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防教育范例

学校国防教育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1

首先,要破除一个认识误区,即人们总是将意见反馈或者提建议归结为外在行为或他人的行为,而自身只作为一个被动的接收体。其实不然,在众多的反馈主体中,自我也可以作为一个行为主体,而这个主体常常被忽视了。为了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工作,通常需要打造一支核心工作团队,成员大多由业界精英组成,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是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即学科建设工程的行为主体。同时,他们也是信息反馈的一个行为主体,因为他们最清楚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最具有发言权。对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行为主体而言,自我意见反馈其实就是“自省”,对已有工作的阶段总结与测评。“自省”,即“自行省察,自我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知明而行无过矣”,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更好的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核心团队阶段性的自我反馈、自省显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前一阶段工作的自我总结和测评,可以查漏补缺,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以后走不必要的弯路,并且还有助于下一步工作方向的明确。为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核心团队的自我反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紧贴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第二,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行为主体的自我反馈必须成为一种长效机制;第三,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中,坚持自我反馈要与其他渠道的意见反馈相结合,合力共同推进学科建设;第四,最重要的是,注重自我反馈成果的转化与落实,将各种好的意见和建议应用到学科建设当中。

二、重视核心团队外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反馈

在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上,核心团队虽然都是业界精英,各有所长,但是考虑到学科建设的系统复杂性,这就需要动员核心外力量,集思广益。在众多的意见反馈中,核心团队首先应该倾听业界同行的声音,因为后者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天然的、最近的基础力量,是本学科建设的间接参与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具有核心团队成员与其他各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其自身也是国防教育的从教者,熟悉学科内容,并具有一定实践建设经验;角色独特,在对本学科建设建议时,既有行业的眼光,又有旁者的视角,既可感同身受地发表意见,又可暂时脱离业内束缚提出建议。那么,如何倾听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呢,这就需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核心团队应该重视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处理好核心团队和同行的关系,即“从群众来”。团队成员不能以核心自居,轻视、排斥同行。在实践中,应将二者的关系在学科建设驾驭层次上定位为具有广泛基础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在具体的学科建设内容上定位为对等的同事关系。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同行的主观能动性,以间接参与者的角色积极投身本学科的建设,并建言献策。核心团队要主动深入同行中去倾听意见或建议,即“到群众中去”,并要贯彻到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核心队员主动深入同行间交流,获得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学科建设各个阶段的顺利推进:在学科建设筹备之初,尽可能广泛的获取众同行的意见、建议,就可以了解国防教育者对本学科建设的期望,奠定建设的大方向,确保不脱离群众基础;在中间的各个环节,倾听同行的意见或建议,既可以检验前期成果,又可以不断丰富建设内容,解决一些难题;学科初步建成后,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又有助于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反馈

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造就合格的学生。随着“以人为本”思想在普通高校贯彻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其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原先单纯的受教育者,逐渐地转化为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间接推动着各学科建设的发展。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或建议。虽然,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不大可能在一些大的系统框架性问题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在一些学科建设的子系统子内容,特别是与之直接关联的关节点上,学生还是很有解决问题的潜力的。虽然学生的意见不乏肤浅、片面甚至主观情绪化的表述,但是还是有大量中肯的、有建设性的建议,作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者,应当认真对待这些反馈。为了促进国防教育课程学科建设,建设者应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生意见反馈。高校不少教职工观念中认为,学科建设是该学科从业者和学校的职责,将作为学科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学生排除在外。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与强调互动的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其实,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拓宽建议渠道,并维护之间的良性互动,有益于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在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中,要针对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将学生的热情转化为有序的合理化建议,这就需要学科建设者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系统逻辑的特点,要尽量避开宏观方面弱势,引导学生在一些学科建设子内容的微观问题上建言献策,如课程建设中的提高教学水平问题,作为教学互动行为体之一的学生是很有发言权的。为了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建设者应将学生可行性建议尽可能地运用到学科建设当中,让其发挥功用。只有不断地落实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使之制度化,才能长久的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热情,并在彼此间良性互动中,使之不断地建言献策,这对学科建设将大有裨益。

四、尊重、倾听其他学科专家的意见或建议反馈

吸收其他学科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同样有益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资源,即学校建设顾问团和督导组,其成员由各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离退休专家等组成,“他们有较丰富管理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有较高的威望,看问题比较客观,又有权威性。”实践中,他们用心血与汗水不断滋育着学校各学科的成长。另外,这些专家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后,可以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学科建设工作,并有可能思索出一系列新的指导理论与实践方法,通过意见反馈的形式转给各学科建设人付诸实施。对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者而言,获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和尊重顾问团和督导组的工作。实践中,不少学科在职从业者将顾问团和督导组的工作误解为“挑毛病”,因害怕眼前利益受损而产生戒备心理,并对他们的工作持抵触态度,排斥其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此举等于是建设者在回避问题,逃避检验,长期以往也就相当于封闭了获取其他学科建设经验的大门。从学科建设进步的角度出发,建设者应该采取欢迎的态度,认真倾听顾问团和督导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其往往能从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出发,通过对照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要害,这是“当局者”自身现时难以办到的。因此,对于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的国防教育者而言,面对其他学科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时,不但不能闭门塞听,相反要开门迎客,广布渠道,乃至勤于登门求教。

五、结语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2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当前较多中职院校为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艺术教学场地,主要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教学过程中所需的音乐、美工以及形体等素质,但目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设施配备不足和学生练习场地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各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图书藏量较少,学生的素质难以得到真正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就业实习机会较少,很多学生难以得到充分的实习和锻炼。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上不够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重学术,课程内容重复交叉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为四大模块,各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并对其进行了细化和衍生,这导致不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学科内容过于庞杂,内容多为低水平的重复,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2.师范素养训练不足,实践能力薄弱

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由于沿袭传统的师范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和理论教学低效甚至不足的问题,现存的考试制度使学生缺乏对教学实践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薄弱。

3.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就当前学前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通识教育课程安排上,以政治、英语、体育以及计算机等必修专业为主,且多为必修课程,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的空间狭窄,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校在进行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择过程中,没有及时将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的系统设置之中。随着课程的调整,部分学校也出现了过于注重艺术技能训练的倾向。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进方法探究

1.教材调整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学校在进行专业教材的选择时,要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系统地选择教材,避免出现课程分割和重复。例如,部分学校开设教育史的同时也开设学前教育史,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重复,针对这种状况,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2.注重实践教学,改革现行的课程比例结构

教育部近年来下发的关于师范类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中明确提出增加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其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比重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教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根本,深入幼儿园进行实地教学实践应该纳入到专业素养培训之中。

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材施教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方法

一、中国画的定义及艺术价值

1.中国画的定义

(1)概述

中国画在一些词典中的释义是中国民族绘画,所以兼具历史意义和传承意义。在每个朝代的中国画里,也有以题材进行的细致的分类,如人物类、山水类和花鸟类。这些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地在绘画风格上进行延续和创新,覆盖越来越多的绘画题材。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之中,以其特有的渲染和泼彩方法、线条的使用方法、点钩染等绘画技巧独树一帜,因此,中国画主要涉及的绘画工具也是我国所特有的笔墨绢等。

(2)作品特点

根据中国画的作品特点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国画之中每一种景物的构图比例极其重要,在各要素的大小比例上,五代时期画家关仝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关山行旅图》之中,山脉这一种景物在画面之中占有三分之二的比例,其余事物都较为微小化,而在一些其他的山水画作品之中,景物的比例又会出现较为均等的现象。而在黑白和浓淡等中国画构图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相互影响之间的平衡度,又是构成画面所涉及的内容。除此以外,还有虚实对比、天地相衬、动静对比、动静结合上的构图比例差别,所以,构图比例是中国画特点之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画之中的笔墨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从笔法和墨法上的分别来看,笔法之中有点、钩等笔法技巧,而墨法之中又有积、泼等墨法技巧。笔和墨之间的关系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共同进行意境的展现。中国画之中之所以会出现生动灵活的画面,就是因为画家在作画之时对绘画艺术的理解程度不同,对事物的神态和形态的认知不同,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板块和程度不同。

2.中国画的艺术价值

(1)诗画结合产生的艺术价值

在许多中国画之中,都可以看到诗歌的存在,即画与诗是共同构成绘画作品的一部分,而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是由画与诗联动产生的,诗情画意一词也是来源于此。在诗与画共存的绘画作品之中,中国画的这一部分,往往蕴涵着非常多画家本人的审美偏好,这样的审美偏好也构成了绘画作品之中线条和色彩之间的融合与分离。绘画本身是一件将脑海中的抽象的创作想法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加入自身的审美偏好和情感的过程,而在诗与画共存的绘画作品之中,又增添了文学价值。许多画家一生都致力于在诗歌和绘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画中具有诗意,诗中也兼具画所展现的事物和观点,因此在艺术价值上更具层次性和丰富性,也有着独特的时代开拓意义。

(2)自然艺术价值

实际上,在许多的中国画作品之中,都可以看到自然的本源之美。大自然里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既定的自然规律之中发展壮大的。而在美学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自然之美。诸多画家在探讨艺术境界的提升时,也会非常重视自然之美。虽然在不同的绘画作品里可以看到不同画家的笔法和墨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笔法和墨法的差别仅限于个人风格上的差别,优秀的绘画作品并不会忽视自然之美。所以,在任何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之中,自然艺术价值都是值得人们欣赏和感受的一种元素。

(3)意象审美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画之中,画家比较注重强调绘画作品中意和象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观赏者减少对意象的“形”的注意力。中国画的画家在绘画时更加追求艺术形象美学基础,在遵守一些绘画准则的情况下,对意象的形和神进行创作,从而解析与合并意和象之间的关系。意和象之间是相互连接和共存的,同时也能够表达画家的主观认知和主观情感。在花鸟画之中,客观对象的表现和画家的主观认知,主观情感的表达,相比之下,画家的主观认知和主观情感的表达更为重要。主观感受构成了作品之中的形与神的一部分,再结合客观对象中的形与神,从而让整幅绘画作品趋于完整。而在写意画之中,画家更加注重将客观事物进行人格化,在四君子的画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所以,中国画也具有意象审美的艺术价值。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相比于小学其他学科的教育来说,是启蒙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学科,虽然美术课并非在主课的范围之内,但是在美术教育之中,仍然对教学者有着诸多的要求,而其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便是一项不能忽略的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有较高的感受力,尤其对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物有着本能的原始的好奇心,所以,小学生往往会呈现出对外界信息接收能力强的特点。同样,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不断地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引导。而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美术教育之中,开展中国画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通过不同的欣赏方法,学会欣赏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从而慢慢地培养出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更广阔的艺术欣赏视角。

2.促进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中国画教学,教师往往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笔法和墨法的研究,在传承中华民族瑰宝的前提下,指引学生吸收中国画之中的传统文化养分,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通过吸收知识与开展实践活动的结合,来促进小学生在美术创作能力上的提高,学习中国画和文学的结合方法,中国画和诗歌的结合方法,中国画和哲学的结合方法,在包容性里获得创作能力的启发。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方法研究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中国画教学上,美术教师若是想要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和学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实现双向互动。双向互动,就是指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主动性,对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都积极做出努力,在美术课堂上,也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快速完成,并主动在课后和教师就课堂内容展开讨论,进而创造出一种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

1.课堂层面

(1)将中国画与一些现下流行的漫画等方式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了对社会中的潮流文化追逐度高的问题。所以,许多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单一地讲述一些和中国画相关的知识,小学生往往会呈现出比较倦怠的状态,并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在一些名家的作品之中,画家通过绘画题材、绘画方式、意象想要传递出的一些个人审美观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还是较为复杂。各项数据调查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便是漫画,其中既包括一些日本和欧美地区的漫画作品,也包括一些我国的本土漫画作品,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将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中国本土的漫画作品、日本和欧美地区的漫画作品进行对比,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艺术价值以及观赏价值。不过,教师在介绍中国画绘画作品的时候,除了绘画作品本身的讲解以外,还需要对画家个人生平进行讲解,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和绘画作品本身的学习要点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提高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度。除此以外,每节课后,教师也同样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对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2)创造互动情境,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丰富的图片、美观的PPT、优质的视频、高质量的音频,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素材。小学的学生每天面对的教学资料,大部分都属于文字型的教学资料,所以在面对图片型和影像型的教学资料时,往往会产生更高的关注度。例如,教师在讲授一些名家名画的内容时,也可以通过PPT的方式更生动地展示画家的创作经历、生平经历,同时也可以在PPT的页面里插入这节课所要讲述的相关作品图片。

(3)融入诸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笔墨纸砚,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真正掌握笔墨纸砚的运用方法,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会调制不同颜色的墨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国画绘画技巧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正确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将详细进行论述。在握笔训练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中国画的主要画笔工具是毛笔,介绍不同品种的毛笔,并提倡用软质的毛笔进行绘画,并且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明确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什么,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训练。在蘸墨能力上,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对学生讲述蘸墨能力的不同,会导致的不同结果。一些提前在中国画兴趣班之中学习过蘸墨技巧的小学生,往往可以在课堂上快速地完成美术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一些从未接触过中国画绘画的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蘸墨不均匀的现象,在蘸墨过多或蘸墨过少的时候,都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需要着重训练学生在蘸墨方面的能力,毛笔上蘸墨的量便决定了绘画作品之中浓、淡、焦的变化。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三层颜色,学会辨别这三层颜色,并在心中有比较直观的印象,接下来再去传授学生的蘸墨技巧。

2.课后层面

(1)设计分层作业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之后,各位教育工作者便有了新的时代责任:践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更要关注人。在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中,也有着关于分层设计作业的教育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工作者需明白,教育不分对象,也应当从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层设计作业也并非是在“双减”政策的开展下例行公事和完成任务,而是真正改变自己一部分的教育理念。在开始分层设计作业的活动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单边交流和单向灌输,而在分层设计作业活动开始后,这样的状况往往能够得到改善,变为双边交流,互相加深对对方心理需求的理解。所以,教师应当自愿、自发地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加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作业的分层设计上,一般是对具体的某一课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所以,课本中各篇目的内容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分层设计上,一定要注重系统性的规划思维。在小学中国画课程之中,每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技巧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需要尽量兼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时,对班里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绘画能力进行区分,分批次地布置作业。只有将单篇的内容放进单元之中,才不会割裂各篇的内容,作业的分层设计才能拥有更高的稳定性。

(2)数量合适,同时兼顾教学难度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他们表现出了好奇心强,在信息化时代容易受到互联网干扰的特点,所以应当结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特性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中国画学习课程作业时,应当对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规划,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进展略快、数量略多的作业,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进展略慢、数量略少的作业,例如,在中国画的初步教学阶段之中,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模仿绘画风格进行作画的作业,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了解画家核心绘画思想的作业。当学生的学龄处在增长的过程中时,教学工作者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对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路进行创新。

四、总结

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人生后续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学生课业压力大,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美术教育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学生的美术思维,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中国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之中,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中国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自发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注意力,完成对学生更高水平的审美能力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郑健.作业评价:把舞台还给学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6(06).

[2]李翡斐.浅议美术欣赏的认识[J].才智,2019(02).

[3]王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0(14).

[4]顾雯.“对话”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J].教师,2020(36).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方法;教学效果;策略探讨;优化路径

随着初中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推进,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从传统的理论性、应试性转为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成为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方向。如何结合学生喜好和课堂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策略,从而有效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发展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是值得当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将以初中音乐课堂为基点,分析和探讨初中音乐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广泛普及,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教学领域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苏少版初中音乐《亚非拉掠影》一单元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初中生阅历较浅,缺乏机会体验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风土人情,对这些地区的音乐了解自然甚少。教师在开展本单元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亚非拉地区的小短片和歌曲,在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为学生塑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如呈现出打鼓的非洲人民、跳探戈舞的拉丁美洲人民和拉小提琴的印度人民等情境,拉近学生与音乐知识的距离。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作为画面的背景音进行播放,从而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音乐知识不再单纯停留在纸质课本上,而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歌曲的风格与魅力,更好地感悟音乐情感,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注重情感教学,提高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的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硬性的音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在初中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与教学实际,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少版初中音乐《故乡歌谣》一单元中,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歌曲基调和情感的基础上,将情感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体味和领悟歌曲的思想感情。如在《念故乡》《弯弯的月亮》等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情感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现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加深对歌曲本身的理解,拉近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这些歌曲的纯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学习歌曲的演唱,更好地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还可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故乡或者对故乡的印象,从而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联结,让学生切实产生情感共鸣……初中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提升情感感知能力。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音乐本身的学习和感悟之中,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从而有效培养综合音乐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采用对比教学,培育音乐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歌曲教学孤立化,而应充分建立起不同国家、不同派系、不同主题或不同风格歌曲间的联系,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知不同音乐的区别和共同魅力,培育学生更高层次的音乐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将《草原情曲》与《丝路驼铃》两个章节的音乐内容联结起来,让学生对比和感悟两个单元的歌曲之间的词曲创作、音乐旋律、主题色彩、演奏技巧和整体风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的能力,感悟不同风格音乐之间的魅力;可以将《欧美揽胜》与《中国龙吟》两个单元的歌曲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中聆听欧美乐曲和中国音乐,感受中外音乐的差异,找寻不同文化间的共鸣,从而体悟中外文化间的魅力,产生“中西合璧”的教学效果;还可在《村寨踏歌》中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间的音乐风格,加深对少数民族乐曲的理解......总之,对比教学的维度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不同音乐之间的比较和联系,可以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单调、孤立的状况,并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水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展开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讲授和歌曲技巧的训练上,课堂形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贴合所教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曲坛音韵》单元中,涉及苏州评弹、东北二人转、京韵大鼓等不同的音乐传统表现形式。教师在单元结束之后,可以结合单元末的“爱乐驿站”活动,举办“我是小小曲艺家”课堂小比赛,让学生根据所学曲艺知识,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表演。学生可不拘于课堂所学的形式,选用自己感兴趣的任意音乐形式进行演唱或表演,如陕北说书、扬州清音或牌子曲等多种方式。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课堂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拓展课外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贴近现实生活,鼓励课外体验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由此看来,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音乐教学,恐怕还难以达到预期的音乐素养培养目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接触音乐和探索音乐,不将学习局限和束缚在课内。例如,苏少版《奥运之声》一单元是关于奥运的音乐。在完成本章节的常规教学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以下互动:你看过奥运会比赛吗?你听过关于奥运的歌曲吗?说说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在互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体验的小任务,如在网上查询搜集关于奥运的歌曲和音乐,并对比不同音乐之间的风格和情感等。通过问题的设置和任务的布置,可以拉近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自主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和课堂知识的延伸。

六、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想有效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学会观察和总结当前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归纳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和摸索。以上便是本文对初中音乐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谭志琴.初中音乐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9.

[2]余世卫.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与优化探究[J].黄河之声,2019.

[3]李建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8(23):88.

[4]孙琳琳.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6):210.

[5]孙玲飞.重视音乐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究[J].成才之路,2019(4):85.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5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国防教育渗透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升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意识建构,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鲜明的教育性,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挖掘课程能够涉及的国防教育因素,把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国家和国防联系起来,从小树立国防意识。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重温历史,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屈辱与苦难,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历史问题和对各方面历史的议论与判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段历史产生的缘由,通过探究与讨论,让学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人民军队的强大、国防科技的兴盛和国防意识的增强,才能筑起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教师还要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如何为壮大我国的国防作贡献,使报国之志上升为卫国之行,坚定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与强大国防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在音乐教学中的国防教育渗透

音乐是一门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学科,它借助倾听、歌唱和表演启发学生获得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音乐教学特有的灵活而不失之零散、安静,不失之呆板、紧张,不失之抑闷、愉快,不失之松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消除任何恐惧心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要充分利用音乐的情感特征,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国防意识的圣境。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一位教师先给学生放映了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英勇抗击日寇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从动感影片和激昂的乐曲中感悟先辈们誓死抵御外辱的冲天豪气。在这类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对国防的新认识、对军队的新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崇军尚武的感情。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利用微课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452;石家庄铁道大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大班口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石铁大校教{2014}110号。

【摘要】

英语教育界的一个共识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将重心转移到英语听说教学上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要求提高的需要。但是目前,公外英语教学受制于学生班容量的影响,很难做到实施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随着新兴教学技术的不断运用,网络环境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以网络及其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也越来越多的为广大英语教师所使用,本文探索网络环境下以微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口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的教学。口语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表达的语言,它的交互性比书面语强,而且口语比书面语更依靠交际时的特定场景。[1]然而当前的大班授课形式无法满足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背景,坐在大教室后面的学生很可能因为教师不能及时照顾到而降低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口语教学的效果。为了有效组织大班口语教学提高大班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笔者尝试了如下教学方法与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利用微课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微课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手段,微课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微视频,就一个知识点进行录制和讲解,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微视频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知识要点,也就是说学生对原本课上学习的知识点提前到课前来学习,课上进行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就把大学英语学习的环节向前提升了一步,这样教师在课上可以不必讲解繁琐的知识点,而只进一步讲解学生通过自学不能明白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上,为学生的开口表达创造更好的机会与条件。一节课的时间长度一般是50分钟,如果教师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点上,那么剩余的让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就不多了。而使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的环节或者进行就学生自学的内容深入讨论的环节。微课的知识点的选择一定要科学有效,不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比较熟悉的主题,应该是学生自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完微课之后才能有收获。在微课视频上最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习题和思考题,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答上来,可以留到课上的互动环节,通过与同学或者教师的互动讨论来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收获,从而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所以应用微课教学相当于将大学英语教学往前提升了一步,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大学英语的大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广大英语教师要积极推广这一有效方法,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就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点花费时间,并且微课视频也可以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在微课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到课堂上就某些知识点进行讲解,提出疑问,教师进行统一的解答,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他们思维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的获得是他们亲身参与进来的,可以给他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有效果。

2.采用分组教学法进行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

相对只有20——30名学生的正常小班教学来说,大班英语口语教学最明显的问题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口语的机会相对少,如果没人1分钟的发言时间,那么全班都说下来,也需要70多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甚至有的不积极主动的同学几节课也没有主动获得过一次发言机会。为了增加口语练习的机会,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依据班容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中4——6人为宜,教师可以中课堂上组织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建立qq学习群,督促全组的学习。教师可以中在课堂上或者qq群中给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学习形式可采用小组内讨论或小组间辩论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互相取长补短。[2]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个发言人代表全组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其他成员补充,组内同学轮流做发言人,这样学生们就会获得机会开口说英语,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时间。当进行小组内讨论或者辩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在讲台上站着无所事事,而是既要亲自参与小组讨论又要对小组讨论进行监控,及时给予帮助并保证讨论正常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的小组间来回走动,对口语表达遇到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当然,从提高口语表达的角度出发,仅靠课堂上的一周两次练习时间还是不够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宿舍为单位,每天固定的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说英语,做一些小组讨论,也可以依据建立的qq群进行英语会话练习,题目可以是学生们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等事情或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将讨论过程及主要内容记录下来,教师定期检查。或者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编排英语短剧,这样,口语表达就能放在一个情景中来进行了,从而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②使用上述口语练习的方法,就能大大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也使得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不得不参与进来,从而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在与同伴的共同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设计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目前的英语教学已将英语口语的提升放在了重要位置,Nunan认为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如能够参与到这门外语的使用中,融入到这门外语的使用环境中,对学生外语学习的提高尤为重要。目前大班英语教学的一大难关之一就是教师不能有效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调动,充分让每位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及其互动交流法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法是将每位学生分到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中,全班共分为大概6——8个小组,每组6人,这样有利于他们的交流,每组创建自己的q群。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分配组内讨论话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后进行讨论。每次讨论都选定发言人进行小组总结,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发言人,每个组员都要在组内发言。英语的互动教学法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英语课堂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应该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只是起一种主导作用。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讲解所占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缺乏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也缺少练习的机会。而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听老师讲出来的。[3]以学生为语言实践中心和主体能让学生完成从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转化。最近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不断表明,就口语发展而言,课堂互动式非常必要的,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从一个主宰者变为一个组织者,多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高等学校班容量大,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大班英语的英语口语教学时不可避免的,所以,广大英语教师要着力解决好目前英语课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以微课教学为基础实践新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与移动终端,尝试分组教学法与互动教学法,就能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英语口语人才。

作者:张云岗 陈志新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7

 

高校体育是连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当前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教育的思想正在普及,体育教学应该朝着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体育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对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分析。自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把体育教学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形式单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时间一般设定为两年,教学内容包括排球、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学理论内容包括体育锻炼方法、体育竞赛规则、体育运动技术及体育卫生保健等,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整体教学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对体育教学的忽视目前,体育教学在部分高校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的工作热情锐减。高校体育教学队伍呈现出优秀人才匮乏和现有人员过剩的现象,一方面当前急需的人才引进困难,原有人才流失严重,造成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另一方面现有人员过剩造成富余人员流动困难,并且评估机制缺乏合理性,人才无法合理优化和配置。   (三)体育理论教学滞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理论知识传授所占的比例,单纯强调提高学生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观念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深入,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导致观念滞后。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技能起着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缺乏理论知识势必会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   二、体育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体育大词典》中对体育的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灯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的本质是强身健体,因此,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身体结构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质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掌握体育竞赛技能、体育运动习惯和培养正确的体育观念的关键时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实现国富民强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学要以定义为发展前提,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忘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确定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身体健康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锻炼。体育教学改革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他们不仅在学校,而且进入社会后都保持健身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把其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教育目标,将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体育教学改革要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多样化的需求,活跃了教学气氛。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日益成熟,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的时期,他们有着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较强烈的独立意识,教学过程中主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对体育教学存在较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渴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他们不仅要求掌握体育技能和技术,还要求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对身心健康的渴望。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竞争的加剧,使人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大学生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学业需要,也是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对体育娱乐的渴望。娱乐本身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为了愉悦身心。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成为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高校体育除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培养健康意识,并掌握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生命的延续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国防教育范文8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人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犹如一贴兴奋剂,可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和兴趣,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导入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好的导入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进行作好开路先锋。例如: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音乐、录像、VCD等手段导人教学的直观导入法,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为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音乐融入到教学中去的音乐导入法既实现了课堂导入,又使学生在欣赏优美乐曲的同时轻松地学到不少音乐的语文词汇,同时,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故事情境导人法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故事或学生亲身经历的日常小事来导入新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便于课文的掌握,运用讨论形式导入课文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开口说语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二.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注重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利用观察、体验探索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教学方法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首先,教学有法。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形式,从实施素质教育自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问答式、讨论式、互动式及任务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其次,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