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模式3篇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模式3篇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篇1

摘要: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转型发展,建议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出发,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延伸服务触角,深化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推广的服务指导,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走出公共图书馆读者细化服务的新路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小学;阅读;支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向,深化服务内容的需求,不仅仅在于开展阵地服务,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更要将服务送出馆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群体开展服务。所谓细化服务群体,可以以年龄划分服务对象包括婴幼儿、学生、中青年、老年;又或者对不同行业、区域,例如银行金融业,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本文之所以选择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开展讨论,出于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中小学普遍有图书馆或图书室,有开展建设、服务的比较好的阅读硬件基础,二是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截止到2019年3月,搜索公共图书馆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支持方面的论文只有3篇,三是,中小学是开展阅读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从辅助阅读发展到自主阅读,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指导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小学生的阅读背景和阅读特点出发,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服务和指导提出一些建议。

一、目前中小学学生阅读背景

(一)国家大力提倡阅读

政府在提倡阅读上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在城市中,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并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公共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延伸学习、休闲交流的场所;在农村里,建立了一大批“农村书屋”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在全社会营造阅读学习的大环境,推广全民阅读。正如同李克强总理所说:“充分的利用起这些设施,发挥其作用”。虽然国家一直倡导提高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国情限制,人口比例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许多学校以分数为导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调课堂、课本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课外阅读对孩子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强调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在学生升入大学之后的内在驱动的自我成长阶段,就显现出劣势,青年的竞争力不足,而且心理问题会渐渐凸显,轻者缺乏面对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勇气,重者甚至导致轻生等悲剧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反思,立足自身,在教育模式和招生模式上不断改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联动及协调。但是相比改进教育模式而言,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则相对容易,而且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拓视野上效果会比较显著。因此争取学校与家庭等多方面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支持,努力做好阅读指导工作,使学生们从繁杂、枯燥的学习中脱离出来,深深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使得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深化思想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中小学图书馆(室)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渠道

现在的中小学建设都有一套完善的建设和验收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室)是中小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机构,向学生推荐和提供各种书刊文献资料,满足师生阅读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孩子从小学开始在学校的时间逐渐增多,图书馆也逐渐变成学生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场所。

二、中小学生图书阅读的特点

(一)遭遇新媒体数字阅读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阅读受到了数字阅读的极大挑战,数字化阅读是充满个性的阅读、也是声色俱全的阅读、还是互动式的阅读,它结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让人类重归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全观认知经验[1]。1.新媒体阅读资源的优势。携带方便,新媒体网络时代,图书资源的存储变得更加容易;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尽在掌握;查阅方便,调阅和获取极其方便,随时随地能根据需要浏览、查找,而且展示方式更加多元,文字、影像融合,这些都是传统阅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2.数字媒体的负面影响。数字阅读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智能客户端的使用的时间太长对孩子视力、性格、专注力、深度思考等有不利影响,但是在这个时代完全隔离数字产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的转换和把握存在指导上的缺失,而且家长对二者的优劣也没有一个标准可以掌握,要么一刀切,要么完全杜绝数字产品,因此这个方面更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建议。

(二)阅读方式的互动性、立体性

当代科技发展,学生也融入了现代科技之中,因此阅读不再是个体行为,有了更多的地域互动、同龄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阅读过程中,有机会及时和作者互动,而且读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此外阅读也呈现出一种立体性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的感受,形成多元而且深刻的阅读体验。成为一种能将娱乐与知识学习结合、文字和图片阅读相结合、动静结合的立体化阅读,这种新型的寓读于乐、寓学于乐的立体化阅读模式势必会成为阅读的主流。

(三)中小学阅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1.阅读目的模糊。随着现代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长都会想方设法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阅读并不单单只是孩子的事情,更多的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人生体验,同时在孩子低年级的亲子阅读会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更理解孩子。许多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开展阅读,但也有部分学生则完全凭兴趣,浏览随意,遇到什么看什么,借到什么看什么。多以课外消遣阅读为主,没有特定的阅读目的,缺乏方向性、系统性和指导性。2.书籍挑选随意。一方面是学习负担过重,使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力去挑选课外读物,只能阅读有关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另一方面是没有选择鉴别课外读物的能力,由于当前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笔者的孩子从学校借了一本书名叫《木头人小姑娘》,乍一看绘画很可爱,但是内容里附带的审美观不能苟同,男主角仅仅因为小姑娘的美貌才决定是否娶她,整篇作品对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不仅没有帮助,还起着相反的作用。3.阅读方法欠缺。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阅读热情也很高,但是由于他们贪快求多,没有计划,又不注重阅读方法,只想尽快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结果是书读得很多,囫囵吞枣,却收效甚微。

三、安徽省图书馆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建议

(一)安徽省图书馆目前在中小学阅读上的主要活动

安徽省图书馆目前以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品牌为主要建设方向,其中面向少年儿童的常规活动有“少儿假期主题阅读活动”、“安图少儿英语沙龙”、“助困爱心一日捐”、“优秀书刊漂流阅读”、“馆员妈妈讲故事”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公益化、均等化的特点,通过安徽省图书馆的社会效应,利用馆内外各类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引导小读者走进图书馆,走近知识,爱上阅读,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传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中小学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同时缺乏鉴别力和理解力,但我们又会看到,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可以因势利导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阅读,健康成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里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学校的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儿童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地用课外阅读加以补充。”而中小学图书馆单纯的保存和借阅功能已经跟不上学生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安徽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图书借阅之外,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发挥公共文化职能,加强对大众的阅读引导外,在对不能类型的图书馆指导的具体性上需要有更为细化的意见,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指导工作:

(二)确立服务指导原则

1.实事求是。服务指导一定要根据目前中小学家庭最关注的问题出发,现在大多数中小学家庭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家长阅读重要性的意识不断提高与阅读实践操作缺失之间的矛盾:家长家长基本上都以老师的阅读任务布置为导向,在寒暑假或者学期开始,按照老师的书单为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在寒暑假开始结束,新学期开始,是办证和图书借还的高峰期。笔者曾经在图书馆办证处工作一年,而且孩子在2018年开始就读小学一年级,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亲身经历了这个需求的过山车似的变化。绝大部分的学校的在同样的年级,开具的书单也都很类似,不知道这个书单是从哪里得来,但是其中不少书,要么平时无人问津,要么在假期刚开始被反复致电咨询,再大的图书馆,某一种图书文献的副本也就几本,根本无法应对突然而来的借阅需求,而且有的书,仅仅是因为老师要求而借,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读,由于某些原因,不感兴趣的书并非第一时间去还掉供其他读者借阅,感兴趣的同学却不一定在第一时间内借到,资源的错位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短短的假期的高需求和流通的低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假期开始和结束时建议老师在书单的开具上更具灵活性,提前跟省、市、区图书馆进行沟通,及时准备或购入书籍副本。2.传统阅读与现代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向,在开展阅读支持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阅读的优势,因势利导,将数字阅读的与传统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新媒体的多样性,做好阅读的敲门砖,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3.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读者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泛泛的指导难以取得切实的效果,因而必须在研究和区分读者的墓础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点,进行阅读指导。根据他们不同性别,不同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和文献需求等具体特征来选定指导其阅读的特定内容和方法,可以避免盲目臆断,以便有效地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对于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实行一般服务与重点服务相结合,把重点读者和一般读者区别开来,可以更有助于中小学图书馆开展读者工作。从阅读时间、阅读范圈、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阅读的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4.健全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维护知识产权阅读正版文献。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反复举例强调作者创作的艰辛和努力,这些经典优秀的作品是呕心沥血打磨出来的,现在的阅读材料虽然易得,但也要心存敬畏,尊重作者,无论是实体书还是数字作品,都要从正规途径获取。在平时的教育中,要贯穿优秀作品产生的不易,例如普鲁斯特1908年开始动笔,直到直到1922年逝世前夕,十余载的专心创作才完成伟大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歌德《浮士德》1768年开始创作,历时64年,直至逝世前夕才完成;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创作了一部作品,我们用短短几个小时,几天就阅读了他人毕生的创作结晶,因此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反对盗版,我们教育孩子学会阅读,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阅读正版图书。

(三)资源支持

1.硬件资源支持。安徽省图书馆作为安徽省最大的文献收藏单位,不仅拥有大量畅销书,还拥有丰富的古籍资源,数字资源,这些专业化的文献资源可以为学校开展课程提供很大的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深入研究不同学科提供文献支持。公共图书馆要想全面开发利用馆藏的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借阅需求,就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将馆藏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公开,积极和学校联系,根据学习进度,主动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组织推荐相关图书。尤其针对上文出现的书籍内容不适合学生阅读的情况,在资源采购时建议学校不能仅仅根据封面,不能看起来可爱的,卡通的就适合孩子,更要翻阅内容,内容要利于优秀价值观的塑造。2.软件资源支持。这主要包括专业图书人员的工作内容、阅读方法的交流和指导以及图书馆运行中相关培训的支持。图书馆可以在对学校图书馆(室)的资源支持上,在图书馆外出采购馆藏资源的同时,邀请学校图书馆(室)的负责人参与相关资源建设采购会,加强交流。此外,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涵盖了更多的专业,进入图书馆后也在不断的进修、深造,开展课题研究,因此在图书馆工作开展上的心得体会上会更丰富,可以给予学校图书馆更多的建议以供参考。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提供参加图书馆建设或者阅读服务推广方面的培训,相比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发达地区图书馆的联系更加频繁,相关培训更多,可以开展调研,针对不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在一些专业建设培训上发出邀请参加培训,例如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修复,阅读推广活动等,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开拓视野。

(四)阅读活动支持

将安徽省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建设与学生的学习及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邀请学校与家长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同时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图书馆也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的便捷性和及时性,预先活动预告,或者开展调研,登记阅读活动需求,有的放矢,加强和学校、学生家庭的沟通和互动。1.与学校、家长、社会一起开展的。联合学校图书馆开设家长学校,举办阅读专题讲座,邀请儿童教育专家、作家、知名教师等,交流阅读经验,汲取他人的长处,以供老师、家长们综合考量,借鉴使用。组成阅读指导宣讲团,周期性地定期开办讲座,向家长们普及专业的阅读指导内容,鼓励家长们用科学规范的方式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尤其是数字媒体阅读方面,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易被社会培训机构的宣传误导,在图书选择、阅读方式上没法根据孩子年龄进行实际操作,既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但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但也不乏优秀机构,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知名培训机构开展联系,进行调研,建立档案,向学校、家长推荐优秀合格的阅读辅导机构,让他们走进学校图书馆,与学校合作,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选择。利用安徽省公共图书馆在图书情报专业上的优势,联系学校,将阅读指导或阅读推广列为授课开发课题,面向学校、社会征集好的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合作研究出既适合课程改革要求,又能提高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教学及阅读模式。2.与学生一起开展的活动。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采购的机会,与图书供货商合作邀请人气作家走进学校图书馆开展见面会,让学生见到心目中的作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设阅读课,采用专人讲授,系统介绍阅读知识。同时组织各种读书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自发主动地交流读书方法。除了利用传统的橱窗、专栏、黑板报等方式定期宣传,可以积极利用数字媒体,加强交流互动,定期“推荐书目”,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和新书动态。同时可考虑围绕教材开展阅读活动;举办各种读书竟赛、征文活动,邀请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读写结合,不断提高阅读效果。让阅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贴近学生学习实际。邀请学校的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参与到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来,定期交流图书馆建设建议。不仅仅是理论交流,或者参与活动,还可以变客为主,主动策划活动,活动不仅可以面向学校内部,还可以面向其他学校甚至社会,以阅读为载体,以阅读为根本,但又有所提升,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结语

总之,在当下时代阅读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与专业优势,利用好数字媒体,实事求是,加强合作,制定出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同时要引导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提高阅读的能力,让阅读服务于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受阅读之美,让文字的美妆点孩子们的人生。

作者:张伟丽 单位:安徽省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篇2

2018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这项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保障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而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公共图书馆要为青少年儿童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及阅读指导。在当前,图书馆事业处于一个发展转型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为了保证全民阅读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图书馆事业能够得到一个长久有效发展,就必须做到创新服务内容,开拓服务市场,加强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让阅读事业深入每家每户,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一、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对于中小学生的价值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阅读模式与习惯,弱化了以前图书馆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网络阅读相较于实体阅读更具有时效性以及便利性,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掌握到第一手的信息资源,但同样过于杂乱的信息碎片让人们的阅读追求变得越来越肤浅,阅读仿佛变成吃快餐一样,毫无“营养”。尤其是对于目前正处在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他们还没有自己成熟的思想,很容易被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左右,没法正确分辨网络信息中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而且如果长期进行这种肤浅的阅读,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用,才能使其大大便利我们生活。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统的公共服务项目,不但不应该被互联网时代抛弃,反而应该做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带动起全民阅读的新风潮,尤其是对于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中,图书馆应该凭借自身的硬件优势,组织学校进行校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阅读与实体阅读的关系。

二、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双向意义探索

(一)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事业提供资源支持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中的知识储存平台,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肩负着公共教育的社会机构。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借助于自身丰富的知识资源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应的阅读帮助与信息服务。中小学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服务群体,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事业提供资源支持与保障是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应尽的责任。

(二)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相对于针对成年人的阅读服务来说,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要更复杂,他们没有自己对于文章的准确判断能力,阅读行为充满了随意性,这时对于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就更高一些,要求服务人员对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基础了解,熟知青少年感兴趣的一些领域知识,从而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为儿童进行服务。此外,为中小学生进行服务,还可以有效锻炼服务人员的耐心,从而在以后的服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风貌。

(三)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虽然一般的中小学校园里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性质是不同的,不同的责任划分与管理部门就导致了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交流较少,而馆内藏书类型与服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小学图书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资金、人力、管理、硬件等各个方面,都较公共图书馆有所欠缺,所以中小学校与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与学校图书馆进行整合,让公共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提供一个成熟的技术帮助,利用公共图书馆庞大的资源关系为学校图书馆丰富藏书资源。通过良好的互动,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升学校图书馆的整体实力,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总之,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虽然所属单位不同,但是在服务面上却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更多的是针对校内知识,为学生的课业进行辅导,为教师的课程提供帮助,而公共图书馆则满足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需求。

三、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建立合作的具体措施

公共图书馆有着其特有的特色与优势,因此可以尝试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助力教学,下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索其具体的合作措施。

(一)宏观方面

1.阅读环境的合作共建与网络信息杂乱无章的情况相比,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是经过工作人员的精挑细选,进行了规整的分类与整理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阅读体系,知识来源与质量相对有保障,且种类齐全,包含着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既有中小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资源,也有各个学科的课堂参考资料,能够做到一馆多用。而且相对于网络阅读来说,图书馆可以配合学校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或者开设一些中小学阅读专区,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专人引导,学生在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中还可以培养自己正确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同时,公共图书馆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服务。2.丰富资源的合作共建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公共图书馆有着绝佳的资源优势。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兴起,公共图书馆可以有效推广自己的阅读活动,做到与文学界、教育界、学校、组织、个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公共图书馆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与中小学校园进行密切合作,开展包括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活动,让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3.文化空间的合作共建公共图书馆因为具有天然的场地优势,所以除去传统的阅读活动外,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学讲座、艺术展览、聚会等等。进行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有效合作,除了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阅读条件以外,还能有更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未成年人学习思考的乐园。总之,这种文化空间的合作共建可以让中小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拓宽自身的文化空间和知识维度。

(二)微观方面

1.围绕教学大纲共建特色课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建立阅读活动较为普遍,但是为学校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却很少,学校如何抓住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公共图书馆的特有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形成本校的特色资源课程,成为令所有教育从业者深思的问题。例如围绕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选取公共图书馆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材料,编写出一套本校特有的传统文化课程,在课程中既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也有对于图书馆的提及,实现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园进行合作的双赢,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对图书馆的影响力提供了不小的帮助。2.对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共同指导正如前文所说,信息化发展在对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在中小学这个年龄段,对于新兴事物接受能力极强,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学生接触到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的信息,就会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公共图书馆内的服务人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念,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帮助学生在对新兴事物的了解中筛选出反面例子进行舍弃,与教师共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新兴产物与技术。3.灵活运用大数据进行共享阅读大数据是当前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是用来针对当前社会中信息量暴涨的一个名词,对一个行业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分析这个行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图书馆也是如此。针对读者借阅的书籍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让图书馆有效展开对客户兴趣的研究,为后续的服务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改进,在与中小学的合作中,图书馆就可以借此技术对某些学生的阅读喜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学生提供分析报告,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阅读偏好,同时学校也可以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上报,让图书馆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并制订短期或长期的阅读计划等等。

四、结语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民阅读活动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发挥着自己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的过程中,做到对传统阅读推广手段的借鉴,对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一定的优化,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根据学校教学内容需要,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色资源课程,形成一套成熟的校馆合作模式,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史君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篇3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这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图书馆界多年的期盼,标志着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开启了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篇章。《公共图书馆法》中第三十四条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1]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对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图书馆事业正处在发展转型的新时代,为了推进全民阅读和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明确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联动,将图书馆服务深入社区、校园和家庭,以阅读推广促进资源共享,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社会职能。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识,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和易获取性等优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过于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网络信息导致人们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逻辑性的深阅读逐渐被功利性的阅读代替。经过精简凝练的碎片化信息,容易导致信息内容的失真。对于缺少辨析和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很难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准确地选取有价值的部分,这些片面的信息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长期进行快餐式浅阅读,还可能钝化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弱化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新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要带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更应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阅读指导特别是与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设施,围绕教学需要开展校外阅读活动,指导中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信息素养。

1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小学校馆校合作的必要性

1.1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是人们平等享受阅读自由的公共场所,也是传承文化和公共教育的社会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信息的枢纽,公共图书馆应该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与信息支持。中小学师生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也是重点服务对象,公共图书馆有职责也有义务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甚至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1.2馆员的阅读协助能力

英国著儿童文学作家、前英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主席艾登·钱伯斯(AidanChambers)认为儿童的阅读遵循着一定的循环过程(见图1)。这个循环过程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帮助儿童实现“选书”、“阅读”和“回应”这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彼此关联,在阅读循环中,开始即为结果,结果又成为另一个开端。同时三个环节又分别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建立互动。这样一个阅读环境和阅读关系的建构,使得作为家长、教师和馆员的大人,成为推进儿童阅读的核心力量。做这样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并非易事。相对成人的阅读服务,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本就有所不同,他们对文献的选择和判断又不够成熟准确,其阅读行为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协助阅读的成年人需要对心理学、文学、教育学、语言教育等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熟悉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献类型及特点,以便更好地与儿童展开对话,充分掌握他们的个性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作为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阅读指导和推广,经常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为中小学生推荐感兴趣的优秀书目,开展阅读分享或交流讨论,引导儿童感悟阅读的乐趣所在,提升儿童对图书馆的信赖度和使用率。

1.3中小学校需要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阅读指导方面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虽然同为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不同性质的图书馆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一独特形式,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在馆藏建设、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阅读推广进校园项目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几所学校,了解到当前的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但是受制于馆舍面积、财力和人力等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在软件、硬件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建设都有所欠缺,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带入校园,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将图书馆的服务与学校的教学需求相融合,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和整合社会力量,主动为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单,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支持。通过与中小学校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和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4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小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虽然隶属于不同系统,在服务功能上却相互补充,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关系。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课业学习辅导、课外阅读活动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则满足了广大中小学生更广泛的文化信息需求,是集学习、交流、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2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小学校馆校合作的优势

2.1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是有序化的知识体系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要适应时展寻求突破与创新,从传统的资源建设向用户需求转型,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发移动终端技术,丰富馆藏类型和资源形式,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服务。与网络信息资源在组织上的整体无序性相比,图书馆馆藏资源是经过了选择、整理、分类、加工等环节形成的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可靠来源和质量保证,学科齐全,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数据库、视听资料等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既有适合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此外,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经典书目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不但可以获取知识、享受阅读乐趣,还能在馆员的正确指导下逐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2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

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图书馆具备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展合作的绝佳优势。随着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与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数字阅读机构以及阅读推广人、家长等机构和个人建立了良好地合作关系。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现有的活动形式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全方位阅读指导,利用新媒体技术和馆藏数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发挥图书馆的文化育人作用。

2.3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价值

公共图书馆是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文化生活空间,除了借阅图书以外,图书馆还举办各种讲座、展览、聚会及社交活动,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中心[2]。图书馆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信息技术于一身,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平等、开放、自由、舒适的人文关怀。因此,图书馆的“场馆”作用应该被多加利用,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合理的馆舍布局,重视开展阅读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未成年人学习、思考、沟通、交流的精神乐园。

3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策略

3.1围绕学科知识开展特色资源课程建设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但图书馆专门为学校设计的活动并不多,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作为资源单位的优势,发挥第二课堂的社会功能助力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如国家图书馆2017年与所在学区管理中心合作研发了一套区域资源课程[3],围绕相关学科知识,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馆藏资源编制而成的一套以实践为主的学习课程。其中既有对图书馆的讲解也穿插了对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是公共图书馆参与基础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综合素养的一次创新性探索。这种方式很值得借鉴,公共图书馆将丰富的资源转变成教学课程,实现了图书馆与学校的资源共建,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拓展眼界,又能够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辐射范围。

3.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嵌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环节,安排专业的学科馆员面向教师开展一对一服务,提供与学科知识联系密切的馆藏资源,围绕课外阅读推荐个性化的阅读书目,在学校设立图书专架,配合教学需要举办讲座、培训、实验等形式的阅读体验活动,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支持与服务。此外,面向学生,应重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文化空间的特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便于交流讨论和自我学习的场所,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在馆员的指导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善用图书馆资源,提升对图书馆的依赖度。

3.3加强对中小学生新技术的应用指导

如前文所述,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而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往往不利于中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就要对新技术进行抵制,恰恰相反,图书馆更应重视新技术在阅读服务中的应用,为中小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新技术的机会,通过讲座、培训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新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引导中小学生把正确使用新技术。

3.4运用大数据分析跟踪中小学生的阅读行为

大数据是近年来各界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对信息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一种描述,也预示着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互联带给图书馆的是“一切皆数据”“一切皆服务”“一切皆读者”的新思维[4]。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书目数据、检索数据、借阅数据、网站及数字资源利用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图书馆可以开展用户研究,了解用户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在面向学校开展阅读合作中,公共图书馆应该为中小学生建立阅读档案,根据学校的课外阅读需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开列阅读书单,同时在馆区内设立阅览专架或为学校提供外借服务,方便中小学随时借阅图书。阅读档案不仅是对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阅读行为的记录与追踪,也是一种激励措施,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主性。通过跟踪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公共图书馆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的阅读分析报告,与学生建立互动联系,定期沟通阅读进度及阅读反馈,以便调整阅读计划。同时安排专业的馆员针对学期计划安排,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跟踪服务和文献推送宣传服务等。

4结语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推进下,书香社会建设与全民阅读的成效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传统阅读推广服务的经验,优化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推广服务,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规范阅读行为习惯为目标,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需要,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挖掘,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研制与学校的阅读推广品牌,逐渐形成一套馆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二课堂的功能,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7-11-4..

[2]任一鸣.公共文化空间:美国波士顿、剑桥公共图书馆个案研究[M].叶辛,蒯大申.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9.〗

[3]【学区动态】先睹为快!紫竹院学区区域资源课程教材上线[EB/OL].2017-04-17.

[4]毕强,闫晶,李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服务转型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12):5,13-16.

作者:宋莞婷 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