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势,如果教师继续沿用相同的标准对待所有的学生,就会降低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种具体教学实施策略。通常是指教师在开展同一内容的教授中,对同一个班级内具有不同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学生分成三个层级,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和区别对待,最终实现每位学生的进步与提升。笔者主要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A层的学生,他们的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思维十分活跃;B层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中等,思维较为活跃;C层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知识较为薄弱,其思维能力较为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分层可以让不一样能力的学生进行衔接,做到互补互助。教师可根据阶段性考核和测试,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分层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应该耐心地向学生与家长讲解分层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目标分层

数学的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把价值观与态度进行融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和学生具体能力相符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章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时候,应该和基本要求相符,对个体发展进行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应该实现最低的课程标准,而中层次的学生应该展开较为复杂的分析,高层次的学生应该培养自身问题探索与分析的能力。最后,依照分层教学目标展开分层的备课,在一个教案中分出三个层次,并让其展现在练习以及作业等多个方面。

三、教学分层

数学课堂的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所以调动两边的主动性非常重要。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对差异性层次的学生进行照顾,保障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对课时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把B层的学生当做是基准,也应该对A层与C层的学生进行兼顾,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某些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对C层的学生进行讲解。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困难,采用不断上升的原则,但要求也不应该过高,并且层次的落差也不能过大。总之,教师应该保障C层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进行等待,而A层的学生可以听懂,能够及时进行辅导。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对于x2=9,这样基本的方程所有学生都会,而对于16x2-25=0这样的方程,除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以外,其他都应该可以掌握,但是对于12(x-2)2-9=0这样的方程,则要求大多数学生会做,最后,2x2+x-6=0这样的方程需要优等生进行掌握。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应该把赏识当做是主要内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该使用不一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特别是对C层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找寻其存在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应该使用激励评价,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激励。如果他们可以回答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就应该加倍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A层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并不断提升自己。

五、作业分层

作业可以对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映,也可以反映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实现知识初步巩固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题型应该是简单到复杂。C层的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B层学生把基础作业当做主要内容,并且增加少量提升的内容,A层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以及综合性比较强的作业。

六、辅导分层

数学课堂之外的辅导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续,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应该具备针对性。对A层的学生,应该展开提高型的辅导,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对B层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对C层学生,应该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也应该不断进行提升,让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进行发展。总而言之,根据现阶段中学生的数学水平的良莠不齐,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缩小两极分化,推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菁.刍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科技展望,2016(10).

[2]卢启文.均衡分班背景下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

作者:王翻红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