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论文范例

教育培训论文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1

规范、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就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要中央、地方、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各自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之上,履职尽责;站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成长的高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自觉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高校管理干部作为独立类别和培训服务对象,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的总任务和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培训课程,将理论知识学习同日常工作相联系,把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深入实践的锻炼紧密结合,通过示范培训等形式,培养干部队伍中坚力量,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服务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和学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探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并规范学时计算办法,保证干部参加学习的时数达到标准要求。要着力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校内培训组织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高校可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分类施教、重点突出、重心下移、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格局。完善以干部日常表现、业绩情况、学校发展需要等为依据的干部校外、境外培训择优选派机制。高等学校虽为学术共同体,但也有着系统化、专业性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水平的专门业务培训是提高管理干部服务水平和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要鼓励、支持校内基层单位和业务部门组织开展本单位、本业务系统人员的专门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和业务提高的需要自主办班,扩大受训人员范围,提高培训针对性。要建立分级分类师资库,强化综合考评和动态管理。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应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干部对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实际需求,分级分类确立重点优秀师资力量。高等学校作为学术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充分整合利用校内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吸引一批校外优秀师资力量,通过聘请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讲座或主题报告,以建设一支精干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计划生成和课程研发体系创新

高校应根据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在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分类指导大纲,保障教育培训工作既满足学校的改革发展实际,又符合干部成长需要,有助于参学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要以需求调研为基础,设计开发培训项目。高等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参学干部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满足参学干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针对参训学员的岗位性质,培养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其岗位需要;也应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实现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理清办学思路,提高廉洁从政和领导决策的能力;教育引导普通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执行能力,重点加强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党外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上来。要强化调研成果分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需求调研是提高培训成效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要与需求调研的分析成果紧密结合。目前,重需求调查、轻结果分析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数据与课程研发相脱节,不能有的放矢地应用于实践工作。要改变有调查无分析或重调查轻分析的状况,必须建立需求调查成果开发机制,充分运用需求调查分析成果,研究培训政策、培训战略和培训课程及开发。有关单位应组织专门力量,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将需求调研结果细化为近期需求与远期需求,群体需求与个性需求,分层次、分阶段设计研发课程,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需求分析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数据处理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需求调研和课程研发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纳入科研课题的立项管理范围,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结合高等教育行业特点,设计特色专门课程。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应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培养。通过管理干部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等,以主体班次集中授课和专项工作交流研讨的形式,围绕政策法规、应急管理、高教动态等方面内容,加强对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履职尽责能力培养。通过专职管理干部自主选学全员培训计划等,围绕党的历史和基本理论、国家重大政策和事件、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开设自主选学专题,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后备干部“助力成长”培训计划等,以挂职锻炼、拓展训练和跨类别、跨级别培训等形式,为青年干部搭建交流学习、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管理骨干行动学习计划等,采取自愿参加和重点调训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引导干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和具体的行动实践,主动发现和反思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三、培训模式和内容创新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确定的学习研究方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推进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双创新,以研究前沿理论、解决问题为导向,凝聚集体智慧,提升队伍质量,推进事业发展。培训形式要创新,要主动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如中层正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中层副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将主体班次培训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提升干部的工作落实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形式打破干部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帮助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业务本领。有关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案例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最受欢迎,欢迎度分别超过了80%和50%。在研发新课程、新内容和新方法的同时,还应构建和完善信息化课程平台,加强学时管理和考核,规范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培训内容要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和帮助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将“德”、“廉”的培养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管理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干部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者学人的职业素养。以现代高教管理理论、科学决策方法的讲授为切入点,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的管理服务理念,引导其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引导管理干部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在培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服务意识的培养,引导参学干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四、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机制创新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2

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战略人才、培养优秀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从全局来看,几乎每个企业都会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但是就活动所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后员工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显示出较大的提升,这与基层企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基层企业要提升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发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

2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2.1教育培训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2.2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2.3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3提升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建立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2完善基层企业员工培训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3.3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法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3

办班前征求参训学员的需求,能使授课内容有的放矢;办班后听取参训学员的反映,是检验授课效果、改进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农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笔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与有培训需求的学员和接受过培训的学员多接触,了解他们对近期培训的要求和期待,对以往培训存在哪些问题和看法,对教师授课有何期望和意见。大多数学员反映参加培训是件好事,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但如果培训时间内容安排不恰当,会耽误农时,减少收入,这是不积极参加培训的客观原因。有的说“农机培训要少讲理论,多讲实践。”也有的说:“有的教师按教材照搬,不能联系实际,不如在家看看书。”还有的说:“教材上一些机型和检查调试的仪器设备,我们这里没有,教师白讲,学员白学。”有的还说:“教材上用塞尺调气门间隙,还不如用手搭搭准。”有的还说:“理论学了没有多大的用处。”等等。需求信息有了,以后的教学安排我们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下乡为学员释疑解难和现场授课

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学员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难题,教师有责任将信息分门别类,应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的该向上级汇报,有的要寻找有关书籍和资料,有的要请教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机手,有的要根据机型的结构、工作原理,仔细观察,反复思考,认真测算,反复试验才能解决。如有些驾驶员的拖拉机燃油供给系统经常出故障,我们就送教上门,组织同村的驾驶员现场办班授课,指导他们分析故障的原因,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排除故障。为了杜绝和减少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教他们在油桶盖上焊个考克,把油桶升高,用耐油塑料管从考克接头连到拖拉机加油口进行密封加油,教他们按说明书定期保养燃油滤清器和沉淀杯,只有燃油系柴油干净了,喷油嘴就不会咬死,燃油泵精密零件就能减少磨损,从而燃油系故障减少了,拖拉机效率就会提高。在排除故障中发现一个喷油嘴不喷油,是喷油嘴咬死了,换上新的喷油嘴,农村没有喷油器校正器,我们就教他们直接在拖拉机上调,卸下喷油器帽,松开拼紧螺母,转动调整螺钉与喷油器弹簧刚接触时,再拧进2圈,此时喷油器喷射压力可达(125±5)kg/cm2,符合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要求;若转动喷油器调整螺钉与弹簧刚接触时,再拧进3圈,它的喷射压力可达(175±5)kg/cm2,符合上海-50型拖拉机的要求,然后拧紧螺母,装上喷油器帽,再转动曲轴听到清脆的喷油声,就完成了喷油器的检查和调整。用上述方法和原理还教他们检查了燃油泵的供油压力。在现场有学员向我们反映“:拆高压油管,看油管接头油面波动既浪费柴油又看不清,也麻烦。”我们就教他们听喷油器喷油声,在飞轮上做一记号,检查调整方法与拆高压油管一样,但喷油提前角比供油提前角要滞后。现场授课结束时,好多驾驶员高兴的说“:你们这些教师既给我们排除了故障,修好拖拉机,还教给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了服务田间地头。”对于用塞尺调气门间隙,我们会在机手门口办班,先请他们把拖拉机开出来,由他们用塞尺调和手搭搭调做个示范,结果塞尺调的真不如手搭搭调的准,这好像是“事实”,但没有道理,到底什么原因?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原因是气门摇臂头端面与气门杆端面磨损了,我们教他们拆下气门摇臂,发现摇臂头端面磨了一个坑,用塞尺调的气门间隙=标准间隙+凹坑深度,摇臂头端面凹坑深度越深,塞尺调出的间隙与标准间隙相差越大,我们又教他们把磨损的气门摇臂头端面用砂轮磨平,再用锉刀搓成一定的弧度,将修整后气门摇臂装上发动机,用塞尺调的气门间隙就是标准间隙,比手搭搭准多了。他们又说“平时调的气门间隙又不是修理,拆气门摇臂太麻烦了。”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接着我们就教他们先找到可调的气门,再将调整螺钉拼紧螺母松开,然后将调整螺钉拧到与气门杆刚接触,退1/5圈=72°,为进气门间隙0.3mm;退1/4圈=90°,为排气门间隙0.35mm,然后教他们拼紧螺母,请他们复查,他们手搭搭,又用塞尺测量后说“:太好了,既准又方便,你们不但是理论上的教授,也是技能上的专家。”我们告诉他们,这是利用调整螺钉牙距=1圈=360°,摇臂主被动臂之长和气门间隙计算得来的,要想成为技能高手没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

3理论课要科学设计,讲出活力,讲出效果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4

1.制定切实有效的三才人员培训目标

知识水平: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知识水平逐一核实,分类实施知识水平提高。对未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确定知识水平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文化知识考试情况,落实学历提升目标。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定期举行文化知识考试,确保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对本科学历人员(含双专),在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落实在培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业。专业技术职务(业务能力):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现状逐一核实,分类实施专业技术职务提高。对无职称人员,督促其结合自身工作性质,确定专业技术职务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自行制定学习及参加职称考试计划,并报考委办备案,落实职称提升目标。对初级职称人员,鼓励符合职称提升条件人员,积极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评审。对中、高级职称人员,督促继续学习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待具备条件时,积极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

2.加强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优秀的培训教师,应值得我们思考。公司聘请外委培训教师,尽管授课专业,但存在着对企业职工知识、技能现状认识不清、与职工交流性差、不能长久留在企业供职工请教、费用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相比,企业内部培训教师有较多的优势。公司更应关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员工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公司也需要及时组织针对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使其得到及时的充电和提高,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派他们出去研修和请专家进来传授。

二、高度重视,完善制度,为开辟三才晋升渠道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人才库,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经营管理、技术业务、岗位操作技能开展三才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岗位对优秀人才按照核心、骨干、后备进行选拔,建立公司人才库,进一步规范三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有层次培养奠定了基础。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创新用人理念,拓宽企业用人选人视野,打造人才建设平台,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鼓励人才提升业务素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采用“公开竞聘”和“公推优选”两种方式。正科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采用“公推优选”方式;所有副科级(科级助理)和一般岗位选聘时,采用“公开竞聘”方式。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结合需求,有效激励,创建人才成长长效机制

1.企业文化导向

公司要对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考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工作优秀、效果显著的单位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工作成绩突出者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予以嘉奖。设立高技能人才示范岗,先进生产者,优秀青年等设立与开展,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到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提升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薪酬上大力倾斜

管理人才竞聘上岗试用合格后,兑现相应待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核合格后,享受技能津贴和操作技能奖金。技师(师傅)带徒,落实培训计划后,按带徒每人每月兑现带徒津贴。作为激发职工潜能,调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接受再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励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总结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5

1.从片面的技能性培训转向全面的发展性培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引起了国内的重视和关注,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与体系设置等。实践中,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积极开展了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促进他们再就业。调查表明,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预期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2004年,浙江省遂昌县为了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确保他们的可持续生计,举办了电动缝纫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但是由于培训内容比较片面失地农民的参与规模较小;失地农民参与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低下的案例同样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西湖区三墩镇等地。通过对浙江各地的调研,笔者发现现行失地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要提高培训效果,必须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和需求,调整现有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从追求以提高技能性培训目标转向以追求全面发展的培训目标。全面发展性培训项目至少应包含补偿性、职业技能及创业等培训内容。

由于受社会资源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失地农民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在语言表达、阅读能力、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存在着能力相对不足或缺陷,造成这些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失去的受教育机会。因此,补偿性培训内容宜侧重于基础知识培训,集中在提升其语言表达、社会交际、城市适应、法律及宏观政治经济知识普及等方面。通过对失地农民的基础知识补偿性培训,将会最大程度地消除和弥补其“文化上的欠缺”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从而为下一步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性作用。当前,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有较多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但实践中,补偿性培训并没有积极开展,导致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佳。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如果先对他们进行补偿性培训,那么后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将会显著提高。由于小农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缺乏团队合作等经历,导致其纪律性和组织性较为缺乏。因此,在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是提升其工作发展潜力、提高经济收益、改善人际关系和消除社会排斥的心理驱动力。

在就业工作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失地农民往往被视为职业技能缺乏者,容易被社会各界忽视其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失地农民很少能够享受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提供的创业培训及后续服务。然而,创业培训却是提升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国际劳工组织(ILO)倡导的SYB(StartYourBusiness)培训等经验表明,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引导培训、创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计划培训三个方面。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中,创业引导培训以培养失地农民的创业意识为目标。根据失地农民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艰苦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合作创业意识应成为创业引导培训的主要内容。失地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应侧重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包括培养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两方面的能力。失地农民的创业计划培训通过为他们理清创业整体思路、明确创业各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计划书,从而提升失地农民整体创业成功机率。

2.引导各类高校关注失地农民培训

目前,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类农广校或其他社会性培训机构。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失地农民培训方面则鲜有涉及。可能有人认为高校主要是培养全日制学生,所以无暇兼顾成人培训。但是我国高校至少有四个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从事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因此,从理论上看成人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之一。实践中,很多高校也在大力开展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培训往往都是大师班、总裁班,很少看到针对社会底层,特别是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的培训。当社会面临困难之时,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关心社会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目前,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不佳,高校有义务、有必要参与失地农民的培训,从而让这些失地农民由“劳动型”转向“技能型”,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激励高校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首先要转变传统培训理念,发挥高校真正服务社会的价值,将优质教育资源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大师班、总裁班培训。要让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关注民生中得以传承,而不在追名逐利中丧失,除了高校的自我反省,还需要教育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育部门可行的引导政策包括采取相关经济措施补偿高校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相关支出、设立失地农民培训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民生问题的贡献度纳入高校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等。

二、金融和税收政策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主体可以由政府设立,也可由非营利组织设立,甚至还可由私人设立。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是对前两类机构的延续补充,能够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建立政府、私人、非营利机构相互合作的培训网络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不同于政府培训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设立的培训机构,它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因此,要鼓励更多私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就要降低此类机构的总体成本,比如设立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等。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融资优惠,可以降低私人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本,提升私人培训机构设立意愿的同时,也利于更多的失地农民参与其中。反之,若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将使得失地农民承担的培训费上涨,这无疑会在失地农民面前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门槛”。税收政策虽然作为一个外生变量,但是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效应发挥扶持失地农民的效用最大化。建议对失地农民培训建立税收优惠的认证制度,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明确规定,其次确认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便于税务部分对减免税资格的认定。从税收内容来分析,这主要是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在税前列支,哪些不可税前列支。当

然税前列支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税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纳所得税。增加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扣除范围,比如相关成本费用允许在税法上也予以扣除,部分收入予以减计,在一定年限内予以减免等等。把相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充分运用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实践中,以减少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项目,从而降低税收成本。从税率角度来分析:一是加大税收优惠的扣除比例,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奖励;二是降低机构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列入重点扶持的对象或者是小型微利企业,使其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减轻总体的税收负担,间接地提高收入、增加利润。因此,要吸引、鼓励私人企业积极参与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私人培训机构,降低其税收成本,减轻其整体负担,同时降低失地农民面对的“经济门槛”,从而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少税收支出,增加利润,既符合私人机构对利益的追求,又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外,还可从金融层面促进失地农民培训,也就是从培训机构融资成本角度来扶持。对于私人机构而言,融资难是目前最大的困难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可融资来源数量少,而且还在于融资成本高,这无疑会对培训机构的设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实行对失地农民培训的金融支持,应该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辅之以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并鼓励商业金融参与,使参与金融单位呈现丰富化和多样化,加大机构可融资金的来源。同时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失地农民培训事业发放低息贷款或降低贷款门槛和放宽贷款条件,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为了有效发挥政策性银行在失地农民培训事业中应有的作用,建议尽快为政策性金融制定专门的财政预算和立法,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这既能保证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又能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失地农民培训等公共事业。其实施可由政府委托政策性金融机构办理与失地农民培训相关的贷款业务,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委托的业务给予定额补贴。总之,对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而言,税收和金融政策的保障,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的政策保障,需要建立配套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支持,以满足发展教育培训的需要,鼓励私人培训机构的设立。

三、财政和土地政策

在当前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实践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以财政专项及培训学费拨款等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培训经费,培训经费是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基础条件。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政府财政资源较为紧张,往往依靠土地财政来补充。而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的土地财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比如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就遇到土地财政风险。因此,依靠财政专项形式支付失地农民培训经费不仅极为有限,而且难以持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问题。事实上,由财政全部负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并不现实。

笔者认为,可辅助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设立支持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财政拨款、培训基金运营收入以及慈善机构捐赠等获取,但是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既任务重,又难度大,简单依靠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不足以维持运转,还可从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中提取(比如提取2.5%),具体比例可参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培训,主要的依据是“涨价归公”思想。土地增值是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并非是由于部分人员实现的,因此大部分的增值收益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主要被开发商以及政府机构所获取,真正落实到失地农民的部分十分有限,这样的分配模式不符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因此,将土地非农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此外,失地农民教育培训能否顺利实现的另一关键要点是教育培训基金能否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借鉴智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交由专门机构运营和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来实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顺利地保值和增值,比如进行实物投资、股票投资、外汇投资、期权交易以及各种抵押贷款、债券等。但是伴随着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收益的增加,面临的投资风险也会加大,需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可以依靠信托公司及其聘用的投资顾问公司和投资机构来完成,通过信托公司可以评估投资市场上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确定最为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组合比例,以确保严密监控风险,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达到在管理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同时,成效良好的基金运营必须使基金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分开,前者负责对后者的监管,后者负责基金的筹集和投资运营等。毕竟教育培训基金涉及到的是无数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基金活动,对此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建立该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财务公开并结合信用和绩效评级制度,以及严格的经济处罚制度。对于专门的经营机构可以是私营机构也可以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前提是符合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根据基金不同资金来源,分别建立不同的账户,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发展全国联营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从而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以确保未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四、结论

随着失地农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社会各界将逐渐关注这一处于社会底层群体的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群体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无法快速适应脱离土地后的城市生活,加上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对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将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事项。政府除了在完善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积极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和再择业创建服务平台,加大对失地农民培训的资本投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新型失地农民,从而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6

培训计划是按照培训需求而制订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框架。制订培训计划,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等。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时间,培训班适当延长了培训时间跨度,注重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及心理测量;二是实践部分,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技能;三是考试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咨询、测量方面的复习。授课教师以学校心理系教师为主,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系副主任担任教学秘书,教学组通过集体备课,将培训目的、培训要求传达到全部任课老师,将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培训目的是提升专业能力,在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参训教师的互动,注重参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四、培训效果评价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7

1.1国际邮轮海乘工作的优势

1.1.1圆周游世界的梦

邮轮停靠的港口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工作人员可以尽情畅游世界,饱览异国风情。海乘人员工作大部分时间在船上,但仍然有机会上岸逛街、购物。

1.1.2丰富人生阅历

船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于世界各地,海乘工作有机会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交往,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结交各国的朋友,获取宝贵的人生阅历。船上丰富多色彩的生活,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国家、不同风俗之间相互碰撞,给邮轮上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将促使他们开阔眼界、思想成熟,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们今后回国以后的就业和生活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1.1.3工作环境好

豪华邮轮就是一个海上移动的超星级豪华酒店,拥有健身房、游泳池、剧院、娱乐中心、商务中心、购物中心、图书馆、美容美发室、医院等。除了邮轮上的豪华设施,还有碧海和蓝天陪伴着海乘人员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1.1.4积累工作经验

在国际邮轮上工作,海乘服务人员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游客接触,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英语水平会取得很大进步。海乘人员在工作的同时,可以学习国际上高星级酒店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份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1.2国际邮轮海乘工作的挑战

1.2.1生活环境单调、重复

国际邮轮服务员长时间生活在海洋上,工作在邮轮上,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与陆地有很大的区别。如海上的水文和气象复杂多变,风浪多,湿度大;邮轮沿航线航行,经常停靠不同的港口;邮轮生活空间狭小,还有噪声、颠簸;长期与家庭、社会分离。

1.2.2工作劳动强度大

国际邮轮客流量集中、邮轮在港口停泊时间也不固定,各方面都要接受检查,清洁保养等工作量非常大,这些都导致海乘人员工作强度大。另外,由于各种噪声、时差、工作没有规律等原因,邮轮上睡眠质量不高,使人容易疲劳。

1.2.3工作环境复杂多变

邮轮上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一样,这些可能会导致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邮轮有时候在港口停泊时间比较长,邮轮服务员有时间在各港口休闲、聚餐、购物,外界的各种诱惑也比较多。另外,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这也是邮轮服务人员面临的考验。

1.2.4心理压力大

邮轮服务员经常要应对各种安全检查,还会遇到突发事件,加上工作量大,所以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他们要经历风浪,还要忍受远离亲人、远离故土的煎熬。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岗位和工作,但具体到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另外,邮轮工作人员全天生活在船上,重复扮演着几乎同样的角色,个人角色得不到转换。这些会导致邮轮服务人员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和疲劳,对职业产生矛盾和厌倦心理。

2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

2.1参照国际邮轮的环境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在有些方面比课堂教学还要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很长时间,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与国际邮轮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设校园文化:①用国际邮轮行业管理人员或者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各种图片等来装饰教学环境;②参照国际邮轮工作的规范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如要求学生注重仪容仪表、讲究文明礼仪和言谈举止等;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高雅的、富有感染力的、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引入校园中来;④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室和宿舍等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酒店建造,学生在学校里可以定期轮流充当国际邮轮上的各种不同角色,让校园弥散着与未来工作环境相类似的职场环境。

2.2结合邮轮工作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设置

国际邮轮服务人员应该具有成熟理性、积极向上、宽容忍耐的良好心态,应该具有专业的技能、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国际豪华邮轮和高星级酒店工作的需要。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个性强,不太容易包容和宽容他人,遇事考虑自身较多而忽略他人感受,合作意识也较为薄弱;有些学生不能吃苦,也不能忍受辛苦的劳动。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渐树立起从业人员应有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从心底由衷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根据国际邮轮的岗位需求完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重要功用,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要将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分配,同时,跟随行业发展不断更新、优化。在国际邮轮专业教育中,除了旅游专业一些传统的课程,还要开设一些文学、哲学、地理、历史、音乐、艺术、舞蹈等人文课程,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让学生接受艺术和高雅文化的熏陶,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2.3建立校外专家库与校内“双师型”教师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国际邮轮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要从多种渠道寻找有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要有一定时限高星级酒店或者国际邮轮的任职经历。首先,在聘用专业任课教师时,要重视实践能力和从业经历,而不是学历背景。积极引进行业中有三年以上从业经历的优秀的服务和管理人员优化师资结构,聘请行业中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其次,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要创造条件派相关教师轮流到国际邮轮上工作。最后,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企业中担任专职或者兼职的岗位,使教师与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就能随时关注到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2.4联合国际邮轮公司共建邮轮人才培训中心

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相比,邮轮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在一艘国际豪华邮轮上有着170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都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邮轮公司的资源,能够为邮轮专业学生提供仿真环境下的培训和实习,效果非常好。例如,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共建的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走进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感觉像是登上了一艘全新的豪华邮轮。整个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3000余平米,地下一层由多间实训室及展示室围绕中庭花园组成,主要有西餐展示室、葡萄酒品鉴酒窖、西餐实训室、亚洲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和船员餐厅。一层是培训功能区、设有前厅、酒吧、西餐厅、中餐厅、宴会中心以及办公区域等。二到四层为客房区域,设备设施完善。可按照国际邮轮行业标准开展邮轮员工培训任务。

2.5进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双重实践教学

首先,要建设好各类校内实训设施,如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前厅等实训室;同时,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是一座连接学生和旅游企业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对学生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实中也有很多不太理想的地方,很多学校把学生实习等同于学生打工,而一些企业则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这些直接导致学生们认为已经接受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实际差距巨大,每天重复简单的某一岗位劳动,学不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酒店管理的本领,自然对实习本身和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产生失望的情绪。要真正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学校必须与实习酒店签订实习协议,从法律层面上约定学校、酒店、学生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其次,对实习的时间、目的和方式要制订详细的计划。最后,学校与酒店方要共同制订学生实习期间的培训、提升计划,并有专人负责监督执行。

2.6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教学模式。企业借用学校的资源培养人才,学校利用企业的设施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双方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受益。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课程教学任务与岗位职能要求有机对接,将学校和酒店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参与酒店一线工作,掌握酒店业务规律和酒店管理、经营、服务各方面细节工作,熟悉酒店的工作方法和相应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企业也可以指派合适的人员指导学生学习或者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

2.7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达到教师确定的学习目的。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完成项目、分析案例、总结汇报各种不同的方式,真正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以下各种教学方法。

2.7.1模拟教学法

教师通过模拟客房、模拟前厅、模拟酒吧、模拟餐厅等,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7.2案例教学方法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援引或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7.3情景教学法

在现有的校内教学环境和条件中模拟工作中的各种场景,将教师与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场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7.4项目教学法

按照岗位技能要求和行业标准,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配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的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7.5问题教学法

教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多方面的讨论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

2.7.6角色扮演法

让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一具体的职务,对某些工作进行处理,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体验这一角色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扮演好规定的角色,使自己和其他学生均受到启示,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结语

教育培训论文范文8

采取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即PDCA循环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可达到培训员工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双重目的。PDCA循环包括培训计划(plan)、培训执行(do)、培训评估(check)及培训改进(action)这四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1)培训计划:在培训前需考虑培训需求,并制定出详细的培训目标,包括预期目标及完成目标,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2)培训执行:在培训过程中,管理部门需全程关注培训员工的动态,同时依据员工的水平和表现,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3)培训评估:建立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并保证反馈信息的真实性;

(4)培训改进:依据反馈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培训教育的水平。

二、明确培训需求

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对其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性明确的培训,最终实现培训目标。企业员工的培训需要,具体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三是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四是潜力挖掘与综合素质,五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

(1)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培训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培训属于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基础内容,只有熟知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电力集体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基层员工可起到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培训,重在对员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的培训,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是企业基层员工提升工作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更新员工的知识储备,提升其工作技能,才能符合社会及企业的发展要求,为电力集体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的培训这是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的关键环节,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等的引导,可让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从而找准定位,明确工作中需遵循的基本规则,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同事、个人与顾客等的关系,促进员工提高工作品质及效率。

(4)潜力挖掘与综合素质的培训电力集体企业在基层员工培训中,需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如提升其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政务礼仪和公共危机应对等能力,并对员工的潜力进行挖掘,让员工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5)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政治理论及思想认识培训可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也是企业贯彻国家大政方针的最佳途径。员工政治理论的培养,可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避免其受到不法分子或者邪教人员的蛊惑,损害企业利益。

三、健全教育培训的评估机制

提高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质量,需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从而帮助电力集体企业总结经验,有效地反馈培训的结果,有利于改进其培训工作。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及具体方法为:

(1)学员反馈标准:员工对企业培训过程的整体看法。可采取问卷、面谈、电话调查和网络聊天等方式获取员工培训后的反馈意见,可采取四分法和打分法作为具体的衡量标准。

(2)知识标准:员工经过培训后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等。知识层面效果评估可采取闭卷考试、演讲和演示,以及撰写论文等方式实施,员工知识层面的效果评估,对培训教师及学员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促进培训教师认真备课,使学员更加认真地学习,为员工的行为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3)行为标准:员工在培训后能看见或感觉到的行为变化;行为层面效果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管理者与同事或顾客评价等方式,行为层面的评估能直观地看到或感受到培训效果。

(4)结果标准:培训工作对企业造成的正面影响。结果层面效果评估采取指标对比法,可选择管理者最关注的培训指标,如工作质量、施工安全和绩效等,从而实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由于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实施结果层面的效果评价时,需对影响培训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丰富基层员工教育培训的方法

(1)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上增添新的培训方式电力集体企业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可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研讨会、座谈会、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新的培训方式,从而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还可采取启发式的培训模式,以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为热点,让员工思考案例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行为,并吸取其中的知识点。还可适当安排户外的拓展训练或课外实践活动,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培训目标,达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取宝贵的经验的目的。

(2)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方式也得到极大丰富。借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或远程教育培训,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员工还可通过网络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也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可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增加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另外,可让职员在各工作岗位间轮换,使其熟悉企业的所有工作流程,获得多种工作技能,从而将其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