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护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精神障碍对人类的困扰日益增多,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精神专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理念引领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养老服务人才为目标,对三年制专科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老年人心理护理课程教学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项目化教学;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

我国自2000年开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每年以8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人口老龄化进度居世界之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并受到社会关注[1]。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贯穿于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如何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成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我们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老年人心理护课程开展了任务驱动的创新性课程设计,这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步提高,成为适应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1课程定位与目标

1.1课程定位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新要求,老年人心理护理是我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在三年制专科的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前期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如专业认知教育、老年疾病康复与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等,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了老年保健与服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护理、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平行课程包括老年健康照护、老年疾病与用药、成人护理学等,平行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工作的理解,进而为学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1.2课程目标

在“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理念指导下,根据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为以下3个方面。

1.2.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老年心理卫生、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有关的知识。

1.2.2能力目标

能够在养老机构、家庭及社区进行老年心理卫生宣教;能与老年人良好沟通并指导老年人进行心理保健及情绪的自我调适;能为患有躯体疾病、身心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制订心理护理方案并提供基本的心理护理服务。

1.2.3素质目标

热爱养老服务工作;理解并关爱老年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课程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2.1课程教学理念

按照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2],遵循“教、学、做”有机结合的原则,以期实现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以“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本位”为依据来确定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其次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按照养老服务工作的老年心理护理工作实际场景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2];最后利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将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老年人心理护理教学中。

3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蒋玉芝主编的《老年人心理护理》,辅以老年心理学及老年心理辅导师实务培训等资料为参考,总计56学时。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依据以下3个原则:以老年保健与管理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选取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取内容,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结构,将教材内容经过相应的选择和处理后制订出实施性教学大纲。我们通过养老机构现场调研和向养老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职业工作任务的内容与要求,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和机构管理者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多个教学任务,把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恰当地融入各个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强化实践,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让学生在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3],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职业岗位的特点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

本课程主讲教师既有多年从事老年人心理护理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也有常年从事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的临床医护人员,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实训中心既有各种临床常用仪器与设备,有利于教师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教学。课间见习的养老机构是本地两家星级养老机构,见习过程中,学生在有丰富养老照护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接触了解老年人,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强化。

5教学模式与方法

5.1教学模式

采用教与学、课堂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4]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化为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此,在本门课程中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5.2教学方法

传统单纯理论授课的教学形式使得理论与工作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因此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护理工作实际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心理训练法等教学法,通过创设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利用模拟病房、模拟老年人来编排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老年人角色,鼓励学生质疑,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心理护理、老年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心理护理等项目的学习均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倾情演绎,课后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恪尽职守,防患于未然,尊重、理解、善待老年人[5]。

6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因此在考核方面也应有所不同,针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考核,除了单纯的考核理论外,还要考核职业态度、职业操作技能及实施过程中的人文沟通等[6]。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回答问题等;过程性考核则采用全面、可控的过程性考核,主要有工作任务表现和情境反应测试,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创新性以及进行心理护理的实际工作能力;期末测试按照选择、简答和论述等题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以考促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结语

在本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了两大课程特色:一是以养老服务工作中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实际场景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依托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实训—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法。以后我们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微课等形式继续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探索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莉,罗盛,张锦,等.基于对应分析的城市社区不同类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2):209-211.

[2]贾新静,夏振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心理学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7):201-202.

[3]杨少宗,刘笑梦,王冬晓,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139-140.

[4]史雪萍,杨明,李佳颖,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7(11):8-10.

[5]马振玲,绳宇,姜雁.体验式教学融合心理教练技术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4):63-66.

[6]刘志敏,高琳.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老年心理护理教学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23-25.

作者:吴洪梅 苏红 宇虹 李杨 曹勇刚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