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范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范文1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标志着高中思想政治将围绕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实践的灵魂和核心的基本价值导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由“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维度构成。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德育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在于引领学生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来看,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内涵和品质,从而提升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换言之,就是要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确立深度教学的目标。学生作为深度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使得师生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中践行“深度学习”,促进师生共同达到学习结果。在这当中,教师的教学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既是对教师“教”,又是对学生“学”在达成度上的质与量的规定。所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不是从天而降的,笔者处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一线,下面选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谈谈在实践中进行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问题。

一、前端:做好教学实践三个深度分析

首先,深度分析课程标准,发挥新课标的龙头作用。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课程标准是龙头……是课程怎么发展的学科蓝图,是教师教什么的基本限定,是学生学什么的系统规划。”它是领航思想政治导向深度学习的方向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导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发挥其龙头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前,先充分研究本框题相对应的教学内容部分。新课标对本框题的要求是“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而对本框题的学业要求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由此可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决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宏观要求:强调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认同,强调科学看待与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助力合理市场秩序的建立,突出强调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增进实践参与等。这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教学主旨。其次,深度分析教材内容,进行教材理论逻辑建构。教材内容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内容依托,开展课堂教学,理论内容均来自于教材。而要做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就教材内容而言,它是有待教师去深度解读的文本。深度分析教材内容、建构理论逻辑是有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之一。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教材,进行中观层次的教材理论逻辑的建构,分析教材理论知识,深度把握理论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以及价值与意义等。从教材理论的编排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框题在旧教材《经济生活》与新教材《经济与社会》中大致内容都是一致的,因此对于其理论内容必须经过精准研究,进行创造性的理论建构。通过梳理其内在实质,可以发现教材逻辑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科学的宏观调控进行的。这也是这一节课教学中需要沉淀的理论逻辑。在进行理论建构的时候应深度聚焦内容逻辑,它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核心理论,其基本特征主要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的,体现了两者的区别,是个性问题。这三个特征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在,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因而教材知识最终要点在为何其是优越的上,进而从科学的宏观调控、公有制主体地位,最终指向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我们的根本要求,也是教材内容背后的“政治认同”素养要求。基于此,教学目标立意也与教材理论逻辑之间深度对接。最后,深度分析学生实际,做到对学情的精准分析把控。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得教学目标有效导向深度学习,凸显立意高度,必须做到精准把控学情,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从学生认知情况看,在理论认知上,经过之前几课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于一些经济现象有了较理性的认知,已经对消费、生产、分配等学会了思辨性的对待。而从经济宏观背景看,学生已经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共性知识,理解了其优点和缺点,然而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把控却无理论认知。而从学生的生活认知上看,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经济问题,在新闻和时政热点中也常常看到中国与欧洲、美国等的经济、社会、民生等相关信息,但是这背后的市场经济制度差异却无法正确把控。从学生基本态度看,关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是极为感兴趣的,但是透过现象去看待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对理论性较强的制度性问题探究,学生确存在理解障碍。经过前面几课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学生对生活问题很感兴趣,也乐于探究,而对理论性问题却相对排斥。学生认可国家宏观调控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认同是有待加强的。因此,把握学生的基本认知态度后方能有效设计导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看,经过高一对经济学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但是问题意识不强,调动和运用知识以论证观点、解决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从理论逻辑层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知识,从生活实践中,学会分析相关的问题。由此观之,基于学生认知的调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凸显分析真切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基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生产过程的深度参与,充分经历从生活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二、中端:注意科学陈述与适度的调整

经过前面三个方面的教学深度分析,我们对于这一节课的深度学习的课堂目标的立意、载体以及客体进行了初步的认知与分析,但是其需要在输出终端上将这些较为粗浅的、分散的教学目标要求科学整合在一起,用恰当的陈述表述出来,并逐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在后端精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科学陈述与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初步建构

经过前面所述的认识,可确定本节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知道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必要性。第二,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第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的优势。第四,培养学生辩证、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第五,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感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显而易见的是,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在本质上类似过去的“三维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达成上述目标所应该有的条件及方式,换言之,没有充分凸显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因此它显得比较空泛和苍白,如果按照上述教学目标表述来实施教学,是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因此,初步建构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前述的三个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深度学习;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作进一步的过程性分析,寻求达成目标的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条件。

(二)认知过程深度分析

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学生处于高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如前面学生认知情况的分析所述,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多是从感性经验出发的,他们的兴趣点往往在很多新生事物上,而透过这些现象去探寻本质的理性认知层面,高一学生往往会“慵懒”、不屑一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想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效进行目标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认知逻辑,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新”情境素材,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中,根据当前时政热点话题,选择我国5G相关发展话题,采用学生助力家乡5G发展的政策举措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开展课堂活动,合理运用了视频、成都市5G发展及我国5G基站建设等情境素材,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能达到的任务,进行问题引领,发挥同伴小组探究合作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抽丝剥茧,“心甘情愿”地进行课堂深度有效学习。由此可知,教师需要再次审视和梳理初步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在达成过程中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和问题,也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可落实的具体探究活动以及相应的条件支撑,避免教学目标实际达成过程落空、教学目标虚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三)教学目标精细加工

到此为止,我们经过前述工作,对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客体、达成条件、目标落实等有了深度的认识,紧接着需要将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和准确的学科语言进行表述,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第一,通过感受我国5G发展成就,探究当前5G发展背后的难题,让学生亲自感悟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其发展5G战略的重要性;领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意义,自觉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制度自信。第二,通过探究寻觅成都市助力5G发展的政策举措,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三,通过层层深挖两个结构化、真实性的两难辩题,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作出理性解释、判断和选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第四,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5G发展层面的政策支持和结果导向,让学生真切体悟制度差异之下的中国成就,并在学生自主生成的基础上点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的能力。第五,透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理解法律在维护市场主体利益方面的作用,感受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性,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的能力。由此可知,教学目标当中融合了学生主体活动,并达成课程标准要求,整合了此前的教学目标表述。在此教学目标引领下,通过后端教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导向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和渗透思想政治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后端:凸显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设计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如果将教学过程比作一段航行,教学目标就应是我们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而核心素养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1]。2017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还延续原有的三维目标,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达成没有足够的意识,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没有深刻地理解,从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出现偏颇。基于此,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所遇问题分析

1.无法理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走访分析,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概念模糊,无法理清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及不同,仍沿用原有的三维目标思想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少相关理论指导。

2.制定教学目标格式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应是根据教学参考书。大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愿意参考教学参考书和教材,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制定。教学目标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供方向,是为学生学习服务,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主观臆断。

3.应试教育的束缚

新课程标准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目前虽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会以考试为主,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造成目前教学目标的形式化,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特点

1.注重学生发展

“三维目标”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注重知识学习,忽略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教学模式化、系统化。而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实际,倾向未来。化学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2.从“教”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原来的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旨,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提倡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学目标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再以教师的喜好为主。

3.注重学生未来

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旨,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核心素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大力提倡学生的学习融入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三、核心素养理论下化学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研究化学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从原有的“三维目标”到如今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进行。而“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延续[2]。核心素养目标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对目标内容进行再次深化。所以,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做好“三维”到“多维”目标的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现新时展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2.依据教学内容及特点

化学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种,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同样,不同类型知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变化。教学目标作为化学课堂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中应以教学内容特点为主。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钠单质的性质,又通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之间的比较研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这两个部分的学习,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实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依据学情以及教学环境分析

一节化学课能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培养哪些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都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制定教学目标应从认知能力、情感需要、思想特征等多方面入手,同时,化学应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创新实践的精神为主要目标[3]。只有把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标准,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分析教学环境,所在学校能否提供所需硬件条件,也应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条件之一,不可一概而论。

四、核心素养理论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化学课程标准是所有化学教学活动的依据,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也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经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以Fe3+与Fe2+的转化为例。(1)通过实验了解Fe3+的检验方法,探究Fe3+与Fe2+的转化方法。(2)通过探究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常用试剂,深化氧化还原本质和规律的了解和运用,初步形成正确推理的能力和利用氧化还原规律模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保存FeSO4溶液的方案,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自制过滤器,启发与培养创新意识。(4)通过了解“硫酸亚铁片”的使用方法,感受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科学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将核心素养理论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雪雁.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立的思路与实践[J].高校论坛,2018(1):11—12.

[2]张玉洁.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沿革探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教学目标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自身的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以消除文盲为教育目的,一直到现代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为教育理念,可见国家对教育是在不断的革新,以求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师范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师资,在这时的教学目标也要做出改变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师范学校;体育教学;专科

师范学院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各类别、各领域的师资力量,而作为老师,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思想和价值观,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单是专业知识上的传授,还有思想上的影响,而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除了学生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会使用到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学理念,特别是对年龄较低的学生的体育精神的教学,因为现代中小学学生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对体育运动越来越轻视,所以新时代的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改变就应符合现代社会中中小学学生的需求。

一、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的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即:体育运动所涉及到的技巧和知识。这都属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因此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培养,也就是师范性,因为这里培养的不是专业技能人员,而是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这也就要求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的不再是统一性的人才,而是多元化的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特征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统一性的教学模式,只是适用于部分学生,而现代学生在性格上更加的多样化,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当老师遇到了多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心理上产生了应付感,从而采用了不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小学是学生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教育的基础,所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就要拥有足够的渐变性,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但这也是很多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所欠缺的部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工作的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一方面是非体育系的体育教学没有被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体育老师缺乏自我学习意识,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落后,不符合现代学生身体和思想上各方面的需求。

二、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一)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很多专科师范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都是重技能轻教育,这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需求标准。体育教学中的四项因素为:老师、学生、教学方式和运动设施,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都忽略了四者之间的联系,很多老师只是在促进新的教学内容的进展,从而忽略了学生,因此在每一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是老师所要关注和重视的关键所在,这也是目前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所欠缺的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于运动器材、设施的合理应用和应用效率,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态度变化,都是现代体育教学中老师所要关注的部分,一堂体育课是否把这四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直接决定的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学内容首先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喜好,让全部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运动。而运动器材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是创建和谐运动的基础,所以运动器材和设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遇到破损严重的运动器材,要及时更换或修理。所以对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和器材这五个对象进行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新时代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必然需求。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身体的运动,所以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全面、准确和专业的了解,而以往的体育教学,老师只是单一的组织学生进行各项运动,但很难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特别是以前运动意识较差,体质较弱的学生,很难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单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单方面的进行体育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比如:在球类或短跑、长跑等运动时,发现相对体质较差的学生,那么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时,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方式的体育锻炼。而针对部分运动意识较差,不喜好运动的学生,老师就要以主导地位,带领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运动中。在体育教学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各项体育运动基础技巧的培养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球类运动中的技巧、动作,或是跑步的一些动作要领等,因为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简单的模仿个体育运动,但专业度不足。

(二)高效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

师范学生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教育部分,体现形式则是对自身教学的分析和做出的改变,即:评价研究,以求体育教学达到高效的目标。高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效果”与“效率”的结合,而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从两方面进行:1.体育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和教学中心,选择科学的合适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心理、思想上的变化,以及体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教学效率方面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教师的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应拥有足够的多样性,以适合不同身体素质和性格爱好的学生的需求。2.学生的学习过程。现代学生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这就令更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大、无兴趣甚至是讨厌体育运动,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引导,改变这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态度。3.学生学习的资源。这方面主要包括了课程时间、运动器材和环境等,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程。运动器材陈旧或缺少,这些都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学效率。结语

三、结语

总之,现代师范专科体育教学,不应再单一的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体育教育,即:体育精神,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认识体育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与运动精神。

作者:贺春光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范文4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环境性条件建设

笔者利用曾经所在学校及师、市的教研活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查,就一线语文教师的常态化教案及公开课教案进行收集共80余篇,专门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部分展开深入分析。同时选取了5篇教学设计并对照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15个小时的课堂观察,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当中13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发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的方法僵化

在作者曾经所待的学校,教师都是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框架。该地区其他学校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三维模式的机械套用,是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僵化的表现之一。其次,照搬、照抄老教师或教参上现成的教学目标,甚至是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最后体现在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类未交待清楚,也不知如何落实的空泛性表述的反复使用。

(二)目标设计的表述不够清晰

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后的教学评价切实可行。但在实际调查中却出现目标表述对象不明确,行为主体时而是学生,时而是教师;表述不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是缺少“在什么条件下做”就是缺少“做的怎样”;表述过于繁杂,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达近七、八条;行为动词不清晰,使用一些无法观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抽象动词,如把握、感受、了解、体会等,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三维目标表述混乱,缺乏层次性。颠倒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显得随意性大、跳跃性强,导致教学中心游离不定,教师教学流程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目标设计的达成存在机械化和应试主义倾向

目标实施的机械化体现在教师拒绝或无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将课堂流程严格控制在自己预设范围之内,且严格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授课。或片面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将教学重点过分放在对基础知识、文本内容的掌握,而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方面的的教育,未做到真正的三维整合。部分教师上课不拿教案,教案上教学目标的呈现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导致目标设计达成虚无。此外,家长及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访谈过程中,几乎每个教师都提到了对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强行向老师要成绩,甚至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尺度,家长对学生成绩高度关注,使很多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淫威之下,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强调“知识与技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应该从教师及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表述。其次,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也是真实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必备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基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与学生

1.理解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1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要站在学科高度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及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师应该多加研读。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分析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部分明确了学段目标和内容,将义务教育分为第四学段。详细叙述了每个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程度。但是教师仅仅依靠学段目标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显然是不行的。教师还应在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所写得分析性文章或著作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有效资料(教科书、教材编写说明等),明确学年目标,细化到学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分析教材中的单元目标,以单元提示为突破口,把握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对本单元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明确该课文在单元的位置,使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在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实现。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上述几点教学要求及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可以设计为:

2.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目标设计所利用的素材,其中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因此教师要有教科书意识,任何教辅用书或教参都是为教科书服务的。教材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媒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不可能所有的资源都利用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这种理解和分析要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要顾及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度。

3.解读学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解读学生。解读学生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个人及群体进行关注。就个人而言,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就群体而言,教师要解读不同群体间的不同特性。针对学生的解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他们的群体中进行观察和对话。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能够参照学生的建议。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说是针对学生的、真实的。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火烧云》的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材料积累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明确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结合课文用三到五句话复述自己所看见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火烧云时的心境。评析:课文以《火烧云》为题,对于这个专业名词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心里会产生距离,不亲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火烧云与平时学生经常见的晚霞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平时他们所见的晚霞是什么样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文本学习难度意识降低,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复述自己所见到的火烧云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理解文中火烧云不断的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它的多彩、奇妙。进一步学习习作的写作方法。

(二)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1.以时间为序,细化目标层级结构

首先,从层级结构来看,课程标准是按学段目标+领域的方式来划分的。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交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也在进行识字写字、习作的教学,同样也包括语言表达的运用。其次,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自上而下,逐级细化的,教师通过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单元目标,每一单元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学期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依照时间顺序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螺旋上升的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随着时间逐渐提高的逻辑规律。

2.根据学习结果类型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

从课堂教学目标反应的价值取向来说,有行为性的目标、认知性的目标、情感体验性的目标等。行为性目标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和行为程度五个方面。认知性目标的表述采用内隐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模式,即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做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情感体验类目标的陈述,旨在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行为结果不做具体的规定。2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表述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也各不相同,例如行为目标表述采用的动词可以是:认读、背诵、复述等;认知目标表述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归纳、计划、解释等;情感体验类目标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了解、讨论、体会、欣赏等。当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类型之后,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动词来表述目标,这种目标表述方法更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三)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

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能够的,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研文化的培育。

1.教学目标设计的制度保障

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制度是促进真实教学目标设计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控评价机制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实施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适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与监督。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教案编写相关的评价和考量机制,供学校进行具体参考。其次,学校可以举办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公开评比活动,运用鼓励机制促进教师思考,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关注度。再次,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沟通建议,吸纳不同的观点,加强自身的设计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以学促教。

2.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也是影响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资源有很多,但是要真正把它们纳入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中去,还需要教师、学校及教育部门付诸一些行动。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需意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花费资金来为教师统一配备相关的书籍、期刊,方便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阅。除此之外,还可以购买一些专业教学网站的账号,便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另外学校可以建立拥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网络平台,就教师的优秀教案、讲课视频、教学研讨进行上传,供大家学习借鉴。教师还可以就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好的技巧、方法等与大家交流、磋商和共享。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政策、资金及相应的指导、培训方面对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如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州、市范围内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的比赛活动等。

3.教学目标设计的教研文化培育

教研文化指基于学科内涵,凝结在实践之中,看似无形,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一所学校“整体的生活方式”3。因此,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需要教研文化的培育。教师通过教研文化的浸润,能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就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教研文化浸润着教师的研究精神,为真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动力的支持;教研文化提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资源,为教师设计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出现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矫正的策略也需要从各个角度切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的推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学校及社会也需要在政策、环境上给与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教学目标范文5

 

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现状   1.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培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从而达到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现实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老旧的教学模式,结果培养出来的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高职英语教学只有突破传统,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毕业的学生步人社会后才能在英语应用方面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的英语教学才真正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注意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加大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和工作需求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法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要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孔子一贯倡导的教学原则,即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初中)不同,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挖掘ABC各个层次学生的潜力,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消化不了”;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因势利导,给以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地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辅助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   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直观性、及时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集合幻灯片、电影、录音等多媒体元素,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影结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学方法势必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其切换方便、涵盖内容广泛等特点,高效而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趣的、可视可听、直观动感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课本、光盘、校园网和Internet的资源,制定学生的自学提纲和要求,倡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进行学习全过程的监督、调控和帮助。   3、兴趣鼓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运用语言的能力参差不齐、对英语学习普遍不感兴趣的现状,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使学生能主动的学好英语进行探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首先,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以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态,灵活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和“课上为师、课下为友”的亲和能力,都会在学生中产生较高的威信,从而使学生因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好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这样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抓住第一节课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准备的开场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向学生介绍英语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在将来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问答的方式介绍一些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揭开英语神秘的面纱,使学生们卸下了包袱,也为今后的学习培养了兴趣。最后,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学生喜欢唱英文歌,就给他们教唱英语歌;喜欢做游戏,就做游戏。   这样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歌声中体验到快乐,在游戏中寻找快乐。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轻松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感受到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4.交互式学习法   由于高职教育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双重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贯彻“学一点、会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和“边学边用”的原则。尤其是,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更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应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交互活动,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积极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分页标题#e#   5.形成性评估法   当前,形成性评估在高职英语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及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肯定。相对于传统的一张考卷“定乾坤”的不公平结果,形成性评估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方面情况作出的较为全面、公平的动态评估。形成性评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是时代赋予英语教育者的光荣任务。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最新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现状,不懈探索和专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法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育者终生的研究课题。摒弃不适宜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时代要求、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每位高职专业教师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目标范文6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然后由教师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补救的教学新模式。实施目标教学时,师生的一切活动都以目标为中心,围绕目标展开,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而齐心协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目标教学的优越性

(一)目标教学策略使教师上课有侧重,增强重点性

实施目标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对本节课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提前进行预设,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讲解,哪些知识需要着重突破,哪些知识属于疑点需要释疑解惑,哪些地方学生已经掌握,可以一带而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侧重,才能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进行,从而真正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释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目标教学策略使学生听课有目标,增强针对性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要提升的能力,要达成的效果,学生有了这样的方向,听课自然就提高效率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掌控着目标的达成情况,当遇到学生走神的情况,就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迅速回到课堂的现场中来,不至于想得过远,以至于思路跟不上总体的节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总体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目标教学策略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前提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和统帅,教师在课前所设定的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同时又是学生学的目标,二者是统一的。课堂教学要带着这些目标出发,还要时时检测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要落实到这些教学目标上来。因此说,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前提。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呢?那需要我们教师做到两个吃透。一要吃透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教育专家编写的,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明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要培养的能力,课堂最终所要实现的效果。二要吃透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哪些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接受这些知识学生会在思维上遇到哪些障碍等等。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群体情况,又要关注不同个体的学生,争取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预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知晓,实施学案教学就是对落实这一目标的有益尝试,课前教师制定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预习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成目标。

(二)有效实施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关键

目标真正落实才是关键。因此,在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预定目标的有效落实,否则,目标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怎么落实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教学双方必须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师生互动等等,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学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习,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指引作用,使得教学过程沿着这一目标顺利前进。在实施目标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充分的自学,凡是学生能靠自己的能力在自学中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一带而过,从而留出足够的时间用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处理上,这样有助于整体目标的达成,从而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结语

教学目标范文7

(一)教学分类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学老师和学生要达到一种学习结果和标准,这种标准随着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复杂化而不断的变化的,呈现不同层次和变化。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必要加以提高。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被学术上誉为现代教育评价和课程编制的基础,其价值在于①为教学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②综合教育学目标细目和课程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③对教学目标的基点进行了调整。他是可操作性的也是可描述性的,可以体现任何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教育哲学下的各种行为变化。

(二)国外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框架

近三十年,许多的教育学家对教学目标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

1.布卢姆分类

其分类有四点原则,即结合教学大纲;逻辑一致性;兼顾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确保广泛适用性。将目标范畴分为三个领域:认识、情感、动作。一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目标分类的体系中,布卢姆学派是科学性最强的。

2.加涅的分类

加涅根据布卢姆学派的理论,根据学习分成了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反应学习;③动作连锁学习;④语言连锁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语言信息,认识,态度,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他在布卢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心智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与发展

1986年布卢姆在华讲学,目标分类理论在中国国内广泛流行。如今目标分类实践涉及了我国25省,近万家学校。各地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布卢姆的六级前三级是科学的后三级不是。因此将布卢姆的六级转变为“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四个层级,并提出了中小学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情感、个性情感、社会情感和情感健康这四个方面。近年来各地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建立了中国化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中学的语文和历史的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中学语文历史教育中目标分类问题

(一)认知的情感水平低

在中学的语文和历史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认知和情感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偏低。其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文科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记忆和回忆的知识多,尤其是历史,而要求学生评价总结比较的部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师对技能理解不明确。认知领域要求学生利用抽象的感念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联系,这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但是老师在纯属目标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认识到学生总结推广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不能在此方面进一步的陈述,导致了学生在认知领域的低下。这是教师在语文和历史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不能很妥善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认知和情感领域没有显著差异

在认识领域无显著的差异,表现在语文历史的教学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少,可见在目标分离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操作水平。在情感领域,有显著的差异,可见感受水平明显多于信息和技术。

(三)认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有显著差异

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认知领域,数据表明有很大的差异,其了解水平高于其他两个方面,说明历史和语文的教学偏重于回忆和再认;在技能领域,差异明显,数据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较多的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独立操作的目标;在情感领域,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感受水平多于另两个领域,在教学中感情教学多侧重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

(四)教师对动作技能领域理解偏差

中学教师在采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是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就是对动作技能理解偏差,在历史教学表现尤为明显,语文、历史学科在动作技能设计少,在智慧技能设计的多。在有关动作技能领域的偏差主要是教师认为很多技能是智慧技能而不是动作技能造成的。例如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其实是智慧技能不是动作技能。即在教学目标中运用语言陈述的技能水平。

三、结论

教学目标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目标;案例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只有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想要使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树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好的数学教学目标才能够给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在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对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好的发展,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关键。

1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含义

在教学的理论当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和别的教学目标概念不同的,小学所指意思则是刚刚进入到校园生活的小学生,他们所担心不是以后的发展怎么样,而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是否能够听懂等含义,那么,小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与具体的实际情况一起进行,对并不是很清晰的目标相结合,进而引导出教学开展的作用,这些便是数学目标的含义了。

2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失落

2.1教师在认识方面的不足

有些教师在认知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他们认为“几句话就能解决”,并没有完全的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质,他们认为教学目标仅仅是关于教案设计的一种方法,就好比一个“标签”一样,并没有太大作用。

2.2教师把能力不够

有的教师也建立了数学教学目标,但是在数学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并不是很合理,不是目标过去短浅在不就是目标泛滥,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只是过多地注重于知识和技能性目标,从而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着急让学生得出结论,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更为严重地忽视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双向培养。而教师自己的修养和知识观念都是关键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对自己所树立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了解,重新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质,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一语中的——“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条件。

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追求

3.1进行转变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建立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键,它也是对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认识到学生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转化,教学目标也是所在课堂的核心问题,它是教学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有着独立的导向和激励、评价功能。能够合理的树立教学目标是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教师在学生“学”以后给予的评价,有助于明确教师所掌握的学生学得“怎么样”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把教学目标准确并正真实现的目标方向。

3.2研读课外教材,合理的把握住教学方向目标

3.2.1分析出教材的编制体系,进而领悟到教材编排的意图性质

教师要搞清楚想要讲解的课程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第几学段或者本课程在体系中所产生的作用,能够及时了解并清楚前后、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时的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一般安排单元内容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知识分开形式进行讲解;二是知识合解法;三是知识递进法。假若合解法定位低年级的表内乘除法,那么按照几以内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除法,能够将单元内容分成好几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的学习过程都相似,从而来引导学生以这类形式进行探索新的知识。

3.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设立一个在基本水平上的知识考验,从中了解并研究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看出学生在学习新的方式时所采取的动机、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进展,探索出学生的学习规律就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了。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教学当中五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的因数和倍数,举一个5的倍数,并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来,并要让学生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能够正确的认识到5的倍数。可以举例子例如10是不是5的倍数、或者7是不是5的倍数,给学生提及问题,并要让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它的作用是为了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能够对于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完整的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订了完整并有效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对目标的追求,在小学的生活当中是离不开数学陪伴的,时刻都是需要着数学的,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程当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的了解并认识到数学教学教育的重要性质,能够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进而赢得小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推动学生的综合性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卫兵.教学目标的现实失落与应有追求——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0,(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