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例6篇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1

一、在语文学习中进行积累

小学语文的大多数课文平白如话,文质兼美,有许多精彩的片段或句子。虽然小学生不一定能理解透彻,无法全部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但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使课文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积累时,他们日后定会受益无穷。但语言的积累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文字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行为、思想感情及观点的结合,因而要抓好两个环节:一,听读欣赏。即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聆听完整课文的录音朗诵,结合看挂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一面静听默察,一面展开想像,细细咀嚼品味。这是对课文语言材料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层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二,演读背诵。即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课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是有感情有动作的单独朗读,也可以分角色演诵,还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这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将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在这样充分演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二、在现实语境中不断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

1.观察日常生活,品味记录语言。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生活只有同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灵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

2.观察实践生活,联想记录语言。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和观察的视野,让学生欣赏日出日落、风景名胜、去体味野外生活的情趣,去捕捉家乡欣欣向荣的镜头。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语言文字时,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自觉地对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选择、重组,用精彩的语言记录美好的镜头,描绘生活的情趣。这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一种更高形态的积累语言的方法。

3.优化校园环境,实践运用语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语言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体系。只有优化校园语言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采用办手抄报,消息会活动,讲故事比赛,小记者行动等,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积累语言。

三、在博览广记中随时积累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2

听课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广大外语教师并不陌生。听课不仅在于“听”,更注重“看”,从其英文表述“classroom observation”就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它有获取课堂教学信息的含义。故此,“听课”更科学地讲应该被称之为课堂观察。通过听课,不仅可以达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阶段性或功利性评价,更重要的是达到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各校对教师听课的次(节)数都有相应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听课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外语教师在听课准备、内容、方式、角色定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本文将对高校外语教师在听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其引起同行们的共同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

二、高校外语教师在听课中存在的问题

1.听课前心理、物质准备不足

调查的数据显示:62.16%的高校外语教师在听课前未能或很少做充分物质和心理准备,如事先阅读主讲教师的教案、与学生进行交流等。而且也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听、听什么等问题,往往只关心“听谁的课、听什么课”。

2.听课活动中关注的内容单一,记录表设计片面而格式化

从笔者收集到的记录表看,每个学校均只有一份内容和形式相同、适用于所有课程和专业的听课记录表。除了主讲教师姓名、授课题目等客观内容外,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活动”和“听课评价意见”。这反映出教学管理部门只是从宏观上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未能考虑到课程、专业差别和特点。

3.听课方式单一且不规范

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但只有18.67%的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关注;14.66%的听课人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注意视线做了阶段性的标记;88%的高校英语教师只是带上笔、记录表出现在课堂上;只有2.7%的听课人使用录音、录像工具记录教学过程。

4.听课人角色定位偏差

听课人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反映出他对听课活动的认识。68%的人认为,主讲教师是听课活动的主体。这就充分表明,听课人在听课活动中是被动的,并非听课活动的主体,这就影响到其听课的动机、目的。

三、原因探析

1.教材宽泛,导致教师上岗前先天不足

师范生是被专门培养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在校期间应全面学习相关的示范技能课程。其中,英语教学法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笔者曾查阅了主流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在用教材,它们是《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2000)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肖惜,1999)它们均未对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内容、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阐述。《英语教学法》(李庭芗,1983)虽有提及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加之授课教师更注重学生讲课技能的培训,课堂观察这一部分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师范生在这方面的欠缺。75.1%毕业于师范专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事实。

2.缺乏课堂观察方面的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补充教师知识盲点的另外一个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93.24%高校教师在职期间没有接受过课堂观察方面的培训,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在课堂观察上的认识、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匮乏。

3.观测点不明确

课堂观察是一项科学活动,它有着其特有的规程和方法,观测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观测点主要围绕主讲教师、学生、言语交互作用、教师课堂管理、学生认知水平和师生情感交流等几大方面,其下还有为许多小项。但在实践中,虽然听课活动在形式和制度上被明确下来,但调查结果表明现实的无据可循和极大的随意性。

4.教学管理部门对听课制度不够健全

听课记录表是有明确指向性的,它不仅展现出教师在听课中应该关注什么,同时也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设计记录表时,应该考虑到有明确观测点和事前的准备,应该区分学科、专业等具体特点,使听课制度真正发挥其指向和监管的作用。

四、对策

1.使听课活动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Wajnryb(1992)指出,观察经历不仅包括在课堂所花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为观察而作的准备(对观察点的选择、观察目的的选择、信息采集方法的选择以及以何种方式与其他人员的协作等等)、观察后行为(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以及对整个观察活动的反思等)。也就是说,听课活动只有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才会是有成效的活动。虽然没有必要要求广大外语教师从此把他们早已熟悉的“听课活动”这一术语变成“课堂观察”,但在认知上这种转变是必要而紧迫的。

2.由“共同观察相同内容”向“分工协作”转变

在传统的集体听课过程中,听课人往往是观察基本相同的内容,或者各自为政选择自由选择,事先没有认真商议和统一分工。这样没计划、无分工的集体行为,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笔者建议,听课人应事先针对所观察课程的课型特点,共同商议并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并对观察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做到每次“听课”有重点、有方法、有目的,每位(每组)教师就可以带着不同的观察任务去“听课”,这样,既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可以较全面地观察和评价主讲教师的教学。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确定观察点、观察任务,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教学活动,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高。

3.加强听课技能的在职培训

“课堂观察技能要通过学习获得,并在实践中提高。”(Wajnryb,1992)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在职培训,使原本缺失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岗位上得到补充,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此项在职培训更显得尤为重要。

4.增补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课堂观察理论知识

笔者认为,缺乏听课(课堂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其师范技能是不完整的,更不利于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目前,尽管所有高等师范院校都开设了英语教学法这门课程,但有关课堂观察方面的内容却被一带而过。因此,完善教材已是当务之急。

5.加强管理,从“要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由于上文提到的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多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仅对教师听课的次数做出了要求,这就造成了该项活动的收效不甚明显。建议各校,应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课堂观察任务的不同设计出观察内容不同的、有体系的课堂观察表/集/册,使得课堂观察更全面、更有成效。同时,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或者根据师资具体情况,教研室可以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学年、学期课堂观察计划,集中探索和解决几个教学中迫切的实际问题。

五、结语

目前,由于招生人数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英语教师短缺与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矛盾。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燃眉之急。而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短期内不仅可以缓解矛盾,长期坚持更能在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形成良性循环。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3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4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十分重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小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小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其次是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最后是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为了更好地改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对农村语文课外阅读的活动开展要进行不断的探究和改革。

1.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1 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还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1.2 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1.3 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2.1 做好学生课外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州十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2.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2.3 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 师生共读,让学生体验美妙的感受 当然,让学生自由的进行课外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为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到课文的课外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书交流中,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4. 落实检查,深化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笔记;策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02-04

一、缘由

要提高学习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笔记策略是学生英语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少学生还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据本人调查发现,学生利用学习笔记策略的效率极为低下,究其原因有三:

1、生性特点的使然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生性好动,上课喜欢口头回答,很难静心做笔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因此,书面检查时,学生往往漏洞百出,未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再者,初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随着课堂节奏的加快,学生觉得更没有时间做笔记。据学生反映,做笔记太花时间,又误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笔记。

2、教学媒体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以漂亮的动画点缀代替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传统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这必然违背了学习和记忆规律。

3、方法指导的缺失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是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许多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学会做笔记首当其冲。然而,许多初一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认真、详细、系统的笔记策略指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做笔记的方法、作用和意义认识模糊。

二、认识

1、学习笔记:新课程实施的指向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指导初中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是英语教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习笔记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录本,也是学生探索学习的基本过程,更是学生不断完善、健康成长的学习档案。

2、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的灵魂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的确,做学习笔记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非常必要。做好学习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笔记指导的重要性可概括如下:

(1)做学习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加强笔记指导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加强学习笔记指导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进程保持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学会用关联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契领地记录。

(3)学习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4)加强学习笔记指导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三、设计

笔记策略是精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笔记策略,笔者让学生会用笔记、用好笔记和用活笔记等策略加以指导与训练。

策略一:让学生会用笔记

不同的笔记指导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从四方面了解和会用学习笔记。

1、阅读课要旨笔记

阅读课要旨笔记是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做好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大部分教师都需一课时,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于阅读课做笔记,一节课往往未留下片言只语。下面笔者以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4“What would you do?”的阅读课文What would you do if…?为例,介绍三种常用的笔记格式:

(1)非正式纲要笔记

非正式纲要笔记是指采用浓缩的形式标明主要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细节。学生可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

表1 非正式纲要

(2)网络化笔记

网络化笔记是指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标明概念的重要性,用线标明其间的关系。较为重要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概念的方框。方框之间连线表明其中的概念有某种意义联系。它的优点是提供了信息的可见性表征。

(3)合并性笔记

合并型笔记是采用非正式纲要和网络化笔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时,每页笔记要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画一条纵线,靠近地底部一条水平线。左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非正式纲要或其他 类似形式。右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网络画或类似形式。最后,底部可用作总结性陈。

Martin Robinson’s book

1.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2.Fell downstairs and wasn’t moving

3.Burned yourself by accident

4.Injured your knee Was given cigarettes

Have medicine as candy

Was asked to meet internet friend

Get pimples

The information about Martin’s new book

2、知识点表格笔记

课文中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英语短语的理解与举例方面。课堂中,教师详细地解释用法,学生多少也做点笔记。但许多学生记得杂乱无章,所谓的笔记根本无法作为复习时的材料和依据。笔者准备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即表格笔记,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课堂中的知识点。表格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中栏记例句,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写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短语或单词 例句或用法 心得

1.rest 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tell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区别have a rest,rest

2.deal with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What to do with the problem

3. put…under… Put the burned area 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Put…in ,put…away,

4. find out

Find out how bad it is when you burned your knee. Find ,look for,watch ,notice …

3、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的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4、“大杂烩”风格笔记

除上述几种笔记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留出笔记本的一小部分,称为“知心港湾”,记录身边的英语词语或英语有关的任何事情。主要类型有:励志篇、口诀篇、美句篇、病句纠错篇及身边英语。

(1)励志篇

收集平时在书本或报刊杂志中读到的能够激励自己的格言、座右铭,并要求学生经常翻看,鞭策自己,作为学习的精神动力。例如: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2)口诀篇

以口诀的形式简化的较难的知识点,不仅朗朗上口,终身难忘,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如:哪些动词后在主动语态中用不带to的不定式作补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要加上to?它们是“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5看(look at,watch,notice,observe);3使(make,let,have);2听(listen to,hear);1感觉(feel)。

(3)美句篇

凡在书本或练习中发现任何值得自己欣赏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中。书本中的长句大多是美句,足可以让学生品味数遍。欣赏句子时,学生往往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眼光审视句子,这对于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长句大有帮助。

策略二:让学生用好笔记

学习笔记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记载下来。事实上,学生借助学习笔记策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目标更清楚,注意更专注,方法更多样,思维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1、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要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锤炼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阵地。建立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必然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和方向,提高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表是我设计的学生课堂笔记,它不仅让学生关注课堂的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更体现了学生课堂的活动内容与课后的反思。学习笔记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检查。

2、在阅读中把握主旨要点

训练Fast reading能力时,不要求学生过多地使用笔记,目的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读完成语篇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然而在Detailed reading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笔记策略来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整体内容,领悟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如议论性的文章可使用表格式笔记:

Main idea Supported facts

Para.1

Para.2

Para.3

若是细节性很强的课文,可让学生使用网络性笔记。

3、在听说中记录关键内容

记笔记是认知策略中的一项技能。以训练听力理解为例,在精听或半精听要求边听边记笔记,因为它需要听懂文本的绝大部分信息,理解语篇的内涵,并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内容的图式结构。

(1)教师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边听边记。若听力材料是对话式,可引导学生用表格笔记加以记录,如让学生重点关注对话中Who,when,where,what,howmany等信息;若是独白式材料,可通过记录关键词(动词或名词)来把握材料的发展线索。

(2)通过上述笔记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问答等任务性活动。

4、在写作中追求高质优品

学生在书面表达练习中总是感觉困难很多,因而错误也层出不穷,如意思不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1)在笔记上梳理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关的要点。

(2)联想以往笔记中记载的好的句式或习惯表达法应用于这些要点的表达中,再考虑选择吻合上下文逻辑的联接词语,让语句的表达自然、流利、顺畅;

(3)之后,在确定时态、语态无错误的情况下,把写成的文章抄写到练习本或答题卷上。

5、在改错中获得反思比较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实情建立自己的纠错笔记,让学生向错误学习,从对错误的认识、纠正与反思比较中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

(1)记录。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自己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错误,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错误录中;

(2)分析。让学生清楚说明正确表达的形式与要求,同时对相似相近相反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

(3)反思。通过对错误的剖析与比较,提醒自己,启发自己,提升自己。

6、在复习中构筑知识体系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解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7、在课堂外扩展英语广度

课内学习毕竟只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方面,课外拓展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的高度和宽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扩充词汇量。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众多英语使用的情景和场合,如果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或觉得很实用的词语通过学习笔记形式积累起来,这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学习资源。

(2)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渐进过程,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途。

(3)提高实践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如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那将是英语学习的美妙境界。

策略三:让学生用活笔记

法拉第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有那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本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渊博的学问与他重视记笔记、善于整理笔记是分不开的。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整理:课内整理和课外整理。

1、课内整理。

做笔记关键在于理解所记的信息,每节课教师都应留给学生三至五分钟让他们依据笔记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趁热打铁”。通过看笔记,学生就能迅速地回忆起有关学习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可在这段时间内记下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内容,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和整和。

2、课外整理

为巩固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对笔记做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复习资料。整理、加工课堂笔记的方法有:忆、补、改、编、舍。“忆”即对照书本、笔记,即时回忆有关信息,是整理笔记的前提。“补”即补充课内因教师讲课的速度而无法跟上导致的缺漏、条约、省略等情况,使笔记完整。“改”是改正笔记中的错字、错句及不够确切的地方,使笔记精确。“编”指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有序。“舍”为舍去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 贾香芸“初中英语笔记策略的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2] 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邵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6

关键词:商务沟通和谈判;商务英语教学;案例教学法;能力培养

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在具体商务环境场景中用英语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能力外,还需要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能力通过实践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中能力培养要求

综合能力培养是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里的综合能力主要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关键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商务写作和演讲、电话营销培养的是学生表达能力与个性能力,而商务谈判和产品推销和展销会则主要通过模拟任务操练锻炼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从上述能力培养要求可以看出,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商务沟通与谈判教学应该使用特有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征介绍

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有效的师生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故其常常运用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中。

2.案例教学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法根据其特点,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由于其重视任务从提出到完成的过程,因此总体实施步骤比较好把握,现就以商务谈判为具体示范,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谈判能力。

案例主题:教学案例之“商务谈判会议记录”

教学任务:商务谈判的会议记录模式和现场模拟

教学目标:掌握商务谈判会议记录格式、文体特征和相关语言词汇学习

任务活动:小组讨论、口头报告、会议记录撰写和现场模拟

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一,导入。教师把学生分成2~3人一小组,并提供一段商务谈判视频(案例),让学生在5分钟内对谈判内容做会议记录,此项任务完成后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记录信息,并初步讨论谈判中会议记录的要点和特征。

步骤二,商务谈判会议记录文体学习。教师在完成上述导入步骤后,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商务谈判英文文本资料(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该文本资料中的文体特征,并且找出文中文体使用表达不符合英语语言,使用不得体和不规范的地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讨论总结报告。

步骤三,商务谈判会议记录语言词汇学习。教师应根据商务英语文体特征,对商务谈判文本资料中的相关商务词汇和句型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关性练习,从而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

步骤四,小组模拟展示。各小组针对上述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商务谈判场景,并进行谈判会议记录撰写。

步骤五,任务完成性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对其组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个性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小组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内部和外部环境

要合理高效使用案例教学法,要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需要考虑案例材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以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自主学习。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类似商务沟通和谈判实操性强的课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尤为明显。但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校也需要考虑其实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便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苗译丹.商务沟通与谈判双语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学园,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