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人才培训建议

高职专业人才培训建议

 

高职教育“四重融合”专业建设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融合产学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建设上实行“岗、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核心指标,构建以学校、行业(企业)为核心,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吸引社会参与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本文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对该模式进行探讨。   一、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四重融合”专业建设模式要求经过市场、毕业生、新生三个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新生素质,然后把调查分析结果提交产学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产学合作委员会提出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课程设置要求和课程标准。在融合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后,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建立“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和岗位群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各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课程的融合。同时还应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绩计入学分,与相关课程学分相通,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融合。   三、在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上实行“四结合”、“五评价”制度   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上的“四结合”即: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教学安排相结合、企业实习岗位与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项目实训教学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五评价”即: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专业对实习基地的评价、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通过“四结合”、“五评价”,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度融合。   四、构建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行业(企业)为核心,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吸引社会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树立以需求满意度为主要标志的教育质量观,把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对岗位要求的对应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指72标,通过“四重融合”,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掌握立业技能、具备成业素质、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