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论文范例

生活教育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1

爱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爱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有效,更加的充满情感。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以一种爱的姿态、细心的姿态来面对幼儿,例如我们每天的晨间接待中,幼儿来园时,每个幼儿脸上的表情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要会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情绪,并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般笔者都会主动的上前与孩子打招呼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笔者会拉着孩子的小手,和他们进行对话,对于个别有情绪的幼儿可以抱一抱或者说上几句赞扬的话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指责。有的小朋友早晨来园时也会主动与老师说一些在家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时候我们应该作为幼儿的倾听者,仔细听他们说,分享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这些细小的行为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可以使孩子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好的心情,也消除了家长的担忧,这种爱的行为也能赢得家长的安心和信任,而笔者也与孩子有了更近的接触。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艺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同时也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更温暖,让孩子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机会

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幼儿的思维。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直提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要求我们解放孩子的头脑和双手,使他们自由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和游戏,在学习和游戏中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交往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快乐。给孩子一支画笔,一张纸,他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这里也就是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即创造力。例如我们在开设角色游戏娃娃家时,我们会让幼儿来担任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的角色,娃娃家的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成人进行创造性的游戏,这也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和创造的机会,使得幼儿从中也更好的感悟了生活,而体会感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在理发店,我们除了可以给幼儿提供理发的工具,还可以提供一些假发和装饰工具等,让幼儿自己探索如何来进行使用,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发展,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或者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创设,这样孩子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我们可以抓住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3在角色游戏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角色游戏中的超市,笔者发现有时候幼儿会觉得没事做,于是就在一边玩玩具,这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了解平时生活中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例如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到超市里看一看,逛一逛,观察一下超市里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帮助幼儿增加一些生活经验,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发现在超市里工作除了接待客人,还可以整理货物等。发现这些后,幼儿就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也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例如在午睡前,有的孩子不会叠衣服,而且教了几遍都还是不会,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替孩子包办,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练习,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穿衣服比赛,请幼儿在家里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了穿衣服,或者我们也可以创编一些类似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学习,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4结语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2

2012年12月,我区成立广元市第一个县级陶研会,开始了农村教育改革行动。围绕“运用行知思想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主题展开:一是研制实施策略。以培养“长久的现代人”为指导思想,提出“1+5”实施策略,即在确定县域教育主导理念下,从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教师研训、学校活动、学校管理五个模块着手,按照“理念定‘魂’,研训引线;德育奠基,课堂突破;差异行动,文化塑型”的思路推进突破,构建县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模式。二是构建“学校群落”。为更好地激发农村薄弱学校的内在需求和内生发展力量,引导践行教育理念相近的学校交流沟通、共享资源,形成特点鲜明的“学校群落”。目前已经形成四个“学校群落”雏形:以广元市行知小学为龙头的生活教育“学校群落”,共9所学校;11所尝试生本教育理念的学校形成生本教育“学校群落”;围绕7个“教育集团”形成的“学校群落”,涉及20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群落”有交叉);3所尝试新教育理念的学校形成新教育“学校群落”。三是创建行知基地。成立“广元市行知小学”,带动学校践行生活教育。与龙潭乡农业产业公司签约,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600多亩。

二、突出“德育重自治”,构建“生本德育”模式

坚持“德育奠基”,重点探索以“自主管理”为重点的生本德育。培养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儿童,让学生拥有“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一是开展“五好”教育活动。各学校多形式开展以“唱好歌、做好操、走好路、写好字、扫好地”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精气神”。各学校开发的激情跑操、古诗文韵律操、“无人监考”考试等,使校园焕发生机、课堂充满活力。二是推进“自主管理”行动。“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各学校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等各方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行知先生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区政府与中国青基会、中国社工教育学会共同成立“广元市利州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向全区学校派驻常驻社工,服务师生和家长。实施“新1001夜农村寄宿学生睡前故事干预项目”,舒缓农村低龄住校生夜间因“分离焦虑”和“情感缺失”而致的不安情绪。

三、突出“智育重自学”,打造高质“自主课堂”

坚持“课堂突破”,探索优质高效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鸡啄米的故事更启发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作为实施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是实施改课“三行动”。实施“搬桌子”行动,全区有条件学校全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推门听课”行动,各学校实行“课前不通知、推门就听课”,促进教师“真课改”;实施“校长进课堂”行动,校长每周必须听评课3节以上(全年100节以上)。二是落实课堂“三步曲”。各学校、各学科、各学段遵循“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开展课堂教学,探索建立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强调前后“三环节”。突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强调资源共享;突出前置性学习,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课堂展示交流,落实“小先生制”,强调“兵教兵”“兵学兵”。使其“有求学之乐……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部分学校改革已经初见成果,如嘉陵一中“前置学习、小组过关、班级交流、评价激励”,三堆初中“学议练思”,七一宝轮小学“三段五环节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

四、突出“行知合一”,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

坚持“研训引线”,把教师培训提升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了造就“具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一是实施教师“换脑”行动。先后邀请姚文忠、储朝晖、汤翠英、刘裕权等中陶会专家来区开展生活教育讲座,组织教师赴南京、安徽、贵阳、成都等地参加中陶会、省陶会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参训教师5000多人次。二是组建核心团队引领。区教育局、各学校均组建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团队、学科教学改革核心小组,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引导教师读书成长。区陶研会牵头成立利州区星空教师读书社,共有16所成员学校(绝大部分为农村学校),各学校成立读书分社。区教育局、陶研会每年寒暑假,均要组织开展“假期教师读书月”活动和读书征文比赛,引导教师“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五、突出“生活即教育”,构建行知校园文化

坚持“文化塑型”,引导学校以生活教育为引领,从环境文化、生活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建构与实施。一是构建生活教育特色课程。行知小学研究、设计、开发厨艺、农耕种植、剪纸、书画、机器人、独轮车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山区的龙王小学突出“农耕教育”,开设田园课程,组织农耕活动。二是从周边环境中提炼学校文化特质。注意吸取乡村本土地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发农村教育的内发性资源。白龙湖畔的三堆中学除把三堆唢呐、川北锣鼓引进校园,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养殖白龙湖各类鱼种,制作相关生态鱼标本。革命老区乡镇的赤化初中突出“红军文化”,高寒山区的白朝小学突出“绿色生态文化”。三是培育学生“自主管理”文化。“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后,各学校开始显现的新现象。各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通过学生公开竞选组建,学校将德育、文体、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谋划、组织、实施和评价。课堂上多了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校园里多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有的学校建立学校常规活动如升旗仪式的“申办制”,每周都有让人意想不到、让学生心灵震撼、终生难忘的升旗仪式。通过两年努力,我区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改造农村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培育了“新教师”。全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颠覆性”改变,很多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被再一次点燃。2013年,4名教师获全国、全省优质课竞赛特等奖、一等奖;1名教师成为《四川教育》封面人物,为全市首例。二是构建了“新课堂”。全区学校“教师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被主动、探究、合作、巧学、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代替。各学校探索构建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前置性学习”的“自主课堂”基本教学模式。三是塑造了“新学生”。学生被动、消极接受教育的状况开始改变,主动学、合作学、探究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正在成为趋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学生焕发出来的生命光彩,又激发和激励着教师坚定走“改课”之路。这些变化,被学生、家长、社会所感知和认可。四是催生了“新学校”。各学校在“五好”教育活动中,开发的激情跑操、古诗文韵律操等活动和“无人监考”考试等尝试,创设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地震灾后重建的学校有了“魂”,有了“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种子,经过肥沃的利州土壤的培育,已经在这一方土地上发芽、抽枝、开花、结果,并在不断繁衍滋长,生生不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生活教育为指导,继续发掘其理论精髓,播种“陶种”,培育“陶花”,享受“陶果”。在抓好以上已经在实施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当前还要在以下方面开拓践行:一是探索农村微小学校发展之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山区微小学校(学生数少于100名)如何发展?我们拟开展一些探索,正在向省教科所申报《农村微小学校发展研究》课题。二是探索开展“订单式”服务。顺应未来教育评价改革方向,我区陶研会拟针对农村学校开展“订单式”服务。设立“校园文化的建构与实施”、“质量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服务项目,承接学校“订单”,为学校制订“个性化提升方案”。这方面,希望得到中国陶研会、大专院校的专家帮助。三是依托社区资源开展校外教育。进一步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外教育活动项目,使其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参与学生拥有“康健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及团体自治的精神”,培养改造乡村的新一代。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3

我国在逐步倡导教育人性化、素质化之后,开始引入情感教育这一概念,由于幼儿处于其情感特征和人格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的引导性和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对幼儿的情感发育进行积极引导,这使得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了多重意义,因而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近年来越发受到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2.幼儿情感教育的特征

(1)涉及范围广

幼儿情感教育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性教育之外,还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幼儿对外部社会的感知和认识,以及幼儿的品德、人格特质等各个方面,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这既给幼儿情感教育带来了大量的素材和教育平台,也给这一教育模式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幼儿的情感教育规律性较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2)专业化程度低

正如前文所言,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启蒙和引导性教育,专业化的知识教育并不是这一教育体系的重点,同时幼儿自身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十分有限且不稳定,这些都使得情感教育不适宜以专业化知识的角度展开,相反,而应该尽可能地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熟悉感和认同感。

(3)可塑造性强

在幼儿情感教育中,幼儿的情感因子处于形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很强,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可以协助幼儿健康情感因子的建立,同时对幼儿的人格特质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大优势。

3.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思想

如何开展并逐步完善幼儿情感教育,并发挥其积极的教学效果,这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其指导思想便是要将幼儿作为教学的核心,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特点来设计与开展教学,也就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贯彻。在教学中注意融入与幼儿品德、性格等相关因素的训练,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另一方面,不是将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宏观的模式来引导和规范所有的幼儿教育内容,这便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

4.加强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

(1)采用生活化的模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在将教学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以加强幼儿的熟悉感和认同感。由于幼儿生活活动范围有限,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他们实际上并不能经常遇到,因而在教学中可以虚拟各种场景。例如在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礼仪教学时,可以给幼儿分发不同数量的卡片,上面写着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笑脸,生气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然后在教室中模拟相遇、吃饭、小朋友争吵等各种情景,此时组织小朋友思考应该使用哪些卡片。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加形象和有趣,卡片表现出来的颜色、文字、图案的集合体更能激发幼儿的认知和记忆,教学效果较好。

(2)采取多样性的途径

幼儿教育应该避免过于专业化的灌输模式,而应该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采取多样化的途径来开展情感教育。首先,在学校和教室中,可以大力推经CAI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入,不论是识字、行为礼仪还是生活自理能力、唱歌绘画等教学内容,都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以识字游戏等形式来实现选择,系统会根据小朋友的选择做出评判和建议,这些方式幼儿比较热衷于参与,同时配合《巧虎》《蓝猫》等动画片,也可以让小朋友从中学到不少生活常识。而在学校和教室之外,则应该设置更多的教育空间,拓展幼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可以利用“结对子”的方式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排演节目,利用节假日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走进敬老院进行表演。也可以利用地球日、无烟日等特殊的节假日到学校所在的街道进行宣传,这样的活动最好有幼儿的父母一起参加,以提升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大大加强幼儿对外部社会的认知,提升其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情感教育有很大的提升。

(3)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模式,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绝对主体,具体在幼儿教育中,即不再以固定的模式或者教学内容进行复制拷贝式的灌输,而是要充分结合幼儿的个体特点,因人而异,使得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创新。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座谈、游戏、谈话等多种形式,以及和小朋友父母的沟通,时刻调整教学计划,使之不断更新,符合小朋友的需求,这也是情感教育的内在要求。

5.结语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4

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美术和生活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着其内在的必要性。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中职美术教育大部分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依旧过多的关注绘画技巧的传授和知识的掌握,“做中学”虽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局限于美术学科的本身,所学的无法服务于生活。然而偏爱艺术的学生往往透露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更倾向于对个性的张扬和追求,更喜欢表达自己的创意,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个性美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中职美术教育生活化具有其实行的必然性。

二、中职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

针对中职美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中职的美术教育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在中职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我们必须进行适当的转变,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入手。要引入一种新的理念,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引领学生探求未知,从生活中感悟,对事物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进行关联的美术创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术,怎样将美术生活化。另外,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做出调整,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我们的中职美术教育中,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教师建立一个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使用。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可以考虑邀请著名的专家开展相关讲座之类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生活化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中职学校的教材还不能够完全跟上教育改革的更新速度,中职美术教育课程的教材缺少生活的韵味,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精心的改造,形成适合中职美术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当适时、适量、适地,淘汰缺乏生活情趣的内容,对于教材的选取和更换要更好的能根据学生学习阶段需要来安排。教材和内容的选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对于美术的探索兴趣。例如:开展浓缩生活形式的设计活动,开展“美术与环境”“我爱我家”的设计活动等课程,开展自主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完善补充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然后渗透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透过艺术看生活,这样既能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从而优化了美术教育。

(三)教学成果的评价

我国的教育体制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以书面的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不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我们不能很好做到全方位评价一个人时,我们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针对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尝试,将学生的作品拿出教室,拿出校门去进行展示。既然学生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那就应该让他们的成果“回馈”给社会,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从而发现作品更多的价值和不足,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不同的人群和性格,也带来了生活中的各个角度,抓住生活中的某个角度,就捕捉到了那个人群的所在,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取材,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

三、结束语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5

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更多的是重视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往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使幼儿感觉数学这门概念是硬加到他们身上的,与幼儿学习以及认知的概念和实际的生活严重不符合,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所以说,进行幼儿数学教学一定以幼儿熟悉生活环境为基础,将幼儿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进入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二、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时,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着手进行,抓住生活中任何时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育活动,要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事物,使幼儿对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让幼儿看一下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自己住在哪个楼层,哪个门牌号,以及数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观察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还比如说,让幼儿在每天到幼儿园时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数数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朋友,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今天做值日的有几位小朋友?今天星期几?今天的天气如何?等等,当幼儿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事物形状、颜色的观察,比如说,一些房顶的形状像三角形,房子的门是长方形、马路上的班马线是什么颜色?等等……

三、在操作过程中寻找数学

在幼儿时期正是处于思维的过渡期,进行直观性的教学以及实践的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因此使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比如说在进行“份数”的教学过程中,将圆形以及正方形分成几份,并且对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让幼儿通过对颜色的查找,对物体的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者还可以利用故事使幼儿加深对份数的了解。一天小兔子妈妈买回来一块特别大的蛋糕,对着自己三个兔宝宝说,你们每个人只能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然后其中一个小兔子就说,妈妈我只要吃二分之一就行了。这时就有小朋友举起手来说,小免子说的不对,分两份比分成三份多。将蛋糕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多,然后跟着幼儿的思路,我将图片蛋糕分成了三份,另一个图片蛋糕分成了两份,让幼儿也跟着一起做。将分成三份的其中一份拿出来与分成两份的其中一份拿出进行比较,这时通过幼儿的操作,明白了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大很多。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四、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到愉快的心情,还可以学习到各种游戏中的技能,以及认识到各种数学的信息。比如说幼儿平时经常玩到的积木游戏,通过对此游戏的玩耍,使幼儿可以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不同;再例如说,让幼儿在玩超市游戏的时候,使幼儿初步认识到需要对各种物品进行有条理的摆放,认识到钱币的大小等。在进行数学活动“物品匹配”时,可以教给幼儿将形状不同、颜色差异的各种玩具进行分类收集,让幼儿产生兴趣……等等。以上种种,不仅可以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可以有目的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还可以使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的现象,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以及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使幼儿对数学进行初步的认识。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要重视生活中点点滴滴,这是幼儿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使幼儿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日常生活中各种经验与数学教育息息相关,进行日常生活的数学教育,在提升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五、结语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6

本次调查从浙江省选定了四所中职学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四所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采用自编问卷《中职学校低碳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教师版)和《中职学校低碳生活教育现状调查》(学生版),随机抽取120名教师,9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教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发放学生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6份。通过面谈、网络访谈对部分管理者、教师进行采访,通过整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二、中职教育渗透低碳生活意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层面

1.低碳生活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低碳生活氛围不浓

当被问到“学校在低碳生活方面是否有宣传时”,20.8%的教师回答有,而且经常给教师、学生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有68.2%的教师表示,学校会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宣传低碳生活,而其他时间段则没有;还有11%的教师表示学校并没有在低碳生活教育方面作过相应的宣传。访谈过程中,多位学校管理者也表示,在上级有明确要求时才作宣传,其他时段宣传较少。

2.低碳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学生低碳生活教育与低碳生活必备设施不同步

在访谈中,多名管理者反映了中职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短缺。这就造成了学校低碳生活配套设施落后,缺少诸如反映低碳生活的音频视频、垃圾细化分类的垃圾桶、公用自行车等,使得学校难以真正开展低碳生活教育工作。

3.缺乏低碳生活教育配套制度,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被调查学校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就缺乏低碳生活教育方面的制度,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年度考核目标中,并没有体现节能减排这块内容。学校有成本预算,但在学校整体的运行过程中,水费、电费、资料印刷费等方面的开支,尚未建立相关制度,致使学校出现浪费现象严重,教职员工低碳意识不强,学生低碳生活行为难以形成,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

(二)教师层面

1.观念有待改变,低碳生活教育意识有待加强

在回答“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时,43.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38.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还有18.4%的教师则表示中职学生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专业课教师居多。在回答“你在课堂教学中会渗透低碳生活知识吗”时,50.26%的教师表示会,21.74%的教师表示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会,还有28%的教师表示上课时间仅够完成教学目标,低碳属于课外内容,不会涉及相关内容。在对待学校推行低碳行动的问题上,68.9%的教师表示非常赞同,24.5%的教师表示赞同,还有6.6%的教师表示不赞同。

2.低碳教育内容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被问及“你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哪些内容(多选)”时,有44.45%的教师仅仅选择一项内容,有40.87%的教师选择两项内容,还有12.28%的教师选择三项内容,仅有2.4%的教师选择三项以上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时,内容比较单调,缺乏新颖性。当被问及“你在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时,有30.25%的教师选择一项,有48.84%的教师选择两项,还有12.84%的教师选择三项,仅有8.43%的教师选择三项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进行低碳生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呆板,影响了低碳环保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低碳生活行为的养成作用不太明显。

3.低碳教育周期较短,缺乏持续性

在被问及“你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时间通常持续多久”时,有50.32%的教师选择一个星期,有28.78%的教师选择一个月,有12.36%的教师选择一个学期,仅有8.54%的教师选择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整体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集中在某个阶段,缺乏延续性和持续性。

(三)学生层面

1.低碳生活认知有偏差,低碳生活认同感不强

在被问及“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吗”的问题时,有14.45%的学生很了解低碳生活,有70.86%的学生较了解低碳生活,还有14.69%的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在被问及“你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低碳生活方式吗”时,有15.6%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方式非常重要,非常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有60.6%的同学也认为有必要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另外还有15.6%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习低碳生活方式。

2.低碳生活的态度不明显,参与低碳生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在被问及“你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持哪种态度”时,有21.6%的学生大力支持,他们认为低碳不仅关乎自己,而且关乎学校甚至国家的发展,还有68.21%的学生表示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对,他们认为学校教育内容很多,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还有10.19%的学生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低碳生活是企业家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而非是学校或学生,跟学生没什么关系。当被问及“当学校要求你们参加低碳活动时,你如何反应”时,50.78%的学生表示积极响应,低碳应该从自我做起,有36.42%的学生表示暂时应付,活动结束以后就解放了,还有12.8%的学生表示逃避或拒绝参加,他们认为低碳生活就是自讨苦吃。可见,在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倡导的低碳生活理念、学校组织的低碳生活活动有所抗拒,态度有待改变。

3.低碳生活意识不强,不良行为增多

在被问及“去超市购物,你会自己带购物袋吗”时,有10.94%的学生一直都是自己携带购物袋,有56.64%的学生有时候会带,有时候不带,另外还有32.42%的学生完全不会自己携带,认为超市里面有塑料袋购买,不需要自己携带,而且价位不高。由此可见,多数学生还尚未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对低碳生活养成从自身做起的意识还不到位。在被问及“平常你是如何处理送到你手上的传单”时,有50.78%的学生选择随手一扔,环保人员会来处理的,有25%的学生选择收集起来,集中出售,还有24.22%的学生选择拿回家里,循环利用。由此可见,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更多地是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才考虑是否低碳环保,还有少部分学生甚至破坏环境,一些行为有待纠正,低碳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层面

1.加大校园低碳生活宣传力度,营造低碳生活氛围

学校应利用网络媒体、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等,加大低碳生活理念宣传。组织学生开展节水、节粮、节油、节电、节气、节碳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理念。邀请专业低碳环保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低碳节能环保讲座。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定节日对学生进行低碳宣传教育。通过下发文件、倡议书,倡导教职员工采用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低碳文明出行。

2.构建低碳型校园,完善低碳生活设施设备

学校应努力建设低碳交通,即在教学区与生活区合理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上班期间校园内禁止行驶机动车,配备公共自行车或电动车供师生免费使用。改善校园照明系统,使用节能灯,按照天气变化及作息时间对校园照明进行整体控制。配备节水、净水设备,收集校园内废水、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树木灌溉、冲洗厕所等。配备专门处理垃圾的设备,将垃圾细化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食物垃圾和其他垃圾,根据其不同用途进行处理,提高垃圾的利用率,朝着校园垃圾零填埋的目标细化分类,减少能源消耗。各分类资源要在全校设置专门区域进行集中整合,视资源的性能、数量定期向社会相关集散点输送。

3.建立低碳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学校低碳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学校要将低碳教育纳入发展目标,建立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制度,有效促使教职员工低碳生活行为的养成,有效提高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低碳生活意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学校低碳生活教育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转变教育理念,课堂中渗透低碳教育内容

学生低碳行为的养成并非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这个漫长的转化过程。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低碳教育贯穿所有学科,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低碳生活教育。例如化学课教师在做实验时,应教授学生对废弃药品、针管、液体进行有效分类回收,根据一些化学物品的性质特点,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物理课教师在讲“力的原理”时,可以在教授学生如何省力的同时,倡议学生少坐电梯,用步行代替。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购买实用产品、绿色产品,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方法,提倡回收可用材料进行再次利用。

2.更新与拓展低碳教育内容,创新低碳教育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拓展低碳教育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四观”教育入手。节约环保观:引导学生从节约环保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水、节粮、节油、节电、节气和节碳。绿色消费观:包含理性消费意识和绿色食品意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警惕盲目消费,同时在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绿色无公害、无污染食品。生态生活观:要教育学生学会生态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要尽量少用手机、电脑,要戒烟酒,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新型健康观:鼓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魄,为更好地学习、工作打下基础。3.有效利用激励原理,促使学生养成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将学生低碳行为纳入到学生操行评定体系当中,对于在低碳环保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应加操行分,以对此行为表示肯定,并加以精神鼓励。同时,可以抽取部分班费作为奖励经费,每学期评选1—2名环保先进者,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配备物质奖励,为学生树立榜样,强化学生的低碳环保行为。

(三)学生层面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7

每到高三学年初的时候,各班都会组织学生制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并张贴在班级的励志墙上,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理想。但不难发现,有不少同学的定位太高,非一本重点不上,甚至还有厦大浙大清华北大的,与自己的真实水平完全背离。世界物质性原理告诉人们,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因而要求人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教师可以由此告诉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拔高,导致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挫折感,甚至由此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也不能定位太低,自我放松。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应有的上升空间和存在的潜能,把学习目标确定在“最近发展区”,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通过努力最终实现目标,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二、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

当每次重要考试结束后,通常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成功或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的学习。但笔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考试失败、成绩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怨天尤人,把原因归结为各种外在因素,如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家庭的学习条件太差等等,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人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要让学生知道纵然考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想想学习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动力是否充分发挥。学生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积极寻找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三、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慢慢地形成了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与同学交往,不知如何与老师交流,不仅妨害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对今后走向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不仅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是社会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与人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占20%,情商(EQ)占80%。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交往的情境,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各种情绪,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从而敢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在集体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的学生天资聪颖、领悟能力极强,但在学习上却懒惰不用功,上课似听非听,作业应付了事,导致成绩上不去,始终在中游徘徊。也有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上课极其认真,教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但成绩始终不理想,最终导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从而放弃努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这要求教师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做好准备。所以对前一种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小处、小细节做起,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份作业,才能在成绩上不断突破,不断进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针对后一种学生,教师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坚定其信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勤能补拙”“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坚信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定能成功。同时,辅之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不断取得成功,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五、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克服自卑心理

生活教育论文范文8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堪忧,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经常发生,大学生道德素质不断受到社会质疑。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基础》课程,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难以保证。例如,在去年曝光的河南大学生高考代考事件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考试诚信问题;多所高校表示困难学生获得助学贷款并顺利毕业后存在拖欠还款等不诚信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中的不诚信风气

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宏观环境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各种需求,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错误思想,这种错误思想造就了市场混乱,制假造假、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出现。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毒奶粉”、“彩色馒头”、“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表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些丑陋的现象对国家,对社会,对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个别大学生唯利是图的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诚信教育脱离实际

诚信教育脱离实际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困境的本质原因。道德教育有三个来源,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显性的,具有直接性和显著性,但当前的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具有超现实性,道德目标设置过高,与社会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脱离生活的诚信教育使学生不能从内心形成道德认同,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学生从小接受道德高于金钱教育,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使之感到困惑、焦虑和彷徨。同时,教育者的教育与教育者本身行为的矛盾也会导致这种冲突,例如扮演教育者角色的老师和家长常常在生活中出现不诚信行为,这种不诚信行为和近乎神圣的道德教育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学生从小建立的道德观如巨厦崩溃。

3.制度性监督机制缺失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监管的不足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制度性原因。在中国,诚信道德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也就是在一种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流动很少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诚信问题不会成为突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紧密、广泛、复杂、频繁,在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关系里,传统的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约束是有限的,当维系诚信的传统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力,而社会尚未建立或健全与市场经济所匹配的各项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诚信缺失现象便会出现在各个领域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终究是从道德到道德的教育形式,道德行为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诚实守信者的利益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二)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经验借鉴

在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纯粹的道德教育,而接近一种规范教育,诚信教育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而越发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行为,对学术研究、考试、还贷等具体行为规定了具体细致的标准,使学校的总体要求能够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在日本人看来,道德行为可以直接地归结为“诚”的行为。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不单纯依靠道德课进行,而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使道德思想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梅原猛就曾提出应该进行心灵的教育、独立尊重的人格培养,把不撒谎作为最起码的道德原点。在瑞士,诚信作为现代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例如《瑞士民法典》规定,诚信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原则。在德国,国家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每个公民拥有一套信用信息档案库,用以记录个人信用行为,个人信息档案库伴随公民一生,使得诚信教育脱离了宣传感化的空洞,成为一种实在有效的制度育人形式。从上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十分重视生活实践,其德育生活化为我国诚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一是重视渗透。重视通过隐性教育、学校环境、宗教活动来渗透诚信教育,注意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诚信内容,通过环境渗透使学生在诚信环境中受到熏陶,并使其内化为学生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进行诚信渗透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诚信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渗透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整个学校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渗透是一种自然融入的过程,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二是重视志愿者服务。培养服务意识是德育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对于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意义重大。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加强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让同学们了解人与人相处中诚信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这样就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提供一个大环境。三是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美国的学校内,随处可见校训、校旗、历任校长的照片等等。同时学校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与诚信教育相关的纪念堂、图书馆、博物馆,以正面的社会和历史环境教育学生。

二、德育生活化在诚信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诚信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

诚信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二是使学生掌握诚信行为规范,三是使诚信德性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一是增强诚信意识。诚信意识是主体通过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内化而逐步形成的,这种意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自省与反思,增强自身诚信意识。二是掌握诚信规范。诚信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以诚信为行为标准的规则范式。个体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因此,大学生诚信规范的培养应当放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完成,脱离社会生活的诚信规范是一座空中楼阁,毫无现实意义可言。三是养成诚信习惯。诚信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诚信行为后养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诚信习惯行为已经脱离了意志的约束和限制,表现为一种不经意的自然行为,实际上诚信习惯是一种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惯性依靠大量诚信行为累积而成。这些诚信行为只能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代大学生崇尚务实,目标越贴近其生活,就越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容易达到所期望的状态和水平。因此,诚信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等关系,选择能为普通学生接受,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目标。道德目标既要体现崇高性、超然性,又要体现可行性、现实性;既关注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二)诚信教育的方法突出实践

诚信教育需要理论指导,但更需要实践体悟。一方面,“诚信教育课需要思想理论指导”,这要求我们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加强诚信道德理论指导,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应当将诚信教育作为专题教育内容。这些专门的理论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诚信道德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将诚信作为自己立身立命的基础,使诚信道德内化为行为习惯,坚持将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学校在开展诚信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谈心式、感染式的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互动地学习,使学生将诚信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用心体悟诚信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诚信教育需要生活实践。一是要将校园作为重要实践课堂。学校应当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广泛地开展主题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主题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诚信道德品质实践外化的重要场所。主题社会活动形式可以是诚信承诺书、诚信榜样宣传、诚信征文活动、与诚信相关的党团日活动、诚信事迹展览等。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二是要将社会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诚信的内涵,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提高诚信觉悟。

(三)诚信教育的环境形成系统

一是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实践诚信的表率。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担负着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要想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到诚信为人,起到诚信表率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在大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辅导员的行为时刻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和教育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其次,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因此专业课教师的行为是否诚信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做到“德艺双馨”,身教重于言教,良好的身教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夯实诚信教育的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功需要依托中、小学诚信道德教育。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就会基础不牢,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未成年人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未成年人诚信道德教育要在充分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将未成年人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利用各类资源、环境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当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制度框架中进行,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包含学习行为诚信、经济行为诚信、生活行为诚信、择业行为诚信等,这些行为评价应当与大学生素质测评及奖学金评比、研究生推荐、学生干部选拔、入党考察及各类评优工作挂钩。诚信档案建设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教育,通过建立目标、设定方案、制度内化、评价教育等方法进行教育,不断地提醒着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各方面坚持诚信做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