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优质护理服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1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护理满意

优质护理不仅是改革与进步的必需品质,在进步的社会也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它强调给患者最用心、最优质、最温馨的护理服务,实现护理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前后两个月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3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至今,待优质服务状态进入平稳以后。选取的患者条件为,二十岁上且自愿接受调查,意识正常,对服务质量能进行客观评价,选取六百例,然后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依然进行平常的医治流程,实验组进行优质服务治疗流程,两组患者的各种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评价情况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改善护理工作方式

对每日门诊患者人流量进行统计便于了解每日人流量,让护理人员不间断轮班,保证每时每刻患者都能找到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都能为患者解答问题,同时轮班便于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医务人员多可以保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少。根据患者人数、就诊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门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参与工作,保证在门诊高峰期门诊护士依然可以为门诊患者提供专业、细心的护理服务。医院实行首问负责制,保证护理人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门诊护士接诊到患者开始,护理人员就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指导、建议,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安抚其焦虑的心理。门诊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护士上,使每个部门、每个门诊护士都可以明确了解和履行自己岗位职责,掌握工作重点、了解患者就诊流程,为门诊患者提供优质、细心、温馨的服务。门诊护士既要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和病情观察、记录,也要实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知道和告知患者病情,解答其不解之处,保证其心理、身体都恢复健康,为其提供便民服务。

1.2.2建设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改进、增加标识:在各个入口、出口设置醒目、明确的标识,确保患者能及时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时要贴出保证患者安全的标识,例如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的标识。实施预约挂号:在网上、电话、现场都设置挂号处,方便患者及时、有效挂号;宣传指导挂号形式,推出各种政策促进预约质量,通过方便的方法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预约数量。改变工作站设置,每个专科门诊部都设置、配备一些常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便于对候诊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优先救治,若候诊患者病情严重可以优先就诊,为患者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其他人性化服务,在各个采血点备一些糖果便于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时食用,放些轻松愉快的音乐,用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

1.2.3建设优质化护理服务

优化门诊就诊“绿色通道”,确保特需病员优先诊疗、优先住院、优先安排床位等六优先服务。优化网上、电话挂号服务,这样可以对就诊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流,避免患者排长队等候时间过长,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改变以往的排班模式:应用APN排班模式,使交接班次数减少,包干到组,责任到人。

1.3效果评价

开展门诊优质服务以来,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十分满意,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随着优质服务的开展而不断提高,因为优质服务的开展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对工作的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同时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综合以往数据,从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三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2014年度的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六,患者的满意度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正在逐年提高,且至2015年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三,2013-2015年度实施优质服务以来出现了理零投诉的情况。

3结语

在医院门诊优先、着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护理人员做出明确分工,强调患者至上的观点,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的门诊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门诊的满意值。通过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督促护理人员改正缺点,自己主动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护理人员了解、喜爱自己的工作,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细心、温馨、专业的护理服务。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可以增进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值,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优质护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使患者心情放松,护士热爱工作,提高了医治效率。激发了门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还提高了门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人员更好的配合达到良好的医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天掸.浅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10~111.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2

【关键词】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满意度

妇科病房的主要收治对象包括生殖系统肿瘤、妇科炎症患者及孕产妇等,住院期间风险因素较多,心理状态又差,很容易因过分担心病情状况而造成抑郁等其他精神疾病,加之妇科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复发率比较高[1-3]。妇科疾病与患者的饮食、卫生生活习惯都有一定联系,因此加强妇科病房的管理力度十分必要[4]。为住院患者提供协助、治疗检查、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和围术期护理等,重点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指导,防范疾病诱导因素,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方式和注意事项,对其进行生活指导。2016年2~11月,我们对22例妇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12月我院22例妇科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20~65(40.1±9.3)岁;异位妊娠8例,子宫肌瘤11例,卵巢肿囊3例。选取2016年2~11月我院22例妇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年龄21~66(41.1±9.0)岁;异位妊娠7例,子宫肌瘤10例,卵巢肿囊5例。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患者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调查。排除身体状况很差、有严重并发症、生存时间<4周的患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包括为入院患者办理手续并检查病情,整理床铺并带患者了解医疗环境。诊断结果明确后进行健康教育,倾听患者的想法,告知其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评估患者潜在的和已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其遵医嘱服药;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加强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前准备等,引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和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①科室护士长组建包括科室骨干医护人员的管理小组,针对服务全过程建立护理分级责任制,体现分层管理的组织结构。护士长合理安排科室值班,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护士长对每名护理人员进行24h负责的工作理念宣传,每例患者入院后都有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接待并给予一对一护理,患者院期间全程服务都由相对应的护理人员提供;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巩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宣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评估疏导负性情绪;对文书记录的格式严格要求,护士长可通过定期检查指出医护人员的错误并协助其改进,降低文书错误率。②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通过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做好心理和生理护理,包括切口护理、体位交换、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步护理方案;鼓励患者术后进行适当恢复运动,还可通过中药泡脚方法促进健康恢复;护理人员用药时注意核对药物信息,避免出现用错药物的现象;为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保护患者隐私;患者出院后定期回访,解释并解决相关事项。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估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安全防护工作、护理文书、沟通及健康教育。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3讨论

经过分析发现,妇科病房发生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家属和护理人员照看不周,患者遵医意识差,护理工作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较少、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患者心理素质,手术因素,患者体质,住院时间等[5-6]。针对以上因素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这是一种全面、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其病情恢复为目标,做好医疗环境维护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及满意度,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在院期间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长组建科室管理小组,实行分层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诊断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健康生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注意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心理压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护士做好文书记录工作,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文书记录及其他环节,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指导护理人员进行风险防范,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为妇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能够提高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护士们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为加强护理力度专门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为患者分配责任护士,全方位评估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其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给予健康指导和心理辅导,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少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病房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1):101-102.

[2]童玉荣.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66-267.

[3]卢彤阳.护理管理对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4):102-103.

[4]夏秀芳.妇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效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12):745-747.

[5]乐文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妇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9):2578-2579.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抢救室;研究进展

急诊科作为医院接受院内外、抢救危急重症患者重要科室,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是救治突发性、危重性病症、外伤及中毒患者必不可少的科室,是病房连接的重要纽带[1]。相关研究发现,急诊实施救治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与患者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缓解急性发作症状、保存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需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并实施有效救治措施,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最大限度缓解,为急诊开展工作重难点[2,3]。但因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对急诊工作造成的影响,一些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治疗,多以“病”为主,而忽略“人”,主观意识认为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为急诊工作关键,对患者存在的舒适要求易忽视;但对急诊患者而言,因其发病多为急性或病情危重,对舒适就医过程需求更加迫切[4,5]。基于此,本研究在急诊抢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应用进展及效果进行综述分析,报道如下。

1概述

1.1什么是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以患者为工作中心,强调对基础护理进行进一步强化,对护理责任制进行全面落实,对护理专业的相关内涵进行深化,目的在于使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其中以患者为工作中心要求医护人员在行为、观念上,全面为患者着想,将患者放在所有活动的首位;并根据患者具体需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对服务成本进行控制,合理制定、调整方便措施,将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而优质护理主要内涵为:对患者提出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行最大限度满足,维持躯体舒适度,帮助调节、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保障患者安全,并获取患者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协调,进而提升患者及社会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护理界逐渐将护理服务的工作重点向护理患者“结果、增进舒适、满足患者需求”等方面转变,且存在向专科发展趋势[6]。

1.2背景和研究现状

急诊科是医疗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抢救任务繁重、重症患者集中等特点,给医院管理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带来极大挑战。与此同时,重症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加之药物等因素,导致患者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性心理状态。国外医学研究显示,护理干预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由护理操作人员供给、技能水平以及教育/认证构成。患者结果多取决于临床护理的相关敏感性指标,如跌倒及压力性溃疡、静脉外渗等,但患者与医院护理管理密切相关。制定科学的急诊护理质量指标需显示急诊护理完整过程,而保证急诊护理质量基础上需对护理的及时性及质量、患者生命安全进行平衡,显示急诊护理服务对患者结果的贡献。研究表明,急诊护理质量的框架主要表现为: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及持续性、效率、效益、安全、公平等理念。

2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护理需求

不舒适代表个体的身心出现缺陷、不健全,加上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刺激,对生活出现一定不满,生活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身心负荷过重的感觉[7]。

2.1心理精神方面

研究发现,急诊收治的患者多因突遭意外,或是病情发生急剧恶化,对此无思想准备,并因对疾病发生原因、治疗转归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后果,导致一些患者难以较好地面对手术与其他治疗,易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8];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心理护理,或护理人员用冷落、怠慢、忽视态度给予患者护理,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被尊重感觉,进而产生强烈的心理不舒适感[9]。

2.2身体方面

疼痛作为不舒适中最重要形式,急诊抢救室患者因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间等因素,易产生严重程度不同的疼痛感,对患者舒适感具有严重不良影响;而针对出现皮肤撕脱伤及车祸伤等相关严重情况,患者多存在出血现象,造成血渍与污渍覆盖皮肤,身体产生不适;而骨盆骨折相关患者由于无法随意更换卧位,急性心衰等患者由于被迫采端坐卧位,易产生肌肉、关节疼痛与疲劳;同时,因疾病引起的机体内部口渴及恶心呕吐、饥饿等情况,亦能导致患者身体产生严重不舒适感,影响护理工作开展。

2.3环境方面

急诊抢救室因人流量大,其环境较为嘈杂,加上同室病友发出的痛苦呻吟与表情,抢救场面紧张,气味刺鼻,易对患者心理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因环境、抢救设备的陌生感,患者易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影响抢救工作实施。

2.4社会方面

多数患者因意外伤害为突发性,多无家属陪同,经济支持不足,多伴有紧张不安等感觉;或是对家庭、工作的担心,易产生角色行为紊乱、冲突,无法快速、良好地适应相关角色转变,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角色转变护理。

3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3.1增强护理意识,将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理念深化

急诊患者因希望快速获得有效治疗,加上希望获得关心、体贴的情感需求,迫切要求急诊科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使医护人员亲身感受患者心理,保证医护人员在注意抢救速度、质量基础上,提高对患者心理感受的考虑,调动医护人员主动服务能动性与自觉性。

3.2提高服务技能与能力

定期组织举办全面优质护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培训,对骨干及小组组长进行重点培训,提醒、监督护理人员深入学习相关护理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以专业化形象面对患者,督促学习护理用语;并与急诊救治岗位结合,共同开展分层次培训,重点强调3个层次培训内容、目标,给予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专科技能培训,尽量保证评估全面、准确,行个性化护理,满足患者需求。针对年资较低护理人员,需加强培训应急处理能力,要求其详细了解、掌握抢救流程,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在危急重症患者产生不同反应情况下,能及时进行准确的判断、应付,规范化、流程化整个抢救程序。针对年资高的护理人员,可加强培训专科具体理论与技能,通过有效培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演练进行相关考核,通过现场情景模拟及录像回放等模式,使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3开展独特的急诊科优质护理

在保证急诊工作正常实施情况下,对急诊内环境进行美化,合理改造、装修抢救室与观察室,适当调换抢救设备,如除颤器及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针对无家属陪同患者,护理人员主动为其提供优质护理,如通知家属、挂号、交费及取药等;而针对清醒患者,向其进行相关告知、解释,实施简要交代,使患者详细了解诊疗信息,预防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与抱怨。同时为患者提供一次性饮水器具、饮用水。若遇寒冷天气,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提供暖手袋;若遇炎热天气,在开放中央空调期间,主动将毛巾被给予存在需求的患者。

3.4强化风险管理、完善交接

根据急诊与手术室、病房、ICU等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交接流程。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对接分诊及救治、护送检查、入院等工作进行全程护理,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检查阳性结果、用药等情况要及时、准确掌握,并提出相关预见性、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全程、无缝隙护理。同时做好急诊患者在各部门间交接的登记记录,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生命体征、用药、饮食、负责人等内容,和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清楚交接后,提醒并确保对方责任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并在急诊科存留登记本;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入科前,参照登记本具体要求进行逐项登记,并核实准确,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保证护送过程安全,再将患者护送至相应专科或手术室、ICU,保证交接流程合理化。

3.5帮助患者获取社会支持

若患者无家属、亲属等相关陪同人员陪伴,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联系亲属;而针对外地患者,可先与患者在本地的亲属、同时、朋友等联系,告知其来院探望,将患者害怕感、孤独感消除;而针对存在经济困难患者而言,鼓励并帮助患者求助于媒体或相关机构,获取经济支持。

3.6及时开展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用热情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与困惑进行解答,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充分尊重患者。同时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心理疏导、开导,鼓励患者描述内心想法,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通过提问与抚摸等相关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使患者由内心信任医护人员。同时护理人员需积极获取家属支持,详细向患者解释情绪变化对病情控制的不良影响,鼓励家属从精神及情感方面给予患者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3.7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急诊抢救室维持适宜温湿度,常规设置病区温度为18~22℃,湿度为50%~60%;定时开展空气消毒,常规情况下4次/d;定期通风换气,维持病房空气清新。同时,控制噪声污染,尽量降低监护仪报警音,控制探访次数与数量。针对病房存在出血、醉酒患者,适当给予患者口罩佩戴,减少异味刺激与影响。因急诊抢救室存在浓重血腥味,且夏季蚊虫较多,能选择在凌晨无就诊患者情况下,在抢救室与请创室、接诊室、急诊绿色通道、处置室等病区喷洒无害灭虫剂,后关闭门窗,2~3次/周。急诊护理人员需着装整洁、仪态端庄及举止优雅,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印象,使患者感到安全与可信赖感;且在患者面前需冷静、沉着,动作到位、轻柔与敏捷,避免慌慌张张。在护理人员上岗工作前,培训普通话、护理礼仪,最大限度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治疗环境。

3.8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急诊相关输液系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对患者的身份及其相关药物信息进行准确提取与识别,保证患者与药物信息匹配无误,做好输液安全缺陷、隐患预处理准备。正确抢救患者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佩戴标明患者一般资料与用药信息的相关腕带,正确识别患者整个输液过程信息,核对药物,特别是针对急诊科意识不清及昏迷等患者,能有效降低用药风险。

4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如下优点[10]:(1)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急诊科患者通常伴有焦虑等消极情绪,常规护理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患者的心理波动情况。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则会通过心理安慰、沟通交流等方式,获取患者信任,促进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2)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康复进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会通过音乐、放松等方式转移患者的疼痛注意力,进而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中病房环境的改善也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利于恢复;同时,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每日摄入热量、电解质、微量元素进行控制和搭配,提高护理效果;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通过众多的护理干预措施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结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满意的。急诊抢救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但因外界环境差异及医疗水平高低、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及时开展急诊科优化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急诊抢救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必不可少的科室,其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而优质护理能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要求护理人员主动的对各项急救措施进行全面落实,减少抢救时间流逝,预防意外情况发生,保证患者入院就医安全性,使院内外成功抢救率提高,降低医疗护理风险,改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薇,忻笑,许敬华.专管员参与急诊抢救室库房管理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6):81-83.

[2]孙志玲,付秀娥,宋春光.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6):716-717.

[3]姜丽娟,张学梅,倪花,等.优化流程在急诊抢救室病人交接班中的实践〔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99-1400.

[4]高健,周文华,华小雪,等.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4-345.

[5]王波,吕东清,张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22-224.

[6]卢晓莉,许湘湘,蒋丽莉,等.新型管理模式下急诊抢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实践〔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9):66-67.

[7]梁巧萍.人性化护理优质服务在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4):319.

[8]张玉姝,刘吉伟.护理人员亲身体验对提高儿童急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及整改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48-250.

[9]赵海燕,林旭.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5):245-246.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4

1.术前护理

患者在进行麻醉时所产生的特殊感觉及麻醉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会使患者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好的感觉,这时护理人员应使用关心的言语安慰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时间。术前1d,根据手术的具体要求,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病情等情况,掌握患者的主要信息,为顺利地开展手术做好铺垫,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适当地给予安慰。此外,患者还需进一步接受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尽量通过访谈收集到患者的信息并认真填写。访谈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5min以内,不要打扰患者正常休息,保证患者术前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术中护理

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把患者的利益和感受放在首位,护理人员要用换位思考方式理解患者,时刻为患者着想。对于术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像对待亲人一样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到手术护理中的各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细节都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亲人般的关怀。在术中针对较清醒的患者如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要尽量提前告知,并将缓解的方法一并告诉,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紧张。术中护理人员尽量在患者的左右安慰,使患者原本在术中的紧张、恐惧心情转变为良好的正确的心态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整个过程。

3.术后护理

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进行擦拭,对伤口进行包扎。帮助患者衣裤穿好.棉被盖好,注意不要着凉。针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应随时关注其术后感受,告知其手术情况。挪动患者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伤口及引流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减少患者在挪动过程中的痛苦。护理人员在交班时要认真、细致地交代自己所负责的患者的详细情况,并和患者家属交代术后应注意的相关事宜,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的重视和关心。

4.术后2~4d的回访护理

术后2~4d内回访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其目的是了解术后的身体各功能的康复情况,并通过对患者的指导和问候,使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时聆听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听取患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使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人性化,还增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院的好印象。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优质护理理念,这对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很好的诠释。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医院由于管理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准备手术时手术通知单没有按规章制度要求在前1天下午交到手术室,使得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没有足够时间对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访谈,进一步影响手术室的优质护理。还有一些基层医院存在着患者文化素质较低,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护理工作程序不熟悉,对手术护理不重视,造成术前访视效果不佳。有些医院由于盲目扩张规模,医护人员引进没有和医院规模相匹配,导致医护人员数量不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上手术室护理性质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注重手术期间的护理而对手术室后的回访等工作无暇顾及,使回访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很难做到真正落实,对手术室优质服务没有很好地贯彻。

三、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在手术室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以下解决对策。为保证术前1d手术通知单顺利及时到达手术室,为其顺利工作提供方便。这时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与其他各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多交流,共同肩负起对患者入院与术前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负责,对患者的关心,这种状态有利于患者与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确保术前访视的落实,手术室的护士长要将此工作变成日常考核的主要项目,落实到人头,制定奖惩制度。同时,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缺少的单位不仅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还要对上岗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手术室优质服务的开展至关重要。

四、总结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5

目的:探讨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其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手术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对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的缓解起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及效果

在医院重点科室中,手术室由于本身专科化而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理想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从而为手术患者的治疗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男性患者有120例,女性患者有80例,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8.5岁,体重在45-90kg之间,平均体重为67.5+-22.5kg。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其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

手术进行的前1天,护理人员会对病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病患者的病情情况,咨询病患者的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史等等,并且查看其各项的检查报告结果,以此为根据制定为病患者量身定做的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访视的整个过程中应当以温和贴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病患者,并且耐心地位病患者与其家属讲解手术中的主治医生、麻醉方法和其他的注意事项,让病患者清楚地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增加病患者的手术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

(2)术中护理:

在手术进行麻醉之前,护理人员要和病患者耐心地进行沟通,从而避免患者出现甚至加剧焦虑的情绪。一旦病患者接受麻醉处于麻醉的状态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是否发生紧急变化,并且使病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静脉输液稳定,操作应当熟练、正确。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当柔和呼唤病患者醒来,并嘱咐其与家属相关的术后注意事项。

(3)术后护理:

叮嘱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半卧位以便呼吸和引流,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低流量的吸氧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避免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同时,保持引流通畅,保持中心负压装置的压力为200mmgh。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做好固定引流管的措施,避免引流管脱落。在术后六小时内,患者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在术后1-3小时内可以进食半流食。确保病房环境安静干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1.2.2观察指标

(1)术前的焦虑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

(2)疼痛耐受情况评级:

采用了疼痛级别数字分级法,共有四个级别,评分在4分以下的评级为疼痛耐受良好。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采用n表示例数,平均数采用中位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3结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咱们的医疗事业也正逐步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需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其生活做保障。我们的医疗模式正逐渐地打破传统,取之而代的是现代先进理念的医疗模式,以人为本是新医疗模式的根本,而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开始向这个根本的立足点靠近,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方式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人为本,这个立足点是护理人员的服务宗旨,根据病患者的个性与生活的差异性,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精神,尽力满足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对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的缓解起到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病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了病患者的疼痛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满意度。

作者:敖秀华 陈红梅 单位: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姜雪,陈素兰,陈丽媛,丁宝艳,金鑫.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11(05).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6

1.组织领导有力,保障措施到位

1.1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增加护理人员:院领导协调护理部逐渐增加我区护理人员至35人,总病床数78张,床护比达到1∶0.45,保障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1.2院领导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健康,加大经费投入:年终,医院对我区护理人员进行了一定金额的奖励及表彰,评定其为A级科室,年终考核评优率增至21.3%,提取护理费的30%奖励给优质病区,提高护士的夜班费,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病区配备微波炉、电吹风、吸管、一次性水杯、毛巾、汤勺等生活用品免费提供给患者:食堂根据患者需要随时送餐到患者床旁,制作妇科药膳;后勤保障科定期下科室对各种设备进行维修维护;药剂科将患者口服药、中成药及出院带药送到病房;临床支持中心保证布类供应,保证患者检查专人陪送。

2.夯实基础护理,丰富工作内涵,持续质量改进

2.1改变排班模式,实行扁平化责任制:弹性排班,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数及护理工作量多少增减人员,实行如下排班模式:早班为07:00~15:00,午班为15:00~22:00,晚班为22:00~08:00。每人分管床位不超过8张,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

2.2每天发放患者需求单,了解患者需求:基础护理的内容包括洗头、洗脚、剪指甲、梳头、洗脸、喂饭、喂药、协助患者活动、护送患者检查等。为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操作,如穴位按摩、耳穴埋豆,为患者喂服中药排气汤等帮助患者术后排气。

2.3简化护理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所想,深化“爱心天使”护理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爱心天使”护理服务活动。各级护士积极开动脑筋,一切为患者着想,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病房特点努力为患者提供帮助。例如,设置爱心栏为患者提供生活急需品,为出院患者送上“爱心联系卡”等,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和社区。改良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病区结合护理人员职称、年资、岗位、班次、出勤、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考核奖惩积分等指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每月绩效考核,当月兑现奖惩。

3.优质护理服务初见成效

3.1管理系统机能增强:医院的保障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实行岗位管理及绩效分配考核,提高护士的积极主动性;护理质量控制前移,环节管理精细化,护士长能力提高。

3.2基本没有自聘护工:护理专科水平提高,护理流程规范、合理,护理操作与以往比较更细致、到位;护理用具设施明显改善;护理责任制落实到位;护士书写负担减轻,时间每日<30min;医生对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更加满意,医护配合融洽,医生对护士的调查评价提高。

3.3住院患者得到实惠:住院期间生活更加便捷,呼叫铃声次数明显减少,出院患者满意度由91%提高至98%,每月平均自聘护工数由8.3人降至1.0人,得到患者的普遍赞誉。

4.优质护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完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简化护理病例书写,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院领导协调相关部门配合,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持续改进,达到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二、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使我科家属陪护明显减少,自聘护工数下降明显,护理用具设施明显改善,护理专科水平提高,护理流程规范,护士书写负担减轻,医护配合融洽,医生对护士的调查评价提高了。

三、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16)。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早日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良情绪;健康知识

肝硬化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损伤严重、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可对患者生命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肝硬化患者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相关统计显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达40%~50%,及时抢救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就优质护理服务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6.2±2.1)岁,病发至入院时间1~8h,平均(3.8±1.1)h;轻度出血15例;中度出血18例,重度出血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平均(66.8±2.1)岁,病发至入院时间1~7h,平均(3.5±1.2)h;轻度出血14例,中度出血18例,重度出血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内镜检查可见明显出血迹象;②本研究已经过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未能完成本研究的患者;②其他原因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③伴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精神系统疾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包括做好环境卫生护理,向患者讲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给予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3.1评估病情

安排专人评估患者病情,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随时做好急救抢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记录其心电监护仪器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持续心慌、出汗、烦躁、肢体冰凉、尿少等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肠鸣等症状,测定患者治疗后是否仍然存在胃出血症状,观察患者大便具体情况并判断其出血情况。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迅速做好急救抢救准备,避免患者再次出血。

1.3.2心理护理

患者以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均易出现明显的恐惧、不安、惶恐、担心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告知患者目前的治疗进展、治疗需要、禁忌事项以及注意内容等,要求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并给予患者正面鼓励,以增强治疗信心。而针对患者的害怕、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听取患者心理护理的具体需求,鼓励患者全面学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原因、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内容,指导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并改善自身生活习惯,介绍已治愈的患者以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

1.3.3治疗护理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准确完成治疗护理,包括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出血量、三腔两囊管操作等。具体来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头昏、乏力、心悸、血压下降以及静脉充盈、温度下降、皮肤变色、尿量减少等情况,综合评估患者出血量,同时在三腔两囊管的使用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使用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压迫时间,指导患者口服石蜡油。对于三腔两囊管使用过程中出现躁动、焦虑的患者,可以酌情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物。

1.3.4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发展为其制订饮食方案,若患者仍然存在消化道大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禁食;若患者少量出血并无呕吐、恶心现象时可喂食少量流食;若患者出血已停止,可给予其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软食或半流食。患者应该坚持少食多餐,禁烟酒、一次性食用过多等现象,尽量不食热食以及粗糙、坚硬、带刺、带骨食物。

1.3.5生活护理

在三腔两囊管留置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口腔、鼻腔以及皮肤清洁工作,可以使用液体石蜡润滑患者鼻腔、唇瓣,并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是否完整、有无异味。护理人员还应该协助患者定期更换被褥、清洁身体,对于存在黄疸和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应嘱其勤洗澡、勤换内衣,定期修剪指甲。

1.4观察指标

①测定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4];③统计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5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7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0.5%(33/4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16)。

3讨论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由于一种甚至多种病因反复[5-6]、持续性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损伤,极易合并肝病脑病、消化道出血甚至是癌变等一系列症状[7]。肝硬化由于自身肝脏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以及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等症状可造成肝功能障碍以及门脉高压,同时病情极易蔓延累及至患者体内其他相关系统,如脑部、消化道等。肝硬化治疗、护理措施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8]。此外,如果未能遏制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将会随出血次数增多而日益加重病情,甚至病死[9]。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0]。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病情威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态度,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要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护理依从性的目的。护理人员还应该遵从医嘱,结合病情发展、治疗不同阶段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服务,针对患者当前护理的实际需要完成相应护理工作,分析患者治疗矛盾的根源并积极解决,针对患者的饮食、口腔、治疗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早日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菲 单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郭桂珍,关家敏,张可茹.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68-70.

[2]明洪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9)合刊:14-15.

[3]陈莉华.舒适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8):1534-1535.

[4]王燕,王育栋,王海云.预见性与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38-40.

[5]陈丽娟,朱晓敏.优质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2):1968-1972.

[6]王秀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3):123-124.

[7]刘小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03-104.

[8]陈明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55-1556.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8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护理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5.22±3.2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4.15±3.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时,给予患者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的治疗等。护理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再出血的现象,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等。如果患者发生出血或休克症状,就需要对其尿量、血液循环等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患者的行为、说话不正常时,需立即报告医师,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有关胃出血的病史,同时还需向其宣传与胃病相关的常识及治疗疾病的方法,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态,积极参与治疗,促进康复。

1.2.3饮食护理

患者的消化系统受到胃出血疾病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一定的护理。如果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没有呕血等现象,可让患者食用较为清淡的食物,适当增加流质饮食;如果患者的病状非常明显,有严重的呕血等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对其进行营养护理,待患者康复后,遵医嘱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1.2.4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选择脚高头低的方式以改善颅内循环,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当患者出现呕吐时,应选择头偏向外侧,辅以吸入氧气,若患者出现昏迷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清除其口腔内的血块、异物等,并实施口腔护理。

1.3评价指标

显效:呕血等症状得到控制;有效:呕血等症状依旧存在,但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呕血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2例(84.00%),有效7例(1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0例(40.00%),有效5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