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培训课堂范例

中学培训课堂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1

【关键词】新护士;翻转课堂;培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1],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将“知识传授”过程置于课前,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2]。在医学教学中,从基础护理、医用化学到影像信息、中医诊断等,已开始将这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录制好的微课内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查阅学习资料,利用时间碎片化学习。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设置以传染病分类为主。我院每年都会计划招聘一部分新护士,根据实际情况,新招聘护士培训1个月,轮科9个月,为了让新护士能更好的适应本院临床工作,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本研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结合微课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起到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招聘护士30人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招聘护士30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0±2)岁。其中观察组大专学历有25人,中专学历有5人,对照组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10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老师的培训

培训新护士的老师由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临床工作15年及以上有临床带教经验,并参加过既往新护士培训的人员担任。护理部请专业老师向授课培训老师讲解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组织护理专家制定方案,制作培训的相关课件及操作视频。

1.2.2培训目标

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培养其扎实的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基本胜任临床工作。

1.2.3课程设置

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法律伦理、护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不良事件/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传染病护理、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相关的课件及视频上传于医院内部网中。根据培训的内容不同,教学可分为理论授课、观看视频、课堂互动及操作演练等。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穿插进行,授课的大纲及时间安排发于微信群聊中,以便护士能提前上医院内部网学习。授课时新护士可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点评,操作培训将具体操作流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要训练新护士学会处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训1个月结束后,每个月护理部制定微课课程,以达到理论结合临床。

1.2.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传染病护理学中,《艾滋病的护理》为例,将培训过程叙述如下。

1.2.4.1培训前准备

所有新招聘护士建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中通知各种培训事宜。所有培训人员30人,共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10人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按优质护理要求以整体护理为标准制作《艾滋病的护理》的PPT课件,课件包涵艾滋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健康教育等。制作护理艾滋病病人的简短小视频包括隔离及预防措施上传于医院内部网站。在培训前1周通知新护士理论学习内容,并布置临床案例分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的成果和疑难问题进行汇总,以供课堂使用。

1.2.4.2培训过程

学习小组组长在培训前1天汇总新护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于第2天培训前30分钟,将学习中的疑问提出并进行讨论,老师答疑。对于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分类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则课后一对一指导。培训中采用理论结合临床对重难点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新护士知识的内化。如艾滋病人的护理中,学习小组与组之间从HIV病原学开始到病人的入院进行评估,从怎么样提出护理问题到实施护理措施开始讨论学习,老师补充知识点,及举案例分析。培训中穿插院感知识,在护理艾滋病人过程中怎样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假如发生针刺伤应该怎么处理等。课前的学习课件及小视频和课中教师所指导的重点难点会保存于医院网站中以便新护士随时查阅,课后老师下发理论试卷,并在规定时间做完,由组与组之间相互评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加深印象。

1.3考核方法

新护士培训期共为1个月,试用期为9个月,在这10个月中,分为5次考核,分别在培训前、培训1个月时、轮科3个月时、6个月时及转正考核。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同时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各占50%,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达标,70分及以下者为不及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科室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在培训新入职护士中,采用传统培训观念,容易导致新护士缺乏主动性思考,学习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护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护士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从而使其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有一定的传染性,易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成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此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模式,培训老师的角色由授课者转向布置任务者和指导参与者,同时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以便新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下,学习气氛活跃,大家喜欢参与到学习中,小组间的分工协作使成员发挥其所长。此种培训授课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护士有充分时间自主学习,通过团队间的合作,激发学习潜能及团队精神。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有效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郁华.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9(1):37.

[2]蔡琳.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3(5):46~47.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2

[关键词]村镇中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现状;策略

陈时见将课堂管理定义为:“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随着近几年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倡导,村镇中学纷纷加大对教师的招聘力度,招聘的教师中刚毕业、教学经验较少的师范生占绝大多数。这部分初任教师由于课堂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管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因此,分析并研究村镇中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现状,对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村镇中学课堂管理现状

目前,部分村镇中学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没有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董奇在《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一文中把课堂环境定义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并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物理的、社会的及心理的因素的总和。”在物理环境中,本文所述案例中的XX中学中学生的座位编排,是由学生依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自愿选择的,实际上,这样做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其次是教室拥挤,村镇初中学生数量较多,但是教室较少,因此每个教室十分拥挤。学生与学生的间隔较近,极易导致两人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不便于教师管理。同时,心理环境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学习氛围等。经研究发现,村镇中学的学习氛围明显低于城区中学。村镇中学学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意识较弱,学习氛围较差,成绩好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沉迷游戏与网络,不肯奋发努力,同时也很少虚心请教其他同学,这些都容易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消极,无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班级也有所体现。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相比较于城区中学而言,村镇中学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看管照顾。这部分学生极易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导致许多学生放弃学习,放弃自己。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时情绪波动较大,存在躁动和叛逆等不良行为。其中,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任性妄为,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规校纪;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交头接耳,打瞌睡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比较叛逆,肆意妄为,往往会跟老师唱反调,故意扰乱课堂纪律,或是打扰其他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村镇中学学生的教育基础相对城区中学生比较薄弱,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相较于城区学生至少晚3年,并且优秀教师几乎都集中在城区。村镇中学学生底子薄,村镇学校中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出现课上听不懂,课下不会做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提出一个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时,举手发言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一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陷入僵局。

(三)教师管理效果不理想

苏晓林把新手型教师界定为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已参加过教育实习),或参加工作年限在五年之内的教师。本研究案例中的两位被访者都是入职不满一年,有一定教学实习经验的新手型教师。这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也会因自身原因而产生诸多问题。其中,这些自身原因主要表现在:1.初任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较为匮乏,尤其是对课堂的掌控力。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管理经验不足,教学技巧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相对于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初任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无法做到收放自如。例如当教师讲到《Earthquake》这篇文章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给学生外延一些相关的知识,此时学生就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但谈论一旦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偏离主题,教师很难再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中。2.工作压力大是初任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较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使初任教师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村镇中学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导致教师,包括班主任在内,需要在至少两个及以上的班级任课教学,每位教师所教科目至少两科及以上,再加上平时的教学活动或科研活动等安排得较为紧密,极易使初任教师在课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自身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和改正,长此以往,初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自然难以得到提升。3.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由于本文案例中学校的学生成长背景较为复杂,而两位初任教师刚上任不久,因此,他们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在访问过程中发现,两位初任教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了解依旧只停留在表面。在课堂教学中,初任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意愿或是以前的实习经验来要求乡镇中学的学生,这样往往会使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看不到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对学习的期待,长此以往,教师无法弄清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课堂的管理。

二、提升村镇中学课堂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村镇中学初任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如校本培训、网络培训、请知名专家教师进行相关讲座等,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初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水平。其次,重视家庭教育,学校应与家长或学生的其他监护人时常保持联系,以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二)重视优质资源的作用

政府应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扩建教室和增添教学基础设备,为教师购买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网络课程或书籍等。同时,当地教育部门应尽量派遣优秀教育管理人员,对村镇学校进行教育对口支援。

(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范先佐和郭清扬认为,在现实中,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管理失控和教育失误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其一,学校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其二,定期给学生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其三,与班级中的问题儿童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怀;其四,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的课堂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丰富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

针对村镇中学学生的特殊性,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学校定期组织活动交流和探讨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出资邀请专家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讲座。

三、结语

乡镇中学课堂管理是现在教育管理上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对初任教师的一种挑战。本文则通过对该校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对乡镇中学课堂管理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能为乡镇中学课堂管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6):6.

[2]范春林,董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8):61—65.

[3]孙晓林.高中新手—熟手型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研究[D].苏州大学,2006.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3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训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于2017年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框架为“两条线”和“四个方面”。“两条线”指的是心理和德育工作;“四个方面”包括生涯课程的建设、家长指导中心的建立、职业体验拓展,以及研究性学习,它们共同构成研究的“四翼”。课题研究的生涯课程编写主要由心理学科教师承当,家长指导中心的建设则借助了家长和校友的资源,职业体验的拓展实践依托社会机构,研究性学习与学校特色——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相结合(学校曾获福建省青少年创新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卢嘉锡科技教育奖,现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其中“家长指导中心与职业体验”还为课题“学生自主选择、自行发展”提供真实的数据。在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工作中,确定实施课程教师的地位及角色是关键。教师不仅需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还需要提升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者,研究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重建知识结构,探索课堂模式,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与职业选择方面进行探索。教师作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者,其本质就是“咨询师、辅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的‘决定者’或者‘指挥者’。”[1]在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坚持这种角色本质。依据“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的需要,以及新高考对教师的要求,学校从具体的师生配置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了教师参训的具体实践方案。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认识的“陌生化”。在国外与港澳台地区,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但是,对于大陆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生涯规划教育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其所涵盖的知识、能力、技能等学科素养,对教师而言都充满了陌生感和疏离感。

2.课程开发的“后置”性。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体系是科学、严谨和可操作的;但由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研究起步晚,适合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很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的方式等都成为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例如在已经实施的学校中,生涯规划课程被上成心理辅导课或户外活动,都暴露出对课程理解的仓促与错位。

3.专业教师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心理教师负责,而在心理教师的配置上学校总体数量又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由各个学科老师兼任的局面。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被赋予了“咨询师、辅导者和协助者”的新职能;但是,绝大部分教师缺乏职业分析指导和心理咨询技能,传统意义上班主任的思想建设、心理辅导、生活管理等工作也与专业的职业分析指导和心理咨询相距甚远。课程内容认识的“陌生化”、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课程的缺乏,是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认为为教师搭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是教师培训的应有之义。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1.泛学科参与:全科教师培训(1)兼顾德育与教学两条线,实施全学科教师培训“选择高考科目”方案带来高中教育的挑战,倒逼学校更新观念,制订生涯教育整体规划。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毕竟不是单靠某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把生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才是实现中学生涯教育的根本途径。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强调,应培养学生注重自我觉察、生涯觉察和生涯规划,希望学生能运用个人潜能及社会资源,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并将之融入各学科学习之中,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关于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2]新高考考试科目的选择,将打破行政班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行政班和选课走班并存的事实,这对学生、家长是挑战,对教师而言从心理到能力也是巨大的考验,建立在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职业选择基础上的生涯教育将成为所有任教教师的职责所在。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参加前期培训以高一年级涉课老师为主。培训的老师包括德育系列的年级长、班主任,教学系列的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以及对生涯教育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保障培训的效度。(2)注重学历与年龄的合理性生涯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教师的参与需要以兴趣为前提,以求知欲为动力,结合具体师资情况,参训老师以中青年高中教师为主,或者经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老教师,他们承担着学校的教学重担,是新课改和新高考实施的主力。在学历层次上,参训教师100%为本科学历,并逐步向年轻的研究生倾斜。学历经历和学习能力为老师们接受新知识提供了的智力条件,也保证了培训的效果。此外,课题组还考虑了教师性别的比例,希望以此获得最佳的参训效度。

2.专业知识的提升:专职教师的培养在课题的研究中,专职教师负责课程研发和课堂实践。专职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的是“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送出去”指的是外出参加高规格、高水平的各级别的研讨会、培训班,比如从课题立项开始15人次参加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年会、NCDACDP国际生涯发展师培训、福建省第一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等各级各项学习、培训。“请进来”分为两步:一是借助与同安一中合作的“51选校”企业平台,选择合格的教师在高一年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开课,心理学科教师随堂听课,通过课堂观摩,初步考量、商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借助“51选校”企业平台把台湾辅仁大学等知名的机构的师资力量拉到学校,利用假期时间与心理学科教师进行“磨课”。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研究的核心,也是最艰巨所在。依托心理教师过硬的学科素养以及他们坚持的自主培训,反复打磨,几易其稿,终于在2018年底完成定稿工作,为生涯课程的开设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3.专业知识的拓展:学科教师的培训学科教师的培训,则以学校培训为主,主要采取集中、短时的“头脑风暴”模式。(1)课程选择。根据“新高考政策以及选择科目”“成为学生生涯指导者”目标,遵循课程体系“促进行动”“认识环境”“认识自己”“生涯理论”的设计,选择“百年生涯规划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理论”“霍兰德理论与运用”“舒伯特生涯发展理论”等心理学尤其生涯规划理论的主要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授课。(2)资质考量。为了保障培训的效度,学校聘请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以及大学讲师进行授课。在课堂的模式上,力求与大学接轨,甚至向国外大学倾斜,强调了课堂的活动、体验和操作性,改变传统课堂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风格,是教师通过学习在心理认同与教学行为上向“咨询师、辅导师以及协助者”身份转变。(3)课型组合。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的是课程的活动性与体验性。根据这一特点,相比较第一次方案的纯粹,第二次教师培训的课程就丰富起来,在课程的安排上,注意到理论课与户外体验活动的结合,安排了外出考察与户外的运用。这主要是考虑到,在3到4天的紧张学习中,休闲运动可以增强愉悦感,从而使老师更好地认同学校开展培训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这样课程设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锦上添花的。经过随堂观察,课题组发现年轻的教师开放的姿态很吻合课堂的风格需要,年龄较大的教师经过几个时间段的学习后,也渐渐褪去拘谨、刻板,变得大方和活跃,参与更主动和积极,对生涯教育的热情高涨起来。由此,我们认为,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开展,受益者首先就是教师本人,它唤起教师对新知的求知欲,重新点染唤教师的职业热情。此外,考虑到培训的根据研究的进度,教师培训分两期进行。

三、反思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课题组只是探索了教师培训的第一步。要获得老师们的认同并愿意付诸实践,还需要全体教师参与课程、高考的改课。

1.重建学科教育教学观念

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实现观念重建。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自我生涯规划的帮助者,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3+1+2”的模式的意义,要提高课堂效率,凸显学科的价值,发现学生的特长,减轻学生自我选择的模糊性,在帮助学生夯实学科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兴趣和优势,为学科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建立“学科教学+生涯规划”模式。

2.加强研修提升教学能力

生涯规划大师舒伯曾说过:“生涯发展教育不应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应该把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去。”由此可见,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不同的学科,其学科能力、思维品质是不同,如语文英语表现为听说读写,数学是推理、运算能力,物理、化学、生物涉及实验能力,等等。因此,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灵活地教学方式,将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渗透到不同学科,不能顾此失彼,或者本末倒置。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通过自觉,将“学科教学+生涯规划”模式落地于课堂。这种落地,就需要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素养结合,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融合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思想、思维、技能等,创造出“润物无声”的艺术课堂。这里,以苏州中学的高中语文学科启蒙课示例(节选)[3]。《高中语文学科启蒙课示例》四个主题架构课程的实施:开学第一课,主要是结合学科内容与大学专业的联系,思考“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认识自我,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认识兴趣、禀赋,尝试寻找目标,思考“我是谁”;学科体验,把对未来职业的向往落地在选文中,借助审美、思辨的活动以及价值观的引领,与丰富、模糊的职场逐步建立起愈发清晰的联系,并对“我能做什么系”做出可行判断;规划自我,将上述三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整合,形成相对规范的规划书。显然,在苏州中学的语文学科启蒙课例设计中,生涯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但又保持了学科的相对独立,与语文学科建立起相互独立又相互共生的关系。就语文学科而言,生涯规划不能等同学科视角下的审美体验,比如情感的调动等;它应该是理性与科学的思考与选择。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目的地设计实践活动,实现生涯教育的落地,比如朗诵、辩论等活动,可以让帮助学生考虑从事新闻、主播等行业;写作、戏剧表演、国学社等活动,可以让帮助学生考虑创作、编剧、教师、策划等行业。刘静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一文中指出:“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清晰地展现在学校课程谱系之中,并用创新地教学方法,挖掘蕴藏在各个学习领域和学科教材中地丰富的生涯教育素材,真正让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融为一体。”[4]所以,如果说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颗唤起生命未来的种子,那么学科教育就是培育这颗种子的土壤,学科教育培养出的学科素养、学科技能支撑并引导着萌芽成长的方向。学科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自觉,研修的自觉,育人的自觉。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新的关注点,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开展课题研究尚属首次,教师培训也势必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益明.“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实施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10(8):54-57.

[2]周羽全,钟文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13.

[3]何一萍.苏州中学:生涯教育语文学科渗透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7(11):11-13.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转变;路径

教学思路对教学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调控作用和激发作用,因此课程改革往往首先从教学思路及教学理念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教育的紧密整合,网络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加快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教育思路来加快引领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应当是广大中学计算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路转变分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1]。要想进一步加快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有力提升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首先必须从革新广大中学计算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上入手。一方面,随着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已经产生并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已经被广泛运用,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为当今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网络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之一,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学生们往往可以从网络中开阔视野、共享信息、发展个性,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在获取信息上的渠道更为多元化,传统课堂一对多式的讲授+练习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再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课堂的学习动机,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正式网络环境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冲击,趋利避害,努力从转变教学思路入手,着力革新和提升计算机课堂。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路转变路径分析

要转变师生的教学思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2]。笔者以为,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转变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角度:积极进行远程培训学习,加强教学研究与反思

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是当前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的常见做法,对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和提升理论涵养,有效转变教学思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也有其主要弊端即需要花费专门的时间,有时候还有可能耽误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师的正常休息时间,而在网络环境下则有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类远程学习平台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网参与专门的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利用琐碎时间来进行专门化学习,提升研修水平,从而有效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的有机融合,有效打破时空及区域限制。一般来说,这类学习平台的优势较多,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教程,进行研习,同时学习时间相对自由,适合广大在职教师。另一方面,教师本人还必须在学习之余加强教学研究和反思,深刻对照自身差距,着力扭转自身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二)学生角度:在教师引导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仅在于教师,更在于学生,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当下更是如此[3]。为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方法的深刻转变,进一步打造网络背景下中学计算机“智慧课堂”,推进中学计算机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中学计算机教学对自身在信息素养及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计算机教师要积极借助于“微课”、“慕课”等载体和平台,将网络学习思维和学习空间嵌入到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努力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丰富、多元以及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为广大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学习提供更具选择性、多元化以及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效打破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壁垒,深刻推进中学计算机学习方式的“供给侧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同时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和及时的计算机学习的评价体系,切实转变广大学生的学习理念,提升学习效果。

三、总结

总之,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教学空间和教学工具,有力地助推了中学计算机教学空间的优化和拓展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和优化,对于优化当下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内外部教学生态和环境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广大学校及一线教师要深刻重视网络环境对教学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做到趋利避害,加快以此为契机扭转教学理念和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等,不断提升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占海.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转变路径研究[J].电脑迷,2018,No.94(5):194.

[2]汪凯.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转变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149.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5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中小学语文也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流程,逐步重视了对于新教育理念的吸收和引进。针对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而言,新教育理念已经逐步渗入了语文课堂,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教师素质要求。作为中学和小学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掌握最根本的语文大纲知识,同时还需要提升全方位的教学素养。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探析了新教育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师必备素质;结合新教育理念的落实情况,探求了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新教育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要求

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平日生活具备更紧密的联系。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紧密结合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形势,在此基础上把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融入实践中。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拥有更高的语文教学素养,以此来确保小学和中学语文课实效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整体形势下,推进语文课的整体实效提高,关键点就是要培育高素养的语文教师[1]。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改进语文课堂的各环节教学。

1语文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面对新课改的形势,中学和小学的更多师生也逐步重视了语文课的日常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语文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同学们明确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思维以及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塑造优良的高尚品质。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就要拥有高层次的素养和水准,同时能够把自身具备的素养融入日常的语文课堂中。中小学生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身心还没能完全达到成熟。这种状态下,教师在语文课上表现出来的各类行为以及语言都会作用于中小学生,进而影响到未来同学们的人格塑造[2]。由此可见,新课改在根本上要求中学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师具备全方位的素质,以此来感染学生。具体而言,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拥有最基本的健全人格,具备优良的人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对班级内部的同学们产生直接性的人格影响,这是因为中小学生倾向于模仿教师。在具备健全人格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需要拥有全方位的语文知识,基础知识应当牢固且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尝试着举一反三,适当扩展语文课涉及到的知识面。除了人品和知识层面的素养之外,语文教师必需的素质还包含了关键性的能力,最重要的应当是有序组织课堂并且传授语文知识的能力。在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享语文课的各项基本知识。

2新教育理念下提升语文教师素质的具体途径

与语文课的传统授课流程相比,新教育理念融入了很多新的内涵。面对新的时期,语文教师如果单纯具备基础性的语文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现今时期的语文学科课改,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就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摸索提升自身素养的可行措施和思路。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在提升素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的措施:

2.1灵活展开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本身包含了多环节和多步骤,与之相关的授课模式也可以划分很多类型。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紧密结合同学们真实的课堂表现,展开灵活的语文授课[3]。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为同学们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或短片,这样做有助于深化理解并且活跃了语文课的整体氛围。

2.2接受必备的培训:

从目前来看,中小学的很多语文教师并没能重视接受培训,教师通常觉得培训是没有必要的。然而,新课改提高了针对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唯有认真接受培训才可以提升现有的语文素质。作为中小学校,也需要给予语文教师必要的定期培训,通过这种途径来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生。

2.3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针对中小学而言,语文课所需的基本素养不仅包含了组织课堂、讲授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应对语文测试的能力,同时还包含更高层次的素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与中小学生密切合作,师生共同创造愉悦的语文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的展开过程中,师生需要更强调互动,通过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来活跃语文课的氛围。这样做,语文课堂就摆脱了枯燥和僵化的气氛,有助于激发同学们针对语文的探索热情。

结论:

从目前来看,新课改正在迅速推广和普及。与之相应,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也需要拥有优良的教学素养。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不仅能为同学们讲授最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熏陶和感染的方式来感化学生心灵,塑造中小学生高尚的品格。然而截至目前,中学以及小学的语文教学仍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提高和改进。未来的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服务于语文课堂整体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菲 单位:湖北省建始县三里蟠龙民族小学

参考文献

[1]戴红稳.开放的课程理念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J].琼州大学学报,2012(01):87-89.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6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导致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现象。一方面,有正规本科学历的英语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原有的少数英语骨干教师“跳槽”到好的学校或其它行业。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背景不够合理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根据调查结果,甘肃农村地区(包括民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中,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外语教师只占总数的15.4%,而且全部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或成人继续教育等形式完成的本科教育课程;24.2%的英语教师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其它专业教师。低学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低专业知识水平和低语言技能,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语音错误、语调变味、讲解不正确、目的语文化知识欠缺等。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习惯于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讲授英语,有些甚至长期不说英语,造成口语能力下降,难以张口。而且,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很陈旧,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成为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和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介绍语言知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开展语言学习和教学。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容乐观。首先,西部农村地区地处山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英语教师也不是很多。其次,即使参加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也会由于没有受到和英语学科知识整合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顺利、熟练地应用技术。“缺乏教学必备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能力”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西部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被证明要比传统的“粉笔+黑板+教材”的讲解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将成为衡量英语教师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能力应该成为英语教师培训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的培训要为学科教学服务

到目前为止,各培训项目或教育部规定的信息技术培训大都以计算机知识和上网知识为主,属于政策性的普遍培训,难以满足各科教师的具体需要。而英语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和课程相关的资源,如何选择、处理、储存和呈现这些资源,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又可以为教师的自学提供方便。英语教师不但要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和自学,而且要学会网络教学管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要专门的指导和亲身实践。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结合的培训有利于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的提高

英语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英语语言能力一般指听、说、读、写等能力。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体现出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英语教师,没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自然难以胜任英语教学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尤其在缺乏英语使用大环境的我国,网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使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学环境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英语教师要教学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开展英语学习,首先自己必须学会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一方面必须通过英语教师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尝试,另一方面,还应该得到培训机构的正规训练。特别是那些语言技能较差的老师,更需要这方面的培训。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结合的教师培训的作用

1、示范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接受培训时,培训者采用的方法及示范往往给他们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遵循这样一种定势,即用自己的老师教自己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要使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者就必须身体力行,为受训教师提供通过技术促进教与学的范例。许多在职英语教师承认他们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起到技术使用的示范作用,因为他们缺乏这一方面的技能。他们愿意使用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而不想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那些工作了十多年的在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的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们觉得传统教学比使用技术的教学更得心应手。而一般的英语教师培训倾向于理论讲解,教师实践的机会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教师回到教学岗位后不能很好地运用。所以,对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应多使用技术,为学员提供良好教学的示范。

2、亲手操作的作用

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和实践有机结合,否则知识难以转化成技能。一些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英语教师虽然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但是他们反映没有得到将技能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的训练,因而技术的学习对他们在课堂上的使用并没有多大帮助。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应该创造条件,多给英语教师亲手操作的机会,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这样受训教师才能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从而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运用信息技术的榜样,使学生自觉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三、基于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现状的整合模式的构建

针对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该培训模式主要在于通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知识的整合培训,使他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学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课程内容

整个培训内容分为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

这一部分是针对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工具搜索、选择、储存相关的内容开展学习。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训练(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和语篇听说训练);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练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辅导教师为学员传授下载资料和在线收听的各种技能技巧。这些英语网站大都集英语听说读写于一体,题材广泛,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相应内容,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补课”。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1)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和远程英语教学资源的获取要获取远程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服务,首先必须学会操作基本的设备。西部农村的远程教育设备主要有三种:一是光盘播放设备。该系统主要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二是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主要由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三是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由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组成。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以上三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光盘播放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后两种相对复杂,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使用流程和操作步骤,学习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选择、储存和应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学会利用各种模式开展英语教学。(2)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运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开展英语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但是,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求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需要提供专门的指导。

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教学阶段:培训者的任务是向受训教师传授技能和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目标,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示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提出具体的和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整合任务,如创建适合某一对象的英语听说教学多媒体课件,建立个人学习文件夹等;受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2)学习与实践阶段:采用自主学习和专家答疑相结合的形式。经过了教学阶段的学习后,受训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受训者如遇到难题,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向专家寻求帮助。(3)巩固提高阶段:反馈评价和总结相结合。完成了实践阶段的学习后,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一起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开展进一步学习。(4)实际应用阶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课件、语音设备和网络等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培训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用来评价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提高程度。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在培训前后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包括;

1、语音、语调的准确程度(比学习前有提高,发音基本正确);

听说能力(能听懂简单的对话,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的主要内容,能使用正确的课堂用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至少达到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课堂教学方面的行为变化:

目的语使用的相对频率;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技术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应等。

四、结语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7

传统历史教学缺乏直观感染力,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本文就这一话题作一些浅短的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关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其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工具。”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的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当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整合,使中学的历史课堂更丰富、更新颖、更有亮点、更有特色。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是大势所趋

中学历史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广大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除了历史教材缺陷、教师主观意识不足等方面原因,历史教学手段的单调、教条,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限制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是一个无限的知识数据库,音色兼备,界面直观,高速传输,链接灵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先进性手段。历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可以将课堂上难以讲述的历史概念、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历史地图等,按照类别到有关网站查找、补充相应的资料,收集教学中需要的图像、文字、音频等材料,甚至可以将这些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去完成,这样丰富了历史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讲述概念、介绍史实、研讨史论方面更加准确到位,生动具体,从而在有限的一节课里,让学生多角度、大容量地获取历史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学校园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多数中学已基本普及了计算机网络,这给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积累,为广大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可行性。另外,中学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在逐渐提高,通过寒暑假期间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计算机水平也是中学教师评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广大中学教师高度重视,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动力很强。通过平时的计算机学习或技术培训,广大中青年教师已掌握多种计算机软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比如Flash动画,PPT课件,Office办公软件等,在实践中积累了设计、制作、演示教学软件的经验,对于网络上收集教学资料驾轻就熟,甚至已创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博客。

三、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以往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使之丰富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感觉上的新颖,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多种信息融于一体,以动态的影像或互动游戏来展示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了历史知识传授的效果。中学历史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使历史课堂发生质的变化。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融入新方法、新见解,使得每节课有特色、有新意,学生乐于上历史课。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化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和任务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单向传授知识,变为了在精心制作课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搜集学习资料,然后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分享成果、交流心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对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课前需做大量的铺垫性工作,要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和综合能力,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能结合学生实际,做到“有教无类”又能“因材施教”。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的工作重心是设计一份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教案。设计课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不能把展示教师个人能力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脱离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初衷。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机交互功能。通过课堂上师生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前是否准备充分,学习效果是否改善。在历史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过分地用“人机对话”替代“人人对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是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但是归根结底,评判一节历史课是否优秀的标准最有说服力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资料的新奇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学情,不能过分追求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效果,不能过分添加繁杂的资料而让学生眼花缭乱。过犹不及,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把握适当的尺度。

中学培训课堂范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新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开展,信息教学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极大地满足了日常教学所需。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了大量零散的知识,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在零散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初中生物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通过新技术进行展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但是,传统教学思想仍然左右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此,分析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极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自然植物、人体组织、器官等,通过简单的讲授启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生物教学集中在初中的一、二年级,有些地区生物科目不用参加中考,例如河北等,有些地区则需要参加中考,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是否是中考科目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科目中包含生物,因此在讲课中就要贯穿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生物不作为中考科目则可以将生物作为兴趣课,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世界的意识。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较少,且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忆大量的基础知识,例如花的各个部分,又如呼吸系统的各个部分。传统的讲课方式是通过梳理知识点来完成教学,例如让学生通过教材找到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再通过系统的讲述使学生知道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下来。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呼吸系统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将知识点停留在文字而未内化。

(二)教学技术应用较少

当前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师搜集教学资源的方式众多,既可以通过大量的参考书目,也可以通过网络,例如生物教学资源网、百度文库等。大量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利用,但是,我国当前的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老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新教学技术应用较少。为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知识的内容仍停留在文字而非直观印象。因此,当前初中生教学的另一大难题即时教学技术应用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兴趣乏味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极易提出各类问题,且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或者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如教师不能得当应对,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越来越缺乏兴趣,在课堂中表现也愈发明显。

三、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方法探析

(一)吸纳新生力量

我国大量的师范类人才经过大学四年的培训已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与老教师不同,新教师观念新颖,接受能力强,新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为此,加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方式之一即可通过招录新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老教师既可以运用经验给予新教师帮助,新教师也可将自己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老教师,双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例如,江苏地区学校大量招录新教师,实现了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开展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系统的培训模式极为重要。当前许多学校应用电子白板、触摸屏电视,学校开展相应的培训对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教育系统从全局角度出发,开展相应培训,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除开展培训外,通过教学节等比赛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比赛中要求教师应用微课等,有利于提升教师技术的应用。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时,可以通过FLASH展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影像图片资料进行合理膳食、青春期卫生教育。还有在《呼吸运动的过程》《尿液的形成》《眼与视觉》《激素的调节》中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为了提升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授课时应设置相应的趣味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趣。例如在授课中可以通过竞赛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然后才去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景,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最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通过课件、微课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结语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方案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民主氛围创建的有效性等等。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孟祥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9).

[2]金鑫.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2).

[3]龙爱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4(8).

[4]杨井荣.抓好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张志强.浅谈建构模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2).

[6]孔令娟.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