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案例范例

文化差异案例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1

一、办理情况

市政府把办理发展文化产业议案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议案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保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市政府在组织、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保障。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明确该议案办理由分管文化产业工作的副市长负总责,市文广新局具体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配合工作。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广新局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于文广新局,具体负责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今年,市财政划拨5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奖励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市文广新局帮助文化企业申请到省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资金160万元。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制定了《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化产业统计办法》等文件,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同时,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列入了全市三个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绩效考核同步进行。

(二)编制规划。市政府邀请专家编制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主题、总体架构、产业体系建设等。该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将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同时,制定出台了《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扶持引导重点。

(三)力推项目。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市文化产业基本情况、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情况、新增文化产业项目和招商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盘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文化产业基地的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编制《市文化产业投资服务指南》,在南京组织了文化产业推介活动。市文广新局认真编制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共征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13个,其中7个纳入了《市文化产业招商目录》,将在市组织的大型专业性招商活动中推介。另一方面,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会等形式,积极推进在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5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3个,在建文化产业重大项目30个,超亿元的文化企业5家,初步形成5个文化产业园。

二、存在不足

在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议案办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文化产业的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等措施均已从无到有,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我市文化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年的GDP占比为1.87%,对照现代化指标要求,要在2015年底顺利达到GDP占比6%的目标,难度较大。办理工作与议案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未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例会制度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的办公室仅有市文广新局一个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少数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对发展文化产业工作重视不够。乡镇、园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乡镇、园区至今没有建立相应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小组,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工作合力不够强。

(二)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一是考评推进不够有力。文化产业工作虽然纳入了年度综合考核,但未纳入季度考评体系,没有真正实现与经济工作同步考评、同步推进。二是保障措施不够完备。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相配套的金融扶持、科技融合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尚未制定;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平台、行业管理平台、统计平台等暂未建立健全;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领军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三)项目支撑尚不明显。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性招商活动还未独立开展,引进的优质项目少。文化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到位,现有文化产业项目分布较散、规模较小、层次偏低,年的GDP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在创意、动漫、数字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还很薄弱,文化产品的品牌不够响亮,缺乏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的企业梯队。龙头项目和园区、基地建设推进不快,尚未真正发挥带动、集聚作用。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发展文化产业议案办理工作,认真执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保我市文化产业于2015年底按时达成现代化指标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优势,是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朝阳产业,同时,文化产业也是现代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势推进,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要发挥牵头协调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发现并切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序时推进;抽调相关成员单位的人员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量,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工作。二要督促各乡镇、园区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形成市和乡镇、园区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要落实文化产业工作年终考核、季度讲评等制度,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四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在全市上下营造共谋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社会工程。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2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影响;应对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涌入我国投资办厂。这让中外合资企业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而企业内部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现如今,怎样巧妙地去应对中西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中外合资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够正确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制定适宜的、合乎企业文化的应对策略,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探索适合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把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的更好,更适应现代化潮流。

一、中外合资企业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它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形成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渊源有所不同。这些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耕国家,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因此从文化上就容易形成自给自足、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惰性,并且缺乏探索与冒险精神。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环境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区域的人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质。而西方人不同,他们更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西方的大多数国家是处于一种开放的海洋形地理环境,他们的工商业与航海业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发达,但是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人们若要生存,就必须向自然界去索取自然生活的一些资源,去发掘自然界一切可用的物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与征服欲。同时,海洋形的地理环境周边的山峰海啸与动荡不安,也让西方人养成了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一种张扬的个性。

(二)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的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中国人表达方式的口气一般含蓄委婉,但又给西方人一种排外的感觉;而西方人直来直去,让人觉得简单大方。在书面表达方面,中国人比较重视用词的严谨和含蓄,给人一种多样性与模糊不清的感觉,而对句式的要求比较宽松,强调以神统形;而西方人很重视句式的排列,从个体上把握事物,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认识与理解事物的目的,他们强调以形传意。

(三)价值观念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大家都是轻个人,重集体的思想观念。而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轻集体,重个人。中西方就人生本位的认识,便出现了集体本位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极大差别。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和独立见识。首先,他们认为,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质量都取决于他们的能力,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次,西方人不喜欢帮助他人,在他们眼里,帮助他人不仅会干涉别人的私事,而且很有可能会被别人当作是一种施舍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找麻烦。而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一种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在中国,乐于帮助他人,关心别人被大家认为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是大事小事还是家事私事都喜欢主动关心对方,而这种行为在西方则会被认为“多管闲事”。

(四)风俗习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风俗习惯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服饰礼仪、互赠礼品的差异尤为明显。在西方国家的正式场合下,男士通常都穿保守风格的西装,搭配就是白衬衫、领带,他们很喜欢黑色,所以通常穿黑色的皮鞋,女士在正式场合都穿礼服套装,外出都会戴耳环等首饰。平时情况下,人们都喜欢穿休闲装,比如T恤搭配牛仔服。现在中国人的穿着打扮都往西方穿着的风格趋势发展,以往比较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都已经不符合潮流趋势了,现在正式场合的男女着装和西方国家的穿衣风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中西国家在互赠礼品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朋友、同事生日、对对方表示感谢等情况下会赠送礼品,我们收到礼物不会立即拆开,认为当面拆开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西方人就不会这样,他们一收到礼物就会当面拆开,认为这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积极影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给中外合资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如果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反而会成为有利因素,如:新的管理思维、管理视角、管理理念等等。

(一)中外合资企业更易于增强员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当中外合资企业分析当前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的时候,开始预测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对它进行的评价的时候,中西方文化差异会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使中外合资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剖析,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理解,进行认识,使中外合资企业能够用多种观点去看待问题,对其分析的更加全面,更加透彻,更加深刻。西方的思维观念更多的是创新,教育也以创新为主,着重体现在经营管理上,他们鼓励研发部门,给予研发部门很高的薪水,让他们研究新产品,使新产品进入市场,就是一种很好的加强技术、创新的管理活动。

(二)使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多选择

在同一个问题上,不同的文化对它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可以使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多的选择。所谓更多的选择,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使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上的弹性增加了,有更多的选择,既然是合资企业,那么在销售这一块,公司的产品既可以卖到国内,也可以卖到国外,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还有就是在原材料采购和企业培训人才这一块,因为是中外合资,企业培训人才的时候可以到国外总部培训,同时增加了中外合资企业解决问题的技巧及应对方案,与此同时,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有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企业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朝气蓬勃,更加高效的促进了企业间沟通机制。

(三)中外合资企业更易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发展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内部的管理层人员经过长期的磨练,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深刻体会到中外合资企业的生存之道,也非常明白中外合资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外合资的管理者能够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能够更恰当的理解,比如说,中美合资企业,能够了解美国人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研发出新产品,同时能够制定出符合具有顾客民族特点的市场规划,开发出迎合顾客兴趣和爱好的产品和服务。但恰恰因为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如何巧妙的应对中西文化差异

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中外合资企业的中西文化碰撞和摩擦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那么我们如何巧妙的去应对这些文化冲突,缓解企业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企业必须制定高效可取的应对策略。

(一)分析和识别中西文化差异

解决中西文化差异的首要关键便是分析和识别它们的文化差异。在中外合资企业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程度和类型,在消除文化冲突方面也有轻重之分。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只有相互的了解,才能在产生冲突时很快的理解对方,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了解对方的行为模式和原则,减少相互的文化偏见和误解。”所以,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点以后,中外双方可以开展研讨会、联谊会等形式来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促进中外双方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双方了解对方的文化,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双方的误解与矛盾,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友谊,从而有利于发挥多元文化的优势,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建立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中外合资企业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若是想让它融合为一体,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中西方人的价值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中外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并不应该消除文化差异,而是应该在尊重和保留双方文化底蕴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利用文化差异多样性这一特点建立一个全新的中西方的共享文化,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文化程度上保留着中国西方不同的文化模式。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文化摩擦,建立共同的管理文化。

(三)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若发生文化冲突,那么中外双方的管理人员都不免有不足之处。毕竟外方的员工不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做事方式,而中国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很难在这方面做到纽带的作用。因此,中外合资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对中国特征的理性的分析能力,从而了解和熟悉影响人们行为的文化因素。当然,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被培训的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是否有机会充分的接触其他文化并与外方人员沟通与互动。被培训的人员也需要自身的体会来加强对其他文化的真正理解。

四、结论

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包含了很多复杂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中西文化差异。“既然文化差异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在跨文化传播与交际中认知、理解、接受与尊重他人的文化和差异就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采取的态度。”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从企业自身着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寻找科学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去提高外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水平,减少中西方文化的冲突,采取高效可取的管理策略,应对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高菲.中德跨文化交际对待冲突的差异及解决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99.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3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空前加强,各个国家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国际服务贸易在其中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正是由于跨国贸易合作各主体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使得研究文化差异的存在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一、文化差异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的,而也正是文化将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因此,人类的文化现实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使得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运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但是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带来优势以及机遇。首先,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可以使参与主体清楚的看到不同国家,民族见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学习如何适应接受并管理文化差异对于其自身在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由于认识到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各参与者会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换工作,使得自身能够深入了解交易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还有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加准确地理解别种文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包含民族特色的市场战略,开发出具有当地竞争优势的文化特色服务产品。还有,文化差异使得各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在平常的交流沟通中相互学习,思想交流碰撞,认识互补,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因此,这种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全方位、全系统及全过程的广泛影响。我们应该要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正确的解决贸易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创造属于本国的持续型竞争优势。   二、文化差异与服务贸易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自身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住宿,餐饮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独具异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服务贸易中的文化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因为其大多是表现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所以不像货物贸易的物质文化那样,易于移植。文化的这种归属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各国拓展服务贸易提供了稳定而又巨大的资源。由于人们通过服务,主要购买的是情感、心灵以及生活方式的各种体验。这样,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各国自身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显得及其重要。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我们应当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文化差异巧妙地与服务贸易相结合,施行“文化服务贸易”策略,从而为中国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寻找新的途径。   三、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文化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等多种因素的推动,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因此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体系。随着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的加快,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将快速增加,成为拉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取得一定成绩后,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我国一直是一个货物贸易出口大国,然而同时却是文化输出小国。我们需要反省的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渗入,近年来,日本、韩国文化也大肆入侵。据统计:2002年出版业就已经创造了我国3%的GDP,仅仅印刷业就提供了约300万个就业机会;但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大国,在文化服务贸易领域更是十足的小国、弱国。直到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744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货物贸易出口额的9.8%;服务贸易进口额838亿美元,逆差94亿美元,是1995年以来连续第11年出现服务贸易逆差。   四、应对策略   1.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是有传统的,然而它更是可以交流的,并且高层次的文化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显得尤为重要。   2.对外服务贸易策略制定注重与当地文化的紧密融合。创造当地人接受又有吸引力的情境,使文化渗透其中。这要求,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制度法规等,并与本国的相应方面作比较。加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在当地进行实地的观察和研究,在与当地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中理解他们的文化,把握他们的动机。例:美国人在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店里将玉米羹、汤与可乐同售。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我国文化创造力。我们不能失去自身服务贸易的源国属性,即是说要具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属性。例如我们可以在外国生产的文化衫上找到中国的京剧脸谱,但是说到纯粹的京剧艺术,那就只有原生于中国文化氛围下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才能诠释京剧的韵味。2003年韩国长篇电视连续剧《大长今》造成的轰动可谓空前,是一部在东西两半球均创收视奇迹的电视剧,而且更重要的是带动了韩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韩国的旅游业,韩国饮食的传播。这是将本土特色文化,典故与服务贸易结合的极度成功的案例,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启发性。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4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的有效的人际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它通常是指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宽容的态度、按照主题背景和文化背景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试图将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重新定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构成,这是跨文化交际理论延伸的一种新尝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体现在培养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等方面的要求。它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它的具体体现是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形式,“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专业人才的预期发展要求,即未来学生的预期角色和行为来构建(陈准民、王立非,2009)[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结构特征愈发明显,参与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要求大学培养更多外向型人才,这是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将从学校教育的主体发展为国外商务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孙丹萍、匡颖,2013)[2]。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符合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商务英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忽略了理解、评估和整合另一种文化的能力。除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商务英语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某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根本没有跨文化交流课程,或者只开设了一门课程。学生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对跨文化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且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仅涉及文化表层知识,无法扩展。尽管一些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几门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但能力培养内涵过于强调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被忽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构建全方位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市场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史兴松、徐?,2012)[3]。

(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的要求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有很大不同,文化差异是造成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商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等方面,可以说,国际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文化差异问题。跨文化商务交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取向、语言、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这将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国际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带来许多问题(徐萍、郭慧萍,2012)[4]。只有重视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国际商务实践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商务交流,作为未来商务实践活动的主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

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框架

商务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是一样的,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英语的课程内容。商务英语有自己的独特性,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王立非,2011)[5]。因此,我们建议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的需要。Martin与Nakayama(2000)[6]在《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能力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要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心理活动特征;情境特征。贾玉新(1997)[7]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基本的交际能力体系、情感和关系能力体系、情节能力体系和交际策略能力体系,为我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研究开创了先例。我们结合跨文化学科专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的分析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重新定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框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其培养策略应遵照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进行循序渐进的导入,即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窦卫霖,2003)[8],引导学生从显性学习向隐性习得转变,从克服文化障碍到超越文化差异过渡。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跨文化商务知识能力和跨文化商务实践沟通能力,可以通过显性学习而获得和提高。跨文化商务知识能力包括了商务知识、跨文化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其中,文化知识涉及中国文化知识、对方表层文化知识、对方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及双方文化主要差别等,跨文化商务实践沟通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用能力和交际沟通策略。先前的跨文化能力要素分析并没有区分显性学习能力和隐性习得能力,但笔者认为跨文化商务思维能力和跨文化商务调试能力应该属于内在能力,是下意识的、未通过语言来明示的知识能力,只能在使用它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及环境的联系中才能得以表达和传递。尽管对显性学习能力能否直接转化成隐性习得能力,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但足够的证据表明,显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隐性习得能力的获得。因此,根据我们重新界定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内容框架、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特点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本文从具体的跨文化课堂教学、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能力拓展项目设计以及课外实践三个方面重新构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能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其自然习得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并且使各高校进一步明确今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契合商务环境下学生的就业和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微观学科构建具体的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一)基础模块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首次正式纳入英语高等教育体系,要求本科高年级学生继续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英语的整体交际能力(张丽,2013)[9]。此后,为了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体到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还基本以理论讲解为主,并辅以案例分析和跨文化情景模拟练习,但由于语料库的滞后性和非真实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巧没有显着提高。我们通过借鉴国内外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对象对课程的需求,针对具体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提出了一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环境模拟教学策略。该策略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商务环境和案例学习实践。商务环境为案例学习而创设和准备,具体包括物质环境、思维环境和信息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商务交际模拟教学实验室、布置交际场景、安排相关角色等。思维环境是通过听力、阅读或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理论知识和双方文化知识,获得相关的词汇和在交际中所需要的词句表达。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微型活动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思维,提高思、辨、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信息环境也很重要,跨文化知识的输入需要图书材料、网路络信息和信息学习平台的支撑。商务环境设定后,案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案例要有国际化特色,要处理好传统案例与现代商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案例的学习实践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既要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习的语言表达,又要有明显的语用标识,还要体现典型的文化礼仪和交际策略。如“跨文化商务谈判”这个专题,在案例学习实践前,创造思维环境是关键,要通过阅读、游戏、判断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谈判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解东西文化在谈判中的表现特征,以及为什么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使谈判无所进展。当然,谈判语料也要让学生了解和知晓。接着,提出跨文化商务谈判案例。教师首先介绍案例相关背景和谈判目的并给出谈判提纲,之后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最后在仿真商务环境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情景,以角色扮演、口头汇报、开会讨论、项目展示等方式表演出该情景内容后,教师做出点评,并对学生的语言使用、语用失误、交际策略运用等方面给予指导。总之,商务环境模拟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中,运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如利用各种实验手段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结合MBA案例教学(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建立模拟商务环境的教学平台。它使课程教学在思维实践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活跃,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教学服务模式。

(二)能力模块

就能力模块,我们提倡设计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拓展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案例内容、调查结果、结果分析、解决办法等方面。按照课程安排,一学期可以进行3~5次。具体设计环节包括:小组项目设定;团队建立,任务分工;案例引入;信息检索、分类、提取、分析;根据分析报告模板撰写小组课程报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准备小组陈述PPT(职业化着装要求、专业化PPT设计、接受同学和教师的提问);课程学结(学生和教师)。首先是项目设定,由教师拟定框架和要求,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兴趣自己拟定选题,如Sony公司南京大学促销活动失败案例、“温州商城”商业文化模式运作案例等。然后3~4人一组一起研究项目,进行调研分工,分享和分析调研结果,一起寻求解决办法,反思跨文化信息。在学生研究案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跨文化商务方法论,如SWOT、PEST和SCQA,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提高全方位的分析能力。之后,根据小组讨论分析的结果,完成小组课程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原因、解决方案和跨文化反思四个部分。其中,问题是叙述“故事”的起点,“冲突和原因”则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引发读者疑问。后两个部分才是重点,在解决方案部分,要求学生提出前期风险防控可行性预备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内容和措施等)、中期的应急危机解决方案(化解冲突手段、规避次生危机执行措施、双方或多方接受的方案内容等)以及善后措施或新的解决方案(政策修改、落实措施、关系校正、整改建议等)。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拓展案例活动的升华部分,要求学生反思案例中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策略,验证其理论学习的应用能力。最后,每个小组要通过presentation和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教师总结并评价。能力模块是课堂教学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拓展,内容设计更加综合全面,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通过此部分的训练,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课堂所思所想融入实际案例分析中,跨文化商务思维能力和跨文化商务调试能力无形中也将获得提高。

(三)提升模块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5

中西方茶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中蕴含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元素,因此对当代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比较引入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践中,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方法密切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英语;跨文化;作用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让中西方文化之间拥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作为中西方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中西方茶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造成了很多的文化冲突和误解,如何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培养英语跨文化应用能力;如何通过中西茶文化学习为契机,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西方文化习俗,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促进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现已成为当代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西方由于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的不同,在茶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归纳为语言交际及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

1.1中西茶文化语言交际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重要的交际手段就是两者的语言形式,茶叶相关的语言内容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折射了茶文化在不同语境中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情况。总的来说中西茶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茶文化语言交际范围较广,涉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或各个文化领域,而西方茶文化的语言交际范围较窄,并且数量较少。我国茶饮及茶文化有数千年发展历史,而西方茶文化虽然源于我国,但只是随着16世纪中西方茶叶贸易的发展流传至欧洲各地,直到17世纪在英国及法国贵族或统治阶层的推动下,舶来的茶文化才与西方语言逐渐结合,因而具有典型的阶级特性。例如西方茶文化词汇中“皇家茶”、“伯爵茶”等贵族型词汇比比皆是,直到19世纪后期茶文化才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我国相比语言应用范围较窄。其次,茶文化语言交际在我国文化中以质朴和简单为主,而在西方文化中相关语言应用多发生了阶级性或暗示性的“喻义”或“转义”现象,茶文化语言交际的内涵与西方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尤其西方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物质文化的推动,让茶文化语言在交际中成为特色文化内容,甚至某些词汇摆脱了东方文化内涵。

1.2中西方茶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除了语言交际方面差异外,更存在着明显的物质、行为、价值观方面的差异。首先,中国茶文化中茶叶主要由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黄茶六大茶类构成,尤其推崇非发酵性绿茶为主,在茶具上以瓷为主,包括:茶壶、茶杯、茶托、水方、水盂、各式茶具,形式多样。而西方茶叶以红茶为主,种类较少,茶具以维多利亚贵族特点为主,崇尚华贵瓷器活银质茶具,包括:茶虑、茶碟、点心盘、餐巾等凸显物质条件奢华要求。其次,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中国注重茶的单纯,以清饮为主,而西方为增加口感和个性,以“混饮”为主,同时在饮茶时间上,中国并无固定时间要求,而西方对饮茶做了“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的规定,并其饮茶成为重要的餐饮内容和社交方式。最后,在精神层面上,我国茶文化以“儒、道、佛”等哲学思想为思想精华,茶文化的内涵被提升到道德等价值观层面,“天人合一”等思想成为我国茶文化精神主旨,但是西方茶文化突出“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阶级思想为主,以茶凸显统治阶级的财富和生活方式,彰显贵族特性和品味。

2中西茶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2.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中西方文化交流,熟练掌握和应用西方语言技能的文化参与者。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学习对于我国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者来说,为他们认识西方茶文化及创建茶文化交流氛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我国文化学习者在我国文化内了解西方茶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在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茶文化带来的茶叶相关语言交际差异带来的冲击,更在茶文化的理解上受到多元的挑战,对中西方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中西方茶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客观的反思。因此,通过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对比,学生能以茶文化在中西方语言、物质、行为、精神层面的差异为契机,接受、理解、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进而在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重新认识西方社会,正确认识文化现象和语言应用的价值,促进跨文化意义的提高。

2.2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错误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英语跨文化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语言学习的多元素材,而且让英语学习者以更有趣、快捷、形象的方式适应西方茶文化等抽象文化内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让英语学习者在文化比较中,形成对中西方文化正确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并对以西方文化审视我国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形成对中西方跨文化的深刻理解。当然,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文化冲突也非常普遍,难以避免,但是通过两种茶文化与英语学习的结合,可以让英语学习者认识到中西文化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茶及茶文化的对比,尽量减少文化冲突,并对中西方文化冲突做出应有心理预警和准备。

2.3形成英语跨文化教学体系

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茶叶种类、茶具、饮用方式、价值观念上的种种差异,已经让茶文化成为凝聚了文化和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英语跨文化学习中,中西茶文化无时不刻的渗透着西方文化重要内容,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可减少语言学习的心理负担,增加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间的比较,让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容易确定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茶及茶文化导入设计安排英语文化学习内容,将文化学习内容具体化到各种茶文化的实际案例中,进而实现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双管齐下。

3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促进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途径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内容五花八门,不能简单的在英语课堂上生搬硬套,必须着眼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对现有英语文化学习进行改革,要想让茶文化对比进入课堂,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3.1以中西茶文化差异,确定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中西方茶文化内容涉及语言、茶叶、茶具、茶饮、价值观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跨文化学习体系,同时茶文化信息量过大,可能会影响英语认知层面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确定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学习的具体内容,对中西方茶文化及跨文化教学的方向予以明确。首先,立足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对比,茶叶物质、茶叶行为、茶文化精神为辅助的理念。英语跨文化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是其学习的主要目标,所以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强调中西茶相关语言应用差异,同时用茶叶对比、饮用方式、茶文化作为语言学习或调解英语学习的辅助性内容。其次,确定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与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结合方式。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不能随机参考,必须树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目的,从课程导入到课程内容都要认真、科学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结合方式。

3.2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分析,提高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就必须要在实际教学方法上将茶文化对比融入其中,主要包括:首先,中西茶文化注释法。茶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属于较为陌生的文化范畴,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西方茶文化属性及学生文化程度,对中西方茶文化涉及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进行注释,尤其特殊词汇和行为进行跨文化性对比。如“中国清茶、英国混茶”或“redtea”和“blacktea”进行适当注释。其次,中西茶文化实践教学法。中西茶文化虽然为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素材,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茶相关资料对比,很难强化中西文化差异和学生的理解。因此,必须开展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实践训练,在茶饮及茶叶相关活动中对茶叶语言、词汇、茶会、茶俗等内容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到茶文化的氛围中,并对中西茶文化感受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促进对中西文化的理解。最后,中西茶文化的多媒体对比法。茶文化在我国和西方虽然属于传统文化,要想在当代英语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适应学生的现代心理特性及文化需求,让传统茶文化彰显时代色彩。

4结语

中西方茶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却在语言、茶叶、饮用方式、茶俗、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中蕴含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元素,因此对当代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必须在跨文化教学的实践中,正视中西方茶文化与英语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为契机,探索如何以文化现象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和传承中西茶文化的精华,又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实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王云羡 胡玉辉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吕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差异分析[J].贵州茶叶,2014(1):13-14.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6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政治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视点和社会知识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将生活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政治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统筹考虑,将政治理论视点同现实生活的主题做到紧密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重要措施,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过程中体验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特别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普遍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而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主题来增强初中政治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进而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1.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启发性”。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初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大事例引入到课堂,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能够思考。

2.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特色性”。

要想使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将本地特色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政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留心将本地的人文特色、地理特色、发展特色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本地的传统文化来开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福建地区可南音、土楼等作为教学案例;北京地区可以将京剧脸谱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长三角地区可以围绕水乡古镇、江南园林等案例进行教学;东北地区可以通过二人转、大秧歌等表演艺术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而河北地区则可以将唐山皮影戏、评诚、河北梆子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之,通过将特色化的案例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3.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政治教材中,有不少“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动的事例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将一些教学内容与趣味性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学,可以让学生搜集大量国内外标志性建筑,中国长城、法国埃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饮食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的饺子、美国的肯德基、日本的寿司等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也了解更多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7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实用工具。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但学明白,更要学透彻,则必须注重文化的教学。学生只有把握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消化英语知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英语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对比,探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文化教学提出了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学英语教学及中西方文化融合和发展有所帮助。而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体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故此,本文从中西茶文化差异性的角度,去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习惯等的总称,而茶文化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种植茶叶以及饮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茶文化最早形成于中国,随着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而不断被西方诸多国家所熟识和喜爱,但是,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饮茶习惯等的不同,中西茶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茶文化为桥梁,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1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语言的教学则必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与英语语言相关的文化教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如果单是进行语法、语句、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的话,则显得单调和枯燥,并且就像无根之木一样失去了其基础,更难保英语语言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行为方式、习惯等的总称,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承载着语言的文化,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

2中西茶文化差异概述

茶文化最早形成于中国,随着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而不断被西方诸多国家所熟识和喜爱,但是,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饮茶习惯等的不同,中西茶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我国茶文化兴起于唐,繁盛于宋,一开始被视为奢侈品,到后来在寻常百姓家普及,后来有大量的文人骚客通过诗作对茶进行生动描述,形成了我国宝贵的茶文化财富。我国的茶文化主要形成于封建时期,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佛教、道家文化为辅助的文化机制。而西方的茶文化则起源于18世纪之前的英国,作为一种极奢品,一开始只在英国皇室中才能看到茶叶。18世纪后,茶叶价格不断降低,茶叶开始从中上层社会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如今英国有80%左右的人都有饮茶的习惯,茶文化逐渐成为英国人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从茶叶进口数量来看,显然英国是最大茶叶消费国。从茶叶的种类来看,中国人比较喜欢绿茶,如龙井、碧螺春,英国人却最好红茶,如醉红岩、金峻眉等。近年来,西方国家进口绿茶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茶叶在西方国家又得到了更广的普及。再者,在饮茶习惯上,二者有明显不同。英国人饮茶有固定的时间,如早上茶和下午茶,且偏爱红茶;中国人饮茶不讲究具体的时间,随性而为,并且更偏爱绿茶。中国人喝茶对冲泡水、茶具、茶道等比较讲究,更喜欢品,喜欢原汁原味,追求茶叶自然的芬芳,体现了中国人所喜欢的休闲、养生的思想。西方人在饮茶时更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喜欢在红茶中加一些辅料,如糖块、牛奶等,饮茶过程更为丰富。

3茶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述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分析,笔者觉得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文化教学十分有必要。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积极进行茶文化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授课的内容更加有趣、丰富、条理清晰,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思维得到深度启发,理解得更为透彻。具体来说,茶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主要体现为:

3.1引导学生阅读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素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产生对英语语言的喜欢与热爱,进一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高。在英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关于茶文化有诸多描写,可见茶文化已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之前或者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并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并要求用英语交流与对话,这样的话,势必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也能让学生对文化教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2立足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树立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在英语的教学中,立足于中西茶文化产生的背景,向学生阐述中文茶文化之间异同的原因,并引入实际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真正去发现: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人的思维,进而使中西方人的思维产生差异;而思维的差异又会影响人的具体认知,使中西方人在认知上产生差异;认知的差异又会影响交际风格,进而使中西方形成了两种不同交际风格的语言体系。因此,学生要想了解英语这种西方的语言,则必须从文化着手。基于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例如,由于中西在茶文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差异,如Blacktea,教师可以从红茶的来历进行讲解,引入相关的文化,使学生对于词汇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且在实施听力练习的时候,也能对材料中相关词汇理解更透彻。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

学生的认知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及难易程度的关系。在茶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更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步,从语言结构入手,让学生对于语句、词缀、语义、语法等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时茶文化相关词汇以及相关文化背景也要讲解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步,将茶文化的知识系统化,结合英语课本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理,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文化教学框架。这样的话,更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第三步,茶文化拓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更加丰富、广泛的文化内容,不单单只关注茶文化,而且还拓展到其他相关文化领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丰富、精深的语言文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法、语境分析能力。

4结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但学明白,更学透彻,则必须注重文化的教学。学生只有把握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消化英语知识。论文基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一方面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中西茶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语言差异从本质上反映着茶文化差异。从探析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角度,重点探究文化差异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透过文化差异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将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立伟.从中西茶文化差异性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09):269-270.

[2]刘俊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体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04):286-287.

[3]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01):190-191.

[4]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220.

[5]陈军.中西茶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茶叶,2016,60(04):218-220.

[6]王群益,王燕.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2009级茶文化专业为例.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8(01):160-161.

作者:陈益华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第二篇:中西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摘要: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展现方式和丰富内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中不仅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物质元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体系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理念。本文拟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文化教学的实际推进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文化教学对学生培养的整体影响认知,通过融入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认知,从而探究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机制构建思路。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教学内涵

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影响力,可以看到在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别进行剖析和探究,其将让我们从更完善视角去理解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帮助我们真正应用好中西茶文化元素内容。当然,从教学视角来看,在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文化差异性时,必须创新教学机制,同时更要深度挖掘文化体系内涵,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进而实现文化与教学的机制。

1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文化教学的实际推进状况分析

结合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到英语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教育,或者要让学生所掌握的远远不是几个单词,几句语法知识,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际应用,当然在教学理念日益完善,教学机制更加畅通的今天,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认知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教学共识。尤其是完善文化素养培养,通过丰富人文教育,进而能够让学生品味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中所包含的素材内容,能够对自身情感理念和思维内涵形成具体认知。然而,就整个教学机制的具体状况看,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诸多欠缺和不足,尤其是开展教学活动时,其使用的素材内容中,很难让我们去具体品味到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内涵深度,这就让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教学是一种“形式”教学。因此,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施过程中,想要提升文化内涵,更好诠释英语教学机制的价值所在,当然,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内涵,进而让学生去品味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文化教学活动的内涵所在。

2文化教学对学生培养的整体影响认知

文化教学的融入与实施,并不是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更关键的是整个文化教学机制实际上是学生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全面完善的文化教学活动,其不仅是整个教学机制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培养的整体性要求。当然,整个文化教学活动作为一项体系化的活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素材,实际上是多样的。尤其是整个文化教学活动中,其通过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其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化教学的内涵及价值所在。对整个学生培养活动的落实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知识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完善、健全的思维理念,尤其是在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学生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思维内涵,才有可能对学生整体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帮助和有力推进。文化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时更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对与大学生来说,其在接受完该教学之后,就需要直接参与到社会之中,而在这一背景下,其不仅需要学生形成扎实有效的英语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完善的思维理念。而文化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完善开展该活动,能够为学生健全思维理念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3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认知

通过对世界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到在任何一种茶文化体系中,其实际上都有着体系化的价值理念和多样化的内涵要素。而在现阶段多元文化交流发展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逆的世界潮流之后,茶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内涵的文化元素。结合中西茶文化体系而言,其不仅在我国有着全面而系统化发展,在西方各国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茶文化元素体系。当然,两者茶文化体系之间是存在本质性差别的。所以在认知这两种茶文化资源要素时,不能盲目从文化的外在诠释来理解和对比文化体系,更重要的是从其具体的文化对比和实际差别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融入要素,从而实现对其合理有效的应用。就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看,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两种文化元素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其本身就是一种植根于本民族特点和文化氛围的文化机制。因此,两种文化实际上是中西方两种文明、两种语言方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其次,中西茶文化体系的差异,客观上看是文化习惯和民众生活方式的具体差别。茶不仅仅是文化体系的传承载体,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元素,因此,在整个中西茶文化体系中,其也有着生活习惯上的具体差别。最后,中西茶文化体系形成时间的不同,也使得整个文化机制中也有着自身特殊性,我国茶文化形成过程中,更多是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封建时期,其生活资源相对落后,因此整个茶文化内容较为单调,而在英国茶文化体系中,其形成与资产阶级时期,其生活内涵极为丰富。就当前整个世界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看,茶文化元素如同茶饮品的普遍性一样,传遍了全世界,所以,茶文化的文化元素能够补充和应用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机制之中

4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机制构建思路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学是一门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机制的学科,特别是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机制成熟构建背景下,完善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机制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理念,从而实现学生培养活动的妥善开展。就目前大学英语的实施状况看,不管是教学方案自身的状况,或者教学机制的完善性,都关系到学生培养活动的有效推进。而如何有效的来实施该教学活动,让学生切实感知到文化的魅力所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扎实的文化素养就极其重要。当然,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其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元素,先后形成了独立的中西茶文化体系。尽管两种茶文化体系上,都是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但是从根本上看,两种茶文化体系之间存在本质上存在差别。无论是整个文化的形成背景,还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其倡导的更多都是与本文化体系相关的具体内容和元素。而中西茶文化差别,不仅仅是我们认知文化不同性的关键所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通过具体的语言进行展现,更让我们直观具体地去感受文化体系的具体形成,同时也能够对整个茶文化中所融入的具体内涵和要素内容,进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与文化机制的深层次融合。就现阶段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更为完善,想要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融入学生的实际状况,优化教学体系内涵的融入,尤其是立足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创新开展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成为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结合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看,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不仅与教学要求相匹配,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客观来说,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其整体思路较为僵化,尤其是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案较为陈旧,特别是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度不够,进而大大限制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语

大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价值认知对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作用,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制定、出台,都要尽可能立足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上选择完善的教学元素,特别是将学科特点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需要融入其中,进而让整个教学活动体系与学生学习之间形成高效匹配度。

参考文献

[1]邹满丽.基于茶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5):123-124.

[2]吴雁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106-108.

[3]章彤洪.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2):213-215.

作者:刘晓辉 张亮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第三篇:中西茶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受到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发展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茶文化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明显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茶文化中跨文化意识对于高等院校英语教育教学具有着指导意义。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可以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作为教学基础,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于学习英语和学习国际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差异;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茶叶贸易往来和茶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并促使社会大众更加重视中西方文化交流,同时茶叶跨文化的发展给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带来全新挑战。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必须强化中西方茶文化的应用,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和大学英语跨文化的实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以茶文化对比作为教学基础,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前来说,高等院校英语跨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便是全面提升高等院校英语跨文化交流和相关的实践应用能力。

1深入分析中西方茶文化差异

1.1中西方语言应用的差异性

语言是一种能够直接展现国家文化的方式,而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也能够通过语言予以展现,而茶文化语言的差异性也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背景与文化底蕴。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我国茶文化语言涉及面相对较广,而西方茶文化涉及词汇相对较少,并且具备一定阶级性,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相对较窄。受到17世纪中西方茶叶贸易的影响,茶叶通常销售给西方贵族阶级和上级统治阶级,茶文化则反映着西方上层社会语言的特点,例如,常见的经典词汇有Rovaltea(皇家茶),同时,茶文化还受到英语和法语等多方本地语言的影响,通常具有着转义或者喻义的含义,例如,“Blacktea"代表着“红茶”,并且在英语中茶不仅可以是名词,而且还可以是动词。工业革命发展背景下,西方语言茶文化相关词汇则根据地方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进行暗喻,使得茶文化语言和茶文化相关词汇更加丰富。例如“Teaparty”(聚会)、“Teahound”(花花公子)等词汇都与茶文化紧密相关,并暗喻西方糜烂的生活和堕落的任性,再者如“teainChina”隐喻西方财富。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与茶文化有关的词汇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社会特性,使得跨文化交际产生许多阻碍,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者应当学习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并不断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1.2茶相关物质属性的差异性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茶相关的物质属性与思想内涵方面。其中,我国茶文化的物质属性以及思想内涵方面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农耕文化,并真实反映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水平。我国茶文化涵盖多个行业和阶层,并且不同行业和阶层在茶品和茶具以及茶室等方面的品质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西方茶文化起步相对较晚,茶品和茶具以及茶室等与茶相关的物质则主要供以上层社会使用,更加重视茶相关物质的品位。同时,西方茶叶不像我国注重茶饮的健康作用和功能,而是重视社会文化功用,并且通常固定在下午茶的社会消遣层面。我国茶文化在精神层面充分体现了封建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等封建主流思想,注重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而西方茶文化则更加注重物质主义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以及享乐主义思想等,茶相关物质属性体现着上层社会的地位和上层社会的品味,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文化和背景各异的人际交往。受到地方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影响,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方式与逻辑思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乐意于使用自身熟悉的说话方式与他人沟通,但是由于国际文化和国际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可能会使得交流方式和逻辑思维存在着误差。从而引发国际文化矛盾。基于此,在实际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大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以及发音等,还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外国人进行顺畅交流。在实际的文化交际过程中,若不能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就容易产生许多交流阻碍和交流误会。因此,高校在实际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等,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正确使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顺畅交流。

3分析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给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的影响

高等院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可以以中西方茶文化作为基础教学内容,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特点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查找合适的教学资源与找准正确的教学视角,全面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3.1注重高校大学生西方文化思维的培养

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指导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差异比较思维,特别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跨文化英语过程中学会以西方视觉或者西方思维来正确审视西方人群的行为和动作,并不断规范自身的语言习惯和规范。譬如,深入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都与中国汉语有着显著的差异。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作为教学基础,引导高校大学生以西方文化视角和西方思维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风俗习惯和茶文化礼仪等行为,从而不断规范自身的英语行为习惯和语言规范。

3.2颠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中西方茶文化具备着极具趣味的文化元素,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文化实践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并能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通过对比茶文化差异指导学生形成对比思维,并以西方思维审视西方人群的动作。茶文化差异颠覆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通过文化实践和文化体验提升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使得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且中西方茶文化中文化元素更易于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互结合,对于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3.3不断丰富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譬如,通过学习中西方茶文化可以了解到茶叶历史发展背景和饮茶习惯以及语言文化元素等。高校英语教师在跨文化英语教学课堂中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不断丰富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并使英语跨文化教育案例更加丰富,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着促进作用。通过对比学习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可以促使大学生正确审视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群动作,从而促使英语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相互融合,进而提升自身对于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

4结束语

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以及语言方面等,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可以以中西方茶文化为教学基础,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而引导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有效培养高校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在实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中西方茶文化和现有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吁思敏.我国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1):29-33.

[2]闻蔚.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东南亚纵横,2012(9):72-75.

文化差异案例范文8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语言因素;非言语行为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和推动力的新生学科,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地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对外交流的步伐,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迅速增多,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不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还包括任何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顾佳希,2016)。由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语言、非言语行为等)的客观存在,当前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语言不通、理解偏差、交际障碍、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文化误读。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读事件屡屡发生,交际者必须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失误,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首先,从交际者自身方面来说,交际者要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研究跨文化交际方法、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等来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跨文化交际者要从外部环境中汲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案例,并积极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当中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经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积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

1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1.1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是动态的存在,由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思维方式、语言、社会环境、民族民俗、价值观念等)而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姜琳,2008)。此外,文化还包括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化且固定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人们的日常交流体现出来。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情怀,它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因此,文化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民俗、信念、价值观、社会地位、性别差异、心理、环境等因素,在交流互动中尤为重要,更体现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徐俊彦,2011)。由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等,所以各个民族对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文化差异处处隐现。其实,正是这种深层次文化精神的不同,才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但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难题所在。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应该充分了解异文化内涵,学习文化识别,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从容镇定,减少失误。

1.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一直以来,由地域因素和心理因素而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所造成的理解障碍现象屡见不鲜,文化误读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集中体现。因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文化差异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中西方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层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中国人谦虚、含蓄、重感情、形象思维发达;而西方人开放、大胆、重理性、逻辑思维较强。因此,即便是同一句话或同一个动作,不同国家的人也会理解成不同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交际不仅仅是指语言的交流,同时交际者的每一个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在传达信息。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无论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都会被有差异地进行解读,而被解读出的信息与原信息定会有所不同,文化误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

(二)文化认同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

文化认同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认可。一个文化知识丰富的人,不仅对本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程度的认同,而且会在了解其他文化后,相应地产生对其他文化的认同(张白杨,2012)。文化认同的形成与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个人若是在某个地方待得久了,自然而然会进一步了解其文化知识,也就越容易形成文化认同。那么,在这样的文化认同下,跨文化交际者在交际中就会减少文化误读和对彼此的不信任,从而建立一种包容和理解信任的交际圈。文化认同并没有否定文化差异的存在,只是交际者在了解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对异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文化认同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跨文化交际者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以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2语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1语言的内涵及其文化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不仅是作为一种声音符号系统和沟通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言的工具性使它有着稳定的特性,而它的人文性使其具有灵活的特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该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体现该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内涵与民族积淀密切相关,所以各个民族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大不相同。如同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其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对该语言所在的民族文化进行学习。此外,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语言学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同样会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黄静,2013),由此可见,语言的文化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

2.2从文化差层面解读语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英汉语言的语义选择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语言和思维方式自然不同,英汉语言的语义选择尤为重要。语言语义选择不当,很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例如,在二战期间,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内阁对《波茨坦公告》执行一种“默杀”政策,原本表达的意思是“不加评论”。但“默杀”一词在日语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即可以理解为“不加评论”,又可以理解为“不予理睬”。因为文化差异的影响,译员在翻译时选择了后一种意思。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译员在这种文化差异下的误译,致使美国政府理解错误,因此做出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可见,由语义选择错误而造成的文化误读给日本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从而成为历史上最具代价的“误译”之例。因此,语义选择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跨文化交际者必须慎重。

(二)词汇解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词汇同样地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此,相同的词汇,对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而言,也会理解成不同的意思。例如“先生”一词,在中国文化里一般是对年长的或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还有一种情况是称呼别人,且多指男性。而中国近代出现了几位“女先生”,如李清照、冰心、张爱玲、杨绛等。为什么中国女性也会有“先生”的称谓,这是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女性会因为对社会具有重要贡献或影响力,而获得“先生”称谓。如果一个跨文化交际者不了解中国文化里“先生”一词的含义,一味地认为“先生”是男性的代名词,那样就会造成误解和文化误解,引起尴尬。由于缺乏广泛而扎实的文化理论知识,跨文化交际者甚至是本民族语者对于某些句子或词汇也只会做简单的字面翻译,以至于时常产生文化误解。比如:hand、head、heart等词,在某些词汇和句子中,就不能只做简单的直译。如在“Theindustrywereshortofhandsdur-ingsummervacation”一句中,“beshortofhands”若翻译为“缺手”就会造成文化上的误解。这里的“hand”一词运用了提喻,应理解为“缺少人手”。诸如此类的暗喻、转喻、委婉语、本民族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的使用可能会给交际者带来不同程度交际障碍,所以跨文化交际者要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尤其是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涉及到民族民俗文化知识的,在翻译时要尤为小心,因为它们都带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若是缺少相应的文化知识,无论是对跨文化交际者还是从事跨文化翻译的工作人员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者需要储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非常有意义的。

3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1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内涵

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语言交流以外的各种行为,主要是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距离等传递交际信息(杨真洪,2003)。非言语行为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使语言交流更具形象性。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者在运用或理解肢体语言时要倍加仔细。

3.2文化差异下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人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明交际意图、传递交际信息的一种特殊行为。肢体语言不同于人类通过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但它所传递的信息绝不比人类或动物的有声语言要少。反而肢体语言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肢体语言动作简便直观,包含信息量大。因为肢体语言是一个人本能地用自己的体态来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它直观、迅速、可靠性强。一个人的姿势、眼神、手势、音高、动作等都可以向对方传递一定的信息,并且使用这些肢体语言还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若能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反之,若是误用了肢体语言,也会使对方产生不愉快的心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对交际产生消极影响。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人们使用自己脸上的各个器官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通过眼睛表现出的各种眼神传递出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眉毛表现出来的内心状况;通过嘴巴表现出来的心情等。人类的面部表情灵活多样,不同的面部表情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交际者要小心识别。人的眼睛在一系列的面部表情中是最为传神的,人的眼睛所包含的内容和感情也是最为丰富的。著名的语言学家RalphWaldoEmerron曾说过:“人类的眼神所能表达的思想至少与他的舌头传递的信息是一样多的。”(杨真洪,2003)这说明人类的眼睛具有很大的信息量。比如,中国人瞪大眼睛表示“惊讶、呆住”;眯着眼睛表示“轻视、不屑”;眼睛往下看则表示“谦虚”;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表示“尊重”。但是,在其他国家,这些眼神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代表意义。在美国,人们讲话喜欢看着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而凝视别人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不要凝视陌生女性,即使你认为她很漂亮。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交际者学习理解各种面部表情所隐藏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如今很流行的网络交际表情“emoji”,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大有用处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能语言不通,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丰富的表情符号来传递自己的交际目的和思想情感,通过表情符号联想到对方的心情。一个较为典型的“emoji”表情符号是“facewithtearsofjoy”,它包含着复杂的心情:搞笑、无奈、或荒谬等。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emo-ji”表情符号,亦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思想,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身体姿势

一个人的身体姿势可以传递出其性格特征、社会地位、职业、内心情感等一系列信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走路姿势,推测他的内心状态和性格特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种姿态在某一民族具有积极的含义,但在另一民族却可能是消极含义,不能为人们所接受。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以本民族的身体姿势含义来理解其他民族身体姿势的隐含意义。比如,中国人双腿交叉而坐,表示他们“自信”和“骄傲”;而有时会有“不尊重”和“随便”的含义,因为此时人们处于一种比较轻松自在的状态。出现这样两种不同含义的原因和人们所在的场合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交流密切相关,所以即使同样的姿势也会产生不同的含义。而同样做出双腿交叉而坐这一动作的美国人,则表示他们“成功”且“自信”。鉴于中美两国对此姿势的不同理解,对于缺乏相关文化意识的交际者来说,若不分场合做出这样的动作,就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误读。跨文化交际者在交际中应谨慎小心,多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肢体语言,认真体会和领悟各个民族肢体语言的内涵,才能进行适当的跨文化交际。

(四)交际距离

在交际中,距离是指交际双方之间所保持的距离。从交际双方所处的距离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交际双方的教育背景、交际双方的性格特征等;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距离也反映民族文化特征。所以,任何人都需要一个适合自己交流的距离,不能逾矩。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英国人与法国人交流时,会出现法国人不停“前进”,英国人不断“后退”的有趣现象。合适的距离,对于交际双方的交流具有促进作用;所处距离不当,必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关于“距离”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也需要交际者积极地学习,为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3.3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殊意义

非言语行为在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为跨文化交际减少难题。首先,就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而言,它有助于缓解语言上的交流障碍,使交际双方得以顺利的交流下去;其次,它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尽管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的影响并不全是积极的。对于缺乏文化和语言知识的跨文化交际者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随意使用本民族的非言语行为于另一民族很可能是行不通的,甚至会造成消极作用。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谨慎,切忌使用不了解的肢体语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结语

跨文化交际在当今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交际活动,是各个国家加强联系以及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实为不易,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文化差异下对跨文化交际具有影响的相关的因素,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增添更多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顾佳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黄静.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交互性[M].江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7).

[3]姜琳.文化差异性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3).

[4]徐俊彦.浅谈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J].民营科技,2011(5).

[5]杨真洪.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