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2月~2019年02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9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加强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具有确切的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内科;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好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步呈攀升态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家庭幸福,患者也承担较重的身心压力[1]。基于此,临床除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之外,更加要重视临床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以78例心内科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探讨了优质护理的应用。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2月~2019年02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9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7.8±6.6)岁;常规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5~83岁,平均(67.9±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主要有饮食控制、均衡营养摄入,尽量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监测体征;照顾患者日常起居。研究组除了常规化护理之外,还辅以了优质护理,即:为每位患者安排责任护理人员,以全面护理管理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多予以关心、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尽快适应的环境,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为患者科普疾病知识,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加强患者治愈的信念;护理人员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患者,对患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临床各项治疗以及护理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优质护理相关知识,以加强其服务意识;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干净卫生的治疗环境,严控室内湿度、温度以及光照亮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新鲜的空气,以便于患者充分休息。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2)患者护理满意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包括临床护理服务态度、交流技巧、操作技能以及知识宣教等方面的满意度,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越满意,即0~3分为非常满意,4~6分为比较满意,7~1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数都为老年人,且病程长、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再加上部分高龄患者身体情况欠佳,入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因为新环境、疾病折磨等影响,极易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发生重大改变[2]。心内科患者本来因为患病原因,身体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再加上心理变化,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更甚至是恶化。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改善身心状态,对疾病恢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既往临床所采用的常规化护理模式,侧重于病情观察、体征监测,并未意识到外部环境、患者心态变化对疾病恢复的影响[3]。而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充分体现出了优质护理的人性化、针对性等特点,再加上心理疏导、知识普及,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让患者意识到自身情绪变化对疾病康复的影响,进而促使其自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下床时间(6.5±1.7)d、住院时间(12.4±1.8)d短于常规组(8.3±1.9)d、(19.5±1.6)d,而且护理总满意度94.87%高于常规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总之,优质护理有利于心内科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郝丹.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72-273.

[2]王艳青.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70-172.

[3]古丽皮也木•热合曼.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08.

作者:李娜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