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文教学的本然追求。关键词:“变中守恒”;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理念、新目标、新体系。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与超越,教师既要及时关注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更要在“变”中敏锐发现“不变”的因素,在积极践行课标新理念的同时,能始终坚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变中守恒”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本身就是以“守正”为前提,“守常”也就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汲取中国母语教育的优秀成果,继承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吸收新理念中守语言文字运用之常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开语文教学改革之新路。

(一)坚守母语教育常规,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

新课标重视语文的人文属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在理解和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具有永恒价值的常规加以坚守。坚守母语教育常规,就是要在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文化土壤中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情,让学生树立深入心灵的文化自信,并能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用母语表达思想,发出民族母语教育的中国声音,建立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恪守语文教学常识,践行语文教学的规则

语文教育中的所谓常识,就是教学的基本规则。这些基本规则主要有下列几条:一是自能学习的规则。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成功的语文教学,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1〕。二是紧扣主体的规则。语文教育主要就是读书、作文这两件事。三是学习顺序的规则。先识字后学文,先读书后作文,读写结合……这些规则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程序性知识。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要追求科学而高效,就不能抛弃语文教学的那些常识或规则。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中就会看到对语文教学基本规则的呼应。在理解与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语文教学的哪些规则应作为一种常识,是必须恪守的。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笃守课堂教学常态,夯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守住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主阵地。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识字、规范写字,使学生学会阅读、懂得鉴赏,善于倾听、乐于交流,尝试梳理、积极探究,认认真真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所学,更有所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语文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时,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升。同时,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适时组织讨论、顺学而导,以更好地进行课堂调控。唯有笃守课堂教学的常态,把握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常教常新,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取得实效。

二、“变中守恒”是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现实使命的自觉落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2001年版到2011年版再到2022年版的相继修订,唯一没变的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基本的“标准”。因而,实施新课标时,教师就需要在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之间实事求是地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在固本中求变,在继承中创新。

(一)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固守本道

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标准,教师必须毫不动摇地“固守”,按照课程标准“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教师不仅要有依据新课标教学的自觉意识,还要有用新课标教学的实施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研读,将新课标内化于心。首先,要正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特别注重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化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其次,要精准把握学段具体要求。教师要认识到,义务教育的每个学段都有“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每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段又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实践,将新理念外化于行。“一线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就是用课堂教学的行为诠释课程理念,这是一线教师的先天优势,也是其主责主业。”〔2〕首先,要重点关注课程呈现方式。例如,教师应认识到,新课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内容主题,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行动主线,呈现出三个层面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从横向看,每个学段的学生都要经历从基础到发展再到拓展的语文课程学习历程;从纵向看,每个学生在同一学习任务群都要经历由浅入深、螺旋递升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要深刻理解学业质量标准。教师还要认识到,作为新课标的特设部分,学业质量标准不仅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具化表现,还为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在教材单元的整合中固守本意

语文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单元结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并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将单元人文主题化为学习主题,将语文要素化为学习任务,让整合起来的单元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为此,教师一是要树立单元教学观念。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这就为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提供了可能。教师要有效利用单元的编排优势,可采用删减、增补、重组等方式,对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本就是一个整体,教师单元教学观念的落脚点应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二是要研读单元教材文本。教学前,教师既要对本单元的每篇文本进行精读,又要对本册教材的其他单元进行细读,还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课本进行通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单元体系中打通文本间的界限、打破知识间的隔阂,让整合、联系、比较连成一体,让语言、思维、情感有机融合,实现有效的整合教学。三是要优化单元教学过程。教师要立足语文学习任务群,聚焦单元主题,围绕核心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真实学习。

(三)在单篇文本的教学中固守本质

新课标倡导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这种素养导向下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不应简单地以单元整体或单篇文本教学为依据,而要真正从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出发,以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清晰化、梯度化,这种语文学习的新形态成为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单篇教学文本的学习基础,就无从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事实上,在小学语文课程实践过程中,二者能够有效起到兼容互补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用学习任务群的理念组织单篇文本的教学。当然,单篇文本教学并不是只教课文本身,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蕴藏其中的语文要素,具体包括语言文字、读写方法、文体思维、学习习惯、审美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使单篇文本实现多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基于不同学习任务群开展单篇文本的教学。即围绕学习主题、聚焦核心议题、解决重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参悟“这一篇”的学习方法,由表及里地读到文本的深层含义。教师只有真正践行“用课文教语文”的教学理念,才能充分挖掘单篇文本的教学功能,有效彰显单篇文本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变中守恒”是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求真务实的本然追求

新课标强调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小学语文课堂回归求真务实的本然状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学生语文生活的实际出发,积极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策略等相关要素,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载体,以充实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将求真务实作为多元学习情境创设的基点

通过情境的任务创设,驱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首先,教师要用好文本情境,强调真实性。文本情境就是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应立足教材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在深读细品的潜心会文过程中,加深文本理解、增进阅读体验。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学科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要能真正揭示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再次,教师要链接生活情境,突显任务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当下生活,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二)将求真务实作为多彩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需要在求真务实中体现连贯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既要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设计前后衔接、彼此关联的教学活动;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爬坡感觉,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差异性,即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设置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更好的发展;二是选择性,即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选择可以达到的相应目标;三是趣味性,即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同时,语文教学要在求真务实中体现进阶性。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支架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语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当然,学习支架作为一种辅助学习工具,为突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搭建台阶形支架;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通过关联性的拓展学习搭建辐射状支架;为在同一主题的深入学习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搭建定向式支架。此外,语文学习时空要有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要经过复杂的学习过程,因此,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可能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语文课堂上至少有独立思考、同伴互学、小组合作、集体完成四种学习方式,既要有学生个体主动探究的时间保障,又要有学生群体交流评价的空间支持。

(三)将求真务实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点

“听说读写”作为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主要凭借,不仅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四个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要让学生在会听中明晰学习方向;二要让学生在敢说中交流学习感受;三要让学生在善读中习得学习方法;四要让学生在乐写中呈现学习收获。同时,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教师紧扣教材文本,既要注意其中的内在关联,又要关注不同学段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20.

〔2〕李怀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准确理解与充分运用〔J〕.中国教师,2022(8):51.

作者:陈钰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