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管理范例

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1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2

1正视问题,突发事件转变为教育机会

“一张照片”引发的一次争论,是与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而又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班级突发事件,它直接影响和干扰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事件事发突然、难以预料,一旦发生则事态紧急、刻不容缓,震荡性强、形式多样、防不胜防。高三上学期的一次课后,两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生小西、小琪来到我的面前,小西用比平时大几倍的声音和我说:“小宇(化名)太过分了”,一边说一边颤抖着双手,我已经明显感受到他的愤怒。“小宇拍了我们俩放学时走在一起的照片,然后放在他的QQ空间里,我听说很多同学都去给他点了赞,而且他屏蔽了我,我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评价我的。现在大家都在背后议论纷纷,实在是对我影响太大了。”小琪在一边点头说着:“是的,是我以前的同学告诉我的,我已经和小宇说了很多次让他删掉照片,可是他都完全不理会我,而且不删帖,这样让我们非常的不开心。”听他们俩说完,我顿时就炸了,一股怒火“腾”的燃起。我把小宇叫到办公室立刻质问起来,“为什么拍同学的照片放在QQ空间?为什么还在用手机?(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可以使用手机)”小宇不服气地昂着头,马上回应说:“手机是放学之后才用的,在学校里没有用。拍他们的照片是觉得当时的场景挺美的,同学们觉得我拍的挺好看就评论,评论的内容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们并不同意你的做法,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必须立刻删掉相关的内容呀!你这样伤害到他们了,一定要当面给他们道歉。”我用高八度的声音说出处理方法。小宇愤怒地回应我,“你看过照片吗?照片上就是他们走路的背影,而且配了文字‘笑看云卷云舒’,抒发当时的情感,同学们的评价也都是没有恶意的。你只是单方面了解情况,就这样来批评我,我就不删帖。你就是这样武断,高三压力本来就大,你这样让我们很不快乐。”突然之间听到这样的控诉,我顿时有点不知所措。有那么一会儿,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一阵委屈和心酸涌了上来,一个高三班主任的辛苦突然觉得那么的不值得“我给他们带去的就是不快乐吗?”。此时,我觉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结是疏离的,关系是冲突的。反观自己从早到晚的陪伴,早七晚九的工作作息,身兼多种责任,管理各种琐事,事无巨细。这样长时间的努力付出,而现在他和我说“我们都不喜欢你这样,你总是在自己下决定,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我们。”鲁迅先生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问题不会因为你不谈论就不存在,更不会因为你回避就能得到解决。此时师生互动中问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说“我们不要你觉得”?我恍然间意识到要面对问题,正是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接触过太多的学生,让我急于处理问题,而忽视了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刻板而无趣,开口就是“我觉得……”和“你不能……”,我认为的对学生很好的决定,是不是学生想要的样子呢?到底要怎么办?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损坏的机器无异于废物,它不能正常工作,也得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善于克制自己,对学生要宽容和机智。如果采取粗暴、简单、冲动的办法,一时压住了学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失去无法弥补的师生情谊和无可挽回的不良影响。尤其当偶发事件是冲着老师来的,这时,教师更要心情平静,面对问题,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积极应对。

2动态沟通,心理团体活动打破沟通坚冰

怎么打破沟通的坚冰,怎么让学生们缓解压力,在高三备考生活中同样能够快乐而有序。与其,在出现一次次问题之后去处理和化解,不如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来助力班级管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心理活动要关心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创造积极的自我,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控、理想抱负等各类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形式,不是强调对消极情绪的应对,而在于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特别是积极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于是我们班的“吐槽大会”正式上线了。我作为主咖(被吐槽对象)坐在一边听着同学们一句句扎心的“吐槽”,却看出他们慢慢地敞开心扉。一节运用“吐槽大会”形式的团体活动课,促使师生关系重塑。在课上,学生真实的发声,我也做了具体的田野记录:小江说:“我数学不好,学习数学时就没有信心。你就会说‘你是不想学数学了吧?’其实,我只是想在自己的节奏上慢慢来,你和我想的就是不一样,但是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她一边大声“呜呜呜”,一边吐槽,说着说着,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小美说:“为什么有些通知你就只发给了家长呢?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也有知悉的权利,高考是关于自己人生的大事,很多事情我们自己想知道,不想被决定。”那气呼呼的脸上有着年轻人所特有的坚定和争取劲头,有着对自己的成长被忽视的不服气。小宁说:“你整天说我们不能用手机,不要让手机夺走了我们的梦。但是你自己用手机就很多,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一抬眼,就发现老师你在看手机。你让我们好气呀!”小海说:“上星期,你选了我做升旗手,当你来和我说时,我内心好拒绝,这应该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或者是一种制度规定,要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吧!但我真觉得我不配。那天,好在是下雨天,不需要站在主席台上,不然我会想找个地方躲起来的。如果我高一时努力的状态是这样(他伸手在高处比划),高二是这样(他比了比肩的位置),那我现在的状态就是(他大大的叹息了一声)。我感到讽刺,真的,这个机会应该留给其他努力的女生(我们班男生只有八人,女生有三十三人),她们比我强的多,我服气。所以你是不是过分想要一碗水端平,做的决定太武断了。”我看到他吐槽的时候,身体有着点点颤抖,看来这事情是压在他心里,让他非常难受。之后,她们还说了很多很多,“小宇发的照片你并没有看到,你知道配图的文字吗?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你为什么就站在了其中一边呢?”“我们觉得你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陪着我们的时间,比其他老师少,有什么事情,你都不在我们身边。”“你只关注结果,我们有时其实挺努力的,但是你根本没有看到,你就在我们成绩下降时来和我们谈话。”“你每次和我聊天时,都会说‘你先说’,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呀!我也好迷茫呀!”“你每次找我谈心时,我就想哭。其实,只有我哭了,你就不会那么扎我的心了!你有时一下就戳中我的缺点,真的挺疼的。”……一场完全没有剧本的“吐槽大会”,是一个很“好玩”的经历,我看着他们坦诚地说着感受,把他们的不满就这样一点点地宣泄出来,看着他们关照自己的情绪,分析使自己不快乐的事件。我将他们的“吐槽”照单全收,也消融了我们沟通前的坚冰。身为主咖的我,被抨击的体无完肤,需要很大的勇气,痛并体验着。但这次“吐槽大会”给了我很多自我觉察的机会,我感受到伤心难过之后的重新出发,作为老师还需要我不断打破自己,不断努力成长,对师生关系的改善,师生的共同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分析我们产生争论和冲突的原因,阐述我们对问题的认知差异,然后我解释我的行为及其背后的缘由,我的想法,我的心情。我说出对他们的种种期待,我愿他们能够站在不伤害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能够辅助他们在低落时找到重新出发的能量,能够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更高效的学习生活。我有很多还做得不够的地方,我把这所有的想法说出来,并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在那一天之后,我觉得我们都长大,他们真正看到老师就站在他们的身边。

3积极行动,用心陪伴成就和谐班级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3

班级管理的组织对象是班级。每一个班级都有固定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任务,每个班级都会有也应当有班级的目标。班级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主要是这个班级的教师和学生。班主任是主要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其他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有自己的组织结构,这就是班级的行政组织和团队组织。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组织结构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因此,班级的管理者不仅指教师,还指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管理作用的学生。这就更突现了班级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班级目标的实现在于班级资源的合理配置。班主任在班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班主任正是通过对自己班级学生特点和任课教师特点的了解,通过对自己班级学生家庭及所关联的社会背景的了解,通过对学校、家庭、社区所提供的设备、时间和空间条件的了解,通过对可利用的信息沟通渠道的把握,科学地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所有的资源,积极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高效率地实现班级预定的目标。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班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班主任和所有参与班级管理的人,首先要明确班级发展的目标,以明确管理活动的目的性;根据班级的发展目标,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拟定班级各项工作任务;由班主任负责各项任务的分配,组织各项任务的落实,指挥各项活动的开展,协调与校方、其他班级、教师、家长、社会相关方面的关系,检查、处理、调整和解决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

班级是学校育人的基本单位。课程计划的落实、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校外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学校中保证教育活动开展的办学资源也是按班级配置的。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有序地落实课程计划,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组织好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而且,从班级管理的目标看,班级管理的目标与班级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正是因为要实现班级教育的目标,才确立了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从班级管理的内容看,就在于合理地安排班级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而且管理的内容无一不渗透着教育的内容。从班级管理的过程看,由于要求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班级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到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其本身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班级管理的方法看,就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重点,力求每个学生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主要手段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场所,班级为学生提供的组织环境和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效果和学生的发展。作为集体的班级,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向往、热爱、维护自己的班级。作为集体的班级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秩序和健康的班风,这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身心,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的志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强烈的归属感和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而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班级树立明确的目标,建构班级组织,制定班级纪律和规制,安排班级活动,营造班级团队文化氛围,激励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使班级聚合为一个集体。

(三)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4

(一)班级集体意识淡化,学生凝聚力不强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班级按照同一年级和同一专业进行划分,由于学生拥有不同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也会有所差别,加上入学的人数增加,这些差异会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在沟通和情感交流上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高校的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高校招收加大了同班学生在层次和文化素质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分帮结派形成各自的小群体,这将给班级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高校不再为班级设置统一固定的教室,这将导致班级活动的开展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而受限,学生的自习也无法在同一个教室进行;高校施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后,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上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使得班级集体的意识淡化。第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宿舍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在宿舍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也逐渐削弱了班级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将会大大削弱,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定位不清

高校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外,还能够通过开展学生工作而促进班级成员的共同成长。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往往是以管住学生,而不确定班级自身目标,造成班级中学生形成一种以不犯错为准的观念,对班级管理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班级工作主要以被动完成为主,班级活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班干部的活动,班级活动由班委组织和通知,多数同学临时凑数,少数同学提早溜走,真正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少。此外,由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养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得班级中学生习惯于作为管理对象被班主任的管理和安排,学生作为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的意识不清晰,从而无法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负担增加,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不到位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扩招以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班级规模的扩大,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所承担的班级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一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任务由原来的对一两个班级的管理可能增加到四五个班级,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也成倍增长。班级数量和班级规模的成倍增大,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量加大。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也难以发现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作为管理对象,学生了解自身的需求,知道怎么样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更适用;作为管理主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更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有效采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管理主体的意识,明确他们的管理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作为管理主体的权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快且更准确的找到班级中的存在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合作意识。学生不仅能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养成管理主体意识,学会自我教育和管理,还能通过参与管理提高参与者的管理能力,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的管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朝着目标前进。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节约学校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更能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并表现出多样性的需求,自主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不愿意被管理所束缚而更多的希望自我主导。同时高校学生有较强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对班级管理的状况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希望通过管理来改善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处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阶段,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与需要。他们希望通过与班级成员建立和谐的人际。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管理,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还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参与管理的对策

我国高校要完善班级的管理,必须赋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运用学生参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广泛的参与班级决策、班级日常事务、教学活动和班级后勤等各项管理。

(一)转变思想,培养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营造氛围学生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的运用,要与高校的教育和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管理学生的思想,实现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要接受这种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管理思想。第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但班级管理必须与学校管理目标相一致,并接受上级的监督。

学校管理者可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授权,辅导员和班主任进一步实施,推动学生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更多地授予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才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措施有效运行。在学校管理者接受学生参与管理思想在高校班级中的运用后,我们才能开始实现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第二,学生应明确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大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能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成年人,有着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的应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高校班级管理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学生更应该对其自身的发展负更多的责任,应更多的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建立班级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构

高校班级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应该引导班级学生建立由学生组成班级管理机构,便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班级全员通过投票表决选举班委和团委,以民主方式选出的班级管理团队更能够让班级成员信服。班委与团委分工和合作,班委根据学校对要求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团委负责班级与党组织和校团委的联系及处理相关工作,明确班委和团委的职责与分工,班级管理团队拥有声么权力、具体负责什么工作都应在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商讨下作出详细的规定。其次,班干部的选举应采取轮换的方式,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干部轮换,上一学期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这一学期就不在民主选举的范围内,而给予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其他班级成员有更多的机会竞选,上一学期的班干部要积极协助新一期的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以轮换的方式选出班级管理队伍,能够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挖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与潜力,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班级管理的手段。再次,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各自推选出宿舍负责人,宿舍负责人协助班团委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便于班级管理队伍与班级学生之间的进行联系与沟通。最后,班级管理队伍应接受全班成员的监督和评价,定期开展班会,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与评价,采取班干部自我评价和全班学生共同评价的双重评价的方式。对于表现优秀的班干部进行表扬激励的同时,也要对协作和配合班级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普通学生进行鼓励。此外,班干部可以将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网络及时与班级成员进行沟通,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

(三)成立学院或年级班级管理联合会,引导和辅助各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每个学院或年级建立班级管理联合会(可依据学院班级数制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经过学校授权,有权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班级管理问题的裁定。班级管理联合会的成员可以由各班选派一到两名班干或团干组成,联合会成员必须在10人以上,可以每学年更换一次。设置班级联合会的信箱或邮箱,以方面日后工作的开展。联合会成员每周集中一次,对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将遇到的管理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民主裁定,每月定期将班级联合会所处理的问题对全院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例如,某个班级学生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不到位提出意见,班级联合会成员就应该组成调查小组,对该学生反映的问题对相关的老师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核实,若情况属实,班级联合会可以向这位班主任提出其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督促其改进。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其仍未有所改进,班级联合会可向学院相关教师管理工作部门提出反馈意见并要求解决相关问题。实行这项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需要学校高度放权和全力支持班级联合会的工作。班级联合会不仅可以为各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较难解决的问题提供一个更有效、更权威的解决平台,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联合会的工作互动中更好的发挥其管理主体的作用。

(四)明确班级的管理目标和班级任务,班级全员参与监管班级在每个学期的开学都应召开班会,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一个新学期的规划与展望,选举新一届班级管理队伍,班级全员共同制定新学期的班级管理的总体目

标和任务,学生个人根据班级目标和自身情况拟订个人目标上报班委。班级全员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之后,在班级成员中每月轮流选派两人以上担任情况记录员进行考查,对班级学生达到目标的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或者违规的行为作出记录,并将此记录作为期末对学生综合评定的依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目标和任务的制定、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能够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运行。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进入高校,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宽广。活动场所的分散使得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增大,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更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而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的桥梁。班主任应鼓励和带领班级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以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班级活动的内容可由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决定。可将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拟订一个活动主题,最后全班投票筛选确定活动的主题。其次,确定班级活动内容后,由班干部组织各小组分工负责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沟通协调,以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再次,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提交所负责项目的工作总结,班干部进行汇总记录并将活动总结与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各个流程的管理和实施,不仅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育人

班级是构成大学的一个子细胞,大学教育全部目标的完成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基础上的。大学育人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不仅包含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够完成大学育人的既定任务,更需要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性的教育作用的发挥,这是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其中辅导员班级管理是实现大学育人的主要路径之一。现就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育人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育人的最佳路径。

一、班级管理现状

1.对优势认识不足

对班级管理的育人优势,部分辅导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是认为班级只是一个简单的学生集合体,其建立的目的是管理更为便利。二是认为班级不具有育人功能,将大学育人功能的发挥简单理解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灌输。三是不能实现班级管理育人和课堂教书育人的有机衔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育人效应的鸿沟,或者认为两者之间的结合和联系不够紧密,育人效果存在偏差。2.缺乏班级管理意识部分高校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班级在大学组织架构中的意义仅体现在对班级成员的信息传达、卫生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组织、有序进行,以及学生内部矛盾的调解和解决,学生考勤工作的开展,学生班级宿舍问题的疏导等日常工作,确保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的状态。只要学生不出纰漏,顺利毕业,就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忽视班级管理在学生大学生活中的育人效应,班级管理思想消极、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管理思维的更新和升级。

3.缺乏整体班级管理架构

班级管理的制度和班干部整体架构不够合理。首先,表现为班级管理制度架构不系统、不严密、不全面,没有较强的逻辑联系,存在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在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或者制度执行过程中标准不一,比较混乱。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因班制宜,量体裁衣,许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新情况、新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旧情况和老问题形成了具体的文字规定,在一定层度上反而影响了当下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比如有些班级比较活跃,有些班级比较内敛;有些班级学生整体家庭情况一般等,没能出台切合实际的管理政策,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激增。再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结构合理的班干部管理队伍,班干部的任命比较随意。这样一方面使辅导员的管理失去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不能形成上传下达流畅的信息流转系统;同时,会在实际的工作中给辅导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一些能力不足的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方法不对,使得学生怨声载道,失去对班级的信心,甚至会质疑辅导员的能力,使班级丧失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

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育人效应,破解其育人效应实现的难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充分发挥实班级的育人效应;三是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育人氛围。

1.班级管理和育人的辩证关系

班级是由人组成的基本教学单位,它不只是在数量的统计和划分的基本数学概念,其实质是由人的本质特性组成,这样的一个集体就被赋予一种精神特征、人文特质,不是物理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思想的集体构成。只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班级管理,会使班级呆板、僵化,没有活力,造成大学育人路径选择方面的极大浪费。虽然课堂是大学育人的主阵地,但是,课堂教学还不能突破其脱离具体实践的弊端,不能实现“教我做”到“我会做”的转化。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是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位,而无视其在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有机构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融入了育人的因素。一是班级制度是在一定的育人原则和原理基础上最终形成的,遵从了育人的基本规律,保证了班级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科学性、条理性,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二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自觉地摈弃了一些对育人有消极作用的方法和条款,克服了其在制定过程中的盲目性,突出其育人成效,充分实现其育人积极意义的发挥,从而实现“治就是育,育就是治”。其次,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具体育人过程的展开。它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单纯通过理论教学实现育人效果的不足,架起了班级管理育人和课堂教师育人的桥梁。班级的管理是在有育人效应的班级制度的基础上运行的,辅导员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依据规章制度中,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行处罚,使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方式,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大学生在这种有育人效应的管理制度之下生活成长,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和行为模式;进入社会以后,就能够自觉地摒弃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目的。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育人的效果,因此,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是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效应充分发挥的关键。一是建立一支完备的、编制合理的班干部队伍,为班级管理育人提供人力支撑。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中,根据班级的需要设置一些工作岗位,实现班干部的管理属性、服务属性和育人属性的充分结合和发挥,同时要及时撤销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岗位,简化班干部队伍。二是要注重班干部的自身素养培养。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对一个班级有较大的影响力,“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能很好地带动周围的同学”[1]。班干部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班级学生整体积极性的发挥。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班干部会得到同学的支持、拥戴和学习;反之会造成班级纪律涣散,达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三是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可能出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无法平衡的情况。[2]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感情用事,投人情票的情况,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不能很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有集中管理意识,挑选合适的学生加入班干部队伍,这样更有利于班级育人功能的发挥。四是着力发挥班干部的能力,实现管理和育人的双向结合。班干部是一个班的佼佼者,有一定的能力水平,但毕竟是学生,在管理和育人方面往往不能实现良好的结合,辅导员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使其有的放矢,同时注意鼓励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为班级创建和谐、愉快的管理育人氛围,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升华。首先,班级活动育人功效的发挥,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秩序之上的。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制订实施细则,那么,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也达不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并且,很多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班级活动的开展,需要提前制定计划做保障。班级活动的组织细则的制定,本身就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有章程、有秩序地进行班级活动,能为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交流和理解。班级活动是学生交流沟通的一个载体。当下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众多,成长环境使然,很多人特立独行,不愿意和人交流、沟通,在大学生活中封闭自我,不利于班级育人目的的实现,班级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这种封闭的状态,使学生之间通过游戏、竞赛等实现了互相了解,为班级育人功能的发挥筑牢了基础。最后,班级活动的成功开展,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管理育人氛围。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更有信心、更有热情地服从班级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殷姿.高校学生干部建设与班级建设的关联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4).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6

在初中班级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人才,完成必要的教育目标。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自然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做到以生为本,要以更精细化的管理完成任务,而以前的那种粗放型的管理方法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深化课程改革,完成好管理班级、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

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教师必须明白,对于班级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为了将学生桎梏于窠臼之中,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更好地进行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班级管理的若干基本原则,首先是班主任要制定各种细化的制度,让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让工作不再那么随意。其次是要遵循全员性原则。班主任要以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只对后进生和优秀生格外关心,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只是让少数班干部参与进来,而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义务,参与到班级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再次,以生为本也是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可持续地发展。

三、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让目标建设趋于精细化

要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加强精细化管理,必须要让班集体的目标建设更加趋于精细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之前要先掌握一定的资料,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班主任可以通过阅读档案、进行家访等教育测量和评价方法摸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有助于班主任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其次就是要制定一定的班级纪律,对班级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必要的奖惩。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时候,教师不能采取一言堂的方法,而应该和班级全体学生一起商定,并运用启发式教育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班主任可以通过细化班级规章,制定责任人等方法来细化规章内容,更好地检查并监督班级学生出勤、值日、交作业等事项。班主任要注意,班规虽然要严格,但是也要避免让学生认为教师过于严苛,难以接近。教师要避免采用强压的手段来迫使学生服从,而可以采取黑板报等生动的形式强化班级纪律,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让班级管理趋于精细化

初中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还包括了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话,班主任必须依托有效的班干部队伍,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被管理者,其实也是管理者。教师不再包办班级管理中的一切事务,而是将班级的工作合理分配给每一个班干部,教师本身则负责帮助学生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监督学生是否完成好了每一天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等方法确立班干部。不过在对待新生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由于新生在刚开学的时候可能相互之间不太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先选择临时班委,然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改选,制定合理的改选制度,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班级更加民主而高效地选出班委成员。为了帮助班委成员熟悉工作,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将每天管理班级时候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写成工作日志,并定期开会检查学生工作情况,通过启发式教育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管理班级方面遇到的问题。

(三)让班级活动趋于精细化

为了促进班级学生的凝聚力,班主任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但是要注意,在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时候,班主任也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活动之前,教师先要精心地制定计划,规划整个活动的主题,确保整个活动的设计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就是活动方案设计也要精细化。例如班主任要组织一个科普类活动,就要注意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科普的话题。在计划活动细节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参与具体活动的设计,了解学生想要学习哪些科普信息,想要进行什么形式的活动等。在具体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要注意处变不惊,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解决,并利用机会进行教育。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班主任要让学生深入探讨,并且撰写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

(四)解决班级矛盾更精细化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7

【关键词】职业化策略;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职业院校也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来模仿企业的管理制度,旨在打造“职业化人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界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普遍观点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心态,教育者也应该明确环境与文化网络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1班级文化的功能分析

按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他认为班级文化即在集体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发挥人才培养的具体功能。时至今日,班级文化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微观现象,包含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多维度内容,具体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班级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实现人际交往的和谐融洽,处于班级环境下的学生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班级中获取的经验和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效参考。2)管控功能。管控功能则体现在班级文化的约束作用之上。班级管理规则实际上也是一种正式规则的体现,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刚性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文化则体现了柔性管理的内容,弥补刚性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两者之间形成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共同构建了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1]。3)激励功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格发展方面。在良好班级氛围的环境下,班级的所有成员的行为和精神风貌会受到激励,他们在进行某些思考和行为时也会先考虑到班级发展与规则制度的要求,不至于出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2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不同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也是职业能力的有效体现,在今后的就业时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专业能力一般指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项能力,这些都是与职业化发展方向相符合的基本要求;而社会能力则主要表现为市场趋势分析、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方法能力主要指的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包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发展,制定未来管理计划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能力提升

从专业能力的细节要求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的与旅游相关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际交流。作为导游人员,如何能体现出旅游地区的形象魅力与感召力,强化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的表达。因此,在日常的职业化训练当中,学校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管控,让学生实际模拟导游工作的场景,可以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功能。从知识层面来看,一个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可以充实自身的能力水平,还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及时针对现有的管理工作和学习状态展开调整,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专业进步发展规划[2]。

2.2社会能力提升

社会能力即学生具有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尤其表现在和他人之间的沟通。换言之,在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环节中,如何促进自我教育水平的提升是教育有效性的合理体现。当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时,他们也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方式的创新之处也体现于此,即学生会更加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责任意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职业化班级建设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适应自身角色从学校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转变,在处理问题时也可以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

2.3方法能力提升

方法能力则表现在独立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等。以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工作来看,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融入一些企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内容,锻炼学生在企业当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也能将自身定位为未来的企业员工,在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的前提下保障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也切实推动职业院校的文化改革,构建新时期的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

3基于职业化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3.1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内容在于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所以在日常课程的学习方面需要涉及到一些职业活动层面的内容,并且在活动中明确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育期职业素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我们需要强化现代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养成,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而院校和院系管理部门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研究文化建设实施的具体方案。以当前专业教育的作用来看,它根据当前社会的职业分工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划分,高校也可以根据未来行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辅助下关注人才的个性能力发展。

3.2班级精神建设

班级精神建设有助于提升班级群体的团结协作意识与班级凝聚力,因此这项工作也需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这也无形中对班级文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提升班级的协作意识。以集体生活的具体性质来看,班级活动可以发展和培养班级成员的综合素养,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创新的班级活动也能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班级成员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来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体现出活动的教育价值,所以在活动主体的方式选择上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3]。主体性活动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针对当前发展问题的判断来围绕主题进行规划。总体而言,班级心理环境与精神建设工作需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支持,帮助学生简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团体活动表现自我,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学会如何处理冲突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节心态。对于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班级和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小郑,无论是学习层面、生活层面还是其他问题,都应该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态。

3.3辅导员在班级文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需要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打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具体来看,即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层面的差异,更好地反映出社会自觉性与集体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环节中,如果能够被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即可被认为是班级舆论,同时也需要在班级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整体的精神风貌。辅导员此时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集体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关心身边的人,了解班级发展与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开展以旅游管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共同为专业领域发展出谋划策,开设专门的板块[4]。必要时,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新媒体途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校园网站等途径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事务的具体态度与看法,以此对现阶段的工作状况进行总结,在重大事件与决策方面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总体而言,班级文化建设应满足学生成长时的个体情感要求与归属,弥补班级组织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好地为班级文化建设所服务。

3.4明确班级文化核心要素

我们应该明确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包括不同层面的价值观、主流精神和班级制度文化等。实际上精神文化的建设工作是班级文化的最终目标,即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直接体现在班级的精神状态之上。在价值观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全体班级价值观,具体可以将其分为不同阶段[5]。第一阶段,价值观建设初期,即让所有学生按照自身的角度去认识集体,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这一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会相对和谐,价值观教育也应该在这一阶段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即个体成员寻求价值观一致的时期,在群体交往过程中找寻到认同感。以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来说,可以基于兴趣、旅游倾向等因素条件进行了解。教师也应该注重小团体的教育作用与价值观建设等。第三阶段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完成阶段,即所有成员的价值认同。班级主流精神的建设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塑造个性鲜明、具有现代特色的班级精神。

4结语

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的旅游管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间接地体现出教育力量,同时也反映出班级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本次研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了班级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考虑到了学校因素,并未基于家庭教育与社会层面展开分析。这也是今后的学习研究中需要强化和提高的内容。未来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朝着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向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凯怡.基于“和”文化的班级发展新样态——提升班级凝聚力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8(12):67-68.

[2]杨丽.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班主任工作思考——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8(1):97.

[3]方大芳,窦志亮.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5):177-178.

[4]李静.浅议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旅游专业班级文化的重建策略[J].才智,2015(26):67.

班级活动管理范文8

班干部是班级中一小部分人,但是正是这一小部分人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实施得好,这个班级的管理就容易开展,班级管理的效率也会较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会较强,相反,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如果教师不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这个班的管理工作就很难有起色,不仅如此,班级管理活动也很难收到应有的实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重视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对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管理作用,要远远超越于中学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比较高,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活动与中学相比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助手,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重要的管理措施,必须通过班干部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得到落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是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班级干部的选拔要遵循择优选拔的原则,选择那些在班级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过硬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因为这种在公正原则下选拔出来的班级干部,能够具有较高的威信,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中会更具权威,学生对班级干部比较服气,班级管理活动才能更容易开展。另一方面,在班级干部的选拔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针对选拔好的班级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班级干部学习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级干部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班级干部的有效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要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尽管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只重视班级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发挥自身的优势,都要在班级管理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即便是被认为差生的学生也有其不为人重视的优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喜欢与别人沟通,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负责做别人的工作;有的学生善于劳动,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让这样的学生负责他喜欢的劳动管理工作;而有的学生有自己的特长,擅长参与各种活动的表演,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参与表演活动的管理工作……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条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要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制订一个班级管理实用化的表格,在表格中规定,哪些学生负责擦黑板,哪些学生负责浇花草,哪些学生负责收拾走廊以及班级的分担区,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卫生角,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电源开关以及多媒体的管理,哪些学生负责门窗的卫生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分工的明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以及时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