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应用管理范例

业务应用管理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数字化;汽车实验;系统应用

0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发展日益完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日趋成熟,为业务数字化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截止2019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同时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不断提高汽车实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是汽车行业实验室面临的重大课题。汽车的实验贯穿于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区域广、过程环节多的特点。一个全新项目的测试与开发,涉及零部件关键实验5000多项,系统级实验200多项,以及整车级实验600多项。其完整的实验一般时间跨度为36个月,期间涉及到多个实验区域,如各实验室、试车场、耐候性实验基地等,涉及几万个零部件测试样本,近千个整车及系统实验样本,整个过程需要各产业环节的通力合作,覆盖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开发部门、实验认证部门、质量部门、制造部及物流运输部门等。这个过程对实验要素的管理、业务运营、质量管理和数据分析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建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进一步优化汽车产品开发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目标

泛亚实验室隶属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着整车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测试需求,其测试能力涵盖整车、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实验室先后建成众多全球领先的汽车实验设施设备,如整车热力学风洞、车辆安全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排放实验室、整车性能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底盘运动与动力学参数测量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电子电器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等十一大类实验室,并具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专业汽车试车场———广德试车场。泛亚实验室已通过CNASISO/IEC17025资质认可,近年来不断探索实验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建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现如下目标:1)建立实验要素资源的集成管理,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场地设施、测试样件和车辆等汽车实验各要素数据的远程低时延采集、安全加密及实时高速传输;2)建立实验室的运营平台,实现数字化运营能力,践行全过程的数字化质量管理,实现实验的自动化,实现测试与评价过程的安全、准确、高效、低成本运营;3)构建汽车实验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多类型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开发从数据采集到价值输出的大数据闭环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方式实现实验全过程的覆盖。

2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功能需求

实验室进行业务数字化的创新实践,建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测试各要素数据的远程低时延采集、实时高速传输、测试样件及车辆的智慧物流和精确追溯、自动化的测试评估过程、测试数据的自动处理、业务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多用户全场景的终端APP应用等,其所需的主要功能参见图1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图。以上功能的实现需要充分分析具体业务过程,结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情况,推进相关领域的建设,具体为: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相关改造,加装采集通讯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扩充现有网络以融合设备、车辆等测试信息的接入和传输需求;建立大数据应用分析中心,引入人工智能等数据模型算法,支持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业务运营平台,实现业务过程的数字化,构建全过程的数字化,实现测试样件、设备设施、质量管理的数字化等。

3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功能实现

基于业务管理数字化的目标和需求分析,泛亚实验室建设了“实验综合管理系统”,此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如下系统功能。

3.1过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汽车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过程资源主要为:实验设备、实验人员和测试样件。过程资源数字化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资源信息数据的获取、传输,资源状态与业务过程的结合交互,过程资源的质量符合性等。为此我们分别构建了设备智能网、测试样件追溯系统、人员培训授权模块。设备智能网是设备硬件联网和软件集成的平台,其利用了物联网IoT及边缘计算等技术,具备设备不断扩充的联网能力。设备智能网络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讯方式,以有线方式为主,通过分布式物联网平台(中间机),进行数据采集、缓存、处理和提报。实验室本地网络通过中间机连接到设备智能网络,中间机布置在靠近工控机的位置,便于网络布线。中间机和工控机之间通过屏蔽网线连接。中间机与数采模块间通过串口线连接。现场设备监控数据通过分布式物联网平台即中间机及其中安装的系统组件进行采集,其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通过该网络可实现设备健康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待机、占位、运行、故障)、实验状态信息(实验过程参数、实验进度参数、样件失效信息)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通过软件平台的数据集成分析,可以实时展示设备的健康状态、实验过程状态,推送设备故障信息、实验失效信息等。测试样件是实验过程中重要载体,实验数据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状态的测试样件,对于汽车的产品开发,会经历不同的开发阶段,每个阶段测试样件的状态(包括硬件和软件)都可能发生变化。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在每个实验过程中准确地记录其测试样件的状态,并且可以实现和实验任务单的自动链接,通过一体化物流系统拉动所需的测试样件,提高实验过程的效率。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体化测试样件物流仓储平台,提升物流仓储运营效率;引入标识解析技术,建立测试样件唯一识别码,在实验过程及翻修试制过程通过扫描识别和更新样件的信息,实现样件使用全过程信息化,测试样件流转及使用历史可追溯。测试样件标签示意图见图3。人员管理重点关注人员能力与实验规范的匹配,实施指定规范的人员授权制度,只有经过相应能力培训的实验人员才可以进行授权,授权后人员的信息与规范的信息之间绑定,以确保后续过程的质量符合性。按照ISO/IEC17025的要求,每个规范都设置有对应的规范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其对应的资质根据培训情况和CNAS授权签字人统一设定,避免后续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人员资质问题,其后续的实验执行和报告签署等业务都与授权人员之间一一对应。

3.2实验业务运营的数字化。实验业务运营分为任务委托、分析任务、样品接收、实验执行、过程审核、结果等环节。实验任务的委托用户遍布公司各部门,其所需求的委托任务各有不同,实验室作为委托任务的执行方,涉及到不同区域。业务运营的数字化就是要使不同区域的需求者及各个实验执行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流程,方便快捷的提交和执行实验任务。为此,泛亚实验室统一梳理了实验业务流,使其能满足不同委托客户要求,符合不同实验执行区域的业务特征;同时关注流程的完整性,管理要素的完善性,形成实验业务运营的闭环管理。详见图4实验业务运营过程图。实验业务运营平台面向全域管理,实现过程精益,确保质量受控,体现综合效率,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比对的依据。平台的建设使实验业务实现100%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文档化。平台通过自身功能的建设及与公司其它系统间的接口管理,实现根据项目开发认证计划自动生成委托任务;自动分析系统内置实验模型安排委托任务;实现样品扫码校验功能,保证实验对象的准确性及可追溯性;实现实验执行全过程记录系统化;实现实验过程记录的线上确认及审核;实现实验报告审核电子签名功能。所有业务流转都设置了实时邮件提醒,节省线下沟通交流时间,所有实验相关的业务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充分体现实验业务运营管理综合化、数字化。

3.3过程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实验室按照ISO/IEC17025的体系要求,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在进行数字化应用时,首先实现体系文件的管理数字化,将文件的、审批、修订、查看等功能实现系统化操作,系统设有专门的页面展示体系文件,可实现关键词搜索、导航检索、文件清单导出等功能,大大地优化了文件管理的过程,可确保文件的有效性。对于质量活动的管理,如质量监督、能力验证、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同样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发起人在系统中发起相应的活动后,系统会自动通知到对应人员,涉及人员只要按照系统要求进行操作即可完成相应的活动实施,系统的操作大大方便和简化了质量活动的开展,并能保证质量活动的有效性。过程质量数字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业务指标的监控。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使得我们拥有了大量的过程数据,通过对过程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区域的业务执行情况。我们在系统中设置的KPI看板,如实验完成准时率、实验报告提交准时率、人员负荷率、设备负荷率等业务指标,系统实现了业务指标自动更新,实时展示和历史数据导出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过程质量的管理工作。

3.4实验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汽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实验数据,如何采集、存储和使用这些数据,是数字化应用实践需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设了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它分为数据采集层,存储层,分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产品分析技术等数据分析技术去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由于数据来源多样化,数据采集层需支持30多种不同数据格式,并可解析多种不同的硬件接口。为了深度挖掘多维数据,平台应用层可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相关业务领域的实际知识,以实现相关决策的智能推荐与推测。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应用的方便和高效,平台增设了60多种数据可视化模块,涵盖包含振动噪声,碰撞,道路实验等在内的众多领域。为进一步满足实验人员在线分析的需求,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采用了Encom数据传输协议,可实现长度为百万的数据通道,毫秒级别的数据传输。此外,为了实现对数据的深度全文本检索,平台使用Elasticsearch,通过解析原始数据,为数据元信息建立索引。

4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实践效果

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应用实践给泛亚实验室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建成三年来,过程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运营的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实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业务操作的一体化、人员管理的一体化及设备管理的一体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有效地切合了泛亚实验室多地域(上海、广德、黑河、吐鲁番)、多功能区域(安全、NVH、结构、电子电器、新能源等十一大类实验室)的业务场景需求;2)实验室管理要求与业务过程的深度融合:泛亚实验室多年来按照ISO/IEC17025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在业务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管理体系与业务过程进行了深度融合,如实验排程前将实验任务与人员的资质授权进行检查,避免实验分配至无资质人员,实验的计划开始和计划结束时间前都有系统提醒,实验任务的延误均会进行管理升级,确保了实验的执行效果,可以根据实验任务自动生成报告提交任务并设定提交时间要求,避免了报告的遗漏和延误等;3)实验业务运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系统的建成使用,实现了业务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业务运营指标的自动生成,对于推进运营状态的持续优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基于设备智能网,我们实现了设备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从监控页面,我们同时可以监控现场设备的视频信息及实时运行参数,目前涉及182台重点设备,涵盖上海、安徽广德及武汉和烟台基地。业务运营及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未来预测等功能,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了结构化之后,可以和历史数据结合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等数据挖掘算法,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应用的能力,最大化数据的价值。同时利用数据自动从设备及传感器上的导入及在线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实验报告的自动生成,大幅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

5结语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交互式;教务系统;教务员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在新时代的驱动下,进行着深度变革。教育行业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单位,信息化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工作方法、信息媒介都带来了诸多便利。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提供多媒体的信息媒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从以纸质媒介记录的模式脱离出来,减轻了大量繁重的劳动。高校的根本工作是教学,教学离不开教学环节的有序的实施,因此提高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提升教学环节的便利性、有序性、公开性与互动性,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减轻教务员的繁重工作,注重教务员人文关怀,以期提供更好的教务管理,辅助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

二、高校教务管理业务

1.教务员角色

教务员作为管理高校教学工作,协助高校各院部处理教学事务的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是连接和贯穿教学单位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管理向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信息化革命对教务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信息化时期,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具有便捷性,多采用办公系统(OA)、网站客户端进行信息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教务员的角色逐渐由逐一通知变成了广而告之的模式。伴随着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办公流程公开、事务进度公开、教学环节公开的信息化教学变得更加普遍。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能够及时得知教学信息,教务员能够准确教学环节进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教务员的工作内容

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主管领导统筹教学环节的全局工作,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由教务员负责组织与协调,包括学生成绩管理、考试安排、学生资料与考试资料的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审核和管理毕业生毕业证及学位证等工作,在学生教学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务员在学生培养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务员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事务繁多的教学任务,教务员需要通过超负荷的工作才能完成教学工作,办公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教务员的积极性。所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简化教务员的办公流程,建立通用型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减轻教务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三、信息化驱动下的教务管理

1.信息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明显缩小。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首先提出来,而后进行了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已走过两个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主要以物联网与云计算为主,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领域的革命,互联的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的应用服务。

2.信息化教务新模式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优化教育过程,用来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手机端的发展,让信息交互变得更加简单与便捷。如今拥有智能手机成为学生必要的生活工具,日常生活已经无法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相对于PC端,手机端具有更为广阔的使用场景,基本不受地域的影响,一度形成了“低头族”现象。基于此,一些校园教学管理类的APP出现,例如:课程表工具应用、体育课选课应用。由于移动端带来的诸多便利,这些教学管理类软件变得十分普遍,甚至在某些学校几乎实现了全覆盖。

3.信息化教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依然保留了诸多的传统教务管理方法,不仅加大了教务员的工作量,同时影响了办公效率。部分院校使用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具有升级换代难,维护成本高,教务范围涉及领域不全面,师生交互性不强等问题,而且大多基于windows平台使用,办公区域受到限制,无法与新时代的教务管理要求、学生需求相匹配。

四、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

1.交互式教务管理工作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教务质量,保证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交互式、便捷化客户端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相对成熟移动端应用,广泛应用在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办公软件“钉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用信息化技术,基于移动端平台将教务管理的方法流程化,审批数字化,过程透明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院级领导知晓培养进度,学生知晓应进行的培养环节、行事准则及流程进度。同时,通过学生管理与互动,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互动,学生互动答疑,增进教务管理软件与用户的粘合度。与传统网站客户端的方式相比,移动端具有更加便捷灵活的使用方式,此种交互系统不受地域限制,反馈机制较好。例如教务员了学院的公告通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查看通知,系统具有“未读”提示,接收到通知的同学“未读”提示消失,系统后台具有统计通知效果的功能,便于培养师生共同参与。

2.交互式教务管理的优势

交互式教学管理提供了教务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的新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连接学生—学生辅导员—教务员—专业教师—系领导,同步学生学习状态与学生事务。例如在学生的请假事务中,学生向辅导员请假,辅导员经过审核通过请假并上传学生在校信息至系统。任课教师、班级委员都可以通过交互式系统得知该学生的信息,以方便教师进行上课考勤。同时,教师的学生作业上交情况也可以通过系统反馈到学生辅导员处,建立学生学习监督的约束性,建立教学环节所有承担者的信息互通,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务教学管理更加便利。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学校动态、新闻、科技成果等形式,建立更多的互动渠道。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在拥有办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娱乐及学习信息,不仅会提高学生对系统的使用频率,同时趣味化的办公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务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趣味性。当学生对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产生使用惯性时,就会形成使用习惯,变成学习辅助工具,也便于教务等信息的下发。

五、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在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由于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连接了学生各环节的培养过程,并采用透明化的学生管理,能够多方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便利的学习渠道。为了验证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在提高学生成绩中的作用,设计对比实验,统计某高校50名大一学生高等数学的课程成绩,同时设置对照组为未使用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该校相同数量的其他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根据统计结果,对使用交互式系统的学生成绩进行均值分析,由图2可知,使用该系统的50名同学高等数学成绩均值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验证使用交互式系统的班级与未使用交互式系统的班级的成绩分布,并检验使用交互式系统的班级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水平。为了检验使用与未使用交互式系统的学生成绩分布,采用假设检验的方式进行检验,首先提出原假设,记为原假设:使用交互式管理系统的学生高等数学的成绩比未使用该系统同学的成绩差。同时,提出备选假设,记为备选假设:使用交互式管理系统的学生高等数学的成绩比未使用该系统同学的成绩好。有表1可知,观测的显著性水平值双侧结果为0.010,则单边检测结果为0.005,观测性结果具有显著性,则拒绝原假设,备选假设成立。因此得出结论:使用交互式管理系统的学生高等数学成绩明显优于未使用该系统的学生成绩。

六、结论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3

摘要: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在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效分析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对自身的成本预算进行控制和把握,从而保证其能够和市场规律进行有效适应。企业通过成本控制,能够有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同时还包括了对产品进行控制。本文主要从企业成本控制概述的相关情况入手,对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成本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作用

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一席之地,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进行现代企业的管理,并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的重要基础内容,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控制自身的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现代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运用一些专业的方法,对企业自身和相关竞争对手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和信息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财务工作中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最终达到利润、价值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前提。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便于企业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成本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如果企业的收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将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相应地经营利润获得了有效的提升,而反之如果经营成本过高,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利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使用成本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对于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企业想要控制和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就需要将企业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提升自身的业务营业额,而想要扩大经营的范围,最主要的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方面和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尽可能的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影响到企业股东的利益

股东是企业的重要投资人和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利润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股东的收益和财富。进行成本控制,能够对企业股东的收益起到积极的影响。企业的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企业股东的财富也将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水准。企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市场条件下企业产品、服务和股票的价格波动上,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其管理目标的具体实现情况也能够通过价格反映出来。企业的发展环境、市场的需求变动以及企业自身的各项决策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价值。针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对提高企业的发展价值,保证股价的稳定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企业股东的利益,会影响到企业的相关决策,只有保障企业各个股东能够收获到一定经济利益,才能够保证企业在进行各项工作时不受阻碍。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控制,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成本控制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逐渐加强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识,这对于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具有良好的意义。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通常情况下是减少和节约成本、支出,从源头进行节约,相应地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通过加强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识,能够保证企业在进行各项经营决策时有所依据,通过加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能够保证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尽可能的遵循节约的原则。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之中可能会面临着较多的变化,采用成本控制,能够将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于企业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成本控制意识的加强,对企业有意识地加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控制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具有积极影响。

(四)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

企业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扩展业务范围,进行下一步的投资等等,都需要相应的活动资金。想要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能够保证正常的经营活动,就需要不断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够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一定保证。企业的各项投资活动都需要在财务管理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实行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良好前提。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控制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将财务管理目标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想要更好实现该项目标,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工作,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三、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一,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想要保证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促使加强成本控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成本控制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和简洁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完成某项财务管理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有效展示,便于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创新成本控制思想。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也更加先进,想要有效发挥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创新成本控制的思想和理念。将成本控制的创新理念贯穿到成本控制的全过程之中,对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积极吸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创新自身的成本控制思想。第三,采用全面成本周期管理的模式。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较强,仅仅依靠财务管理部门是无法完成所有工作的,因而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能够采用成本控制的观念完成各项工作。全面成本周期管理的模式还体现在该项工作的全面性,将成本的控制涉及的方方面面纳入到完整的工作体系当中,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保证能够充分资金的有效支持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对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影响到企业股东的利益,成本控制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逐渐加强,以及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通过成本控制的相关工作,企业能够有效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

作者:郝亚宏 单位: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洪艺彬.浅析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J].才智,2013(9):348

[2]梁乔,李艳.成本控制对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N].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2(5):16-17

[3]王国庆,王俊.浅析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J].商,2015(3):335

[4]贾巍.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5):81

第二篇:企业管理财务预算意义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国内企业在很多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资金方面。随着企业资金来源、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资金数额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财务预算,并在过去几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对财务预算的认识不到位、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首先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其次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预算;企业管理;现存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开展高质量的财务预算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预算对企业财务管理甚至整体的管理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算编制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收支等方面进行审计,确保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财务管理工作的负担。二是高质量的财务预算编制能够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上文中作者已经提及,预算编制需要对以往企业资金的来源、使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工作者足够严密,才能找出一些企业可能遗留的历史问题,从而方便相关部门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危险。三是高质量的财务预算编制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是否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市场的发展是否稳定。如果企业面临过多的风险而不能很好的规避,那么企业则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从而则有可能导致经济市场的发展不平衡。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预算的认识程度不够

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对财务预算的认识不够深入,有的管理者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使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跟自己不搭界等,计划和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仍然局限在公司财务部门,这些观念和认识都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曲解。

(二)业务部门对待预算的态度不够认真

各级公司领导都要融入预算管理,各职能部门等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差,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预算缺乏可操作性。

(三)企业轻视预算编制后的执行过程

重编制轻执行是绝大多数企业预算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企业往往花费大量精力在预算编制上,在苦思冥想完成编制后,却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随心所欲,并未严格按照拟定的预算计划执行。

(四)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财务预算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也将财务预算工作付诸于实践。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制度对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实施进行规定,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缺乏合理性,导致财务预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低下。

(五)预算执行后的反馈力度不够

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也缺少针对财务预算的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没有标准的奖惩制度对该部门的财务预算的好坏进行奖励和惩罚,使得该部门不少的员工缺乏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出现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下降等情况。

三、发挥财务预算管理作用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树立具有企业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近年来,“战略”一词被学术界广泛研究并采用,战略是企业长期经营目标,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落实。要正视预算环境,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从内因、外因等不确定因素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牢记战略导向,并编制财务预算报表,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预算报表相结合,避免了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二)提高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的上层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精确的财务预算编制能够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安全性。其次,高层领导可以充分发挥“领导者意志”,以上级带动下级的形式,鼓励下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积极学习财务预算相关的知识,让其明白良好的财务预算对企业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使开展财务预算工作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去执行相关的工作。此外,健全的财务预算制度可以加大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力度,对财务预算工作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此可以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度。

(四)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差异分析

在全面预算工作开展完成后,企业还需要要抓好事后预算考核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动因进行及早的发现,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而不是等到偏差产生后,进行事后的处置。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得到真正的实施。

(五)建立预算奖惩制度

虽然目前企业在很多部门已经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但是由于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事后性较强(有的时间极长),而使得不少的企业忽略了对财务预算部门的绩效奖励。因此,企业应该结合内部其他部门的绩效考核方式,针对财务预算工作提出一套符合财务预算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财务预算准确性高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程玉华 刘娜 单位:济南华强广场置业有限公司 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2]魏金萍.价值创造导向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4.35:80-82

[3]李博,刘琳.企业价值创造与财务预算融合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09:76-77

第三篇:集团企业财务集中化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企业需要将财务管理模式予以进一步的转变。以集中化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对资金的周转、利用和管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模式涉及的范围广,如信息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会计集中管理等多方面,所以建立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预算的概况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

关键词:

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财务集中化;管理

集团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层次、结构分明的组织,经营规模随着实际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变大,财务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这时企业的发展应该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应该进行集中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集团企业下设的子公司会随着发展改变经营模式,实力逐渐增强,若是不加大在资金上的管理力度,那么子公司随时可能脱离本部,实现自主经营,这样就会给集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财务集中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信息的集中化管理

首先作为企业而言,企业资金的相关结算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的集中化管理都是以信息化为首要前提的。因此财务的集中化管理中首要内容就是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以此实现对集团资金的有效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现展模式的管理创新,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管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实现集中化,进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实力。

(二)对预算进行全面管理

在集团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经营与投资,因此就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活动的资金投入量要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和范围进行估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样可以控制投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的发展。集团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预算考核工作以及对企业资金的分析与监控,甚至是执行、编制等活动落实到位,以实现全面的管理。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

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由集团核心部门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聘用专业的人士对财务科学的管理。会计核算内容包括数据上的核算、对数据资料管理分析、对财务人员集中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会计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个用于核算的统一平台,这是开展集中核算管理的首要前提。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要对他们予以集中化的管理,在应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以后,财务管理人员主要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委派制。

(四)实施全面成本的管理

在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管理内容是企业开展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这一环节的管理,才能令企业实现财务的集中化,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最为基本的内容之一,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与创新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全面了解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和使用情况,采用对成本进行动态控制的方式,这样在集团企业中的成本管理会变得更加具有结构以及效率,从而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五)对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

在进行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前,首先应该明确集团企业中的资金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闲置资金,另外一部分是分散资金,主要的管理部门是集团总部中的相关管理机构,在集团总部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以及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集团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应运而生了许多企业,涌现出不少小企业,小企业的不断进步,令集团企业的优势不比从前,其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减弱。所以,集团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实力,而企业运行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所以集团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上加大力度,对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现金池、财务公司、内部银行、资金结算中心、统收统支模式以及拨付备用金等模式。

二、提升集团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升资金的集中化管理

在对财务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资金结算中心所具备的职能予以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金支出,并且对其加以更加有效的控制。集团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下面又包含了众多子公司,总公司需要充分对子公司的经济发展状况予以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企业收支行为的监督以及管理。此外,集团企业中还包含了一部分闲置资金,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应该对其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在企业发展中,应该尽量减少成本的投入,将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程度,企业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按照活动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将资金按此顺序进行投放。资金的投放工作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如果其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理论之处,那么就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企业中资金的集中调度问题还应该从金融机构的内部入手,实现统一化的协调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资金过度分散现象的发生。资金管理机构应该集中对银行注销事宜以及变更、开户的相关事宜进行全面的管理,在统一的管理下保证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化运行。

(二)开展全面预算工作的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是以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而实现长远利益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以对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客观与科学的研究。其中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包含了对财务行为的管理,还涵盖了对子公司经济状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完整并且健全的预算指标,作为企业长远规划的主要依据。可根据发展战略,制定集团企业预算目标,对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并依次下达到各个下属公司。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旗下小公司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所以集团应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对子公司近期的运行状况了解掌握,制定合理的方案,在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子公司按照方案进行管理层面上的改革和调整。

(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企业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例如设立薪酬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及财务管理委员会等,完善各种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可由集团企业授权人、负责人或分支机构负责人担任各个管理机构的委员会责任人,保证集团企业的权威性,为总部与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促进其信息交流。此外,根据集团的资金运行和管理状况,对财务实施集中化的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集团企业进行管理。

(四)实施委派制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过程中,可以对财务总监予以委派,实施委派制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产权关系作为最基本的依据得以实施的。主要是在集团企业中选派出一名富有经验的财务总监,集团企业是主要的出资人代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委派的方式进行管理。在集团企业下属的各个子公司中分别进行委派,其主要的工作管理内容就是对子公司在财务政策的落实或者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全面的监督工作,一旦出现影响企业利益的现象,财务总监的职责就是在第一时间制止这类问题的发生,将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加集中化的管理,令总公司随时随地掌握子公司的经营状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化的模式进行财务管理。另外,还可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平台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方便企业实施监管,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和管理。从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蒋玲 单位: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大雄.集团资金集中化管理的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05(08).

[2]王丽.浅谈企业如何做好财务集中化管理工作[J].现代商业,2007(23).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4

一、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关于预算管理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

现阶段在非常多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预算意识都不是非常的强,这是企业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一个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相关的人员都认识不到企业的预算对企业来说的重大意义,那么他们怎么能让企业的预算给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呢,在这些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中他们单纯的认为,在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进不进行预算其实根本就无关紧要。如果说企业需要预算,那么也就只要会计部门做预算就可以了,预算对于企业的其它部门都是无关紧要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把财务预算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看成是同一概念,因此造成了很多的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企业的各项经费严格把关,造成了企业的审批手续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这种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缺乏造成了企业内部腐败的现象频发,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非常的不利。

2.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经营发展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如果企业的机制不健全,存在很多的漏洞,那么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现如今,大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都不是非常的健全,针对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预算工作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机构对于企业预算的具体目标也不是非常的清楚,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不出全面预算为企业带来的巨大作用,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整合与调配,资源利用率差。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中一项需要全员参与以及全方位管理的活动,它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全面预算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比较低。

在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当中,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完全的落实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企业缺乏针对信息的反馈机制,一旦市场状况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企业就没有办法针对这种状况作出及时的预算调整工作,这就造成了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开来,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预算也就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全面预算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一个企业对于预算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效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把市场作为导向,同时具备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完成,才能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4.缺乏健全的预算考核机制。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这些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因此,企业在实施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时,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造成了企业的员工没有参与预算执行的热情与参与度。因此,执行的结果也不被企业的工作人员重视,这就导致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非常的低下,企业的战略目标很难实现。还有一部分的企业在考核预算执行结果方面,考核手段非常的落后,方法也不是非常的科学,考核过程缺乏透明度,这就导致企业的员工对于预算管理形成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全面预算管理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二、不断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以前人们都是认为,预算管理仅仅只是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他的部门只需要完成财务部门给定的指标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不正确的,企业中任何一项管理的政策能否成功的推行,都需要公司领导以及全体员工的高度支持、参与以及配合,尤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这种意识一定要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真正的让预算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对预算管理的学习与认识,带头参与企业的预算管理,同时做好领导的表率作用。其次,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预算管理的氛围,从而让更多的职工能够很好的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水平。

2.积极调动企业员工对预算管理的参与热情。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关系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着企业所有资源的梳理和分配。首先,作为公司的办公室,根据其职责,主要负责公司各单位办公财产及用品的统一采购与管理,办公费用的预算申报与考核;负责公司车辆费用的预算申报及考核;负责业务招待费的预算和考核;负责会议费、报刊杂志费、电脑耗材、印刷费、饮用水费用、职工乘车证办理费用的预算申报和考核;负责全公司职工福利的预算及控制;负责工会经费的预算及控制。其次,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职责,主要负责对全公司职工薪酬及劳务费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总体控制;负责对各子、分公司、直属网点工资标准的制定及考核。再次,作为公司的发展规划部门,根据其职责,主要负责全公司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审核和控制;工程维修项目的预算申报和监管。安全监察部,做为公司的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全公司职工培训经费、安全费用的使用及控制,负责消防费的预算申报及考核。物供部,负责各单位材料消耗、生产用机器设备维修费、废旧物资回收的预算申报及考核。只有各个部门都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3.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监督。

企业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就需要有完善的企业预算流程,最终实现全体员工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强有力地监管。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制,有效的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通过预算策划实现预算的制订以及执行,做到生产和经营的有效结合。不断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在整个流程过程中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层层监管,保证企业预算工作的全面完成。将企业中的预算管理文件作为决策级的文件下发,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文件的管理体系。

4.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评价体系。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充分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不断地提高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地完善企业的预算评价体系就势在必行了。想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直接手段就是要把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有效挂钩,通过必要的奖惩手段使员工清楚的认识到预算执行的重要性。其次还要不断地提高对于预算评价的科学性与透明度,使员工知道预算评价是公平的,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作者:任媛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乡晋煤集团王台科工贸有限公司

第二篇:财务管理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1财务管理概述

1.1基本定义

财务管理首先是企业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形式管理。财务管理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企业资产购置、投资;企业资本的融通、现金管理等。可以说,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一切有关资金的管理都属于财务管理范畴。财务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经营情况,以使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掌握主动权,促进企业发展。

1.2功能

第一,资金管理功能。财务管理的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对企业资金进行妥善的管理。学者经常将资金管理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从中可知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在做出任何的发展决策之前,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是对资金进行盲目管理,有关人员会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制订出资金管理方案,当企业领导者做出各大决策时,财务管理人员会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以使企业通过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成本控制功能。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产品成本波动就是其中一个因素。财务管理的另一功能就是成本控制功能,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应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对那些并不合理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对产品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不当支出进行控制,对企业员工福利以及薪资等进行控制,从而将企业经营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第三,管理监控功能。企业得以在市场生存发展,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监控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利用财务管理步步为营,以此保证企业所采取的每项决策都是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财务管理的监控功能,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监控水平,优化企业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功能

2.1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实现企业资金利用最优化

(1)企业可以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企业经营期间,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资金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企业将资金分散管理,当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资金无法集中调度,这不仅会影响决策进程,也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经营期间,资金应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样能够集中资金优势开展重大决策,同时也能够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可以应用资金结算中心的方法对资金进行集中式管理,此种方式便于企业多头账户进行控制,同时也利于资金的调度。如果企业流动资金足够,结算中心可以将一部分流动资金储存起来备用,而如果流动资金比较紧张,企业可以从结算中心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将资金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而要充分地发挥出这种核心作用,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产品生产之前与之中所有的资金流动进行严格把控,最大程度地依照预算方案进行生产与管理,以使资金能够正常流动,充分发挥资金的价值。现阶段很多企业都是产品生产完成之后,才制订预算方案,如果生产期间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自然很好,但是如果出现了问题也无力挽回。所以企业应该预先建立健全自己的预算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

(3)对流动资金进行详细的预测分析。

企业经营发展不可缺少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偿债能力、决策实施的能力等。一般而言,企业的流动资金比较多,其信用地位也就相应的比较高,因此流动资金多的企业能够筹措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企业对流动资金进行预测分析,能够将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2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优化

(1)建立健全并努力执行目标成本管理机制。

如果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成本管理机制进行产品的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会减少能源资源消耗,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目标成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并不简单,企业应该对内部进行系统的调研,以便能够充分地了解企业内部发展情况,同时对外部情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目标成本。为了能够有效地执行成本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将目标成本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分派到各个部门,以此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各个部门做出指导,以便能够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2)注重产品成本分析。

企业产品成本不仅仅包含原材料成本,还包括员工工资、产品推广成本等,因此产品成本分析也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人员需要对产品成本各个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明确产品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应用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

(3)营造全员成本控制氛围。

企业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还是其他部门的责任,因此产品成本管理包括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几乎就涉及一个部门,如果将所有的管理责任全部分配到财务管理部门,显然并不合适,而如果每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的环节,则不仅会减轻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财务管理也会更具效果。企业只有全员都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产品成本才能够真实地降低,同时产品质量也不受影响。

2.3以监督控制功能为保障实现企业发展最优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风险,而在这些风险中财务风险的影响最为巨大。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财务风险,那么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这是危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企业对防范财务风险格外重视。为了较好地防范企业财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处理,并以此撰写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在财务分析报告中要多进行定量的分析,减少定性的分析,以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明企业财务的风险。通过以上措施能将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一旦企业真的遭遇到财务风险,企业依旧要有条不紊地运行,及时调整财务活动,尽力扭转不利的局面,将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降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然后再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财务风险解除为止。对于经历过的财务风险,企业不应该回避,而是要将其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建立财务风险档案,以便供企业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同学习研究,让大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优化企业的发展,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确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企业要想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功能有深切的认识,并以这些功能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如此,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够通过财务管理得以提升。但是切勿忘记,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同时,要保证产品质量。

作者:吴艳玲 单位:黑龙江省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中心

第三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概述

(一)财务管理对施工项目的动态成本控制

由于施工项目成本主要包括材料、人工、机械费等内容,因此对施工项目的动态成本控制就是对施工中不断产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其中:材料费的监督和控制是对照工程量清单中的应当耗费的材料数量和材料购入单价的监督和控制;人工费的监督和控制是指在合理地组织劳动和劳动力的前提下,以最少的人力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机械费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折旧费、吊车费、机械租赁费等内容,只有将机械费细化到每个单项工程和施工班组进行动态监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对施工项目的预决算控制

要想做好施工项目的预决算工作,应当将预算、目标利润计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工程预算可以通过计算实际项目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最好综合分析是否可以达到目标利润。比如为了合理保证施工项目按照计划实施,减少甲乙双方的经济纠纷就应当加强经济签证工作;又如由于施工项目时间长、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再如为了减少经济纠纷,起到间接提高施工企业的利润的目的,施工项目竣工后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结算法规及时和甲方结算。

(三)加强财务管理有助于控制施工项目成本

现实中招标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和招标投标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往往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法评标,同时国家为了遏制建筑市场中的腐败行为并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规则,也鼓励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的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中标概率往往采取适当降低投标价格的策略进行投标。这种方式显然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只有财务管理好的施工企业才能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更好地应对这种挑战。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笔者认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应采取如下原则:

(一)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全面成本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全体员工都要具备成本控制意识。同时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应当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施工项目每个具体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合理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进而达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目标。

(二)重点控制原则

根据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可以推导出一个企业80%的成本来自它20%的明细项目。实践证明施工企业的成本构成大体如此。因此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还应该体现重点控制的原则,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只能导致成本控制失控,根本达不到控制目标。

(三)动态成本控制原则

通常,施工企业在完成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多数因素不能逆转,也就是说成本一旦发生很难挽回,因此在日常施工中对成本必须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较好地应对施工过程中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达到降低竣工决算总成本的目标。

(四)目标管理原则

通常目标管理只有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闭环系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而言应当做好成本预算、控制预算的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差异及时进行处理等工作。

(五)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发生的源头在各层级的实施单元,因此施工项目部中的各级部门、各个班组都应当对成本控制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也应当享有和责任对等的权力。施工项目经理应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实践证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只有真正贯彻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三、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一)材料采购招标制

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中材料费用的比重较大,而材料费用受到数量和单价两个因素的影响。实践证明,材料采购实行招标制可以很好解决采购单价和采购质量问题,有效防止人情采购和质次价高等采购失败情况的发生;同时材料招标采购可以将那些信誉好、材料质量高的供应商纳入供货系统,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为了充分发挥材料招标采购对降低成本的作用,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专家管理,提高评标能力和素质。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专家评委管理,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专家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物资采购专家评委能力和素质。要加强物资采购专家评委考核,对不能胜任、特别是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并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清除专家评委队伍。二是加强过程监督,确保物资招标依法合规。物资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着力加强物资采购招标立项审批、公告、评标委员会组成、评标过程及中标结果公示等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同时,要认真受理投诉举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二)目标成本控制责任制

简单地说目标成本控制就是将成本控制目标逐一分解和落实,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当做到:一是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并跟踪考核逐级落实情况;二是责权利结合,将目标成本作为各级管理部门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三是全员控制,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四是按“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确定“保必须、保必要”的支出排队机制,积极稳妥地做好目标成本控制工作,逐月倒排目标成本支出预算,确保成本支出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三)大额支出集体决策制

为强化大额支出的监督管理,防范大额支出支付风险,对于施工项目中达到一定标准的大额支出事项如果能够通过领导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既可以集思广益达到节约支出的效果,又可以防止腐败。同时对国有全资或控股的施工企业而言,实行大额支出集体决策制也是贯彻国家“三重一大”制度的需要。为了做好大额支出的集体决策工作,笔者认为各施工项目的大额支出应必须建立集体讨论和联签制度,即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同时为了明确责任,经审议批准后由联签责任人在大额支出联签单上签署意见。

(四)期间费用控制

由于期间费用和施工项目的关系不直接,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当采取不同于施工项目直接成本控制的手段才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一是采取零基预算控制期间费用;二是将成本预算执行结果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三是禁止铺张浪费,严控招待费支出。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只有处理好如上所述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关系,才能不断提高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进而达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目标。

作者:邓蓉 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

第四篇: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重要性

1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及工作内容

1.1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时期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含义是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为基础,并依据我国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投资、资金运营、利润收取等一系列的活动。通俗地讲就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对资金进行使用的各项管理活动。

1.2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但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首先,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做好成本收益的评定和风险的估算,强化对投资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其次,筹资与融资活动的管理,筹资与融资是企业长远发展和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方法,其也是企业起步资金的主要来源;再次,财务资金的运营管理,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营是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效率,并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性;最后,利润分配,利润分配也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因其与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挂钩,所以在分配中要找出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切合点,并保留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便日后使用。

2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实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制度、标准都不同,这与企业自身经营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关。很多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重要的管理项目,并且存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分工职责混乱的现象,这极大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企业发展的经济决策。企业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还存在非财务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居多,一人多岗、无证上岗、拿钱审核等违规现象严重,这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2管理制度形式化

企业都设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的实施财务管理制度。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的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上过于形式化,有的只是为了应付税务和工商部门检查,实际并未真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很多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随意性较强,没有把财务制度与国家政策接轨,造成企业各项收入与支出混乱,财务管理流程不健全,不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严重。

2.3资金管理不到位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不仅涉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还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今,有部分企业存在着资金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有的账目处理过于简单,账实不符的现象严重、审批程序不齐全这类现象都会造成资金管理漏洞,引发了资金管理工作的缺失,进而造成资金支出不合理,缺乏真实性、规范性、可追溯性,长此以往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混乱,引发企业运营资金链的断裂,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4缺乏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来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且通过预算管理也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打好基础。而时下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预算管理,大型企业有预算管理但多数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能保障经营业务和扩展业务的顺利进行,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成本预算、利润预算、资金使用预算,在企业发展中没有相应的财务数据做支持,经营只能是高损耗、低利润。

3发挥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主要思路

3.1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经营中资金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管理中应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统一管理,从资金的流向入手有计划地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流程化管理,提高对筹资、投资、融资等资金流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企业在运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能够使用和调拨,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对外支付和偿还的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对预算计划的审核力度,确保预算计划合理、规范。

3.2强化内控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应强化自身的内控制度。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企业财务管理应先制定较为规范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并对不可控制的财务流程进行监督,或建立相应的审批流程,做到管理有序,监督有效,切实地把内控机制引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内控管理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规范企业各业务的财务操作;明确业务审批流程;注意内控中集体事项的决策;强化德育教育;开展财务监督和财务审核。

3.3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根本是对人员的管理,而财务管理也是如此,所以在企业财务中应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这不仅能够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完成财务专业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管理中还要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财务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心,企业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知识培训工作,从员工的个人爱好、性格特点、业务专长出发,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降低管理财务风险。

4发挥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创新措施

4.1创新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管理者应深刻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改革产权制度出发,促进企业向新的管理模式发展。笔者认为企业的产权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后可以防止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并且能够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还要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来改革股东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监事会等组织,以新的产权结构来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另外,企业还需建立一套适合新产权制度的管理体系,结合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确定财务管理岗位和岗位责任,并依照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清查,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和缺失,并及时地通过制度进行补救,为今后的财务管理活动保驾护航。

4.2提高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效率也是企业运转效率的关键因素,在管理中应积极地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提高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对资金运行效率的管理,从企业自身运营方式和管理结构出发,调整资金的使用结构和管理结构,并依据现有的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制订出较为灵活的资金周转方案,从而减少异常情况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冲击,如税率变更、通货膨胀等;其次,企业应加强对所得收入资金的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经营项目的特点,制定收款和结算方式,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死账坏账;最后,利用财务管理来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内控机制来管理固定资产,并将固定资产进行等级的划分,同时逐步地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科学有效地管理。

4.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也要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笔者认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应强化人本财务意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要以人为理财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而减少财务人员的违规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财务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充分地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财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企业还要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地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复杂环境下的财务流程做出科学的判断,减少企业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抵御风险的能力。

4.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想保证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就需要从制度进行严格把关,如会计人员是否有上岗证,是否具备从业资质,上岗前是否经过培训或考核等,只有达到相应的资格才能够上岗。另外上岗后还要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人员自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另外,企业领导也要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加强自身财务知识、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学习来有效地管理企业财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保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够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伟 单位: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全面推行电力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现代化,提高电力企业供电质量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由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依旧存在很多财务管理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1.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预测

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企业财务风险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在进行各种难过经济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全面地风险预测,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减少很多经济损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其风险的全面控制也成为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情况来看,其中管理体制不完善,并且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都处于初期阶段,还是尝试的时期,外部经济环境日渐复杂,变化不断,这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阻碍,以及新的课题,这些都加剧了企业未来财务工作的风险,由于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非常大。

2.预算管理不够全面精细

(1)企业人员对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从企业管理的整体看,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领导阶层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不会参与财务预算,也并没有为财务预算提供建议和支持,这样就导致了我国企业在财务预算方面常常存在误区,并且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产据,进而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编制预算要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业务需求科学制定,尤其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大部分企业编制方法都比较落后,在细节上没有细化,预算过于粗糙,这样必然会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如何推行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1.明确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内容

所谓的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事无巨细,这其中“细”是核心,推行精细化管理,管理人员本身必须要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工作中要坚持细致、全面的工作态度。另外企业领导阶层要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个有利平台,建立完善的业务规范和流程,积极宣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断扩宽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影响范围。为了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顺利落实,企业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明确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目的

从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必须要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符合,依据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转变财务工作职能,具体来说,记账核算型需要向着经济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则需要从以往的静态核算模式逐渐转变为动态化控制模式;财务工作作风需要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做到以上三点可以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普及和落实。并且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活动范围的拓展,激发企业生产的潜在价值,实现企业长效发展。

3.明确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作用

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与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有着直接联系,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保障财务管理效果,是企业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得以提升的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可以保障管理的效力,以及经济活动定位的准确,进而有效推进型电力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动向,要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财务管理的方向以及内容,为企业运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时在电力企业中还应该推行全过程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从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进行,实现全程化财务管理,进而有效避免事后各种核算问题。

三、电力企业应用全面财务精细化管理应注意的方面

1.避免目标置换

在电力企业中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就是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制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必须要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直,为了避免企业在未来的活动出现脱离实际经济环境,以及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必须要科学制定财务计划,跟进财务控制管理,并保障财务管理的灵活性,随时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财务目标,使其可以全面为电力企业服务。

2.避免过繁过细

电力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多而复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繁琐也拖沓,也并意味着越细越好,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未来经营的方向制定每个环节的管理措施,究竟财务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财务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3.避免因循守旧

为了确保财务精细管理的效果,企业内部应该全面打破以往的财务方法与理念,比如企业各职能部门以往都是按照年度的日常支出作为财务编制的相关标准,因此职能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故意扩大开支,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如通过详尽报表内容,健全报表体系等方法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精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节约企业成本,保障财务管理效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状况来看,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在外部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全面推行精细化原则,从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入手,做到事无巨细,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作用,并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作者:陈彪 单位:牡丹江垦区兴凯湖电业局迎春供电局

第六篇: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的基本含义

中小型企业指的是在经营规模上比较小的企业,雇佣人数较少,运营资金较少。这类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自身,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不多。从其自身的存在和运营风险来看也比较小,经营商多半有业主管理,外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中小型企业的运行特点包括小、专、精。因为企业规模较小,因此资金运转比较灵活,不会有大量的资金停滞的情况,对于产品生产而言也相对要专一一些,因为资金限制难以大规模的进行多样化生产,因此其生产规模有限,产品种类较少。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某一个领域,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要求就是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某一件或少数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技术掌握是比较成熟的,因此企业生产运作当中是比较精细的。从中小型企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含义来看,外部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市场的需求变化,而更多的管理是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于企业内部的自身财务管理等等。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小型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贷款、生产上免税等等措施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这几年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自身的运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是缺乏专业性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从人员配备上来看,会计和出纳兼任,财务管理人员不足,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些。从笔者的调研来看,不少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是有的,在这样的想法支配下,不少中小型企业的负责人把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戚等自己信任的人放在财务管理的位置上,这显然是可以避免出现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人尽管可靠,但是对于财务管理的知识相对缺乏,对于资金运作和投资更是缺少专业知识。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利于企业的资金运作的。

(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

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上来看,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财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的制度,更多的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够,这样就造成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财务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对于这种财务管理的方式是不是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仔细的考虑了。我们今天的企业财务管理在运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过于随意,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

(三)对于资金的运作能力相对较低

中小型企业从自身的发展程度上来看,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就需要加强对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特别的体现就是扩大生产和投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主要是对于投资的考虑,投资是企业进一步运作的主要方式。而现阶段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投资的专业知识缺乏,不懂如何进行有效投资。这显然就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发展的需要。而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资金量不大,难以承受多次投资失败的风险,这是今天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融资有限

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的财务、经营状况,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和借款以及股权投资等。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贷款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目前的而银行中是有较大的问题的,因为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贷款条件是比较高的,银行对于这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担心,因此对于这类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贷款控制比较严格。因此从银行层面进行融资就比较困难。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尽管很多的中小型管理者对于财务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自身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上难以有较好的额运作方式,例如在实际的资金投资中,对于投资的渠道和市场不够了解,这样的投资就是比较盲目的,显然对于企业的进一步投资运营是很困难的。因此从管理者角度上来看就必须加强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上的学习,或者是引进专业人才促进企业财务管理。

(二)国家缺乏相应的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扶持

从上述对于中小型企业资金上融资难的问题分析,沃尔玛不难发现在目前的中小型企业融资上,国家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是比较少的,因为对于自身的发展很有限,力量和资金相对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小型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因此从外部层面上来看就是我们的银行对于自身的运作是非常有限的,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要求和门槛过高,造成现阶段中小型企业对于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同时我们需要从中小型企业内部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型企业内部缺乏规范性的财务管理,这同样是是阻碍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显然对于企业的发展使非常不利的。

(三)人才流失严重

从上述问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财务管理上的人才缺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失。因为从现阶段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具体状态来看,缺乏财务管理的影子,从没有指定相应的、正规的财务管理制度到财务管理的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管理人员的主要心态下,这显然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除非我们的中小型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将财务管理和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运行的基本定位相结合,将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到重要的位置,促进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这显然会比现阶段的财务管理上比较随意和比较自由相比好一些。

四、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企业管理人员正确认识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从管理者的额角度上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办公室,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才,促进企业运行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拜托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让企业管理走上比较正规的道路,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运作,避免出现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懂相应的财务知识的情况,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积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是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的首要责任,对于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需要加大对自身的能力要求,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解决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主要还是从财务管理人员出发,尤其是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具体在中小型企业的运作中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发展管理人员重视对企业的进一步运作,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企业的运作当中对专门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待遇,给这些人才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从国家层面来看进一步降低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门槛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进一步降低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的门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过调研后发现很多中小型企业尽管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对自身的能力估计不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市场的投融资门槛不了解。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中小型企业和市场、政府的而联动机制,帮助中小型企业及时的了解市场变化,促进对于市场运作和投融资门槛的了解以及对自身的实力的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的能力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投资目标,实现中小型企业的而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中小型企业的运作规律,提出在现阶段积极引进专门的财务管理人才、国家进一步降低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的门槛、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而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谭丽珍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第七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市场要永久面对的难题是无限性的需求和稀缺的资源。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而可以高效地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与最优性配置,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营经济效益的目标。作为企业管理最为核心的部分,财务的管理以资金的运作作为最具代表意义的形式,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全部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企业财务的管理。其次,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形态也逐渐转变成知识型经济形态,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因此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管理的模式改革、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改革、财务管理思维方式与观念的改革等。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较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加强与改进,才能让企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危机2.0的时代,外部环境的风险更多,不确定性更加严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能力也有了更为苛刻、严格的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用全新的理念对企业的运行运营进行审视,进而可以对各种危机与风险进行有效的抵御与防范。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改善与加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其他环节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

2.1尚未遵循财务管理运行的规律

企业财务管理往往是有着原则与基本规律可循的,企业对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方式方法应当有一个明晰的理解与把握。这就要求对财务管理的演变与发展历程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的对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改进提升等进行较为深入的认知与了解,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进步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对市场大环境尚未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认识,同时在宏观上对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也缺乏了解。换言之,财务管理没有遵循财务管理运行的规律,没有将财务的管理体系建立在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更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与企业的特点。

2.2财务人员管理队伍不成熟

作为企业创新财务管理活动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财务管理人员是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基础与核心。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依然不成熟。首先,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尚未看到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没有改变传统方法,进行各种新方法与新思想的探索发掘,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水平依然低下。其次,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知识构架尚不完善,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不足,造成复合型的高素质财务人才的缺失。最后,财务人员全球性竞争的观念缺乏,没有探索发掘出更为科学与有效的融资手段与财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3.1改进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依据以及出发点,企业可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企业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的发展变化过程,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经历了超利润目标、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目标、最大化股东财务的目标以及最大化利润的目标。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水平同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的确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下,伴随着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产生了影响,进而也要求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应向更多元化、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具体来说,现代化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对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财务管理的环境、企业经营的目标等进行着重细致的考虑,企业在追求最大化价值与利润的同时,更要肩负起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3.2改进财务管理的内容

当下国内企业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对资金进行较为简单的管理,并没有进行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等财务管理的工作,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而要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就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优化改进是重构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的关键。首先,要做好企业资金的管理,因为作为企业血液的资金,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的有序运行。其次,要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工作,在金融危机2.0的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都变得比以往更强,企业财务的管理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因而企业将面对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要对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与防范风险的意识进行加强,在筹集资金资本以及资金的投资过程中要一直有风险管理的理念,并同企业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心思缜密,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的态势。

3.3创新财务的分析内容与管理的手段

财务的分析工作是通过对企业的新旧财务的状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可以对企业发展的趋势进行较为准确的预判,是企业财务的管理活动比较重要的组成要素。伴随着对财务进行管理内容的逐渐丰富,对财务进行分析的内容肯定也要进行更新。同时为与管理财务内容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管理财务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与丰富。首先,采用更多的可以量化的办法,以各类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型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准确的预判与决策。其次,要将财务的管理作为主线,使财务的管理存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所有环节中,以财务的管理活动进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同时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比如在网络经济的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具有相当明显的缺陷,这就需要对财务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风险隐蔽化、业务复杂化、经营实体的虚拟化的要求。

4结论

从各个角度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进行分析,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改革和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财务管理的推陈出新,是所有财务人员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新时期,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管理的问题不断修正,积极学习其他先进的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思维,对财务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使企业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陆思琦 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第八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不畅通,导致资金不足。

首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国家和政策等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管理费用较多,财务管理难度也较大,导致很多时候难以实现自身的效益;其次是金融机构的经营制度和信贷管理方式等目前尚不完善,例如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很少愿意把资金贷给经营规模小、透明度低等的小型企业,潜意识里加重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压力;最后是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资金来源大多依赖于金融机构,忽视了自身的融资能力,同时缺乏对企业的宣传等。

2.内部管理缺失,财务控制薄弱。

目前我国的企业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大型企业,大多以家族式为主,二是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领导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出现了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等,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控制能力薄弱。一方面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财务清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混乱等内部管理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

3.企业理念陈旧,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思想僵化、理念落后等,例如很多管理者依然以短期内获得最大利益为标准,造成了对成本的盲目降低和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是工作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招聘流程过于形式化,出现了随意任用自己家属的现象,这很容易因为无证上岗或者专业知识不扎实等,造成员工财务工作的疏忽,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最后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等良莠不齐,一方面员工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讨好领导的现象频频出现,另一方面鉴于员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造成了思维创新性的严重缺失。

4.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和操作流程等还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蓬勃发展,仅依靠个人和团队等的能力,根本无法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等,没有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技巧,导致很多时候网络设备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网络设备和技术等的成本较高,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容易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资金流动困难,再加上很多大型企业只注重资金的近期流动,使得设备利用率偏低。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1.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渠道融资。

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等,达到扶持的最终目的。首先国家应该出台稳定的融资政策,尤其是针对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差劲等的中小型企业,例如可以通过政府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入会费等,增加企业发展的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次为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提高企业的信用度等,国家最好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帮助,例如建立企业服务信息机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等;最后是企业自身要做好结构优化和资本管理,以便在扩大稳定可靠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信用形象,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员工内部集资,同时善于抓住市场机会,降低成本等,达到扩大规模的目的。

2.进行内部制度创新,加强财务控制。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综合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认真分析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员工的工作态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资金的管理方式,同时对企业的现金和存款进行管理等,以便做到专款专用,力图达到企业的各项资金都有明确的记录;其次是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准则,加大赏罚力度,提高监督水平等,这就要求企业以绝大多数员工的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等,以求在责任到人的基础上,更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后是要在加强财务控制的基础上,促进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树立价值链的观念,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业务活动中,防止资金的脱节,二是设立多道财务防线,提高对现金、信贷、信用风险等的控制;三是将财务管理和记录等分开,进行内部牵制管理。

3.加大人员培训的力度,提高管理理念。

要想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就必须在提高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所谓的管理理念是指对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等的基本思路,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首先是做到以人为本,一是要理解和尊重人,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设置过程中,保证相应的弹性,为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二是集中员工的智慧和才能,进行工作环节的优化和创新;其次是多元化的理财观念,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善于抓住和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的合作机会,提高自身的生命力;最后是风险投资理念的转变,即企业要勇敢面对风险投资,敢于承担风险的后果,但应该做到财务工作的详细计划,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等。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至于被利益蒙蔽了头脑;另一方面则要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谋福利。

4.注入网络新特征,实现网络化管理。

首先要求财务人员真实、准确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并能够总结出现某些指标的原因,最好能够形成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过程,这样能使大家一目了然,减少繁琐的文字叙述;其次是企业内部加大对网络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力度,引进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降低员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等,提高对财务的调查和分析能力,这样可以使领导者更好地做出决策,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是在经济网络条件下,企业可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包括获得银行的最新服务资源、形成自身的优势品牌等,当然银行也可以更全面地对企业进行了解,提高投资的收益性等,可谓达到了互惠互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依靠国家和自身等的力量,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不断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柴嘉斌 单位: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第九篇:矿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一、目前我国矿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

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外部环境构成的要素。对于矿业企业来说,企业的外部环境自身无法改变,企业必须深刻认识所处的大环境,并积极适应。法律环境对矿业企业来说是不可抗拒的,法律矿业企业进行了强制规定,制订了一个矿业企业的活动范围,企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产经营。经济环境是由目前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宏观政策等方面构成的。而市场环境经常与经济环境相关联。目前我国矿业企业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环境中,所以矿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面对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只有把握好大环境,顺应发展潮流,紧随时展,才能提高竞争力,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矿业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具体某一矿业公司的内部发展状况。矿业企业的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条件、财务决策者的素质能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通常,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内部环境的好坏决定企业的效益。内部环境不同于外部环境的是它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约束、控制、调节等活动进行改变,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财务管理活动的运行环境,最终将内部环境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为矿业企业的整体目标实现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矿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主要管理内容分析

从根本上将,矿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一般矿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最终落实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两点。为了实现两个最大化,通常在实行财务管理时,矿业企业会着力实现筹资决策目标、投资决策目标和利润分配目标。这三个目标如果实现不了就很难实现两个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决策和跟进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财务风险。低风险、高报酬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理想状态,但是任何财务活动都伴有一定的风险威胁,所以矿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要盲目追求高利润忽略背后的风险,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衡量,进行科学取舍,才能帮助企业增加效益。

三、国外先进理财观念带来的冲击

1.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矿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能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矿业企业进行投资往往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摒弃风险条件,从理想状态上来说矿业企业每进行一次循环,资金都会有所增加。但是矿业企业不能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矿业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如果一个投资的收益小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矿业企业应当果断放弃这次投资,否则就会为矿业企业带来资源浪费。

2.衡量风险收益比

任何投资都伴有或大或小的风险,矿业企业的风险来自于外部市场风险和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是可以调节的,暂且不讨论。对于外部市场风险来说,矿业企业必须谨慎。要结合自身承受风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收益大于风险的投资才是矿业企业投资的首选。

3.重视机会成本

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同的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不同。矿业企业在投资项目时,一定明确,选择这种资源开发,一定会损失另一种资源开发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所以,矿业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定要衡量好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往往是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

四、矿业企业实行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研究

1.创新筹资

矿业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那经营的需求,往往会进行筹资活动,筹资活动是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财务活动。扩大生产规模是矿业企业提高利润的最直接方法,而筹资活动是保证矿业企业扩大规模的资金保证。矿业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的财务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筹资规模,并且把握好筹资时机。根据我国矿业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可采用销售百分比法和线性回归法确定筹资规模。

2.把握筹资时机

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我国经济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并且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实施的财政政策也为矿业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剧,矿业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筹资时机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稳定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矿业企业经营环境相对有利,矿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效益,在市场发生不利于筹资和扩大规模的改变前,将企业效益最大化。

3.谨慎投资

矿业企业如果想通过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重视投资活动。矿业企业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和范围,营造利润的能力有限,所以企业必须进行投资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矿业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和跨度,增加效益,实现多元发展。矿业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分析,确定企业的投资目标,但是夸度一定有一个渐进过程,不能过大。其次,投资时一定要明确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矿业企业一定要做好投资风险预防,使得投资收益和投资愤怒贡献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最后,矿业企业进行投资时,一定明确投资流程,按照明确目标、提出方案、收集资料、计算指标、分析评价、确定最有方案的步骤逐步实行。

五、结语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而矿产需求量的增加为矿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矿业企业只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蔡亚东 单位:四川会东大梁矿业有限公司

第十篇: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影响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财务风险,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企业关注的焦点。简单的来说,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处理财务关系,另一个是组织财务活动。这里所说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投资,筹集资金,资产分配,收购,兼并等等。一个企业一旦可以准确掌控净现金投资量,就能够很好的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与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及相应的资金。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可以使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明确。随后利用折旧量就能够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残余值,这将给企业下一步的投资奠定基础,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同时,掌握清楚净现金效益率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里所说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收入的一部分,它可以对企业的投资回报有所表现。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净现金效益实际上就是增加的销售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值。所以,真正精准的掌握净现金效益率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控制产品设计理念成本,控制制造工艺成本以及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在投产之前,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为这个环节的成本耗费比较严重,如果可以在这个环节控制好成本,那整体成本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控制。当产品尚未投产时,成本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一方面可以明确产品成本的主要花销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降低产品成本的整体水平,这将帮助企业控制其产品的成本,进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产品成本控制的一大阶段,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对于控制成本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制造成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能源消耗费用,运输费用,工人工资,辅料消耗成本,机器设备维修成本,原材料以及人力支出等。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就是事中控制。这部分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

三、加速贷款的回收,节约费用支出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提高销售额的目标,常常选择使用一些促销手段,比如代销或者赊销。当企业进行促销的时候,在企业资本里,其本身应收账款的比重渐渐变高,这对资金流动是非常不好的。这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企业想要更好的回收账款,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证资金正常流动,就必须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首先是在清欠工作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选择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欠款并不多的用户,企业应该进行电话联系,告诉他们早日交款。而当面对重点欠款用户时,企业需要选择专业人员清欠,在这个过程里,一旦遇到任何困难,应该马上上报给上级,请求上级指示。其次,部分用户态度不好,不愿意及时将欠款归还回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追缴,企业当中也需要选择科学的解决措施。最后,企业应该建立清欠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对于能够很好的进行欠款回收的员工,企业应该给予必要的奖励,这将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损失,促使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此外,这还将很好的降低坏账损失,使现金流动变得更快,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任何企业的管理者而言,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管理者必须给与财务管理应有的重视,把财务管理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对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进行必要的完善。此外,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树立全局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传统财务管理,随后才可以将资本市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融入管理之中。这将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五、小结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共享;企业财务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

1财务共享分析

从信息技术角度来看,财务共享技术所寄托的信息技术非常强大,其中ERP财务模块、工作流以及OCR识别等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成熟可控;从市场化发展角度来看,财务共享模式更加尊重和重视企业客户,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令其满意的消费服务;从服务方式来看,财务共享分为生产式服务以及分布式服务,据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关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兼顾以服务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该模式正努力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财务人员逐渐分化两项目标,构建客户导向性服务模式,减少与客户的沟通问题,相较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有很大的提升。

2财务共享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财务共享是目前为止比较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它高度实现了企业内部“业”“财”“资”“税”等数据的高度融合,能够自动化处理许多有关账务以及报表的资源信息高度提升,并且能够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并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因此,正逐渐被大中型企业推崇。

2.1业财融合

2.1.1工资管理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我国经济分配制度遵循按劳分配制度,“工资系统”就是各企业按照各位员工做工的完成情况赋予报酬的业财共享数据平台。及时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变化。当然,此项功能并非仅仅控制员工薪酬,这一系统中装有比较完整的脸部识别考勤方案,准确记录企业员工的在岗天数以及工作情况,准确分配工资。同时支持相关资金业务的报销以及查询,真正意义上实现按劳分配的工资分配制度。

2.1.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系统”是“业财共享系统”中除了“工资系统”之外的又一大项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内部资产的长期科学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系统”平台能够提供有关资产类别、数量、整体劳动数量价值、计提折旧等有关资产审核方面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完整记账工具。

2.2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主要依靠各类资金账户了解企业内部资金流向,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财务部管理的几大类企业财务报表。第一种,资金预测管理报表。这是一种能够实施提取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个已绑定的银行账户的资金数据的一种平台,通过合理的分析资金使用去向,调高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对外投资。第二种,管理应用报表。此项报表能够及时提取各个单位中业务完成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单位以往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每个小组的业务能力,并且将获得的数据与预算数值进行比较,测算预算业务完成情况以及偏离状况,对与预算差距较大的项目或者业务能力太低的小组进行警告,及时止损,尽量避免企业内部不必要的亏损,提高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的掌控能力[2]。

2.3大数据综合分析

当前来看,大数据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方面当然也有其一席之地。在企业内部,大数据平台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下属子公司、分集团等附属集团的运营情况。当然,也能够根据每个地区的运营状况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是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还是及时止损,控制成本投资力度,都能够根据不同企业上传的数据观察出来。

3财务共享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

财务共享系统在逐渐被大中型企业所接受,尤其是企业内部,通过此项系统实现企业对于内部人员以及子公司的绩效考核、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公司的转型升级等。帮助企业管理者有经验性投资决策专项数据分析型投资决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性的,财务共享系统自然也不例外。

3.1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3.1.1大幅度降低企业集团的运作成本

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之后,能够更加专业、快速地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公司内部的人员成本投入。一般来说,人工处理财务信息很容易因为各种客观因素造成信息录入错误,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害,但是建立财务共享管理平台之后,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都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统一归档,从前三四个职员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依靠一个职员,一台处理器就可以完成,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招聘压力。即使是在企业财务整理工作量较大的年末,企业不增加员工也能轻松应对,并且更规范地完成财务审核工作。所以,建立企业财务共享平台能够降低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的运营成本。

3.1.2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财务的管控能力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更要牢牢管控住企业内部资金。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大,旗下的子公司也就越来越多,所分布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企业总部却只有一个。所谓“山高皇帝远”,子公司的具体运营数据总部总是很难具体了解,每到这时,总部管理者面对众多的子公司总是觉得力不从心。但是建立了财务共享管理平台之后,企业子公司就能够将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每一周的运营情况上传至财务共享平台,更有甚者,总部能够直接通过平台授权访问子公司的财务账户,对子公司进行监管,充分了解子公司运营情况,同时对子公司的发展前景作出预判,根据市场导向及时调整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及时进行转型升级获取更高利益。

3.1.3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有风险的是企业旗下的子公司,一旦脱离了总部控制,子公司就可能失去控制。因此,构建财务共享平台是减少旗下子公司发展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该平台,企业总部能够实现对于子公司的紧密监控,加强对子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同时分析子公司的财务指标,根据子公司财务指标分析该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瓶颈,及时作出转型升级指示,占领目标市场份额。这样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子公司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效地提高了企业集团的管控水平。

3.1.4加强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的共享

一个大型企业的建立,远远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对于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内部会有很多类似“人事部、销售部、财务部、公关部门”等部门的建立,是一个个部门的“集散地”,也像是一个小型社会。因此,企业内部对于各个信息的管理与分享就成为一个大型企业必须合理规划的重要事项。我们以一个销售企业作为例子:企业的产品卖得不好,那么这不仅是一个销售部需要解决的事情,更是整个公司需要注意的。首先,销售部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重新确立销售策略,改变目标人群或者是邀请品牌代言等;其次,人事部需要注意销售部门人员的业绩考核,是否有滥竽充数的人员或是需要增加员工;再次,产品研发部门也需要考虑产品功效,是否需要继续研发等;最后,企业管理者也需要考虑这一项目的投入是否必要,有没有停止项目的需要[3]。因此,企业内部信息应该是能够最快共享的企业资料,为其他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3.2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劣势

3.2.1财务人员的流动率明显升高

财务共享系统的建立,提大地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让传统上需要许多人共同完成的财务工作,变成了只需要一两个人,以及几台处理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公司内部安装了庞大的财务共享系统,对财务部门人员的信息技术要求上升,某些人员无法适应这样的财务管理,提出辞职或被辞退。其次,财务共享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原本公司中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这样的工作效率下已经不那么必要,公司一定会辞去一部分人员来减低运营成本。最后,员工的工作量突然变少,需要通过电脑技术完成的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会越来越觉得这项工作枯燥乏味,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提高离职率。

3.2.2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本上升

企业越大越需要一个大型的财务共享平台。随着财务共享平台的不断升级,囊括的企业运营信息也就越来越多,企业必须加大对于系统维护的力度,不断完善财务共享系统的防火墙,避免被黑客入侵,盗取资料,网络维护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维护成本。同时,由于该平台涉及到的公司事务越来越多,就要求公司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该信息系统,因此,企业只能安排专业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员工顺利使用此项业务,在此之前,很有可能打乱公司运营的正常步骤,带来经济损失[4]。

4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忠.ERP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20).

[2]王建廷.财务共享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9(13).

[3]姜金玉.与时俱进发挥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山东交通科技,2019(3).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6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成本性态;企业价值

随着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依附于房地产而生,但却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有其自己的经营方式及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市场,形成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而这种良性循环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财务数据分析,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为企业决策者预测、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本文以A公司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深入研究其在本量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该企业的解决对策。

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及应用条件

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示,对成本、利润、业务量和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作盈亏平衡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本分析,保利分析,敏感性分析。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明确企业的最低生存条件。通过对安全边际的分析,可以获知企业当前的运行状况以及现有销量降低多少会发生亏损。敏感性分析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临界值,即求取达到保本点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允许值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二是确定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管理人员需要知道利润对哪些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对哪些因素的变化不太敏感,以便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传统的本量利分析是基于如下基本假设:一是假设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只有可量化的成本、收入、业务量因素;二是成本与收入、业务量呈线性关系;三是产品结构稳定;四是产销平衡。基于此,传统的本量利分析一般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二、A公司本量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本量利模型建立。(1)保利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业务量,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为确保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当达到的业务量和销售额,边际贡献超过固定成本即利润。(2)建立模型。A公司为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固定成本具体指不随管理面积而变动的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租赁费,广告费,保险费,土地使用费等。变动成本具体指对房屋建筑主体及设施的管理费用,治安消防等维护成本,物业服务人员的薪资,营业税金。业务量指物业管理的面积。根据公司的财务经营预算,月目标利润为100万元,根据历史数据,得出月变动成本为30万元,月固定成本为50万元,总管理面积为18万平方米,各项目的单位收费平均价格为35元/平方米/月,则单位平均变动成本为30/18=2元/平方米/月,A公司保本业务量为50/(35-2)=1.5万平方米,在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要保本,管理面积要达到1.5万平方米,其月管理费收入要达到52.5万元。若要达到月目标利润100万元,业务量要达到4.5万平方米,月管理收入达到157.5万元。(3)敏感性分析。由于各因素在计算保本点和目标利润的过程中作用不同,所以影响程度也不同。A公司临界值的确定:假设A公司目前管理面积为4万平方米,月单价为30万元,月固定成本为50万元,月变动成本为12万元,A公司单价允许的最小值=50/4+12=24.5万元/月,月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30-50/4=17.5万元,月固定成本的最大值=4*30-12=108万元。经测算,A公司各因素的敏感系数由大到小如下:单价(敏感系数2.07)、管理面积(1.86)、固定成本(0.86)、单位变动成本(0.21)。因此,在其他相关条件已定的情况下,公司管理的重点首先是增加管理面积,结合市场情况对单价进行适当提高;其次,应尽量减少固定开支,如培养一职多能人才,降低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保本点;最后,在不降低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开支,压缩属于变动成本的材料消耗及日常维护成本。

2.A公司本量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成本性态划分问题。由于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是假定产量与成本是呈线性关系的,这种假设是把本量利分析模型做了简化处理,实际上,成本与产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成曲线关系。因此,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可靠性欠缺。成本性态划分的改变将导致本量利决策的变化。若低估固定成本,则导致保利销售量被低估;若高估固定成本,则导致保利销售量被高估。由于保利销售量出现偏差,即使企业完成了保利销售量,也无法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2)各因素敏感度排序。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研究随各种因素变化使利润发生变化的程度和范围;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利润,如何调整影响利润变化的各因素指标。影响利润的各因素敏感度排序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即:假设某因素发生变动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如果设定条件发生变化,各因素敏感系数之间的排列顺序也可能发生变化。若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各因素影响变化程度,企业的目标利润也很难实现。因此,需要根据实时的各因素敏感度排序相应调整管理重点。(3)影响因素多样化分析。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本量利分析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影响企业利润实现的最重要因素为业务量,认为扩大业务量,可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利润指标,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盲目扩张,忽略了由此带来了经营风险。随着各行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再是企业进行本量利分析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唯一因素,影响企业利润实现的因素非常多,本量利分析只考虑了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业务量,没有考虑诸如非财务因素、偶然事件、经济等宏观因素等。

三、完善本量利在案例公司应用的对策

1.建立划分成本性态的科学标准。准确划分成本性态是企业运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前提。企业应建立较好的成本性态分析基础,具有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科学标准,以及划分标准的使用流程与规范。首先,企业应完善基础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相关原始记录,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确保成本基础信息记录真实完整。其次,应追踪关键的经营数据,生成更加具有相关性、准确性的成本信息以提供决策支持。最后,企业需根据战略的调整而重新划分成本性态,并对与企业相关的重要数据再次进行分析计算,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的情况会更复杂,市场环境、产品价格等诸多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企业可以将整个周期划分为多个短的时间段,根据每个时间段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发展状况等,对每一个时间段的本量利进行计算,选择适合该发展阶段的本量利分析法,把成本性态划分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仅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因时间因素带来参数变化而引起的计算误差,同时还能全面提升本量利分析法在整个使用周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和计算出每一个时间段的本量利结果后,管理人员还需逐个修正分析结构,以促进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全面提升。受应用周期时间较长、市场环境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本量利分析法受到的不准确因素、不确定因素也较大。因此,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其他有效的成本划分和计算方法来修正成本参数计算,全面考虑多成本动因进行本量利模型分析,扩大本量利基础数据获取范围,多元化考虑影响因素,如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与短期变动成本都属于变动成本范畴,短期变动成本与产品产量有关,长期变动成本与产品消耗的作业量有关,如订购,生产准备,设备调整,接收,检验,搬运等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析,将固定成本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设备检修作业等。由于增加批次相应增加了总批次成本,即与批别级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并提高了保利产销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原来的决策。

2.及时调整本量利分析基础参数。企业应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与提供有关产量、成本、利润及成本性态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成本管理流程,健全成本管理的制度体系,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时刻关注物价变动和掌握最新的物价信息,对本量利分析基础数据与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实时更新物价成本和销售价格,更新各因素敏感程度排序,使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确保本量利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3.多元化分析。影响企业利润实现的因素非常多,本量利分析只考虑了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业务量,没有考虑诸如非财务因素、偶然事件、经济等宏观因素等。为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还需找出更加关键的经济指标,并明确相关指标数据间的因果关系,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伟杰.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本量利分析方法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7):113-114.

[2]肖叶甜,肖龙,马志强.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以T企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58-61.

[3]姜波.基于作业动因的本量利分析在LD公司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0.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7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电化

管理会计包括管理和会计两个方面,能够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良好的分析和整理,进而为企业开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合理利用财务会计和管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在新时期下地发展。而且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提供经济效益。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区别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组织形式以及侧重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问题。传统财务会计在概念上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已经完成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以及管理,然后根据相应的核算结果和得出来的相关财务报告提高给相应的责任人,主要包括了财务内部管理以及相关投资者。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能够整体把握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通过利用各种数据软件来对于财务数据报告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的结果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开展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更加强调的是管理的高效性和可执行性,强调国有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简化数据分析审核过程,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自身条件不足。管理会计这种模式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很多模式都还存在于理论方面,没有达到相应的应用。而且和财务会计相比较,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和数据的应用,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分析,对于相关数学模型以及硬件基础要求较高,需要保障数学模型的泛化能力以及稳定性。但是目前在应用过程中还存着很多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优势,进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

(二)没有意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背景下,既存在着机会,又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企业在抓住时展的机会,不断优化企业结构,促进企业在新时期下的发展。在新时期企业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尤其需要不断加强对于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不断通过财政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税收政策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国家的优惠政策,评估企业符合哪些优惠福利,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另外,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没有意识到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行业是传统行业,存在的风险概率很低,因此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业务开展上面,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防控管理重要性,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在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综合能力很强的会计核算人员队伍。这些财务会计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坚持不违背会计制度。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甚至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受经济诱惑,丧失职业道德,将企业会计信息私自透露给有竞争的同行企业,给企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现象将会导致恶劣的影响,使得企业的长期经济发展遇到很大问题,甚至会导致部分私立企业关门倒闭。这种制度问题的存在不能够激励会计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工作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遵循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而提高基础制度管理,让会计制度问题能够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四)经营分析面临的问题。生产经营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对于筹集的资金以及企业自身资金进行更好地利用,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生产经营的实施步骤认识不清。生产经营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数据搜集、计算搜集数据的KPI指标、对比计算结果和历史同期数据之间的差异、分析和对比预算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统计软件和分析软件观察数据变化情况、根据原理合理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改进方案、落实相关改进方案的执行情况。但是很多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策略过程中,忽视了对于企业经营数据分析以及研究,只是考虑到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这种策略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加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在做好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具体可以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运行机制。从底层来优化整个企业的管理机制,深度组织结构调整,加大对于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建立健全企业各种机制的运行,建立以会计为基础的战略核心竞争体系结构。第二,在管理层面要重视会计管理重要性。要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加强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充分调动不同组织结构的运营管理,更好地从宏观角度来调节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着力调整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三,要从战略实施方面加强会计财务管理。不断搜集和整理企业各种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财务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从而制订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管理和配置作用,通过对于财务数据分析和核算,能够更好开展预算和编制作用。在财务会计的工作至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充分吸收现代管理模式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另外,还能够充分利用管理学科的特点,在会计科学基础上,充分要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来加强对于企业中短期经营目标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当中还需要统筹兼顾,充分地考虑到企业的体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等问题,这样在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过程中就会更加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

(三)推动会计全面电化。在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以及世通公司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对于美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法案(SOX)。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会计内控、系统系统管理以及安全管控。其他国家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对于会计发展的重要信,早在2011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起草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发展到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全部进入信息时代,大大促进了会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会计工作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处理数据的规模呈现指数倍数的增长,这就迫使会计工作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推动会计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这样就能够通过相关信息技术来对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和分析,保障会计工作的准确性。

(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不断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在新时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同时很强的业务能力以及信息软件处理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于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在制度下面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进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且人才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五)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为了更好地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还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也就是需要加强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系统地融合,能够更好地对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及时发现数据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就可以获得相应地数据支撑,这样企业制定的战略往往更加科学合理。在系统开发和建模过程中,需要保障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各种工程项目的适用能力较强,对于项目各个风险都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计算,在可靠性、完整性、时效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企业的各种行为都能够给出具体的风险系数,提升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风险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在于数据,而不是人为管理经验,通过海量数据进行规律判断,利用数据挖掘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调整相关策略,从而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

四、结语

业务应用管理范文8

关键词:物资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应用探讨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突出。为此,企业开始重视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利于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然而,由于企业对于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需要人们提高认识,规范流程,加强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1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物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与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相比,物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重大突破,将传统企业简单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更加规范精准、细化,从细节入手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的效益得以提高。因此,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物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一直以来,企业的运营效率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发展。许多企业一直找不到提升效率的有效方法,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运营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增长;其次,企业运营管理需要物资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物资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企业发展中十分需要的方法,其精细化的特点,使企业生产管理运作流程相当标准,具有科学性和规范化,使企业生产运营安全有序,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减少了管理成本,物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决策层能够有效地获取精细化的市场信息,组织调研进行市场细化,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精细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经营收益保持稳定增长;最后,物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中员工素质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员工素质问题一直很头痛,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员工素质的差别较大,管理起来难度极大。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得到统一,员工执行标准一致,这就使员工行为得到规范,否则流程中就会出现生产差错,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这就使员工必须执行统一规范的精细化标准,使员工行为步调一致,精细化管理使员工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企业各项效益的提高。

2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不很广泛,在一些大型企业应用较多,比如煤炭、铁路等大型企业,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者新兴行业应用较少,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物资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尚未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资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局限性。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局限于对“物资”的管理,包括物资采购管理和物资仓储管理两方面。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原材料等物资基础是企业必备要素,因此,对于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做好物资管理精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管理需要对各方面管理进行细分,管理好物资才能有效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第二,物资精细化管理中应用的时效管理。物资精细化管理对于物资的时间管理较强,物资按生产计划组织采购,物资管理在企业中占重要部分,物资精细化管理要求物资在时间上高度连贯,保持高效运转,而在企业管理中实际应用强调的重点是生产经营环节,物资在生产经营环节滞留的时间过长,影响了物资精细化管理时效。物资精细化管理活动按物资采购开始进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依次进行延续,为生产经营服务提供有效支撑。企业管理理念中,对于物资的时间管理上,要求所有过程中“物资”占用的过程时间最短,则企业成本最小,比如物资在生产销售环节停留的时间越短,物资管理的成本也就越少。因此,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物资管理部门需要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加强沟通和协调,实行物资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物资的运转通过客户需求推动,倒逼生产,从而由企业提出物资需求,减少物资占用时间,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实施物资采购活动,节省了资金占用时间,提升了企业效益;第三,物资精细化管理能够掌握企业管理中的物资的动态需求。物资精细化管理能够了解企业生产中的物资需求,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物资的动态变化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这就使物资库存降到最低,占用的资金最少,而又不使企业生产处于停断状态,使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3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问题

3.1认识不足,对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够重视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于物资精细化管理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许多企业还没有从传统管理方式转变过来,没有增进对科学化管理模式认识。因此,导致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其有效性得不到很好的体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层对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不重视,在管理理念上没有转变,影响着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推进;二是大部分员工对精细化管理不了解,精细化管理没有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应用,影响着企业效率提升。

3.2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面不广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层面,应用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不多,应用较好的是一部分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差;二是在内部,物资业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面窄,大多数企业没有将物资精细化管理运用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有的企业侧重于生产,有的企业侧重于物资采购。更多的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体系和协调组织,导致精细化管理实施存在困难,不能提升管理效应。

3.3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率不高

物资精细化管理能够为企业管理提升效率。然而,许多企业在物资精细化管理上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很好地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组织实施,物资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却希望能够得到最佳的经济回报。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敷衍应对,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是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关键环节没有落实到位,比如责任制、定额管理,岗位监督等都没有严格落实,实施活动停在表面,没有领会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从而使企业管理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提升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1)提高认识,发挥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一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意义,从而转变管理理念,重视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增强物资精细化管理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推动物资精细化管理工作;二是按照物资精细化管理思路组建管理机构,明确各个部门职能,推动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落地”。在企业管理中,进一步进行职能分工,明确岗位责任,保持各个岗位职能高效运转,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三是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要加强对员工精细化管理能力培训,使员工懂得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岗位上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目标,形成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创造出执行物资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引导员工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进行检查整改,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形成良好的岗位职业习惯。(2)构建体系,拓宽应用层面。精细化管理是对企业原有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因此,应当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状况和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找准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从企业实际出发,构建管理体系,逐步拓宽应用层面。一是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完善内控管理,使企业的各项制度能够得以落实;二是加强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全面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使企业的优势得到集中,企业的“产业链”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各项业务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企业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从而有效地提升客户满意度,做实客户资源,积极拓展新的客户资源,为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三是做到细化与规划并进,提升各部门协同效应。实施物资精细化管理,要与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衔接、并进,使企业能够放眼长远,立足现实,稳健经营。同时,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时各部门要高度一致,保持协同作战,形成协同效应,形成规范统一的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四是优化管理流程,落实责任,实现流程管理精细化。要做好管理流程的优化,对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加强流程梳理,不断进行优化,力求达到最佳。做好生产运营各环节物资控制、人力资源控制、费用成本控制,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加强对计划、采购、生产、出库等各个环节物资标准的精细化管理,实行全程控管。在流程中强化岗位责任,并严格执行岗位规范,使流程管理不留漏洞,实行无缝对接,提升整个流程运营效率,使流程精细化管理精准实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程精细化,全面提高企业运营整体效益。(3)强化执行纪律,提高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力。制度再好,归在执行。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如何由企业执行力决定,因此,要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执行纪律。为此,纪律制定时要征求企业一线员工意见,充分了解一线岗位员工的真实需求,促进员工真正参与物资精细化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落地生根”,这样,能够保证制定的各项纪律能够接“地气”,执行起来减少阻力,达到预期目的。同时,要注重纪律执行的严肃性,对于违反精细化管理规定的,要严肃处理,促进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进一步推进。通过纪律执行,提高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力,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5结语

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增强对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认识,培养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员工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做好管理体系构建,强化执行纪律,确保应用效力,让物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发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郁涵.“四管”推进物资精细化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8(12).

[2]江凌霄.精细化管理在物资集中采购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