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管理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管理知识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高中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阶段,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针对高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含义是,以班级中的班主任为主导,配合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对班级里的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状态等方面都会受到班级管理形式的影响。因此,做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对于高中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对于高中班级管理来说,大多数高中班主任都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情况体现在,在对高中学生的管理过程当中,并没有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满足学生的新需求。这就导致了高中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理念跟不上时展需要,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高中班级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旧的观念。例如:严师出高徒等。[2]这就使得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喜欢使用一些高压政策来进行管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叛逆思想的诞生,从而出现,老师越管教学生越叛逆的情形。因此,管理观念落后对于班级管理来说较为不利[1]。

(二)管理方法不当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具有管理理念落后等特征之外,其还存在着管理方法不当的问题。我们知道,对于高中班级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要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需要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班主任还存在着一些管理方法与措施的不当,他们习惯于采取传统说教式的学生管理方式。例如:每当有学生犯错,他们都喜欢将学生喊道办公室,对着学生一顿批评,然后在泰国让学生写检讨书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因此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

(三)缺乏自我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高中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就使得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发现与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思维的活跃。可以这样说,对于当代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因此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通常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管教,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行我素现象较为严重。这就要求对于高中的班级管理来说,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还要很多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缺乏不要的认识和手段,同时也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无形中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不足的情况发生[2]。

二、高中班级管理困境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观念

由于时代在进步,所以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按照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习和采取一些好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因为高中生的学业较重,所以在高中班级中的自我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将班级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并且在整个管理当中凸显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来帮助学生,从而获得学生认可[3]。

(二)改善管理办法

对于高中生的班级管理来说,要想有一个合适学生需求和时展的管理,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高中的学习氛围,在班集体中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积极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多关心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高中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特点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再次在与高中生的沟通过程中应该注意沟通艺术,采取合适的沟通与交流措施,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关系,可以清楚和了解学生的真真实需求,多采取暗示性语言。最后,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要做好公平公正。

(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才成年,虽然有自己的思想与自我管理知识,但是这些相比于成年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中生更趋向于自我管理,但是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因此在他们的自我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小事情,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可能影响到这些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高中班主任在遇到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细心有耐心。及时帮助学生从不合理的自我管理中走出来,通过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教给学生一些管理知识,从而在促进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子端.高中班级管理中执行力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以瑞泉中学学生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122-124.

[2]罗型芳.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对策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37):204.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策略

当前小学生年龄小,存在着好奇心强、调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明显的行为特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应对和教育策略。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是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只有运用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帮助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根据班级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班级管理,赋予每个角色新的定位,让每名学生的性格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科学地进行人格教育和学习指导。

(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每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契机都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老师应该看到不同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偏爱某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导致学生盲目自信,不知道自己平时不足、亟待改进的地方,遇到挫折就会丧失信心,以后可能会丢失面对困难的勇气。所以,只有充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才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本准则。

(二)柔性激励的原则。小学生处在加速成长期,很多学生的内心都是比较脆弱和无助的,在遇到克服困难和小小成功的时候,老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给小小的心灵注入动力,表扬和鼓励能够保护其信心,班主任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激励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公开表扬和一个眼神,在学生看来都是莫大的激励,老师对学生友好的表情、手势,对学生的重视、信赖、热情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主体,管理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怀学生,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学生只有认识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意识到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正常班级管理的情感基础,老师用柔性的方式理解和处理学生日常的纠纷,给予学生关爱和照顾,就可以在学生的心目中筑起爱的桥梁。

二、现阶段班级管理存在的难题

(一)班级管理观念陈旧。班级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思想陈旧、管理观念落后。很多人的印象中“学生就应该被严格管理”“应该事事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永远是对的”等思想一直是困扰小学班级管理的难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会把教师看做决策者,一些老师也认为学生应该服从管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老师都会天然地对学生有一种要管教的想法。受这种理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要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很少有接纳学生反对意见的时候,学生也不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总是没有意见,被动地全部接受。这种落后的班级管理思想不仅影响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性格成长。因此,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管理思想陈旧落后的问题。

(二)奖惩制度不明确。奖惩制度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明确管理结果的重要制度,没有制度约束,就不会有进步,良好的管理氛围也离不开严格的奖惩制度。目前,很多班级管理存在奖惩制度不明确、奖惩规则不清晰、奖惩措施未及时落实到位的情况。教师在执行纪律管理时,对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并没有给予及时的解决和关注,等到班级思想纪律涣散的时候再回头解决就有一种事倍功半的烦恼,有的班主任因为平时要忙于自己日常的教学课程,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细分班级的奖惩细则,有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因没有及时得到关注和肯定,而逐渐对做好事不上心,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细节小事,然后对每个同学单独面谈,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整奖惩制度,更有效地激励落后学生建立进取心。确立科学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是良好管理氛围的前提,也是老师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坚强后盾。

(三)老师没有适当放权。班级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老师管理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解决,但是老师平时事情多,导致班级管理有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给出解决办法,学生问题因为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衍生出其他问题。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陈旧不科学,大事小事的决策权都是老师的容易出错,而且难以改正。应该鼓励老师适当放权,培养一些能力强的班干部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力,实现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鼓励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积极独立地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后形成一套适用于日后班级管理的可行性方案,真正让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四)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一些学生认为,班级管理是老师和班干部的事情,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日常班干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一些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情绪,关注的点也多数集中在班干部享受到了班主任的青睐,会认为是老师对班干部另眼相看,对于班干部付出的辛苦和承担的责任却少有关注。整个班级的管理没有活力,部分学生和班干部平时沟通少,形成了一种不配合的情绪,认为班干部就是常常将情况汇报给老师,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

三、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班主任或者教师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班主任提高管理基准线,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和优劣。老师要摒弃传统陈旧的管理思想,积极投入变化,以虚心的心态接受和学习管理知识,积极接受和学习好的管理理念和知识,逐步完善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之余,还要通过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的校方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学校可以组织专题讲座,聘请专业教授或者讲师对缺乏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定期进行培训。课外时间,可以抽时间广泛阅读,大量吸取新的管理知识,阅读一些企业或者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补充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另外,学校也要积极招聘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老师,要积极想办法留住和吸引人才,为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老师还要做好儿童心理防护方面的构建和安抚工作,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和温情关怀。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师观念。班级管理的核心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要遵循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首先,学生要从管理的听从者转变为思考者,要从班级管理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教师要从班级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管理实施者转变为开发者,只有班级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了,教学才会生活化,学生学习才会主动化。只有这样,班主任老师才能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领航者和开拓者。把学生看作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和自律意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所以,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划归一组,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为赛题进行一场友谊比赛,在竞争中表现优异的个人要提出表扬,并且形成榜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优异者,着重给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和谐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良性竞争,逐渐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可以安排学生组织班级出游活动、组织黑板报活动等,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能力,让学生努力争做学习和班级活动的榜样,给后进者做出表率,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减轻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负担,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大的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积极摸索出一套可执行的方案。所以,每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发展,做好班级管理的基本工作,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0(3):211.

[2]唐栋林.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极光,2017(9):127.

[3]黄新梅.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8(2):54.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3

1.1教师的管理观念落后

当前,许多小学教师班级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观念。绝大多数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只是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违纪情况以及学习成绩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有些教师的班级管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而且管理的方式也特别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网络化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需求。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在自制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经常会在学习的时候发下一些小的错误。如果教师不能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很容易给小学生的心理带来阴影,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2教师的管理压力较大

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教学工作,再加上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事情特别繁杂,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促进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要积极做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样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压力。

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2.1利用网络通信软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开始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的生活中广泛应用。许多学生都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由于腼腆或者紧张,不敢当面和家长进行交流与联系。教师可以积极采用网络通信软件,例如:YY语音、腾讯QQ、微信等,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即时地交流。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网络通信软件及时向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与联系,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而做出良好的管理措施,提高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

2.2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QQ群以及班级微信朋友圈,然后在QQ群和微信朋友圈学生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的信息,将班级的管理情况公布在上面,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教师也可以把平时班级管理的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公布,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班级管理活动的详情,并在家庭管理中,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联系,向教师反映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以及学生做到及时地联系,准确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教师做好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案。

2.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历史时期就有人对教师的职业作出了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把教师传授道理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平时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通常都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安全、思想等各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和培养。例如,在每年的3月5日,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学习雷锋。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可以举办一场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利用网络技术,到网络上查找雷锋的相关知识和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助人为乐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在主题班会上积极进行发言和讨论,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有效提高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对一些事情进行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结语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4

一、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现存的高中班级管理完全禁锢于应试教育模式,班主任的管理核心仅仅是学生成绩的优异与否,甚至部分班主任会常常以爱为名义,以安全为借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内容等进行限制,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与策略非常的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创造性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班主任在时班级是一种状态,班主任不在时班级又是另外一种状态的局面。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持续发展。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缺乏民主,少了关爱,没了和谐。

二、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决定了班级管理,从内至外,从上至下,影响因素比比皆是。个人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点:

1、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文化水平

班级管理的内容是学生,但是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效仿的榜样。班主任行为的差异、素质的好坏、文化水平的高低等等都决定着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及管理的最终水平。

2、学生个体对象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管理的是多元化的学生,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学习基础上、思维能力上千差万别。学生的性格气质、智力发展、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着班级的和谐管理,甚至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障碍等都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到班级内部的团结与分化,影响班级凝聚力,难以树立良好的班级外在形象。

三、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探索

随着高中基础课程的深化改革,高中班级管理的模式也在随之进行探索创新。改变传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创设以“学生”为核心的自主管理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自觉融入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班级问题并解决班级问题,让学生主体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实现内在自信的增强,实现自我控制的提高。

1、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为基础,构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将权利下放给班级的所有学生,并落实责任,明确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规范自我行为,让学生主体在科学化的管理中实现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2、促进习惯养成

习惯,是经过久积而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是造就性格和命运的关键要素。在现代化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两手抓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要在意识上进行思想强化,在行为上进行监督巩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和教育,并督促全体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共同改进。

四、给予鼓励激发

鼓励,是勉励学生进步的最直接方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要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励和唤醒学生为自我目标而奋斗,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在相互激励的氛围下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五、实行多元评价

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不是单一而论的,而是以多种维度的形式进行体现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主体的内在评价,以多维化的内容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方法为形式,让学生主体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实现自我认知,让学生主体在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中实现自我改进。

六、提高自我修养

作为班主任,要以社会及教育形式的现代化发展为要求,以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情绪秉性上的磨练为基础,在各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涵养等形式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让学生在班主任的修养及文化的提高中接受熏陶和培养。

七、结语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学生;班级管理观;以学生为本;管理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实现巨大的变化,高职高专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自控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差。这对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他们的眼界、见识更为开阔。他们自主、自信,追求独立、自由。他们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主体,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低,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学习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难度,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

(二)自卑心理较严重

高职学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人们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都是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可能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这种观念给高职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学习基础上的差异,使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三)自我约束能力不高

高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但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的不同观点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班级管理价值观。人本化班级管理首先是转变观念,班主任要尽快更新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理解班级管理不是一种理性的工具,而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将一味地“管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理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使班级管理富有人性化。

三、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需要运用一定的管理艺术。多鼓励,少指责,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一)制度化管理与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相融合

“制度化管理”与“以学生为本”在高职学生班级管理中相辅相成。订立、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而要班级管理工作高效运作,则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与制度化管理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订立、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是班风建设的必要条件。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制度的形式加以约束,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会有据可依。但在订立制度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理管理理念,班规班制要符合本班班级情况,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班级内部充分展开讨论,广泛的征求学生意见,然后再与班干部共同起草,全班再次讨论、修改后定稿,让班级管理制度成为学生认可,具有执行力和生命力的制度。班主任要从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为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能够为学生出谋划策的人,能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为学生服务的人。而不是靠制订一项项班规班制对学生进行“压制”的人。

(二)培养学生独立、完整、高尚的人格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做人比学习更重要。高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成熟期,但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之后,应通过组织班会、德育活动、集体活动、资助贫困学生等形式开展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宽容;更要注重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德,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诚信意识、奉献意识。

(三)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

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会导致缺乏为职业而学习的信念,找不准学习的方向。班主任的工作在于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确定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采取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各种知识竞赛等方法,依靠“传、帮、带”的方式督促和带动学生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建立自信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人自传,扩大学生阅读面,请优秀毕业生给学生讲自己的心路历程,或是在召开班会时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始终贯穿着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全部办学活动。它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班级管理策略时,还应与企业、社会需要相结合,以人人成才为目标。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教育与学生的尊严、自由、幸福、发展等联系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郝红艳,孙美侠,陈群玉.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班级管理探讨[J].大学教育,2013(8)

[2]程贵兰,王振龙,蔡智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6

要想做到良好管理,首先我们必须详细了解我们的管理对象——学生;其次管理不是一刀切,要能根据事态的发展进行动态把握,这样才能设置契合学生认知的管理方案,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实际管理中,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态度,将他们的生活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活动积极性,健康状况等制作管理档案,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设置管理方案。要想实现动态管理,我们就要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谈心和交流,这样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们都认为班主任是可谈心的“自己人”。只有获此信任殊荣,我们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信息,也才能让学生积极配合管理。藏区的条件相对艰苦,学生的生活背景也各有特色,所以管理中我们更应该先了解学生,找机会和每位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难处,掌握他们的相关期望。然后我们再寻找契机发现他们的亮点并给与鼓励,让他们感觉到在受到重视和关注,从而激励他们自我监督,努力学习,获取高效的管理成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共建班级文化

新课改认为学生的班级的主体,这样的话如果不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互动中来,那就无法形成民主式和谐管理方案,不能激活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管理不外乎人心,我们应该以建立健全班级文化为契机,牵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新接手班级时,不要板着脸讲纪律,要走到讲台下,鼓励同学们放胆说一说自己认为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具体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让同学们一言一语互动参与的班级管理建议,我们再进行整合就形成了班级自制“班规班纪”。这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纪,针对性更强,同时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自己犯错后教师再加以批评和指导他们也会心服口服,诚心改过。当然,共建班规只是让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具体管理中我们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学生参与共同维护和建设。比如通过轮流互动完成板报和文化墙来宣传德育精神和学习理念,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取积极的管理信息,生成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

三、健全班级架构,开好沟通会议

新课改理念指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应该让班级竞选的方式选出有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班干部,完善管理建构,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们从干部沟通、主题班会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班干部会。

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进行一线管理的学生,他们本身也需要我们传授管理知识,所以开好班干部会很重要。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核心的组织和协助,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指导班干部参与管理工作:(1)组织学习,通过集中学习,让他们掌握了解学生对症下药进行责任内管理的方式和方法;(2)工作计划。班干部都有相应的任务分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对责任内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对应的工作计划,教师审定和指导后再具体实行,这样才能保障科学管理,取得学生的信任;(3)工作总结。一周的时间让班干部总结工作,反思管理中的亮点和弱点,经过班主任指导逐步完善管理经验。

2.主题班会。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7

具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弗雷得里克•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到劳动者,一律采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泰勒的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工厂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后来在教育管理领域里的运用也是成效显著。因此,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使学校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科学的集约式管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和中心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的部件”和“活的机器”,对人施加标准化的专制型管理,甚至认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就需要有标准化的工人,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就不能上岗,这种统一的硬性管理模式延续到最后不仅未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反而造成工人普遍出现苦闷、压抑和反抗的不良情绪。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缺陷已日益凸显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我们未能以学科知识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科学阐释。班级管理的对象既是学生群体,又是学生个体,这种管理对象的“双重主体”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众多特定的管理标准只是针对特定的学生个体,而只有少数宏观层面上的管理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管理同样需要因人而异。但是,因班主任的强制管理而引发师生之间严重矛盾冲突的不良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类似“无效管理”后果的根源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把自己当成法定的监护人,把学生当成理应的被监护人,一味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柔性的人文管理。

二、行为科学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革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出发点的。埃尔顿•梅奥在参加著名的“霍桑试验”之后,在其著作《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四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隶属于集体,人的行为受到物质条件(金钱)和社会心理因素(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的双重影响;第二,工作效率主要由工人的士气来决定,而工人的工作士气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第四,采用全新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遗留下的实践疑难,促使教育管理学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向“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它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视角转向了对人的关切,注重发挥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群体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此外,行为科学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行为的意向。班级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管理活动,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要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是各方面业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这就不能用成年人的目光、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成年人的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递升,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方略,以和谐班级的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1.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顺通班级“纵向对话”的有效渠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那种视教条式的规章制度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也是对学校管理条例的误解。学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的宏观层面上的,是一种管理方向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班级管理操作程序。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视各个年级而定,视各个班级而定,还要视个别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而定,而具体管理程序的展开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首要条件的。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没有顺畅的全面沟通自然也就无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摒除师生之间的角色障碍,使师生彼此能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接纳与认可,实质上是教育活动回归“以人为原点”的鲜明体现,是班级管理走向人本化的发展特征。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纪律规章的泛滥宣示,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纵向对话”,一种在师生间能够互相认同和配合的“默契”。规训式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给班级管理的展开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而且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层渗透。只有师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真实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才能使老师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级管理也就拥有了坚实的人际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诚心,是与学生之间的交心,“师爱具有精神感召性”。

2.发展主体间际的生生关系,构建班级“横向交流”的广阔平台互助合作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主题,如何将其正确引入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有些班主任虽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合作,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经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做法。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校期考后的学生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里,并对成绩优异者大加赞扬,而对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以批评。这种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班级管理危机,不仅会加剧班主任与差等生之间的潜在矛盾,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妒忌和疏远。在学校对学生考核后,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私下的个别指导和公开的学结,给优等生的不是太多夸奖而是期望和信任,给差等生的不是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和信心,还可以采取优等生对差等生“一对一”的特殊帮助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主体,班级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的主体集合体。健康的班级生态需要“个体的主体性过渡到共主体的主体间性”,“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主体间平等共生关系”。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共同的进步,而这些都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者需要为生生之间的主体间际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民主和平等的对话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幸福所在,认识自己的责任所在,体会同学友情的本质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复杂的班级管理走向主动的自我管理。

3.倡导异质共存的管理理念,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行为科学并不以压抑人性为宗旨,反而尊重人性的自由。崇尚人文关怀和发扬自由人性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也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教育应该有自由的自觉,应该秉持‘教育就是教育’的精神取向,教育精神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持续的自由生长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手段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规约式的传统做法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至今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和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在于教育者没有从自我意识上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班级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元素。班级管理需要切实固守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尊重人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遵循一种自觉性的教育理念,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都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因此,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注重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同样注重采用差异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异质共存、多元共生的管理目标。师生间的“纵向对话”和生生间的“横向交流”在客观上就执行了“求同存异”的管理理念,都是为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而服务的。班级建设应“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四、总结

班级管理知识范文8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对接,还需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订单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企业希望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认同,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学生希望能够提前感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理念,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提前进行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希望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在规范班级管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将订单班打造成一个优秀班级。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逐步完成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文化管理、缩短就业适应期,将对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和企业文化品位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2.1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企业培养一流员工的要求,在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理念下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课程设置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要求和企业文化理念引入相应的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删减或重组。将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相当于企业、教室相当于车间、上课相当于上班。

2.2共同打造校企联合教学团队。

在选送校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学校邀请企业管理专家、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宣讲企业文化与内涵,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应多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企业项目工作路径在校内实施现场教学,以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

2.3精心设置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的布置要能够体现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完成。教室的布置不一定要很花哨或者面面俱到,但是要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并将该文化与班级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教室布置成企业的工作场所,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此外,也可以采取办专题黑板报、在教室的书报角放一些企业的报刊杂志、悬挂一些与企业相关的宣传标语等方式。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布置和管理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模式来进行,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室和宿舍的每个角落。

2.4构建基于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的学生评价机制。

企业一般都会在订单班设立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企业奖学金的评定可参照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导向,结合企业对职工的评价标准构建班级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评价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评价结果是评定奖学金的依据,也是企业录用学生的重要依据。

2.5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

在订单班的日常管理中,除了校方的班主任外,企业人员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这样既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有利于加强企业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搭建学生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增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比如,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企业,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举办校企论坛,让学生直接与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优化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3、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