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范例

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范文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2011年老年内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7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口头健康教育,治疗组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了解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健康教育;优质护理;老年内科

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我国各个基层医院大力开展,与此同时健康教育也随之进入社会公众视线并受到社会各界较高的关注度。借助传播疾病知识和影响个人及群体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医院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本文旨在探讨将健康教育处方应用于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2011年老年内科收治的140例患者,对照组3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90±25岁;治疗组32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80±20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病房口头健康教育,如患者出入院时的入院宣教,宣传讲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患者饮食指导,用药、输液指南,不良行为规范等。

1.2.2治疗组

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病房口头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诊断结果、文化背景及文化水平程度、患者目前机体情况及病情进展程度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该处方中所包括患者用药及治疗方案均满足医师医嘱。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2.1关于处方制定

单纯口头健康教育存在的多种缺陷逐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暴露出来,单纯口头教育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号召影响作用,主要是因为患者仅在当时特定的时间段内对自身疾病有初步认识,对于疾病后期的护理及注意事项一无所知,其次,健康教育仅在院内进行,对于院后患者院方无法进行监管及反复教育,致使健康教育出现中断脱节,因而达不到预期理想效果。护士长或责任组长为领导人,全体科室护理人员为处方制定者,保证全员参与,意在明白制定该处方的意义及后期具体实施方法。护理人员凭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归纳老年内科患者的常见疾病,形成以疾病相关知识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处方[2]。

1.2.2.2处方具体内容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主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入院宣教,将主治医师、科护士长基本信息作以简单介绍,给予患者周围环境指导,如开水房及晾衣房等公共日常生活区的介绍,患者住院期间由临床护士负责定期组织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宣讲,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疾病病种,该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该病的方法及预后情况,将日常护理及康复保健作为重点讲解对象,避免增加特殊病患患者的心理压力。鉴于老年内科患者机体老化且多伴有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复杂,尤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为代表,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药物指导这方面应特别注意,保持足够的耐心,反复向患者强调药物名称、用法用量、主治功能,特别强调用药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日常饮食方面,遵循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主,多食新鲜蔬果,促进新陈代谢利于排便,少食多餐,确保自身必要热量抵御疾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护理人员教授家属或陪护人员预防意外损伤的基本措施,确保院后康复保健的有效运行及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人员帮助及监督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陋习,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病情,鼓励患者进行小范围内的户外运动,帮助患者体力恢复及血液循环促进疾病康复。于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简单护理,以糖尿病患者为例,指导患者量测血压,正确把握胰岛素注射位置[3]。特别针对有负面情绪的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与心理安抚,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稳定患者情绪。制定患者院后保健处方,对患者病情进行追踪随访及疾病预后,依据病情反馈调整改善治疗方案。

1.3疗效评价指标

本次评价采用计分法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95-85分),良(85-75分),一般(75-65分)差(65-55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啰±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组35例优,22例良,10例一般,3例差,对照组29例优,20例良,10例一般,11例差,治疗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具有较高关注度,鉴于单纯口头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在此作者认为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势在必行,结合患者临床诊断及病情发展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4]。结合本文,回顾本次研究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组35例优,22例良,10例一般,3例差,对照组29例优,20例良,10例一般,11例差,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有利证实了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这对患者康复具有极大的估计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健康教育处方,宣讲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把握程度,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自我保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化患者防微杜渐意识,临床中值得推广学习。

作者:华秀芝 单位: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汪文英,王银娥,徐云侠,等.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2,986.

[2]孙杨.个性化健康教育卡在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60.

优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要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能有效提高高质量创新资源供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保证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曾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年毕业生数已位居世界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增长也居世界首位。《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在126个国家/经济体中排名较后,位于第94位。党的报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效率,加强学科协同创新。

1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由优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构成,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的资源集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同一区域往往不止一所高校。以芜湖地区为例,芜湖位于长江之畔,综合实力在安徽省16个地市中位居前列,仅次于省会合肥,是安徽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十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这些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拥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名师名家和独特的实践教学设备及空间,建设了与学校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如安徽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特色,被誉为安徽基础教育的“母机”;安徽工程大学以工科为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部级特色专业;皖南医学院是医学类专业院校,其法医学是部级品牌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则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地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都各具特色。这些类型不一、层次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位于同一城市,且校址大多位于芜湖市高校园区,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条件。但综观目前芜湖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呈现“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在高校内部共享的较多,校际之间共享较少。二是个体的自发性行为居多,制度化的规范性行为较少,相当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教师和学生个体通过学缘、乡缘等人际关系自行联系实现的,较少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为。三是教职员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多,学生相对较少。四是“硬性”教育教学资源—如文献资料等物力资源共享较多,“软性”的优秀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特色实验室等共享程度较低。五是同层次、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共享较少。

2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2.1共享的内在动力不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客观地说,大多数高教工作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资源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经费短缺之痛,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但又多有顾虑,尤其是对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拿出来共享有所保留,担心影响自己学校的地位。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一定认识,但这种认识大多只存留在思想上,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则有所保留,积极性不高。

2.2缺少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运行制度。目前我国有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尚不健全,既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运行,又没有管理和协调机构来进行管理。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资源共享的双方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分配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避免在资源共享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责、权、利等一系列纷争,很多高校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优质资源拿出来共享。

2.3缺乏统一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独立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主要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等形式来实现,仅占教育资源的极少部分。各高校自主建设的机构知识库、网站等教育教学资源,没有统一的资源描述标准,大都只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

3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提升策略

3.1进一步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意识。一是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资源共享意识,尤其是加强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资源共享意识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益处:可以让各高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资源、优势特色的积累上,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盘活学校的师资资源、设备资源、场所资源和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有助于解决区域高校资源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提高高校学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意识。广大学子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用主体,莘莘学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需求与有效利用,可以促进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良性循环。

3.2建立并完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制度。要保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并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首先根据教育资源投资渠道,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分级、分类共享制度。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各高校对自己特色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收益权等相关权利,为优质高教资源共享扫清障碍。再次,建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评价制度。将资源共享纳入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之中,激发各高校主动寻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为保证优质高教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政府要加强管理和支持,为资源共享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与补偿,如搭建共享基础平台、提供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优质高教资源的共享工作。

3.3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组织同一区域内各高校的办学宗旨、经费来源、学科结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文献资料等各不相同,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不相等,在共享运行环境下,所作的贡献和付出的劳动也有差异。因此,必须建立省、市、校三级构成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区域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省、市级的资源共享管理中心还应根据区域内各高校所具有的不同优势,建立专业共享小组,对口策划、协调、实施具体的高教资源共享工作。或者委托第三方组织,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对区域内优质高教资源共享进行有效管理,规定各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4建设区域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库。资源共享建立在资源共建、共知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建设一个统一的区域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打破网络壁垒,将分布于各高校的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品牌专业、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特色文献资源等集中于一个平台之中,实现校际间、校内各相应数据库、平台的兼容;建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目录”,并提供开放式检索服务,以方便同一区域各高校对所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也避免重复建设。

优质教育范文3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4结语

优质教育范文4

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制度分产前孕期健康教育制度、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制度、康复期健康教育制度。制定制度时根据产妇的不同生理时期及心理需求详细规定在产前应了解与掌握什么,孕检的安排、活动、饮食、作息的指导等,分娩期同其他病区一样包括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出院教育等相关制度、康复期教育制度。制度要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可控性。

2制定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计划

评估计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多长周期集中授课比较适宜,根据不同孕周发放处方的适宜性,处方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活页台账时否建全,护士版的宣教内容及孕产妇版的宣教内容是不同的。

3具体实施方法

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由不同的群体具体负责与完成。孕期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产科门诊。在孕期建卡同时担负健康教育职责,根据不同孕周发放个体化教育处方,在等候区设有阅读展栏,提供孕期保健、美容、活动、饮食等方面的杂志、健康教育处方。孕妇学校设在门诊,由产房护士长长总体负责,制定学习计划,负责学校日常管理,设有活动宣教室,配备教具、图片、音响、活动器具等,制定培训计划,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孕期操、及产前的分娩配合训练等。设立热线电话以便孕妇随时咨询,普及孕期健康知识。住院期间我们制定了不同护理路径的健康宣教单,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根据单病种路径提供教育内容,平产正常为3d,剖宫产为6d,每天根据路径针对性宣教。科内设有母乳喂养热线,提供个体化出院指导,康复期利用7d、14d、21d及产后24d的产妇特有时间节点来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每年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社会宣教活动,让健康教育走进生活,如去年主题为关爱妇女健康,今年主题是关注孕妇的血糖,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孕期对血糖的关注和控制。

4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有着良好的制度及方法思路,落实是收到效果的关键。具体的落实的效果又体现在护理人员知识与内涵的掌握,每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有无沟通能力和技巧将这些知识通过合适的路径传递给产妇,培训工作就显得很重要。将健康教育知识纳入护士科内分级培训及专科培训内容,普通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中,不断强化,具体的宣教内容分为护士版及产妇版。如发给产妇的教育处方制成产妇版,配有图片彩页,通俗易懂,图文并举,护士的宣教内容更有体系和专业化,如对各类检查的说明和宣教内容专门制定成活页。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床边查房,不断向年轻护士进行强化教育,通过责任护士负责床位的宣教单质量控制,床边实际效果观察,现场询问,家属及家妇访谈来不断强化护理意识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清晰宣教路径。

5具体内容的选择

5.1孕期:

分早、中、晚期选择匹配的相应知识,早期主要是告知生理上的变化及营养支持,重点是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与疾病的预防。中期对孕检内容、相关指标的解释,生理变化的过程等方面。晚期以正常分娩理念的宣讲,剖宫产的指征及并发症,育儿知识为主。

5.2产时:

入院时的宣教很重要,内容以环境介绍、产程指导、心理准备的知识为主,对家属一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宣讲。

5.3产后:

以康复指导为主。按平产与剖宫产宣教路径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对产妇饮食、休息、活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容,产后检查的重要性与时间及内容,新生儿脐部护理、喂养、预防接种,办理医保等。

6健康教育形式和效果评价

通过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及示范,要求不低于四种的形式对产妇进行宣教。将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纳入三级质控体系,科内一级,护理部健康教育小组一级,护理部定期不定期质控一级,通过质控体系保证活动的实施与质量。经回访及患者的意见反馈,社会效益良好。

7健康教育的意义

对孕产妇进行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增加了责任制护理的内涵,增强护士将知识运用于临床的能力,又使孕产妇的健康知识得以整合与掌握。顺应医改的要求,提升服务能力,转变健康生活理念,提升社会满意度与孕产妇的幸福指数。

8小结

优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策略研究

1绪论

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质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走向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勇担本民族发展重任,高度重视本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对义务教育的态度更是尤为重视。由此,在保障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如何把“有学上”到“上好学”[1],促进西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有质的飞跃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2西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2.1教育资源投入分析

2.1.1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办好教育的保障。据统计,西藏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2011年的80亿元增至2015年的157亿元,五年总投入达577.4亿元。可见西藏自治区政府大力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财政支出在教育领域方面大有倾斜,这不仅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也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

2.1.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是学校开展各类各项活动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质量的好坏。据统计,乡村小学文化娱乐器材和图书达标校数分别为487所和493所,相比而言,城镇小学文化娱乐器材和图书达标校数分别为135所和138所,按占整体达标校数而言,乡村达标校数比例较高。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较为完善,城乡已达到基本均衡。

2.2教育教学结果分析

2.2.1毕业率

毕业率与学校政绩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数据显示,西藏城区小学毕业率高达98%,乡村小学毕业率为97%,在小学毕业率方面,城乡之间相差无几。可见西藏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较低,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方面,都大力保障和支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2.2.2升学率

升学率反映了该年级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也能衡量出在同一地区内该校在同类别学校范围中的教育水平排名和差距如何。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数据分析,自1981年以来,西藏小学毕业升学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14年,升学率首次达到90%以上,截至2017年,西藏地区小学升学率为92%。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

3.1协调教育优质资源———联合办学

连云港经验:教育托管。“托管”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为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各校提出的一项新的教育政策,针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学实力的差距,促进在本地区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目的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托管的具体操作为:本地区的优质学校承担薄弱学校的发展责任,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的教师、管理人员双向流动,而优质学校负责对薄弱学校的招生、教学、考试进行统一管理。常州经验: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资源。当前,常州市在各中小学建立教育集团试点,当前已有六个教育集团形成,其规模覆盖了全市。“集团”顾名思义,就是以集团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和合作,促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转型等方面,形成优质教育福射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2提升教育质量———教学改革

3.2.1如皋经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是如皋市推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旨在转变教学理念,由“以教为主”变“以学为主”,改变以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主张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由“活动”-“活动单”-“导学”这三条路线图所引领,通过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启发指导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3.2.2通州经验:学的课堂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从当地教学实际出发,重视各级各类师资的培训和教师队伍的优化转型,一方面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竞争力。同时结合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为教师制定了全新的符合新时展的的教学规范。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当地教育局还组织全市各校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期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的优质提升。

4结论

民族地区的发展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为实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伟大愿景,民族地区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寻求促进本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策略,力担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的大旗。注释:①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参考文献:

[1]周军,黄秋霞.刍议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的区别和联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8):53-57+127.

[2]李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优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尘肺病;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0引言

长时间吸入粉尘并导致肺部出现组织纤维化所引发的疾病被称为尘肺病,该病整体呈现出慢性、进行性的发展状态,尘肺病患者还可能合并有其它的肺部疾病。尘肺病侵袭对象一般为年龄偏高、身体抵抗力下降的群体[1],出现感染的概率极高,疾病症状的影响以及长时间治疗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除了影响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外,还会降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而这也会破坏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依从性[2],有鉴于此本院对于收治的尘肺病患者均重视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通过优质护理措施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对于患病生活的适应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现将本院近年收治尘肺病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2019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尘肺病患者群体相关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1~68岁,平均(53.4±2.4)岁。尘肺病程度中51例患者为Ⅰ期,31例患者为Ⅱ期,18例患者为Ⅲ期。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根据护理内容差异进行分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有50例,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尘肺病对症治疗,措施包括给予对应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应用化痰、止咳、吸氧手段干预,嘱咐患者出院后间隔2周到院复查,每间隔1周通过电话、微信等进行随访并指导其饮食、生活等情况[3]。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下:①心理护理。和患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建立彼此信赖的护患关系,有效的交谈来确认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适感,对患者保持足够的关心和体贴,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并对其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通过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来缓解患者的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②健康教育。不同于常规仅依靠口头宣教的方式,在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学历、经济背景、知识吸收效率及对自身认知程度等,采取有效的手段,文化程度不高的可使用视频、画册等手段,文化程度较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最新资讯推送来达到宣教效果,主要内容在于发病诱因、临床典型症状、治疗措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从各个方面来提升患者的认知[5]。③营养支持。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要调整合理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维生素以及热量,同时需要符合容易消化的原则,鼓励患者多补充大豆、维生素C等,对于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以及加快受损细胞的修复速度有积极意义。

1.3观察指标

在尘肺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来判断其心理状态,量表评价所得分数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分数如超过50分则确认存在焦虑、抑郁状态[6]。在尘肺病患者完成护理后通过考核以下内容:发病因素、治疗手段、饮食结构、呼吸功能锻炼手段、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分数所得在90分以上为掌握,60~89分为部分掌握,在60分以下为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知识掌握

对尘肺病知识认知掌握程度,观察组所得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肺功能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干预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尘肺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侵袭呼吸功能以及其它身体器官功能,需长时间治疗且存在多种并发症,容易诱发患者焦虑、烦躁等情绪,单纯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得不到患者配合并随时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那么便难以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7]。尘肺病属于相对特殊的一种疾病类型,当前对该病的干预原则在于尽可能控制病情的恶化程度,还没有有效的彻底根治手段,在这个漫长治疗控制的期间患者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还需要对疾病知识、日常预防重点等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配合对症干预措施全面保持预后效果,提高生存质量,且此类患者一般年龄偏高,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文化程度不高,在治疗期间如果不能保持良好心态以及依从性,那么治疗难以持久,在本次研究当中,相对于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尘肺病患者,配合优质护理与专业健康教育的尘肺病患者在心理状态以及对自身疾病状态的掌握程度等有显著优越性,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辅导干预,让患者对自身心理状态更加关注,积极干预,配合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生理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身心方面都有积极影响,除了药物治疗,患者注重生活的细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来更好的改善自身肺功能、生活质量[8],而这种护理模式对于尘肺病患者的病情积极影响在表3数据当中也得到了验证。综上所述,对尘肺病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以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保障疗程顺利进行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玲玲.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202-203.

[2]周燕,竭淑菊,苑云杰,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改善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52-153.

[3]温玉萍,柳美欣,郝翠英.合理情绪护理对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5):2570-2572.

[4]欧文斌.小容量肺灌洗术对早期尘肺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48-49.

[5]马娟.延续肺康复护理对尘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7,29(3):239-240.

[6]刘佳.尘肺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3):101-102.

[7]闫书梅,孙玉香.护理干预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尘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8):111-114.

优质教育范文7

一、科学教师:科学教育的第一资源

提升乡村科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解决师资问题。科学教师与一般学科教师不同,他们可以说是科学界在科学课堂上的代表,不仅要懂得一般教学知识,还要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精通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因此,要对乡村科学教师的培养环节给予特殊关注。加强乡村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大现有“国培计划”中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扩大乡村科学教师的培训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好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的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深化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协同培养机制,聚焦科学教师的日常实践,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核心素养。激发乡村科学教师的内生动力,提升其教学能力。只要勤于思考,乡村地区的科学教育也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少乡村地区的科学教师在弥补科学教育资源不足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如挖掘当地科教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学校坐落于山脚下,学生抬头就能看到山。科技教师充分发挥山区的优点,积极开发科学教育资源,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合适的校本科学课程:一二年级,主要让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三四年级,让学生进一步走近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开设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植物的收获与储藏等动手实践的课程;五六年级的学生则学习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采收与加工等。这样的科学课,不需要高级的实验器材、复杂的仪器,就开展得很好。学生们通过以“认识植物”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了解和认识了身边的植物,特别是山区的药用植物,还能指导家人、邻居栽种药用植物,农民因此增收,学生也因此切身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地制宜的科学教育课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还有效丰富了其科学知识、提升了其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社会力量:丰富课程资源的重要依托

为解决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部门及各类组织团体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启动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重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配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为每所农村中学配备价值30万元的优质科普展品,通过教师培训,让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做中学,充分体验科技的魅力,享受科技的乐趣。此外,教育部开展的“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项目”也在培养农村儿童的科学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学校、教师应把握此类契机,在参与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组织科学课程、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能力。送教到乡村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2019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曾为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一所乡村小学的学生开办了一次STEM主题夏令营。夏令营活动以创意车模大比拼为主,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形式开展。学生们为了实现“制作一个从高坡上滑下就能跑,且尽量跑得远的小车模型”的目标,经历了组队、设计小车模型图、制作小车、探索小车能够跑得远的科学原理、进行车模停车比赛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入比赛。夏令营活动用材简单、活动场地要求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科学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学校的科技教师在观摩整场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活动设计的教育原则和理念,提升了探索、研制校本科学课程的能力。

三、家庭教育:滋养科学精神的幼苗

优质教育范文8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体育游戏作用;实践安全

素质教育要服从于教育主体,即要拓展、提升和完善幼儿的整体素质,努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交往和生存,这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体育游戏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幼儿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与素质提升方面的思想和知识。

1当下的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程,不仅注重幼儿目前的发展,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较多考虑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先进性,对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性质却日渐忽视。这两个方面都是严重影响幼儿素质发展的障碍,同时,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一个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这个地区的方方面面。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着难以跨越的壁垒,对幼儿的素质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水平。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根本,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优秀的素质教育工作者,这无疑是一场要坚持不懈的硬战,需要各个领域的协调配合[1]。

2体育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2.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时,例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这些需要进行追逐奔跑、攀爬跳跃的活动,都可以发展他们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再者,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接的、具体的和简单的,他们的思维并不够发散、抽象。因此,幼儿的想象力、感知力、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记忆力都相对较差;意志力也不太坚定;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对错的判断力较弱。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游戏把相应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锻炼他们为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另外,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激发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想象成人基本不会想到的事,所以体育游戏的进行很容易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2]。

2.2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

在体育游戏中,很多都涉及到团队合作以及分享。比如说幼儿足球比赛,幼儿们在沉浸于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旁边告诉幼儿要和同伴们怎么协作,同样也要告诉他们的游戏的精神是什么,然后在未来的生活中践行合作的观念。除了合作,体育游戏还能培样幼儿分享的意识。湖南卫视的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不仅有幼儿与父亲的感情变化历程,还有幼儿之间的相互鼓励与成长。在一次次的体育游戏中,父亲们一直教自己的孩子要与别的孩子分享,不管是食物还是工具。所以,寓教于乐对于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学习能力才不成熟,需要结合幼儿的世界观来帮助他们培养优秀的品质。

2.3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世界很简单,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很开心。成人对于幼儿成长的需要以及对他们的爱,总是无条件的满足他们,所以在幼儿的身上,总是有着积极的情绪,他们享受着这些无忧无虑的给予。而体育游戏也可以带给幼儿满足感,他们在专注于游戏的世界时,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得以释放出来。幼儿对于户外活动有着很深厚的情感,他们喜欢追逐打闹、奔跑嬉戏,充分展现着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心情低落的幼儿被游戏吸引后就会开心起来,因此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尽快消除负面的情绪,使幼儿常常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康成长[3]。

3进行体育游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育游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兴奋度比较高,精神松懈,全身心投入,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安全防御工作:一方面,体育游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要考虑到娱乐、强身和教育的综合性效果,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另一方面,运动负荷要适当。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的幼儿,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超出了幼儿的承载范围,也不要安排过少的运动量,不然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体育游戏是一种运动形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注意要注意其运动负荷量的大小。除了安全问题,要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质量,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和检查也要加强,避免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危害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只有各项问题严格把关,才能发挥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4]。

4结束语

在结束不久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对教育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当然,素质教育如同长征一样,是一场硬战,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体育游戏作为寓教于乐教育方式的体现,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夏晓璇.体育游戏在提高幼儿体质中的作用[J].运动,2015,05:8-9.

[2]孙欣.谈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8:123.

[3]梁樑.浅谈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