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优质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优质教育

老年内科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2011年老年内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7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口头健康教育,治疗组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了解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健康教育;优质护理;老年内科

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我国各个基层医院大力开展,与此同时健康教育也随之进入社会公众视线并受到社会各界较高的关注度。借助传播疾病知识和影响个人及群体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医院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本文旨在探讨将健康教育处方应用于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阅读全文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策略探究

摘要: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文章以安徽芜湖地区高校为例,分析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设区域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库,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管理组织,建立并完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制度,进一步提高优质高教资源共享意识四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要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能有效提高高质量创新资源供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保证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曾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年毕业生数已位居世界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增长也居世界首位。《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在126个国家/经济体中排名较后,位于第94位。党的报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效率,加强学科协同创新。

1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由优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构成,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的资源集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同一区域往往不止一所高校。以芜湖地区为例,芜湖位于长江之畔,综合实力在安徽省16个地市中位居前列,仅次于省会合肥,是安徽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十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这些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拥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名师名家和独特的实践教学设备及空间,建设了与学校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如安徽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特色,被誉为安徽基础教育的“母机”;安徽工程大学以工科为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国家级特色专业;皖南医学院是医学类专业院校,其法医学是国家级品牌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则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地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都各具特色。这些类型不一、层次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位于同一城市,且校址大多位于芜湖市高校园区,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条件。但综观目前芜湖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呈现“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在高校内部共享的较多,校际之间共享较少。二是个体的自发性行为居多,制度化的规范性行为较少,相当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教师和学生个体通过学缘、乡缘等人际关系自行联系实现的,较少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为。三是教职员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多,学生相对较少。四是“硬性”教育教学资源—如文献资料等物力资源共享较多,“软性”的优秀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特色实验室等共享程度较低。五是同层次、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少。

2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2.1共享的内在动力不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客观地说,大多数高教工作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资源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经费短缺之痛,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但又多有顾虑,尤其是对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拿出来共享有所保留,担心影响自己学校的地位。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一定认识,但这种认识大多只存留在思想上,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则有所保留,积极性不高。

阅读全文

健康教育高血压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阅读全文

健康教育中优质护理论文

1方法与管理举措

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制度分产前孕期健康教育制度、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制度、康复期健康教育制度。制定制度时根据产妇的不同生理时期及心理需求详细规定在产前应了解与掌握什么,孕检的安排、活动、饮食、作息的指导等,分娩期同其他病区一样包括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出院教育等相关制度、康复期教育制度。制度要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可控性。

2制定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计划

评估计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多长周期集中授课比较适宜,根据不同孕周发放处方的适宜性,处方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活页台账时否建全,护士版的宣教内容及孕产妇版的宣教内容是不同的。

3具体实施方法

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由不同的群体具体负责与完成。孕期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产科门诊。在孕期建卡同时担负健康教育职责,根据不同孕周发放个体化教育处方,在等候区设有阅读展栏,提供孕期保健、美容、活动、饮食等方面的杂志、健康教育处方。孕妇学校设在门诊,由产房护士长长总体负责,制定学习计划,负责学校日常管理,设有活动宣教室,配备教具、图片、音响、活动器具等,制定培训计划,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孕期操、及产前的分娩配合训练等。设立热线电话以便孕妇随时咨询,普及孕期健康知识。住院期间我们制定了不同护理路径的健康宣教单,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根据单病种路径提供教育内容,平产正常为3d,剖宫产为6d,每天根据路径针对性宣教。科内设有母乳喂养热线,提供个体化出院指导,康复期利用7d、14d、21d及产后24d的产妇特有时间节点来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每年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社会宣教活动,让健康教育走进生活,如去年主题为关爱妇女健康,今年主题是关注孕妇的血糖,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孕期对血糖的关注和控制。

4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阅读全文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摘要:新时期下,公平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和追求。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其均衡和优质是新时期下人民对教育的全新目标,也是新时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笔者基于对西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缓不济急现状的思考,以探究西藏义务教育现状为突破口,在探索发达省市的先进模式的基础上,以期促进义务教育在优质高效的道路上扬帆远行。

关键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策略研究

1绪论

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质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走向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勇担本民族发展重任,高度重视本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对义务教育的态度更是尤为重视。由此,在保障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如何把“有学上”到“上好学”[1],促进西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有质的飞跃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2西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2.1教育资源投入分析

2.1.1教育经费投入

阅读全文

尘肺病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目的为尘肺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2019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尘肺病患者群体相关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根据护理内容差异进行分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有50例,分别给予常规尘肺病护理、尘肺病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尘肺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尘肺病知识认知掌握程度,观察组所得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干预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病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以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保障疗程顺利进行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尘肺病;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0引言

长时间吸入粉尘并导致肺部出现组织纤维化所引发的疾病被称为尘肺病,该病整体呈现出慢性、进行性的发展状态,尘肺病患者还可能合并有其它的肺部疾病。尘肺病侵袭对象一般为年龄偏高、身体抵抗力下降的群体[1],出现感染的概率极高,疾病症状的影响以及长时间治疗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除了影响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外,还会降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而这也会破坏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依从性[2],有鉴于此本院对于收治的尘肺病患者均重视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通过优质护理措施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对于患病生活的适应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现将本院近年收治尘肺病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2019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尘肺病患者群体相关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1~68岁,平均(53.4±2.4)岁。尘肺病程度中51例患者为Ⅰ期,31例患者为Ⅱ期,18例患者为Ⅲ期。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根据护理内容差异进行分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有50例,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阅读全文

谈优质科学教育放飞乡村少年的科技梦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作出了回答:科学知识最有价值。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发离不开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学习科学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少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业者的专利,科学对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只有更好地学习科学、提升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的社会公民和国家建设者。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要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第一个重点工程就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旨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是主渠道。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创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科学教育可以培养高水平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提高劳动者应对挑战的能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缓解劳动者压力。然而,与城市青少年相比,乡村地区的青少年面临的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科学课程资源不足、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面临着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难以在家庭活动中得到应有的陪伴及引导,这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青少年在科学教育中的差距。要发挥好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学好科学,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应成为努力的重点方向。

一、科学教师:科学教育的第一资源

提升乡村科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解决师资问题。科学教师与一般学科教师不同,他们可以说是科学界在科学课堂上的代表,不仅要懂得一般教学知识,还要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精通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因此,要对乡村科学教师的培养环节给予特殊关注。加强乡村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大现有“国培计划”中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扩大乡村科学教师的培训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好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的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深化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协同培养机制,聚焦科学教师的日常实践,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核心素养。激发乡村科学教师的内生动力,提升其教学能力。只要勤于思考,乡村地区的科学教育也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少乡村地区的科学教师在弥补科学教育资源不足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如挖掘当地科教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学校坐落于山脚下,学生抬头就能看到山。科技教师充分发挥山区的优点,积极开发科学教育资源,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合适的校本科学课程:一二年级,主要让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三四年级,让学生进一步走近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开设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植物的收获与储藏等动手实践的课程;五六年级的学生则学习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采收与加工等。这样的科学课,不需要高级的实验器材、复杂的仪器,就开展得很好。学生们通过以“认识植物”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了解和认识了身边的植物,特别是山区的药用植物,还能指导家人、邻居栽种药用植物,农民因此增收,学生也因此切身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地制宜的科学教育课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还有效丰富了其科学知识、提升了其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社会力量:丰富课程资源的重要依托

为解决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部门及各类组织团体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启动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重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配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为每所农村中学配备价值30万元的优质科普展品,通过教师培训,让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做中学,充分体验科技的魅力,享受科技的乐趣。此外,教育部开展的“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项目”也在培养农村儿童的科学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学校、教师应把握此类契机,在参与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组织科学课程、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能力。送教到乡村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2019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曾为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一所乡村小学的学生开办了一次STEM主题夏令营。夏令营活动以创意车模大比拼为主,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形式开展。学生们为了实现“制作一个从高坡上滑下就能跑,且尽量跑得远的小车模型”的目标,经历了组队、设计小车模型图、制作小车、探索小车能够跑得远的科学原理、进行车模停车比赛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入比赛。夏令营活动用材简单、活动场地要求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科学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学校的科技教师在观摩整场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活动设计的教育原则和理念,提升了探索、研制校本科学课程的能力。

三、家庭教育:滋养科学精神的幼苗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和想象力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点目标之一。要想解决乡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足的问题,首先要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制约小学阶段青少年想象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少、家长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对于乡村学生来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可以说,乡村家庭教育是整个乡村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乡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至关重要。2022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宣布要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共同实施“西部地区乡村家庭教育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乡村家庭教育发展探寻路径。笔者期盼乡村地区的家长能够积极参与此类行动,或是主动寻求类似资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懂得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科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或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其离开学校后仍能坚持学习科学,养成科学精神。与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青少年相比,乡村青少年由于资源差距以及机会和平台的欠缺,更需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社会环境,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如地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能接受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多样化、多途径、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能缩小地区差距,放飞乡村青少年的科技梦想,培养出更多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国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阅读全文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一、优质教育配套加剧居住空间分异

“分异”(differentiation)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同一体中个体由于社会经济属性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了社会距离。居住空间的分异就是指居住空间中的不同部分由于居住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属性方面的分化而产生的差异。住房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具有多种形式的使用价值,因为“居住是个人保障、自主、舒适、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接近其他馈乏的城市空间资源,如教育、医疗和休闲设施的决定性主导因子”。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设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住宅的使用价值,也可以说,在住宅市场化的今天,教育配套是决定住宅使用价值的重要要素。因此,教育配套可以通过住房价格划分出住宅市场内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在城市中,学校教育质量是存在着差别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建设,急需大批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实施重点校政策,对重点学校的人员配置、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做出了十分明确的“倾斜”性规定。“重点校”政策在中国实行了二十多年,促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虽然目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校际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学校周边房屋的使用价值,提升了房价,是促成城市住宅价格差异的重要方面。我们以天津市六区同一区域中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做比较,便可看出其中的差别。在城市中,同一区域的土地的价格应该持平,但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天津市学区房的价格要比同一区域非学区房住宅的价格高出至少10%,最大差额甚至超过20%。同时,同一区域的优质校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以和平区为例,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综合实力最强,属一等优质校,而昆明路小学、中心小学、万全道小学、鞍山道小学则属二等优质校,这样,同一区域内学区房的价格又不一样。目前,属于实验小学学片的住房每平方米售价已超过四万,而中心小学的附近的住房单价为每平方米一万五。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基础设施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设施是形成居住差异的主要执行者。虽然学区房的总价在城市中不是最高的,其拥有者也不一定是上层群体,但是天津最便宜的学区房总价也在七八十万,而且在购买时,要求购房者一次性付清房款。这需要购房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购买学区房的都是中上阶层的家庭。同时,教育需求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涉及了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人群。教育资源的等级将同属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相对富有的、有权力的以及有学识的人能进入教育配套最好的居住区,社会经济地位次之的入住教育配套次之的社区,下层和底层的有教育需求的人群只能居住教育配套最差的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教育是居住的重要配套设施,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提升所在社区的使用价值,因此,城市中的中高档社区纷纷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城市社区围绕教育资源的竞争正在兴起,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借助于优质教育资源来提高其开发的房产的价值,在名校周边建设楼盘,或者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此加剧居住档次的分化。目前天津居住区争夺教育资源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新的房产项目在名校学区范围内,利用既有的教育资源作为其“卖点”,如在中营小学学区内的富力城楼盘,靠近南开中学的伊顿玫瑰项目等。这些楼盘地理位置好,本身价格就不菲,同时又依托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房价。另外一种是一些势力雄厚的房地产公司,因其项目周边并无名校,于是与名校合作,由开发商出资金建造校舍,由名校提供师资,共同办学。例如梅江居住区的南开中学民办校———翔宇学校、东丽湖万科城的实验小学分校。这些居住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引入,居住档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居住区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需求,但也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教育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分异的结果,富有或有实力的社区在资源竞争中具有优势,富人社区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所在居住社区的使用价值,进而增加了住宅的交换价值,这样一来,低收入人群很难购买得起该社区的房屋,富人区通过提高价格限制了低收入人群向高档社区迁居,向更高端发展,再集聚有钱人;低收入社区则没有增加住宅价值的教育资源,维持原貌。

而、居住分异固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

学校服务于一定社区,招收辖区内的学生,学校的学生群体特征与所在居住空间社会群体的属性紧密相关。城市人口分布密度与土地价值规律密切相关,在这种经济规律的制约下,随着土地使用的有偿化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居住空间必然要分化与分离。在中国城市中,“由于中心商务区功能的强化,促进了中心地区向外扩张,使原先中心商务区周围居住环境条件较差的居住地区,也逐步通过旧城改造转化为中高收入阶层居住地带。”较高的房价决定了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拥有这里的住宅,现阶段高收入人群正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中心区高收入阶层的数量大大高于其他阶层。天津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导致天津中心城区中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中层以上家庭的孩子。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是本文调研的重要内容,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是衡量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同时由于重点中小学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区,因此,选择重点小学进行调研比 较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职业、文化程度、收入三项指标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重点小学学生家庭背景的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得出,在中心城区重点小校中,来自“上层和中上层”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1%,来自中层家庭的学生比例为30%,来自下层家庭学生的比例为9%。政府和企业管理者、专业人员等中上层家庭的学生比例显著。由于郊区地价便宜,低收入阶层居住区多位于城区边缘。“住房价格分化以后,低收入阶层自然而然向住房价位低的地带流动。天津市住房价位低的地段多分布在第三环带离中心区较远的区域。”这样,市郊的学校大多招收一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例如,位于天津北辰区刘家房子地区的青光镇,外来务工人员多聚集于此,他们的子女被全部安置在杨嘴小学和周边的三所学校,其中杨嘴小学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全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学校中的学生都是随父母在天津市暂时居住的、6~15周岁的农民工子女,由于农民工子女上学流动性较大,每学期都有不少学生入学和退学,学校只能尽力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但不能期望这些学生和市内的学生一样,进入更好的更高一级的学校读书。这种办学目标也使得招收农民工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优质小学。就近入学使学校招收辖区内的学生,不同的居住区的社会群体属性与所属学校中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一致的,表现出一定的均质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里的居住分化和社会隔离。学校的运行需要多方面要素,生源是重要的方面。布尔迪厄、帕斯荣、伯恩斯坦等学者从不同的途径和方面来研究社会阶层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都得出不同阶层家庭的文化资本十分强烈地影响其孩子在学业方面的成就。中国学者刘精明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指出,子代受教育的机会、学业成绩、教育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和权力资本的多少成正比。可以看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学业成绩。在城市中,由于土地价格的分化,同一阶层的家庭逐集中于某一区域,这时,家庭对于学生学业的影响,就直接反映在居住区对于学校生源的制约,生源质量的高低又从一个方面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居住分化促使“与良好学校效能有关的所有特征更多地聚集在‘有利’阶层学生就读的学校”。居住区域的划分和隔离促使教育资源形成等级模式,由于居住分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外在的社会性因素便限制教育资源自身的调整。

三、新兴的富裕居住区分散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作和居住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向郊区和城市边缘分散,教育作为公共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教育资源存在着差别,而富裕社区在城市资源的竞争和争夺中终将会获益,因此,随着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复杂和多样化,在富裕社区周边增加的教育设施都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说,富裕社区的增加使社会结构复杂化,也使优质教育资源从集中走向分散。随着天津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中心区外围逐渐发展起来,吸引了一批中上阶层的人到此定居,如位于天津梅江居住区。梅江居住区兴建于20世纪90年代,位于天津市的南部,地处河西区、津南区和西青区的交汇处。居住区中的分居民主要是公务员、高级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国企或外企工作人员、律师、记者、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者等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在非市中心区域形成了一个“富人区”,随着社区的日益成熟,为了满足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梅江居住区于1994年引入南开中学的教育资源,成立南开翔宇学校。家庭争夺教育资源的途径是迁居,而一定的富有和权力的邻里则通过将优质教育引入社区实现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这也是城市中日益兴起的“教育地产”,即开发商与名校合作,由发展商出资兴建校舍,名校派出老师,学校还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这是一种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协作的崭新体制。现在很多居住层次较高的社区内引进的优质中小学,都是采取这种形式。居住区的居民子女入学,一般会有两方面的优先权:一是收费优惠,二是优先入学或降低录取分数线。居住区内的居民成为受益者,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为下一代赢得了成功的先机。在城市的扩张中,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会形成城市的“副中心”,这些新兴城市副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都比较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新区内没有优质的学校,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新区会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以及政府力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如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区域内居住人口的增多,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关键时期,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2010年滨海新区引入基础教育名校资源,让新区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南开中学、天津一中、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一系列名校的分校陆续进驻新区。随着城市居住区的增多以及区域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从集中走向分散化,这也是城市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者:张品 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