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革新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教育革新的必要性

 

进入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十六至十七岁的青春期,他们在这一阶段所受的教育对于其自身能力的认知和挖掘有极大的决定性作用,对他们日渐成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力和控制能力。但由于受到家长和老师长期强制性学习的压力,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待学生犹如治水,堵截不能解决问题,疏导才能根治。如何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和智力水平进行教学,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不再是有经济能力人的奢侈品,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离不开的生活工具:数字电视、智能移动电话、电脑办公软件等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与更新离不开数学水平的支持。值得忧虑的是,我们所用的产品大多是国外的品牌。为什么在各种考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就变得平庸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毕业就失业了呢?为什么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后的学生反而不如只有初级中等教育学平确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吃香呢?我们的学生学到理论不少,所练题目更多,可出了课堂就全都派不上用,成了常人所说的书呆子。这样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只是缺乏学以致用能力的学生,并不是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个人,根本不能适用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要想有发展必须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应运而生。数学能力也有原来的三大基本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丰富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在解题能力中除保持原有的解决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创新意识外,还增加了数学提出问题和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新要求。数学观中强调了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批判性的思维习惯,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新课程标准中在强调培养应用数学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对其经后发展有帮助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改变教学才能实现这些新目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思维转变有助于创新教学。教育研究部门是教育行业的遥控器、指挥棒。历年的考点都是教师和学生所追逐的热点。教研部门人士的一个思维转变,对教育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我们要发挥他们遥控器的作用,深入挖掘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实践意义的新型题目。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质疑精神和敢于实践的精神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讲解,还有对国内外数学家的精神的推崇和延续,对数学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的熟知和对数学的美的领悟,并能把这些渗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知识背景,对知识的理解将不再是空洞的公式、定理,而是带有感性的理解这些知识来源和应用。   实践性是创新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数学在日常教学中也要体现实践性。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画图或者讲解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了解背诵所学公式、公式推到、直接用定理和公理论证,很少是通过自己体验得到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增设学生可以自己探索,论证,合作交流的活动,所得教学成果定会有大幅度提升。例如:三角函数部分或函数及其图像关系部分有大量的公式推到和规律结论,如果仅靠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势必会感觉枯燥乏味。对于同类的知识点就可以采取学生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推倒公式间的转化,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规律或者结论。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记忆的速度要比直接记忆要快一些,即便后期有遗忘,但知道推倒方法后也可以自己动手推导出需要的公式。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数学的实践性还不仅限于此,数学应用训练也要紧扣实践二字。数学并不是空洞的公式和证明,并没有脱离生活,所谓数学无用论更是大错特错。一个人一旦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态度的。我们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将来也要服务于生活。   教学模式变化多端是创新教学的体现。受数学学科本身特点限制,数学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虽然也偶有提问(设问)、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穿插,但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整节课只是听老师的讲解,记老师的笔记。就算是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只是充当了一次刘姥姥,被人带着在大观园里转来转去,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新课改下的教学不能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定要花功夫设计每节课的内容:什么内容适合采取体验式教学,什么内容可以穿插知识背景,什么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对知识进行评述都是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纠正才能摸索出一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教学法。教学创新需要各个部分的通力合作,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的过程。希望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能积极提供自己的宝贵经验,早日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最轻松,最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