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合唱实践

德育教育合唱实践

【内容摘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文章从多方面分析合唱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途径与方法,以期用发展的视角不断推进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

音乐教育;合唱;德育教育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也曾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这说明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单纯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素质。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结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歌唱是实践性、可操作性最强的模块。在该模块教学中,合唱占据主要内容。合唱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其艺术素质、人文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合唱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一)合唱便于施行,易于学生接受

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唱作为声乐艺术,其作品均是由人声进行表达,合唱队员的嗓子就是天然的“乐器”。另外,合唱只需要简单的排练场地和伴奏就可以进行。与其他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尤其是与器乐表演相比较,合唱更加易于实施,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合唱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音乐素养

合唱是多声部的音乐,每个声部的旋律、和声有所不同,这有利于训练合唱队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基础音乐能力。此外,置身于合唱队中,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兼顾到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和整体的关系,这对于训练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音乐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唱是一种把人声编织起来的立体声音艺术,与其他声乐形式比较,其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同声部队员之间、不同声部队员之间、所有队员与指挥之间,都需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团结才是演唱成功的保证。因此,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够找到归属感,积累与他人协作的经验,并且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四)合唱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

合唱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将情感体验上升为理想的道德判断。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的追求。在进行合唱表演时,队员们精力高度集中,感情格外投入,台上台下的演出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这样扣人心弦的气氛里,队员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心灵的境界往往与音乐一同升华。

二、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方法

(一)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推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实施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第一阵地。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外,同时也担负着德育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音乐教师在把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用心挖掘教材内涵,寻找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在音乐中激发学生汲取德育力量的热情。

1.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合唱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要通过合唱作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作曲家冼星海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一部声乐代表作。该作品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热情颂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和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师在讲授这部合唱曲时,首先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进而激发其内心情感,使学生自觉地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融入到作品的演唱中。以此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和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2.指导学生进行歌词朗诵

一部优秀声乐作品的歌词往往就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它或许是抒情的诗歌,或许是优美的散文。好的歌词能够给人以鼓舞,振奋人心。《祖国颂》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大型合唱作品,该作品是1957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8周年所拍摄的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曲。激扬的歌声与影片生动的纪实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颂赞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歌词意境高远,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合唱排练时,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朗诵、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在朗诵中体会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进而激发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高尚情操,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欣赏作品的旋律

教师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之美,使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例如,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该曲运用清新优美的云南地方特色旋律,描绘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静谧的远山,潺潺的流水,淡淡的青草香,远处款款走来的阿妹……音乐将学生带入到如诗如画的美好情景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4.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强调“声情并茂”,要求演唱者以情促声,以声传情。“声”与“情”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一审美原则同样要贯穿于合唱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实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有助于学生感受并把握每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唱出有情感的歌声。

5.排练多声部合唱

人声是最美的交响乐,合唱尤其强调声音的统一。在合唱指导中,教师要将所有声部融为一个整体,做到包括音准、节奏、起声、换气、发声技巧、声部均衡等全方位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所有学生高度集中,听从指挥的安排,不能出现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合唱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定期举行合唱比赛,增强校园德育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作品的艺术美,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德育的力量。《保卫黄河》《七子之歌》《共筑中国梦》等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相信》等作品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作品可以让学生体会艺术所包含的浪漫主义特质;《欢乐颂》等作品可以使学生感知人文主义情怀。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合唱比赛和演出的过程中,在舞台上能够体会到集体付出所带来的荣誉和快乐,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定期举行合唱比赛或演出等校园音乐活动与德育教育在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等方面是统一的,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校园的青春活力,同时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通过班歌合唱,引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受、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班歌大合唱,以此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激发学生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四)用发展的视角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国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这说明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更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德育工作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科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使德育精神与德育理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来,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不断努力奋斗。

结语

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应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转化为“一支动人的歌”,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在真、善、美的世界里翱翔。合唱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能够让所有的参与对象都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周阳君 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廖星露.合唱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音乐,2016(10).

[2]曹旭康.论开展班级合唱活动的有效策略[J].音乐时空,2014(15).

[3]李玲.浅谈合唱活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1).

[4]马秋英.奏响灵动的合唱教学四部曲[J].音乐时空,2015(19).

[5]张琳琳.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加强合唱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6]李劲.浅析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J].大舞台,2010(12).

[7]李楠,陈家海,段续.合唱作品《黄水谣》的艺术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1(2).

[8]戴海云,毛文泉.学校合唱的教育功能探析[J].艺术百家,2010(S2).

[9]李莉.中学合唱艺术教育活动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5.

[10]周晓燕.让艺术之花在课堂绽放——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音乐时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