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与童趣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与童趣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为幼儿所熟悉的。我们所指“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基于此,我们在大班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尝试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期翼通过这一教育手段,把生活的平凡点滴、世界的万事万物幻化成一件件富有童真的美术作品。本文结合大班建构式课程之主题内容试述以上观点:

一、观察生活之趣,捕捉生活俄罗斯一位大作家说:对生活、对周围一切诗意的理解,是童年生活给予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在儿童的眼中,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趣的、好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挖掘生活的细节,提供幼儿表现的素材。我们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使孩子能通过自己特有的视角,看到世界的千变万化,并将这一观察通过自己的手段表现出来。在“明亮的眼睛”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带到室外的花园里。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做多角度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边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表示拍摄成功。孩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一会儿近拍,一会儿远拍。绘画活动中,有些幼儿画了一朵大大的花,细小的虫子依附在花瓣上,衬托花朵的叶子有几张是残损的;有些幼儿画的是一簇花,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上停留。惊叹于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巧用生活中的材料,创意生活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家、园双方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收集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根据地域特色,收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创作,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地提高。《三八》节主题背景下我们预设了美术活动“我给妈妈做新衣”。活动前,我们邀请了所有的妈妈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和妈妈一起收集做新衣服的材料:报纸、塑料袋、卡纸、妈妈的旧衣服。活动中,老师先请孩子们来说说平时妈妈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孩子说裙子,有些孩子说西装,也有些孩子说警察叔叔的衣服。接着老师请妈妈告诉孩子,自己最想要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经过孩子和妈妈互相讨论、商定,最后,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妈妈制作新衣。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给妈妈做一件特别的衣服,充满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制作衣服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可以说是原有经验的重组、再现和拓展。

三、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演绎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与表现提供机会与条件。”生活化的、熟悉的环境给幼儿的心理带来安全和温馨。美工区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要有效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七彩世界》主题中,我们将美工区设置成《七彩格子铺》投放了布条、纸片、一次性杯,让孩子们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个孩子在布条上涂上了七种颜色,一块废弃的布条变成了美丽的彩虹;还投放了花生壳、豆、毛线,引导孩子将它们涂成不同的颜色。有些孩子涂出了七彩花生,有些孩子黏贴出了豆豆小动物;还投放了妈妈漂亮的围巾,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实践制作了围巾。最后,将自己制作的物件,展示在《七彩格子铺》。

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室美工区,为孩子们进一步认识颜色,探究颜色的奥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即生活。实践证明,在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构建“生活化美术教育”符合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表明了生活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它保护孩子的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忠实于孩子自己的观察、感觉、表现方式,使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借自己的手来表现眼中世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