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教育范例

慢性病健康教育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病;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慢性疾病发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其在人群死因中的占比超过80%,疾病负担为69%[1]。为了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发展,减少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伤害,需要不断强化慢性疾病管理,医务人员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00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就诊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据统计,200例慢性疾病患者中有70例高血压(35.00%)、45例冠心病(22.50%)、22例高脂血症(11.00%)、13例慢性支气管炎(6.50%)、32例糖尿病(16.00%)及18例脑血管病(9.00%)。其中患上述疾病2种以上(包括2种)的75人,占37.5%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全部患者已知晓本研究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强化组及对照组在入组之前收集其最近的体检报告,入组后强化组根据体检报告,有针对性的实施强化性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普通健康教育,在一年后对两组患者再进行统一的体检,对比强化组及对照组患者个人体检结果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两组均采取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医务人员通过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社区板报、微信、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健教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健康行为调查,引导对照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规范,强化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宣传教育的频率及针对性,定期随访查验患者执行健康处方情况,并严格督促其执行,强化患者严格执行低盐低脂饮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控制食盐量<6克/日,食用油植物油为首选,控制肉类食品的入量,荤素搭配,指导戒烟或每日吸烟量减少直至戒烟,每日饮酒量白酒控制在1两以内,每周饮酒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坚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同时要求每日进行30-60分钟有氧运动,每周3-5次,对于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均指导其规律用药,并对治疗组所有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心理疏导,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让患者有一个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3观察指标

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前后个人体检数据中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自觉症状的发生频率及程度,以体检结果完全正常或符合疾病达标率控制要求为治疗有效,对比两组的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年后研究组体检完全正常的有23例,符合疾病达标率控制要求的有72例,症状量表评分中,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的人数有6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体检完全正常的有11例,符合疾病达标率控制要求的有56例,有效率为67%,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性健康教育相对于普通健康教育而言,对病人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对患者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措施更加规范严格,患者的达标率能有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3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多数研究证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本研究表明,200例慢性疾病患者中有70例高血压(35.00%)、45例心脏病(22.50%)、提示高血压、心血管病是病发率较高的慢性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而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心理不平衡、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造成慢性病的重要因素,需要及时纠正。社区通过健康教育特别是强化健康教育后,慢性患者的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心理不平衡、缺少运动等行为较干预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综上所述,在慢性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实施强化性健康教育,既可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又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恶化,防止及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剑.健康教育及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9):192-194.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防治;高血压;健康教育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国民慢性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为改善国民素质,帮助老年人群缓解病痛,国家卫生部(现卫健委)工作人员主张卫生事业模式由大病晚期治疗向预防为主转变,培养人们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社区慢性病预防与管理作为国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举措,常规防治干预仅局限于疾病筛查、病例随访管理、常见病处理、生活方式干预、并发症发现及转诊前处理,虽可有效开展疾病诊疗及疾病管理工作,但缺乏患者健康管控,开展健康教育,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化社区教育活动,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行为,以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社区医护人员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糖尿病)及精神交流障碍者。所有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6±3.2)岁;平均病程(4.8±0.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3±3.4)岁;平均病程(4.6±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6个月常规干预,由社区医护人员定时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检查或提供上门服务,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督促其服药检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与医院医生联络,定时提醒患者到医院复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自制高血压疾病及护理知识调查量表,组织患者进行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设计干预方案,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定期召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因病情、护理要点及药物治疗意义,由家属督促,定时进行考核,及时完善知识漏洞,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自行停药行为,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其他器官器质性损害。定期由医生开展座谈会,会中组织患者提问并由相关工作人员指出患者日常问题,并给予针对性解答,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合理安排膳食,减少碳水化合物,限制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自制营养手册,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如多食蚕豆花、莲子心及绿豆等,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意义,培养良好饮食行为,进而以达到降糖、降脂、保护血管、防治高血压的目的。组织患者开展全身性、有节奏的放松型运动项目,侧重于有氧代谢运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喜好开展不同类型运动项目,如气功、散步、慢跑、太极拳,忌空腹运动,宜饭后2h开始活动,穿着舒适吸汗衣服及运动鞋,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注意保暖,避免伤风感冒。此外,传授情绪调节技巧,闲暇时间多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家属其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身心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组织开展娱乐活动,保持最佳生活状态,同时指导血压测量方法,动态监控血压状况,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包括服药和检查)及干预前后血压(SBP和DBP)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服药和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8%(30/32)、96.9%(3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81.3%(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4.010,P=0.039、0.045<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慢性病危险因素预防与干预策略,落实健康促进和综合防控措施,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等有机结合,探索以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服务单元,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为重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工作要求,力争年内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评审验收。

(二)工作目标

1、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2、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体、医保政策为支撑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管理模式。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辖区内18岁以上人群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区和农村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高危人群知晓率不低于85%,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知晓率不低于9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6、网络直报率:建立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网络直报率达到100%。逐步开展肿瘤、冠心病、脑卒中、意外伤害等重点慢性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7、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到30%。

三、创建内容

(一)技术支持。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技术水平。

1、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全市成立流行病学、临床专家等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市疾控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治科,专业人员数量不低于3人;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设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治管理;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从事慢性病防治的专兼职人员。

2、建立定期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以上技术指导,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计提供健康教育讲座课件、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材料模板合计不少于20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

(二)慢性病综合监测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慢性病信息报告系统,规范慢性病信息管理,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

1、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制定社区卫生诊断调查方案,调查社区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情况,以及居民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提出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措施。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居民病伤死亡统计信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审核率不低于95%,最近1年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不低于6‰,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比不高于5%,编码错误率5%以下,每年开展1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1次综合分析。

3、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每年进行1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及慢性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和肿瘤登记。建立医疗机构急性心梗、脑卒中、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制度,开展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肿瘤发病及死亡监测;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发病率、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每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报告。

(三)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展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识、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加强媒体宣传。市广播电视台开设健康之友栏目,每月至少1次;在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认识。

2、做好卫生宣传日活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等重大卫生宣传日,开展慢性病防控相关主题活动,每年至少5次。

3、抓好社区、学校(幼儿园)宣传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活动室和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每年不少于1次。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慢性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课和家长健康讲座覆盖率不低于60%;在幼儿园利用家长会的形式每年举办2次合理膳食家长健康讲座;学校和幼儿园每年举行1次参与式主题教育活动。

4、加快城乡居民健康宣传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健康广场”、“卫生知识园地”等宣传教育阵地,在乡镇街道驻地、学校、重点公共场所等建立固定的慢性病宣传栏,至少每季度更新1次。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相关的公共政策建设,制定实施烟草控制、促进合理膳食、体育活动、媒体宣传等相关公共政策与制度,开展以控制吸烟、健康膳食、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召开启动仪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p#分页标题#e#

1、大力开展控烟活动。广泛开展控烟和履约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主动敬烟和不接受敬烟,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禁烟,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学校等场所禁止吸烟。组织开展无烟单位和无烟场所创建活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100%,每年创建2家以上卫生系统外的无烟单位。

2、开展限盐、控油等膳食干预工作。通过向居民家庭免费发放限盐勺、控油壶,逐渐改变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把合理膳食和科学健康观念传播到每个家庭,居民家庭限盐勺等控盐工具使用率60%以上,人群低盐膳食知识知晓率30%以上。对餐饮业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率80%以上。

3、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继续建设一批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提高健身场所15分钟步行覆盖率,城区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健身适宜性好。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为重要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有趣味性的群众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每年至少组织1次群众性健身活动,社区健身站点覆盖率和群众性健身团体社区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不少于20分钟,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到30%以上。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中小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村)、示范学校、健康步道、示范餐厅(食堂)、示范单位各1处。

(五)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慢性病高危个体,建立高危人群(包括正常高值血压者、现在吸烟者、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血脂异常者、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者等)档案,实施健康管理和强化行为干预,提高高危人群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发生。

1、高危人群的筛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机,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3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初筛。在居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血压和体重免费测量自助服务点不少于10个。

2、高危人群的发现。所有医疗机构实行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测量结果记录在门诊日志上,同时在门诊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及测量日期。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不低于90%。每两年1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体检的单位比例不低于50%。

3、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慢性病高危个体,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并通过了解其吸烟、饮酒、膳食和运动等情况,对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评估,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每年至少完成2次随访。高危人群体重、腰围、血压知晓率达到70%,血糖知晓率达到30%。

(六)患者管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的要求,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档案、规范管理等工作。

1、逐步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慢性病患者电子档案,每年对患者开展4次随访及1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建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有效使用,建立集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于一体的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料动态管理。

2、规范慢性病信息制度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月定期将慢性病建档数、管理数等管理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慢性病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上报,开展全市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3、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出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相关政策,社区建立自我管理小组10个以上,并开展培训,逐步扩大自我管理人员队伍及覆盖面。

四、职责分工

(一)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活动工作必要的经费保障,并监督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二)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全市慢性病宣传工作,把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列入全市宣传工作年度计划。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餐饮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机关、学校、企事业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创建示范餐厅(食堂)。

(四)盐务部门。负责对碘盐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引进低钠盐,并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五)文广新部门。在文艺演出、广播、电视、报纸大力宣传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开展公益性广告宣传活动。

(六)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学生健康教育计划,督促学校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口腔卫生知识等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七)体育部门。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联合,负责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八)人社部门。负责完善城镇慢性病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机制,将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九)机关工委、经信部门。负责制定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

(十)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公共卫生设施和公众体育健身场所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将健身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十一)民政部门。负责配合做好死因调查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办理火化手续。

(十二)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全市人口及死亡资料,严格落实凭死亡推断(证明)书进行户口注销。

(十三)发改部门。负责将慢性病防控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十四)统计部门。负责提供相关人口资料数据。

(十五)交通部门。负责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控烟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十六)卫生系统

1、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和总结,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落实各项措施;将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对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年度考核内容。

2、市疾控中心。具体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督导评估等工作。根据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对基层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供适宜的防治方法和技术。#p#分页标题#e#

3、市爱卫办。负责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

4、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完善农村慢性病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机制,将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5、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将已确诊且病情平稳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规范化双向转诊;开展慢性病宣传、慢性病发病报告和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参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参与疾控机构组织的慢性病方案制定、督导、质控和效果评价。

6、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每年不少于12次;负责乡村、社区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培训;开展乡村、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负责健康教育大课堂、同伴教育等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开展社区诊断,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收集居民健康基础信息,尽早发现高危人群并予以干预,实施患者管理、随访和干预;承担公共卫生职责,开展慢性病发病报告和死亡登记报告等。

7、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本村、社区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负责本村、社区居民健康咨询工作,重点进行高危人群和病人咨询管理工作;负责本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患病、高危个体的随访管理。

(十七)妇联、工会、共青团组织和计划生育部门。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组织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十八)质监部门。督促食品加工企业落实食品标签,标注食盐(钠)含量。

(十九)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员会。负责做好辖区内居民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报告、通知发放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与慢性病综合防控有关的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把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综合防治规划;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加强烟草控制、促进健身活动等政策。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案例分析

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面对如此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回复十三届人大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建议》中提到:“慢性病管理要在基层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承担者,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依托和网底”作用[2]。本文采用单案例和多案例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管理举措,提炼、归纳其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通过查阅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结合文献研究,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慢性病管理规范度为指标,选择4个直辖市为样本区域。然后根据慢性病管理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患者满意度,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最终选择北京市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机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管理举措

2.1北京市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该中心是北京市密云区首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学中心”,主要开展以人为本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eopleCenteredActiveCare,PCAC)[3],以全科医疗为核心,将居民建档+就诊+家庭医生签约有机融合,对诊室进行合理规划和区域改造,就诊流程进一步优化,百姓就医体验感明显增强。鉴于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的特点,该中心在加强慢性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医药分开改革,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扩充慢性病用药目录,市、区专家每周到中心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周期性中药服务。

2.2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该中心致力于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和慢性病管理支持中心的建设,形成了以“瑞金—卢湾”医联体为依托、家庭医生服务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建立了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全科护士-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对服务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以全市慢性病签约数据共享为依托,对疑似病人群实施提醒管理,借助“医防融合”数据整合技术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管理。主要的功能模块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常见慢性病筛查,慢性病登记、信息更新、随访,综合评估管理,统计分析,健康干预)、居民健康管理(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健康宣教和提醒、健康风险评估、服务质量反馈)和综合展示。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创新性地实现了慢性病防治技术和服务的整合,探索整合型管理模式,提供连续、精准、全程服务,实现“以病种为核心的疾病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管理”。

2.3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该中心从2018年6月开始,开展“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的医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务实践[4],形成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互促共进的工作机制。中心内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和慢性病联合门诊室———家庭医生工作室负责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开展签约履约服务;慢性病联合门诊室由中心的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派驻专家组建,形成以疾控中心为指导、综合医院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慢性病患者在完成家庭医生助手筛查、随访、登记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才可进入家庭医生工作室进行治疗,创造了“登记—候诊—公共卫生服务—就医”的慢性病医防融合就诊流程。该中心配备全区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信息内部共享,实现了家庭医生与转院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之间的信息协通。

2.4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该中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用药保障计划,保障临时性用药,用药计划和采购计划同步联动,实现慢性病用药精准和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一体化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实现医保门诊联网结算,方便农村居民就医取药。通过健康问卷、体格检查、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等方式,为60~74岁人群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早期发现慢性病并进行及时干预,实现慢性病的一级预防。作为天津市河西区的试点单位,该中心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针对健康危险因素,利用人工智能公共卫生随访语音一键外呼系统和个性化短信,对慢性病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个体化管理。同时,该中心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日、慢性病教育巡讲等活动,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型,全面提升慢性病患者满意度。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经验梳理

梳理上述管理举措发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管理中起到了“守门人”的作用,根据慢性病流行现状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慢性病管理方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慢性病管理的力度逐渐加大,防控举措愈发完善。从信息技术角度来讲,4个样本机构都建立了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完成慢性病患者建档、随访、筛查等工作,实现全市慢性病签约数据共享;就诊流程方面,打破原有的“挂号—候诊—就医”固定流程,借助院区合理规划改造和医防融合等手段,创新就诊流程,其中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新的就诊流程后,发现并纳入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同比分别增长147.3%和132.1%[4];慢性病患者用药方面,实行医药分开改革,扩充慢性病用药目录,借助医保报销的杠杆作用,促进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患者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4个样本机构均通过讲座、宣讲会等方式对慢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科普自我管理技能。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基层医务人员数量紧缺

随着慢性病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服务的人口基数较大,但全科医师人才紧缺,繁重的日常工作使家庭医生在常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之外,鲜有精力开展签约服务[5]。即使在卫生资源较充沛的直辖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配置也严重不足(见表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长期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下、全科医生紧缺”的局面。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总数为25.3万人,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7.47%,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6]。2009—2017年,基层卫生人才总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7]。一方面,我国居民对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同感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6],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方面的人员配备,导致慢性病患者在调整用药、疾病初诊、健康管理时更倾向前往二三级医院。

4.2慢性病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共享有待提升

我国基层卫生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满足日常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二是服务于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三是评价、监督、决策管理系统[8]。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存在地域性差异。例如,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辖区投入资金较多、设备丰富,慢性病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完善,实现了全市慢性病签约数据共享;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位于中国西部较发达城市,但慢性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只能实现全区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互用,基层卫生人员在使用不同的信息平台时需重复输入数据[9]。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有限,系统和设备更新较慢,信息处理专业人员大多不愿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多地区电子健康档案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块之间未实现互通共享,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缺乏协同性,电子健康档案大数据难以发挥优势作用。

4.3“先防后治”的健康教育力度不足

2017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实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发现和指导、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虽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在开展慢性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的教育活动,但我国居民对慢性病“先防后治”的认识不深,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前期临床特征并不明显的疾病,患者常常错过疾病干预的最佳时间。一旦发生癌症等大病,患者平时的健康知识储备难以支撑其正常的治疗和日常管理,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人工智能、手机APP等形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但慢性病好发于老年人,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对“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使用意愿较低[10]。

4.4基层慢性病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急、危、重和疑难杂症患者向上转诊较为顺畅,而上级医疗机构将慢性病患者下转的进展较为缓慢[11]。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诊疗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次的4.93%,与其他三市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可能的原因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争力不足,“上转容易、下转困难”,双向转诊变为单向转诊。政府缺乏协调各级医疗机构分工的能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和绿色通道。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慢性病管理能力建议

5.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对此,国家应引导医学院校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建立系统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不断培养更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另外,对全科医生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和评奖推优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增强其职业吸引力[12],争取早日实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随着慢性病患者对自我管理重要性认知的加深,对慢性病管理专业知识尤其是个性化指导的需求将日益增长。政府应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慢性病管理人才建设,通过多种手段加强相关培训,填补慢性病管理师等职位的空缺。

5.2加快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共享

社区慢性病信息化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政府应协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三级医院,借助区块链、移动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整合型健康信息资源平台,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的互通性、权威性和及时性,减少信息重复统计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探索并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级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可以加强对诊疗行为、处方用药的动态监管,确保健康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5.3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队伍,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如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老年人养生、癌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理体育活动等[13],纠正居民“治重轻防”的理念。其次,根据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干预。(1)一般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应提供测血压、查血糖血脂等公共卫生服务,及时发现高危人群;(2)高危人群: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筛查,及早发现相关疾病,并给予相应的诊治;(3)患病人群: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定期复查、更新信息、随访,指导慢性病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给予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再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成立健康教育室,对超重人群提供合理膳食、运动指导、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

5.4创建支持性环境,推进分级诊疗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来自同一街道的中度危险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能提高患者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改善血压、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社区管理;高血压;慢性病;健康教育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结构使得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也使患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内容,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1]。本研究通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来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管理,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和预防慢性病的恶化,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同一街道两个居委内中度危险高血压患者200例,排除神志不清、卧床不起、有听力或言语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36例,女64例;年龄51~78岁,平均(67.55±13.51)岁;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30例,中专及高中27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41例,女59例;年龄52~76岁,平均(65.75±15.51)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39例,中专及高中30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①第1周完成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血压水平、身高体重腰臀围、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状况、服药情况及依从性等);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的时间、内容、方式、实施效果评价等)和运动时间表,并向患者说明表格的意义和填写方法等。②第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2—4周),主要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日常自我护理措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③第2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5—8周),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高血压用药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预防、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指导高血压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④第3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9—12周),加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健康膳食的基本原则、低盐、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食谱)。⑤第4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3—15周),介绍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原则及注意事项、运动方式、方法,协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⑥第16周再次评估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家访等方式的随访,完成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达标≥85分,不达标<85分。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情况

实验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34例,达标率34.00%,干预后达标92例,达标率92.00%,对照组干预前达标32例,达标率32.00%,干预后达标73例,达标率73.00%。2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80例,满意12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2.00%(92/100),对照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0例,满意16例,一般15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6.00%(76/1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

干预前2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讨论

根据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给予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有利于患者主动自我监管意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中引入临床路径,将系统的医疗向家庭和全科延伸,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个体化的教育,督促患者和家属严格遵医嘱执行,从而提高了社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基本保健知识[2]。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可提高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意识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并遵医嘱规律用药[3]。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下的健康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具体且可参考的教育计划,从而促使医护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流程,满足患者知情权,增强患者的主动性,便于获得更好的整体的连续性服务,增加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化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优化了工作环节,避免了工作疏漏以及失误,消除过度的、不完整的、重复的服务,减少了社区工作中的随意性,从而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效果,提升了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支持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全面、系统、具体的路径干预的同时,可进行一系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5]。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克服了常规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患者通过疾病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自我监测、自我调节和自护方法。社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能根据计划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增加医患和护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适合个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6-7]。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基本成熟,其应用范围由急性病向慢性病、由外科向内科、由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拓宽,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理顺护理程序以及减少重复劳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卢俊,朱叶,徐夏良.临床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20-22.

[3]刘晔,朱琳,安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124.

[4]燕凤秀.临床护理路径的国内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641-1642.

[5]何顺锋,何旭研,邓惠欢,等.临床路径管理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6):592-594.

[6]刘福芝.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98-899.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6

基本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531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2440人,占46.0%;平均年龄(45.7±15.3)岁;40岁以下年龄组人数最多,占32.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各危险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均在50%以上;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胃肠道传染病的各项预防措施的认知正确率在80%以上。89.8%的调查对象认为被动吸烟有害健康,41.1%的调查对象认为65岁以上老年人血压140/90mmHg属于高血压;14.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吃盐干活才有力气,9.6%的调查对象认为多吃肉身体强壮,4.2%的调查对象认为一家人可以混用毛巾脸盆牙刷等。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77.1%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合理饮食方面的知识,67.8%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预防慢性病方面的知识,64.0%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预防传染病方面的知识,预防意外伤害和合理育儿的选择比例较低,分别为22.0%和13.4%。健康教育的途径农村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前3位途径依次是电视(71.7%)、健康大课堂(44.2%)和广播(34.2%);而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前3位途径依次是电视(63.0%)、健康大课堂(55.4%)和医生咨询。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每选对1项,即得1分,则针对调查对象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糖尿病危险因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痢疾等胃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健康概念的认知情况,均得到累计得分。分别以这些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等级资料的回归分析,等级资料的回归分析和以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中自变量的赋值(表4)。结果显示,①海拔越高、年龄越大、男性、文化程度越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得分越低;②海拔越高、男性、文化程度越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知得分越低;③海拔越高、男性、文化程度越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知得分越低;④海拔越高、文化育程度越低,痢疾等胃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知得分越低;⑤海拔越高、年龄越大、文化育程度越低,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得分越低。健康教育内容及途径影响因素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以及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等影响因素均分别与地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

本研究以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当地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进当前工作和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农村居民对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相关概念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仍存有误区;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好于对慢性病的认知;农村居民最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合理饮食、预防慢性病、预防传染病;海拔高、男性、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越差。上述结果与吴淑艳[1]、郭艳梅[2]、张炎[3]、陈淑琦[4]、左惠娟[5]、曹承建[6]等的研究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对于慢性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有广泛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7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危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城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1,2],因此社区管理对控制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为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特开展本次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余市某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共398例,有140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258例患者未进行建档管理。纳入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①高血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②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26mg/dL或7.0mmol/L。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及不配合治疗者。其中高血压患者200例,男98例,女102例;糖尿病患者198例,男97例,女101例;患者年龄32~89岁,平均(72.5±0.8)岁;病程1~35年,平均(16.8±2.2)年。

1.2方法

采取自制问卷展开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病历资料;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患者是否进行建档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包括常见病的了解和预防、抢救常识、生活方式指导等)、是否包含定期随访、患者对于社区管理的满意度(包括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态度、行为方式等);③慢性病疾病控制现状,主要定期对患者血压值、空腹血糖值等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对于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患者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患者对于社区服务的知晓情况以及疾病控制情况。满意度评分为1~5分,得分值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疾病控制情况主要是采取测试的方法,对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进行定期测量[3-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有398份,收回问卷有398份,调查内容如下。

2.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

在社区管理中,有高达64.1%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档服务知晓,但是只有35.2%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

2.2有无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4.7%(109/200),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0.5%(99/198),其中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慢性病控制情况均优于未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有无建档管理患者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达(3.2±0.5)分。未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为(2.0±0.5)分。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疾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长期发展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社区管理十分重要[7,8]。目前各个城市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已经得到稳定发展,可以实现为患者提供社区服务管理,其管理方式主要分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对计算机分级进行管理和随访。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管理中多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对慢性病社区建档管理的知晓度为64.1%,但患者建档管理只占35.2%。表明在社区管理中还是有必要扩大建档管理的覆盖情况,避免出现遗漏。在社区管理中的慢性病患者年龄大都偏大,并且患病时间比较长,文化水平有限,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也比较低[9,10],因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必要进行建档管理,并且针对患者应当设定有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达到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提高患者对于社区管理的满意情况[11,12]。鉴于以上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①健康教育,展开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临床特征以及用药方法等,对于社区患者,社区医务人员需要多次重复地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讲解,对自身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加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包括宣传栏、横幅、宣传手册等方式,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②运动指导,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其进行身体机能的改善,其耐受力可以得到一定的增强,但慢性病患者通常认为自己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锻炼,因此缺乏运动,社区医务人员应当协助患者调整这种错误心理,主动展开锻炼;③完善随访机制,由专业医护人员随访,指导患者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并且在公共卫生医师和全科医师的职责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达到相互合作的最佳效果,从而对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优化起到推动的作用;④社区慢性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应该以预防为主要目的,结合展开防治措施,可以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起到加强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小区人群出现慢性病,可以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其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2]李艳娇,姜润生,周梅,等.中国和泰国两社区高血压患者知信行比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192-195.

[3]张彦琦,张玲,易东,等.重庆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73-3477.

[4]林鸿波,沈鹏,李小勇,等.阿司匹林在社区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的用药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2):927-929.

[5]黄丹君.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实施现状与分析[J].医药前沿,2014,4(7):12-13.

[6]路长安,李永锦,罗金兵,等.北京市团结湖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6):676-677,681.

[7]于淑英,赵雩卿,吕楠.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4,65(8):898-900.

[8]周琨,周贺,马怀安.北京市社区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1):1359-1360.

[9]徐海,陈晓荣,厚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情况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6(1):25-28.

[10]毕永章,周文刚,张晓娴,等.云南省某贫困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42-46.

[11]李秋月,王国华,钱一建,等.桐乡市社区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现状和对策[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3):205-207.

慢性病健康教育范文8

关键词:职业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

慢性病的发生是危险因素逐渐积累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针对高危人群,提供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防治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1]。随着慢性病年轻化的趋势,职业人群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职业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状况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密切相关。职业人群中的慢性病高危人群,作为慢性病的后备军不容忽视。针对职业人群中的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已成为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开展了北京市昌平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健康管理项目,为科学开展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5月昌平区某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对于具有一个或多个慢性病危险因素特征者识别为高危人群,进行登记建档,并分组进行干预及随访。慢性病危险因素特征包括:①现在吸烟;②血压水平在130mmHg~139mmHg/85mmHg~89mmHg;③空腹血糖水平(FBG):6.1mmol/L≤FBG<7.0mmol/L;④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5.2mmol/L≤TC<6.2mmol/L;⑤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1.2方法

1.2.1研究分组

选择条件相当(单位级别、性质、规模等)6家单位随机分成2组:干预单位与对照单位。对于干预单位内的高危人群,采取单位群体健康管理及个体化随访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对其进行建档后的健康管理。单位群体健康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在单位举办4次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合理膳食、积极锻炼、体检结果解读、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等;②在单位举办2次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个体化随访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内容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内容。对照单位高危人群仅建立慢性病高位人群管理信息库,进行健康资料收集,不主动提供任何干预活动。

1.2.2随访

对干预组高危人群,社区医务人员在基线调查后,即根据管理对象的危险因素,制订个性化随访管理方案;随访时,监测其体质量、腰围、血压和各种高危因素的改变,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基线调查后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一次。

1.2.3质量控制

研究方案经多位专家论证,以保证其科学性。现场调查员均接受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以减少调查过程中的主观偏倚。现场调查阶段有专人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调查过程的高质量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平行双录入,以避免数据录入过程中的错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干预组单位在职员工共479人,筛检高危人群150人;对照组单位在职员工共575人,筛检高危人群150人。2组高危人群的一般特征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高危人群相比,干预组人群本科及以上、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较高,有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者所占比例较高,腰围超标者所占比例较低,血压水平在130mmHg~139mmHg/85mmHg~89mmHg者所占比例较高。

2.2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组高危人群在项目开始初期对利用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判断肥胖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12.7%和14.0%,在接受系统干预后,知晓率分别上升到76.0%和71.3%,知晓率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人群在接受管理前、管理后对BMI、腰围判断肥胖标准的知晓率也均上升(P<0.001)。干预组人群知晓率上升的幅度分别为63.3%(BMI标准知晓率)和57.8%(腰围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32.6%和52.7%)。干预组人群在项目初期对烹调油、食盐用量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8.7%和61.3%,在接受系统干预后,知晓率分别上升到76.7%和88.7%(P<0.001)。对照组人群在接受管理前后对烹调油、食盐用量标准的知晓率也均上升(P<0.001)。干预组人群知晓率上升的幅度分别为68.0%(烹调油用量标准知晓率)和27.4%(食盐用量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36.7%和16.0%)。

2.3健康相关行为

干预组、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每日吸烟率、每周饮酒率、身体活动水平、体质量测量的频率在管理前后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过去半年控制体质量、使用控油/减盐措施的比例较管理开始前有所提高(P<0.05)。2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测量频率、血糖测量频率、血脂测量频率均较项目开始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组经常体育锻炼的比例较管理开始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在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

干预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管理后,空腹血糖水平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P<0.01),各项血脂水平较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管理后空腹血糖及各项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自评健康状况

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管理后自评健康状况认为很好和好的比例分别上升约5%和3%,管理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