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经营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业务经营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业务经营论文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的实现,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具备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和数据精确等特点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引言

在经济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任何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保持市场竞争力,都必须时刻对其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而在信息时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企业都面临着降低资金周转时间、降低库存水平、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内部知识共享等任务,只要做到这些,才能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盈利能力。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撑。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忽视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和核心业务调整的能力。信息技术确实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剧烈变革组织机构、客户服务和内外交流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改进信息资源的管理并通过信息资源的管理带动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的实现,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具备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和数据精确等特点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与设计、生产、供应和销售等业务环节是高度集成的。例如在ERP中,财务管理模块和系统中其他模块都有相应借口,能够相互集成,从而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企业外部的相关环节的集成。实现了企业组织管理的“扁平化”改革,缩短了企业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距离,也能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使企业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合理的管理要求。第二,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企业的管理活动也能实现实时共享,使得每一操作流程和具体内容都能够实时反映在信息系统内,方便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使得决策部门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实施部门能够及时落实,防止出现因为信息滞后引发的各种问题。第三,经财务管理系统处理的信息还具有精确性和面向流程性的特点。经信息技术系统处理的信息都是精确的、不可随意改动的。且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可以直接面向具体的业务流程,也有利于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整体的成本控制。

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集成优势将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在这一信息系统中实现实时的记录和反映,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准确核算。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如下:第一,增强会计核算功能,助力企业经营管理。例如ERP系统能够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现金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多币制核算以及工资核算等功能,从而减少了传统报表编制的工作量,也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数据之间勾稽关系的准确性,最终优化了成本控制流程,为后期的成本预算和控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此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使得所有的模块之间能够相互关联,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度,也让财务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查询、核对业务信息,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控制和预测,从而使财务工作的中心由对数字的计量和核算转变为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第二,提供企业财务和业务同步管理的统一平台。信息集成系统使得企业的产供销等所有的生产经营环节同企业的财务工作紧密相连,能够实现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业务发生的情况实时做出核算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成本要素进行有效制约和控制。此外,信息集成系统也能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统一化。财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决定企业资金的流向,而业务人员能够根据财务部门反馈的信息,完善和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资金占压成本,从而形成财务与业务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使得信息系统内的信息更加及时、客观,数据更加准确、有效。信息集成系统还能优化整体的资金管理流程,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实时、有序,降低期间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整个管理流程更加客观科学。最后,在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统一的基础上,还能更加准确地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比较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便企业的管理层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监控。第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和扁平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便是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在整个企业甚至企业集团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财务与业务之间也实现信息沟通。通过信息系统,企业内部可以实现包括公司盈利情况、投资回报、资金收益、关联交易等信息的共享,从而保证整个财务核算口径的统一以及对外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信息透明化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扁平化。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利用集合信息管理系统来综合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借助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够更加有效。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决策的透明化和扁平化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的问题

在明确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前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问题进行改善。目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建设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从而不具备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条件。部分企业内部本来就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基本的财务核算流程无法理顺、基本财务数据不齐备、业务流程也较为混乱,在缺乏完善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数据的基础上,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更加难上加难。

2.财务信息系统的内容设计与企业原有的财务制度严重不符。任何管理系统都根源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选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来进行具体甄别。照搬照抄进口软件,或是一味地依赖咨询公司,都只会造成企业管理更加混乱。

3.信息管理思想与技术系统存在脱节。表现有“模拟手工”财务系统和“信息孤岛”。前者是指企业信息管理的程度不够,仅仅将凭证录入、报表生成、往来对账这些手工业务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实现,并没有真正做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后者是指尽管实施了信息系统,但各个部门的系统之间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企业的财务信息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共享。

4.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任何信息系统工作都需要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来具体实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在掌握合格的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的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对信息技术不够熟练,从而导致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系统模块功能和操作流程进行有效掌握,从而阻碍了企业财务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5.财务系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的过程,而是一个针对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定制过程,并且随着企业业务和规模的变化,这一系统都需要适时地进行更新,这些都需要高额的开发成本,从而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普及。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之完善路径

针对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1.企业管理者以及直接责任人应该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度。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表现为对ERP项目的投入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保障,从公司的管理制度、操作细则上指导各层级员工统一思想,并带头解决重大决策问题。同时,建立其主要领导牵头的分工负责制,只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予以足够的重视,企业的员工才能真正树立其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确保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财务信息处理能力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选择上要“量体裁衣”,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要对企业的规模、管理结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流程等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自身特点,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成本、预算、往来账目等具体需求。为了科学地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之后还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列出主要业务流程以及每个具体流程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才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在完成系统设计之后,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数据测试,确保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严谨性之后,才可以将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其间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3.实现技术和思想的接轨。在思想上正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站在系统用户的角度来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建议。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要迎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需求。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覆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4.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尽量体现人性化,使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构成对其工作的牵制和阻碍。同时,注重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5.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结合企业发展的长远目的,制定计划,按步骤实施,加大对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信息时代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都有积极意义。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作者:秦佩文 单位:济源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2

文章对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进行介绍,结合国内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将直接编制法以及间接编制法作为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制度的切入点,并从基于弹性预算法的编制、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基于滚动预算法的编制以及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编制四方面入手,设计一套适合国情的成本预算制度,旨在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编制模式;编制方法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可据此掌握物流成本的变化趋势,并了解企业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物流管理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如果缺乏科学的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就会在物流环节中造成资金损失。本文参照国家规定的物流成本计算法则以及物流成本组成要求,对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是在成本核算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手段揭示物流成本的变动,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揭露企业物流环节中所面临的问题,便于管理者对各物流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因此,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应和物流项目活动的核算体系保持一致。

(一)成本类型

就成本类型来讲,其主要有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包装成本、加工成本、仓管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多种类型。对此,企业在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细化,以便对物流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将成本类型作为物流项目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将物流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相结合,提高员工对物流管理的积极性,并将预算成本与物流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了解各物流部门的执行情况,以便明确各物流部门的实施责任,从而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

(二)成本范围

如果将成本范围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对物流项目的整个活动环节进行考虑,包括销售物流、供应物流、废弃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环节。因此,准确计算出销售物流、供应物流、废弃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环节的预算数额,可便于管理者了解不同范围下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情况,并将各环节的预算数额作为评价依据,以此对不同范围内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支出情况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企业在得知哪些物流范围是成本支出的集聚点后,可将分析结果与其它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掌握物流成本的改善途径。除此之外,预算人员还需了解企业内供、内产以及内销链条上各单位的职责,为实现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三)成本形态

如果将成本形态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将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形态加以分类,从人力成本、普通经费、维护成本、材料成本以及特别经费等方面进行考虑。从成本形态的角度进行预算,有利于预算人员准确分析某一阶段内物流项目的财务情况,但不利于管理者对物流项目进行管理。

(四)成本对象

如果将成本对象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从销售地区、主要客户以及主要商品等方面进行考虑。从主要商品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可便于管理者对主要商品的活动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并对主要商品进行有效管理,以此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从销售地区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可便于管理者对销售地区的活动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并对这片销售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以此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从主要客户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可便于管理者对企业、产品服务以及物流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调整,以此实现产品服务以及物流成本的平衡,有利于节省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因此,将成本对象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可引导管理者从销售地区、主要产品以及主要客户三方面进行考虑,以此加强对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控制。

二、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主要编制模式

在对物流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时,重点在于对预算数额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来讲,不同企业的会计水平、核算水平以及物流管理要求都存在差距。因此,预算人员应结合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编制模式。

(一)直接编制法

就直接编制法来讲,这是一种将企业预算阶段中各项物流项目估测业务量以及定额指标作为预算基础的编制方法,并直接依照支付形态来确定物流项目成本的预算数额,再将预算数额依照物流项目的成本范围以及成本功能进行评估,以此计算物流项目范围成本以及功能成本的预算数额。但由于直接编制法存在较多缺陷,通常不选用直接编制法对物流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

(二)间接编制法

就间接编制法来讲,间接编制法主要用于具备全面预算管理能力的企业。在间接编制法的运用中,企业将物流项目的成本范围、成本功能以及支付形态作为预算基础,并依照以下思路进行考虑:第一,在对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各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数额进行有效分解,并计入至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制度中。第二,在对直接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直接物流项目归纳至对应的预算项目中;在对间接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特定参数作为物流项目成本分配的依据,并在不同项目间进行有效分配。就成本分配依据来讲,这是与物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的参数。企业可在遵循收益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可满足企业需求以及便于对成本预算进行考核的分配方案。通常来讲,可供企业选择的分配基础主要有:物流项目的工作量比例、物流项目的资金比例、物流项目的设施面积以及物流项目的人员比例。在实际成本分配过程中,以上分配方法各有优劣。因此,作业成本法是分配间接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最佳方法。第三,将以下分析结果作为基础,编制科学的项目成本预算表。

三、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不仅是一个计划环节,也是构建控制标准的环节。而预算执行则是依照预算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的环节,也称为预算控制。因此,管理者在对物流预算进行编制时,应有效结合预算控制的具体要求,对不同的物流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一)基于弹性预算法的编制

在固定预算法的运用中,预算人员往往将预算期内业务量的水平作为预算基础,以此来确定物流项目的预计金额。但固定预算法存在较多缺陷,如果实际业务量以及预算所依照的业务量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导致物流项目的实际数无法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在市场行情以及季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各月的业务量往往与预算所依照的业务量产生较大差异,预算人员也难以对成本预算的具体执行内容进行准确考核,这也就无法对物流项目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因此,要想对物流项目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就应选用弹性预算法进行预算。就弹性预算法来讲,这是一种根据物流经营能力、经营费用以及经营收入之间数量关系进行预算的方法。具体来讲,弹性预算法实质上就是在预算过程中,预先对预算期内各种业务量可能产生的变动进行预测,并制定一套可适应不同业务量的预算方案,以便真实反映出不同业务量需开支的实际费用。在弹性预算法的运用中,即便企业的规模以及业务量不断产生变动,预算人员依然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变动对预算数额进行机动调整,保证预算数额可真实反映出不同阶段下业务量需消耗的成本费用以及可获得的经营收入。因此,当预算阶段中实际业务量和之前所预计的业务量出现差异时,依靠弹性预算法也能准确计算出与实际业务量相符的预算数额,保证在将实际业绩以及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时,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预算人员在运用弹性预算法时,需将总成本按照使用性质分为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保证固定成本不会随着业务量变化而产生变动。例如,原先物流项目所需的活动成本为15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9500元,变动成本为5500元。当业务量减少时,且现有物流项目所需的活动成本减少至13500元,这时物流项目所需的固定成本仍为9500元,只需将变动成本减至4000元。因此,当业务量发生变化时,固定成本依然是原先设置的预算数,只需对变动成本做出相应调整,即可准确得出固定成本数额以及变动成本数额。事实上,弹性预算法可适用于任何预算项目,是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常用方法。

(二)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

在传统预算法的运用中,通常将基期阶段中各种业务的实际开支数作为预算基础,再对预算阶段中能够给费用项目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考虑,包括业务量规模以及业务量增减等因素,以此确定预算阶段中应变动的数额。但传统预算法容易受到基期的限制,往往难以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从而降低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而在零基预算法的运用中,企业在对物流项目进行预算时,无需考虑基期阶段内物流项目的开支水平,只需将零作为起点,对物流项目的开支数目进行考虑。通常来讲,零基预算法有三个步骤:第一,制定合理的物流预算任务。预算人员应结合企业在预算阶段中指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明确物流项目,并对各项物流项目制定一套合理的开支方案,以此明确各项目的开支费用。第二,对成本效益进行合理分析。预算人员应对各项物流项目的支出费用以及所得费用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结果去评价各项目的实施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物流项目的开展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第三,落实预算。在确定物流项目开展次序的基础上,并将企业在预算阶段中能够调动的经济来源进行分配,不仅要保证优先项目的费用需求,还要保证在预算阶段中各项业务能够协调发展。例如,当企业现有流动资金150000元,并要将农产品、工业产品以及生活用品进行运输,预算人员可分别将这三种产品的物流成本以及所得效益进行预估。如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为3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45000元;工业产品的物流成本为2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30000元;生活用品的物流成本为1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30000元。通过对比,我们能发现生活用品的所得费用与支出成本比例最大,由此可将大部分资金分配在生活用品的运输中。因此,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方法,可解决基期的限制问题,并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从而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三)基于滚动预算法的编制

一般来讲,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周期为一年,这是为了与会计年度进行配合,以便对执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但固定周期法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无法预测年度末期月份物流项目的开展情况时,企业只能通过大致估计来确定项目的开展金额,导致预算数无法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在预算周期的限制下,预算人员通常只对年度剩余月份的项目进行考虑,而缺乏长远考虑。对此,要想解决周期限制的问题,企业可选取滚动预算法对物流成本进行预算。在滚动预算法的运用中,可将一年内前期月份的项目预算进行详细分析,而一年内后期月份的项目预算可笼统概括。每结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时,可结合新情况将后期月份的项目预算进行细化。滚动预算法与固定周期预算法最大差异就是滚动预算法是连续不断地进行预算,而不是固定在某一时期内。例如,企业可将预算周期设置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企业可先对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物流项目进行预算,当4月至7月期间的物流项目完成后,可将预算周期延伸至2015年7月。如此一来,可保证每个月物流项目活动的成本预算工作有序开展。因此,滚动预算法能够满足企业持续开展业务的假设,使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及较强的连续性。预算人员可参照动态的预算条件对企业未来的物流项目进行全面考虑。与此同时,滚动预算法能够允许企业对项目预算做出修正以适应外界实际情况,以此增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合理性。

(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编制

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理念是以作业为核心,对作业情况进行动态以及实时的追踪反映,以此对资源使用情况以及作业业绩进行评价。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以作业为核心的预算方式取代了以实体为核心的预算方式。在作为成本法的预算理念中,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即为业务活动中所有作业所使用的全部成本。就作业成本法的预算实质来讲,就是将作业作为分配费用的理论基础,并引导预算人员关注成本发生的本质原因,避免预算人员过于注重成本结果。对此,将作业成本法与物流项目活动的成本预算相结合,能够帮助预算人员对预算差异的形成本质进行客观分析,也极大增强了物流项目的成本预算效果。与此同时,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作业是联系业务费用投入与业务费用产出的桥梁,业务资源可通过作业实现商品价值,企业物流项目的开展过程则是一种作业链的形式。因此,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项目活动预算体系的编制中,并通过作业中心来制定责任中心,避免出现经济责任以及责任不清等情况,以便于预算人员对间接费用进行详细预算。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把过程以及团队作为物流项目成本预算的控制点,并选取正确的预算方法。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是一项现代成本计算法,可为弹性预算法的体系构建提供重要依据,并具有对作业计量变化所导致成本变动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结语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可从成本类型、成本范围、成本形态以及成本对象入手,并结合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编制方式。依靠弹性预算法可准确计算出与实际业务量相符的预算数额,提高对物流项目的预算控制;依靠零基预算法可解决基期的限制问题,并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依靠滚动预算法能够满足企业持续开展业务的假设,使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作者:吴舒涵 林美萍 牟辉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新利,毛祖兰.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6):142-144,148.

[2]毛祖兰.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苏雪.基于精益管理的烟草商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周蕾.卷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纪小平.农业物流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43-144.

[6]高崇钧.一汽物流有限公司预算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张伟.基于项目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李文华.基于TD-ABC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马志远.顺达物流公司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李进.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业信贷;困境;对策建议

导言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说法,在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但是量大而质不优,要摆脱这种农业产业低水平的现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培育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17年底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2018年山东省农担公司在各县市区推动成立办事处,形成了农担办事处遍地开花的局面,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向逐步向基层推进。

一、县域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对于农业信贷担保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郭超峰《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选择》,认为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及整体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陈大琨《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的具体做法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朱旭东的《江苏农业信贷担保发展探索》中介绍了农担公司的主要业务品种和操作流程,该论文更多关注农担公司的运行情况,较少涉及学术层面的论述;王中琦《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例》,提出对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农业信贷担保的论文大多是从国家层面来研究的,文献总量少,整体水平偏低,且少有县域层面的关注。而县域是整个农业信贷担保运行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从山东省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来,在县域层面推进中的创新措施、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待完善山东县域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农担公司更久远、更深入的运行。

二、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地办事处的成立有助于破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化解农民抵押物少、农业信贷风险大的难题,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推动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主要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国有农(团)场中符合条件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及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单户担保额度一般为10—300万元,确保借款人实际承担的综合信贷成本原则上不超过8%,且不向客户收取保证金。担保费率方面,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担保费率不超过1%,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不超过1.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超过2%。省财政厅出台贴息政策,对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按人民银行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主体利息补贴。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为“三农”与商业银行之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三、县域农业担保业务分析

1.机构设立情况。2018年下半年,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驻宁津县办事处成立,同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宁津县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协调工作,牵头拟定农业信贷担保支持政策。县财政拨款500万元成立“鲁担惠农贷”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支付政府分担的“鲁担惠农贷”相关代偿。省农担公司、县财政、合作银行按照6:2:2比例对全县境内“鲁担惠农贷”担保贷款风险进行分担。2.农业担保业务流程。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县域业务流程主要有两方面构成:一是由银行推荐。合作银行前期先行对接各涉农项目,择优向县办事处报送,完成尽调初审等程序,合格的项目向省公司报送,完成审批手续后由银行放款;二是由政府推荐。有资金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乡镇提出申请,报县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复核后推荐至县办事处,完成相应审批程序后由银行放款。3.宁津县农担业务数据分析截止2019年7月末,宁津县“鲁担惠农贷”在保余额501万元,呈稳步增长态势。从每月新增担保担保额可以看出,2月份、5月份新增数量最低,7月份增长幅度最快。

四、宁津县对县域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探索性举措

宁津木器加工手艺自古就在工匠之间进行传承,全县共有家具生产企业3078家,从业人员达到4.7万人,形成了2个家具园区、7个特色乡镇、180个专业村的集群格局。宁津县农担办事处积极拓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范围,为宁津县农户量身打造了木器加工产业集群担保方案,主要集中为木材批发商、白茬加工户等对木材进行初加工或者服务于初加工的个体经营者或小型企业提供担保,其中木材批发商约有200户左右,白茬和成品加工户约有2600户左右。该方案将为宁津县从事木材初加工行业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在省农担公司的担保范围外为宁津县农户有效拓展了担保范围,更加贴合宁津县农户实际。准入条件如下:(1)宁津县域内从事木器初加工及服务于初加工的个体工商户或法人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包括木材批发商、白茬生产企业或加工户、白茬销售商等),持续经营两年以上。(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龄在18(含)—60周岁(不含)之间。(3)资信状况良好,贷款及担保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不涉及诉讼或诉讼已结案。(4)借款主体有固定经营场所或仓储空间。(5)符合宁津县政府环保政策要求。(6)提供佐证其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的原始单据,包括并不限于银行流水、购销合同、原始记账本、电费单等。(7)公司及合作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县域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面临的困境

1.县域农担办事处工作体系尚不健全。农担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宁津县办事处成立以来,虽然财政、农业部门鼎力支持,但由于对农担业务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农担业务对本县乡村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缺乏在农民群体中主动推广农担业务的认识,未能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2.银行开展农担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银行对推动农担业务并不主动,主要原因是农担公司成立前期在处理银行提交业务时,速度较慢,时间较长,银行与其合作的意愿不强;其次是县域信贷市场发育不足,缺乏优质项目,即使银行想投放贷款,但满足贷款条件的企业太少,造成了银行并不热衷开展农业担保业务。3.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具体到县域更是刚刚开展该项工作,针对于农担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农业信贷担保的法律出台,如针对农业担保物、征信体系等的法律法规均存在缺失现象。农业信贷担保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难以定责。

六、完善县域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议

1.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制度体系。建议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担服务体系,健全各成员单位联合办公体制,为农担工作充实工作人员;研究制定相关考核奖励政策,财政部门依据农担工作开展情况,对银行、乡镇和相关群体人员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农担工作积极性;引入无还本续贷机制,使农担工作体系更加健全。2.加强宣传发动推广力度。建议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是积极运用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等主流平台加强政策及产品宣传。二是通过全县动员大会、各乡镇培训会等会议进行业务宣传。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村内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担政策。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成熟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必须有配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利于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长效机制,因此,出台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郭超峰.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选择[J].资本与金融,2019(1).

[2]陈大琨.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4).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4

1中文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

作为记录、传播、交流科技成果的平台,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支撑部分。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具有发现、引导、激励、监督、评价、传播等作用[8],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成果为科技期刊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主体一般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技术创新主体一般为市场导向的各类企业等。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国内在技术和工程应用领域的进步其实相当依赖中文科技信息的传播。长久以来,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知识创新成果较受重视,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服务显得不足。科研人员对我国科技期刊在记录科技成果、培养人才、反映国家科技实力3个方面所起作用的认可度并不高[9],即中国科技期刊与中国科技并不同步。这种不同步也体现为3个方面:一是英文科技期刊未能向外全面展示中国的学术产出和学术贡献,二是中文科技期刊未能向内及时传播国内外的科研进展和科技成果,三是中国科技期刊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培养功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强化对前沿科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大众创新创业等的支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万众创新,鼓励产学研用协同等。中文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7版)的数据,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共1241种,其中自然科学类期刊344种,医药卫生类期刊250种,农业科学类期刊133种,工业技术类期刊514种。中文科技期刊拥有一定的刊数基础和质量基础,学科分布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在国内的传播具有语言便利,应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有效地支撑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也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源头。

2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中文科技期刊是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通过知识服务支撑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由科技期刊及其发展环境协同作用的服务科技创新的生态。信息、平台、服务是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知识信息是中文科技期刊的内容资源,也是服务科技创新的基础;数字出版平台可以有效集成和实现中文科技期刊报道科研成果、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发展等4大功能,提供服务科技创新的技术手段;知识服务是中文科技期刊革新发展模式、整合信息资源、助力科技创新的重点。期刊政策、科研评价和经营理念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期刊政策决定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科研评价直接影响到优质稿源的去向;经营理念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先级之争也会左右中文科技期刊的价值实现方式。面对平均载文量逐年下降和稿源流失降级的现实,如果能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吸引优质稿源的回流和反哺,会有力地促进中文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增强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经营理念贯彻于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需要健康的经营理念,平衡好读者、作者、社会和期刊从业人员等各方的需求。而科技创新也会给中文科技期刊以正向的反馈,为其输出内容资源和专家人才。

3系统运作模式探讨

在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的大势下,中文科技期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故鼎新,集群化管理、多媒体融合、多种经营方式并举等发展模式渐成常态。本节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有效提高中文科技期刊服务实效的生态系统运作模式。

3.1依据期刊定位分层次服务科技创新

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可以从3个层次展开:第1层次,引领基础研究和学科领域的均衡发展,支持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第2层次,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推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第3层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工程应用。通过邀约专家对国内外重要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实时科技动态;以专刊、专栏、专题的形式集中报道学科领域研究进展;面向重大需求和研究热点,向一线科技工作者组约稿件,刊发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构建学术交流网络平台,参与组织学术研讨;进行学术资源的科普推广等方式,可以深度服务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刊发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是中文科技期刊的传统职能,依托或协同学术机构和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组织研讨、会议和培训等是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其他重要形式。构建面向科学研究、面向工程应用、面向知识普及、面向技术培训等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可以使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最大化。

3.2基于数字出版平台实现科技信息资源集中管理

数字技术不但改变了出版形态,也扩展和丰富了期刊内容,数字出版使科技期刊在数字信息环境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10]。数字资源在制作、获取、传播过程中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性,易操控、易搜索、易挖掘。数字出版平台可以集成内容存储、信息、资源管理、交流互动、用户服务等多种功能,便于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学科期刊集群化是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刊群数字出版平台集中学科领域内各种信息资源,如科研论文、技术报告、专家人才、科技资讯、行业动态、会议研讨、展览培训等,使专业期刊出版平台同时成为服务于科研和产业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11]。数字出版平台宜围绕学科特色建设内容,有明确的目标用户群,减少冗余信息,精准服务。此外,应重视翻译推介国外科技前沿动态,弥补中文科技期刊内容的不足。

3.3通过融合发展丰富知识服务内涵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可以实现研究与交流、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12]。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不仅带来阅读载体的变化,也使学术内容的呈现方法更加多样,学术交流的参与形式更为便捷,学术价值的多维挖掘更具广度。学术成果由专业出版媒体与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合作推广,通过知识加工形成浅阅读内容与深阅读内容的交互,可以扩展知识服务对象,使科技期刊的用户由科技工作者延伸至普通民众。发展融合出版与传播,强化功能的交互并行,能够丰富知识服务的内涵,提高科研成果的可及性和可读性,方便成果的转化利用和知识的普及,更好地实现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4发展策略及建议

4.1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稿源建设相结合

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无论是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中文科技期刊可将人才培养同稿源建设相结合,使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科技期刊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主要为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他们的科研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学术影响力也不如卓有声望的资深专家;但这正是中文科技期刊应该重视、培养和发掘的作者群。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都是一种思维训练,相辅相成。青年作者初出茅庐,科研思维可能尚不成熟,科技期刊可鼓励和配合审稿专家,引导作者凝练思路,把握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同时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帮助作者完善结构,规范语言,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青年作者身处科技创新第一线,通过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与审稿专家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更好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才的成长是逐步递进的,中文科技期刊需要充分发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促进科研梯队的建设,并持续关注和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吸引他们为科技期刊服务。美国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对年轻的物理研究者始终给予大力扶持,1901—2000年的67位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64位曾在《物理评论》上发表过文章,人均63篇,且首次发文时年龄大多在20~30岁[13]。《航空学报》积极深入航空、航天科研与生产一线进行学术交流,举办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讲座,丰富了稿源数量,提升了稿源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出版专刊和专栏,引导学科发展,成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平台[14-15]。

4.2以开放、共享、融合的理念推行科学普及

信息时代,科学普及的意义不仅在于扫除知识盲点、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也在于扩大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加深公众对科研工作及科学探索的理解,推动科技成果跨学科、跨行业应用与转化,以及在实际层面改善民生。科技期刊主导推行科学普及的优势在于知识信息的严谨、可靠、可信,融合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于一体,可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开放、共享、融合的理念推行科学普及,可以充分体现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医学专业期刊为例,其在报道科研创新成果之外,也承担着推广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16]。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从医学常识到前沿临床技术乃至最新药物试验等,他们都有潜在的或现实的阅读需求。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中国的医学专业期刊也刊载了大量的有关临床报告、诊治指南、病例统计等内容的研究论文,这些学术成果不但能指导执业医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对普通公众的知识结构也是有益的补充,有利于公众在保健、就医、护理等方面的充分知情和合理选择。学术成果以开放共享的形式服务于众,既能促进学科发展,也可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

4.3落实中文科技期刊的转型保障措施

科学是开放的事业,开放共享是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中文科技期刊主要服务于国内科技发展和国家建设,社会效益的优先地位是明确的;但是,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中,经济效益也是需要考量的指标,尤其在缺少政策扶持的情况下,需要平衡期刊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我国对于科技期刊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的认识尚不统一[17],因此在经营理念上也有分歧。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资助、版面费、发行费、增值业务和广告业务等,其中版面费是大部分期刊维持生存的主要收入。若取消版面费,期刊内容完全开放共享,则中文科技期刊一般只能通过国家资助以及拓展增值业务和广告业务的方式获得发展经费。因此,中文科技期刊的顺利转型还需要期刊管理部门统筹安排,落实保障中文科技期刊权益的具体措施。

4.4探索多元的期刊评价模式

作为庞大的期刊体系,中文科技期刊必然呈现差序发展的格局,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服务宗旨的科技期刊采用同一种评价模式是不尽合理的。因此,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探索多元的期刊评价模式有利于中文科技期刊整体健康发展。胡升华认为,不能以文献计量代替科研评价,科研评价体系至少应包括3方面内容,即学术贡献指标、专业能力指标、社会影响指标[18]。类似地,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也不能单独以文献计量评价,科技期刊在发表科技成果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科均衡发展、科技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都应纳入科技期刊评价范畴。希望科学计量工作者能够不断探索科学衡量科技期刊价值的评价体系,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客观指导。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5

一、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综述

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技术、成熟规范的法制和出版环境,为国际科技期刊发展形成先进市场化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国外科技出版集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借助全球网络化的营销扩张影响,进一步提升国际科技期刊在全球的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版业的行业融合不断深入,大多数国际科技期刊也进一步转型升级。首先,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快速普及。一些国际科技期刊对期刊电子化探索比较早,2007年起,数字期刊就已成为其出版的主要形态。一些大型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甚至以最快的速度顺应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比如爱思唯尔,其2015年的财务年报数据中就显示,数字化业务已经超过70%,纸质业务仅占15%,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已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70%,与之对应的纸质期刊收入则逐年萎缩。随着国际科技期刊电子化的普及,期刊不再是传统的期刊出版商,而是转型为新型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提供电子化的期刊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决策方案。其次,科技期刊集团的平台化发展飞速。因为期刊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获取最新信息资源的方式也随之改变。期刊出版商从传统的“期刊+论文”开始向“数据库+论文”的方式转变,更多的学术成果通过在线的搜索就可以被找到和阅读,这种趋势促使国际科技期刊开始平台化建设。同时,为了让数据更加全面,让期刊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大型的科技期刊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国际并购等方式扩大自身的数据资源。比如,爱思唯尔收购帕加蒙出版社、北荷兰出版社、美国学术出版社等,施普林格收购博思软件等。最后,科技期刊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国外科技期刊在出版集团的统一管理下运作,专业分工细致,有利于专业化与集群化发展。比如,以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等为代表的科技出版集团就在不同的领域发展。爱思唯尔出版的科技期刊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与护理方面等学科领域,著名的期刊有《柳叶刀》《细胞》《事故分析与预防》等;施普林格学科涉及范围包括生物医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数学等,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自然集团则主要出版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领域的期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顺应时展的电子化应用和平台化、专业化的经营策略。

二、国际科技期刊发展模式分析

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特别是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主要面向科研学者、高校机构、普通读者等群体的办刊模式;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与大型出版集团、专业协会、业务期刊等联合的出版模式。细致研究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其无论是严格的编审制度、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是专业化的定位、产品集群化的发展,都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严格的编审机制保障期刊质量

国外科技期刊在编辑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为第一要务,技术把关居第二位。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点环节,是决定稿件录用的重要依据。成立于1880年的爱思唯尔,组建之初,编委会就奉行独立编辑的原则,以保证出版物的高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爱思唯尔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吸纳其他优秀期刊,进一步扩大稿件来源。在保证稿源的情况下,爱思唯尔为了保证期刊文章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对编审的要求非常高。数据显示,与爱思唯尔合作的编辑有7000多人,编委有7万多人,审稿专家30多万人,拒稿率平均在55%左右。爱思唯尔的编审机制通常包含同行评议、专家审稿和重复审稿等环节。同行评议是国际科技期刊编审机制的特征之一,即收到稿件后会先经过预审,让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同行人员进行评议,这些评议意见不能决定稿件的录用,但是其相关建议可以大大缩短审稿时间。经过同行评议后,稿件将经过专家评审。专家是稿件研究范围的权威人士,其对稿件的研究背景、学科进展、应用前景等方面给予评估,同时对稿件的原创性进行判断,得出针对性的审稿意见。通常国际科技期刊的专家评审成员往往分布在不同国家,有时会存在一篇稿件同时在几个国家审阅的情况。这也正是爱思唯尔外部编辑和编委会重要性的体现。在爱思唯尔,论文的发表完全取决于外部编辑与编委会,他们依据论文的研究问题和方向、新颖性等进行决定。正是如此高要求的编审机制,才确保了期刊优质的内容,从而为爱思唯尔赢得了全世界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认可。《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多年如一日地如实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成果。《自然》的一切决策均是由编辑做出,其不设立编委会,这样确保了期刊所采用文章的编辑标准更加统一,让期刊真正独立于任何一个科学团体或者机构。《自然》的论文在提交后会首先被送到熟悉该领域的编辑手中,由编辑判断文章的立场、科学意义等问题,期刊参考科学顾问和其他编辑的意见后再决定送审。这样的流程筛选,会有50%的稿件被直接退回。送审后的文章再由编辑根据期刊稿件标准,参考审稿意见进行取舍,保证了审稿的全面性和学术性。

2.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应用

国外科技期刊在重视内容高质量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缩短发表周期。因为科研成果的首发时间基本是以发表日期为准,国外科技期刊通常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新成果、新技术、新观点等发表在自己的平台,让它们尽快与读者见面。国际著名科技期刊中周刊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有些科技期刊已向半周刊的方向发展。比如,澳大利亚的《世界药物新闻》基本每年出版100期,韩国的《医学新报》每年出版104期。时间上的缩短一大部分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科学》就曾经组织过对有关艾滋病血液检测实验结果的重点报道,从搜集信息到核对实验结果,再到组织专家评议、整理成文、修改补充、录入排版、,全程不超过20个小时,引起了极大关注。施普林格已经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集团之一,每年出版2400多种学术期刊、7000多种图书。施普林格的经营范围中,除了科技期刊,还有网络科技期刊。施普林格十分重视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早在1995年就推出世界第一个电子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还将所有出版过的科技期刊完成数字化转换,目前基本完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施普林格建立的全文数据库可以查询到2000余种科技期刊,可以搜索到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出版的科技期刊和文章,可以说,施普林格是最早提出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将已发表的科技期刊成果电子化是基础,随后为了适应先进的现代化出版方式,施普林格还提出了“数字优先出版”的模式,这种全新的出版模式让更多更新的科技成果以更快的速度发表,让全球范围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爱思唯尔作为全球最大的科学与医药信息出版商,其在1997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出版平台、整合科技期刊资源和对内容产品进行价值重新挖掘等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研发数字产品,为客户和科技学者提供一站式信息获取平台。现在爱思唯尔每年网上销售科技期刊收入可达30亿美元,实现了数字内容资源的经营发展。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让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有更加丰富的呈现形态和内容。与传统科技期刊内容多集中于文字、图标等不同,数字化期刊的内容可以将图像、音视频进行动态播放,《科学》《自然》等国际科技期刊都推出了多媒体数字化出版模块,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表现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些透明度低、细节难以获得的科技实验过程,可以让相关学者直观形象地看到实验过程和细节,这既丰富了展现形式,也可以验证已经的科技成果,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3.期刊专业化发展模式

国际科技期刊在做好期刊定位和电子化发展的基础上,还会以办刊宗旨为基础,通过严格的编审、全新的策划和精准的运维等系列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期刊专、精、深的特点。这里的专业化主要是指科技期刊内容的专业化。一是新办的科技期刊专业性强,通常仅涉及单个学科领域。比如施普林格在1997年新创办了27种科技期刊,却只涉及29个主题学科,且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期刊。其建立的数据库提供了1926种全文电子科技期刊,包括医学、生命科学、材料学等21个学科,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二是将原来综合期刊分拆为专业性集中的科技期刊。比如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涵盖了自然科学的绝大部分领域,其出版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期刊,主要包括研究类月刊、综述性月刊和临床医学类月刊。1996年,自然出版集团将这三类月刊分为《自然生物技术》《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化学生物学》《自然遗传学》《自然免疫学》《自然神经科学》等,以集中突出专业性。三是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突出科技期刊的学术专业化。比如爱思唯尔就将其发展方向定位为科学技术和健康科学两大部分。其中,科学技术涵盖生命、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提供包括科技期刊、专著、教科书等的印刷版本和在线版本,如《材料加工技术》《碳》《电化学通信》等;而健康科学则主要服务于医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提供医学科技期刊、书籍和参考资料等信息服务,如《柳叶刀•传染病》《柳叶刀•神经》《柳叶刀•肿瘤》等。明晰的专业定位为爱思唯尔在科学技术和健康科学两大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4.产品集群化发展的趋势

科技期刊市场的竞争激烈,单种科技期刊很难在所有的专业领域都占据优势,这就要求科技期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集中精力从事某一科技领域的出版业务,在专业的科技领域形成出版规模,进而转化为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因此,产品集群化是国外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科技出版集团与专业协会、非营利机构、科研教育机构等的合作,对机构进行收购或者兼并等。通过集群化的发展,科技出版集团拓展了科技期刊涉及的领域、品种和规模,也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施普林格为例,施普林格出版的图书、期刊等出口贸易占其总收入的60%,产品集群化是该集团的主要经营策略之一。除了在德国以外建立生产基地,施普林格还通过专业出版合作的方式,与世界很多国家的科技学术期刊建立合作关系,如与Humana、BMC等生物学、生命科学领域知名出版社合作,增加了相应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爱思唯尔通过兼并收购具有较高声望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并购美国哈考特出版集团进而创建《病毒学》《肿瘤学》等,收购了Pergamon、North-Holland、AcademicPress等多家知名出版社,增加学术期刊数量,进一步巩固其在世界医学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启示

国际科技期刊已经实现了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运作,产品内容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平台化,具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科技期刊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整个科技出版行业进行整体考虑,不但需要各个学科领域专家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统筹,从科技强国的战略角度提供良好的竞争氛围。科技期刊本身则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目标,在期刊定位、规模化经营、国际化操作等多方面努力,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

1.明晰的科技期刊定位

国外科技期刊的成功案例都显示,只有集中资源在某一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才更加容易形成科技期刊内容专业化的优势。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科技期刊由高校学报发展而来,大多是综合性期刊,内容上的综合性曾在一段时间内饱受争议,在市场化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综合性期刊的劣势愈加突出。从长远发展谋划,我国科技期刊应明确期刊定位,凸显各科技期刊内容的特色性、差异性,这样才能尽快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科技期刊应通过探索现有的优势资源,找准切入点,明确期刊定位,突出科技期刊本身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专题性,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刊风格,进一步争取高端作者和专业读者。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6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告;营销;经营;科技期刊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带动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的广告营销和经营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媒体时代,由于各种全媒体技术的冲击和读者阅读期刊习惯的改变,科技期刊需要转变传统固有的经营和发展模式,都需要全面地进行各种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使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当前的全媒体环境相适应,不断地开发和拓展科技期刊新的营销方式,如各种数字期刊、网络期刊、手机客户端等,这样有助于科技期刊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全方位地适应科技期刊各个消费群体的阅读和使用习惯,让期刊上刊登的信息能更精准地进行传播和扩散。广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期刊的经营收入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1]。科技期刊刊登一定数量的广告不仅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且广告本身对期刊来说也具有显著的宣传作用[2]。因此,做好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广告营销及经营尤其重要。本文对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广告营销和经营提供一定参考。

1科技期刊的广告营销策略

以往的科技期刊广告主要是在纸质刊上刊登广告,有的期刊也可在电子刊或期刊主页上开辟广告业务[3],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告客户的需求,但很多学者认为科技期刊的广告营销模式单一,广告营销需要改进[4-5]。在全媒体时代下,各种类型的工具都会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广告营销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学者曾对此进行了论述[6-7]。然而,随着全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行模式仍有一定的变化,现介绍如下。

1.1科技期刊的传统纸质版广告的营销模式目前,国内的十几种科技期刊可能属于同一学科,导致各个科技期刊之间竞争比较激烈,每种科技期刊上能刊登的广告数量增长缓慢。在全媒体时代,国内各家纸质期刊的发行量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适应当前新环境,每种科技期刊的纸质刊物阅读都应该采取能够吸引更多读者阅读的各种表现形式,如科技期刊可以在纸张的规格选择、印刷的质量方面、装帧的精美度等进行有效改进,这样就可以使得科技期刊的纸质版也能让读者阅读起来感觉更为舒心和高兴,尤其是对于一些科技人员来说,他们往往还会收藏自己喜欢的部分期刊,有时间的话还会经常翻阅,这也是许多广告商在科技期刊刊登广告的主要目的。有的期刊还会在纸质期刊中增加很多软广告,而软广告可能会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软广告在科技信息内容上、广告板式设计等方面与科技信息更为相似,也会显得其广告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学术性,使科技期刊刊登的那些不能吸引读者阅读的信息内容以另外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此外,纸质期刊携带起来十分方便,这就能够帮助期刊广告的传播范围得到明显的扩大,扩散速度加快。

1.2科技期刊网络版广告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和全媒体环境下,很多科技信息内容都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期刊,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也应该与网络有效进行结合,这样可以使得科技期刊传播速度明显变快,而且覆盖面也会大大地增加。因此,国内很多科技期刊都建设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同时在其网站上也专门介绍了各自的广告营销范围和主要措施。在网络期刊中,广告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科技期刊广告与网络平面的有机结合能使广告具备较强的视觉感知效果,吸引更多广告项目,如可吸引作者和读者注意力的各种视频、动画等,还可以帮助它们补充相关的网络链接,这样更能明显扩大阅读量和下载量;另外,还能够在网络中链接一些能够在线互动的网络游戏,如各种有奖问答、对某个话题进行专题讨论,答题比较好的读者能够较其他用户提前阅读科技期刊的内容。通过以上模式的开发和使用能够有效帮助科技期刊的读者之间、读者与编辑之间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科技期刊的信息。

1.3科技期刊电子刊的广告营销模式在各种全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方式也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形成自己的电子期刊,把期刊上刊登的科技论文转化为数字化模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阅读,尤其是能够帮助读者在线上与线下都很容易地获取科技期刊上刊登的内容;与纸质期刊相比,电子期刊中还能够加入一些新鲜的阅读元素,如把部分文字内容加上图片进行解释和说明,补充各种其他的视频、音频、声频等表现形式,这样就可以把传统纸质阅读中的“静态化”形式改变为更能吸引读者的多样化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会显得科技期刊广告的植入更为合理,广告中的各种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在电子期刊中出现也能帮助吸引一部分读者来阅读期刊,使他们可以对期刊的电子内容更感兴趣,更愿意参与和阅读科技期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期刊中如果广告量较大,则读者在下载内容时速度会变慢,尤其是很多内容下载会导致下载速度较慢,出现耗费读者用户较多流量的缺陷,这些都是国内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化后需要及时考虑的问题。

1.4科技期刊手机阅读版的广告营销模式手机以前是仅仅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进行联系的工具,后来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增多,利用手机阅读各种信息成为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在信息传播速度中利用手机进行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把编辑、出版的各种信息内容及时向手机用户定向发送,可明显提高手机用户阅读科技期刊各种科技信息的效率,但其不足主要表现为手机的屏幕一般较小,存储容量也往往有限,有时还受手机网络速度的影响等,这就造成读者和作者利用手机进行期刊阅读的模式多数表现为“快餐式”与碎片化阅读,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把科技期刊中的科技信息进行相应的精简和压缩,按照大多数手机的容量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够帮助手机用户提高阅读期刊各种科技信息的速度和效率。目前,在科技期刊的许多广告中,有的是利用软文进行广告营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主要是对产品的某一功能或使用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同时增补一些让读者感兴趣的文字以及图片等内容,使得各种科技信息更加引人注目,这对科技期刊中广告的开发和经营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此外,从当前科技期刊的阅读群体来看,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信息阅读的多数年轻人,他们对手机的依赖都非常大,而且现在的手机都便于携带,所以在科技期刊信息的阅读模式中,不管是科技期刊还是广告商,都可以针对年轻读者增加能够实时互动的表现形式,从而更能明显增加广告的点击率和广告效果。

1.5科技期刊的微博、微信及抖音平台的广告营销模式自微博应用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和广泛普及,在国内的影响力已无以比拟,微博广告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微博具有立体化、高速度、快捷性的特点,现已吸引了许多用户;在微信平台上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使广大受众能够充分了解这些信息详情,产生购买或咨询意愿,微信广告正是依靠大众的力量,让公众在信息接收者、者和转发者之间自由转换。社交关系网的互动传播为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快速扩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8-9]。多数科技期刊都开设有各自的微博、微信和抖音平台。科技期刊可以把广告同时在本刊的微博和微信平台添加上,可以在主页上显示,可以在留言处显示,也可以在论文下载时显示。这种广告营销模式目前国内有些期刊已经开始尝试,不仅增加了期刊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期刊的社会效益。抖音作为时下最火的短视频APP之一,一经上线便迅速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目前,国内期刊以期刊名称为用户名开通抖音短视频账户的不多,已开通的可以将本刊的选题重点、用稿方向、栏目介绍、活动策划、期刊特色、写作方法等内容录制成短视频上传至平台,帮助读者把握期刊动态和选稿偏好,另外也可以在抖音账号精心高质量的广告有奖短视频[10]。

2经营科技期刊广告中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国内有的科技期刊不愿意开展广告经营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所刊载的广告内容会影响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会降低期刊的层次,甚至不小心刊登出虚假广告会严重影响期刊的正常出版和发行。因此,如果科技期刊开展广告的经营,需要编辑部配备了解广告相关事务的专业人员,同时,各个科技期刊的负责人也要加强对广告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和监控,避免刊登广告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麻烦。

2.1广告经营范围明确,广告产品质量较高从好的方面来说,科技期刊进行期刊广告经营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为本刊的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接触本学科、本行业内各种科技信息的新渠道,其刊登的广告内容也可能成为现在常规文献的有效补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期刊刊登广告必须坚持行业相关性的首要原则,必须面对特定的行业和系统作相关的广告业务,使期刊读者的需求与期刊上刊登的广告宣传的产品一致。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减少读者对于科技期刊刊载广告的反感。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科技期刊上所刊登的各种广告都应该是各种精品的品牌形象广告。国内科技期刊的负责人首先要了解有刊登广告意愿的各种客户商的背景以及他们要刊登广告宣传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避免在科技期刊上刊登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广告,否则读者会把阅读广告产品的不好印象也同时等同于刊物本身。虽然短时间来说,科技期刊把广告经营产品范围进行限定导致科技期刊编辑部广告人员开展广告业务比较困难,也可能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从科技期刊今后长远的发展来讲,树立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则显得更为重要,以后更会得到广告商和期刊读者的认可和接受。

2.2严格执行广告合同制度目前,对于国内很多刚开始开展广告经营的科技期刊,做第一个广告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科技期刊广告从业人员费了很大力气与广告商商妥了一个广告,却因为有的广告商碍于其他情面只是在口头上同意在科技期刊上刊登广告,科技期刊广告从业人员也没有检查待刊登广告的各种相关材料,就在自己期刊上直接刊登了,这明显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现在很多广告商由于没给期刊编辑部签订合同,即使科技期刊给他们刊登了广告,但最后广告商却不给科技期刊支付费用,甚至如果刊登了虚假的、违规的广告,往往也是科技期刊本身自己承担全部的责任。因此,科技期刊的广告从业人员一定要在与广告商签订广告合同前,自己严格审核广告相关的各种证件和文本等资料,谨防科技期刊在刊登广告过程中受骗及上当。

2.3规范广告内文和表现形式任何广告都应当是真实的、合法的,中间不得含有任何虚假的内容和信息,也不能欺骗和误导国内的消费者,这是各种广告进行的基本原则,而科技期刊刊登广告时同样要自觉遵守。但是,有时候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对于广告内文中存在的不明显问题可能会忽视,对科技期刊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较轻的会对科技期刊进行罚款、检查,严重的甚至要求科技期刊进行停刊整顿。但是,国内科技期刊的负责人也不能因此不开展广告业务经营,只要掌握广告业务基本的审查原则与相关标准,就能够不让科技期刊本身出现以上惩罚措施。

2.4执行期刊广告资质审核制度。目前,对于国内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的科技期刊,都必须按照《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要求,将期刊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印在版权页上,或者可以印在期刊的封底页面;还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期刊必须定期向期刊所在地的工商部门送交刊登广告的科技期刊样刊,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检查。而对于那些核准登记后1年以上,但科技期刊没有开展正常广告经营业务的,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责令该种科技期刊办理广告经营的注销手续;如果该科技期刊拒不办理,工商管理部门则应核销其《广告经营许可证》。

2.5避免广告工作冲击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科技期刊虽然需要聘请专业的广告人员来经营科技期刊的广告业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广告人员的工作不能影响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独立性。科技期刊编辑部则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各种稿件的录用都要按照学术标准进行录用,科技期刊的编委会也会对此进行把关,不能够受广告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影响。内容和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刊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科技期刊才能得到更好的作者、更多的读者支持和拥护,进而赢得更多广告商愿意在期刊上刊登广告,绝不能为了目前的一时经济利益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7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3.1村镇银行的作用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3.2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存款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闲散资金少,在吸收存款方面比较困难。其次,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方便、快捷和多样也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成立,面临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

(2)贷款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村镇银行面对的放贷需求较大。由于保险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村镇企业早已被传统商业银行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所以村镇银行无疑成为大批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金限制,服务区域受限。这使得村镇银行不可能拥有大集团客户。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仅超过底线。

(3)竞争力方面的问题

因受到业务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业务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与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即主要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等。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金融网点和固定的客户群。而村镇银行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大多数客户还采取观望态度,,因此村镇银行在竞争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4)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4.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2010年3月22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乡银监局批准,河南新乡新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市场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百姓。目前其人员还未全部到位,业务还未开展。

5.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不明朗;(2)资金短缺;(3)人员素质问题;(4)盈利能力

5.2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缓慢;(2)新乡市地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经济不发达。(3)专业人才大都流向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4)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农户及中小企业,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

6.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可以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营业税、所得税、分红、进入“门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进行融资,解决村镇银行创立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对村镇银行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是,政府不当干预也是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以使其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不能够单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2)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

首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其次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村镇银行内部的各种责、权、利的关系。再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方便存款人查阅。应建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大。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

村镇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农户和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该地区,在开展信用审查时除了审查财务数据外,更关注借款人的个人情况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够与大型银行抗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

针对农村金融风险较大和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首先是外部监管,即要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管,鼓励存款人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其次是专职监管,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及时;最后是内部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行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

7.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一)绪论;

(二)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三)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四)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六)研究的结论

8.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案例,对当前我国构建科学有效和谐的村镇银行体系给予系统地研究。本课题首先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系统地分析。接着,针对作为特殊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给予剖析。再者,对作为农村经济金融流通形式的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和地位作用给予分析。最后,根据现代全球经验发展趋势和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新乡村镇银行、河南村镇银行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9.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研究视角,一点带面的对河南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与研究。论文主要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予分析,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典范,对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特征、作用给予详细分析。同时,在科学辨证分析其经营管理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以及存在的困境给予分析。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寻求未来发展的良好对策。本研究课题以河南新乡村镇银作为研究案例对我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给予研究,在河南银行业发展中是一种创新研究。

10.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创新之处

本文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研究的视角较新,本文主要是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从新乡市的角度来研究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支持问题,而国内外文献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区域性研究较少,大多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的宏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的观点较新,从多角度构建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有:(1)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之处;(2)如何构建整体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11.预期目标

本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有:(1)农发行新乡市分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信贷投入的意见;(2)研究的理论成果既要符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客观规律,又能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提供科学的理论、实证与政策支持;(3)论文研究水平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高要求。

12.可行性论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支持粮棉油收储向多方位、宽领域支农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向现代银行体制的转变,农发行新乡市分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三农”工作的政策方针,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支持粮棉油收购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乡市新农村的建设。新乡市农发行作为当地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将构筑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新乡市农发行按照总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结合新乡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新乡市农发行信贷支持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人在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工作多年,对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的业务情况比较了解,本人已经收集了大量与论文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对于论文的写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结论

业务经营论文范文8

关键词: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首先分析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的管理策略,希望对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资产范围较广,资产规模较大,所以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风险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很多电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十分巨大,不仅影响企业的资产效益,同时对社会经济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往往处于满负荷高负荷的状态,如果电力企业运行出现风险问题,就会导致电力供应和社会发展出现影响,而且电力企业风险往往较大,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出现风险进行资产保险,所获得的保险赔付款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恢复重建,有效缓解财产风险对电力企业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为了有效规避和减少风险危害,必须要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资产保险,确保企业长足健康发展。

二、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

(一)保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财产进行保险,企业的资产保险费并不是一种额外支出,而是企业在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预防未来潜在风险的一种投入,当前形势下部分企业仍然将保险费当做一种额外支出,企业管理者的资产保险意识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保险意识和企业管理责任心,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资产管理协调难度大,进而加大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难度

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的资产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企业资产管理难度较大,一些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规模较大,另外一方面企业资产管理往往与多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组织调度难度较大,这种资产管理和财产保险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很容易导致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最终会影响资产管理和资产投保的数据真实性,导致后续的资产理赔和管理范围存在出入。

(三)缺乏有效的财产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形势下,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资产保险涉及到的方面较广,企业的资产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往往千差万别,部分企业在进行资产投保和索赔等具体保险业务依然采用的是手工收集数据,这种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资产管理和保险的效果。所以企业加强财产保险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部分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往往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工作开展受到较大限制。在加上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性较高,部分企业内部并不具备这种专业性技术团队,影响了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一)选择适合企业的财产投保方式

电力企业资产涉及规模较大,电力管网和电力设施以及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都属于企业资产范围,所以在进行资产投保过程中,要选择数家保险实力强的保险公司共同承保,这样可以保证当企业出现资产风险时,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另外在进行投保过程汇总要保证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实力的保险公司进行共保,更好的缓解和转移风险。一般来说,财产保险机构和公司众多,在选择投保方式中要积极对各个投保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考量,通过对保险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择优选择,更好的控制资产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以确保保险费率的合理性,让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实现更大的财产保障。

(二)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确保保险条

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要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正确和系统分析,针对电力企业的技术和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力企业经营资产,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保险条款,从而有效为后续的资产保险打好基础,同时在资产保险中要包含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比如电力运行险和机损险以及机损险和供电责任险,制定这些覆盖面广的保险条款,可以确保企业资产保险投保更加契合自身电力企业发展需要。

(三)建立健全财产保险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进行资产投保要结合企业自身资产建立健全资产保险管理制度,尤其要对企业子公司和各个组织职能部门的资产进行归档管理,将企业资产保险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协管部门。企业进行资产保险要结合专业职能进行明确职责主体,不断完善企业资产保险制度基础,结合企业具体经营业务规范企业经营业务流程,有效从自身出发,强化企业的资产风险防御能力。同时还设定大面积灾害保险服务应急预案,从自身出发规避和缓解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灾害影响。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企业资产保险工作要结合企业资产规模和资产状态不断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有效利用企业资产信息数据库资源,对企业资产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索赔,重点跟进企业索赔,有效缩短资产风险索赔时间。对此企业要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召开相关的企业资产理赔协调组织会议,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资产风险理赔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发现资产风险理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研讨解决方案,积极跟进风险理赔情况,尤其要加强与承保公司之间的联系,在各个索赔阶段进行跟进,确保把企业资产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抓好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

企业进行资产投保,要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情况对企业资产投保规模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邀请专业的电力专家和承保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进行防灾防损检查,对企业资产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要对各个风险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专业详实的风险防灾止损报告书,从而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参考,也能够帮助企业从自身出发减少企业资产风险。总体来说,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在把握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上,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积极采取选择适合企业的财产投保方式和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确保保险条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建立健全财产保险管理制度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抓好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宏.我国企业保险体系的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7(02).

[2]沈钦松.浅谈发电企业财产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02).

[3]王伟.企业财产保险行为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3(07).

[4]王伟.试论企业财产商业保险管理———胜利石油管理局商业保险管理剖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