科任老师互相配合,征求各个老师对于自己班级孩子们思想上的意见,了解小学生们的听课状态,定时地查看孩子们在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控制好各类不稳定因素,将这些不良思想的苗头及时地扼杀在摇篮里,让孩子们都能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从小事做起,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关爱,完成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各类工作任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从小事做起,关爱学生。

参考文献

[1]栾丽燕.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推广,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信息技术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学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班主任;班级管理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中学班主任教师亦是如此,要紧跟时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丰富班主任工作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班级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信息技术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和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挖掘有利于教育管理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班级管理各项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2.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档案信息管理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头绪万千,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如个人简介、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将学生资料制作成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班级档案,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构建简便易行的信息查询平台,满足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查询需求。同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如增加新转学学生资料,补充学生奖惩情况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系统的动态管理,确保系统信息的实效性与可靠性。如果学生在学校活动中获得成绩,班主任要及时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上传到班级档案系统中,不但可以达到表扬与宣传的效果,而且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表格,将学生每次的成绩输入表格,这样不但便于查阅和对比,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助于任课教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也便于家长实施督促教育。每到学期末,班主任应借助“评语编辑室”这一程序输入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评语,给予学生及时详尽的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实践证明,通过共享数字化班级信息,不但可以充分提高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如班主任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实际信息输入班级通信录,包含学生的年龄、班级、性别、性格爱好等,然后将其放到班级交流群中,方便班级中所有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联系。同时,还便于家委会根据学生住所的远近、兴趣、性格特点组织“家庭教育互助组”,在学生与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组织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能促使家长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让整个班级风貌积极向上,呈现良好的凝聚力。

2.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主题班会的数字化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2]。在传统班会课上,教师往往采用师讲生听的说教方式,即使班主任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感到昏昏欲睡,无法消化和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而在多媒体技术背景下,班主任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主题班会,不但可以丰富班会内容,而且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班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等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让他们与教师一同参与到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助于提高班会教育质量。如班主任可以针对班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借助多媒体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并在课件中植入学生都喜欢听的音乐,还可以引入动画视频等,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极大地提高主题班会的教育效力。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让班会更加生动。传统班会课上,学生大都在台下听班主任的说教,难以激发参与兴趣,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设计与主题班会有关的教育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班主任可以设计“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开始之前,用多媒体播放存在安全隐患的视频资料,如在马路上你追我赶、在台阶上嬉戏打闹、攀爬栅栏等,通过播放这些不安全行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直接起到警示作用,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班会内容。在班会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拓展班会内容,丰富班会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在传统班会活动中,班主任只能搜集身边的有限素材,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内容有限,不能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教学课件设计“学会感恩,拥抱亲情”的主题内容。活动开始后,先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再呈现与“母亲哺乳婴儿、妈妈关爱孩子”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在观看过程中插入《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父亲》等催人泪下的歌曲,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游子吟》等歌颂亲情的古诗词,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丰富感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设置网上论坛,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互动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中学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用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上论坛,还可以设置QQ群、微信群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网络舞台上互动交流。通过“网上论坛”,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与大家一起讨论。由此可见,设置班级论坛,能够轻松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班级形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发扬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建立网上论坛,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同学、认识班级,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中的学习氛围是虚拟的,虽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与讨论,但是这种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大差异。在现实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须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尽管班主任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仍然会给学生造成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压力是无形的,让学生无法真正畅所欲言。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师生之间无须面对面交流,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压力,即使内向胆小的学生也乐于参与网络平台中的互动交流。这是因为交流双方的身份都具有隐蔽性,使参与者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此,教师应将班级论坛作为促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全新桥梁,利用这一方式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班级论坛进行交流,使得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帮助他们缓解封闭的内心,拓展学生的交往面,让学生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以及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2.4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因为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和共享性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班主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拥有一个可以供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和共享性,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和共享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方便师生交流互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在校园网或班级网站上添加一个“心理咨询”栏目,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求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受益,一同进步。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心理教育资源。比如在校园网或者综合网站中专门开设心理教育专栏,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的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心理咨询以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辅导案例,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评测。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教育渠道,学生在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不再只能依靠班主任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来寻找自己需要的案例,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心理问题。

3结语

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班级管理,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为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证。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提高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其充分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探究班级管理工作新途径,加强传统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优势结合,从而让中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智慧 聂立夫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

参考文献

[1]范代忠.巧用信息技术助力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6(29):156-157.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5

摘要:

班级管理是各所学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各个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而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在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提升其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班级是培养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等精神的主要场所,教师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借助各类型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提升班集体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职能,是当前我国教职人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1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一方面,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十分的重视一些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忽视对“差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另一个方面,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内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处于优势处境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也是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存在的通病。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和交际能力、家庭经济情况和心理状态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班主任的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将会导致“优等生”愈发的优秀,“差生”越差。

1.2管理方法过于简单: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日常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办法都过于简单,这使得班级管理从表面上来看严谨、统一,但是其管理方法的内部却缺乏特色与活力。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级管理缺乏主要的管理目标,或者是已经制定完成的教育目标无法依靠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等情况的出现,造成班级管理存在随意性强且计划性差的情况。

1.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自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事业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一些西方文化的的融入,使得我国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伴随电子和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在接触了较多西方信息之后,自己的思想往往过于的早熟,并且,学生的思想在早熟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来自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导致中小学内部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解决班主任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不仅没有配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还没有对教职人员展开有关提升其自身心理教育能力和素质和培训工作,这使得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中小学生心理层面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品德课、班会课和综合性的活动课程等,在这些课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发现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之后,需要在课下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此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2.2转变班级管理思想:

首先,教职人员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平台。其次,班主任需要树立起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思想观念[1]。因为现代化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科学文化、审美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培养,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2.3加强班级管理理论的学习:

就班级管理工作本身来讲,其讲求的是科学和艺术,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任务。这样一来,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具备较高的班级教育理论和十分扎实的专业管理知识,以便能够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革的今天也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效用[2]。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2.4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主任做学联系学生与学校、家庭与学校重要的纽带,是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为了能够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好地保障,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以便能够进一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3]。此外,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尽可能的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将班主任从复杂且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和自己负责科目复杂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此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学生和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对班级工作实行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帮助人们我国中小学实现根本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因此,为了让中小学院校中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且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帮助教职人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向芹 李永涛 单位:临沂市沂南县苏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赖文庆.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1,02(06):3-5.

[2]陈伟利.浅谈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03(02):180.

[3]王怡.中小学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7(07):26-28.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探微

关键词: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主任则是这个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班级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沟通艺术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任务,其个人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管理,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如何与小学生沟通、更好地管理好班级,成为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能够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无疑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1沟通艺术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沟通艺术,就是要能够弄清楚小学生想听什么、探寻其想说什么,应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表达,适时回应、确认理解。沟通的目的是将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和情感能够为对方理解并促成其行动,衡量沟通的品质的基本标准是对方的回应,未能得到对方有效回应的沟通都可以说是无效的沟通。小学班级管理不是十分有难度的工作,但要真想将班级管好却并不容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采用成人的沟通方式显然不适宜,如何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小学班主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开展班级管理的前提。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是100%的责任沟通,沟通责任应彻底归于班主任,而不能苛责小学生,而这正是考验小学班主任能力的地方,只有掌握了沟通艺术,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有效的互动,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总结

2.1沟通的针对性

有效沟通的实现取决与沟通双方的了解程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处于核心地位,掌握着沟通的主动权,应对班级成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个体调查研究,来增强沟通的针对性,包括对班干部的调查、中等生的调查以及成绩较差、较顽皮学生的调查,如通过约谈班干部来了解班级课堂学习情况,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表现等。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会有不同的想法,应给予足够的尊重,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去了解,促进其健康发展。

2.2沟通的广泛性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习、活动的场所,无论是开展教学还是组织活动,都要面对整个班集体成员,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保持畅通、公开的交流,而公开交流则势必要保证沟通的广泛性,班主任表扬一名同学,在全班公布,实际上是在树立榜样,希望对其他同学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纠正某一项错误时,则是希望引起所有同学的注意,同时还应引导全班范围的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内部沟通,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2.3沟通的感染性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应将优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对其充满敬佩和喜欢。一方面,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对象,首先要能够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整个班集体,为班级管理打好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面对的群体较为特殊,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通过有感染力的沟通交流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感情,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得到学生的认同,成为小学生群体中公认的“孩子王”,班主任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也能使自己获得新的认识和体验。

2.4沟通的可行性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和什么样的学生进行沟通,采用的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正式或非正式、委婉或直接等方式,合理选择沟通方式能够增加沟通的可行性。沟通的可行性以平等为基础,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一视同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然后在找合适的时机与其进行沟通。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时候需要家长的“助攻”,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有必要与家长交换意见,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同时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再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才能更为理想、有效,从而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3结论

综上所述,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也是每一位班主任履行其在班级管理中职责的重要体现,小学班主任不断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保证沟通的针对性、广泛性、感染性和可行性,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均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作者:魏亚男 丁瑞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池景春.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及沟通方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97(9):186.

[2]黄颖.做智慧型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艺术探讨[J].吉林教育,2014,20(8):120.

[3]黄娟.架起沟通的桥梁——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5):194

第三篇:小学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应用

摘要:

班级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引导者。衡量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与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近几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实施,在推进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日常管理实际情况,探索小学班主任如何将“以人为本”思想观念有机融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主体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班集体和班主任是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后最先接触也最重要的。班集体的好坏,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好坏。新形势下,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在此过程中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各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较低阶段,采取的管理模式大多沿袭传统套路,即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绝对地位,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一言一行以学校的规章和《小学生守则》为主。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管理方式严肃、刻板,缺少人情味。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对此,小学班主任有必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强化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思想,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更好推进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时期,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无疑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整体情况来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并未真正深入,仍旧停留在表面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手段过于简单,大多以纪律管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关怀。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无法适应个性化鲜明的当代学生。与此同时,这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管理模式可能致使学生主体人格意识丧失,压抑学生主观意志,与新课程改革初衷相违背。二是部分小学班主任素质良莠不齐,管理班级的专业水平不足,严重阻碍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三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使小学阶段教育管理的重点偏重于知识理论教学,真正留给管理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复杂多样,涵盖方方面面,如此重的任务却只有较少的时间,致使很多班主任实行具体管理工作时处处受限,难以实施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以人为本”管理内涵及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在讨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之前,应当先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良好、和谐、合作、共赢的氛围,帮助提升教学整体效率。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管理观念,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岁至13岁之间,这一年龄层学生大多好玩、好动,喜欢新奇事物,好胜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都较为强烈。同时,他们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可持续性差和畏难情绪重等“短板”特征,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性格特点会不断放大。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

三、小学班级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意义重大。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并在管理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及情感需求发展,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人。

2.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又是学习工作中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最终成效。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将自己定位成师者、朋友和亲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3.制定科学的制度

班主任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以尊重学生发展为基础,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小学生潜能,发扬个性优点,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作者:王燕丽 单位:荣成市上庄镇上庄完小

参考文献:

[1]杨晓艳.基于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J].雪莲,2015(27).

[2]李桂珠.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第四篇:小学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小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展开了讨论,期望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班级管理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注重应试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小学教师只注重应试教育,把分数视为班级管理的标准。

2.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通常小学班级最少有35人,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自身又肩负着教学任务,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性格调查,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导致管理方法没有实效。由于教师仅具备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以至于无法保证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规章制度不合理

教师通常的管理方式是制订班规,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制订的制度是否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仅依靠贴在学习墙上的制度条文来约束学生,强制要求学生被动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那么就无法有效管理班级,从而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为本”思想建立良好班风

(1)规章制度合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好说、好动、好奇心重,没有强烈的是非对错观念,所以教师要确立合理、有奖有罚的规章制度,才能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

(2)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都应遵守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只有先遵守班规,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3)集体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小学教师要经常宣扬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的集体概念,强调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位学生都是彼此的朋友,鼓励学生真诚待人。只有集体氛围融洽,学生间互帮互助,学生才能具备主人翁及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班风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及风气,帮助学生养成爱学习、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2.“以人为本”思想组建班级管理小队

作为小学教师,自身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教师可以培养班干部,组建班级管理小队,把管理权力分散。同时,教师要把选拔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争当班干部,在竞争中培养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心及荣誉感。对于选拔出的班干部,教师要一视同仁,充分信任,通过把权力分散给班干部,达到管理整个班级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培养班干部的管理和组织才能,适度放权给班干部,帮助他们建立威信,以便更好地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沟通的艺术

1.教师与学生沟通

优秀的班主任应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不对任何学生有所偏袒,做到只对事不对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性格特质,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绪,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多帮助、理解、宽容、鼓励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亲近教师,愿意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召开班会和家长会,让家长定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家长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家长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心灵的成长,实现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的目标。

3.教师与教师的沟通

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班级课堂管理,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四、结语

小学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施以爱的教育,切记严厉批评,还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特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处理好班级管理与学校教学的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赵琳琳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韩庄完小

参考文献:

[1]佟瑛.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研究,2013,(9).

[2]李纪秋.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J].河南教育,2014,(9).

第五篇: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要: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更加健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更能提高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对低学龄化的学生心理教育起到全方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班级管理。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的前置条件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低学龄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进展和生活状况都是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的班级管理基础内容,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能够将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引导其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受社会舆论信息、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在年幼时期就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冷漠等态度,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生极端消极行为,这时候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能够让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之上进行疏导,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二是能够将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扼杀在萌芽当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心理困惑和压力也会随之产生,如果这些困惑和压力不能够得到及时纾解,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这时候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能够让教师及时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从而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三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被人肯定的欲望比较强烈,在心理健康引导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所在,从而保持自信,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小学学段中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筹划、参与活动来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成长自我、认可自我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甚至还能够消除学生紧张、孤僻、不自信等不良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内容概要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心思单纯等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如此说来,可以从情感、学习心理、自我认识心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情感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具有良好的情感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他们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容易明显地表现出来,积极的情绪对于个人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的行为也会阻碍班级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协调他们的情感机制,使他们根据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来约束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程中增进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二是学习心理内容。进入小学学段的学生,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更是他们心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状态是小学生心理将康的重要标志。对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引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刺激,让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符合自己的动机,只有在符合自己心理承受力的学习动机才会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激发动力;其次是引导心理结构相对不够成熟的小学快乐地学习,而不是被逼、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消除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实现学习目标,克服焦虑等情绪;最后是引导学生克服恐惧,焦虑及畏惧情绪等不良考试心理心态,正确地面对考试,维护其身心健康。

三是自我认识的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随之出现一些认识的绝对性和片面性的弊端,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尊、自爱、自我约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在自我约束的同时去引导别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评价和认识,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能够理想地对待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更加自信、乐观。四是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生活观念、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折射到学生的成长中来,并且带到班级中,这些学生的观念对班级的成长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加正确地与人交往,保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保持班级的团结一致,保持高尚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风气等。

三、总结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从而在师生的合力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作者:李崇伟 刘静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郑凯.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2014,(11).

[2]王芝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班主任之友,2013,(8).

第六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摘要: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创新实践的时候,要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制度的完善,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原有基础上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践。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秩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一般来说,对于刚上学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具权威性的,尤其是班主任。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利用好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威信和亲和力,对以后管理会产生很大的益处。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对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懂得互帮互助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迟到、调皮的学生要进行小小的惩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设置奖励之后,对于满足条件的学生一定要实行相应的奖励,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答应学生第二天做游戏,那么在次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有助于学生成长或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表现好的孩子发一些糖果、小红花等来提高学习兴趣。

二、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在初入学的阶段,由于其年龄较小,且很多孩子在家中是被长辈宠爱着。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的脾气较为蛮横,对于教师的话丝毫不放在眼里,也不认真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期望和关爱,慢慢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渐去改正。学生一旦觉得自己受到教师的重视,就容易产生内疚的心理,并产生一种责任感,想要为关心自己的老师减少麻烦,从而不再胡乱捣蛋,影响课堂纪律。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会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要热情关心和爱护学生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班级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上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学习表现较好,成绩也不错,但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或是在家里或外面容易乱发脾气等,这大多是学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遇到这种现象,教师要向学生的家长了解情况,再根据学生平常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教导,防止学生养成自私、暴戾的性格,避免对以后身心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今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在呵护中成长的,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懂得劳动。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安排学生去劳动,也不可自己包办一切,让学生不去劳动。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并学会与同学合作。例如,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布置现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起去扎气球、牵线、抬椅子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乐趣,融入到各种活动中,现场布置结束后学生还能产生一种成就感。

四、要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只有学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并有能力在竞争中得到优势,才能够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下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考虑到小学生以后所面临的困难,从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能力和态度,让学生以后能更好地面对并适应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时,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流制度。也就是在选用班干部时,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场。由学生自动报名,当选后管理一段时间。结束后让全班同学对候选班干部进行投票,选出同学心中最好的班干部。这就使得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竞争中,使学生从小具有竞争意识。在班干部上任期间,同学要对其进行监督,防止班干部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当班干部没有尽好自己职责的时候,学生和班主任要一起纠正其错误,帮助班干部管理好整个班级。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价,表现好的继续任用,表现不够积极的就重新进行选拔,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平常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就要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班主任就应大胆改革创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作者:赵君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何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2]柳淑琴:《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亚太教育,2015(25)。

第七篇:小学班级管理探讨

【摘要】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开始的领路人,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要管理好一个小学的班级,班主任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班主任要抓好全方位的教育工作,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极强的事业心去关心学生,加强班级管理,才能给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最基础的支持工作。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主任;关爱学生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家,而班主任就是每个大家庭的家长,此外,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家庭特点决定了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来进行管理工作。在教学生活中,教育大纲的要求也就要求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培养良好的风气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以一种感恩和理解的心态在班级中快乐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用鼓励的方式正面引导学生

由于当今学生存在个性明显的特点,所以学生在接受事物的方式和心理活动方面大相径庭,所以需要班主任去做很多的工作来掌握全面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然后对后续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张,有效的安抚学生心理,让学生自发、感恩的去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和家庭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来进行后续的管理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应抓住小学生好胜、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特点,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表扬学生,让他们积极自发的去发扬自己的有点,以多树立榜样、典范的方式,去让典型带动大众,因势利导,来让学生能更上一层楼。鼓励表现好的学生,也就相当于在学生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摒弃单纯接受的学习模式,自发积极的去挖掘日常学习知识之外的更多重要的东西。但是,此处应注意一点,不应只是单一的去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他身上也会存在其他学生不曾拥有的优点,要学会因材施教,不能仅为了某个特定的教学指标,而抹杀某些可能在这方面不突出的学生。

二、建立班级规范制度,不单以成绩论英雄

所谓规范制度,就是全体成员均认可并能按要求执行的行事方法。所以,班级集中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全体成员认可、共识的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对于提高、促进班级发张这一愿望所产生的强烈要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需要多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接纳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让班级的规范制度成为学生自己提出的规范制度,学生才能自觉遵守。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坚持公平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指定规章制度具有威严性与信服度。班主任更要严格要求,并且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不搞前后矛盾,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井井有序。

三、培养优秀学生领袖,锻造优秀的班风

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更容易倾听学生的声音,所以优秀的学生领袖更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也就是优秀的班干部更应该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优秀的班干部需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班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班风、学风的建设,班干部的选举工作更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在选举班干部时,务必要秉着民主公平的原则,以民主投票的形式来评选,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参与,自发选举,让选出的班干部能被学生拥护爱戴,并有一定的威信、信任和号召力。在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要从学生领袖的角度去教育班干部,让他们从责任和方法上均有不同的理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交给班干部任务,又要交给班干部方法,注重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重点对他们进行传、帮、带,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可以让每个班干部轮流履行部分班主任职责,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班干部带领下,同学会受到无形的影响,全心身的投入得到氛围良好的班集体中去。

四、因材施教,做好所有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当今教育行业,很容易以成绩来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标准,其实这样是很不全面的,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没有缺点,学习差的学生不一定没有优点,所以,班主任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辅导计划。对于思想、成绩双方面都优秀的同学,要交给他们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的思想,让他们对自己有跟高的要求,此外,要有责任心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或者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同学;对于某些成绩、个人习惯不好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去爱护、引导他们,发掘他们身上那些珍贵的闪光点,去引发、激励,让优点可以燎原,可以迸发出更大的正能量。对于处于其他层次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文化教育、个人素质、集体素质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不同提高。

五、善于发掘与鼓励,让学生都能迸发自己闪光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他们没有特别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他们的内心里更多的是得到认可与鼓励,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多次遇到所谓的“刺头”学生,但是,当你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他的鼓励和认可时,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兴奋和害羞,然后就是对于提高自己更强烈的愿望。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感化他们的突破口,用爱心去融化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冰墙,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于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六、与家长沟通,发动各部分能动力量

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可或缺的力量,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沟通,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与有力的帮助,此外,要给家长灌输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家长在班级管理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德全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光耀;如何管理好学生[J];管理观察;2008年14期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6

【摘要】德育教育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小学阶段承担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主要责任,在学习中不断帮助学生发展道德素养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本文章主要研究道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渗透,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渗透;对策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针对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兼顾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只侧重于其中的一方面。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持续过程较长比较复杂的工作,然而小学阶段是进行的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这个阶段的工作就尤为重要。

一、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用语,需要教师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学生的眼中是怎样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是有帮助。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展现给学生最好的一面,比如得体的穿着,良好的用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礼貌大方等等。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给学生的人,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设置良好的德育情境

情境教学针对德育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间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期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所教授的德育内容,在一次次的情境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故事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取对他们讲故事的方法。小学生对于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可以充分抓住这一个特点,通过一些故事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故事题材可以根据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来确定,故事的选择必须要贴近实际情况,不能胡编乱造选一些晦涩难懂的故事。可以引经据典,这样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方便理解和体会,可以极大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无论是类似于孔融让梨这种经典故事,还是身边优秀同学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成长,有助于他们学习优良的品质,有助于他们的思想素质的提升。

四、榜样教育

对“榜样人物”的崇拜情节,是每个阶段学生都存在的心理,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向榜样学习,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物精神品质,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班级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定期选举“劳模”“学习之星”“助人之星”等优秀榜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自觉或者互相督促的去规范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激励鼓励学生

鼓励激励是人获得自信的源泉,同样,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会增强其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与赞美,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去。教师的鼓励认同不仅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时候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样会让学生认同老师的想法,去主动学习和进步,甚至在班级上会帮助老师带动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承担一些管理责任,比如督促他人学习等等。有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表现,长久下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采取直接批评,冷嘲热讽或者当众批评,甚至于体罚的错误方法,这样的不当方法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感到失望厌烦,极大程度的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当主动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否遇到困难,当了解完以后再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采取合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通过引导自己认识错误,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感激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六、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学形式是单一的,久而久之它的效果便有限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达到应有的德育教育目的。

七、结语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师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

【2】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3】颜冶.特色德育教育下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J】.经贸实践,2016(24)

作者:雒凌兰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教管中心贾庄小学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自然转换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关键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渴望积极参与探索,其外化表现容易带来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喜欢被约束,这无形中给班级管理带来压力。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整个班级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强调秩序,势必扼杀学生天性,这也不是明智的做法。如何将学生情绪释放和班级理性管理相互转化,甚至是有机融合,使其成为重要管理资源和管理契机,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宽严相济,运用理性化解情绪

小学学生比较好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律性比较差,起哄捣乱、聊天说话、打打闹闹、不听安排、不好好上课,很常见。面对班级秩序乱象,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管理的技巧。首先,要向学生明确传递信息,班级秩序有严格的制度,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制度管理。其次,执行纪律和制度时,其目的是教育、爱护,而不是整人、制裁。只要班主任合理执行管理制度,一定能够掌控班级管理主动权。学生课下违纪现象比较多,班主任整天有处理不完的“案件”,虽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如果班主任不能秉公处理,便会造成更多负面影响。为此,班主任让学生民主选举,成立了若干班级纪律管理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定范围学生的纪律管理,发现违纪现象,要及时加以干预,如果不能化解矛盾,可以交给班主任处理。管理小组有量化积分,如果管理不佳,积分被扣除,定期积分排名就要下降。这个管理新措施执行以来,违纪现象瞬间得到遏制,班主任很难再接到违纪“案件”了。班主任针对学生心理实际,用学生来管理学生,用制度来约束班级,获得了绝佳管理效果。这是典型的理性化解情绪,使班级管理纳入正规。学生过分的亢奋情绪也得到梳理,班级管理气氛趋于和谐。

二、适时发动,利用情绪突破理性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班级管理也是这样。在班级日常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做好发动工作,用情绪化解理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班级组织集体活动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主动,这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关注,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充分做好思想工作,激活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整个班级管理效度。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些实践活动,班主任要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学校也会举办一些活动。这是学生自我历练成长的好机会,但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遇到这样的活动,常常会选择回避。这个时候,需要班主任给出有效的发动,利用情绪来化解理性了。首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心理诉求,掌握第一手学情信息。其次,班主任要推出班级活动设计,发挥班级活跃分子的带头作用,吸引其他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再就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学生做出示范,和学生一起活动,消除学生心理顾虑。经过一番调整,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为给学生以更多动力,班主任还专门设立了活动“大奖”,吸引更多学生主动行动起来。班级管理需要理性化解情绪,而班级活动又需要情绪化解理性。这种相互制约关系并不矛盾,关键要看班主任是如何合理操作和设计的。

三、适时调控,促使理性和情绪兼容

班级管理呈现动态特征,作为班主任,不光要有崭新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丰富的管理方法,适时调节班级气氛,促使学生理性和情绪的有机融合。这样能够快速激活班级成长力,学生有个性追求,情绪化特征十分突出。班级管理制度属于理性范畴,在学生情绪和班级管理理性对冲中,班主任需要把握好尺度,促使学生合理释放情绪,正确对待管理。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复杂工程,在情绪和理性相互转换中呈现机遇与挑战。班级管理内容丰富多彩,班主任也应该有多元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关键期,一些时候需要严肃,另一些时候又需要活泼,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这是我们班主任最需要直面的问题。理性和情绪在班级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两极,任何走向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兼容、兼顾、融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这应该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操作的最终追求。上课时,班级需要轻松、活泼的气氛,也需要严肃认真的精神;下课后,班级秩序下的自由活动,也要体现张弛有度,不能出现失控现象。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管理举措时,需要随时掌握班级管理发展走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成长环境,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人格。班级管理充满机遇和挑战,班主任管理方式设计合理科学,操作会事半功倍,反之,班主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驾驭班级,维护好班级秩序。总之,班主任需要科学利用管理制度,对学生情绪和理性进行转化,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情绪场。情绪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需要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苏学玲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东户屯中心小学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并能提升每个人幸福感的应用科学。班级管理的根本就是希望每个孩子可以幸福地成长,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本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men-nonSheldon和LauraKing。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的科学,是一门能使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获得发展的应用科学。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意图让人们在身体、心理和情绪等方面达到最佳功能状态,进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意义。

二、为什么班级管理需要积极心理学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上,每天都忙于对抗那些破坏班级秩序的力量,忽略了大多数普通孩子的需求,往往都是事倍功半。人是生而积极的,所有的孩子都盼望获得老师和同伴的肯定。积极心理学就是让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秀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而愉快的班级氛围,激发孩子对于自身优秀力量的运用,让班级管理变为自主管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地成长。因此,若是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班级管理实践

(一)挖掘和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同时,该阶段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人格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培养积极品质。

1.积极的语言表达

言语交流是教师和学生每天最频繁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班主任可能每天会想很多方法去管理班级,但是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准确地用语言去传递积极情绪或者纠正消极情绪。班主任随意的一句消极评价,自己可能很快就不记得了,但是对于被评价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永远存在,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各个方面。因此,班主任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起模范作用,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积极的赞美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表达方式。每天早上,我都会尽量和班里的孩子一一问候,找到他们情绪、德行、贡献等方面进行积极评价,给一整天的学校生活奠定一个积极愉悦的基调。比如我会对到得比较早的孩子说:“早上好,XXX。你今天到得真早,表现真积极,相信今天一整天你都会过得很开心、很充实。”或者是肯定某个孩子最近的努力:“早上好,XXX。老师注意到你这几天上课举手越来越多了呢!今天也要加油哦!”当有些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比起直接批评,我更愿意使用一些积极的词句去提醒他们。比如,“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你今天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所有的问题,其他同学一定会很佩服你的”。

2.积极的榜样示范

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积极品质的培养也不例外。我带的班级是低年级,由于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掘自身的优秀力量并在生活中使用这些优秀力量是不太容易的。因此,给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榜样去模仿和学习,在模仿中探索自己的优秀品质,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电影、视频或者阅读书本去发现一些优秀的榜样,是比较直观和常见的方式。我教的学科是语文,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经常引导孩子们把书本里的东西和现实世界里的东西联系起来,让他们自由讨论从故事中观察到的情感和优秀力量。比如学《沉香救母》时,我会让孩子们讨论“这个故事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沉香身上学到了些什么”。最有效的模仿其实还是人与人面对面的观察。在学校,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所以老师和同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强大的,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都应该被模仿和学习。因此,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最积极、最正能量的一面。另外,孩子们也会相互观察各自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优秀力量,并把其中认为有用的部分纳入自己的优秀力量体系。而老师要做的往往只是引导。比如在一次学校趣味运动会上,部分同学因为没有挑选到自己最喜欢的项目而不高兴。当时班里有一个小女生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参加任何一个项目,但是整个活动过程她都积极地配合我管理好班级秩序,做好后勤工作,热情地为每一个同学加油。事后,我特意抽出时间让大家讨论了这件事。我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让大家讨论“这个女生是如何面对不能参加运动会的事情的?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假如下次你也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创建和打造积极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表明,每个人的情绪和积极力量的形成都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学生,班级就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因此,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面。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方面,每一学年我们都会换到一个新教室,孩子们就会和我共同布置这个教室。我们会一起贴墙贴,一起布置照片墙、作品展示墙。孩子们还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书本布置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角,从家里搬来可爱的盆栽布置温馨的植物角。一个自己亲手布置的温馨美丽的教室,会极大地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在软文化方面,教师也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建设,打造出一个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

1.积极的班级公约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首先就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生活准则。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班级公约是由大家一起商量制定的,这就等于是一种公开承诺,这样的承诺会增强孩子们在感情上对于实现承诺的行为加以认同,也会促进孩子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把简单的遵守变为主动的维护。另外,班级公约的内容也要积极向上,尽量使用正面的语词描述,把“不要”变为“要”。积极正面的描述往往会给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2.积极的班会

除了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定期开展与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相关的主题班会也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班会的形式是不固定的,可以是分享型班会,也可以是问题解决型班会,或者是课程讲授型班会。关键是要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良好的沟通和真诚的互助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我经常在班会上跟大家分享绘本故事。这样的方式,既能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孩子们也有话可说。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让学生寻找和学习其中的积极品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管理的方式还有很多。班级管理说到底就是有关学生心理的管理,而积极心理学便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如果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够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班级管理,相信我们的教室每天都会充满欢声笑语。

作者:周晨曦 单位: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第四篇: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摘要: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管理对象复杂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效,需要班主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工具参与班级管理,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班级管理;农村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发智力,健全人格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方式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常见工具。新形势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创新小学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邯郸市武安市一所农村小学为例展开调查。该所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软硬件条件比城市小学落后。全校的教职员工总数为80人,在校生数量约1800人。其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全校共2间机房,每班都配有多媒体,每位班主任配一台台式电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到这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理念落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班级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的重要载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展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存在对学生进行硬性管理的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是否符合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求,甚至出现过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行为,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第二,管理方式单一。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而且由于自身年龄偏大和计算机水平偏低等原因,不能应用网络工具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普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单一管理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高年级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象依然突出,除班干部外,大部分学生未能参与班级管理。第三,管理对象复杂。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中充斤着游戏、暴力、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对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农村中电脑的普及率不如城市,但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设备,比如父母的手机,依然能接触到网络中大量混杂的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比以往更为复杂,也需要更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管理理念

教师要突破传统思维,能够接受并善于使用网络技术,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分类管理。特别是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多采用沟通和对话的方式影响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成长,避免采用强硬的“命令”方式打击学生自信心。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排斥新事物,主动尝试用网络科技创新工作方法。

(二)引导学生善用网络信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要能够清楚的分辨出其中的有利信息和有害信息,以及不同信息可能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这一代的小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无法避免接触网络。班主任不能将网络妖魔化,阻止学生使用网络,而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和合理利用网络工具。比如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关注新闻时事、科技发展新动态,并且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及时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和分享网络上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降低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风险,并且在学生分享互动中增进彼此友谊,逐渐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三)利用网络工具增加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网络教育技术环境对教师和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也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利用建立线上学习小组的形式分享信息,拆解并完成小组任务。此外,互联网还是班级文化的展示平台,班主任或者学生干部可以将班级近况展示到互联网平台中。学生通过浏览、评价、提建议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固定的班干部或者流动的“每周班长”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总结和心得发至网络平台,在同学们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利用网络丰富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释放需求,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的及时性,加强家校沟通

与城市不同,农村小学许多学生家长都不重视与学校的沟通,或者因为自己在外务工,没有条件经常与学校沟通。这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将学校的近期动态和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给学生家长。而且因为互联网可以传送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班主任提供给家长的信息也不局限于成绩,能够多介绍一些学生品德、心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情况,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此外,通过即时的家校沟通,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家庭的近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总之,在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对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当与时俱进,接受新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创新和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并且在强化家校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虎麟.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促进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成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4-25.

[2]金燕.信息化在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内江科技,2017(02):18.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7

关键词:中职生;班主任;班级;管理

我校正处在建设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技能型的中专学校的紧要关头,抓好班风建设对所在系部责任重大,甚至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所以,大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我校在全省重点职校中地位的关键所在。学风,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学校师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等方面所展现的风格。这些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而班风,是一个班级师生的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良好的班风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条件,同时,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正处于积极建设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技能型中职学校的关键时期,学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所以,大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我校在全省重点职校中地位的关键所在,而学风的建设的关键是班风的建设。那么,如何有效地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呢?在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接近“学生”

师生间不断地交流意见、联络感情、化解误会,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为学生发挥潜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接近“学生”。作为班主任,既要建立威信,又要走近“学生”;既要与学生保持距离,又要与学生关系亲密。如果和学生的关系过于密切,称兄道弟或姐妹情深,那么自己没有威信,也就没有号召力。特别是有一些学生,利用我们对他们的感情,耍点小滑头,钻个纪律的空子,等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班主任在其他学生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那么,如何接近“学生”呢?我的办法就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多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长大。

二、组建一支高效的班干部队伍

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班干部队伍,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基础。班干部既要靠发现,也要靠培养。人们常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我在每次带新班的初期,总是首先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再选举班委会,然后根据班委的各自特长,让他们在班委会中担任不同的工作。比如我在带12级学前教育班时候,发现李薇同学爱唱歌,喜跳舞,在“展我风采”班会上,她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推选文艺委员的时候,李薇全票通过。班主任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能相信学生,尤其是班里的干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帮助学生,就算是有时候犯点错误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可以了,或者学生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地做到在吸取经验教训中进步,这也许也是一件好事。所以说班主任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还要尽可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对班级管理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创造性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三、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首先得抓好班风建设,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这就得及时完善班干部队伍,确立班级规章制度,整顿班级纪律。一个班级,如果班风端正,全班同学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四、“耐心”转化

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考上高中或者初中退学的学生,所以在每个班里,顽劣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但这类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这类学生往往是学生群体的“领导性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如果在刚刚入学的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他们不仅要带坏一群人,而且会破坏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在学校闯祸,造成部分学生流失。因此一定要耐心地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切忌急躁和盲动。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漫长而艰辛的二十余年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心酸与快乐,但我觉得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依然坚持经常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把各种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一开始就努力营造好的班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婷婷.浅谈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秦月华.从能力建设谈中职班主任降低工作难度的方法[J].好家长,2015,(51):182.

班级学习管理范文8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让学生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也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细心做好每一件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让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多留心、多观察五个方面探究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学生;班干部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班级的学生在认真写作业,而有些班级的学生却在打闹嬉戏,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班风不同,而班风的好坏一般跟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如何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体现了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细心做好每一件事

教师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即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让学生切身体会,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达到更好地管理班级的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可以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影响,做起事来才更加得心应手。在做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信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在根本上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想要管理好班级,首先就需要了解、关心和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真正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为此,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缺点的,有时候也会犯错的,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算是需要严重批评的学生,教师也要因人而异,注重时间与地点,不要夸张,要耐心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如果有合理性就需要借鉴,并且给予学生肯定;如果学生的观念存在偏差,那就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改进。教师应该和学生平等相处,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与引导,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坦诚相见,这样比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要好得多。

三、关心每一位学生

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公平、公正,不可以以成绩论人,特别是对待那些学困生,教师需要耐心指导。虽然教师不可能将全部精力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但是,教师需要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从而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四、让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教师不仅要授课,还要管理好班级,难免会有疲劳的情况发生,所以就有可能在很多方面把握得不太好,甚至会出现班级管理措施不当的现象,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就需要选出一支高效可行的班干部队伍来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在平时管理班级时,班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选举班干部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千万不能由教师点名任命,这样既不能服众,也不利于教师管理每一个班干部。在选出班干部以后,教师需要明确每一个班干部的主要职责,达到各负其责又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好整个班级。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信任每一位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给予正确的鼓励并指导他们如何管理,如何提高班里的学习气氛。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从而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多留心,多观察

一个班级有很多人,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多观察,以便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应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教师需要多留意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加主动积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结语

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品质,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鼓舞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想要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对社会有用,教师就必须抓住爱、勤、导三个要素,积极引导与发展学生。

作者:龙秋媚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