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监管范例

医疗设备监管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1

摘要:医疗设备管理及其维修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设备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大,不利于医院的发展。本文先对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对医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现阶段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发展;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逐渐朝着信息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管理与维护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应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与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对医院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及其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在当前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医疗设备质量及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医院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的购置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各类医疗设备和仪器的类型、数量不断增加,给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医疗设备和仪器的精密度得以提高,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购置价格日渐攀升,价值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上千万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已经非常普遍,这些医疗设备的价值是否能够有效发挥,设备的服役期限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日常运维管理与维护。同时,对医疗设备加强管护,有利于促进医疗活动的全面开展。从根本上来讲,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保障,则多数医疗活动难以进行。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可以使其以更好的状态为医疗工作服务,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性能良好的医疗设备,可以有助于帮助医生提高医疗救助的成功率,发挥最佳的技术状态。比如,在做手术时,如果医疗设备出现了故障,则手术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来看,国内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购入的医疗设备和日常运行管理成本基本上来自于财政补贴,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有助于避免设备和仪器的过多损耗,这对减少国家资产的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作为医院经济成本管控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医疗设备和仪器是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辅助设施,基于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发挥所用药物的靶向作用;医疗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工具,现阶段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治疗除药物外还需要医疗设备,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替代的,由此可见医疗设备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加强管理和维护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医疗设备应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医疗设备购置预算科学合理性差

医学临床采用科室申报拟购置医疗设备和仪器时,未能进行综合论证和评估。对拟采购医疗设备和仪器需要的轻重缓急未进行有效排序,甚至对部分医疗设备的购置没有进行必要的论证与分析。很多常规性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时,本科室对原医疗设备的基本情况以及应用与管护未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医院职能部门对常规性的医疗设备缺乏全院性的综合考量,每一个科室申请其所需医疗设备,以致于常规性的设备和仪器大同小异,增大了维修工作量,对招标采购议价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想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目的难以实现。新增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购置,各科室的申购理由合理性差,购置效益分析判断依据缺乏。

(二)需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管理与维护技术水平

目前来看,国内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智能性与集成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而且医疗活动对先进设备和仪器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然而,从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现状来看,结果并不乐观,甚至成为制约我国医疗水平提升的重大桎梏之一。目前国内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重点,仍然是医疗设备的应用调度、故障维修等方面,被动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管护;对医疗设备缺乏预防性管理与维护,以致于医疗设备应用过程中的故障率增大,不利于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设备管护、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医疗设备的日常应用管理

设备应用管理与维修是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质量管控的重要一环,做好日常保养以及预防维护和制定合理的管护方案,对于保障医院医疗设备和仪器的临床应用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升,设备的应用维修和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热情以及技术水平。同时,资产管理人员还应当基于各科室所提交的医院资产调拨申请单进行详细登记与变更,会计人员应当全面核对账务,确保物、卡、帐三者一致性。

(二)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档案

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档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设备与仪器说明书内容。从实践来看,现阶段国内多数医疗设备尤其是先进的医疗设备从国外购置,说明书基本上都是英文格式的,以致于医院对说明书的内容了解甚少,甚至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很多使用细节上把握不准确。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予以应对。第一种方法:条件允许时,要求商提供拟购买医疗设备的中文说明书,这有利于准确了解和操作仪器设备;第二种方法: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则可以找有英语翻译能力的医生,对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内容进行翻译,以此来保证操作者对说明书内容的认知准确性,这是设备维修档案建立的有效途径。第二,设备操作的重点应当予以明确。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有效利用设备说明和维护手册,可在设备实际应用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医疗设备和仪器维修档案,有利于日后的维修和养护。第三,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做好维修记录工作。当医疗设备被维修以后,维修操作人员应当明确故障产生的原因、现象和故障的排除全过程,然后详细地记录下来、存档。

(三)设备运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保养

在医疗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时,应当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对部件进行维护,定期进行清洁保养,保障设备的电压正常。出了日常检查维修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为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处于较好的性能状态,应当全面了解和把握设备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做好各项保养工作。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检测主要有以下方法,即功能检查、清洁保养以及外观检查和运行检查等,确保电线以及插头等质量和状态达标,对插头以及引线和地线进行仔细检查,对医疗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疗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医院发展的支撑和基础,应当加强重视,严格落实好各环节的医疗设备管护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加省.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1):32-33.

[2]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等.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91-93.

[3]伍洪,李晓妍,张蒙,等.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5,(06):89-91.

[4]孙来成.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的相关性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6,7(9):255-256.

[5]陆银春.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6,29(7):90-92.

作者:王启军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第二篇: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医院内部架构的升级以及管理意识的稳步提升,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工作。鉴于此,本研究对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进行研究,提出了医疗设备的购买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人员管理体系等策略,不断提升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化;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医疗机构,患者在进行就医过程中,已经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未来的医院发展中,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应用会更加广泛[1]。因此,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当下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也成了医疗设备管理相关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1加强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对病患病情的了解与治疗,所以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设备使用的规范性,降低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受到不良的破坏,导致在诊断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误的现象发生。所以,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利用这些设备辅助治疗工作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对医院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水平上也至关重要。

1.2有利于医院经济利益的提升

随着大量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的普及应用,在用医疗设备的维护、故障等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不得不解决的重点问题。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的经济利益,一方面,就医疗设备的能力而言,它是利用高科技帮助医护人员能够直接观察病况,有利于提高对疾病的确诊和治疗,进而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医疗设备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院的成本。

2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2.1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在医院的规划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价值也占医院总值的大部分比例,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时,需要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的采购制度体系,让采购的每一种设备都能保证其高性价比。采购体系的确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医院进行设备的采购时,要以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为规划,确保在购进设备能够服务于整个医院的战略性的发展。(2)在采购设备的时候,要结合不同科室的不同情况进行判断;对医院优势专业的科室,要加强新型医疗设备的引进;综合医院也要考虑到与专科医院之间的差别,在进行设备引进的过程中要注重差异化。(3)采购时,要对当下医疗设备中应用的先进技术有了解,如目前医疗设备中采用的微创、无痛等技术,在进行设备选择的时候,要符合设备的更新换代的发展规律。(4)对医院现有的设备进行整合,对于功能性尚好的医疗设备继续投入使用,及时更换已经失去医疗性的设备,在引进新设备的时候,要在相关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进行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5)要掌握科室设备使用人员对设备的利用程度,如果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就会使设备成为摆设。(6)必须要根据医院的财务状况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规划进行制定,将设备购买的资金合理的规划在医院能够保证各方面的工作正常进行的范围之内。

2.2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维修方式,能够将设备的隐患消除在最小的状态,预防出现设备故障导致暂停医疗工作的情况发生。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定期对设备的润滑调整、定期对电气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定期更换大精密设备中易老化的零件。(2)修复性检修,是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对设备采取的一种检查方式。修复人员在修复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修复技术中的规定,对故障排除、检查、认定、定位等工作逐一进行检查。(3)改进性检修,就是利用在维修期间,对设备的分解,加强对设备功能性的提升。但是,这种检修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检修过程也十分复杂,需要报备到上级进行批准。(4)应急性检修。这是维修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当对故障进行定位之后,针对需要替换元件的检修手段。

2.3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医院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首先要对设备档案中的医疗设备进行功能、原理、应用范围、价值、科室等因素的划分。一般来说,在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选择按价值的方式进行分类。例如医疗设备单价分别在10万元以上、8万元以上、1万元以上等。通过这样的分类方法,能够准确看出相关设备的机制,在医护人员进行对价值较高设备的回应申请时,需要通过留名批准等方式才能使用。其次,针对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设备科可以建立一个医疗设备的总单,包括每个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等内容。当管理人员想要查询相关设备时,就能够将设备的明细如生产厂家、启用日期、科室、应用年限等信息具体反映出来。最后,建立一个关于医疗设备的履历本,将设备的具体信息、工作情况、维修次数以及维修中的具体情况统统反映在其中。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医院设备科室的管理人员加强对设备的监管。

2.4医疗设备的人员管理体系

随着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各大医院开始认识到,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不能够仅仅依靠设备科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是一项需要整个医院全员都要一起参与、合作的系统工作。首先,领导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在设备科室下设维修科室与设备供应科室,维修科室负责对设备进行维修,设备供应科室则负责设备的采购、储存等工作。其次,在国外的先进医疗水平和管理模式中,设备科不仅仅是对设备进行管理,还结合对设备的研发功能,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设备科在医院中的科研地位,让设备科室既具有医护、后勤能力,同时还具有医务、管理、研发能力。最后,要不断提升对设备科室管理人员的要求,在人员的配置问题上,要加强对技术工程人才的引进,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工作中采用实习期合同制,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才能够享受正式医院工作人员的待遇。

3结语

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增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能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医院的良性发展也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体系、医疗设备的人员管理体系等策略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庆.现代化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及意义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68-1770.

[2]倪志勇.浅析现代化医疗设备的采购及管理方式[J].信息化建设,2016,18(5):248-249.

[3]今毅,曾明平.医疗设备和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2):151-153.

[4]张晶.明确医疗器械管理思路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23(30):207.

作者:李晓侠 单位:沛县人民医院设备科

第三篇: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作用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离不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但对于医疗设备而言,高精密度、高价格、复杂的维修、较短的更新周期、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环境也相对需要较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对医疗设备维护的重视度,建立并完善院内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预后性维护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功能,达到作用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预防性维护;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重要作用

医院建设离不开人才,但医疗设备是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基础,而对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维护是提高医院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也使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得到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其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逐渐提高,成为了医生诊治疾病必不可少的工具[1]。而且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数量体现出的是医院现代化规模、等级、医疗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医院中,医疗设备作为医院的固定资产,在资产总值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而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是管理好医疗设备,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医疗设备诊断疾病准确率的基础。

1.预防性维护概念和必要性

1.1预防性维护概念

预防性维护是指在一定的周期内,对设备进行系统的检查、测试、维护,更换磨损零件等过程,从而为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通过预防性维护,使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减少维修等待时间,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2实施防性维护的必要性

医疗设备使用后的维护必不可少,预防性维护的实施是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通过维护设备使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了解当前设备的状况。在维护过程中,维护人员准确记录设备指示灯、工作参数等重要状况,进而能够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记录对比,能够对故障位置等情况进行迅速的判断[2]。通过预防性维护,掌握医疗设备容易磨损零件的情况,及时采购零件并进行更换,从而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避免因医疗设备故障导致患者的正常检查治疗工作不能进行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实施预防性维护会使医疗设备在健康的状态下长期运行,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2.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预防性维护具有必须性,但需要具体的维护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预防性维护的方法。

2.1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制定

在医疗设备管理中,要根据医院日常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方案,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若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中,未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会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的计划,从而容易造成医疗设备的运转出现问题,给设备的寿命、患者的健康均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3]。因此,为解决上述情况,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由相关部门制定符合设备情况、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并监督实施,从而杜绝设备突发运转失常的情况。

2.2日常维护医疗设备的方法

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医疗设备,而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为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对于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的工作,详细说明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配合医疗设备的检查,如外观、表面,以及设备的功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日常维护中,发现设备存在异常的情况,要及时上报,有计划的进行维修处理[4]。

2.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周期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性能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维护,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维护周期也不同,如,抢救患者生命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周期要短,以半年为1次最好。此外,对于监护设备和放射设备,预防性维护周期要与计量部门的计量检定、设备的性能和防护周期相符合。对于各科室、各设备,要根据医疗设备是否具有使用的重要性,是否有备用的设备,设备使用的频率,设备发生的故障率进行调整[5]。此外,若医院条件许可,可为配置具有专业性的检测设备,便于检测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2.4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内容

2.4.1医疗设备清洁

医疗设备需要定期的日常清洁,这是预防性维护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疗设备的使用者要注意设备的过滤网、散热孔等位置,定期除尘,避免灰尘堆积使设备的散热受到影响或者导致设备电路出现障碍,还要定期清洁设备,避免滋生细菌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6]。此外,相关技术人员定期检查设备的易损件,发现破损或出现异常,要做好记录,并及时的更换。

2.4.2医疗设备测试

技术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校准,测量直流电的稳压值、电压值或波形,参照设备的说明书,对设备进行校准,从而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从而提升设备在医疗中的应用率[7]。当前,对于医疗设备的检测,多是通过质量监管部门的剂量检定和性能测试,判断医疗设备各项功能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转、技术参数是否发生变化、是否符合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等进行检测,及时修正未达到标准的技术参数,从而使医疗设备运转正常。

2.4.3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记录

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规定,在专门的维护和保养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这能够为以后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参考依据,便于维护人员分析设备的情况[8]。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技术人员在维修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核对以往记录,全面检查医疗设备,再次记录零件损坏状态,为下次维护、保养、更换零件打下基础。

2.4.4预防性维护医疗设备的作用

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卫生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被广泛的应用,这无疑提高了医疗卫生的水平。但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医疗设备存在退化、故障、损坏的情况,一旦发生,以及发生医疗事故,不仅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还给医院带来损失,甚至导致与患者之间的纠纷。因此,对医疗设备实施定期的维护,能够为患者病情的检查结果可靠性、治疗参数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对是医疗设备实施预防性维护,使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下降,使设备工作状态满足医疗工作需要,进而为患者的临床安全提供保障。

3.结语

医疗系统是为人们健康提供保障的机构,其工作质量和设施对疾病的治疗、康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被社会各界关注。而对于医疗设备,其是否能够正常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的维护工作。本文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性维护的具体方法,说明预防性维护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未来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义兵,眭为众,王旭文,等.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142-143.

[2]陈立峰,郑骏,冯靖?,等.谈JCI中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8):105-106.

[3]左婷,印春光,孙国君,等.数字X射线诊断系统的预防性维护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18(11):96-98.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2

关键词: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设备使用率;医疗资源管理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地提升,作为大型的医院,要合理地配置设备,才能满足临床的使用。医疗设备目前存在许多的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和设备的调度困难情况。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和医院的效益。我院在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建立之前,实行的是科室“自用自管”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会造成设备的配置不合理,当有些科室患者较多时设备不够用,患者少时设备又闲置。医院的设备调度制度不完善,也不落实,造成了有制度不实行的处境。临床科室以往患者较多会联系总值班调度,临床科室的不配合造成总值班很多时候借不到设备。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合理地布置医疗设备的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障临床科室有能用、可用医疗设备呢?我们推行建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专管专用管理模式,以设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结合临床科室使用率,制定规范的调配制度和调配流程。

1组建医疗设备调配中心

1.1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调配中心的制度要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制定,调配中心要负责全院常用、应急医疗仪器设备调配。调配员需要专人负责设备的调度并配备值班电话24小时值班。调配员应做好设备的台账和保养维修工作,确保借出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临床科室想借用设备可在医院OA平台调配中心申请或者电话申请,调配员接到通知后,需在仓库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在15分钟内将设备送到指定科室,并且调试好设备,必要时,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地使用设备。

1.2人员配置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隶属于设备科,下设一个调配中心负责人,调配中心配备至少应编制6名调配员,两人一组,调配员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后才允许上岗,并兼管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3设备配置

设置调配中心设备的配置,要结合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医院使用的床位数、科室患者的住院率和出院率,科室自管的设备数量还有医院的经济效益。调配中心应配备有创呼吸机20台,无创呼吸机10台,监护仪70台,输液泵10台,注射泵80台,C型臂X线机3台。调配中心在设备的调配中,各种类型的设备必须有两台库存给予备用状态。在调配中心新购置的设备中,可以采购统一品牌相同型号的机型,这不仅有利于临床科室对设备的使用习惯,而且还有利于方便设备的维修。

1.4调配流程

借出流程(图1):临床科室有需求时通过OA信息平台申请或者电话申请(电话申请事后需在OA信息平台上补调配申请),调配员接到调配通知后,查看有没有该类设备,找到该类设备后,调配员用五分钟检查设备性能及附件是否齐全,设备检查合格后,10分钟以内送到临床科室并且调试完毕。必要时,要指导科室工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归还流程(图2):临床科室通过OA信息平台申请归还,由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将设备送到调配中心,调配员清点设备及附件,并开机试机后确认完好后在OA信息平台上办理归还手续,调配员将设备送回仓库按工作制度做好消毒,如果设备有故障或损坏,现场检查原因,并将设备修好后做好记录。

1.5收费方法

医院实行的收费标准是可以按从设备送到临床科室使用后开始计费,以归还之日结束,为了合理地使用设备,避免科室无故占用,又兼顾成本,对借出的设备按照临床物价收费标准的50%~100%的计时收费,也就是说,用的时间越长,收费比率就越高,收费比率通过软件自动计算计费。

2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承担着全院应急设备的调配,设备的质量控制也关系到临床科室的使用,更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不容忽视。影响设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包含调配员和操作人员,针对这个环节的人员,需要要求调配员有责任心、细心、耐心和专心,对设备运用、维修和操作说明也熟练于心,要有计划地小规模地对科室的操作人员进行常规的培训,特别是新来的护士医生和实习护士医生,要对每台设备进行校准、维修、保养和消毒。对操作人员,需要要求有责任心和细心,要按操作规程正确地使用设备,对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进行消毒。针对设备因素,需要做到为每台设备建立保养维修记录本,将每次保养情况和维修情况都做到有记录,可追溯。特别是更换了什么配件,要记录好更换的时间,因为每个配件都有保质期,有些是三个月,有些是半年,还有一些是一年,如果是在保质期内坏的配件要求厂家免费更换,避免重复浪费维修费用。针对环境因素,需要做到按区分类设备,设有维修区、待维修区、设备发放区、设备回收区和设备消毒区,按区分类有助于设备间的交叉污染,也有助于设备的整理。

3结果

医疗设备调配中心成立后,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成本,减少了临床科室不必要的设备费用支出,从图表3和图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调配中心成立前,临床科室承担的设备成本高,闲置设备数量大;调配中心成立后,将所有备用的设备进行整合,实行“专管专用”模式,合理地分配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自从调配中心成立后,普通科室再也没有采购新的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等,有些科室知道调配中心的便利后,主动将闲置的设备过户给调配中心。调配中心的实践成果已经深得人心,不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还解决了设备的调配难问题,现在科室紧急调配设备再也不用担心借不到了,一个调配申请就能搞定。

4结语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3

1.1医疗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大中型医院里均拥有庞大的设备资产,且数量、品种及型号繁多,设备价值昂贵。设备信息化管理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医院的一些设备投入后存在着技术监管不力,业务流程仅限于办理简单的设备入库、出库手续,基本属于静态数据的管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停留在传统的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跟踪管理及预防性维护的责任、意识以及对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

1.2医疗设备管理缺乏实用性

目前,有的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处于零散管理状态,未能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料,不能与医院HRP信息系统各模块进行有效对接,医院相关业务部门不能很好掌握设备资产运作情况,存在着数据不能共享,基础数据不相符的现象。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借阅和查询制度不健全,使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重要的技术支持受到影响。

2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

2.1HRP信息系统

HRP信息系统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医院资源计划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医院提供了决策运行手段和管理平台。HRP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与现有HIS系统的有效整合,提升医院设备资产的运作流程、成本管理、设备使用效率及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2.2构建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优势

HRP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更规范化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其优势为:①强化医院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②提升医院的资产运营质量;③实现面向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控制;④提升医院领导的控制能力;⑤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等。HRP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设备信息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充分协作,完善医疗设备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的统筹管理,优化流程,使操作更简单,效率提升。

2.3HRP信息系统运行效果

HRP信息系统建立面向合理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传统HIS管理功能。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共享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医疗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各应用系统能在应用和数据层面形成一体,消除信息孤岛和协作盲点,提高运行效率。可实现各类信息的连接传输、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平台全自动集成;可实现各类设备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使用成本、折旧成本、维修成本、业务成本等“可视化”控制。HRP信息系统对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增强医院活力,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平台设计

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用户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原则等。系统对医疗设备实行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静态管理通常针对设备名称、价格、技术资料等静态信息;动态管理则侧重于设备有效生命周期中的使用、维修、计量、折旧及报废等动态信息。基于以上原则要求,系统搭建在医院内部局域网上,设置一台高配置且性能完备的计算机作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机则分布在各职能部门。系统管理主界面分类为“信息录入”、“信息浏览与查询”及“统计图表”3个模块。其中“信息录入”模块设置相关标签控件,分别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维修信息、计量质控信息、报废档案信息等;“信息浏览与查询”模块以列表的方式查看设备的基础信息,并设置全院设备浏览与查询、设备维修浏览与查询和报废设备浏览与查询3个窗口;“统计图表”模块以统计图方式展示数据,设置设备资产统计图、设备台件统计图及设备维修统计图3个窗口。

3.2系统平台扩展

按照HRP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要求,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应细化到设备全生命周期工作计划以及设备报表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以下功能模块扩展运行。(1)采购模块。HRP信息系统应详细记录设备从计划论证至设备验收等采购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及工作流程。(2)管理模块。包括对设备入库至盘存等数量和财务的管理,记录设备分布和使用流向等账务信息。(3)在用管理模块。对在用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及备注数据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4)质量管理模块。详细记录质量控制下的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计量检测等日常巡检、日常维修等数据。(5)计量管理模块。系统包括了计量设备基本信息、计量器具检定信息以及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和单机的查询。(6)档案管理模块。通过计算机建立完整的索引信息,能够快速便捷地查询设备书面资料和所包含的技术资料。另外还有对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内部工作管理模块等。

3.3系统平台应用

(1)采购供应链信息平台。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医疗设备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医院设备需求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通过HRP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将采购信息进行固化,建立流程化、数据化和动态化的供应商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和监控,降低医院采购和运营成本,有效的控制资源风险。

(2)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的相关信息、技术参数以及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并将安装验收环节的基础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载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和影像及图片信息,以方便随时查询。根据设备名称编制“设备标签”,即条形码标签管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维条形码,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二维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以实现对设备资产的“身份证”式管理并生成“医疗设备信息卡”。

(3)设备档案信息平台。建立好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和技术资料等基础信息的分类归档、统计和编号,实现从实物账到财务账的同步,使其采购、库存、资产等前端自动及时产生财务分录,实现对资产的及时监管,解决对账难的问题。完善计划采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资料以及库存和在用设备实物数据资料。库房管理中的账务信息可反映各科室设备成本及维修支出情况;在用设备管理中的信息能够对其详细地跟踪和身份识别;质量管理中的设备维修及检测数据能及时发现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计量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能够清晰地反映法定计量设备的合格情况。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资源可提供简洁清晰的检索路径。

4展望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4

[关键词]电气安全;漏电流;检测周期;医疗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医疗设备,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服务于患者。然而,由于医疗设备的广泛使用,甚至部分设备材料需要植入患者体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医疗设备进行有计划的电气安全检测,不仅能够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还能够有效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1-2]。目前,国家计量局每年对医疗设备的例行年检一次,检测间隔周期较长,而且每年的例行年检中,通常尚未对医疗设备电气安全进行检测。同时,虽然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已在国内多数大中医院开展,但如何有效的开展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检测周期、依据的检测标准等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医院设备科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自行进行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也势在必行[3-4]。

1电气安全检测系统的建立

检测主要分为设备交付前测试、周期性测试和修理后测试[5]。大部分医院,设备安装时仅仅检查配件是否齐全,合同条款是否执行,开机是否正常,并未进行相关设备电气安全以及计量数据检测。对于维修后的医疗设备,未经过严格的电气安全和质量检测,电气安全无法保证。因此,建立电气安全检测系统是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管理的重中之重。

1.1确定检测标准

电气安全检测包括多方面,其中漏电流是其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漏电流>100μA时,人体会产生明显感觉,而当500μA的电流加载到健康成年人身上时,会使大多数人产生疼痛感[6]。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目前采用国家标准GB9706.1-2007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IEC)60601-1标准,其中包括检测保护接地阻抗、外壳漏电流、对地漏电流、患者漏电流及患者辅助漏电流等,电气安全检测标准见表1。医院检测用电气安全检测仪为ESA615A型电气安全分析仪(美国FLUKE公司),每年会定时送至国家检测局进行准确性能的检测,内置测试程序为AAMIES1/NFPA99(美国)、IEC60601-1、IEC62353和AS/NZS3551(澳大利亚)4个标准,其中AAMIES1/NFPA99和AS/NZS3551属于国外用检测标准;IEC60601-1和IEC62353适用于中国用检测标准,YY/T0841-2011/IEC62353-2007是我国医药行业标准,适用于医用电气设备周期性测试和修理后测试。而IEC60601-1是IEC的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标准,国家标准GB9706.1-2007等同于IEC60601-1。国家检测标准会严于或不弱于行业标准,而且IEC62353-2007的保护接地电阻限值比IEC60601-1高100mΩ,漏电流检测方面仅检测设备漏电流和患者漏电流,且不适用于内部电源设备[5]。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建议医院使用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GB9706.1-2007/IEC60601-1为检测标准。

1.2建立检测周期

为确保医疗设备安全、准确,并可以随时投入使用,医院医工团队对设备制定了周期性检查计划。根据设备的临床功能、有型风险、问题避免概率、事故历史和监管部门或制造商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依据其分值制定检测周期,即总分在≥13分设备每半年进行1次检测,总分在9~12分设备每年进行1次检测,总分在≤8分设备检测间期应>1年,可以进行2年1次的检测,或者不需要预先设定检测间期,检测间期取决于临床应用的情况。严格按照风险评估建立医疗设备的设备检测方案,有效的管理医疗设备[7-9]。

1.3人员配备与检测室配置

(1)人员配备。电气安全组分为2个班组,每个班组分别有5名组员;班组长负责该班组的工作运行,制定电气安全检测计划,安排组员联系相关临床使用科室,保障设备检测没有使用于患者,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不合格设备启动相关维修流程或报废流程。组长负责对检测数据进行再核对评估,必要时可考虑调整检测数量,进行数据的电子文档录入,并制作统计数据提交科室主任。(2)检测室配置。检测采用临床科室检测和送至检测室检测,对于相对体积小、重量轻的医疗设备采用送到检测室统一检测,而对于监护仪、除颤仪等其他体积较重、难以移动设备,采用预先通知临床科室,统一在科室检测。

2电气安全检测的范围

2.1检测种类和数量

电气安全检测设备品目众多,考虑到检测设备的单一性,同时检测对象主要针对急救类设备,包括监护仪、除颤仪和其他用电设备。因此,医院检测电气安全选用ESA615A型检测仪。与医院相关检测医疗设备约为2100余台,在保证检测小组人员的日常维修工作和临床科室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按照同科室相同型号设备20%的比例进行抽检。如果出现抽检该型号设备不达标,再在余下80%的同型号设备抽检20%,再次不达标则该科室同型号设备全部检测,最终判断该类型设备是否符合检测标准。

2.2检测内容及注意事项

目测检查,机器外观有无缺失、损坏,电源或信号线表面有无破皮从而裸露内部金属线。按照国家电气安全要求,“设备外壳内带有25Vac或60Vdc以上线路电压的各部件,如果不能由随时可触及的外部电源开关或插头装置与电源断开(如室内照明、主开关遥控等电路),应采用附加罩防护,即使打开外壳后也可防止直接接触,或外壳与电源在空间互相隔开排列的情况下,应清晰地标记出“带电”字样[10]。检查机器外壳的相关带电等警示标识有无缺失,以保证在使用中医生和患者不会触碰到裸露的金属及导电部位,避免触电等其他医疗事故发生。在完成电气安全检测后及时粘贴“工作正常”、“设备保养记录”,填写医院质量控制检查电气安全检测记录表。

3电气安全检测数据检测及处理结果

按照检测计划完成检测324台次,其中有设备进行多台次重复检测,合格率在87.6%。不合格设备的主要问题为保护接地阻抗超过规定限值200mΩ,通过更换新电源线或对保护专用接地柱进行去氧化处理,其中40%即16台达到电气安全标准,另有两台发现电路板有局部短路,直接进入维修流程。更换电源线的设备中有1/3的使用年限均达到5年或以上,电源线本身出现老化或有局部有断裂现象。但有22台层流床,现场检查后发现保护接地阻抗为355~1127mΩ,远超过规定限制200mΩ,无法起到漏电保护的作用。经设备科人员以及厂家工程师多次现场处理后,仍然无法达到规定限值,最终将该型号层流床全部退回厂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见表2)。

4电气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

检测人员要负责相关科室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保养和报废工作,需要进行检测的设备数量较多,检测时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电气安全检测设备仅有一台,造成检测能力不足。此外,有部分科室对设备电气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机器能用就行,觉得检测设备会耽搁科室的正常临床工作,并不积极配合,因此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对临床科室加强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意识宣讲,使科室人员从设备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5]。检测人员尽量详细列出待检测医疗设备明细,在医院系统平台上建立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周期通知,使科室可以合理安排待检设备。(2)培训检测人员,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对机器的熟练掌握程度,掌握待检医疗设备的使用,缩短检测时间。(3)保证电气安全检测的连续性,可以针对不同厂家的品牌进行数据统计,向使用科室和采购提出指导性意见。(4)对检测出存在隐患的医疗设备积极上报,并提出整改性意见。对于需要报废的医疗设备,需要检测相关电气安全数据和计量数据是否超出限值,向报废小组提供报废的相关检测数据,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

5结语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5

[关键词]医疗设备;规范;维修配件;采购

随着“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医疗设备检查成为重要的疾病诊疗手段和医院收支平衡的关键。如何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并保障设备安全有效稳定运行成为近年来医工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完成维修服务的过程中,维修配件充分高效供应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维修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和维修技术人员、维修工具和医疗设备共同构成了维修行为四要素[1]。以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为例,其所配备的医疗设备价值总额大约在10~15亿,若把维修保养成本按3%计算,大致需要3000~4500万元/年,而这串庞大数字的背后,除了用于大型设备保修外,多用于维修配件的购买。并且这也是一种弹性支出,其实际支出的多少常与医院维修管理水平、维修工程师技术以及临床医护人员的使用息息相关[2]。我院作为部队体系医院,随着编制体质的调整,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来院诊疗的病员持续增多。在保障服务官兵的同时还要提供周边居民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设备检查体量庞大,设备持续运转负荷大、老化严重、故障率高,导致维修体量逐年增加,此时如何节约维修成本,降低医疗设备维修配件的采购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多为医疗设备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对于维修配件采购管理的讨论甚少。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对于设备的申请购置流程十分重视,但过分忽略了设备运行中的管理,其中就包含对维修配件采购的管理。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规范,容易造成维修配件采购价格虚高,从而给医疗机构带来大量的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医疗设备维修配件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配件采购管理的相关措施,并探讨如何规范配件采购流程,控制维修配件采购风险,这对于节约维修成本,严防价格虚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疗设备维修配件采购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1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重采购,轻维修”的现象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一直存在,这种现象造成的矛盾在设备足量采购,稳定更新的时期并不凸显。然而随着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加之医院的采购权限收缩,设备采购从立项、上级审批到招标采购,周期明显变长,许多医院是依靠存量设备维持运转。二是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很重视医疗设备的更新投入,并制定有一套完善的采购流程,从采购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采购再到入院验收直至设备报废,都有严格的规定。相比之下,配件保障管理模式落后,制度不完善且运行机制不畅。三是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对医疗设备重使用,轻维护保养。一些医疗设备在使用后,不能及时地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管路堵塞、过滤器失效、电池失效、设备受潮等均已成为普遍现象[3]。

1.2临床急迫需求与采购流程冗长的矛盾

随着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部队体系医疗机构自身的采购权限大大收缩,部队医疗机构自身能够采购医疗设备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设备的采购都是交给专业采购机构。设备采购从立项审批到采购招标再到实际进场,周期大大拉长,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临床急迫的工作需求。目前部队体系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模式大多是需求科室上报计划,由医学工程部门汇总形成年度需求计划,上级批准立项后交给专业采购机构实施采购,所以流程较为冗长。从科室需求计划的编报到最后设备实际进场使用的时间可能长达2~3年。科室需要的新设备买不来,就只能依靠存量设备,而此时这些设备已经进入故障多发期,为了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在设备没有购买保修的情况下,只能立足于应急性维修。很多设备已经成为科室诊疗项目开展的核心支撑,如PET中心的PET/CT、放疗科的医用回旋加速器、检验科的生化分析仪、病理科的脱水机、放射科的MRI和CT等等,一旦宕机,科室将无法开展正常的诊疗活动。此时若选取原厂维修,配件价格高昂,但是维修质量和维修时效性就能得到保证。如若不是原厂维修,而是找第三方维修机构,则至少需要三方询价,而往往迫于临床科室催促,有很多维修的配件没有进行多方比价和深入的市场调研,仅仅是随便找个厂家履行简单的谈价流程就购买,且在采购条款中只对厂家的配件供货及时性有特定要求,对配件价格的高低不闻不问,因此很容易造成某些配件购买的价格虚高,这显然是不符合当前形势。

1.3维修配件价格垄断,无统一标准

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技术涌现,设备的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元器件级别的维修越来越少,加之许多国外厂家技术封锁,对设备的软硬件进行加密,给我们的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目前大多医疗机构的自主维修主要集中在通用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如监护仪、输注泵、排痰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等。对于专科类设备,如各类内窥镜、放射类设备、检验类设备等,医疗机构多申请外修,高度依赖原厂或者第三方维修机构[4],而现行维修模式下一般厂家都不会深入到元器件级别的维修,只能做到板级维修,配件价格高昂。专科类设备多由于其专业性和复杂性较高,多依赖原厂配件,配件价格缺乏市场监督,所以往往会造成天价维修的局面,甚至可能造成维修产生的费用超过设备本身价值。类似这样的“天价维修”不在少数。据申万投资、Medworld医疗世界报道,部分医疗设备售后利润占总利润的九成,维修利润是销售利润的三倍,其中维修配件垄断是导致维修配件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4配件质量参差不齐、渠道不明

从目前来说,虽然由于原厂提供配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能得到保证,所以原厂提供配件也仍然是大多数医疗机构的首选,但是维修成本也随之提高,并且原厂维修响应时间也与医院级别和地区的因素有关。相比之下,第三方维修机构响应快,价格低,且《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允许有能力和有条件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但是由于有些第三方维修机构维修资质不全,无法提供合法的配件来源与渠道证明,甚至用的是二手配件,以次充好,以旧抵新,除了在维修价格上造成院方的损失外,甚至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2加强维修配件采购管理的措施

我院在经历多年维修配件采购管理方面的实践与论证后,在2019年年初实施了新的维修配件采购管理方案,将维修配件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维修配件,指与一般电子设备通用,可以由电气市场供应的维修配件,包括:各类电子、电气、五金元器件;二是通用维修配件,指相应维修设备数量较多,更换频度较高且市场供应充足的设备配附件;三是专用设备维修配件,指维修特定设备所需,不具有通用性,一般需原厂配套才能确保所维修设备性能和安全的零配件。通过对维修配件的分类,给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维修配件采购过程中增加指导意义,加强了对维修配件采购流程的监管力度,力求采购流程更加规范。运行半年多以来,显著提高了维修效率并节约了配件采购成本,及时有效地保障了临床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这里笔者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2.1加强对配件供应商资质证照以及配件渠道的审查

针对高风险医疗设备和科室所依赖的核心医疗设备,维修配件的来源必须是原厂或者原厂授权的第三方维修机构,一是降低以后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二是提高维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一些普通医疗设备,风险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强且技术较为成熟,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征集市场供应,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上具有医疗器械维修一项,无需原厂授权,同时要求厂商必须能够提供配件的合法来源和渠道证明。充分利用市场竞争,以最优的价格得到我们需要的配件。同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还必须加强对维修配件的验收,谨防以次充好,以及二次使用的配件。

2.2对专用性配件采用询价制度,降低配件价格

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一些设备复杂程度较高,专业性较强,如放射类、检验类、超声影像类等,大多数配件都是设备所特有的、专用的,不具有通用性,一般需要配套的配件才能确保设备维修后恢复其原有的效能。一般这些专用性配件价格高昂,且配件库房不会储备,这就需要我们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上能够提供此配件的厂家,了解配件所在地,一旦设备配件需要更换,厂家需提供同地区三甲医院更换同类配件的发票复印件且必须保证提供给我院的报价是全国统一报价。针对无法提供发票复印件或无法证明其报价是全国统一报价的情况,维修工程师应及时上报科室副主任,并组织3名以上的资深工程师进行价格论证,确保配件价格不高于市场价格,一旦确认配件供应商后可立即组织维修,及时高效地保障了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通过配件询价,有效降低了维修配件的价格,同时也有效遏制了价格虚高的现象,降低了采购风险。

2.3对通用性配件实施集中采购,建立维修配件库

对于通用消耗类维修配件,主要指维修设备数量较多,更换频度较高且市场供应充足的设备配附件,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输注泵、排痰仪、血透机等医疗设备的常用维修配件以及车床柜架机械零配件[5],具体可包含多参监护仪的血压袖带、心电导联线、血氧探头、电池,呼吸机的氧电池、流量传感器、呼出阀门,冷光源的氙灯,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灯管,UPS电源的电池,五官科专用设备的的灯泡及各类病床的配件,甚至是净化空调机组的皮带、监护仪的电源模块、水处理设备的反渗膜等。针对这类常规消耗性配件,作为医疗设备维修配件采购人员,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不同规格型号,预估出下一年各类配件的大体用量,制定年度采购计划,与医院总体设备体量、设备维修频度相适应。形成年度采购计划后,交给院内专业的采购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充分征集市场供应。在进行通用配件评标的过程中,必须加入零配件的样品分并经过资深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评价认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招到具有价格优势且质量优良的厂家入院,又可以做到采管分离。通用配件由采购机构采购入院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还必须认真做好验收入库工作,专人负责对配件的数量、规格以及质量等要素进行验收。验收无误后,验收人在送货单上签字盖章后方可入库,最终结算以实际入库量为准。通过对常规易损易耗类配件的集中采购,招到有供应能力、信誉好、价格低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及时有效地保证临床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效加强了对维修成本的控制,为医院节省了大量开支。我院自年初实行将监护仪、输注泵、呼吸机等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常规易损易耗类配件纳入集中采购计划以来,相关设备的维修效率显著提升,平均每台次的维修天数由0.68天缩减至0.43天,维修经费较去年同时段相比降低27%,能够将原本用来等待维修配件的时间以及配件询价的时间用来维护更多的设备。

2.4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现阶段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维修仍处于事后维修为主,预防性维修为辅的阶段,包括保修设备在内的大部分医疗设备仍处于应急性维修阶段。应急性维修多以更换维修配件为主,维修费用居高不下[5]。预防性维修不仅能将故障排除在萌芽阶段,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故障的发生,还有助于减少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设备安全性能,避免临床诊疗工作的中断。所以在当前维修形式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向势必要发生变化,由应急性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预防性维修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管道及过滤网的清洁保养、功能检查、计量检测与校准、电气安全检查等。实践证明,通过对重点医疗设备定期的巡检巡修,将医疗设备的各性能参数与正常运行状态下做对比,重视日常保养工作,强化质量检测,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维修配件更换频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节约维修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

3总结

维修配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配件采购管理至关重要。建立维修配件询价论证制度,管理维修配件入院价格,避免漫天要价;明确供给维修配件厂家授权,加强维修配件验收,确保医疗设备维修配件质量,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通用性配件和易损易耗配件实施年度集中采购,建立维修配件库,确保及时保障临床,并且有效加强对维修成本的控制;加强对重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把故障消灭在萌芽中,从根本上降低维修成本。总的来说,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采购供应、医学工程、临床学科等多学科联合密切配合。临床上需要更加注重设备的使用并及时的在使用后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医学工程一方面要加大对临床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做好重点设备的巡检巡修及预防性维修,并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维修技术;采购上要及时供应所需维修配件,做好统筹规划,把好质量关和价格关。只有三者协力,才能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和质量控制,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湘,赵晓娟.医疗设备维修零配件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8,4(7):62-63.

[2]杨承建,陆银春.关于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J].公立医疗设备,2010,25(4):58-59.

[3]高健全,郭永平,刘晓军,等.加强部队卫生装备零配件供应保障工作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12(12):95.

[4]魏安海,张和华.医疗设备维修配件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1(1):99-100.

[5]金益波,李小舟,吴婷婷,等.关于医疗设备配件管理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1,1(1):79-80.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6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

现今,疗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相伴而来的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需求也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同时,当前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知识水平都不高,这显然与大型进口设备大量引进的状况相冲突。因为缺乏拥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当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高水平成果以及论文少之甚少,这显然对医院的设备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设备管理规定不断地出台,不可否认,统一规定有着无法替代的长处,可是另一方面,这种规定也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即难以在微观层面上具体阐述每家医院的管理模式以及过程。此外,在医院内部,是由哪个部门来贯彻这些规定,理应是负责医疗设备的医教部,可是医教部的主要工作是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方面,还有,医疗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那些大型的设备,而设备科虽然具有设备管理的职责,可是其与别的科室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理由去获取所需的信息,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因为体制不完善以及该种责任的不明确,那么,设备管理的责任便难以具体落到某一部门上。这样才能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损坏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以落实责任制度,医疗管理工作才能够落实到实处。

二、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医疗护理设备网络化管理

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国外因为计算机技术成熟的较早,所以其网络化管理也较为成熟。目前,国外的一般医院都对医院的设备进行内部软件管理,或者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综合系统。其中报修管理综合系统是设备管理综合系统的子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记载设备的报修相关内容,提升报修效率。这有利于设备的维修以及设备的采购。同时采用虚拟软件系统进行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管理的工作量。

(二)医疗设备一体化管理

大型的医疗设备的一体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运用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和办法,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设备的一体化管理,来达到增加医院收益的目的。医院需要研究设备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找出各使用科室之间的联系,增加设备的成套性。并且根据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在进行购买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综合协调工作性能。并且需要积极的挖掘医疗设备的潜力,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够达到降低设备资金占用率。以此来提升医院的效益。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

国外较早的重视医疗设备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我国则相对重视的时间较晚,所以需要加快医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医院需要积极的引进高层次医疗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发挥出先进设备的功能。此外,对于那些目前从事本行业的专业人员,我们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改善其薪酬待遇,激励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当建立一个医学工程部,对设备以及人才加强管理,同时也应当产生一位高层次、能够总揽全局的人才,以使得设备和人才的管理步入科学、统一的轨道中。

(四)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努力制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医疗管理细则,同时,在引进国外医疗设备方面,不可不加思考分析地盲目引进,而应当引进那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医疗管理体制。当然,还需要建立适合本医院的设备评估、管理以及计量的流程,认真进行登记管理,推动设备管理制度朝着规范化、完善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眼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衷心希望相关人士能认真贯彻以上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李松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

第二篇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设备生产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1982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仅为65亿元;1995年全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2000年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产总值己突破300亿元。到201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己突破1000亿元。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医疗机构的大型中高端医疗设备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

外资和合资企业依然是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最近几年我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1.96%,超过了2009年17.85%的增长率。从产品类型来看,医用电子仪器设备仍为最主要的类型,占据市场48.5%的份额。此外,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医用超声仪器、医用激光设备及仪器与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分别占有21.3%、15.1%、7.9%及3.3%的市场份额。其中,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和医用超声仪器是大型医疗设备(百万元以上)较多的两类电子医疗设备。

二、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现状

至1995年国家卫生部颁布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以来,各地在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体现建立了基本设备管理的宏观框架,使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有了规矩;建立了医疗设备配额管理的制度,其配置标准对各地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盲目配置设备的现象有所缓减;设备分布得到改善。但目前大型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根据国家卫生部1995—1996年的有关设备管理的文件,纳入国家卫生部直管的设备有8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医用直线加速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超高速CT(UF-CT)、伽玛刀立体定向系统(γ刀)、爱克斯刀(x刀)、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目前为止,8种大型设备中仅制定了PET、MRI等少数3种医疗设备的配置标准,其他总类设备提出了管理框架,但缺少准确的指导性规划和标准。而且3种大型设备配置规划的是十多年前颁布的,随着人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原来的配置规划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配置规划尚未颁布。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配置大型设备目前是医疗设备管理主要的矛盾。目前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利用率低下、诱导消费问题严重是困扰设备科学化管理的两大难题。大多数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不到50%,而诱导消费的比例高达30%,在综合性三甲医院排队等候检查而社区几乎无候诊患者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大型设备配置应进行政府干预为主和市场纠正为辅的方针,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设备配置。

三、其他国家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世界上很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医疗部门未经许可不能擅自装备或使用大型设备。在加拿大,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前必须取得省级或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居民的需求及其他相关因素是批准的依据。在英国公立医院的常规设备,英国也实行申报制度,先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由卫生部门统筹安排。美国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曾实行了需求证书制度(certificateofneed)。医疗机构装备大型医疗设备时需要出具可行性报告,如果装备本区域已有的医疗设备,则更审查严格。但这一程序遭到了来自医疗机构的反对,实行数年后中途夭折。在意大利,大型设备审批的权利在省和地区一级。卢森堡规定更为严格,医用设备的配置必须得到国家卫生部的批准。在1988年葡萄牙立法规定卫生部不仅负责全面控制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而且私立医疗机构购置设备也必须纳入管理。这引起了私立医疗机构医生的抱怨,1990年葡萄牙对私立医疗机构购置设备的管理有所放松。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疗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是当前世界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需求热日益增长,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院上下各部门都要增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才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乎,进而提高知名度及综合实力。

作者:梁擎宇 仇玉兰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篇

一、从思想上让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正确、安全使用医疗设备的重要性

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很好地驾驭它们,任何一点的不注意,都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可以通过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感官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然后普及国家对医疗器械、设备质量安全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达到知法懂法,从本质上改变对使用医疗设备的态度。

二、把好设备购入后初次培训的关

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供需双方须就设备培训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谈判并达成协议列于合同条款中。医疗设备操作和维修培训是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设备科要积极参加厂家提供的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的管理。培训前先与厂家及科室协调确定好培训的时间、参训的人员及培训包括的内容。培训完成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操作考核,保证人人学会。另外重点培训一两个医护人员熟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步骤,负责设备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到位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积极搜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数据,不定期开展应用培训

医疗设备在临床投入使用后,医护人员从对设备不太熟练的操作到得心应手地应用,中间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困惑与难题。设备科人员应积极与临床使用人员沟通联系,收集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汇总,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联系有关专家,安排举行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医护人员的使用疑问,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应用水平,物尽其用。

四、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知识考核

培训与考核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检验培训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知识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与保养,特殊设备发生紧急事故的应急能力考核等。通过考核,既可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安全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医护人员爱护医疗设备、严格遵守医疗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意识,还可以查找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下次培训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并予以解决。

五、总结

总之,只有真正把医疗设备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发挥培训在设备管理上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使用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延长其寿命,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碧秀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第四篇

1应用

(1)设备情况查询。操作者按照不同的身份和权限,通过自己的工号及密码进入移动设备管理系统,能直观地看到所属病区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新旧程度、使用年限、在用情况、报修记录等内容。点击“目录”选择设备,点击“状态”查看设备使用的基本信息。

(2)设备故障报修申请。护士在病区的护士站通过登录设备管理系统,先对需要报修设备进行申请,完成操作后,点击确认,申请的执行时间及申请人等信息就直接保存在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将申请信息发送到设备科,分配任务给相应的维修人员,并在工程师的移动设备上发短信提醒。

(3)维修任务跟踪。设备科的工程师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收到报修信息,根据申请单到科室进行设备的维修。当设备维修需要较长时间或需联系厂家工程师时,可以在报修信息上增加说明和备注,点击移动设备的“追加申请”按钮,提交延长维修完成时间的申请,通过工作流程改进,使维修任务操作透明,同时报修科室也能够及时了解维修的进展情况,更好地安排科室工作。

(4)设备保养登记。设备科工程师定期下科室巡检,完成常规设备保养和维修后,用移动设备对被巡检设备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完成巡检信息登记,操作方便快捷。

(5)设备管理质量控制。通过软件客户端的质量监控界面,护士能及时了解本病区设备工作的情况;设备科工程师也可以进入管理界面,对设备进行状态分析和统计;设备科科长通过系统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全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并为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6)维护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通过日常的维修记录,对于每一条报修记录的完成情况,均有完整的操作记录。当维修任务完成时,申请报修人还对相应的维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一般、差。对维修任务在申请时间内未按时完成的记录,系统将报警提示直接发送到设备科科长的移动设备上,进行二次提醒。系统每月自动汇总情况,结果与设备科工作人员绩效和奖金挂钩。

(7)设备更新。科室在移动设备的信息平台上提交设备更新的申请后,系统将申请发送到设备科移动设备上,由设备管理者将申请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提交给院领导进行审批。

2效果

2.1规范了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移动设备管理系统使设备维修的全过程透明化,每一个工作阶段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起到了督促和监督的双重作用,规范了设备科维修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了科室和病人的投诉,提高设备科工作的满意度。

2.2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操作人员在该系统中很容易查询设备的在用情况,对于大型设备的维修,还可以进行全程跟踪,科室之间有了透明沟通的平台,并且对每一项维修工作的细节进行了描述,为维修工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

2.3提升了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移动设备系统的建立,使设备科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地随时掌握全院设备的使用情况;使设备管理更加严谨科学,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设备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设备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

3讨论

3.1传统手持移动系统的缺陷

(1)不支持离线业务,导致系统对无线网络要求较高,直接影响了PDA终端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影响了数据的安全性,一旦数据丢失便无法恢复。

(2)价格高昂,在国内,只在一些大医院开展和应用,而且由于医院配置的PDA少,影响记录实时互动跟踪的效果,并且一旦出现损坏,移动操作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

(3)不支持手动触摸、不配备键盘,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为主,造成不易输入。

3.2安卓智移动系统的优势

(1)系统支持离线业务。通过应用安卓系统内置SQLite数据库,使得系统对医院无线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在某些无线信号不稳定的病房,系统照样能够正常使用,待网络恢复后,系统会自动上传离线时的采集信息。

(2)安卓智能移动设备价格下降,使得移动设备信息管理的普及和维修人员人手1台移动管理终端成为可能。

(3)系统支持多种智能终端,终端软件是基于安卓4.0系统开发,凡是采用安卓系统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PAD等)都能运行该软件。系统应用平台的先进性,使得医院接下来采用平板电脑(PAD)做医生查房,实现医护移动信息的共享非常容易。

(4)支持多种输入模式,除保留(PDA)原有触控笔之外,还支持手动触摸、语音录入。移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移动医疗的需求还未成熟,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存在着无限开发的需求,还需广大医院信息工作者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张斌 单位: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

第五篇

1研究方法

(1)工作量指标对比。运用国内专家推算出的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与合理日检查人次数(单机工作量),与医院实际指标值进行对比。依据文献资料,各类设备单机工作量建议值的20%~150%为设备利用的正常范围,即大于建议值150%的视为超负荷运行,小于建议值20%的视为低负荷运行。(2)利用效率指标值。收集各类设备2012年实际利用情况的相关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利用效率指标。分析2012年各类设备的利用情况,提出设备配置、管理与维护的建议。主要计算公式为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年开机利用率=(年检人次×次均占机时间)÷(日均开机小时×年实际开机天数)(1)年时间利用率=(年检人次×次均占机时间)÷额定工作时数(2)年能力利用率=(年检人次)÷(日最高检查人次×年实际开机天数)(3)

2结果

2.15种乙类设备单机平均工作量负荷对比对比5种乙类设备实际单机工作量与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和合理日检查人次数见表1。表1显示:①CT机,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20396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21%,大于建议值150%,属超负荷运行;但由于年开机天数较高,约为365d,日平均工作量55.8人次,超出合理日工作量139%,仍在正常范围内(20%~150%);②MRI,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11089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13%,大于建议值150%,属超负荷运行;同CT机情况类似,由于患者多,开机天数较高,日平均工作量22.5人次,超出合理日工作量135%,仍在正常范围内;③DSA,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2166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103%,仍在正常范围内(20%~150%);日平均工作量8.2人次,为合理日工作量的91%,均属正常工作范围内;④SPECT,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5339人次,极大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31%,日平均工作量15人次,是合理日工作量10人次的150%,属超负荷运行;⑤LA,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12400人次,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1.8倍,日平均工作量47.6人次,是合理日工作量的1.58倍,属超负荷运行。

2.25种乙类设备2012年利用效率指标分析5种乙类设备利用效率主要通过开机利用率、时间利用率及能力利用率进行分析。从年开机利用率与年时间利用率分析,CT机年开机利用率不足40%,表明设备空转时间较多;SPECT年开机利用率57.2%,表明开机时间利用一般;二者的年时间利用率均在70%左右,表明年时间利用上仍有较大潜力。MRI年开机利用率超过90%,表明设备开机利用良好;DSA与LA年开机利用率在120%左右,MRI、DSA与LA年时间利用率均超过150%,表明3种设备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年能力利用率显示,CT的年能力利用率93.13%,表明设备已基本接近满负荷;MRI、DSA与LA的年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0.63%、54.7%和76.27%,说明设备工作能力仍有较大发挥空间;而LA年能力利用率为119.23%,表明设备已属于超负荷工作。

3讨论

3.1设备利用情况

研究发现,调查的5种乙类设备总体利用情况较好。就单机工作负荷而言,与国内专家推算出的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与合理日检查人次数相比,医院的5种设备使用状态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医院自身的硬件条件、诊疗水平及区域影响力等都有直接关系。设备利用效率指标显示,工作能力发挥从高到低依次为LA、CT、SPECT、DSA和MRI,设备的年能力利用率主要反映设备的实际工作量与可能工作量之间的差距。而在开机时间利用方面,从高到底则依次为DSA、LA、MRI、SPECT和CT。经调查发现,DSA的开机方式为“有患者开机,无则关机”,而其他设备均为“连续开机”,可能是由于其他4种设备在多数时间患者较多、较集中而部分患者检查时间不确定所造成。此外以CT为例,单台设备年检查人次最高与最低相差15000人次之多,因设备年开机天数均按照规定,基本为每日连续开机,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部分设备吃不饱的现象。故建议根据医院实际与各单机工作情况,适当调整开机时间以及各同类设备之间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必要的空转。同时,医院还可在设备维修维护上加强管理,如制定医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缩短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提高工作量。

3.2设备利用效率指标分析

由于医院进行大型设备的购置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规范的可行性论证,包括医院的综合实力、相关科室的发展现状、专业技术发展前景、各项辅诊检查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等,不能单纯只考虑某一方面而盲目购置,否则势必会由于设备利用不足而造成医院负担。通过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利用效率指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设备的供给能力,从而为设备的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的计划与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表明,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定位为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同时承担除医用设备以外的部分物资采购与部分民用设备维修。目前,医院设有“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及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然而,对于设备购入后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却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设备使用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需要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的计划与评估指标体系。

4结语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7

关键词:放射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设备维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医院对放射医疗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放射医疗设备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医院的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放射医疗设备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的更可能会引发医患纠纷。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并对放射医疗设备维修提出建议。

1.医院放射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放射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专业人员的缺乏和储备不足,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不高,专业人才的流失率非常高等,同时,素质也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技术以及能力水平,这些现象在各级的医疗机构都非常常见。就本院医学工程队伍的构成情况来说,高职称以及高学历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所占比例非常小。对于医院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很多医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只关注临床科室的发展,而缺乏对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重视[2]。在发展学科、培养人才、改善待遇和晋升职位等一些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导致了临床医学工程科出现引进高新人才困难,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科研经费紧张有限的局面。

1.2管理水平低

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医院对于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例如非常多的医院都没有设置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部门,即使设立了临床医学工程科等一些机构,但是因为他们权利和责任受到限制,很难发挥出有效的管理职能和管理作用[3]。

1.3维修保养技术落后

由于放射医疗设备的内部构造的复杂度和精细度都比较高,技术含量很高,因此,维修成本也相对偏高。再加上由于很多医疗设备生产的企业都严密地控制着这些产品的软、硬件以及核心技术的信息,对设备维修进行垄断,而且维修的费用也十分高昂。而医院由于对医疗设备的相关资金投入较为缺乏,维修和保养的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甚至有些医院没有配备必要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相关的维修配件。而这些传统落后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方式,不仅不能够十分有效地排除医疗设备产生的故障,而且有时候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行,造成安全隐患。这对于医院放射医疗设备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1.4继续教育的缺乏

虽然很多医院都会购置放射医疗设备,但是都只看到了这些设备为医院带来的利益,却严重地忽略了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问题,所以显示出了“重视使用,轻视维护”的管理局面。医院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从而使从事该项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提升自身的能力,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以及管理方法,所以,在复杂多样的放射医疗设备产生故障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除此以外,即使一些医院会举办相关的讲座或培训,但培训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设备维修以及基本操作,很难从根本上有效解地决所产生是复杂故障和现实问题。

2.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建议

放射医疗设备有极高的精密性,为了使其拥有较高的开机率,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医疗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是十分有必要的[4]。

2.1设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

因为放射医疗设备属于大型医疗设备,所以管理方式也可以参照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关于放射医疗设备的所有工作都可以交给专门的科室来进行管理。一般使用的都是放射影像科、放疗科、介入手术室等科室。人员、资源、设备都集中在一起。有专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专业的管理和维修。相关科室把检修的设备都配置齐全了以后,就不会导致器材闲置又分散的情况出现。并且这种管理模式的责任都很细致地到了每一个科室,这样就更有利于对设备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水平。

2.2把控放射医疗设备使用环境

保证放射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改善机房环境,特别是把控好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尤其要把控好机房使用的净化水、稳压电和接地线的良好性能等,维护好放射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给放射医疗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让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医疗价值。同时要记得打开空气净化器以做好除尘工作,一般情况下,机房的温度控制在18~22˚C,湿度应该控制在40%~60%,具体操作要根据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说明。

2.3详细记录好放射医疗设备的保养管理具体情况

如果放射医疗设备做了保养或者维修,一定要做好相对应的记录。常规的表格内容要包括放射医疗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保养要点等,记录的时候要仔细,千万不能粗心大意。不但要对设备安排好保养的时间和内容,还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登记和看管。包括跟设备有关的一切情况都要详细地记录起来,才能在需要查阅的时候有迹可循。最好采取录入在系统里面的方式进行登记,这样随时都可以了解设备的情况和统计相应的数据。

2.4定期巡查放射医疗设备

为了使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或者放置设备出现问题,不但要制定相应的维修的规定和准则,还要定时对放射医疗设备进行问题排查。没有用过的设备以及每一个小组的设备都要进行检查。有一些使用时间很长,比如说两年以上的来设备,也要定时进行问题的排查,在对设备进行问题的排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任何的问题,都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或者更换,以免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

2.5定时做好质量检查

因为放射性医疗设备普遍体积大,所以属于大型医疗设备这一类。如果这些设备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会为使用的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定时做好质量检查,也是在保护患者防止受到过量的射线的辐射。不仅要对这些设备在每一年都要检查一次,在每一周对这些设备的小零件、小部位都要检查一遍。就拿CT机来说,每个星期都要检查一下成像的效果,参照标准就是这台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

2.6提高设备操作技师的水平

设备操作技师的个人操作水平和素质会对设备的使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操作技师的操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水平较高的操作技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也比较少,从而使得医疗质量也有了保障。因此,在有新设备引进或者设备进行了升级以后,都要技师对相应的技师进行培训。并且要求每一位操作技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操作。总的来说,做好了放射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能够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设备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小结

放射医疗设备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重视起来。目前虽然医疗设备监测工作已经不断完善,提升了数量和质量,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通过实践以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装备,2018,32(8):86-87.

[2]辛胜昌.浅论本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6):149-151.

[3]刘佳佳,蒋秉梁.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123-124.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8

医疗设备在现代医疗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医疗设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是一类同时服务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设备,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好的医疗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病人而言,好的医疗设备可以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医疗体验。如何让医疗设备给医护人员和病人带来更好的体验,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值得每一位医疗行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由工信部带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医疗卫生的物联网应用,提高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监护工作无线化,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都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已成大势所趋,往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接入网络。能够对这些联网的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护和管理,能够随时随地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才是设备联网的真正意义所在。鉴于此,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监护的研究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以上所述,设计了一套对接入网络的医疗设备进行监护和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系统架构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其本质是研究设备如何接入网络以及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本系统是医疗设备管理监护系统,主要研究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监护。其中,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医疗终端、网关、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其中,医疗终端是集成了病人信息采集和数据传输模块的医疗设备,在系统中是数据的来源,终端利用内部的各种传感器元件采集病人的生理信息和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采集到的信息。网关是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是终端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中转站。服务器是数据接收和处理的终点,其主要通过约定的协议对数据进行解析后存储到数据库。客户端管理监护软件是与医护人员直接交互的平台。医护人员通过监护软件从服务器获取病人信息和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展示。

2系统设计

本文研究的是医疗设备管理监护系统,不局限于满足某一种医疗设备的管理监护需要,可供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进行参考。由于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硬件构造不同,在此对系统终端设备不在过多介绍,主要介绍系统在软件方面的设计和实现。本章从总体设计和数据库两个方面介绍系统的设计。

2.1总体设计

本系统是用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监护,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分析,系统功能的可由图2的系统功能架构图表示。如图2所示,系统可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分别为设备管理模块、医护人员管理模块、病人管理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每个功能模块下又分成若干功能。该系统用于方便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护,因此医护人员是该系统的直接用户。医护人员根据功能权限的不同可以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种类型。下面以用户的视角简述各个模块的功能。(1)设备管理模块,是管理员用来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功能。医院购入设备后,可以通过添加功能将设备加入到系统,设备毁坏或升级淘汰时,可以通过删除功能将设备移出系统,修改功能可用于修改设备的参数信息。(2)医护人员管理模块,是管理员用来对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功能。通过添加功能可以将在工作中会用到设备的医护人员设置为系统的用户,使其有权使用该系统对设备进行管理监护。通过删除功能可以将离职或在今后工作中不使用设备的医护人员移出系统。(3)病人管理模块,是系统内的医护人员用来对需要使用设备的病人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功能。当有病人需要使用设备进行辅助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添加功能将病人加入到监护系统,并可以通过设备使用功能为病人分配一台设备,使设备绑定到病人,设备不能同时绑定多个病人。在病人治疗结束的时候通过设备移除功能解除病人与设备的绑定,以便设备再次使用。(4)信息处理模块,不需要用户参与,是服务器处理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服务器通过网关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根据约定的协议将数据解析并分析,再将数据分成病人生理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别存储。

2.2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确定系统的数据来源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用户对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管理数据,二是医疗设备采集的病人生理信息和设备自身运行时信息。数据在系统中的传递可用如图3所示的数据流图表示。由数据流图可以分析出系统中共有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设备运行状态和病人生理状态五类实体。其中,一位医护人员可以监护多个病人,一位病人由一位医护人员监护,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一台设备可以被多位病人使用,一位病人也可以使用多台设备,设备和病人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病人使用设备进行辅助治疗时,设备会收集病人生理信息,此时病人生理状态与病人和设备之间存在三元关系,同理,设备运行状态与病人和设备之间也存在三元关系。根据分析的实体关系模型共可以设计出六个数据表,各个表的说明如下。(1)设备表。设备表的字段包括设备编号、名称、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添加时间等。其中,设备编号是写入设备只读存储器中的一段编号,保证设备的唯一性,便于服务器接收数据时区分设备。(2)医护人员表。医护人员表的字段包括医护人员编号、姓名、性别、职位、添加时间等。其中,编号是医院分配给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编号,保证医护人员的唯一性,便于区分医护人员。(3)病人表。病人表的字段包括病人住院号、医护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年龄、添加时间等。其中,住院号是医院分配的编号,保证病人的唯一性,便于区分病人。(4)设备使用表。设备使用表的字段包括设备使用编号、设备编号、病人住院号、添加时间、使用状态等。其中,设备使用编号是主键。此表表示某个病人在使用某一台设备进行辅助治疗。使用状态有两个,一是正在使用,二是使用完毕,正在使用的设备不能进行分配。(5)病人生理信息表。病人生理信息表的字段包括编号、设备使用编号、血压、脉搏、体温、添加时间等。其中,编号是主键,设备使用编号是外键,对应设备使用表。此表表示设备使用期间,病人的生理状况。(6)设备运行信息表。病人生理信息表的字段包括编号、设备使用编号、设备电量、网络连接、异常信息、添加时间等。其中,编号是主键,设备使用编号是外键,对应设备使用表。此表表示设备使用期间,设备的运行情况。

3系统实现

本系统在实现上使用了C/S架构,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负责提供接口服务,客户端负责数据展示,服务端和客户端使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

3.1服务端实现

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使用了WindowServer2012,数据库软件使用了SqlServer2012,web服务器软件使用了IIS7。系统使用C#语言结合微软提供的ASP.NETMVC框架技术进行开发,MVC框架的可拓展性非常好,非常有利于系统功能的拓展维护,此外,MVC框架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现成的方法,可以将对象转换成xml格式或json格式的数据,开发者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服务器端软件主要为系统其他部分提供接口服务,接口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处理接口服务,二是数据查询接口服务。在数据处理接口服务中,服务器程序接收医疗设备终端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将数据解析成可用的格式,然后进行分析和存储,丢弃错误和重复的无效数据,保留有效数据。数据查询接口服务包括,设备信息查询、医护人员信息查询、病人信息查询、病人生理信息查询和设备运行信息查询等。

3.2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是使用C#语言开发的桌面应用程序,主要用于医护人员向服务器提交设备信息、医护人员信息、病人信息、设备使用信息和数据查询等请求数据,以及向医护人员实时展示通过服务器端查询到的数据。实现的客户端界面如图4所示。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