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辅导范例

中学课程辅导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1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省、市、区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实施意见与具体要求。学校作为区属重点初中,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作了初步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晰规划健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自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1.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明晰。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个性飞扬的学园,智慧润泽的乐园,幸福成长的家园”。时刻注重营造“家”的氛围,让师生在和美温馨的校园氛围之中幸福成长,真正将学校作为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特别强调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对学生、教师、家长的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创建学校独特的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模式。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专门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年发展规划。2.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每学年均召开2次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与完善,由心理辅导室负责落实,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各自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活动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并在工作中加以渗透[1]。3.规章制度完善。为了保证有效落实,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守则》、《心理教师从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心理辅导室值班人员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

1.心理辅导室建设进一步规范。为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学校于2015年扩大了心理辅导中心规模,考察采购了先进的“学校心理管理系统”,规范了心理档案管理;制定了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在校园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增建了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自信提升室、团体辅导室,并将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心理辅导中心。2.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2名,国家心理咨询师15名。学校建立了以心理咨询师和德育老师为主要成员的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共22名。学校制定专门计划加强对心育师资的培训,坚持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至少1次培训;加大对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15课时。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等不同教师群体进行自我认识、心理成长、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较多,更为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对班主任简单的心理内容的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2]。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好师生心理辅导工作

1.构建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于2008年将心育课纳入正式课表,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心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设置上,初一至初二间周一节课;初三至初四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在教材开发上,学校自编的《人生幸福课》心理课程被区域学校学习应用;开发的《自主管理》课程获得山东省中小学优质课程二等奖;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心之旅》获得全国NOC校本课程类一等奖。自2013年,学校开设《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情景剧———心灵舞台》、《绘本心世界》、《沙盘游戏———探索心灵之路》、《自信加油站》、《正能量》、《手绘心灵》系列心理选修课,主题涉及学习心理、社会心理、生命意义,形式有心理测试、活动体验、绘本欣赏、案例分析等。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除了由专职心理教师执教的专题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在学科课堂教学及环境中也渗透心理健康课程。首先是与品德课的渗透。在教研中,将心理活动与品德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欢迎的课堂。我们教研组研发的《心理活动在品德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教学成果在全区进行了经验介绍并推广。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心理知识的融入,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每班每周一节的主题班会课相融合,广泛融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班会更受学生的欢迎。3.坚持心理辅导,完善工作机制。12年来,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严格执行心理咨询制度。通过师生心理测评,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面询、信件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接待来访者3000余人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入学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青春期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已写成心理咨询手记20余万字。通过长期咨询记录的整理,将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性咨询与补救性咨询做了分类梳理与对策研究,为进一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与借鉴[3]。

四、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加强家校合作

1.营造心理健康环境。自2012年起,学校校报开设了“连心桥”———心理老师专栏,至今已刊载心理文章37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电视台也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相应的进行专题访谈节目。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学生社团“阳光部落”,每年进行社团纳新,通过团体游戏、校园心理剧、趣味心理测试、体验心理咨询等形式,提升团员的心理素质,并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成为了各班级流动的“小小心理咨询师”[4]。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重视家庭教育,成立了智慧家长提升工程,在各年级每期的家长会上,都由心理辅导室确定培训主题,或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由本校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特点,能够识别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掌握简单的心理沟通技巧,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了解、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及时做好沟通指导工作。

五、加强科研课题引领,实现区域辐射效应

1.加强科研课题引领。在省、市、县、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中,学校鼓励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申报,严格督查课题研究过程,对于优秀的心育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并在全校展示推广。针对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心理课堂教学、学校心理辅导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省市级的课题申报与研究,课题成果现已在心理教学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2.实现区域辐射效应。学校心理老师通过出示省市区各级公开课、主持心理工作坊、为全区班主任和部分学校进行心理专题培训、以及参与电台心理访谈等方式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工作、师生身心健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专兼职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今后学校还将继续保证心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科渗透,心理辅导更加有效。密切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与周边学校、区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所在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东斌.建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的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9.

[2]魏晓燕,王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7)

[3]曲怀英.发展性咨询与补救性咨询相结合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2):60-63.

[4]杜丽萍.如何开展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J].人民教育,2018(12):54-57.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2

本研究以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交互行为为研究内容,利用学习者信息数据和学习者在线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影响学习行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学习者提高参与其在线学习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

1研究背影

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特性,学生作为远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现状是什么样的?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各类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远程教育中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教学资源以及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等实际工作有着重要价值。

2研究内容

2.1课程的选择

首先,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课程的学科性质以及课程数据的完整性,本研究选定了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4门公共基础课课程,这4门课程分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起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上)。这4门课程总共有148575名学生参加课程学习。

2.2学习数据选择

本研究提取了学习平台中4项学习行为数据,分别是阅读课程公告、查看课程导学、帖子、提交离线作业。各项数据在平台中的意义为:阅读课程公告:远程学习者在阅读课程辅导教师的与课程有关的通知内容,学生每阅读一条后台就会记录一次阅读数据。查看课程导学:远程学习者在查看课程辅导教师的每个知识点的导学资料,学生每查看一次后台就会记录一次查看数据。帖子:远程学习都可以课程论坛中讨论问题,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学生每一次帖子,后台就会记录一次数据。提交离线作业:远程学习者每完成一部分课程的学习后,辅导教师会相对的离线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向平台提交,每提交一次作业,后台会记录一次提交数据。

3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对两个学习层次共4门课程从2010秋到2015春10个学期共50731人进行分析。经过统计,我们得到阅读课程公告、查看课程导学、帖子、提交离线作业4个学习行为的数据不为0的学生数量,如图1所示:在10个学期的所有参加学习的学生中,只有19.93%的学生阅读了辅导教师的课程公告,其中专升本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学习者阅读课程公告最高,但也仅仅是24%多一点;而参与查看课程导学这一学习行为的学生与阅读课程公告很接近,有19.13%,其中还是专升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学习者最高,为24.87%,也没有突破25%;有三门课有提交离线作业的行为,分别为大学英语(上)、大学英语(1)和专升本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最高的专升本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达到了46.16%,而大学英语(上)和大学英语(1)这两门课只有10%多一点;最后,在课程论坛中和回复帖子的人数理更少,4门课程中都没有超过1%的人数,基本上没有学习者在论坛中和回复帖子。整体上来说,当课程辅导教师了课程公告和课程导学,布置了课程离线作业后,只有不超过20%的学生阅读了课程公告和查看了课程导学,最高的阅读课程公告行为也只有19.93%,另外,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课程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者参与网上学习行为度不高,论坛交互不活跃,缺乏交互意识。

4结论

学习者在学习交互行为的参与率极为低下。整体上来说,远程学习者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行为中来,BBS的交互是师生交互的关键点,而课程论坛发帖的数据如此之少,严重缺乏交互意识,使得在线学习的师生交互情况堪忧。造成这种参与率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很多,学习者对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的认识不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辅导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了解,对学习者在网上在线学习的喜欢和偏好方面,平台研发人员和资源建设人员认识不够,课程资源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远程支持服务人员对学习者的指导、督促、服务方面还有待提高。

作者:刘岩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3

〔关键词〕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初中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亟须系统性的情绪辅导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中,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主要强调情绪的调节与适应,这与初中生特有的情绪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学生进入初中后,大部分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心理学家霍尔称之为“狂风暴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使得初中生的情绪发展具有这一时期独有的特征: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具有极高的兴奋性、紧张性以及强烈的波动性;情绪发展极不稳定,具有两极性,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问题[1]。面对这些情绪发展特点我们亟须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目前情绪管理课程的课时设置明显不足,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情绪辅导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而需要帮助学生从认识情绪、察觉情绪开始,分专题、分模块,系统地、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因此,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二)传统德育课程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情绪。困扰问题,而情绪管理课程能弥补这一不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现在的初中生处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心理上的动荡却进一步加剧。初中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焦虑、亲子冲突、抑郁、嫉妒、自残、敏感、自卑等,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情绪问题。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心理辅导室个案辅导汇总记录显示,情绪问题占初中生心理辅导问题的多半,多数学生因情绪困扰问题来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很显然,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课程能够完全解决的,而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却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的不足。例如,“如何调控自己的冲动情绪”“怎么样消除自卑”等问题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甚至困扰着学生,传统德育课程很少过问,但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关注的。因此,通过“情绪管理”课程进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标,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课程目标

戈尔曼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体察自己与别人的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来指导个人的思考与行动的能力[2]。简言之,就是情绪的觉察、调整与表达的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逐渐培养初中生情绪察觉的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自我激励和维持积极情绪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一)情绪察觉能力。能够及时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包括出现情绪时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以及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

(二)情绪调控能力。在察觉到自己产生情绪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情绪表达能力。当有情绪产生时,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把情绪“说”出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促进人际沟通。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15个具体课程。具体课程内容框架如表1。

(二)课程实施。1.课程的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三、四节。2.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体验为主,情绪辅导则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角色扮演在本课程中经常被使用,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更真实的心理感受,增强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2)情景模拟通过给学生创设各种与日常生活类似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感受自己真实的情绪变化并学会处理某些情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问卷调查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以及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教学活动中的事例分析和情景设置也来源于学生问卷中所集中反映出的情绪问题,这样更有针对性。(4)心理游戏情绪具有社会属性,心理游戏实际上是一种团体互动,模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促使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更好地观察、学习、体验各种情绪。3.课程评价。情绪管理课程的本质是某一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应遵循心理辅导活动课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与文化课程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情绪变化状况通过情绪问卷,测量参加情绪管理课程学生的情绪状况,对比参加课程前后的情绪变化,看在某些维度上情绪状况是否有所改善。(2)观察记录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情绪行为表现,做定性分析观察学生在实施情绪管理课程中的表现,同时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情绪处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关于情绪记录情况的周记来分析课程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效果。(3)学生个别访谈结果询问学生关于情绪管理课的收获、感受,是否能够学会用最常用的放松技术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排解生活、学习中的消极情绪,能否分辨理性与非理性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掌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获得快乐、发展快乐、获得幸福的诸多方法。

四、课程实施效果

“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以专题模块化的拓展性课程面向有需要的学生,形成了同质性的心理辅导小团体,能够紧扣学生青春期阶段的情绪发展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有情绪产生时,学生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像之前只会把情绪闷在心里。现在他们能够把情绪“说”出来,并用积极的方法去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有学生提到,在上情绪管理课之前,跟父母总是聊不到两句就会吵起来,但现在能够跟父母好好聊天了,父母唠叨时,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易发脾气了,会运用情绪小医生里“换个角度想一想”的方式,把唠叨看成是爱和关心。

(二)课程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情绪管理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达100%,并且在学校期末课程考核中多次荣获“优秀拓展性课程”称号。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于2018年6月被评为滨江区第二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又于2018年11月被评为杭州市第十一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情绪管理校本教材。此课程作为特色校本课程长期开设,在开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文字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案等在内的校本教材体系,并实时更新学习材料,根据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动,教材成序列、成体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最终形成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五、课程实践反思

(一)情绪管理校本课程需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内心。情绪是五味瓶,是和每个学生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的,情绪管理课程应特别重视与每个学生状态的联结,所以上课之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去设计课程,并且尽可能去收集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喜怒哀乐”的故事,把它们呈现在课堂上,这样会让学生对于主观情绪拥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也更容易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二)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带动情绪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目前,学生的情绪体验大多都是在课堂之上,而心理社团是课外有组织开展与心理相关活动的学生团体。教师可将心理社团活动和情绪管理课程相结合,在社团中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角色扮演,感受不同情绪应对模式的内心体验及其产生的影响,并以心理剧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演,让没有参与课程的学生也能体验情绪、思考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从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冲.基于能力模型的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4

五年制高职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实用创新人才。通过五年学习,要使一个初中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因而,必须有一个五年一贯的、科学有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从课程教学的意识启蒙、团体辅导的深度体验、专业实践反馈修正、个体咨询诊断干预、网络平台的拓展研修,多角度、多方法设计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二、以体验学习为追求的团体辅导

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而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背景、心智成熟度等处在同一层次上,差异不大,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也会碰到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和疑惑,因而符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应用范畴。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和自我反思,团体辅导中,学生得到机会可以做许多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成为一种收获并且迁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情境中,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深化,这些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团体辅导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传统课程一起共同服务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属于结构式、封闭式和同质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直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也可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训练、减压训练等为主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团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准备、结束团体等环节。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手指操、大风吹、滚雪球等热身游戏,生命线、我是谁、自画像、价值拍卖等自我探索游戏,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人际互动游戏,职业树、职业人物访谈等职业探索游戏,生涯幻游等总结性游戏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团体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行为变化、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途径进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对辅导团体特别是团体领导者会提出的较高要求。这个要求是双重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策略、评价指标等整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二、比较丰富的团体辅导知识,各种团体辅导的技术,甚至个人咨询的操作策略等。因为,对个别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团体辅导不可能进行深入探究,必须结合个别咨询等其他方法进行辅导。

三、以反馈修正为目的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职业世界与职业生活缺乏真实体验,容易导致其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失真,职业生涯规划的失当。因此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我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体验中感悟和提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实训主要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的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专业实训“使学习者在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体验其职业角色,并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认识某一职业的性质、作用及价值,强化学习者的职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一系列职业活动的展开为学习者了解某一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理想的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或改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打下基础。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完成对已有生涯规划的初步反思: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性格?自己今后如果要胜任这个行业(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相关专业能力?自己已具备哪些能力?还要发展哪些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用哪些办法?这些思考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五年制高职目前一般采用“4+1”模式,即在校学习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真实地感受所在企业的文化、职业环境、岗位对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需求,而在和师傅、同事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来了解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锚”是否已经出现,进而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要修正,那么如何来修正,通过这些思考和修正,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走向成熟。

四、以信息拓展为特征的网络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多维度、多手段、多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新的科技条件,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学习资料、职业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等服务支持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效性。在职业测评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至少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测评服务。目前,职业测评作为心理测验的一个应用分支,已成为一种评价个体素质条件的有效工具,通常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等的测验。职业测评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当前的素质状况,而且可以提供他们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为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购买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职业测评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帮助。二是加强职业信息的。职业信息的收集与是一个工作量大、更新快的工作,五年制高职学校可与企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部门建立网络,达成局域内的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状况,这不仅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择业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较低年级学生的规划启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进行政策信息的推介。政府部门为规范市场、引导与促进就业,往往会制定的各种就业政策,学校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有利于维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中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宏观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预示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前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以个别咨询为手段的诊断干预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反复体验、逐步成熟。期间有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探索、选择与决策、建构与妥协,过程中学生个体免不了出现偏差,产生疑惑,出现迷茫,甚至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果断介入,进行诊断和干预。个别咨询一般采用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也不例外,通过个别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还协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与克服认识障碍,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与学生个体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不同,面临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群体的辅导途径之外总有一些学生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而个别咨询正满足了这种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采用点对点、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从教师的倾听开始。辅导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倾听求助学生关于规划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设想、思路等,摸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辅导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归因,同时回顾之前职业测评结果,并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咨询的具体技术引导求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学生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最终的选择、结论还是要留给求助学生自己作出,辅导教师不能代劳。这里,我们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我提升、完善,辅导教师可以协助,但不能替代。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思量、推敲和权衡,得出的结论下的决断,才更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和更具有持久的执行力。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应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承担,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等,不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观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在一年级,团体辅导则适合将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专业实践中的生涯规划指导重点在四五年级,这三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路径。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的利用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则贯穿五年始终,随时提供服务和支持作用。

作者:陈亮 孙玲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1.

[2][3]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16.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5

(一)从学生角度入手

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智力水平与语言学习天赋入手,根据学生因素进行层次化备课,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切实改善我国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英语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摸底与排查,针对学习能力与英语基础,对学生进行小组式划分,以不同英语学习小组的实际需要为准,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活动安排与学习任务布置最优化处理,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英语课堂教学。

(二)从教师角度入手

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层次化教学的主旨与实际意义。在备课阶段摒弃传统的应用模式,以学生个体差异辅导为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精确把控。教师应积极查阅教学影像,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安排。层次化教学的应用时间较短,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约束,避免不恰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使学生曲解层次化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备课阶段整合英语教材内容,以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为准,合理布置,制定教学形式。

二、高中英语层次化课堂教学

(一)渗透性层次化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积累。英语课堂应灵活多变,更符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说法表达同一层意思,在多方面培养、多角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英语课程内容的理解。渗透性层次化教学在实践应用环节,能有效巩固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层次化、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英语难点探究过程中,逐渐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掌握英语课程内容。

(二)特异性层次化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相同,往往会出现差生难以跟上课程学习进度,尖子生难以获得更大提升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课堂反馈与教学模式优化后,通过实施特异性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特异性层次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详略结合,对英语常见知识进行精细讲解,以此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对英语课程中的边缘化内容进行适当讲解,以此满足尖子生的英语学习需要。特异性层次化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叙述与思考,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配合教师施行特异性层次化教学,才能构建优质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三、高中英语层次化化课后辅导

针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层次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情况,在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过程中开展层次化化课后辅导,在课后辅导环节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点、线、面、体的层次化化模式开展课后辅导工作。2014年3月,我校在层次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课后辅导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实践环节采用层次化化课后辅导模式,帮助我校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完善了我校教学模式与辅导工作体系。在实践工作环节,教师对学生施行针对性管理,对学生在英语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欠缺进行辅导,以层次化的辅导计划为标准,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教师在课后辅导工作开展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安排与调查,以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准,为每位学生制定特殊的学习任务,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锻炼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单词记忆能力,以层次化化的辅导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辅导工作进行情境化布置,使学生在参与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层次化教学的乐趣,逐步提升英语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6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发现,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外辅导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课外辅导;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是来自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满足的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和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实践证明,而在学生的课外辅导方面则成为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课外学习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高中阶段不仅学生课业繁重,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不轻松的,且代课班级较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独立开展课外学生,既能强化学科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为载体,意在说明信息技术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生物课外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也使教师更加重视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一言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也多局限于课本,对外界的科学变化感知不强,造成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信息技术的推广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资源全球化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重大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变现也更加活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压抑的生活使得他们渴望新鲜的事物,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能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更加“合拍”,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时多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复习,而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时即使教师费尽千辛万苦整理出一套系统的复习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却无法完全吸收,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相关知识,把多而广的高中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针对重点和难点还可以作出相应的解释,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三,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形象可爱的动画讲解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感知学习的乐趣。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信息技术在课外辅导方面又有哪些强大的功能呢?

2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外辅导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一题多知识点”为主要考查方式,且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越加重视,且每年都会保持试题的新颖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学习生物时不仅要学会“看”“、听”“、言”,还要学生“思”“、忆”“、练”“、纠”、“研”,即学生不仅要在生物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要在课下努力钻研。高中课堂教学的任务繁重,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学生无法当堂全部“消化”,课外辅导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生物教师的课外辅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因材施教原则、民主主动原则、鼓励创新原则等,在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学相长,密切师生关系。但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问题则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成绩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疑惑,甚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疑惑但对知识却一知半解,导致教师的辅导也无从下手。教师在课外辅导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无论是集体辅导还是个别辅导都能有所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运用信息技术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找出他们在知识认知方面的共性和异性,使制作的辅导材料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于同一个生物知识教师需要制作多种辅导材料:首先,针对生物成绩较好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中只需包含基础的知识提要,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进行简单提示,涉及的知识点要多且广,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起查漏补缺之作用,练习题的设计难度要中等偏上,以高考真题为主,在材料的结尾还要有对于下节课的预习,即让这类学生在课外辅导中能夯实基础知识、训练解题方法、了解新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不需要在辅导材料中增加不必要的趣味性的东西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针对生物成绩一般但思维灵活、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要以心理辅导和方法辅导为主。这类学生多是对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但在心理上或解题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师要承认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协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辅导材料中涉及的知识要全面,对于知识的讲解抛弃传统方式,从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入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和方法,练习题的难度中等,主要以满足学生成功欲望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帮助这类学生稳步前进。再次,针对生物成绩不好但学习的必要却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且知识的安排要呈阶梯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会发现生物知识并不难,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一通则百通”,而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只要自己厘清思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是难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体会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进行表扬,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受老师重视的、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一旦这类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问题所在,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且是明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有可能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试题都不要涉及,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难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难度。最后,针对生物成绩不好且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的学生,制作的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这类学生要么不在乎学习成绩,要么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他们对于学习生物动力不足,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加大力度,制作的材料同样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重点要放在趣味性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对于生物知识以轻快的文字进行讲解,增加实用性的知识,练习题也多以生活实际为材料,让学生明确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辅导资料虽然前期工作量大,但实用性强,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只需对其中个别不适应的部分稍作修改,一次付出长期收益。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课外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效率,随时关注生物前沿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可以为教师节约出大量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明确,课外辅导虽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却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获得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的兴趣和生物成绩,切不可轻而视之,同样,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外辅导的利用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让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融合于课外辅导之中。无论是生物课内还是课外,我们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积极乐观、能力突出的学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助力学生高考,迎来精彩人生。

作者:钟陈山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邢斌,董新姣,林国栋.关于高中生物课外辅导答疑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12.28.

[2]马希霞.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06.05.28.

[3]马天云.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4.13.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式教学

0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键技术。正因如此,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1]。目前,在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改进,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改善教学方式[2]。

1iTools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1.1备课灵活

代谢技术平台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从网上搜寻关于课程内容的信息和资料,并输入网站,利用该信息平台进行资料的展示,从而打破传统手工备课的不便和繁琐,使得教师的备课更加轻松和灵活。另外,在完成备课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备课内容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资料进行预习,从而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利用该平台还能够使教师之间进行课程共享,教师在完成备课之后,可以通过课程的功能公布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查看教学资源并进行交流,补充备课内容,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3]。

1.2针对性互动

通过该平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难,从而开展针对性的互动和帮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传统中学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巡视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方式耗时较长,而且难以取得有效的应用效果,难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应用大平台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或存在问题[4],就可以点击“申请帮助”按钮,系统会将该求助信息给学生和教师,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操作及时了解到求助学生的位置和信息,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1.3实时评价

该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机房的控制软件提交作品,教师能够及时评价学生提交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速度和情况,教师可以开展更加及时和迅速的作品评价,从而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统一上交作品给教师评价带来的不便,使得评价工作更加及时和高效。此外,该系统能够支持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给作品打分,并将完成的作品提交并分享,其他的学生也能够看到,这样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他人作品的优点和自己作品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

1.4随堂检测

该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提供了自由组卷的功能,系统能够利用该功能,自动灵活地组成各种试卷,试卷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多样,能够通过测试控制功能控制试卷的完成,并进行自动批改,节约随堂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1.5课堂记录该系统能够准确记录一系列的操作,教师在利用该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会被记录在系统中,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回顾以往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后期的教学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6]。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分层教学

2.1.1教学对象分层

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打字等基本功测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进行了解;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最后根据学生的层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素质进行分层,对于初一学生,需要根据其打字基本功和网站素材的能力进行分层;对于初二的学生,需要对其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初三的学生,需要考察其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不能仅仅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需要在不同年级中普及,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准确分层。

2.1.2教学任务分层

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备课内容,对课堂任务进行分层。教学任务大致可以分为夯实基础、拓展提高和超越自我三个类别。夯实基础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拓展提高,尖子生可以尝试超越自我,使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1.3授课方式分层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基础素质不同;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授课方式的分层。首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广播,使差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优等生在过该过程中能够巩固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发不同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最后,需要进行课堂检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1.4辅导方式分层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在该过程中,需要对辅导方式进行分层。通常辅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优等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教师对拓展、超越知识的讲解。在辅导过程中,让优等生对一些差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和讲解;优等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帮助优等生在该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学习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7]。

2.1.5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的分层,将其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学困生,教师待评价时,需要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其每一节课都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中等学生,需要其进行能力的提升;对于优等生,要求提供出优质的作品。

2.2创新教学方式

2.2.1游戏式教学

游戏式教学是指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初中时期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发展并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力和专注力不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其感到枯燥和无聊;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式教学的方法,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应用。

2.2.2任务式教学

任务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任务安排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3竞争合作式教学

竞争合作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不止一个教学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共同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竞争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最后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3结语

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系统性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系统性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助iTools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国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56.

[2]闫红.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83.

[3]刘栋言.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17.

[4]罗建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3(10):235-236.

[5]陈旭.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56-157.

[6]袁裕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6-17.

中学课程辅导范文8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种具体教学实施策略。通常是指教师在开展同一内容的教授中,对同一个班级内具有不同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学生分成三个层级,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和区别对待,最终实现每位学生的进步与提升。笔者主要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A层的学生,他们的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思维十分活跃;B层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中等,思维较为活跃;C层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知识较为薄弱,其思维能力较为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分层可以让不一样能力的学生进行衔接,做到互补互助。教师可根据阶段性考核和测试,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分层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应该耐心地向学生与家长讲解分层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目标分层

数学的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把价值观与态度进行融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和学生具体能力相符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章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时候,应该和基本要求相符,对个体发展进行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应该实现最低的课程标准,而中层次的学生应该展开较为复杂的分析,高层次的学生应该培养自身问题探索与分析的能力。最后,依照分层教学目标展开分层的备课,在一个教案中分出三个层次,并让其展现在练习以及作业等多个方面。

三、教学分层

数学课堂的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所以调动两边的主动性非常重要。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对差异性层次的学生进行照顾,保障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对课时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把B层的学生当做是基准,也应该对A层与C层的学生进行兼顾,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某些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对C层的学生进行讲解。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困难,采用不断上升的原则,但要求也不应该过高,并且层次的落差也不能过大。总之,教师应该保障C层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进行等待,而A层的学生可以听懂,能够及时进行辅导。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对于x2=9,这样基本的方程所有学生都会,而对于16x2-25=0这样的方程,除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以外,其他都应该可以掌握,但是对于12(x-2)2-9=0这样的方程,则要求大多数学生会做,最后,2x2+x-6=0这样的方程需要优等生进行掌握。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应该把赏识当做是主要内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该使用不一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特别是对C层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找寻其存在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应该使用激励评价,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激励。如果他们可以回答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就应该加倍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A层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并不断提升自己。

五、作业分层

作业可以对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映,也可以反映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实现知识初步巩固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题型应该是简单到复杂。C层的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B层学生把基础作业当做主要内容,并且增加少量提升的内容,A层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以及综合性比较强的作业。

六、辅导分层

数学课堂之外的辅导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续,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应该具备针对性。对A层的学生,应该展开提高型的辅导,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对B层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对C层学生,应该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也应该不断进行提升,让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进行发展。总而言之,根据现阶段中学生的数学水平的良莠不齐,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缩小两极分化,推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菁.刍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科技展望,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