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一)在生活中耐心指导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适当进行生活辅导(人格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社交,促进学生生活合理规范,不浪费光阴,不蹉跎岁月,过积极有意义的生活。生活辅导主要分为情绪辅导、社交辅导,这两种辅导模式都是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有以下这些行为和表现:有的学生对学习没热情,经常旷课、迟到而产生懒惰的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长期下去产生厌学心理及怀疑自己;有的学生由于胆小而受欺负等,以上的这些行为都属于情绪和社交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在进行情绪辅导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接受自己,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告诉学生要以适当合理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在学习中认真细心指导

心理工作者总结了学生在学习当中会遇到的三个问题:学习的智力问题、学习的态度问题、学习的方法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在低年级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如何提问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在班级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班级活动,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使其发挥自身的特长,在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通过班级活动同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使得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自由、易被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全面性、全体性、主动性,在班级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得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健康全面发展。

(一)在班会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班会都是比较死板单调的,通常都是在总结前一阶段班里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开展班会逐渐产生厌倦或抵触的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要适当创新班会的主题,要加入创意的元素,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在班会课上穿插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解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从而向学生增加情感上的认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主题讨论、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都可以在班会上进行的。

1.游戏活动

在青少年阶段,游戏对于儿童和少年来说是情有独钟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儿童和少年都是酷爱游戏的。小、中学生要是在游戏的环境中,都会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本校。这样,学生的本性和人格都会真实自然地表露出来,包括优点和缺点。因此,班主任要在现场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改正学生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角色扮演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释放学习上的压力。通过角色扮演,使学会通过换位思考去体验别人、理解别人,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与不快,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参考。

3.主题讨论

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对于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人生阅历也是有限的;也因此,在认识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全面性、思考不到位;也因此导致了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倡导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同学之间互相了解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帮助彼此认识世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强大自身的内心世界。

(二)在仪式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仪式教育作为一种含有多彩精神思想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功能的层面来说,仪式活动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出来,逐渐转向依恋班级、依恋社会的方向。根据研究教育史的结果表明,在原始社会,仪式是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了“成人仪式”,他们获得了人格上的独立,逐渐受到部落的其他成员的接受和支持,了解了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学习了自身部落的文化和历史,向更高的人生发展。通过以上的学习与认识,班主任应该要对仪式活动有一个有效的认识,并且要向学生开展仪式活动。通过仪式活动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唤醒学生的精神,增加其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仪式活动中进行理智反思,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空闲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显得非常复杂,也给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限制性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当中树立开放性思维,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帮助初中生塑造优良品德。积极健康的心理是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话,就会阻碍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是让学生误入歧途。而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调控心理状态,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第二,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当中,教师会有意识地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密切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理念。这样整个班级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第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师生之间关系密切,可以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触心理,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并在师生的双向互动当中实现教学相长,增强班级管理有效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1.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通过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得到的一个普遍结论和共识就是初中生的心智成熟度还远远不足,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也不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积累。而心理知识是初中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调控个人情绪状态,形成达观坦然的人生态度,最终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当中,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并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教育方法,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对于过于情绪化的学生,教师适合开展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指导活动,坚持感情为先从情感着手,逐步过渡到理论教学。对于低落学生,教师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注意运用亲切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拥有强大的勇气和自信,让学生能够看到希望和自己更大的发展可能性。为了让学生获得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可以在讲座活动当中习得大量的心理调控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解除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难题,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时,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又要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2.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初中生的学习活动和过去相比在数量和质量要求上都有所提高,这加剧了学生的心里紧张程度,也容易诱发不良心理问题,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问题和阻碍。在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当中,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也是群体效应的表现。在班级管理当中,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至关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当中同样离不开好的班级环境,甚至是应该把打造良好环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水平,利用好群体的约束力,打造得到初中生广泛认同的心理环境,降低心理健康教育难度。首先,需要对班级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进行有效优化,因为一些学生在班级当中朝夕相处,假如关系不够和谐的话,班级管理工作就无法有序开展,更不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其次,需要对班级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注意在班级当中落实民主管理,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文娱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在主动参与当中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最后,要打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激励学生互帮互助。

3.组织系列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而又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效解决学生在心理层面上遇到的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避免这些心理困惑演变成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丰富多彩的集体实践活动可以为初中生创造条件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往,有效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更为融洽的和同学相处,最终建立彼此帮助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能够逐步敞开心扉,塑造良好心态。教师在设计集体活动前需要选好一定的活动主题,并设置考验学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活动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受到心理上的熏陶和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集体活动当中的表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4.加强家长沟通协调,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小学教育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在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内心比较脆弱,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本身,真正帮助到学生。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能够较好地与身边的人相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了性格孤僻、容易发脾气、不善于和其他学生相处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带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进步。

(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当下很多学生的个性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或多或少地都会和其他学生产生一些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心理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与其他学生的矛盾,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出现矛盾时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解决,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矛盾。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其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全面理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也能够针对班集体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把管理工作落实在一些细节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好的品质,正确对待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其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才会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再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学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或多或少地和其他人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家庭当中需要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在校园生活当中需要和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而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当中。最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当中,需要学会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教师要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排解焦虑情绪等。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能够让他们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能够和其他人进行分享,并主动地去包容他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通常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了集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小学生,这种健康教育能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性基础上,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结合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二)组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需要结合其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一些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表现出了很多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就需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给留守儿童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阅读材料,如《再见,坏情绪》《我好害怕》《菲菲生气了》《脾气暴躁的熊》等,让他们通过阅读学到一些心理疏导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今后再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调控。这些绘本材料的阅读也能够帮助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并逐步消除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与进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介绍和交流分析的过程中,全面地认识自己,这样做能够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部分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好的想法,教师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乐趣,认识到分享的价值,从而在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主动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扬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进行强化。

(四)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运用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能够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教师只有从多个学科入手,才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解决用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五)建立心理健康驿站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心理健康驿站。教师在心理健康驿站中,可以充当倾听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发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时,主动向教师进行倾诉,并寻求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心理健康驿站的建立,也能够搭建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平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调整班级管理工作,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逐步走出困境,获得健康成长。

(六)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引导

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并且能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引导。教师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状态。对于这些异常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通过和学生开展有效对话来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还可以给这部分学生讲解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有效克服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健康成长,获得全面发展。

四、结语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界日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交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秩序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班级管理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从当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现在中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来自与城市生活有着较大地区的农村地区,他们或许家庭背景有别,生活方式不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一般性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步推进,班级管理的内容开始逐步延伸,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习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到对学生的体育、卫生以及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和具体化,而当下的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群体性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显著的干扰,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活动、班集体等组织形式,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共荣共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就是指班主任要切实以抓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未能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行为管控而忽视心理疏导,其结果只能是班级管理工作效率长期低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努力提高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认识论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正是源自于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界事物以及正确看待自我而形成的心理问题所致,进而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入手,切实改进班级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二)积极利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心理学上有着大量的关于激励机制在促进学生进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著名的“教师期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努力利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赏罚激励办法,扩大期中期末讲评中关于班级日常表现等内容,及时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保持健康的身心的目的。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活动引导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组织是中小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阵地,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班级体的建设,积极组织相应的活动,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团结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分享意识等,扎实通过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集体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总结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相互依存,协调推进。

作者:谢静静 英玉杰 刘晓晨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启明完小

参考文献:

[1]靳丽华.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0):50-51.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一)班级心理辅导受众面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在解决大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相对而言受众面较窄。团体心理辅导虽能利用团体动力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规模比较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就班级多数同学在某阶段遇到的问题为主题开展活动,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扩大受众面。

(二)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班级的团体资源

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的班级规范和舆论导向、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全班学生一起参加的班级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级团体的形成,更好地发挥班级团体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能够直接改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使其在遇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得到班级内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可以在班级内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级环境。在温暖、接纳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用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易于巩固和迁移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结束后,需要当事人自己理解内容、自我成长。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招募的,通常在辅导结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这几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巩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级不会因心理辅导结束而消失,学生能够继续在原来团体里实践新学会的良好行为,并且进一步交流新实践的心得体会,有利于辅导效果的长期巩固。而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班级不仅是辅导的团体,同时也是以后应用新技能的主要团体,学习的结果更容易迁移到日常与同学的互动中。

二、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设想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作为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核心要素和评价辅导效果的依据,辅导目标是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结果的设想,辅导的内容与活动方式都应围绕目标来确定。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包括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单元目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一般目标是指任何主题目标的班级心理辅导都需要包含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班级成员悦纳自己,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帮助他们澄清并修正个人价值观等;单元目标即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的具体活动完成有关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设想。在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惑确定年度目标,据此再确定各学期的每个单元目标;其次,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就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而言,应依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年级学生常见的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从总体上看,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适应性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入校开始,必须在陌生的环境下独立生活和学习,为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可有针对性地从人际关系、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耐挫能力等方面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积极的心境,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恋爱心理辅导势在必行。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与友谊,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理智对待性问题,学会将恋爱关系规范在法律、道德、伦理等范畴内。职业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潜力并顺利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将从事职业的特点及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端正求职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职业能力和兴趣等,努力达到从业者资格的要求;其次,要尽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给学生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各种心理技能,帮助他们在求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价值澄清、心理剧、纸笔练习、幻想练习和音乐表达等形式。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大学班级心理辅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自身复杂性的影响,应对辅导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既要考察辅导目标是否达成,又要评价辅导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励辅导者改进活动方案,并促进辅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实施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建议

(一)加强对辅导者的培训

目前,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其中后两类教师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组织者和辅导者,但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般由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相关心理学知识及辅导技能。要保证班级心理辅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进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题班会活动,需要对辅导者进行培训,只有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辅导者才能保证辅导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时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辅导者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级心理辅导的作用和适用范围,能够独立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另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倾听、复述、提问、具体化、自我表露、引导、共情、支持、保护和总结等,并能够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这些技能要在实际应用中反复训练并接受培训者指导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证辅导者能够独立实施班级心理辅导。

(二)注重活动后的交流和总结

虽然班级心理辅导多数采用结构化的活动方式,但班级心理辅导不是只由活动组成的,更不能把班级心理辅导等同于召集学生做游戏。因此,活动后的分享和总结是班级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学会合理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移情能力,促进他们认识并体会其他同学的情绪情感,学会聆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态度,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获得更客观的自我认识,最终通过对话和协商帮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为确保该环节目标的实现,辅导者要创造和谐、平等的辅导气氛,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主动与他人沟通。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明显错误或比较偏激,辅导者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而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三)将班级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退缩、敷衍或自我封闭等各种消极情况。其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好开放与成长的准备或没有心理成长的意识,辅导者要通过持续地接纳、支持,充分热身,从而使其感染情绪,融入集体,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班级心理辅导是团体活动,这些学生出于害怕泄露隐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辅导者要善于发现并引导或鼓励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使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互为补充,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群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是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因素,其中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黄金时期,较初中而言能克服情感上的波动,外形上已基本褪去了稚嫩的气息,但心理上却没有成年人的成熟[1]。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高考、升学、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导致心理发展极其易发生改变[2]。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大多数管理者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渗透,而在平时班集体的各个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却很少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因此,如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渗透到班级日常的环节、教育中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言论的作用。

1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1.1心理焦虑问题

何为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主要有紧张、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错组织而成的复杂的心理情绪反应。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是高中生心理焦虑问题的主要来源,高中生的自信心是由其压力下的学业成败的舆论导向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见了失败与挫折,且考试前后有着极大负担以及高期望时,学生的焦虑现象就会大大提升。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迫切想要用成绩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所以焦虑的程度更易表现出来,如急躁、爱发脾气,更甚者还会有逃学、斗殴等现象出现。

1.2自卑抑郁问题

在高中阶段,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自卑是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而抑郁则是情绪上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对自我认知上没有完全正确的自我评价,且易与出现评价偏差的情况出现,这会导致同学间的沟通不善,悲观、消极地应对事物,心理的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低。高中生若出现抑郁症状,会导致学习困难,精神涣散,记忆力下降,厌学,逃学等情况。高中生自卑抑郁心理普遍出现,自我调节好就会慢慢走向正轨,反之,则会深陷其中,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且在某些条件下会造成离家出走、自杀等后果,甚至还有走向犯罪的道路。

2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要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往正确方向发展,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4]。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辅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身上,从而帮助他们做到自我塑造。

2.1全方位了解学生

班主任若要做好班级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因此,班主任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生沟通,去了解他们内心以及思想十分重要。

2.2不同心理问题用不同方式解决

教师在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实施个别同学的单独心理辅导,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会有身心发展。当有学生有焦虑问题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做到按时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平日利用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减轻自身压力;且同学生多多交流。而对于自卑抑郁的学生,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勇气,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3多家访,了解学生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的方式[5-6]。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在学校的表现,还需要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教师经常同家长沟通,交流情况,共同去商讨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去解决其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2.4作学生的倾听者

班级管理者在对于学生的咨询过程中,要专注、接纳、倾听学生的诉求,在其咨询结束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建议,让学生感觉到被需要,被接纳,从而慢慢地帮助其战胜心理问题。

3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事务中都有体现。因此,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必须全面的、深入地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处于一个优美、整洁以及平等、信任的环境中,使得班集体乃至所处校园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完美场所,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安小燕,刘大德.浅谈心理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以团体动力发展为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10):67-69.

[2]李海文.基于理念: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教育),2013,7(20):268-269.

[3]邵贵元.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79(9):42.

[4]朱旭.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心理月刊,2018,13(8):18.

[5]隋英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54-56.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7

关键词:初中学生;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教育初中生正处于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身心发展出现剧烈变化,智力、性格、意志等心理因素并不稳定。外界教育引导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增添动力。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发展变化,容易引起各种青春期的心理矛盾问题,如焦虑紧张、抑郁不安、厌学恐惧、逆反叛逆等,甚至可能引发精神症状,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其不良影响。有学者曾对我国 5 省 20个地区 912 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不适应的问题,此外还有 5.2%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1]。这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并不乐观,为此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教育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这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一环,因此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扮演好“心灵导师”的角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功能、身份也越发多样。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者、德育工作者,还要扮演好学生“心灵导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心理的辅导者,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第一,传授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中学生由于处于半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身、对世界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而“知”是“行”的基础,若学生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就很容易产生各种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大有帮助。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如何有效释放不良的情绪;如何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克服自卑和杂乱的声音[2]。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周边的人和事,改变非理性的交往方式。总之,班主任要扮演好“心灵导师”的角色,通过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第二,与学生谈心,注重个别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场成功的谈心不仅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还可以达到引导沟通和心理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这无疑也是班主任扮演好“心灵导师”角色的重要体现。若想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要放下“师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表达,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放下戒备,与班主任坦诚相待。另外,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如果学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班主任不要一味对学生的言行加以指责,同时还要避免过多地给学生直接提出建议,要相信通过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做出正确选择。此外,班主任还要理性看待与学生谈心的结果,不要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即使眼前看上去并没有太大收获,但实际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已经拉近了,班主任对待谈心工作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扮演好学生“心灵导师”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保障机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班主任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导致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科学、比较盲目,不能立足于学生实际,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若想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效果的关键,因此班主任今后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建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同时还可以落实每个年级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研讨,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心理档案、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每年对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筛查,以此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3]。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强化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要确保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恰如其分地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可以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评估考查机制,保障评估考核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要有上级领导的检查,还要有班主任的自我评估和学生的反馈评估,从学生心理改善程度、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程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考核,以此更好地保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健康环境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班级环境氛围较差,班主任即使做再多教育管理工作,最终能够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往往也微乎其微。因此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健康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可以从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健康学习提供保障:首先,创立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保证班级卫生清洁,完善学习设施建设,增设更多健康的娱乐游戏设施,比如象棋、围棋、篮球、足球等,可以在班级中建设读书角,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爱好,为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提供空间。同时为了增强班级健康的人文气息,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增加一些绿植,悬挂名人字画或文明标语,通过打造优良的班级物质环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建立良好、完善的班级文化环境,这也是推动班级心理教育的关键。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建立特有的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被热爱,同时教师还要引导班级学生展开健康的人际交往,创造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此外,还要为班级学生创造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自觉为班级建设出力。这样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染和熏陶,从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无形的力量。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如“红色革命人物故事会”“当代先锋人物事迹”“古代孝心故事”等。在主题班会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上台讲述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故事传达的优质思想精神,促使学生能够深度感知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精神、时代先锋人物的科研态度和奉献精神以及古代孝心故事中良好的感恩品质。这样一来可以在班级文化中渗透人文知识和德育元素,二来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品格情操,从而借助和谐的班级文化促进初中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塑造和发展。比如,教师在构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环境时,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竞选的模式组建班干部队伍,以班长的选举来讲,班主任可以鼓励有意向竞选班长的学生,让他们将自身的优势、竞选理由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展望拟写成竞选稿,并逐一上台发表竞选感言。与此同时,班主任在黑板上列举组织能力、号召能力、责任心、道德品质等班长竞选指导,引导其他学生在全面考虑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投出自己手中珍贵的一票。这样既可以彰显班主任开放、民主、公平的班级管理智慧,也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被尊重、被公平对待的心理体验,从而组建一支高素质、能力强、能服众的班级管理队伍,增强初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在班级团体活动中融入心理辅导

在开展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在各种团队活动中融入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活动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开班会的方式,每一期班会都要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如“学习压力”“成长困惑”“人际交往”“认识自我”等,让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研究探讨。同时还可以在班会中增加一些与心理知识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这些心理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学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理念,凝聚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可以开展“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走进孤儿院、养老院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将自己的衣物、学习用品等捐献给山区、农村的贫困学生。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自身幸福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五)教师要主动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庭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学生实际生活的第一环境,在学生全部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发挥的作用往往不可忽视。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实际落实班级以及学校教育活动时需要把这两者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只有如此,教育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得到合理有效的优化。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获得学生家长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无论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强化与家长之间的联络,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确保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从本质角度分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坦途,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六)教师要努力争取社会力量给予的支持

从现实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而人本质上则属于社会中的人。虽然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及学校,但依然可以将学生理解为社会中的人,脱离了社会就没有人的存在。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不只包括学校及家庭,学生现实生活中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原因。从社会因素的内涵来看,其不仅包含负面社会因素,同时也包含诸多正面社会因素,而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消解或化解来自社会的、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和消极影响的相关因素,使身处社会中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积极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在实际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应该加大对社会的研究和关注力度,加大对社会资源及社会因素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使其能够真正为班级管理服务,为班级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提供助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心理抵抗能力,同时对于实现全方位的心育以及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各项工作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就必须先来认识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所处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学生受到负面影响时就会出现心理阴影,而正面影响则会让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目前小学生所处的生活压力与学业压力也不断增加,许多孩子还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所以在学校里偶尔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通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解决学校中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有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级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更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班级管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渐改善,这样认知自我与反思总结的习惯更是会伴随学生一生,让学生一生受益。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不仅是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更是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志。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与波动特征,他们十分容易被环境所支配,同时也容易表现出来。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对于班级的纪律有更高的认识,这对于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2.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学习兴趣、爱好以及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学习心理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另外,学习心理还包括学业压力以及学习自信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3.自我认识教育

自我认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样的问题。在心理教育中,学生不但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更能够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为其今后的自我规划与发展奠定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1.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其压力的来源来看,目前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和教育,其效果往往十分有限。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与时代的基本特征,针对其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普遍存在管理缺失以及监护人关怀不够的情况,那么就应该以这方面作为切入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重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德育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是实现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同时两者也是相互渗透与协调的关系。通过以心理教育为基础落实德育的相关内容,不但能够快速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水平,同时对于其更好地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理解家长与老师的良苦用心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许多优秀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具有较强的榜样力量,这对于小学生实现内心心理健康并参加各种课堂教学环节都具有不错的促进效果。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几次班会或者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实现的,其必须通过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班级班风,通过班级班风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导,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班主任都会担任至少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其学科教学的优势来重点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而提升教育的效果。比如在“骄傲的孔雀”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进行到这个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来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骄傲自满”以及“看不起同学”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

4.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但是其对于世界和价值具有独特的看法与理解,通过锻炼更可以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要想实现更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笔者的做法是,在班级内设立多种不同的职位,除了常规的班长、副班长以及班委会成员外,还加设了心理联络员和轮值的心理健康驿站站长。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实现班级内部每个人都有职务但是分工不同,从而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更是实现了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了参与的主观性,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创设了条件。

五、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整体效率与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也试着从开设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以及提升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性以及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评价环节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姚福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9):12-13.

[2]王秀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7,(25):252.

[3]张卫正,吴煜.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1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