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生态构建

城市林业生态构建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保护,兴安盟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1996年开始实施林业再造兴安工程以来,全盟森林面积以每年增加4万hm2的速度向前推进,截止2010年末,全盟森林面积已达165.0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7.6%,活立木总蓄积6143万m3。可以说,相对较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兴安盟的优势,也是一个品牌,一张王牌,更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但是,随着全盟新一轮经济增长,实现绿色兴安快速崛起,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子,不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做出根本的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将难以为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来保证兴安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当前兴安盟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生态环境总体遏制,工程项目区明显好转,但局部地区仍在继续沙化、退化、盐碱化及水土流失   据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1999年兴安盟沙化土地总面积64.27万hm2。到2004年全盟沙化土地总面积41.65万hm2,减少了22.62万hm2。又据水务部门调查,全盟水土流失面积也呈减少趋势。这些年,兴安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工程建设,如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公益林建设等工程,这些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在整体遏制,项目区明显好转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局部地区植被受到破坏,林草植被覆盖度降低,致使生态仍在恶化,其后果不可低估。   1.2全盟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全盟可采森林资源锐减,中幼龄林比重占到用材林总面积的71%,生态功能减弱。中南部缺林少树,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在北部林区,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那里曾经是无雨不旱、有雨不涝、有云就有雨的林区小气候。但由于过度采伐,造成林区可采资源几近枯竭。五岔沟、白狼林业局施业区内现所剩的森林资源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中幼龄林,约占总蓄积的85.3%,成过熟林面积很小,已不足3.5%。林区也出现了小气候消失、气温增高、干旱少雨、大风扬沙、河流断流等不正常的现象,且蒙古高原的沙尘暴危及兴安盟边境附近区域。最近,阿尔山市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1.3全盟灾害性气候日益增多   由于生态环境的失衡,导致全盟旱情加重,几乎是十年九旱,年年有旱情,气温也明显增高,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河流已经干涸。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大丰收年的2008年粮食单产也仅为250kg左右。   1.4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全盟贫困人口仍有30万,其中一些贫困地区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贫困。如科右中旗南部,光、热、水、土等条件都可以,完全可以种生长期长、高产的作物,但由于大风扬沙而不能及时播种,直接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   2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起步   草牧场“双权一制”没有很好落实。如科右中旗草牧场“双权一制”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到户。农村中的林地、草牧场属于“公地”,都想抢着利用,谁也不想保护。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必然导致农民掠夺式的经营。   2.2林区资源补偿机制、林区职工保障体系还没建立起来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生态防线,阿尔山地区应继续减少森林采伐量,而且应尽早停止采伐,从而保护并恢复其生态功能。但林区职工的生活、林业局正常工作运转、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等,需要国家支持。目前,国家政策还不明了,林区仍摆脱不了靠采伐卖木头维持生计和运转的局面。五岔沟、白狼林业局机关工作人员一直执行企业工资标准,收入较低,而且林区职工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住房、供热、给排水、道路、饮水安全等设施严重滞后。   2.3各项保护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大、不严格   一是禁牧禁而不止。生态安全的主要矛盾是超载过牧,虽然上下都统一了认识,盟行署也发了禁牧令,但群众习惯了传统粗放的牧业经营方式,对禁牧后发展舍饲缺乏系统研究,牲畜改良工作还没有普及,尤其是主要领导重视不够,禁群众不禁领导干部,使得禁牧工作落实的不理想,甚至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二是违法开垦土地、草场、湿地、陡坡开荒等问题仍很严重。如科右中旗南部一些群众生活来源主要靠种地,当年种,当年收,现得利,促使他们年复一年的无休止的开荒、拱坨子,种一些晚熟作物。这种作法形成了不断沙化的恶性循环。三是违法乱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矿业开发,开肠破肚,得不偿失。一些地方修路也是修一条路破坏一路景观。   2.4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薄弱   撤乡并镇前,全盟共有72个乡镇苏木基层林业站,在编人员260人,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撤乡并镇后,全盟旗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36个乡镇苏木和39个办事处,基层林业站编制缩减为119人,每个林业站平均不足2人。基层林业站工作任务量加重,而人员减少,又没有工作经费。另外,兴安盟国有林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全盟国有林场现有管理人员324人,国有林场承担着繁重的造林绿化和国有森林资源管护任务。现在,除前旗、扎旗国有林场计156名管理人员纳入地方财政外,其它地区的林场管理人员工资没有保证,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3对策与建议   总的思路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森林总量和质量;强化生态保护,切实保障各类生态资源安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产业的发展;继续解放思想,着力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生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加强教育与加大执法力度相结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动员全社会力量相结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着力建设“三大体系”:即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实施好“八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北疆生态绿色长廊工程、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培育“五大产业”,即生物质能源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板加工产业、林药加工产业、森林食品产业。#p#分页标题#e#   3.1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兴安盟生态脆弱、恶化地区也是贫困地区。仅靠种树、禁牧是解决不了生态建设与保护问题的。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转变其生产和生活方式,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贫困地区只有找到了比广种薄收、毁林毁草开荒更为有效的致富途径,这种作法才会被放弃。消除贫困的出路,一是农牧业的产业化。引导农民少种精种、集约经营,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绿色农产品。二是减少农牧民数量。实施生态移民,鼓励农牧民向小城镇转移。小城镇所在地政府应力求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发展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农牧民从事非农非牧产业,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绝大部分贫困农牧民广种薄收也仅仅解决温饱问题,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的资本积累。所以,他们最大的忧患就是病无钱治、老无所养。下一步扶贫资金中多搞一些社会保障事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2全面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好草牧场“双权一制”制度;利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重新修订盟行署禁牧令;转变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遏制过度放牧,恢复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应将禁牧及生态建设列入实绩考核内容,成立专门的执法队,做到常年有人抓。   3.3有序开发矿产资源   要体现生态优先原则,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草场和湿地手续,缴足生态补偿费。同时,也建议盟里对一些效益虽好,但破坏资源严重且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予引进,决不能为这类威胁到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开绿灯。   3.4全面落实林区禁伐措施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把五岔沟、白狼林业局转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尽早停止采伐。两局应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如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和传统育苗产业。尽快把特色种植、养殖及食用菌生产等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3.5扎实推进重点区域林业生态建设   全盟各相关部门要加大沙化和退化及水土流失区土地治理力度,集中整合工程项目,将项目与资金向这里倾斜,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创新新时期调动群众治理生态的新机制。3.6充实和完善乡镇级农、林、牧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撤乡并镇后乡镇政府更多的工作任务应该是公共服务。乡里保留的一些站、所,包括林业站,承担着为三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应该让这些单位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建议加强这方面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3.7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发展林业产业,增加林农收入,逆向拉动生态保护与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要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从大石寨镇调研中得到的启示,群众这方面的需求强烈,他们要求在退耕地种植的灌木中补种果树,这给我们启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林业发展只考虑生态效益不行,同时,要兼顾农牧民的经济利益,营造一些生态经济型林种,这样群众才有积极性。就全盟现有的林地资源条件,提倡大搞经济林,种果树、山杏嫁接大扁杏,种沙柳、文冠果等。科右中旗准备扩种多年生灌木杨柴。这种灌木耐旱、适应性强,可以做饲料,郁闭两年后可以放牧。这就找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维持生计和脱贫致富的结合点,就能做到“三生互动”、“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