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中护生自信心的培育

高职教学中护生自信心的培育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雕像,并且对这具雕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但从这个神话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其实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吗?教师即是雕刻家,而学生则是雕刻师手下的作品。雕刻师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想和希望,将一块石材雕刻成形,而教师应该也可以培养出与自己期望水平相符的学生来。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早在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的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的实验中得到了证明。我校中专学生目前的状况是:成绩差的自我感觉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存有畏惧心理及厌学情绪。而成绩较好的觉得上中专没面子,也没什么大出息,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等,缺乏学习热情。入学后,又不适应中专教学进度快、教学量大的特点,很多同学对自己能否学好非常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有教师单方面进行外在教学、灌输知识,而没有学生由内在需要而主动接纳的话,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困难的。相应的,教师们也就难免对学生失去信心,教育热情不足,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如此一来,学生更学不好,教师也因此更无信心,教与学便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本人做如下的探讨:   1.调整教师自身心态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1]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已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成熟的心理。与心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识不够全面、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学生相比,教师应更具备冷静地认识现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事实的能力。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灰心,不能将学生看扁了而任其发展,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才能对学生倾注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认定学生的现状无法改变,并且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学生的不满或失望表现在行为和言语中,那么当学生接收到老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后,感觉到老师的不信任,再加上本身已有的自卑,就会更加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更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难取得教学效果。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颤动欲坠的露珠。”   2.付出爱心,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满热情地关怀、期待、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教师所有的举止言行都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表率,在学生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而在大量的师生之间无意识日常交往中,除言教外,经常起作用的是“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身教意义则更大。固有“身教重于言教”之说,因为这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是以全部行为和整个个性来影响学生的。积极的影响如此,消极的影响也是如此。“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2.1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1]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为救学生奋不顾身牺牲自己、为接济学生甘愿苦守清贫的伟大的师爱,但教师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难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洋溢着他的爱。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交流的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教师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正是师爱的这种感化与陶冶作用,使自卑者自尊,后进者上进,悲观者看到希望,冷漠者充满激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2.2信任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   詹姆斯曾说过“人最初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也如此,他们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的尊重,尊重与信任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尊重就是信任。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帮助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从而得到老师的信任。作为老师应相信每个学生只要肯努力去做,都是好样的。应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的多。这样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美国教育学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p#分页标题#e#   3.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学生常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此为“蓝本”给自己“画像”。学生的外部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   3.1掌握评价的语言艺术是正确评价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无声语言或称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在有声语言中,有些语言是准确的,有些语言是模糊的,该用准确语言时必须用准确语言,该用模糊语言时要用模糊语言。教师运用语言时,一定要选用那些激励性的、催人上进的,善的、美的语言,切忌使用“你真笨”、“没出息”等挖苦的、消极的甚至伤人的语言和有失教师风范的污言秽语。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评价时,注意含义与声调的一致性,以免评价失实,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教师在运用无声语言评价时,如抚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需要无声语言善意和美感,做到动作活泼而严肃,幽默而真诚。同时,要注意无声语言评价的时间、条件和环境,不能随意而行。   3.2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桥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只有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很好”、“非常好”来赞扬;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不错”、“有进步”来激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别紧张”、“再想一想”、“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这次准备不够充分,下次你一定能成功”等来鼓励。这是一种在分数之外的教师评价,这种评价会使强化的情感作用发挥出来。这种不定期评价要渗透于教育教学的过程,给学生发展以自信、以自强、以激励、以动力。   3.3利用成功教育来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以积极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尽管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智力水平迥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有待开发。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尤其是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然后,让他们稍作努力便可实现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有一种幸福的收获感,进而让他们感到:“我也行”,“我能行”,“我真行”。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再一次激起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3.4课后结合作业检查,作出积极评价   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批改时,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的评语。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完成各种任务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通常是在学生做作业、从事专题研究、参与感兴趣的作品创作和生活等学习与生活情境下进行,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尊重、同情、理解和信任,这里的同情特指教师要对那些缺少天赋,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的同学表示关心和同情。教师要用同情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用同情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去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有人说,信心是奇迹,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化学家,也有人把信心比喻为“一个人心理建筑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树立自信是多么重要,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师”,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远信心百倍,不被挫败。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最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