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工作思路范例

贷款工作思路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是指现代金融市场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表现形式,即特指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以农村为目标市场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以及广大农村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对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笔者基于2011年2月和2011年7月在四川省甘洛县的实地调查,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介绍和分析了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基本情况。   1甘洛县概况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与乐山、雅安2市接壤,全县幅员面积2155.94km2,辖28个乡镇,227个行政村。甘洛县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甘洛县全县总人口为21.2282万,比上年增加5224人,增长2.52%;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6625人,农业人口为19.5657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5.7932万,比重为74.4%。2010年,甘洛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37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541元。由此可见,甘洛县的人口呈现出以农业人口为主,且少数民族人口居多的特征。甘洛县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在稳步上升,但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据笔者实地调查,甘洛县的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供给方提供的服务主要为银行储蓄、银行信贷和保险业务。   2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分析   2.1供给分析   2.1.1各家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中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成绩。中国农业银行甘洛支行是甘洛县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农行结合甘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等多项有效措施。农村信用社也提出“把支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仅2010年1~10月小额信贷累计投放4326户,金额2010万元,均用于支持农户的种养殖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然2010年2月才开始开展业务,但是到2010年底时已发放贷款83笔,金额达530.90万元。总之,各家金融机构正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开展涉农服务工作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2.1.2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是一个客观事实。   2.1.2.1金融基础设施薄弱,覆盖率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尽管农行在加大力度服务“三农”,但就目前提供的服务来看,可以说是明显不足。农行从1993年起农行就开始逐步撤出农村市场,到2000年,农行已经撤销了所有乡镇的营业所。目前的中国农业银行甘洛支行仅在县城设有营业部2处,ATM机3台,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农行开始在各乡镇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但仍有不少金融空白乡镇;而同样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之一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截至2010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有营业机构8个,其中,县级联社1个,独立核算信用社7个,也就是县城占了3个,其他乡镇中只有5个乡镇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机构;甘洛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然主营业务就是小额贷款,但其营业范围目前也仅仅覆盖县城及田坝镇;而作为保险类金融服务机构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全在县城。总之,甘洛县金融服务机构的总体特征是总量不足,配置不均,基础薄弱,覆盖率低。   2.1.2.2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且实际涉农服务有限。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供给方提供的服务本来就只有银行储蓄、银行信贷和保险3种业务。笔者实地调查得知,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甘洛县广大农户最终得到的金融服务实际上只剩下银行储蓄一项。比如银行信贷,目前没有一家银行在农村开展抵押贷款业务,涉农贷款仅有小额贷款一项。农行虽有一些较好的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但农行的小额贷款至今尚处于筹备阶段,未真正实施,也就是说农行尚无涉农信贷。而惠农卡和惠农信用卡的发放量,至2010年末仅1108张和15张,相对于甘洛县近20万人口的农村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农村信用社虽然有涉农的小额贷款,并且在支持农村种养殖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信用社的涉农信贷产品只有小额贷款一种,且服务范围同样十分有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情况相似,虽有许多的信贷产品,但是针对农村的也紧有小额贷款一项,且仅覆盖到县城周边及田坝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涉农产品仅“母猪养殖保险”,且由于保险条款中规定“能繁母猪存栏数量30头以上(含)”,进而把广大普通农户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了。总之,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涉农服务的产品单一,且服务对象仅为广大农村的较小区域或广大农户中的少数农户。   2.1.2.3金融服务机构的涉农服务工作乏力。各家金融机构都有明确的涉农服务工作思路和目标,但是在具体贯彻执行中仍有不理想之处。从上述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很好的政策措施没有执行或者只是象征性的完成一定工作量,这与预期效果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差距很大。这里并不是要指责金融机构的工作问题,而是描述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另一个现实状况。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也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需求分析实地调查表明,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方面可以说是“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两种问题同时存在[1]。居住在县城周边和各乡镇中心以及交通干道沿线的大部分农户,市场经济意识相对较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度也较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相对偏远落后乡村的一小部分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   他们都希望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他的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希望得到保险公司分担经济风险。但是正如提到的“金融服务的供给仍然不足”,这种需求强度高,但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导致了“供给型金融抑制”问题的出现。#p#分页标题#e#   与“供给型金融抑制”相对应的是“需求型金融抑制”。   同样居住在县城周边和各乡镇中心以及交通干道沿线,但其中有一小部分农户和广大相对偏远落后乡村的大部分农户一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度却相对较弱。他们也有发展经济的需要,但是事实上他们很少向金融机构寻求金融服务。   正如笔者在新市坝镇随机访谈了解的情况一样,很多农户经商都是靠着自己的家庭积累,遇到资金短缺他们就向亲戚朋友借,如果借不到,多数选择暂不开业或者暂不扩大经营规模。   3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浅析   3.1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面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的问题来看,根本原因是受甘洛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甘洛县的经济虽然在稳步增长,逐年提升,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甘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落后的,且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甘洛县,可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2]。这样的客观经济特征意味着,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利润的大中型企业数量有限,规模有限,农村的金融需求相对薄弱,能带来的只有负担,没有利润。还有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微观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电、信不通,没有网络,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不高,而且小额贷款的服务成本较高,贷款风险较大。因此,甘洛县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规模很难扩大,甚至还面临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甘洛县农村信用社就长期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2010年全县8个法人营业机构中,只有3个信用社是盈余社。同时,金融机构市场化不彻底,业务种类和利润来源单一,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缺乏创新意识和为“三农”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也是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3.2金融服务的需求方面造成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存在“供给型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而导致“需求型金融抑制”的原因则需要具体分析。因为“需求型金融抑制”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在县城周边和各乡镇中心以及交通干道沿线的小部分农户,另一部分则是居住在广大相对偏远落后乡村的大部分农户。对于前者而言,他们的金融意识和经济收入都相对较高,但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的交易规则约束太强,太繁琐,于是他们倾向于自我积累和向亲友借款,因此减弱了这部分农户的金融需求强度。对于后者而言,由于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民族构成等方面都差异很大,所以情况要复杂很多。有的是害怕还不上贷款而不敢向银行贷款;有的却是因为受教育程度的原因,金融意识淡薄;有的是因为受观念的影响,耻于借贷。这些影响金融需求强度的因素在西部民族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完善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对策建议   4.1政府引导,改善制约金融服务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要解决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解决安全保障和利润来源的问题。为此,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而且不仅要有政策引导,更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大量的金融服务工作,结果多半是工作量大,利润低,甚至有高风险的存在。因此,在完善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重要角色,帮助改善外部环境,提供安全保障。也只有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加以关注,并为解决问题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而寻找出路,才能为金融机构进军农村市场卸下包袱,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然,政府在出面帮助改善客观经济环境,调动金融服务的供给工作的积极性,激活金融服务的需求的金融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金融服务的供给的工作质量的监督,不能让一些很好的工作思路再半途而废,甚至仅停留在规划书上。   4.2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当地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甘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实质上就是农村相对太穷、太落后。只有加大农业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和产业升级等,发展当地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甘洛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才能更好的调动金融机构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其涉农服务工作乏力等问题。   4.3提高金融机构涉农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有效地展开工作是非常值得金融机构思索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农户的客观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创新服务产品和内容;了解不同群体金融需求强度不同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规则,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激发“需求型金融抑制”农户的需求愿望,提高其需求强度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当然,作为金融服务的需求者一方的农户也应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学习金融知识,了解相关政策,主动与金融机构进行互动。   5结语   综上所述,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存有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与需求方面的“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村金融,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可以说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一个缩影,完善和发展甘洛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对整个西部民族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2

1.1对新疆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首先,目前我国新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一部分商业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机构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提供贷款时,商业银行往往出于自身贷款风险性考虑而限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资金数额,因此流向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金有限。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资金不足,难以抵抗金融风险,同时它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其次,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与新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不相适应。一般地,我国市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主要由所在城市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而基地农户的信贷资金来源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两者作为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在资金投入上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链的持续运作。再次,受农业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一方面农业发展受季节影响明显,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强,产业链分布分散,具有一定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的投资周期较其他产业更长,投资收益较慢。同时受新疆当地农业生产分布的限制,在银行信贷上较为困难,制约了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长效发展。

1.2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资源亟待整合

目前,在新疆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天山农商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各机构在支持服务“三农”过程中,缺乏有效竞争和协作,难以对龙头企业形成整体支持合力。其中,农业银行普遍收缩农村营业网点,上收信贷管理权限,提高贷款门槛,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集团、国债配套资金等项目;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管理,涉农贷款多是投向经营状况良好的少数龙头企业,在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资金投入;而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小额贷款企业,其资金有限,还款期限紧,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只支持存单质押贷款方式,其贷款力度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息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

目前总体来看,政府、企业以及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较为畅通,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会计报表制度上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企业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市场未来仍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银行很难实现对企业资金地切实有效监控。同时一些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大多为无形资产,在进行贷款申请时,很难做到实体资产担保,加之目前银行业尚缺乏专业人员来进行资产评估。因此,很多龙头企业因不满足相关条件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其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收效较慢。而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一些金融机构由于担心金融风险而选择对企业谨慎贷款,从而耽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良机。

2强化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对策

2.1建立健全新疆金融支农服务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新疆要将农业银行的服务定位于农业产业化上,将贷款资金重心放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努力完善新疆的农业银行分行机构,将其建设为综合服务型金融机构,积极拓宽业务领域,逐步将支持重心由以往的农副产品收购转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上来,并逐步向农产品加工环节转移。农村信用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带动企业经济发展和放活市场上贡献显著。因此,积极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放款额度,强化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大村镇银行以及农业资金互助社的推广力度,进一步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2积极发挥财政支持对新疆农业金融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新疆农业金融市场要想活跃起来,就必须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支持引导新疆的农村金融向良性方向发展,建立起一套适应当地金融发展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市场定位,改革财政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放活市场。另外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适当调整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新疆农村金融服务的差异化补贴力度,为新疆边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2.3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保证企业有序稳定发展

新疆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农业产业化贷款奖励、风险补偿基金以及专业项目贷款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补偿,以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建立专业金融资产评估机制,对申请信贷资金的龙头企业进行资格认证,解决银行业贷款后顾之忧;成立专业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及筛选,做好资产分析及前景预测,以降低银行金融机构以后进行企业融资信息查询的投入成本;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贷款渠道,鼓励多方投资,适当放宽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

2.4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加大保险宣传力度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3

 

为落实我市金融强市战略,突出发展金融业,特制定年全市重点金融工作推进方案。   一、年全市金融工作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城市跨越转型和“712”目标、“758”战略,深入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加速落实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和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使金融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有较大提升,满足我市经济跨跃式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支撑我市跨跃发展模式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年全市金融工作的总目标   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总要求,全力保障产业项目融资,项目融资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发展金融业,金融机构储蓄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以上,全年新增贷款力争达到或超过70亿元,累计投放达到或超过420亿元,贷款余额300亿元,6家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银行,落实融资额度超过签约额度的40%以上,实施产业项目融资辅导全覆盖。   三、年重点金融工作任务   (一)围绕我市产业调整升级和城市转型跨跃助推,调整信贷结构。把信贷政策重心放在支持产业调整升级、城市转型跨跃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紧紧围绕实施“758”战略和城市转型,加大对鹤岗市重点产业发展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对煤电化产业、高端石墨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木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对外经贸三大新兴产业和“一城一区一带十大园区”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指导、辅导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制定融资计划。 市金融办要密切关注列入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项目新增融资需求情况,及时根据需求变化,安排项目融资辅导服务,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转型跨跃发展。   (二)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融资辅导计划。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产业项目融资,组织10家银行对接项目148个,融资总需求136.9亿元,其中,与6家金融机构洽谈列入战略合作协议项目45个,融资需求72.7亿元,列入融资辅导项目103个,融资需求64.2亿元。   1.国家开发银行协议融资项目4个;   2.农业发展银行协议融资项目13个、融资辅导项目9个;   3.工商银行协议融资项目7个、融资辅导项目18个;   4.农业银行协议融资项目9个、融资辅导项目12个;   5.中国银行协议融资项目12个、融资辅导项目9个;   6.建设银行协议融资项目14个、融资辅导项目10个;   7.省农村信用联社鹤岗办事处融资辅导项目12个;   8.银行融资辅导项目13个;   9.邮储银行融资辅导项目17个;   10.龙江银行融资辅导项目23个;   各家银行须在一个月内与项目建设单位对接完毕,并上报市金融办。各银行要按照金融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名录和项目融资辅导目录,通过开展企业财务辅导、实施信用培植、设计综合融资方案、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及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项目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和进行其它方式融资的能力,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年活动”。   (三)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化改制工作进程,争取列入省联社年度改制计划。继续做好金融招商工作,继续与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布点洽谈,加快引进大型股份制银行、产业基金、政策性担保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把握好政策形势和机遇,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兴业银行、韩亚银行、太平洋建设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大型金融机构接触,力求为我市铁路、机场、车站和公路等特大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引进综合金融服务。   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境内外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推动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竞争力。到年年末,力争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超过6.6亿元,当年累放贷款超过15亿元。大力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鼓励境内外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切实发挥好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中介服务作用。到年年末,力争发展1-2家。   鼓励发展政府投资公司。支持利用政府特许经营权、经营性土地、盈利性基础设施、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等组成融资载体,发展政府投资公司。推动组建水务投资集团公司,搭建水利设施建设融资平台,服务于农业水利建设。推动组建生态新区投资集团公司,利用松鹤生态新区土地资源等搭建融资平台,服务于生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发展股权投资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内外投资者在我市设立股权投资机构,解决我市企业融资和产权交易问题,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探索进行限售股减持试点。吸引资金流向我市聚集,带动风险投资机构入驻我市,推动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企业上市融资。   (四)抢抓政策机遇,努力扩大直接融资。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抓住我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契机,筹划成立我市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形成政策支持“联合体”。按照“选拔培育一批、改制完善一批、辅导备案一批、多渠道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多渠道推进上市工作,力争完成股份制改造2家。力争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2家以上。积极推动企业债券发行。抓住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契机,全力推动开源城投公司债券的发行工作,债券融资额10亿元。#p#分页标题#e#   (五)继续大力推进金融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努力扩大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继续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按照省计划安排,推荐参加我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融资。推动股权、应收帐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业务扩面增量,积极开展小企业融资、金融仓储等特色产品创新。继续大力推进林权抵押、农房抵押的扩面增量,扩大金融支持农房改造的多种融资模式。   (六)探索推动使用融资租赁、ABS、BOT、PPP等融资模式,为我市基础设施和大型项目建设融资。探索推动融资租赁、ABS(资产证券化)、BOT(投资-经营-移交)、PPP(公私合作融资)等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大型资源开采等项目建设领域的应用,并鼓励和支持在我市鹤南工业新城建设、松鹤生态新区建设、鹤宝萝产业带等基础设施和大型项目及老城区改造、高架桥建设、市内路网建设等领域进行使用,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问题。   (七)加强运行监管,努力防范金融风险。市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各家金融机构按经济效益和资金安全并重的原则,防范资金风险,推动建立常态化金融债权保护工作机制,继续推动诚信鹤岗建设,建立起目标考核工作制度和机制,形成共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合力,打造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品牌。进一步加强民间借贷的监测,重点加强对投融资机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贷款咨询、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房地产行业及项目(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经纪公司)、农业和农产品开发项目及机构、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四、重点金融工作责任机制   由市金融办牵头负总责,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人民银行、鹤岗银监分局及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组成重点金融工作推进组。   (一)定期调查了解新增产业项目融资需求情况,安排项目融资辅导。   (二)定期召开金融战略框架协议联席会议,督促列入合作计划项目逐项落实信贷计划。   (三)定期组织召开会办会,对融资辅导项目目录中涉及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影响融资问题进行会办。定期督促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无法支持的,协助研究制定其他融资方案。   (四)定期检查推进重点金融工作落实情况。   五、重点金融工作推进机制   (一)牵头单位负责制。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和落实,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单位要每季度协调召集一次联席会议,听取汇报、分析情况、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三)工作专报制度。牵头单位要于每月月底,向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进展情况。   (四)督查通报制度。牵头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任务承担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4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省、市、县委政策文件、决策部署作为工作思路。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工作平稳进行,以做好就业指导,做多就业信息,做强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将就业工作抓好抓强。

二、工作目标

(一)2017年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二)2017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省级目标:组织600人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100人;网上办事大厅推广使用;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零”差错。

(三)2017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市级目标:实现成功创业250人;就业登记达到6万人;简报信息40条公共招聘网推广使用;实现就业系统专网数据和报表、资金使用同步;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放管服”;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创业活动;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库和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库(两库)半年更新率达50%以上;建立就业扶贫示范村10个;建立完善园区就业服务指导站1个。

三、工作措施和工作要点

(一)下大力气推进就业精准扶贫

1、动态精准掌握数据。加强与扶贫移民部门的对接,及时掌握今年分解落实的脱贫人口情况,将农劳实名制数据库信息与“六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复核,摸清198个退出村中16—60岁贫困劳动力底数,为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提供依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态更新机制,以贫困村为单位,依靠“第一书记”、乡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进村入户,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五个名单”的变动情况,及时将变动信息与“六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以及数据及时更新。

2、大力促进转移就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通过公共招聘网、手机短信、乡村广播、微信等媒介,及时向贫困劳动力岗位信息。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以扶贫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贫困户劳动能力、就业状态进行精准记录、动态管理,对企业、商会的用工信息进行定向、精准对接,搭建起贫困户与用工企业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实现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清、劳动力状况清、就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清、帮扶措施清。

3、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市级目标任务打造10个就业扶贫示范村,推进就业扶贫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就业扶贫工作中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同时,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排贫困群众就业。每个退出村开发不低于5个的公益性岗位,每个岗位每月给予400元补贴。

(二)全力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实施两个计划。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实现就业水平不降低。积极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举办校园招聘和各类创业等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率。对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精准就业创业帮扶,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服务,通过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工作措施,积极引导、帮助各类创业群体成功创业,实现就业。

2、强化就业援助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对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大、职工安置任务重、经营十分困难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等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针对性抓好就业创业培训,确保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精准掌握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及时兑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好2014级藏区“9+3”学生就业工作,收集各类用工信息,协助学校组织学生与企业对接,确保藏区“9+3”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3、推进返乡就业创业。通过“一园四线”,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对有资金有项目的返乡农民工在政策上引导支持其创业,无资金无项目的推荐到工业流水线、现代农业生产线、电商配送线、三产物流线上就业。

(三)狠抓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1、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们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落实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及时兑现创业补贴,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实地调查创业规模、创业项目及经营情况,现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

2、极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创业。积极依托园区孵化园,大力筹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创业。

(四)努力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1、开展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培训。加强联系,大力实施商会培训。做好已转移就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培训保障,突出抓好“人员、资金、组织”三保障,确保培训质量提档升级。

2、开展贫困家庭培训。积极会同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及时征集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意愿,指导、协助院校机构通过开设“扶贫专班”、举办送培训下乡活动、依托“农民夜校”定点培训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推荐,按规定落实奖补政策,全面完成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年度目标任务。

3、继续做好创业培训。按照市级创业培训目标任务,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重点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复转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5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市共有中小学316所,其中高中6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39所,小学270所,在校学生85525人,专任教师4073人。2002年,高平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实验县(区),目前全市共有5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在省市电教主管部门和高平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市电教馆以创建山西省“十佳”县级电教馆为载体,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中心,以课堂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进程,全方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县级电教馆在组织管理和指导本地中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和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先后获得省、市级“电化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电子音像教材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回顾我市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多管齐下始终不渝抓好电教馆自身建设

县级电教馆是直接面向基层,直接指导当地中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业务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电教馆的职能作用,对促进当地现代教育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教馆自身建设方面关键是要抓好“四个到位”:

一是开发意识到位,2002年,在得知世界银行将向教育系统提供信息技术专项无息贷款的信息后,我们及时向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随即向市政府请示报告,积极主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将省教育厅下放晋城市的专项无息贷款500万元全部放到高平,为我市35所学校装备计算机1034台,多功能电教室2个。随后,又自筹资金446.9万元,为22所学校装备了767台计算机,18个多功能电教室,2个语音室。近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至少使我们高平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水平提前了三年。

二是内部装备到位,2004年,我市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0万元率先在晋城市建成了教育局局域网;2005年,投资48万元,建成考场电子监控系统130套;投资10余万元为电教馆购置了电脑5台、笔记本电脑1台、摄像机2台、数码相机2台、光盘刻录机1台、扫描仪2台、打印机2台,极大地提升了电教馆的硬件装备水平,为有效指导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制度建设到位,我们制定了“高平市信息技术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把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纳入对各乡镇教办、市直学校的年终考核体系,每年还设立10个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奖励指标。这样做,不仅规范和加强了电教馆自身建设,同时从源头上强化和提升了基层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素质提高到位,从2001年起,我们相继外派本馆同志50多人次赴北京、太原等地及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充电。同时,我们对所有馆内人员制定了“五个一”业务考核指标,即每人帮包一所示范校,帮包一个偏远乡镇,每学期上一节专业辅导课,每学年制作一个课件,每人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进一步营造了我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自觉学习、主动提高、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二、多方投入精心打造全市教育装备新平台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特别是“三机一幕”进教室的电教目标实现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启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开始,到现在以远程教育为标志全面加快装备步伐,我们深切感受到硬件建设不能坐等坐靠,必须在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在主动出击上抓住先机。我们坚持“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注重实效,以城镇带动农村,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模式:一是村校共建式。1994年前后,我们紧紧抓住高平市城东村、城南村两个小康村全面发展的契机,动员这两个村投资30万元,分别为红旗小学、城南小学配置了(30+1)台计算机,开启了高平市计算机教学的先河,在全市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紧接着有米山勾要、北诗吴庄、石末候庄、三甲刘家、神农沙院、永录东庄、野川杜寨、原村下马游等8所学校也采用这种模式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其中,红旗小学、城南小学率先进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行列。二是世行贷款式。2002年,我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一次性高标准装备计算机学校35所,不仅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年度装备任务,而且完成了全市“十五”期间装备任务的72%,计算机装备一跃而居晋城市六县区之首。三是厂家垫付式,就是由厂家或经营商先行为学校提供计算机,然后再由学校按协议分期分批支付资金,这是企业和学校双方建立在高度信任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样是在信息技术装备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我市先后有22所学校通过这种模式配备了计算机。尽管我们当初启动上述两种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背后实实在在的成绩使我们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有风险,我们走了别人不愿走的路,经过多种努力,终于走到了别人的前面,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实践经验。四是政府配置式。2005年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后,全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此外,从2002年起,随着煤炭效益的好转,高平市提出了“一矿建一业”的发展思路,一些煤矿企业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先后有许多企业为学校添置了信息技术装备。截止2005年底,全市用于信息技术装备的资金达到3000余万元,全市中小学计算机达到4570台,其中高中每12.6人拥有1台,初中每11.7人拥有1台,小学每32.1人拥有1台;共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124个;多功能电教室64个;建成教师备课系统9个,闭路电视教学系统3个;共有收录机1547台,投影仪1731台,电视机1050台,影碟机、录放机2226台;建成远程教育项目学校306个,其中,模式一学校35个,模式二学校239个,模式三学校32个。

三、多点结合扎实开展师资业务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障。我们坚持“选拔、培养、培训、提高”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技术素养。一是强化专业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本着“重专业、重能力、严考核、严选拔”的指导原则,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2000年至2002年,我们从非师范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了30余名计算机教师,缓解了全市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紧缺的现象;2005年,高平市公开招聘了250名中小学教师,其中为高中、初中专门设置了9个计算机教师指标。与此同时,我们组织35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还聘请厂家对全市所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两轮全员培训,对我市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起到了骨干和带头作用。二是狠抓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我们同高平市进修校联手,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测试为平台,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使全市教师信息技术测试合格率达到90%。2005年“远教”工程设备基本到位后,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我们从12月中旬开始,分6期对全市239所模二项目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共培训学员239名,238名教师培训合格。此外,从今年2月下旬起,以各乡镇教办、市直学校为单位,对全体教师组织开展了二级培训,教师参培率达到99%。扎实、规范、全面的专业培训,不仅培养了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从业务内涵上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三是以活动强化培训质量。从2000年起,我们积极组织并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比赛”,有47件课件荣获全省中小学教师CAI课件制作奖。城南小学教师张慧等6名教师还获得了全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能手称号。#p#分页标题#e#

四、多方整合集聚力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融资财务模型建立

一、融资模式和融资方式的确定

融资模式的确定首先要分析国内外在基础设施领域常用的融资模式,如可用于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ABS、BT、BOT、PPP等融资方式。本文研究国内外同类项目主要采用了哪些融资模式,并对这些融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优缺点。根据分析确定或推荐一种适合于该项目的融资模式,并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在确定的融资模式下提出一种或二至三具体的融资方式。

二、财务模型的建立

(一)项目投资和运营方案

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中,政府会提出多种投资和运营方案,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财务测算研究,以找出既有利于政府减少投资或增加收益,又能够吸引到投资商的方案。项目投资和运营方案不同,政府付出的成本就不同,相应的投资商获得的利润也不同。为此,工程咨询机构要对项目投资和运营方案进行组合,通过财务测算,找出最优方案,或对政府及投资商提出的投资和运营组合方案进行财务测算后对其进行优化,以便提出最优组合方案。

(二)财务测算基础数据选取与分析

财务测算基础数据是建立财务模型的基础,基础数据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财务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要选好财务测算基础数据。项目不同,选取的基础数据内容会略有差异,在基础数据分析中,还应根据项目情况确定折旧方式和利润分配方式等。

(三)成本分析

在计算项目成本时要考虑所有与项目相关的成本,包括那些不太明显,隐藏起来的成本项目。项目总成本费用一般都包括经营成本、折旧、摊销、财务费用等,其中经营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员工资福利、维修费用、其他费用等。不同的项目,分析总成本费用时在经营成本中会有许多差异。

(四)运营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融资报告中要详细阐述项目收入的内容,尽量准确合理,以增强贷款银行对项目可行性的信心。对于收费地下通道、桥梁、公路、隧道、铁路、轨道交通等,预测其车流量或旅客流量则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是聘请专家或专业院所通过调查研究或搜集专业统计资料,使用专门的预测软件进行分析预测。车流量或旅客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营业收入,进而影响投资商获利的多少。

(五)财务评价指标的确定

从资金时间价值来看,采用动态指标比静态指标更加科学,因此,在融资报告中应首先采用动态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可配合使用静态指标。在融资报告中必须进行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融资前分析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融资后分析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可以与行业投资内部收益率对比,而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除要满足行业财务内部收益率外,还应满足投资方的要求。

(六)收费价格的确定

收费价格对于营业收入有重要影响,对于交通类项目,收费价格过高会导致车流量或旅客流量的减少,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收费价格过低,会导致车流量或旅客流量的过猛增加,会使项目的承载能力过大,但营业收入不一定提高,有时反而可能降低。而对于污水处理厂项目,收费价格过高会造成污水排放企业成本过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过低则会造成投资商营业收入达不到预期收入,使项目难以招商。因此收费价格的确定关系重大,应建立收费价格确定模型对收费价格进行测算。在用收费价格确定模型计算出收费价格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与同类项目的收费价格进行对比,若存在的差异较大,应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若确定出的收费价格使财务评价指标太高或太低,可以适当调整收费价格,这就是“倒推法”。确定收费价格后要与政府或投资商进行交流,征求其意见。

三、财务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在融资报告中,财务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主要指敏感性分析。财务模型中的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是在各种最可能假设的基础上计算而得,为估算各项成本及收入因素变动对财务结果的反应程度,应对模型中的财务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四、融资方案设计

根据确定的融资模式、融资方式以及财务测算分析,可以确定或设计出融资方案。融资方案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模式,对不同的模式分别进行分析。目前负债资金筹资渠道包括贷款、发行债券、上市融资、融资租赁等。实际融资可以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组合条件下融资成本为各种方式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在各种方式中一般采用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采用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融资成本较低。实际融资中贷款和债券融资较为普遍,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选择。融资方案设计中要对各方案的资金成本与投资方的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投资方运用的融资方案能否满足其对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的要求。

五、融资策略推荐

通过融资方案分析,向政府或企业推荐出具体的融资策略,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谈判提供决策依据。融资策略应包括融资模式、项目资本金收益率、收费价格、政府补贴金额或其他的补助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谈判底线等。融资策略可以根据融资方案设计几种不同的模式,提出谈判模式的顺序,第一种融资方案不成功,转而进行第二种,依次类推。进而使政府融资谈判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参考文献:

[1]孔庆平.浅析财务评价在工程咨询业中的核心作用.财会研究,2012(09):43-45.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7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又要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项承诺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倡导和遵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导。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招商引资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宏观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对项目领域提出了新任务,对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考验。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工作方法,以适应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把握招商引资新动向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转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大并购重组在引资项目中的比重,降低以“高耗能”为标志的传统工业项目比重,特别是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所涉及的相关产业项目。

(二)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新战略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进一步压缩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产能,鼓励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提高制造业科技水平。国家经信部和发改委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这为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指引了战略方向。包括“中国制造2025”、工业节能“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发展电子商务等战略。

(三)把握招商引资新政策

2015年3月我国商务部制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颁布实施,这为外资项目的引进提供了新的政策导向和行为准则。首先,该修订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一般制造业从限制调整为允许;取消了钢铁、水泥、造纸、起重设备、名优白酒等行业的外资股比要求;逐步开放商贸物流、服务业,电子商务、金融、交通运输、社会服务、文化等领域;其次是对外资投向进行引导。鼓励外资流向高新技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2015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国家和各地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以及到2018年全国普遍实行负面清单的政策和时间表。

二、低碳经济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原则

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们要坚持汰旧立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的产业项目。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积极引进发展硅外延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非晶材料、液晶材料、新型医用材料、功能陶瓷、纳米技术、生物制药、电子信息、LED光源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2.新能源产业:主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产业。比如太阳能组件、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风力电机制造、智能电网、大容量储能电池;秸秆再利用、生物质能转化等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材料制造等。3.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比如物流园区、创业孵化园建设运营;商贸流通、会展经济、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等。4.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景区完善提升、养老养生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等。比如旅游地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房车营地、影视拍摄基地;宗教文化挖掘;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影视创作、广告设计、动漫产业等。5.高端科技型产业:如3D打印、智能装备、网络机器人、云技术、技术研发等能够推进城市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6.金融服务产业:如新三版项目、增资扩股、私募基金(阳光私募、PE、VC)、上市公司、金融类资产投资项目(股票、债券、贷款投资)等。

三、低碳经济下招商工作的新方法

(一)选择重点项目进行深度包装

深入本地企业开展调研和座谈,了解其需求和发展方向。谋划特色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高科技型、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深度包装推介,多渠道争取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推动全县产业升级。

(二)建立项目预审机制

对拟引进的项目开展项目预审。成立项目预审小组,从信息完整度、产业政策、项目可行性、项目前景等方面开展预先审核,严格执行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生产等标准。符合要求的,纳入项目库,继续推进;不符合要求的,不具可行性的,直接淘汰,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招商针对性。

(三)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精简项目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实行重点项目“一卡通”制度,明确征地、项目审批流程,明确责任单位和项目代办员。项目单位或项目代办员到各职能部门办理该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落实相关政府承诺事项。

(四)鼓励多渠道招商

广泛采用互联网招商、并购招商、概念招商、FII招商等多种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积极鼓励个人、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协助开展招商活动。对引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项目按适当比例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贷款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解决策略

1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现状分析

1.1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扶贫减贫工作存在自然条件制约、人为因素制约等问题。

(1)客观问题。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发展落后、贫困户较多且难以解决的现象。不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水电等供应不足,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相差较大。且上述地区农业产业化受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其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均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主观问题。许多贫困地区对于新形势和新常态下的扶贫减贫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受到政治觉悟较低、考核不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贫困地区扶贫减贫工作领导力度、组织力度及机构建设弱等现象发生。

1.2主要做法分析

(1)分步走。总结贫困地区扶贫减贫工作,大致采用“三步走”的战略。首先近期2年目标是对一些重点贫困乡镇进行“减贫摘帽”,严格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然后中期2年目标是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日常的吃穿用等问题,并进行义务教育及医疗保险和住房的全覆盖扶持;最后远期2年目标是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实现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上,全面实现小康[1]。

(2)帮扶机制。推进同步小康驻村结对帮扶工作主要采用“领导挂点、部门帮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以形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帮扶机制。

(3)精准帮扶。采用“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方式,本着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全面覆盖、户户均有帮扶责任人的原则,实行“一对一”帮扶到村、到户。

(4)产业帮扶。围绕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对象以产权为纽带,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成立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2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具体对策

为使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走一条工业化促进就业、城镇化减少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之路,彻底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需要政府各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下到基层第一线,与人民群众一起攻坚克难,最终朝着全面小康共同努力。

(1)产业帮扶主要依托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结合扶贫开发项目,本着产业优先、基础先行、区域开发、规模带动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将当地优势资源、生产要素等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以不断壮大优势产业,稳步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2)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企业,促进地区的健康发展。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解决区位劣势带来的问题,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特色,本着“促发展、促跨越、大开放、大招商”的理念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企业。

(3)探索高效创新性扶贫减贫开发体制,稳步增加贫困群体的基本收入。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思路要往经济联合体的模式上不断靠拢,本着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红利的原则,创建集公司、基地、农户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在符合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努力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抵御发展中不良影响带来的危机[2]。同时应当以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为基本发展目标,对于贫困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扶持,因地制宜并充分考虑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扶助政策到门到户,积极拓展农民的就业致富道路,以不断拓宽贫困群体的自我救助能力。

(4)多举措推动扶贫产业快速发展。考虑到改善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各种应对举措,首先,应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采取更多的救助补助政策,借助政策导向和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优势,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以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高效,最终实现群众收入的大幅度增减。如设立扶贫专项基金、提供涉农小额金融贷款以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采取“特惠贷”方式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短缺,帮助贫困户加快“换穷业”的步伐。其次,开展有效帮扶措施,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志愿者帮扶和大学生村官下基层的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冠杰.略论如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财经界(学术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