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组织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组织意见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1

一、注意教师的理念建构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应学习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建构合作学习的理念。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合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必须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小组的成功。只有当小组成功时,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他们各自的目标。它创设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激励孩子主动学习,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培养孩子平等、合作、竞争的意识。

3. 教师应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低下头,弯下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二、注意学生的愿望冲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愿望要去参与合作学习时,合作小组的组建才有必要。合作小组组建前,我们要激发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冲动。可采取以下方法:

1. 通过故事,如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对学生加以引导,探讨合作的话题。

2. 通过活动,让学生尝试合作成功的快乐。如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帮助一个同学等。营造相互帮助,密切配合的合作氛围。

3. 做好后进生和优等生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促使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三、注意成员的配置科学

合作小组成员的配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硬件,我们要科学配置,合理安排。

1. 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尽量为偶数。

2. 各组实力相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上、中、下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3. 成员分工合作。选出组长、主持人、记录员、统计员等,使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注意方法的培训指导

合作小组刚组建时,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不够默契。再加之对如何合作还不会,教师要耐心地加强方法指导,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1. 对组长的培训:教会他们首先以身作则,并教会他们如何激励组员,调动全体组员的积极性。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并汇报交流,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如何正确评价成员的表现。

2. 对组员的培训:教会他们为小组争光,履行自己的责任,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使小组成员关注采纳自己的意见等。

3. 对家长的培训: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关注学生在生活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注意制度的激励保障

我们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1. 建立完善的评价量表,课课有评价,天天有评价,处处有评价。

2. 建立完善的评比制度。小组内评比领导之星、发言之星、进步之星等,全班每周评比优秀学习小组。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2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38

On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Tao[1], YANG Qiang[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2] Preparatory College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core of the value of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ccessors and builders of the socialist nation, its value orientatio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ause and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The artic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three advocate" theme class activities in an empirical way to explore ethnic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tatus quo, for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与行动导向。①民族高校大学生具有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等特殊性,其中难免出现偏移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念模糊淡化等现象。②然而,目前关于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的研究尚少。因此,探讨研究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的特点更有助于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方法。

1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了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状况。该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认知程度与践行效果等核心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对400名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近 60% 的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然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基本原则及践行路径难的理解与认知显得不够准确与深刻。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理解最深刻的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发现,频次较集中在8项价值观:爱国、自由、平等、和谐、诚信、富强、民主、文明;其中关于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对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诚信有更广泛和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在对民族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发现,民族大学生对对教育方式的认同度偏低,部分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日常行为以及价值取向上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表面层次上,并没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本次调研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16个班级紧紧围绕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开展了辩论赛、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民族运动会、我和国旗合个影等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活动,通过形式新颖、全员参与、亲身体会的活动,民族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普遍反映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了更大积极性与主动性。

2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知与践行的原因

2.1 内部因素

当今,民族高校大学生与其他95后大学生一样普遍以利益至上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由此产生了自大自我、追名逐利的思想意识,甚至出现道德缺失的行为举止,③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经历由直接利益层面的认同逐渐发展到理想信念层面认同的这样一个过程,④一方面部分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随着民族高校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缺乏统一性,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内容更为熟悉和了解,而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利益关系不太大的内容较为生疏甚至不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不断地将认知转变为践行,大部分民族高校大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由于民族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影响,部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往往与他们的价值观缺乏统一性,即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只是停留在意识认知的层面而没有有效地践行于行动之上。

2.2 外部因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新事物的广泛传播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这些在给民族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眼界和创新思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目前,各个民族高校通过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及网页媒体等各种途径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是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民族高校大学生经常浏览的论坛、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上针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同时,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互动性缺乏,忽视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忽视了新媒体在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在民族高校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工作,缺乏宣传教育其应有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缺乏宣传教育其应有的舆论主阵地和教育新平台,这是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主动认知与践行的重要原因。

3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的新思路

3.1 重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民族高校大学生各方面、全过程学习抓起,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堂教育工作及教学成效,同时将教育工作从第一课堂扩散到民族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覆盖到所有受教育者的每个成长环节。从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出发,建立符合学校教育环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研团队,进而通过一批教育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育团队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报告等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践行于学习和工作中。

3.2 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

加强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了解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等,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和认知各个民族;通过讲座、讨论学习、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学习中央少数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民委相关会议精神,提高民族高校大学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水平;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的平台,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舞蹈大赛、民族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同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围绕民族地区发展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将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延伸到社会民族团结事业的各个方面。同时,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手段,使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入脑、入心、入耳。

3.3 创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育、讲座教育加强学生理论素养的学习,还要不断探索并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包括了民族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落脚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吸引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让宣传教育工作其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更具时效性和普及性。此外,在注重施教的同时,更要通过丰富的“三个倡导”主题实践活动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变单一的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进而潜移默化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发挥新媒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有作用

民族高校须占领新媒体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传统网络平台中的网站、论坛以及新媒体中的微信、微博、QQ等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形成更具广泛性和主动性的“新媒体课堂”。通过“新媒体课堂”的生动教育、互动讨论、广泛宣传可以充分调动民族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但是,高校必须重视新媒体特别是论坛、微信朋友圈的监督监管,严禁不实消息以及不良思想的宣传及传播,不间断地推送杰出校友、榜样学生等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及践行,从而为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一个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维一体”的教育新模式。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项目“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的探讨研究 ”(2015 SSZH11)

注释

①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12-24.

② 安塔林夫.多元文化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J].前沿,2014(5):39-41.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3

一、明确目标,创设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判断研究的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如:在探究“家乡的洗礼”这一主题时,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家乡近几年来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因此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活动小组的组合、研究内容的选择、具体操作步骤的确定……都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交流,而教师只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平台,其他的工作都可以由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

二、分组分工,合理安排

良好的活动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而合理组建小组、有效进行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分好组、分好工是十分关键的。在分组和分工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建小组,而且要力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对小组成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联络员、资料员以及中心发言人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小组中形成固定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小组中是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适时点拨,推波助澜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如:结组技能、活动技能、交流技能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谈话,要学会与讲话人目光对视、用肢体语言表示赞成或反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同时也会用这种方法判断别人是否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话。另外,要使学生能够相互影响,达到互动的效果,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技能,这种技能同样需要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论证方案可行性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子课题探究目标的定位既不能遥不可及又不能过于简单,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导致合作失败的因素寻找出来,让他们事先找到解决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途径,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有效激励,科学评价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4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组织胚胎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微细机构及其功能关系和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的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在该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为病理学实验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并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同行们一直探索的主题。近年来,我们在讲授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精心备课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实用型检验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授课内容重新调整,精心安排实验内容,完善实验全过程的设计;并坚持每周定期组织全体教研室人员集中备课,分析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式讲授实验课内容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切片,由于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实验课时数限制,每次试验课2学时要观察4学时理论课所讲内容的切片,以往的的实验课教学是教师先详讲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占用的课时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时间仔细观察切片。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配备了多媒体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码显微摄像等多种技术结合,教师在主控机上即可同时观察每位学生镜下画面,也可将教师或学生镜下典型的组织结构播放在所有同学电脑屏幕上;即可组织学生同步讨论,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观察切片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不但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1]。这种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 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操作技术性强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突出的特点,实验教学可验证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3.1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以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主,通过镜下观察人体正常组织结构,联系其功能来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显微镜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用的工具之一[2]。因此,我们把第一次实验课的任务定为掌握显微镜的一般构造、主要部件的功能,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规范、熟练的操作显微镜。

3.2加强镜下绘图能力的培养

绘图是我们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关键环节,实验课上我们要求学生从低倍到高倍认真观察镜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用红蓝铅笔表示组织H-E染色的颜色把镜下观察到的重点结构描绘下来,作为课堂作业上交。这样可督促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批注,并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对上一次的绘图作业做详细的针对性讲评。

4 定期开放实验室进行辅导和答疑

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较强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在实践中找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切片标本,自行观察切片,并利用互动式多媒体互相讲解,最后辅导老师答疑。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性试验教学应逐步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3]。

5 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和评分

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加强实验科课的考核与评分,主要包括显微镜基本操作技术的考核,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显微镜下某种组织细胞的辨认,绘图及实验报告的评分,实验成绩占总学科成绩的20%。实践证明,实验课的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较大,要建设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力度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境,田向春,王伟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探索.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17-18.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5

一、设计思想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目标设计)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目标体系,设计出符合目标体系要求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 ,对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发挥共同目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领作用呢?

(一)共同目标的雏形--教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微观课堂来讲,一般情况下,每一框题都有对应的、落实的具体内容标准条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清晰地表达教学活动的任务与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要既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要从知识与技能(认知要求)、过程与方法(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要求)三个方面来设计和描述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同时教师要制定具体的三维目标,如本框涉及到知识目标: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勇于与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做斗争;增强法治意识;正确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钱观。

(二)小组合作,构建共同的教学目标

具体方法是教师以课为单位,制定教材一课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每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共同目标,在上课前交给教师。教师对比自己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会发现,教师提出的目标有些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而学生提出的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不是覆盖所有的教学目标,而是有所取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形成对教学目标的共识,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通过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的进行。

二、选择生活化材料、巧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学问题设计)

(一)生活化热点材料的收集

新课标的理念导向和实施意见都共同指向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关注生活,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有与生活化的材料相结合。那又如何去收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呢?

教师要依据提前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收集材料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到报纸上去收集材料,也可以到网上收集。小组组员要明确分工,进行材料的收集、摘抄。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推荐质量高的材料。再由小组组长和课代表对小组推荐上来的材料,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筛选、比较,推荐给教师针对性强的时政材料。最后,教师根据书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对学生收集材料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评价。

(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选取了生活化的材料,然而课堂合作学习需要以有效的问题为切入点。

教师将设计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一同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生活化热点材料的收集、问题的设计,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为课堂合作创设条件。

三、小组合作交流,静动结合,多维互动(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要对课堂互动过程进行设计,小组活动设计包括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师生交流等多个环节。

当探究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让教室保持绝对的安静,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营造思考的空间,安静的环境才不会让学生有所期盼,如果教师一说话,学生可能就以为你要告诉他答案而会导致放弃独立思考。教师在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不停的启示,实际上是给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了障碍。

(一)组内讨论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各小组的成员用简要言语汇报自己的对问题情景的思考。而做学生讨论的倾听者仍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对各种观点、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答案;同时要对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作好记录,为大组间质疑作准备。

(二)组间交流

在老师的主持下(随着学生组织能力的增强,也可在学生的组织下)各小组之间对情境问题中的答案进行作答或者提出疑惑,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加强过程性评价,给予鼓励、点拨、提升。

(三)师生互动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讨论中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互动应该是多维互动,是在静的基础上的动,讨论结束以后也应该留有静的空间,让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整理。

四、知能测试达标与评价(教学评价设计)

学校组织意见范文6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还指出:“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为满足工学结合需要,补充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

一、工学结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共同点是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工学交替”。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企业、融入社会而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是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给予相应考核成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企业又为学生实习搭建很好平台。它的意义在于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来掌握,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本质要求。

(二)工学结合对兼职教师队伍的要求

要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两个特性恰恰是企业一线专业人才所特有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需要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为较好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高职院校需要聘请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指导和培养学生,使学生尽快较好的掌握岗位能力,提升未来的就业能力。教高[2006]16号文中也指出要加大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本质上讲这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在聘任、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注聘任,忽视建设

由于市场需求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的状态。由于专业设置数量多、涵盖面比较大,涉及到多种行业、多个企业,仅凭高职院校或某一个系(部)很难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缺乏对相关行业或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而且国家行业协会体制尚未健全,现有的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之间尚未建立起长期、稳固的联系,行业协会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客观上给选聘兼职教师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聘用的兼职教师,仅仅为解决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这一燃眉之急,较少的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去考虑聘用问题,缺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由于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虽然他们具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较难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较难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关注使用,忽视管理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基本上能够按照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要求,认真按时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实践教学任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各企事业单位,都是各单位的技术、管理、业务上的骨干,平时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避免不了和兼职授课的时间发生冲突,有时也会出现漏课、迟到、上课匆匆忙忙等现象的出现。由于兼职教师的身份特殊,高职院校很难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由于缺少督导的监督,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也成为了问号。

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是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带来的知识和技术都是最新的、最前沿。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授课任务的,缺乏的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发展的动态和情报,兼职教师上课后就离开院校或者就在企业上课,专职教师较难和兼职教师进行沟通,这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好机会,这也说明很多院校在专兼结合方面还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做好衔接和组织工作,不能给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经费缺乏保障

兼职教师属于学校编外人员,国家财政没有相应经费支持。学校自筹经费聘请兼职教师,给学校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规模的背景下,经费均较紧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

三、构建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办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师资力量,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兼职教师中不乏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才,他们的实践课教学贴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很受学生欢迎,并可通过他们促进学校专职教师知识的更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在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时要根据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工学结合改革进展情况,分析现有师资、预测未来师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结合专职教师队伍的状况,考虑兼职教师的专业、职称或职业资格、学历、性别和年龄,达到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使兼职教师队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真正起到充实、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作用。

(二)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

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兼职教师来源方面,建议通过主动与行业协会、企业联系来不断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高职院校各教学管理、教学主体部门可主动寻求相关专业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请他们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推荐行业内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相对较好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候选对象,以此来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还可与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等深层次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培养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实践性课程教学均聘请合作企业业务骨干担任主讲教师,对于条件成熟的合作企业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企业不断拓宽兼职教师来源。

(三)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

学校人事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教学主体部门要通过多途径、多方面了解兼职教师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等,择优确定拟聘用兼职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相关管理部门应将拟聘用兼职人员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称或职业资格、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业务水平等级、从事兼职年限、从教专业、讲授课程等信息存档,建立完整的“兼职教师信息库”,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快捷地进行检索和查询兼职教师的个人档案,有效避免聘任兼职教师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临时抱佛脚”、“拉郎配”的窘况。

(四)加强兼职教师岗前培训

尽管兼职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但欠缺教学技巧,不能很好的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聘用兼职教师时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技巧等,提高兼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授课对象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好的将丰富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创新兼职教师工作模式

对于兼职教师工作模式要进行创新,采取“1+1”的模式,即一名兼职教师安排一名专职教师合作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双方合作,互有分工,属于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要求完成的相关文字材料,如教案、教学计划进程等材料主要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协商后完成,兼职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技能传授方面,通过专、兼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可以拓宽专职教师的知识面,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直接对兼职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及时、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