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文化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新闻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建设的主力军。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全球的视角和战略的眼光看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广西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是欠发展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不够大、档次不够高、技术含量较低、人才较缺乏、支持力度不够大等问题愈显突出”[2]。因此,广西要在新的起点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强区、生态文明示范强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3](以下简称“五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要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此,出版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储备势在必行,这对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构筑广西文化发展新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文化兴国强桂时代的发展,需要重视出版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文化兴国时展的背景。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4]全会强调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繁荣目标[4];部署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发展繁荣的任务。特别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4]。   文化强桂时展的背景。2011年11月11日,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郭声琨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报告,准确定位和科学把握了广西追赶型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广西的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总体要求。奋力推进“五区”建设,着力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广西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资源整合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项目集群等载体建设初具规模、渐成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成为对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成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高地和北部湾文化产业圈,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上述文化兴国强桂的战略目标,出版业面临着做大做强的课题,对企业一把手的要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类人才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果断、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智慧和艺术家的想像。   二、广西出版实现跨越式发展,出版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尤为重要   新闻出版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西新闻出版业为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十一五’期间,广西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值累计达563亿元,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累计398亿元,实现利润累计2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广西新闻出版业生产总值约160亿元,其中发行销售码洋约42亿元,报刊业实现收入约15.4亿元,印刷业总产值约80亿元,音像电子及复制企业产值约1.75亿元,生产总值约占广西GDP的2%”[5]。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广西为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跨越,初步编织了《广西文化产业城概念性规划》[6],其新闻出版方面的大体蓝图为:(1)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产品物园区。以建立集图书仓储物流、文化产品贸易、对外翻译、咨询中介及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贸易平台和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东盟国家的“桥头堡”及快速通道为目标,将项目打造成为国内文化产品走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基地、文化产品贸易中心与中介服务、引进东盟各国优秀文化产品的通道和平台。(2)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包括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在内的,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东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适合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广西新闻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3)中国—东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书、数字图书馆、数字报刊等出版产业新兴业态。(4)中国—东盟创意印刷产业园区。以发展创意印刷、绿色印刷和数字印刷产业为重点,运用高新技术,打造专、精、新、特的高新科技印刷企业集群。(5)世界图书公园。围绕“以世界之名,造读书圣地”为核心理念,广泛收集、挖掘、提炼全世界相关的书文化素材,全面构建一个集文化、旅游、教育三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书文化主题公园。上述文化产业城的蓝图构筑和实施,必将推动广西文化出版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预示着文化出版高级策划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急需打造。这类人才应具有高文化、高学历以及创新的教育理念,知识丰富,思路开阔,头脑开放,既关注过去和现在,更关注事物的未来发展。他们既对文化出版市场和企业的竞争状况有着较深的洞察力和了解,又对文化出版发展的趋势有着客观的估计和预测;他们既能提出集群性的经营项目,又能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他们既是文化出版企业的战斗员,又是能为出版企业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重要智囊人员。这类人员的多少直接影响文化出版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p#分页标题#e#   三、广西出版业进一步与东盟牵手,出版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址南宁举办,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密切。广西出版走向东盟,天时地利人和。   (1)首先是地理相近。广西有与东盟接壤的沿边优势、陆地口岸和海洋通道的优势,与东盟交通对接的条件和基础最好。已经打造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现代化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使广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国际大通道。边隅的地理位置非常方便广西走出去与东盟各国密切往来,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其次是文化相近。东盟各国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人民的思想观念存有儒家文化印记,进而形成了与中国特别是广西极为相似的生活风俗和思维方式。另外,广西各民族与东盟的许多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壮族与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生活在百越之地,始终保持着族属文化渊源。广西的瑶族、苗族、京族等民族与东盟一些民族属于同族,具有母语同源、稻作为本、习俗相近等共同特征[7]。这些表明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民族文化上具有同脉性。   (2)东盟国家版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东盟国家陆续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如2005年1月,WIPO地区性版权会议在越南召开;2007年2月,“涉及图书馆领域版权与相关权问题”WIPO亚太地区研讨班在老挝举办。这表明东盟各国正践行着各自在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权利保护方面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承诺[8]。   (3)我国和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盟国家对中国文化出版的需求。一方面,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东盟国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而推动东盟对中国图书的需求;另一方面,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刺激文化的消费。这是中国出版尤其是广西出版走向东盟的契机。   (4)东盟已成为中文图书阅读需求的大市场。东盟国家华族人数众多。据东盟各国官方近年公布的人口数据,东盟十国华人总数已超过4000万,约占侨居世界各国华人总数的70%[8]。东盟大多数国家都设有很多华文学校,使用汉语教学,非华文学校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此外,还有各种汉语培训机构对各类所需人员进行短期汉语水平培训。汉语教育在东盟的推广,培育了中文市场,使东盟成为继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后的较大的华文图书市场。   (5)广西是东盟出版文化交流的前沿。自2008年起,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广西新闻出版局率全国出版界在东盟国家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成功承办了四届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这几年以来,通过这一平台,国内出版单位与东盟国家达成输出版权合同和意向的图书近600种,其中广西出版系统向东盟国家输出了200多种图书版权。2011年,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广西新闻出版局成功承办了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年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国内11家出版集团参展,展出近年出版的精品图书7000种;东盟十国出版界也积极参加,展出东盟国家精品图书3000种;中国与东盟出版企业签约了合作项目12项[5]。展览会取得了积极成果,产生了巨大反响。目前,中国出版走向东盟国家还主要是产品“走出去”、版权“走出去”,而实体“走出去”做得还远远不够。就发行而言,中国出版发行单位在东盟国家设立出版发行机构的还极少,比较有影响力的仅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参股新加坡老字号的上海书局而易名的中图(新加坡)上海书局及其下属的中图(吉隆坡)上海书局等少数几家。考虑在东盟国家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城市,以合资、独资、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设立出版机构,是国内一些有实力出版单位的使命,也是广西出版人进一步与东盟牵手努力的方向。相应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版企业在与东盟相互合作中的政治损失和经济损失,具有国际版权贸易知识、经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外语人才和专职出版律师以及谙熟市场战略的人才就成为急需人才。   四、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同发展转型,急需谙熟媒体的技术人才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信息、知识和思想与各种媒体高度融合,特别是当今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全覆盖时代。同一种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获得;同一种信息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媒体共同分享。但无论是何种媒体,都十分重视创意和策划,无不绽放着智慧的光芒。不仅书报、期刊在搞选题和营销策划、版式设计,电视、电台、网络也在进行栏目和营销策划、项目设计。可以看出,社会信息和知识越丰富,媒介的传播活动就越要策略,创意和策划就越突出。因此,高智能的策划人才将成为这个时代各出版企业相互争夺的人才。随着出版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水平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在指导出版活动、预测市场变化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成为出版环节中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出版企业贮存和待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以往那种零散、杂乱、盲目的搜集、贮存、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出版形势的要求。为此,专业的信息人员和精通其他媒介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才需求就应运而生。   五、广西出版产业集约化经营,急需集群性畅销选题的高级策划和营销人员   出版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这些实力和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或者通过市场融资的手段。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的问题是,重组出版资本、优化出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开发经营新的出版产品,拓展优质出版产品的市场份额,以获得更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从出版资本到出版效益的相互生成的过程链中,出版选题的策划和组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如若将出版资本、出版产品以及出版市场比作出版效益的硬件的话,那么,出版选题的策划就是出版效益获得的智力软件。据了解,我国出版市场积压的滞销书刊,码洋高达几个亿,而这些多是因为选题策划不当造成的。当前,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广西的出版业加快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组建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出版企业,开始了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大转型。但是,出版产业的大转型,只是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外因,对高质量出版选题的经营以及营销策划,才是出版业做大做强的内驱力。因此,为出版企业提出集群性畅销选题的高级策划人员必将成为时代的骄宠。另外,与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产业相比,传统文化出版业不具备经营广告的资源优势,这就使得文化出版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得不把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市场营销上。而营销的好坏,取决于书刊选题的适路和营销推广策划上。因此,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对营销环境、市场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而且又是营销的机敏操盘手和出版生产的晴雨表的营销策略高级管理人才,将成为时代的重要角色。#p#分页标题#e#   六、结语   广西出版人才的储备问题,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储备具体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一支懂文化、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复合型人才。……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体系。继续抓好文化人才小高地建设,办好广西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文化产业方面的院系,形成优势学科,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推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校、广西广播电视学校、广西新闻出版技工学校等自治区级文化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建立自治区级荣誉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允许文化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股权、期权等形式进行鼓励。”   广西为加快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作了具体的蓝图构筑,除了加快中国—东盟文化产品(出版物)物流园建设外,还加快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这对推动广西出版文化“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传统出版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数字化出版产业集约化发展,实现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