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汇报材料范例

医院汇报材料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1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识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2

在院办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计划管理,通过建立“计划—分解—执行—督查/督办—反馈—考核”循环机制,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以及院办管理工作能力。

关键词

计划管理;院办;行政工作

计划管理是医院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医院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1]。医院办公室(院办)作为医院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内外联系工作,在院长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各临床医技等科室之间起着承上启下和协调作用。其政务、管理、服务的质量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院部决策的贯彻、执行和实施。院办在行使职能中,通过建立“计划—分解—执行—督查/督办—反馈—考核”循环机制[2],有效准确地把院部的决策贯彻落实,提升职能部门执行力。

1计划管理架构

1.1分类

考虑院办工作性质,计划管理的节点分为2类,一类是以职能部门为节点,以医院年度工作任务、月工作任务、院行政查房、院早交班会议、管理培训、院行政总值班等全院性的工作为核心内容,收集和反馈院部决策的执行和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以提升职能部门执行力。第二类是以院办自身为节点,以文件起草、公文收发流转、各种行政会议安排、会议记录、信访、接待参观安排等院办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科室履行职能的能力。

1.2管理模式

依计划管理节点的分类,管理模式亦分2类。以职能部门为节点的管理模式和以院办自身为节点的管理模式。

2计划管理的运作

以项目性工作任务为核心,由院办牵头负责计划管理的运作,包括计划、组织、实施、督办、评价等,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2.1目标

根据医院年度工作任务,以及年度项目性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评估的、有时间期限的总工作目标,并根据管理层次如部门、人员,将总目标逐级分层,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

2.2计划

工作目标确定后,院办围绕总工作目标从策略、程序、规划、规则等内容编制总计划书,拟定相关工作制度、工作实施流程、考核细则、工作进度时间分配等。依工作重要程度,由院办主任审核审批,或决定是否递交院领导审核审批,或提请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各职能部门根据部门目标制定计划,交院办汇总。院办自身的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具体操作者分别定出个人实施计划。

2.3执行

组织参与工作的人员就已定的计划、相关工作制度、工作实施流程、考核细则等内容进行培训,按照工作进度时间的安排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形成书面材料,并反馈给院办汇总、分析。

2.4督查/督办

全院性的工作,由院办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考核小组,对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督查/督办、考核。通过行政办公例会、专项工作会议、行政查房、书面材料汇报、文件承办单等形式进行督查/督办。院办自身的工作,由院办主任或授权副主任根据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项目工作进行跟踪督办核查,对未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进行强调和督促。同时,督查/督办中注意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及时汇报院领导、及时反馈,作出指导或处理意见,保证工作的推进。

2.5总结与评价

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工作的布置、实施、督查/督办,以及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回顾、检查计划期内各职能部门、项目工作成果以及院办自身工作情况,分析计划与实际实施执行情况的偏差,找出计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

3.1“年度工作任务”计划管理

年度工作任务是一项全院性的工作。年初,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经过院职代会讨论通过,院办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市卫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等起草全年工作任务分解计划,包括年度目标、目标完成时间、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细则、督查/督办方案等,经院办主任审核后送交院领导审核,同意后提请院长办公会讨论,审核通过后将目标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各职能部门制订任务完成时间进度安排表,交院办统一汇总,便于督查/督办。各职能部门分别于每周、每月向院办报告1周重要工作、部门月工作计划、部门月工作完成情况,院办形成1周工作计划安排表、院部工作计划表、院部工作计划实际完成时间表,并向院领导报备。同时,院办以定期专项督办、院行政总查房、院行政例会、半年工作总结等形式就工作的进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中出现的问题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及时与职能部门反馈、沟通、解决,并向院领导汇报。年终,各职能部门上报工作总结,院办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细则进行检查考核、评分,考核得分交经改办实行奖惩。

3.2“院长接待日”计划管理

“院长接待日”是我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三环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所建立,是院领导与全院职工之间沟通的有效途径,院办负责具体操作。根据国家有关信访工作的法规,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实行计划管理,建立了院领导来访接待日制度、年度院领导来访接待日安排等,提前1个月进行院领导来访接待日公示,由院办工作人员接受预约登记,负责填写职工来访预约登记表。接待日当天,院办负责信访工作的人员将填写好信访人姓名、性别、科室、职务、职称等基本情况的职工来访登记表交给接待领导,由接待领导记录信访情况,并作出信访批示。院办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填写医院职工来访交办单,院办主任作交办意见,交承办部门承办。承办期间,院办定期了解承办进展情况,实行跟踪督促。最后,院办根据承办情况作信访结案小结,并报院领导审核后存档。

4体会

近年来,由于我们在院办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了计划管理,在具体的工作和任务的贯彻执行过程融入“计划、分解、执行、督查/督办、反馈、考核”循环机制,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及时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院办和各职能科室之间逐步形成一种合力,让院办在各职能科室中处在“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引领并带动着中层执行力的不断提升。院办自身工作人员的综合协调、沟通等管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萍 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3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药剂学管理;教育改革;医学,教育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四大必考科目之一[1]。学好该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药事管理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实践性、应用性及社会性,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药事管理理论、药事相关法规制度的掌握,培养学生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满足药事管理领域职业岗位要求。而药事管理学文字叙述多、法律条文繁琐、政策性强、语言抽象,采用普通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不理想[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学科教育者的共识,而实践教学则是实现该教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我国药学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情况,这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3]。因此,本校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增加了30学时的药事管理学实践课。由于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本校药学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对药事管理学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了探索。

1理论教学改革实践

由于药事管理学内容主要涉及关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领域的国家法规政策,其内容具有时效性高、政策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且学校任课教师多缺乏生产、销售、使用及监督等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较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4]。针对这些问题,本校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1建立与使用案例库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达到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网站、书籍、报纸、期刊等资源,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经过反复编辑、整理,建立了由案例分析、拓展阅读及课外实践3部分组成的教学案例库。案例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与所学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针对教学对象,即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和加工[5]。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药事管理学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1.2构建多元化师资结构

基于教师相对缺乏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管等的实践经历,本校将药事管理学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6],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对任课教师团队进行多元化培养。(1)“引进来”策略:本校邀请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及药检所的骨干专员及校附属医院药剂科人员甚至主任等作为兼职教师,弥补专任教师实践不足的问题。(2)“走出去”策略:依托本省及本市科技特派员进企业项目,派驻专职教师进驻本市著名药品生产企业,到生产一线实践,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师资结构的多元化构建不仅优化了师资,克服了专任教师实践薄弱的问题,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还加深了高校与药企、药监及医疗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1.3引入讲座式课堂教学

为了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改变传统教师教授内容,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形式,在药事管理学的整个教学中多次引入了讲座式课堂教学。

1.3.1师生角色互换式讲座

1.3.1.1教学内容讲座

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教学中,本校组织学生以自荐和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药品学术推广会”课堂模拟教学活动。课前,同学们积极准备材料,制作幻灯片,模拟演讲;课上,演讲者热情高涨,深入角色。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1.2时事药事讯息讲座

药事管理学的法规政策具有很强时效性,而教材的编写很难跟上国家政策更新的步伐。为使教学紧随药事管理政策,本校每年开展“药事管理大事件”专题讲座,如“两票制”等。活动分组进行,每组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最新药事管理信息,讨论选题,制作课件,并推荐1名学生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由该组学生解答甚至全班讨论。通过资料查询、汇报、讨论让同学们熟悉国家药事管理时事讯息,关注我国药事动态,关心我国药品事业的发展。该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1.3知识拓展运用讲座

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中,学生除学习课本内容外,还要根据在临床药学部学习的合理用药-处方分析的知识,对临床药学教师给出的临床病例进行文献调研、分组讨论,并汇成病例分析报告进行汇报。

1.3.2校外行业人士专业讲座

为提高学生对研发、药品营销知识及政策的认识,本校邀请富有经验的药品研发经理进行药品研发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结合讲者自身研发经历,针对医药行业现状、药品开发处境、药品研发途径、药品研发阶段及国家政策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药品研发有更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另外,为提高学生对药品营销知识的认识,本校邀请富有经验的市场销售经理进行药品营销专题讲座。这些讲者针对医药行业现状、职业发展规划和面试技巧进行详细介绍,并在药品营销的基本功方面结合自身经验为同学们进行培训。校外专业讲座丰富了药事管理学的课堂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同时又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本校已初步建成了药事管理学实践课程体系,包含药品监督认知实践、生产企业认知实践、销售企业流通模式认知实践、医疗机构的服务认知实践、社会调查实践5大模块[7]。药事管理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督整个环节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2.1药品监督管理认知实践

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对我国药品监督形式和具体事宜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依法做事。而多数院校对我国药品监督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上,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8]。因此,本校积极与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药品检验所沟通合作,开设了药品监督认知实践课程,学习日常药品监督的基本工作职责、职能范围等,让学生对药品监督及药品检验等工作有直观认识。

2.2生产企业认知实践

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的源头。为保障药品质量,国家执行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GMP的理论后很难对企业如何执行GMP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为增强学生对GMP的认识和药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直观认知,本校联系了本市5家药品生产企业,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开设药品生产企业认知实践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制药用水的制备、不同剂型药品的生产车间管理(注射剂生产管理、片剂生产管理、中药制剂等)、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学生参观企业后绘制生产流程图,并撰写学习体会。该实践课程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药品生产实践的理解。

2.3药品流通领域实践

药品流通是药品进入市场,保障患者用药的前提。药品在流通中的运输、贮存等会影响药品质量,进而影响药品的临床疗效,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药品流通。但是,很难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对国家政策有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本校开设了学习参观药品批发企业的实践课程。实践对象主要为学校所在市区的5家药品批发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为企业营销文化及理念,药品保管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知识。

2.4医疗机构服务认知实践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药事管理学的又一板块,是医院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药品保障、贮存、处方调剂、用药咨询指导及处方点评等[9]。本校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医疗机构。要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校整合了包括校附属医院的5家著名医院(本市)作为医疗机构服务认知实践基地,实践内容主要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处方审核的基本流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及处方点评规范等。该实践主要锻炼学生运用药事管理学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药事实践问题的技能。2.5社会调查实践药事管理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应用国家药事法规政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药事管理学方面的科研素养、科研思维与能力[10]。本校结合师资及办学条件设立了社会调查实践模块。在理论课上,教师可提出调研的领域及方向,学生分组查阅资料确立调研方向,拟定调查问卷,实施社会问卷调查,最终归纳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社会调查实践课程模块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课程考核

采用单一的一次期末闭卷考试很难考查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进行考核形式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考促学[11]。本教研室教师一直致力于药事管理学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实现了完全闭卷模式到闭卷-开卷相结合模式,再到目前的全过程考核模式的转变。全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讲座中表现、实践教学表现及期末考试(闭卷60%+开卷40%)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该考核模式的实施避免了一次终结性的期末考试的弊端,大大减少了课程考试中学生上课机械地记笔记、不愿动脑思考、考试前突击强化记忆课堂笔记、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12-13],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让学生从被动复习变为提前预习和主动学习,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小结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5

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MOOC背景下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通过前期准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学习汇报、教师总结五大步骤来践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流行病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流行病学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1]。“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2],而目前新兴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习范围的有效途径[3-4]。MOOC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1以MOOC为基础,结合案例“翻转”流行病学课堂

流行病学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已成为一门方法学,其原理和方法渗透到医学各科,甚至扩展到非医学研究领域。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骨干学科,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学生主要依靠课本、实习指导等纸质资料,辅以教师准备的演示文稿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对某些理论较易掌握,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预防医学专业或者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主动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都比单纯理论学习更加重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年来流行病学教学一直重视,且仍需不断完善的一项课题。近年来,MOOC的迅猛发展、案例教学的广泛使用、翻转课堂等方法的兴起为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特定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讨论、评判;学生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大量优质的案例,MOOC等网络平台为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素材。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在教学中,它保留了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将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等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在练习、问答、讨论中巩固知识[8]。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释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习者探讨、分析案例提供了契机,而课前学习获得的信息又可作为案例理解的知识基础。因而,翻转课堂可作为实施案例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一般的翻转课堂中,需要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视频,准备教学材料和探索性问题。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教学视频及材料,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点评,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而在MOOC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师可通过合适的选择,直接在MOOC平台上搜索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引入了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中,教师以含有问题的案例来代替翻转课堂中教师准备的探索性问题,并将对案例的讨论作为课堂知识内化的主要方式。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手段使案例教学案例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实施者可根据对课程视频的搜索和学习,从视频公开课的讲解过程中发现一些合适的案例线索,再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获得多样化的案例。

2把握契合点,实现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MOOC背景下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是改革实施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前期准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学习汇报、教师总结五大步骤来践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教师需要准备恰当的教学视频、案例供学生使用。MOOC虽然提供了搜索平台,但需要教师从大量的资源中选择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此外,为了拓展流行病学教学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拓展资料。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视频资料的搜索和案例的剖析,为学生制定出合适的学习任务清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资料搜索:教师在MOOC平台上以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得课程视频。目前世界上已出现32个著名的MOOC平台,如Coursera,Udacity,edX和MarginalRevolutionUniversity等;中文MOOC自2012年开始出现至2014年,较知名的MOOC网站包括MOOC学院、学堂在线、ewant育网、ShareCourse、Proera等。以“流行病学”为关键词在上述平台进行搜索可得到大量资源,例如来自北京大学的慕课“流行病学基础”;香港大学全英文授课的慕课“流行病学”;网易公开课:《天津医科大学公开课:流行病学与健康》,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开课《社会流行病学》,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公开课《公共健康的基础科学》等,上述MOOC资源涵盖了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章节。课程筛选:完成搜索任务后,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学习和观看课程视频,并撰写听课笔记,内容包括视频课程中的知识要点、所使用的流行病学案例。从视频课程中选择和教学大纲契合度高、难度适宜、知识点清晰、案例丰富的视频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材料。然后进行案例的选择与确定,即根据记录的案例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再次搜索、筛选以获得更多案例。例如,在《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中大部分视频公开课都涉及到“反应停”事件,那么,就可以认为“反应停”事件是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中较为合适、经典的案例,实施者可以尝试以“反应停事件”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从搜索结果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应注意,MOOC中大部分的视频只能在者限定的时间内观看、下载,所以视频课程、案例的筛选需要长期逐步积累、多次重复。资料拓展:教师可针对所带学生情况选择补充内容作为拓展资料。可以是章节相关文献或影视资料,如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BBC)的纪录片《五十年的抗争之路》就可以作为《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的拓展资料。也可以是统计学或社会学的课程,如阿姆斯特丹大学公开课《定性研究方法》。提供拓展资料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丰富了流行病学教学内容。

2.2案例剖析及

案例剖析就是指教师对前期准备过程中获得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案例提炼问题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合适的问题。单纯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探索性问题要由案例相关的问题来代替,并以该问题为开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课程视频的起点,更是自主选择拓展资料进行学习的纲要。合适的问题能正确引导学生围绕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讨论,而不至于使讨论内容过于发散,达不到内化知识的目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包含课程视频的任务清单、案例及案例所带问题。网络平台选择较为多样化,可按照学校情况自行选择。不同平台各有利弊,学校的网络课程中心较为正式,干扰信息少但沟通不够及时;日常交流软件如QQ、微信等对较大文件的承载力较弱,但便于及时沟通,可以将二者结合。即将内容于学校课程中心上,同时利用QQ软件进行沟通、答疑。时间最好安排在该章节授课开始前一周,既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又不至于太早而被学生遗忘。任务清单的同时,也可与学生交流课改实施的意义,告知教改实施的流程,明确学生在实施教改中的角色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2.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学习任务清单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建议将任务清单内容进行分解,尤其是拓展资料的内容,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等级,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将课程视频和案例作为必选材料进行学习,而拓展资料只需要按照自身情况选择一个部分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用于课堂汇报的演示文稿,内容包括:课程视频学习收获、对案例及案例附带的问题的思考和解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教师通过QQ和微信来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对其进行指导或答疑。

2.4学习汇报

引入案例教学后的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仍旧以学生讨论和教师答疑为主要内容,建议增加学生学习成果汇报环节,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通过观看他人汇报可以反思自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或者空白知识点。课堂上学生首先以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安排,一般4人一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形式以演示文稿为主,通过汇报实现资源共享,不同组别之间自主学习内容的补充扩展拓宽了班级内所有同学的学习宽度,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汇报结束后根据案例及其附带的问题自发展开讨论并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观点不同时可辩论,授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2.5教师总结

最后由教师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总结包括四个部分:①教师对讨论过程存在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大家都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误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学生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及困惑,防止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②对每一组的汇报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并指出其中可以改进的部分,进一步提升学生汇报、表达的能力;③强调该章节重点内容,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重点不明确的现象;④提出思考问题,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训练流行病学思维。在上述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案例及课程视频、把握章节重点内容、筛选有效信息、拓展学习范围、控制学习时间、表达自我、撰写总结报告进行汇报等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关于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国内外学者有过诸多论证,但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如教学者对翻转课堂理解的不同,案例多样性导致的选择困难,教学技能的差异或者学习者配合程度的差异,都可能会对二者的有效性发挥产生显著影响。应当看到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都不是完美万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应理性审慎或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灵活的结合应用。无论是翻转课堂的出现还是MOOC的兴起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广泛的传播知识,遭遇困境时应科学地分析切不可将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死,应在实践中探寻其最佳契合点并加以利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流行病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田恬 张发东 蔡爱杰 戴江红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改革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教研室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2]曲海英,王丽萍,孔令玲.案例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17-918.

[3]张春梅.翻转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1895.

[4]田志娟,金瑞华,刘春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7):3444-3445.

[5]孔文娜.基于案例教学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174-176,177.

[6]李昕,宋维军,赵阳,等.案例教学在职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1):1129-1132.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本科三年级4个班的131名学生中开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于学生本位优化教学内容,以“四个自信”为核心、使命担当为基调从时事热点、典型事件和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将两者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进行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评估学生对课程认可度和教学效果。结果:95.24%的学生认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8.41%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管理学后有所收获;访谈及作业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明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坚定信念并增强职业使命。结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使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同向同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本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护理教育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护理教育领域对其实践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主要集中在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中[1]。护理管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科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其在从事临床实践时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2]。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不单是向其传授管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注重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完善人格、培育精神信仰。因此,本研究基于学生本位对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实践特征的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对象

本研究选取本科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即2019级),该年级共4个班,有学生131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04人,年龄20~23岁,均经国家高考统招录取。课程在第五个学期开课。

2方法

2.1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1基于学生本位的教学内容优化

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4]。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为实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奠定基础,也是避免思政元素生硬、碎片化植入的前提。本课程的教材选用由吴欣娟和王艳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管理学》(第四版),教学内容以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五大管理职能为主线,将护理实践中的管理如护理质量管理穿插其中。以往的教学以知识本位为主导,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5]。在护理管理学的教学中,由于护理本科生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及管理经验,在理解抽象的管理知识时存在困难,加上部分学生对课程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成为管理者才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知识本位教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本位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最根本、最先考虑的因素,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着眼其学习和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7]。基于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首先转变护理管理学受用客体是管理者或准管理者的观念,以学生当前最关注的问题着手。例如,在“绪论”中以“在就业选择医院和科室时我应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重要性。

2.1.2以“四个自信”为核心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国家培养相关职业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专业思想不牢固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因此,本课程将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基调,增强四个自信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和灵魂。例如,在“绪论”中观看“《面对面》:医院被洪水围困时他们挺身而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管理,领悟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在“计划”中讲述“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深远影响,增进对“战略计划”的理解,同时增强道路自信,明确护理专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价值。课程思政素材及元素见表1。

2.2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

2.2.1创设情境,以问题推动思维发展

为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衔接,本课程以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将每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凝练为现象问题,使教学内容以“问题形态”展现[3];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初步认知后,创设情境、引入临床案例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计辩题,通过辩论训练辩证逻辑思维,在“辩”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并强化价值信念,升华教学内容,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临床护理工作忙不忙?”作为导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对“护理工作模式”“护理排班方法”等有初步认知后,创设情境“令护士长头痛的春节排班”,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辩题“排班应以病人为中心还是护士为中心”激发学生思考、训练逻辑思维,并将“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生命至上”的职业价值观引入,将教学内容升华。

2.2.2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估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

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8]。为综合评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观看“《面对面》:医院被洪水围困时他们挺身而出”视频,撰写“我对护理管理学的理解”主题作业,评估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及使命担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临床护理操作收费能否与护士级别挂钩?”展开辩论,评估学生对领导职能中激励因素和医院公益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课程结束时开展模拟面试,赋予学生面试官和应聘者双重角色。作为面试官,以5~7人一组组成管理团队对应聘者进行提问;作为应聘者,对个人简历、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介绍并回答面试官提问。模拟面试不仅是学生对过去大学生涯的一次总结,且有利于日后就业进行双重角色转换,促使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综合考察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职业情感、思想动态。

2.3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2.3.1评估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在评估前,告知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不会影响其期末成绩。①问卷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设问卷对围绕着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学习收获两方面进行评估。②面对面访谈:从完成问卷的学生中选取能够为研究提供深度而多元资料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选择访谈对象时综合考虑问卷填写情况、综合成绩排名、性别等因素。为避免授课老师对访谈结果的影响,访谈由经过访谈培训且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大学4年级学生主持,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准。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全程录音并转录成文字。学生的作业及面试也作为访谈资料的补充加以分析。

2.3.2结果

126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完成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8%。95.2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8.41%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管理学后有所收获”。74.60%的学生认为对护理学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74.60%的学生认为对就业择业观有积极影响;79.3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对管理理论与原理的认识;80.16%的学生认为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10名学生参与访谈,其中男生2人。访谈时时间13~28min。①课程教学设计合理。学生G:“关于概念,其实那些文字我们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后就感觉有点难理解,但是通过案例,特别是老师解析后就觉得这个概念也不是那么难懂”。学生K:“真实发生的事情比较吸引人。”学生Z:“案例的融入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深入、有趣。”②明确了未来职业方向。学生Q:“我觉得对我以后职业的规划方面有积极影响,因为以前不知道从护士成为一个中层干部乃至高层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护理管理学》可以让我更加明确,给我动力。”学生M:“我上完课后觉得好像做一个领导也没有那么难,学了这些方法后觉得自己也是可以成为管理者。”学生S:“我对未来的职业更加充满信心,在未知的事物里我会始终坚守信念,勇敢向前。”③增强职业使命担当。学生H:“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第一位。”学生F:“必须努力在前线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④激发主动探索。学生P:“我在想是什么让医护工作者心甘情愿地留下照顾病人,这肯定有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但也离不开领导的魅力,领导职能可以唤起每个医护工作者内心的责任意识。”

3讨论

3.1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合理科学

护理管理学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人才的高等护理教育必修课程[2,9]。由于目前很多医院选拔护理管理者主要依据临床实践能力而非管理能力[10-11],使学生认为课程与自身无关,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很没有必要学习,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且学生认为护理管理学受用客体是准管理者。基于学生本位优化提炼教学内容旨在缩小课程所传递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其学习兴趣。此外,当前信息化日趋成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途径多元且便捷,通过课堂传递知识不再不可替代。开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能够赋予课堂教学更强的生命力[12]。本课程基于从社会热点问题、典型事件中挖掘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赋予护理管理学知识以灵魂。课程结束后,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看法发生转变并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95.24%的学生认为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合理。可见,课程思政对课程本身具有提升作用,从热点问题、典型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并以案例、故事为载体进行价值引领可提升专业知识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2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正向价值观形成

护理管理学面向的是大学3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但专业思想仍不牢固,职业生涯规划也尚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在开展智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但若以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易使学生不自觉或无意识地产生排斥、逆反,甚至抵制心理。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影响[13]。本课程将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基调,将专业知识与时事热点、典型事件、专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引发学生感知、领悟正向价值观并内化,促使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本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结束后74.60%的学生认为对护理学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74.60%的学生认为对就业择业观有积极影响。访谈结果还显示,学生改变了“管理就是压迫”的观念,并激发其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可见,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正向价值观的形成。

3.3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护理管理学属于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此类课程具有开放性,这与学生本位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相契合,学生本位指出个体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14],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答案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价值观的选择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课程思政来进行价值引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课程思政能够满足处于心灵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自主进行价值探索与被价值引领的双重需求[15]。基于知识点设置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可辨性的辩论题目,开展模拟面试,为实现课程思政这一价值提供途径。既往研究显示,课堂教学中开展辩论和模拟面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6-19]。在课前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资料,如学生提及“我向医院老师咨询了……”“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这一准备过程也是自主学习、主动进行价值探索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呈现自主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逻辑漏洞,并将价值观融入、启发其以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辩”“问答”中相互启发、积极思考,不仅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训练了其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20-21],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高度和深度,实现了价值引领。

4小结

护理管理学作为应用型课程,授课过程中“只教书不育德”,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无法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护理管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课程中,对课程本身具有提升作用。基于学生本位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引导价值探索并形成正向价值观。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评估教学效果,辅以作业分析和课堂互动,未来可增加标准化量表等更客观地检验育人成效。

作者:郑佳映 陆思雯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篇2

一、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化、迷茫化、功利化[1-2],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显著的挑战。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要求,以及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再次突显培养高道德、高素质护理人员的必要性。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目的是促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其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及人文关怀素养培养,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因此,本研究以护理管理学为例,探讨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二、方法

本研究以2015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2016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纳入标准:完成护理管理学理论课程;完成38周临床实习,完成在线调查。排除标准:参与人员调查信息填写不全者。对照组按照旧版护理管理学教学大纲,完成课程学习及考核。实验组为2016级护理本科生,在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完成护理管理学课程。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针对护理管理学课程,基于新媒体介质,构建护理管理学课程微信公众号,全程推送思政案例,包括理论课前、理论课后、社会实践过程、临床实习期间,并组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汇报。(1)理论课环节:授课老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课前通过微平台推送案例,课中结合授课内容引入并讨论。(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活动,思政文化主题演讲等,体验不同形式的思政文化;(3)临床实习阶段:推送护理管理学相关思政案例,实习护理管理期间每周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讨论汇报,出科考核增加读书汇报及思政案例学习汇报。实现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相互作用,三位联动,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研究对象完成临床实习时,志愿参与在线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量表[4]及社会价值取向滑块测验[5-6]。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量表相应条目采用Liker-type5点评分量表进行赋值,1分为“完全不同意”,5分为“完全同意”。数据收集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总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人,其中对照组86人(57.3%),实验组64人(42.7%)。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民族、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家庭收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个人物质型得分及个人精神型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12;t=2.259,P=0.025)(见表1)。组内比较就业价值取向发现:个人物质型及个人精神型得分大多数高于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得分(见表2)。社会价值取向: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均以亲社会取向为主,分别为64.1%,60.0%。

四、讨论

本研究构建了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于新媒体推送思想政治文化载体,形成立体化交流反馈系统,并贯穿于思政教育关键环节、关键阵地,包括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均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大思政”氛围,促进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及情感参与,实现多点聚焦、合力推进思政教育,从而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社会物质型得分和社会精神型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个人物质和个人精神得分未见明显差异。可见此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上已初显成效。就业价值取向是就业观的核心因素,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体现[4]。实验组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相比对照组,社会取向更明显,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贡献,且服务社会的意识也更高。我们也发现对照组个人物质型、个人精神型得分均高于社会物质型和社会精神型,可见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仍呈现个人取向高于社会取向,以个人为中心,物质价值的追求高于精神价值的追求,且对照组比实验组更为突出。本研究结果也与杨琳[7]等调查结果一致,其发现目前大学生追求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是其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这可能与薄弱的价值观教育有关,并提出大学生教育应将思政教育、素质教育、诚信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教学中。可见,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非常必要,并有一定成效,今后应继续加强并深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思政学习及体验,切实推进全程育人、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各组社会价值取向无明显差异,均以亲社会取向为主,这与张振[6]等研究保持一致。相对于个人主义取向和竞争取向,亲社会取向具有较为积极社会影响。亲社会取向是指面对利益分配,考虑最大化双方所得的总和或者尽量缩小双方所得的差距[5]。而从亲社会取向转变到利他取向估计仍需要较长时间努力,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将有利于树立并巩固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促使其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也与周叶露[8]等研究相似,其提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完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搭建在线学习第三课堂,丰富实习实践第四课堂,齐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本研究三位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紧跟信息技术,基于新媒体推送思政案例,从第一课堂教学阵地,延伸至第二课堂文化育人阵地、第三课堂临床实践阵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养相统一,知识树人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助力高医德、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五、结论

本研究以护理管理学为例,充分挖掘护理管理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实习教学,聚焦关键环节及阵地,构建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将为护理院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赵慧函 杨丽 韦琴 凌瑛 应燕萍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篇3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大学三年级8个班级的38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40±0.63)岁。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4个方面进行改进调整。

(一)课程目标。改革后护理管理学的课程目标融入思政要素加入德育目标[2],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护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医务人员抗疫背景,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授课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每个章节结合抗疫典型事件、小组讨论、视频、主题演讲等,教学内容分三个版块提炼思政目标,对应拓展的课程思政材料,具体为:第一版块管理概述、管理理论(4学时),思政目标,家国情怀:使学生认知到,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高超医术,还要有家国情怀,不畏牺牲的精神。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1)新闻事件:守护生命的行者—致可敬的中国护理人(视频);(2)新闻事件:风一程雪一程为君送一程—为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征仪送行(视频);(3)案例讨论: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的使命;第二板块管理职能(12学时)。思政目标:(1)平凡成就伟大,引导平等、善良、奉献的护理职观;(2)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体现护理工作价值。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1)新闻事件:湖北省雷神山医院的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建设;(2)抗疫分享:直属附院临床一线护士请战书;(3)抗疫一线护士札记:实时推送附属医院护士在湖北省抗疫日记;(4)主题讨论:特殊时期如何做到高效的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5)主题演讲:致敬最美逆行者—护理前辈;第三版块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管理(6学时)。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严格执行疫情下国家对医院管理的要求;(2)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特殊时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观。拓展的课程思政元素,专题讲座:护理部主任线下分享疫情期间医院防控措施。

(三)教学方法设计。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较为抽象,融人课程思政元素后,以“用我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等实时事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改变了课堂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讲授法的传统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小组学习。首先将每个班级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7名,而后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提前推送教学内容相关抗疫新闻事件和视频资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发起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其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最后利用线上教学进行小组汇报,对有争议的问题开展组间辩论,课后提交反思日记。2.反思式汇报。实时推送我校直属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在湖北省抗疫日记,要求学生根据抗疫一线护士札记进行反思性汇报,每次线上授课期间4~5名学生进行5分钟以内的汇报。通过每次课的渗入学习,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学生们认知到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高超医术,还要有家国情怀和不畏牺牲的精神。3.主题演讲。通过“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者10天时间昼夜奋战”和“512致敬最美逆行者———我想对护理前辈说”两个主题演讲,前者使学生深挖科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同时体会大疫当前全民同舟共济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后者的主题演讲,使学生认识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医护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成绩考核评价。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3]的考核方式,包括小组讨论表现20分,反思式汇报10分,主题演讲10分和角色扮演10分,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期末考试评价为理论考试50分,评价主体为教师。

三、结果

(一)课程评价。课程组成员对课程进行了全程听课督导,评价结果均为良好及以上,认为本课程结合医护人员抗疫实时进行思政教育,在人文教育教学探索中展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实现了有效的德育渗透。

(二)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质量评价表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结果体现在:91.8%的学生对于在护理管理学渗透抗疫思政改革效果为“非常满意”或“满意”;89.1%的学生认为拓展的思政内容,加深了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意识到护理工作价值和职业崇高使命感;87.6%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的融人提高了学习兴趣,让护理管理学课程不再抽象、枯燥,结合实例,体现管理科学的重要性,提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愿和信念。

四、讨论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1.提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受疫情影响,本学期课程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缺失的临床见习环节,使学生对临床环境更陌生,护理管理学作为人文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本身较抽象,而通过小组讨论、反思式汇报和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抗疫时政,使学生们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增加了学习主动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2.3%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满意”和“满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满意度。2.提高了学生思政素养。近年来,护理界已高度重视护理人文课程建设,加强人文教育[4-6]。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政的教学改革,从学生“反思性汇报”“主题讨论和演讲”中我们发现,此次探索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护理管理学作为护生踏入临床实习前的最后一批专业课程,首先要设定大体思政培养目标,然后细化各章节的思政培养小目标,结合教学经验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政素养,最终输出高思政标准的护理人才。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7

关键词: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中药分析,实践探索

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部分[1],该教学在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研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科学研究素质方面作用突出,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2]。《中药分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除了中药制剂内容外,还包括原料药材、中间体、成品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药物分析、中药新药研究及药品质量评价等,比《中药制剂分析》第9版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组成更加合理[3],它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研究中药的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可操作性,团队协作中的组织性与合作性,我们对中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中药分析》实验进行改革,在传统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与设计型相结合的创新型设计性实验从而拓宽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4]。为此我们对2014级、2015级、2016级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增设了《中药分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18学时,以创新型设计性目标为PBL[5],团队合作创新为TBL[6],实习阶段调查该专业学生的表现情况而进一步验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情分析

《中药分析》是学生实习阶段从事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让毕业生今后能更好地从事相关药品检验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一般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学生已掌握了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了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初步掌握了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学生,对新事物反应快,思维活跃,信息来源渠道广,认知能力强,积累了相关基础知识,老师只要恰当引导,多举实例讲授,便能较好地完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3]。

2教学规划与试行

2.1实验研究小组与实验研究项目的确定。实行课程教师责任制,教师群优化实验指导[7]。每位老师负责20~30位同学,若超过30人,需配备2名及以上教师负责,且有组长。同时实验带教老师根据中药前处理实验室面积,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别与数量向同学们汇报;同时告知学生每8~10人自由组成实验项目研究小组,每组确定组长、副组长;然后每组派人抽取实验研究项目。备选试验研究项目有:刺薏复方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法测定大黄中4种不同类型成分的含量、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丹参(老燕讲)中多指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验、清开灵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黄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等10个研究项目。最后告知学生每个实验项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包括对照品类别与数量、实验试剂、色谱柱类别与规格等。创新点的优越性包括提取方法、纯化方法、测定方法、测定条件、测试成分的有效性、测试内容的整体性等。

2.2文献查阅总结与实验方案撰写。各实验项目研究小组以CNKI、贵州省数字图书馆、PMC-NCBI、Sciencefinder为检索网站,以抽取的实验研究项目中的关键词为检索对象,查阅学习实验研究项目的中药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纯化方法、浸出物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等中英文文献及相关专利。例如:正交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法优选猪牙皂提取工艺[8]、GC内标法测定复方愈酚麻黄糖浆中的薄荷脑含量[9]、HPLC法测定香苓开胃方中广藿香酮含量等相关文献[10]、HPLC法测定老燕讲中三种丹参酮的含量[11]等。实验研究小组组长通过微信线上打卡[4]、QQ交流、电话交流组织与监督实验研究小组成员,同时根据文献查阅内容撰写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成员、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包括中药的功能主治、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结构特征、检测原理、定量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创新点、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及注意事项,并制作PPT为汇报材料备用。

2.3实验方案设计汇报、创新点陈述、答辩与修改。在汇报前,各小组各自准备1本记录本并详细记录汇报及答辩情况。各实验项目研究小组随机抽取1人上讲台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创新点陈述,限时5分钟汇报完毕。老师及其他各实验小组针对汇报内容提问1~2个问题,汇报小组回答问题,限时5分钟结束,最后答辩小组针对各组同学及老师的建议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2.4实验项目分工合作及疑难问题讨论实施。2.4.1实验项目分工合作。各实验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分工合作,确定试剂及对照品制备、样品提取及纯化、仪器操作、方法学测试及验证等试验步骤负责人。2.4.2实验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仪器故障,首先应尝试组内讨论解决,如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当实验测试结果严重偏离或无法进行测试时,应组织同学与老师集体讨论解决方案。例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样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测试范围选择;(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流动相及洗脱方式的选择;(3)气相色谱法中建立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如何调整程序升温方式。

2.5撰写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根据实验测试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同时每人撰写1篇心得体会,其中包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6实验成绩评分考核。根据《中药分析》实验评分标准并结合药学院实验课程考核办法,拟定为总计100分,其中实验方案设计、答辩情况和修改情况占比20%,实验项目研究操作占比30%,实验报告占比30%,团队合作能力占比10%,实验心得体会占比10%进行统分考核。

3调查回顾研究

经过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分析实验》中的执行,2014级学生已毕业,2015级即将毕业,2016级正在实习。其中实习内容包括校内老师代教进行中药含量测定、中药指纹图谱建立、中药特征图谱建立、创制中药制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药用植物鉴定、中药炮制分析、中药药理分析、药代动力学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实习单位有制药企业QC部、新药开发部、医院制剂实验室等。我们通过对同一实习单位的同一实习代教老师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QQ交流、微信交谈近三年中药学专业实习学生的表现,发现2016级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较上两级的同学能更快地投入到研究领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并更具有创新性。

4结论

医院汇报材料范文8

[关键词]学科建设;输血科;专职秘书

分科室试点配置科室专职秘书,2004-2005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共设置专职秘书岗位30余名,现共约80余名。临床、医技科室要求具有医学相关背景,并经过岗前培训,期间许多大型医疗机构也纷纷设立专职秘书岗位[1-3]。为适应输血医学发展,输血科由传统的配血、发血逐步转向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科室,以公共平台的特色功能服务于临床输血患者。在转型升级中,将管理工作精细化,使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医院、科室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进一步加强患者血液管理、开展输血治疗、推动新技术及输血医学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本院输血科于2012年7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配置了专职秘书。输血科专职秘书毕业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国家职业资格秘书三级证书。

1输血科学科建设要求及工作模式

输血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国家对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输血医学”二级学科等多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独立的输血科,并对工作职能进行详细的规定,促进输血科由传统的血液储存、配血、发血转化为医疗机构内负责储血、配血和实施输血与治疗的临床科室[4],以基础输血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等学科为亚专业,全方位促进输血医学发展。目前,临床用血工作中的储发血、血液检测及临床用血管理是输血科的基本内容,提供24h临床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5],开展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血脂去除、自体输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治疗等输血治疗项目和输血门诊,发挥职能作用,拓展输血业务,满足临床科室需求[6]。科学、合理、安全、及时输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各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能规范地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但发展不均衡,技术业务单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仪器设备配置不足、科研研究平台及经费稀缺、输血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无法满足输血医学学科和行业发展需求,阻碍了输血科的发展[7]。因此,输血科的发展需要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

2秘书在输血科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2.1科室负责人的助手。输血科是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学科,负责人的工作千头万绪,既要重视科室业务发展、学科建设,制定远期、近期规划及科室各项事务的具体管理,又要进行个人临床业务及教学、科研工作,工作量大。同时,输血行业有大量法律法规、指南、标准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特点,文件管理及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尤其重要,但输血科人员配置不足,业务工作繁重,无更多的人力资源协助科室管理工作。专职秘书岗位人员,将科室负责人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医疗、教学、科研及科室学科建设等工作[8]。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与行政职能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专职秘书成为科室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了解医院职能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动态,全面掌握科室临床用血、输血医学教育、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等基本信息和科室运行情况,将职能部门的工作与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无缝对接,精准地上传下达,实现职能部门与专职秘书、专职秘书与科室管理的事务联系网。除协助完成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外,根据运行情况记录科室工作日志,重要事项及时提醒,促进各项事务管理精准化。也为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如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消防管理及工会管理等,减轻科室负责人的行政管理工作,为负责人做好输血医学事业提供保障作用。

2.2医疗工作中的协同作用。针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较多,实验室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专职秘书负责对各项文件和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保存,建立文件管理体系,便于科室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和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因血液的特殊性,输血科有协助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监管和指导的职责,工作复杂,任务繁重,而管理工作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职秘书可根据医院及科室运行情况,按照日、周、月、季度、半年、年度做好临床用血管理日常工作一览表,持续更新,定期汇总资料,实时跟进工作进展,逐一落实各事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遗漏或差错,给予提示或协助,确保临床用血管理工作高效、持续、规范。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专职秘书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医院申报流程和要求,向科室专家小组征集申报项目,收集基本信息,整理出全套申报材料,使科室管理团队及专家组获得全面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出是否申报、进一步论证的决定。对可立项申报的项目,及时完善申报材料上报,对需进一步论证项目,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后续准备工作。项目上报后,实时跟进职能部门意见。获批的新技术、新项目实施期间全程协助收集整理数据,反馈职能部门,促进输血医学新技术、新项目高质量地开展。

2.3积极组织输血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参与教学工作。输血医学是集人文、医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及输血医生系统、专业的培训较少,目前多数从业人员由医学检验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7],故继续教育是培养输血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9]。专职秘书从多个渠道收集、筛选优质的输血相关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会议信息,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亚专业方向申请外出参会学习。同时,根据医院及科室要求,协同“三基”讲座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前继续教育项目申报、举办时人员召集、学习后的学分授予、效果评价、资料提交及经费管理等系列工作,认真执行“三基”培训计划及科内业务学习安排,做好记录及考勤工作,促进输血科人员学习输血新知识、新技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输血医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科室提升自身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基层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学术平台,为医学生提供输血医学知识学习机会,专职秘书及时掌握部级或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时间段及条件,积极配合科室负责人申报各类项目。2017-2019年,协助科室连续成功申报三届“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医学新技术培训班”继续教育项目,并承担会务组工作,负责场地选择、时间安排、培训资料准备、授课专家行程安排、参培人员报名及食宿安排等具体事宜,为培养输血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参与科室2013年向所在高等院校申请检验医学专业学生输血医学定向实习[10],2015年申请开展《临床用血》选修课等在校教育工作,协助课程安排、教研活动组织及授课教师科内及院内试讲、教师资格证申报材料准备等,负责进修生、研究生、定向实习生、普通实习生在科内学习期间的日常考勤工作、讲座安排、生活情况及文件资料管理的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学到知识。

2.4做好科研协同工作,融入科研团队。科室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教兴科、人才强科”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建设。专职秘书动态掌握科研工作讯息及各类基金项目申报时间点,及时传达,便于科室人员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建立科室科研工作档案,收集整理获批课题项目、在研课题进展、已、科研成果、学术任职及外出参会及培训等资料,并随时更新。为科室制定远期、近期、亚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学术影响力等详细的计划提供基础材料,科研信息资料共享,同时便于管理团队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室的科研工作运行情况,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性。作为医院的特色学科进行建设与发展,为提高综合实力及输血医学服务能力,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专职秘书也积极加入到科室科研团队中,参与论文书写、课题申报等工作中。通过科室专家帮助与自身的努力,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多向分化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及完成论文“重庆市输血医学专科联盟建设与实践探索”,以项目负责人获批“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与输血质量管理研究”院级课题。从自身工作出发,积极探索,不断进取,融入科室科研团队。

2.5科室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辅助工作。加强科室文化建设,专职秘书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制作科室文化墙,记录工作及生活的点滴,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室建立了专业的人才管理模式,培养高层次输血医学人才,专职秘书根据科室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沟通与交流,贯彻落实培养计划,例如掌握职称聘任最新文件精神及要求,定期收集、整理科室人员晋升上一级职称需要具备的条件并温馨提醒,及时通知相关考试、申报日程安排等,指导申报材料的填写,提高申报成功率。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提升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11]。

2.6担当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本院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号召,在医院的带领下,每年在室外(40℃高温的夏季,血液最紧缺的时候)参与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夏季无偿献血活动,招募无偿献血医务人员,献血过程中为他们全程服务,讲解注意事项,并做好宣传工作,现已坚持8年。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参与组织全院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作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开展合理用血专题讲座,普及血液相关知识。不仅是完成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也用自己的点滴力量,为民众起到带头作用,挽救更多生命。

3秘书工作体会

输血科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科室,有较多创新性和突破性工作,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成立输血医学专科联盟,从章程的制定、成员单位的召集、启动会议召开及学术活动组织,没有捷径和可借鉴的资料,只有探索与实践。作为专职秘书,不仅要做好事务性的烦琐工作,还应将自身融入科室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我价值。

3.1工作主动积极,被动中求主动。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决定了其被动性,但不能被动应对,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协调、沟通、应变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适应工作需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完成工作任务。如职能部门下发文件及通知,仔细阅读,掌握重要精神,结合科室情况精准传达,参与事务的执行,把握“宜早不宜迟”的工作原则,给自己和同事预留充裕的时间。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业务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找准文件精神与本科室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换位思考,充当好科室发展的“润滑剂”。

3.2注重沟通交流,有汇报、常反馈。专职秘书在科室起着桥梁与枢纽的作用,有效沟通是必备技能之一。上传下达过程中正确传递信息,实事求是,不夸大和隐瞒;工作进行中,把握节奏汇报进展情况;工作完成后及时反馈;加强与同事间及上级的沟通交流,既让他们了解工作动态,又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每件事有始有终。如科室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月定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管理团队及当事人,促进各项事情得到落实,精准管理。

3.3做好定位,融入集体。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助手形象,服从工作安排。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个人发展与科室规划一致,想科室发展之所想,做科室发展之所做,胸怀全局,提高“辅助”的能力与水平。

3.4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专职秘书岗位事务性工作多而杂,且常有意外的不确定性事件。根据工作紧急性、重要程度,制订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一般3个等级的工作计划[12]。运用时间管理理论,首先解决紧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处理重要不紧急工作,最后做一般工作,考虑需要职能部门或是同事协作工作提前沟通联系,头脑里有一张清晰事务运行图,做完后进行勾选,防止疏漏,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优化工作流程,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