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挫折教育范例

中学挫折教育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挫折教育

当前,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平时生活中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在学校教育中,这种性格习惯导致的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结合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挫折教育,对于纠正小学生的不良性格,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很有必要。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出发,阐述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加强教师教育培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观念是实践的指导,任何实践的开展和改进都需要相应的观念改变作为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实践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编传统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成绩,不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落后教学观念,真正以生为本,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例如,构建教师培训机制,通过以专题培训的形式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语文教学理念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的新思维、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理念和挫折教育的理念,转变传统教学下的“知识本位”理念。此外,要加强对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班主任和思政教育老师的事,同时也是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教师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语文教学和学生挫折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新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挫折教育的基本路径。

二、改善语文教学行为,丰富挫折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挫折教育中,利用听、说、读、写四个基本环节,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渗透,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挫折教育的实效。例如,创设有利的教学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渗透挫折教育。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设计渗透挫折教育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渗透。在课堂教学阶段则要利用听、说、读、写等教学具体内容对学生渗透挫折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挫折体验机会,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难度较高的考试,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挫折体验机会,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抗挫能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家长娇惯造成的学生性格懦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的配合提高挫折教育的实效。而对于学习困难抗挫能力差的学生则要及时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和关心,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抓住“教”的创新和改变,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渗透挫折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渗透的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身,挫折教育既要注重“教”这一环节的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的作用。例如,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体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体验挫折,体验失败,增加挫折经验,锻炼自身应对挫折的技能。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进行挫折的自我监控。小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是凡事依靠父母或老师,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习惯。此外,学生还要积极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榜样人物,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对抗挫折的精神品质。此外,小学生还要学会自我反思,通过自主反思,在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在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和勇气。小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前提,是小学生对自我进行情感调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要着重引导小学生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提升其知识积累、挫折经验积累,逐步提高自身应对挫折的技能。利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挫折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创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贯彻落实挫折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和学科教育规律的挫折教育渗透实践路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挫折教育;应对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与修养,以及对抗各种挫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抗挫能力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价值。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就要厘清在挫折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解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渗透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这对小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限制。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抗挫能力教学知识流于口头,却未落实在实践中。教师注重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的教师对挫折教育理解偏差,将其异化为“吃苦教育”“难度教育”,一方面对其设置数量巨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吃苦”“劳其筋骨”;另一方面,加大学习难度,“苦其心志”,认为这样就是挫折教育。同时由于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往往缺少体验挫折的环境和机会。由于学校没有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进而导致学生缺少系统的挫折教育,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不准确和不科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渗透是从教师到学生、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统筹推进的教学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育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直接影响其教学实践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渗透要想取得实效,能够将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的规定落到实处,就必须要转变目前教师对于挫折教育的教学观念。针对许多教师重知识技能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学理念,我们要构建教育培训机制,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小学语文挫折教育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让教师在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中转变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自觉将挫折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当前,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其实并不缺乏,但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等培训则相对较少,因此,要注重在教育培训层面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构建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为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化的语文学科挫折教育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素养。

2.创新教学实践,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渗透的实施,需要在相关教学实践条件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其教学实效的提升,并对学生挫折能力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通过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提供有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保障。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将挫折教育渗透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导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课堂提升等细节中渗透挫折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抗挫折教育。

3.创新教学评价,注重主动评价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挫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制定教学计划和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对学生的抗挫能力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对学生的抗挫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和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作业、考试成绩等方式对自身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挫折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发展其抗挫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落实教育部门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升小学语文挫折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挫折教育

在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不惧困难、勇于追寻真理、拼搏完成目标的精神。回望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事迹比比皆是,这种精神体现着人们敢于拼搏、全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力量。任何时代的发展都不能脱离这种奋斗精神。小学德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有必要。在德育中采用挫折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为其日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在下文中,笔者从挫折教育的涵义着手,对挫折教育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挫折教育的涵义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避免的,或大或小,均需要我们具有坚韧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与适应能力,具有进取精神。挫折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受教者进行一些有目的性、指引性且适当程度的挫折打击,从而使其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能够激发其进取意识,锻炼其抗打击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更加顺畅提供支持。挫折教育的产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以往因为承受不住学习的压力,接受不了较差成绩,许多学生选择了逃学、辍学,甚至是在高压下放弃生命,无不令人惋惜痛心,而挫折教育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采取挫折教育,能够在根源处杜绝上述问题,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识的形成。

二、挫折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合理运用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也逐渐开始关注到德育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性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应将小学生德育工作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对挫折教育进行合理运用,是目前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就自身思考进行以下论述。

(一)协助学生坚定抗挫信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在挫折面前如果没有对其作正确引导,其会表现得不堪一击。除此以外,小学生在社会上的经历少、见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差,对挫折的认知程度十分薄弱,只能一味采取逃避或是抗拒的心理,这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者要在根源处解决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进行挫折激励。在开展挫折教育的时候,应该提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并设置合理程度的挫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能够在挫折中找到反抗的希望,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反抗挫折的信心。在心底留下印记,才会在行为上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的实用性,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自主攻克挫折后受到启发,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丰富知识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关注,结合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文本内容,如课外阅读短文《第八次》,讲述了苏格兰王子布鲁斯面对前七次抗争失败,他都没有气馁。一次他看见蜘蛛结网时受到鼓励,终于在第八次获得成功,在文本或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挫折并不可怕,需要具有抗击挫折的信心。教师向学生讲述那些名人在遇到挫折时的反应、做法以及收获。例如《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面对挫折的做法与心理斗争,还有如霍金、张海迪、桑兰等等在挫折面前不服输、勇于抗争的名人,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对小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加其反抗挫折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学会攻坚克难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不能只“等待挫折”,应该主动为学生“寻找挫折”,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挫折情境设计,使学生进行“挫折演习”,增加更加真实的挫折经历才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攻坚克难的方式与心态。例如,可以在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开展登山活动,在带领学生登山的过程中,强调严格的规则与竞争制度,教师还可以设置关卡,一方面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挫折环境”,进一步锻炼自身的应挫能力。同时,在学生登山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每一位同学的状态,对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进行夸奖,进一步强化其对抗挫折的信心;而对一些有点吃力,但仍咬牙坚持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说服其不能轻言放弃;最重要的是,要对那些十分抗拒、不想配合的学生进行更多的关注,对其进行亲身陪护,以身作则为其树立榜样,激励其完成登山活动,并在取得成功后引导其感受攻坚克难后的成就感,从而改善其对挫折的认知和态度。

(三)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处理

在小学德育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德育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形成抗打击心理,在日后竞争严峻的学习以及工作环境中,成长为优质人才。教师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入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这些意外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甚至会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波动。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所下降,就会产生一些怀疑自己的态度,这时,教师要多关注这类学生,及时给学生一些辅导,将一些学习上勇于面对挫折的例子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成绩有所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这一时期,所以,学生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学习状态,积极地去面对自己在考试当中的失利,更多地从情感上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失利,端正态度,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从情感上出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感化学生,使得学生坚定对待成绩的信心,将挫折化为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仅仅是“引导”,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进行挫折的应对解决,而是在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为其指引方向。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抗击挫折,并不是为了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抗击的过程,无论失败还是成功,只要过程进行了努力,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就是一种胜利。学生还要掌握处理挫折过后自身情绪的能力,即六字箴言的“胜不骄,败不馁”。

(四)家校携手共同引领提升

学生的活动范围并不仅仅是学校,还有家庭。挫折教育也需要在课外同步进行,即需要家庭的携手合作。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挫折时,学生最先想到的援助对象就是父母,对其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和依赖感,父母对孩子面临挫折时的激励与引导效果可能更好。因此,家长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家校合作理念日渐成熟,两者的配合也十分默契。学生在学校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辅导,使其能够在学生回到家之后给予孩子一定的专业性指导;而学生在家里的心理、心态变化,家长要及时向教师报备,教师再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设计挫折教育计划。两者共同努力,携手优化挫折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在德育中取得更多收获。

三、结束语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4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体育课对中学生渗透挫折教育的可行性,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具体途径:设置适当的目标定向、提高克服恐惧的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正视失败的心态等。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课 挫折教育 渗透

“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溺爱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宜,大多数孩子几乎从来没有受过挫折。当这群孩子到了高中以后,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一些学习的困难时,往往因不能承受而产生消极情绪,严重者会有犯罪及自杀情况。因此,教育部门及学者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一些学术成果也相继面世,但是现在的研究大都是关于一些挫折教育的概念问题,挫折教育的必要性等一些表面层次的研究,使得实现教育中出现大家都知道挫折教育很重要,但真正落实挫折教育的却寥寥无几,能够正确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具体措施、方法更是微乎其微,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不符的情况,而体育课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自主性强的课程。如何借助体育课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本文研究了在体育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相关问题,以寻得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1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1.1体育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渗透挫折教育

首先,体育课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身体运动的技能,内容范围广,既有田赛项目,也有径赛项目;既有爆发类运动,也有耐力性运动;有需要独立完成的运动,也有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另外,体育课的内容需要被教育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但又没有学习课本知识的紧张与枯燥。体育课上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学生自由发挥的,被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决定如何做一些事,而不像其他文化课知识需要死记硬背以及用一些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效果也是更容易看见的,有利于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利于通过学习前后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育课的一些项目内容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了解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实现因材施教。在进行挫折教育后的成果也容易看见,增加挫折教育的效用。

1.2体育课的上课环境有利开展素质教育

调查显示,80%的学校不能很好地实施挫折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限制,素质教育现在一般都是在思想教育的课堂中进行的,因为空间有限,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和活动,不能清晰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体育一般是在体育馆和运动场这样宽敞的地方上课的,宽广的空间有利于受教育者减少心理上的束缚力,放松他们的精神压力,展现他们真正的心理状态。不像是在教室里,学生们很容隐藏自己的表情,隐藏自己的心理,让教育者很难真正了解他们,不了解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之间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挫折教育的开展,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另外,体育课的客观空间环境,即学生们身体活动的空间范围大,使很多项目可以不受限制地实施,完善素质教育方式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1.3心理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

不仅仅是在面临学习困难和生活压力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况,参加任意一项体育运动都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想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战术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心理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体育课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难点,教导学生在面临困难、应对强敌时,克服心理障碍,应对比赛突发情况是每一位体育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挫折,学生就不算掌握了一项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2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途径

2.1体育课中指导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定向

心理学家表示,合理的目标定向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不能为自己设置适当的目标,是现代学生受到挫败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再加上很多家长总是一味地鼓励学生,使得学生高估自己的水平,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现在的能力,设定了很多与现实相差甚远的目标。然而,当结果显示他们其实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与理想相差甚远时,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不能面对现实,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产生消极情绪或行为。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设定一定的目标,或者在一个项目学习中设定一个小目标。观察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否完成自己的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设定适当目标定向的教育。例如,在设计一场篮球赛时,要求2队成员的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理想分数。在比赛结束后,与实际分数相比较。然后跟学生们共同分析分数差距的原因,培养学生充分分析相关因素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多方面分析后再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2培养学生克服恐惧的能力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很多困难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时代,没有吃过苦,再加上一切事宜都由家长包办,很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挑战精神。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挑战困难的积极性,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参加极限挑战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参加过极限挑战的人中87.6%的人,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更勇敢的一面。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挑战类项目,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加学生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挑战类项目不只是说极限挑战项目,而是每个同学自己不能完成一些动作或不敢参与的一些活动。例如,很多女生不敢跳高,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等方法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参与跳高运动,这其实就是帮助他们完成了一次挑战。一般来说,体育项目的挑战没有完全不可以的,只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再加一些技术指导,大多数人都能完成挑战。通过体育项目这种小的恐惧来引导教育学生在面临大的困难和障碍时,应该选择勇敢地挑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帮助学生克服逃避心态。

2.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很多挫折都来源于不能坚持到胜利,很多时候人们遇到困难时决定解决困难并不难,难的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很多人在刚上高中时都雄心勃勃,在心愿单上填写自己理想的大学,但3年后高考时大多数人都不能完成这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中一些耐力项目是锻炼意志品质的最有效方法。如表1所示,86.5%的学生都会认为体育运动中的耐力性运动对他们的意志品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长跑运动是最需要耐心而又枯燥的运动,当极点出现时人体生理反应,更是为学生的坚持增加了困难,我们应该在体育课上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完成几次中长跑。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大的锻炼,主要是要求学生体会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教导学生再困难的环境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4锻炼学生正视失败的心态

没有人一生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像爱迪生,他是在失败了无数次之后才会有震惊世界的发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不同的失败。而现在的高中生,会因为一次成绩的下滑而跳楼自杀,说明现在的学生大都对失败的认识太过偏激,因为一次失败便一蹶不振,是很多高中生出现的问题,教育学生正视失败,是挫折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体育本身就是存在竞技性的,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可以用成绩表示的,这就在学生之间产生了输者和赢者之分,即任意一次比较都会出现所谓的“失败者”,在体育比赛失败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最有效和最可行的。我们应该鼓励失败者寻找原因,克服不足,加倍努力,最后一次比赛的失败者,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成为胜利者时,学生便能感受到一次失败并不是问题。主要的是我们要正视失败,分析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3结语

挫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体育课中渗透挫折教育是首要选择,丰富多样体育课内容有利于教育者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挫折教育,因材施教。通过不同学生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发现学生存在的潜在心理缺陷,及时预防学生的消极行为,能够提前预防挫折是挫折教育最高目标。体育课的上课环境,无论是在空间环境还是学生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实施挫折教育。另外,挫折教育本就是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不过之前的体育心理教育太过单一,现在我们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要注重把这种影响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路径有很多。其一,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教课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合理分析相关因素,设定适当的目标定向;其二,可以通过挑战类项目克服学生的逃避心理,增加敢于挑战的信心;其三,通过耐力型项目,教育学生不能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其四,通过在体育比赛中的失败经历,教育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失败,不气馁,培育学生加倍努力争取胜利的决心。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体育项目,改变上课方式,通过体育课完成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作者:胡基娟 单位:山东夏津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丹.挫折教育研究简评[J].亚太教育,2015(25):270.

[2]马莹,方鸿志.大学生挫折教育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9-81.

[3]李雪峰,于晓东.青奥会跨文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J].体育科研,2014(3).

[4]李雪峰,钱来.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大学体育教育[J].体育科学研究,2014(4).

[5]张卓尔.青少年心理弹性对教育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21):269.

[6]李雪峰.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4).

[7]康宏伟.高校体育课中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5):203-204.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实践探索与尝试

【摘要】

德育教育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教育方式。中学体育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十分的重要。体育教学不仅是在学生的体能素质上进行提高,还要在学生的思想上起到教育的目的。把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育中,是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探讨一下把德育教育有关内容渗透入体育教学中,并且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摘要】

体育教育 德育教育 实践探索 尝试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真能够推行起来,还需要德育教育作支持。所以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中学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上课内容可以出学生的品德。因此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上课锻炼身体的时候,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身体和思想上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学体育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虽然国家要求中学生必须由体育教学,但是面对中考,学校和老师更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往往体育课就成为了其他科的补课时间。即时上体育课,老师为了学生的安全,也只是简单的做些运动前的预热动作,然后就解散。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体育课一直都被忽视。所以需要改变体育课的现状,需要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

二、中学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中学体育教学巨大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可以很容易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就是在学生上学期间,一直存在于学生的课程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熟悉和热爱,使得老师把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中,更容易的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进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的时候,还可以养成自己的良好的品格。

三、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的内容

中学体育教育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主要从爱国主义,拼搏精神,传统美德和竞争意识进行培养学生。把这些好的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第一,爱国主义教学,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点。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为祖国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感情,通过对祖国的爱,让学生意识到一个民族的团结是重要的。第二,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经过千古流传至今,这些都是需要当代中学生学习和继承的。所以要把传统的优秀美德深入进体育教学中。第三,敢于拼搏,力争上游。每年学校都会组织运动会,运动会不仅是考察学生体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也是考察学生体育精神和德育教育成果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不断的拼搏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四、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式

1.规范课堂常规行为。

在体育课上,要渗透进德育教育,首先要规范课堂常规行为。在课堂上的细节就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组织体育游戏。在做体育游戏中,就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老师组织学生做对抗类游戏的时候,角斗游戏。就是两个学生,成左右架势,右脚向前,手把肩膀,谁先摔倒,谁就算输。但是在游戏开始前和结束,都要学生互相握手,这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样的行为,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根据学生的性格调整体育授课内容。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学中一直缺乏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学生众多,老师只能按照大部分的学生要求进行授课。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渗透进德育教育,就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所以一节体育课中,要有丰富的授课内容。在体育授课中,田径是最常见的授课内容,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跑步,那么就要在田径的基础上,加上其它的授课内容,比如跳远调高等。在田径比赛中,要对为学生设计比赛内容和方式,不在是以前的谁跑第一就赢了模式,要加入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对于喜欢调高跳远的学生,也要设定相关的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

3.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突发事件渗透入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主张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有碰撞,出现擦伤等不可避免的小伤害。而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老师以身作则,把德育教育深入到现场。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教育学生遇见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并且如果和别人发生了碰撞,怎样及时解决矛盾。避免学生因为处理事情不当,导致学生的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也教会了学生冷静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结束语

中学体育中加入德育教育,是为了塑造人的性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段时期,能够给与学生关键的德育教育,对于性格的养成和今后人生的发展都是及其重要的。所以在中学体育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身体发育的更好,也让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受到良好的教育的影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罗运捷 单位: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俊.中学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5(08):129-131.

[2]杨海.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探究[J].运动,2014(19):120-121.

[3]晁国辉.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现代交际,2015(06):145.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践尝试

摘要: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更加要注重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了能够满足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在其体育教学中也要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在其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能够被较好的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究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践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的教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素质教育 渗透

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是现代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可以将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促进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也能对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使素质教育能够较好的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1、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打破“应试教育”的限制,积极践行教育的真正目的,努力推行素质教育。这种巨大的转变对整个教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下比较急迫的事情,这也是教育界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21世纪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对人才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素质教育的重大任务由中学教育承担起来,每一所学校都在积极践行素质教育。高中教育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具体的教学转变方向,以素质教育为己任,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能训练、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协调统一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教育研究表明,在具体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不仅可以协调德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能使素质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户外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育中的问题,促进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应用素质教育,并能及时的总结教学经验,为以后提高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的策略

在几年来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如果只是响应教育政策与教育决策,却不能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实践,那么素质教育就只能成为空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积极地教学策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实施。

2.1、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

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就要求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要及时的进行革新,要及时的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将教育目标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上,而是更加注重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自行进行锻炼,并能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学体育教学和其他的文化课程不同,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结合起来,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技巧的培养。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仍旧需要保证一定的基础性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性体育技能,可以为其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技术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动机与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能够使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用终身。

2.2、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选择恰当、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对其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如果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时,能够慎重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对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求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设置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目标,旨在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人才;其次,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喜好,尽量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应该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互相融合,使得学生在加强其体育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2.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初步形成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形成其初步的判断力。因此,在家长与教师进行干涉时,往往会感到反感与厌恶,教师与家长在同学生进行沟通时,就需要注意到这一现象,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能够创造出平等的教学环境,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学生能够主导体育教学课堂,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范围内。在近年来屡屡出现学生失联等现象,往往就是学生的抵抗能力和防范意识不够,教师可以以此为专题,进行专门的防身知识教学,并能教授学生比较实用的防身招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2.4、科学、合理评价体育素质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说完全摒弃传统教育,在其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通过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这样才可以对学生的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渗透情况进行检视。但是,也要对其考核的内容进行改进与创新,要求其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对教学成绩的评价,还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同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开展活动,从而促进其身体机能健康发展。而中学体育教学课堂,要求能够向学生传授具有实践意义的体育技能与体育技巧。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时,就需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公平、认真、合理的体育评价结果,能够对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直观的反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实现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对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也能满足学生生长、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为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制,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促进素质教育在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卞良国 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佟胜.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2]何磊.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3).

[3]杨中朝.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

[4]王笑一.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第四篇:中学体育教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摘要: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继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认识,变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走出之前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误区,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措施 研究分析

一、终身体育意识的含义和形成

终身体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理念,是指终身接受和从事体育锻炼。其作为一种完整而科学的现代体育思想,形成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人体自身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锻炼。人的一生要经历三个成长时期,即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一个阶段都要以一定的体育锻炼为保证。其能够保证生长期的正常发育、成熟期的精力和体力充沛以及衰退期的延年益寿等。所以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得体育锻炼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也不能一劳永逸。其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体力活动的减少,让人们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疾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也成为了现代生活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上两点充分说明了体育锻炼在个人成长、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学时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尤为必要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1.树立正确认识

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当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误区,即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是不是记住了某一种体育知识,是不是学会了某一种体育技能。虽然这种双基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来看,其还是存有明显局限性的。一方面,其将体育视为了一般的文化课,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既没有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特点,也没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人为的疏远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过分强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认为这就是体育的全部,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要及时转变这一观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对体育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认识,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视为最终的目标。

2.变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仍然是“讲述+示范”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特点,也让学生陷入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境地,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应该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如对话式教学法,其主张师生双方在一个平等、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核心在于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达机会,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感受。比如教师在教授某一种体育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们畅谈学习和运用该技能的感受,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有一种被关注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教师以更多的启示,方便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而且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锻炼,也正是终身体育锻炼所需要的。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来。

3.创新教学内容

尽管国家会定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更新,但是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其更新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对教学内容予以创新。具体来说,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多将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来,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会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学生们的喜爱。比如可以效仿当下热播的一些选秀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等,适当拉长竞赛的时间,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真正的乐在其中,这对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4.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体育这一具有直观性特点的课程来说,有时候教师或其它学生一个优美的动作,就能够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所以要尤其重视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而且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一个教师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威信,那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教学状态,特别是在一些动作示范中,要尽可能的做到标准和完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继而影响到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是有着重大责任的,要求教师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丰富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国也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旨在使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作为中学体育教学来说,其既是中学生获得健康体魄的保证,也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桥梁。所以要求教师认真领会和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每一个教师所做出的每一点努力,都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重要的影响。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为更多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冯志坚 单位: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01)

[2]张巧玲.终身体育与优化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3]田新,李辉.对中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体育函授通讯.2002(S1)

[4]韩海波,姜域.积极推进体育改革树立终身体育思想[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04)

第五篇:中学体育教学异质分组教学法实验研究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国内体育工作人员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把体能、技能有差异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习,给他们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机会。鉴于此,笔者对异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异质分组 实验研究

一、前言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中,有分组教学法,而分组教学法又可以分为同质分组法与异质分组法,异质分组是指按照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分组时,在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分组方法不是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没有任何要求的自由组合,而异质分组则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按比例有计划的分成一组,或者是根据一些活动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按这种分组的方法分组之后,各个小组之间的能力都是相当的,这样有利于竞赛或者游戏时的公平。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体育习惯、行为方式、特长兴趣、思维方式等都不同,因而他们对于学习的需求和能力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一般运用“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全体学生提出一刀切的要求,进度对每一个学生是“统一”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同一标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被忽视了,所以,致使有的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吃不好,而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则是吃不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清江中学二年级8班。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

在实验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这两个班的学生在体质指标和身体素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符合实验的条件。通过调查与访谈,在实验前,实验班能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数为9人,而对照班为8人,比例很低;两班基本没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两个班的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不多,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是,也有一定的优点。他们都喜欢交流与互动。把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为了使分组更具有说服力,先对其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根据各种指标的不同,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代表那些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较好的学生;C层属于体能等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差的学生。而B层介于AC两个层次之间。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活动小组,每小组内分别都有大致相等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每组六至七人。对在实验班运用异质分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采取如下的教学流程:在课的一开始提出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标———对新授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模仿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异质小组之间合作练习———相互评价与讨论———教师指导与纠正错误———小组之间进行教学竞赛———总结评价。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相同项目的测试,并做好统计对比,在对比时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质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班的进步明显,而对照班的进步较小。这一现象说明:“异质分组教学法”比一般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体质增加起到更大的作用。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50米跑、女生800米与男生的10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项目成绩有很大的差异,实验班的身体素质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都高。实验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通过了解得知,实验班的学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数由9人升为19人;而对照班则只由实验前的8人上升到实验后的10人。而且在实验后,两个班的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的了解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了解与提高幅度更大。

四、分析与讨论

异质分组教学法非常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做到对不同个体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第一,在分组时,不同体能、不同动作技术、不同特长爱好与体育学习兴趣的学生融合在一个小组内,他们在相互帮助下进行有效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机会,在交流中合作学习,更加方便交流合作。第二,异质分组中将差生与好生分在一组,这对于素质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们受到帮助时,就是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往往能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可以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并努力提高。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能体验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也让他们认识到素质好也有缺点,素质差的学生也有长处。在异质的小组内,不同基础的学生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而有着不同的分工,分工的原则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定,在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时,做出不同的贡献,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这种行为让老师的教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学。另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并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归宿感。第三,对于班级人数多、个体差异大的中学体育课教学,不但能提高课堂练习密度,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五、结论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在体质指标和身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运用异质分组教学法,能使教育目标得到合理的达成,教学过程更科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形成。

作者:于群 单位:淮安市清江中学

第六篇: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阶段,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学改革除了要加强文化课程的创新外,同时也应当重视到体育教学。中学体育学习是构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出发,从当前体育教学现状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来分析如何更好的实现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学创新 模式 探索

我国是体育大国,并且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体育强国的建设,因此当前的国民应当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现在的中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推动,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体育教学方面,多数学校依然延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如果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教学创新,在中学阶段就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体育的意识,因此来说,中学的体育教学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1、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体制问题,在评定学生良好发展的状况时,也把“体”作为重要一项来进行考核,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青少年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而中学阶段是人们养成习惯很重要的阶段。在中学开设体育课程,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并且用这个习惯来促进学生长期进行体育健康锻炼,从而让学生可以一直有体育意识,保持健康生活的状态。

1.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心态得到放松,减轻学生长期进行学习的压力。很多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说田径运动挑战的是人的忍耐性,体操运动挑战的是人的灵活性。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养成一种敢于接受挑战,不畏惧困难的意志。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越到困难,也可以勇敢的进行面对。

1.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的社会,除了需要竞争之外,同样也需要团队之间的良好合作。在一般的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之间是比较少的。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学生彼此之间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要进行合作时心情也比较愉快。同时一些体育活动也需要学生来进行合作进行,比如说接力赛,或者是篮球运动,这些运动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磨合,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配合。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就会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养成团队意识,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加良好的适应社会。

2、当前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学方式传统,观念落后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体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除了学校长期灌输的以学习为重的思想外,更多的还是由于中学体育教学自身的局限性。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健康意识和体育精神,但很多体育教学却忽视教学重点,主要强调的技能型学习。比如说在进行田径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会去告诉学生田径锻炼的合适方法和优点,而是主要强调学生追求速度,在一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后,就是让学生反复的进行练习,并且不重视学生本身的条件限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统一标准,这样的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反感,在教学中长期使用传统方法,会引起适得其反的后果。

2.2、学生积极性不高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是“学生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但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所重视的却是课堂中心。在体育课程学习时,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动作示范,几乎忽视了和学生的互动,这也使得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活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一些体育教师也没能认识到自身担任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简单的进行运动和锻炼,并不需要进行认真学习体育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会简单的讲解一定的运动规则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长期下来,学生就会觉得体育课和课下活动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不愿意去参加体育课程,从现在的整体情况来看,很多中学生对于体育学习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2.3、教学设备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的进步,现在的很多课程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体育教学却没有认识到运用现代化设备教学的重要作用。中学的体育教学所用的设备,好像就是应该是体育器材,体育教学多数是在户外开展,因此受到天气的局限,一旦天气发生变化,很多体育课程都会采取听课的方法。但如果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话,就可以有效的突破这一局限性,让学生在室内也可以进行专业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技巧。

3、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的方法

要想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就需要从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中学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寻找到适合当前体育教学需要的恰当方法。

3.1、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把“健康体育”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入体育教学中。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强调的是“学生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感受,积极的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满足学生的存在感。同时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创新,并不是所有的类型的体育活动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而是采取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发自身的潜力,学会观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特长,从而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自己擅长的运动,并且通过在体育中的特长来树立自信心。

3.2、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

现在的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是非常创新的方式。中学生在游戏方面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如果采取合适的游戏,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中,需要结合教学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的就让学生来进行体育游戏。同时应当考虑到的是,体育游戏和日常学生所进行的游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体育教学中要求学习的标准动作。例如在进行投篮动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名为“我们一起来上树”的游戏,教师要求学生在发出上树的动作指令时,必须做出标准的投篮动作,其它指令时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动作,一旦在“上树”指令发出时,学生的动作不标准就会被淘汰。这样的游戏可以唤起动作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参与游戏时可以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能学到的投篮动作会更加标准,并且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会降低。

3.3、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现在很多学生对一些体育赛事的视频比较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视频,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当户外互动受到天气原因限制时,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体育技能的学习,这样既不用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一些比较细致的动作。

4、结束语

在现在教育的教育改革下,进行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体育教学创新可以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无形中树立学生坚毅的思想品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真正的用体育锻炼来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潘建军 单位: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勇.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11.

[2]谭俊云.浅谈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3]邵逸平.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17.

[4]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5]郭申.中学体育创新性教学探索[J].群文天地,2011,10

第七篇: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研究

摘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趣味与否,对教学效果差异甚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求知欲

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成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对体育有兴趣并且体会乐趣,使他们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强大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根据心理学理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因此,要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体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讨厌单调、乏味的练习内容与方法,根据这一特点,体育课练习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学方法越生动,就越容易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当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就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从而产生愉快、喜悦、兴奋等积极情感,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活动效果得到改善,教学目的得以完成。

3.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来自正确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使学生明确锻炼身体的意义,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学生会积极地与教师合作并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应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逐步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反馈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讲解示范作用。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和感召力的语言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知识和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还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正确运用讲解法的同时,配合教师正确、轻松、熟练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动作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模仿和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上,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组织游戏、比赛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求知欲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探索真理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体验。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喜欢看欣赏体育比赛,把学生引导到课堂学练动作方面,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教师应结合课堂新授教材内容,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篮球简单战术配合教学中的进攻与防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以加深对动作的领会,在授课中应用篮球战术配合的原理,学生爱学、爱练,能够快速掌握动作。教师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具有多样性、全面性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应注意系统性、逻辑性和趣味性,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应力求新颖和多样化,并把多样化和实效性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球类的简单技术时,如果长时间采用单一的练习形式,重复练习单个动作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教师必须适时地采用多种练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总结

总之,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体育基础和兴趣特点,运用学习领域目标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有钻研创新精神,灵活安排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罗赟 单位:南昌市城东学校

第八篇: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只生一个孩子。所以我国的独生子女群体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考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扰。很多中学生都会出现精神不振、心情低落、烦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够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效地调节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矛盾,提高中学生的心体健康水平,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 分析

中学体育的运动,大都是通过体育教师而产生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中学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的过渡阶段,并且身体和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够充分实现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1、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其他国家晚,所以我国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各项设施也不尽完善。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开展了研究,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实施措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中学生祖国的花朵,同时更是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可能会富于理性,但他们也会敏感、激情,这些敏感、激情有时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当然也容易让他们变得更加感性,容易让他们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心理健康教育是使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中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心理和思想都属于一种社会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之中,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双方很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因而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将它付诸于实践。

2、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2.1、体育教学能够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改善学生的低落情绪

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松,体育教学的发明之初就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欢乐,通过不断的发展,体育教学才逐渐被赋予了一定的教育功能。所以,通过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游戏,自然也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所以在体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它能以其自身的娱乐性使学生身心放松。而且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竞赛成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虽然具有教育功能,但其最重要的还是其娱乐性。体育游戏既然作为游戏的一种,就一样具有游戏的虚构假想成分。在进行体育游戏时,人们可以根据游戏内容创造游戏角色,这些角色可以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也可以是凭空想象的。学生可以依据游戏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由于这些角色都是虚构的,所以它们都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才有意义。所以学生在不断游戏的过程中,心情会越来越放松。

2.2、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意志力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的教学的一点是它具有体育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性极易激发学生的战斗情绪。在体育教学进行过程中,各方学生虽然处于游戏规则的制约之下,但也激励着他们努力奋斗,取得胜利。在一些团体游戏中,例如足球,学生必须明确各自分工,及时做好内部的沟通,加强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游戏的胜利。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会逐渐得到加强,其合作精神也会被提到重要位置,从而获得学生的重视。

2.3、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当然有些环节会涉及到让学生自己构想游戏内容,所以在这种的想象过程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多数教师会在学生掌握基本得到体育基本技能后,希望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在这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用体育游戏的创新性来锻炼学生,对其进行智能的开发。而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体育游戏中的创造元素的影响,在完成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创造思维得到了锻炼。

2.4、体育教学可以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在体育教学的中,增强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逐渐的促进了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而且学生还会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学生也会在在胜利和失败的过程中逐渐吸取教训、学习经验,从而不断的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逐渐促进心理成熟。而中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后,就会更容易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同步发展与协调。

3、怎样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转变学校的体育发展观念

学校的有关领导和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带来的重要成果直接体现了其优势,但是教师必须注意体育教学知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适度适量,要充分发挥其重要功能。而且,体育教学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教学,以便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2、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以学生为主

体育教学的极大意义就在于它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取至关重要。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素材和游戏的组织形式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所以,在选取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时,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老师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双方的理解信任。

3.3、发挥教师的作用,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对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只是为了增强学生品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态。所以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发展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教导。学生更不可只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学习上,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教师更要注意更新所学内容,使其符合潮流要求,而不是将传统过时的知识再次运用到生活中,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4、结束语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了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的教育者必须要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作者:张昭志 单位:山东省微山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柯建华.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2]陈凤友.浅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0,03.

[3]袁苏明.中学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

[4]郁华.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的新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09.

第九篇:中学体育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学习疲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中学的体育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远远没有达到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缓慢。本文就教师如何开展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教学效果

摘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样的口号。增强人民体质不能仅依靠举办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而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担忧。我们经常看到网络或新闻媒体报道某某在学校新生入学军训的过程中晕倒,或是在进行800米或1500米的竞赛中猝死等信息。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锻炼,就连体育课也是敷衍了事,导致跑步几十米就会气喘吁吁,这与我国大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是极不相符的,也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是当今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本人就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有效教学方法。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较片面

虽然有些教师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而很多学生也没有自主锻炼的意识。甚至有的体育课经常被安排成别的文化课,学生原本锻炼的时间就少,体育课被无情的挤压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能得到有效锻炼,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何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提高。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教学方法单一

枯燥体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是当前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只安排一种或两种体育教学,如上课一直让学生跑步,跑完之后让学生自由安排活动;或是练习乒乓球,连续十多节课一直在练习,导致学生一上体育课只要提到乒乓球就会怨声载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实现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中学体育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体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言行和思想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不重视体育科目,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得不偿失。因此,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教师以身作则,理性地看待体育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并付之于行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体育教学的不利局势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

学校应该针对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思想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邀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探讨,开展体育评优课活动,锻炼出一批年轻优秀的体育教师,成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标兵和骨干。同时,学校还要积极提高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室外上课较多,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酷暑,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上应该不低于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优质课评比、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应该与文化课教师机会平等,以此来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的动机,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提高业务能力和师德素质,从而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三、总结

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立足实际,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转变体育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探索出符合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中学体育的有效教学。

作者:张宏伟 单位:大安市二中

参考文献:

[1]施蓉,李铁.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5).

[2]吴月亮,杨焕峰.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

第十篇: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探析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有序展开,素质教育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学 体育 教学 效率 提高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方式仍旧比较普遍,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单调,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对策,具体如下:

1.创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中学体育课堂上,教学过分强调课堂内的教学,采取“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学;学习完规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训练,剩余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而新课程不但注重课内的教学,还看重课外的教学。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并增加课外体育教学内容和环节。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开设体育选项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以及体育教研组应该结合学校的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开展体育选项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在体育选项课上,教师可以开展更为专业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对某一项目的专项技能,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二,鼓励建立体育兴趣小组。体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不但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身体,还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在体育兴趣小组建立之初,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等到体育兴趣小组制度完善之后,教师就可以交给学生自我管理。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灵活地选择教学的形式、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和谐师生关系

中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有“对教师的好感度”,如果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存在偏见等,就难免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不能以教师的姿态和学生交往,而应该学会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有所区别,体育以运动为主,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对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二,树立威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要自己的“威信”。相反,教师还应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之所以要树立威信,是为了避免多于松弛的课堂,让学生肆无忌弹,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训练,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营造体育氛围

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单纯的教授动作、指导训练,而应该将体育精神、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其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及对其终身发展的意义。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才能创建高效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保持专注度,珍惜每一次体育运动的机会,从心底加深对体育的热爱。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利用大赛结果,渲染体育氛围。我国在国际大赛上有诸多项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比赛结果,结合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渲染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好感,激发其体育训练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其二,快乐体验,加强领悟。很多体育训练是快乐、轻松的,比如说羽毛球。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花式”打法,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积极性,还能创设一种快乐的体育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4.丰富教学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这样不但让课堂变得死板,也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体育教学方法包括很多种,诸如模型教学、视频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环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场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当然,学生的层次不同,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在采取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先将学生划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5.总结

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学体育的教学理念、方法、形式等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坚持以学生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并且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高效的体育教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框架”,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疏通教学的各种堵塞;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丰富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让中学体育教学焕发新颜,有效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卢正茂 单位:石城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树彬.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张春耕.浅析如何做好中学体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5

(1)对课程设置产生疑问。

职业中学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不尽合理。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已多年,但至今仍没走出用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模式开展职业教育的框框。

(2)对学生产生疑问。

职业中学学生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学习成绩差、思想消极、上进心弱、意志不强、情感脆弱、理解肤浅、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初中阶段处于班上靠后位置的思想和学习的“双差生”集中到职业中学的一个班级,该班级整体素质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很多精力去组织教学,难以享受漫游在教育神圣殿堂的快感。

(3)对教学方法产生疑问。

部分教师不顾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和学生中多层次的知识需要,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拘泥书本,抱住老方法不放,“教死书,死教书”,只求学生适应他,而不主动地去适应学生。还有少数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对现今出现的更直观、更生动的现代教学手段(如电教、多媒体等)潜意识里存在强烈的抵抗情绪,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只沉醉于“私塾先生”的教学方法中。

(4)对教学成就产生疑问。

在职业中学中,有些具有强烈成就感的教师当看到普通中学教师的学生考取大学,桃李满天下时,内心的失落感很强烈,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自己的人生价值难以实现。这其实是教师的角色期望与教育现实之间发生了冲突,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厌恶甚至憎恨,激化师生矛盾。

二、改变城镇化发展中职业中学教师现状对策的分析

(1)教师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教师一定要善于自我调节,善于把握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过激的情绪和冲动行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传授知识上,以情动人,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稳定乐观的情感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稳定乐观的情绪也是生活愉快,人际关系融洽的必备条件。

(2)教师要增强耐挫力。

一般认为,能够忍耐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城镇化发展中职业中学教师在遭受挫折时,一定要面对现实,并且尽力克服所面临的挫折情境,不断积累克服挫折的经验,从而增强耐挫力。

(3)在教师中开展以“爱生、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

“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前提。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就对教育教学失去信心,淡化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甚至发展到厌恶、憎恨学生的地步。只有对学生充满深情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而这种爱又能激发教师对职业的追求和奉献。

(4)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6

1.培养学生情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由于当代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的进步和改善使大多数孩子本不缺乏健壮的体魄,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孤独离群、自卑抑郁、逆反心理、社交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有的甚至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无法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就体现出中学生们情商方面的缺陷。有调查表明:如今中学生心理素质只有17%的合格率,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已成为当务之急。

2.培养学生情商是改革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需要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而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都被忽视,它强调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发挥主动性,而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实践中,更加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身体、心理、娱乐、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在为学生打好身体素质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得以提高,这也很好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改善当前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情商是学生体育智商开发的需要

情商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心理条件,学生智商的开发与情商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在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情商高的学生领悟体育基本技术动作较快,并且情商高的学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同样可以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天才出于勤奋”、“笨鸟先飞”等等都是最好的证明。

4.培养学生情商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后备人才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知识和技术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时,其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各国都重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重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其中体育也不例外。无数优秀的运动员的事例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因素在于智能超群、情绪稳定、毅力顽强、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等卓越的心理品质。可见,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情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情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体育课的实施过程,即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卫生健康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健康、发展个性和体能、提高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1.注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能力所持的一种肯定积极的态度,是可以由后天习得而成的。而中学生的自信心是在客观因素影响下随着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以中学生活动为中介,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和在学习运动技术技能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持有一定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都可以从中看出学生是否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积极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满足、愉悦的积极情绪体验。

2.注意学生情绪的调控

体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不同体验,激发不同情感。情绪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不仅包括人们对负面情绪的调节,也包括正面情绪调节。例如:学生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学会某个技术动就会有快乐之感。也比如学生体育测试,一旦通过会产生兴奋、欢乐的情感;而失利的话则会产生失落、忧郁的情感。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活动来调控学生的情绪以及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己调节情绪。

3.注意学生抗挫折心理的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抗心理挫折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主要有沮丧、失意、内心痛苦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和运动竞赛中遇到挫折或发生内心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就需要学生们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由于体育运动目的性的原因,它制约着人在体育运动中的所有行为,使体育运动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运动竞赛和体育考试中遇到挫折不仅要面对现实,还要运用自我调节方法消除挫折伤心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4.注意学生竞争的意识和协作的精神

竞争是现代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协作又是当今社会成功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是一种公平竞争,要求参加者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拼搏向上的精神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协作环境,安排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体验集体活动中合作的乐趣。学生的这种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今后踏入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情商培养的策略分析

1.重视体育教师的情商培养

中学体育教学的性质及任务决定了具有高情商对一名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中学体育教师应有的业务能力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教师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学生的交往而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努力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情商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情商水平,以自身的高情商来培养学生的高情商。(1)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学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培养学生情商的方法。(2)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态,以身示范,做好学生情商教育的榜样。(3)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知识中心主义”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转变。(4)体育教师要转换传统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中学体育教师的一大挑战,而具备这一能力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有高情商。

2.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情商培养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态度,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其他学科在中学教学中同等重要。因为体育课在个性开发、人际交往、情趣培养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通过艰苦运动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例如中长跑教学,最能磨练人的意志,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手段。(3)密切配合体育老师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体育教学中有常用的一些特殊的教法,如某些运动项目中需要保护、帮助、双人练习与群体练习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空间。

四、小结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7

拥有能够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是一个人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少学生在挫折面前也能够坚持承受一段时间,然而其并没有长期保持比较坚定的意志力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小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比较容易满足,在抗击挫折不久后容易退缩停滞不前,很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也是促使一个人长大与成熟的动力。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上课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教师不理解自己,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以及父母的教学方式令自己不满意等等。

面对这些挫折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是在为自己创造提高抗击挫折能力的机会,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挫折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后鼓励学生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并努力找到行之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考试成绩并没有预期那样好,先从自身找原因,是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还是上课的过程中经常跑神,亦或是没有复习到位、考试粗心大意等等。当查明了具体的原因之后,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认真地指导与引导,使学生找到挫折出现的原因,然后用一种坚定的意志力战胜困难和挫折。

二、创设体育活动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喜欢课外活动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性格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为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抗挫折教育内容和目标。然而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以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实现磨练学生意志的目的。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挫折认知、挫折情境、挫折疏导、挫折反应以及挫折疏导等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

教师可以体育活动的主题定为:“我落选了”、“我犯错了”以及“欣赏自己,欣赏别人”等,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也可以开展以“放大镜”、“我能行”为主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重新增强自信心,将先前自卑、懦弱的心理转化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斗志,从而提高学生的抗击挫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从班级组织的角度出发,组织和看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将主题定为“我是父母的好帮手”、“今天我是值日班长”,使学生在挫折教育的情境中具有一种挫折意识,并在挫折的环境中学会如何生存和发展,时刻准备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

三、结语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8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活的精神,也是对每一位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中学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基本素质,同时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是一个崛起的民族,每一份为之奋斗的力量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中学历史教学中展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都能够让学生准确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其中无论是半坡氏族的文化,还是河姆渡氏族的文化都能够让学生们增加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帮助。中学的历史教学是深刻的,也是无法替代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收获自己的知识,亲身感受到历史给自己带来的力量,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历史人物美德事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礼仪之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历史人物的美德事迹从未停止,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到长大之后知道的、焦裕禄,从古代时候的廉颇负荆请罪到新时代的雷锋,历史的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美德事迹。而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深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到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和礼貌文明的良好品德,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素材,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主动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建立起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3古代优秀文化与成就

中学历史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授给学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其中无论是科技成就还是文化成就都值得我们学习。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都稳步的发展,那么这个国家才是成功的。我国的文化成就可以说是具有强大的代表性,从四大发明到天文历法,再到农学医药都彰显了我国灿烂的文化发展成就。当然让中学生在学习这些来自历史教学的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古人的优秀事迹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无论是李时珍还是李白,无论是王羲之还是祖冲之,从他们的身上都能够看到追求科学,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也是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一大途径,让中学生学习到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4历史人物进行挫折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历史中成就大事的人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的人,都是之所以他们能够成就大事,就是因为他们具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忍辱负重的精神。现代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的宠爱,缺少吃苦的机会,经受不起失败的挑战,更不能正确勇敢面对挫折,即使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能够让他们自顾不暇,甚至缺少自信,长期下去对中学生人格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弊端。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失败经历和战胜困难的典范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增强他们接受挫折、面对困难的能力,学会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多样的变化,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提升中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勇敢向前,从而取得成功。

二、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创新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发展要求。只用创新,才能进步。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大力鼓励学生们创新,让学生们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发出质疑,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创新的深刻作用。师生民主平等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要求,反对刻板陈旧的教学方式,实施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是教授知识的正确选择。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是影响学生们的主要部分,所以历史教学能够准确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作为优秀的中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创造新的条件和方式来适应生活。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发挥出历史教学对提升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2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中有太多太多优秀的爱国主义人士值得中学生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历史教学的篇章掀开战争的一页,我们看到了外敌的入侵,日本侵华的烧杀掠夺,历史永远地教会我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中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古有杀场将士,今有热血青年,每一个人都是爱国主义的楷模。从小时候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无数的爱国人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成为一名爱国人士,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只用这样,我们才能回报社会,回报祖国。从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爱国楷模,也树立了更加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先人的优秀文化品质时,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

3培育学生与时俱进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以史为鉴,发现更多的适应今天发展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历史是先辈们的智慧总结,无论是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适应当时时展的文化精髓。学生们应该将先人的优秀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敢于挑战,在遇到挫折时勇于面对,成为优秀的文化接班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一个行业都必须与时俱进,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古学今用,正是因为有了马列主义,才有了后来的思想,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学生们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总结归纳先人的精神文化,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学校的影响。历史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文化氛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故事,都使得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得到丰富,同时使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十分紧密,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不仅是我国的灿烂文化,更有各国的文化交流,这些历史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牢固的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总之,历史教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开发中学历史课题的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