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及提升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及提升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通过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运用2007-2017届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数据,测算出毕业生论文质量得分。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逻辑思维能力;通识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检验。尽管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学校相关制度缺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1]。总的来说,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主观重视不够[3]、答辩过程流于形式、学校监管不到位等[4]。为此应该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5],重新构建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监管和管理系统[6],从多维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7],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有文献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以及提升的措施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尚未触及问题的要害和核心。因此,本文拟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试图丰富现有文献。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为了改变现有文献大多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评价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客观地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程度。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三个原则,在综合刘倩、董芳、于瑞卿[8]以及王红梅、李宏伟[9]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包含选题质量、写作质量、综合能力和答辩质量四个一级指标;选题的科学性、选题的难度、论文内容、论文结构、论文格式、研究能力、技术能力、个人陈述、回答问题九个二级指标;前沿性(X1)、实用价值(X2)、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X3)、难易程度(X4)、工作量的大小(X5)、选题范围的大小(X6)、基础知识的运用(X7)、语言表达(X8)、创新程度(X9)、结构是否具有逻辑性(X10)、结构是否完整(X11)、写作框架是否合理(X12)、格式规范性(X13)、排版的美观性(X14)、研究方案的设计(X15)、研究方法的选取(X16)、查阅文献能力(X17)、外文文献使用能力(X18)、计算机操作能力(X19)、思路清晰度(X20)、内容熟练程度(X21)、表达流畅程度(X22)、是否切中要害(X23)、问题剖析准确度(X24)以及基本功扎实(X25),二十五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与测度方法选择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07-2017届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系、投资学系和国民经济管理学系的297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各指标的分值由8名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打分,再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在确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信息论中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测算论文质量。具体步骤仿照李刚、陆贝贝的思路进行[10]。

(三)测算结果及评价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对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7-2017届297名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测算出毕业生论文质量得分。可以发现,毕业论文质量总体不高,呈现出“V型”变化规律,即2007-2014年间毕业论文得分呈现出下降、而后开始上升的变化趋势。呈现出“V型”规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2003-2010年间由于学校招生规模扩招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2003年和2010年入学的学生分别在2007年和2014年毕业),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从2011年开始,安徽财经大学进入一本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改善,到2015年毕业时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或受制于某些具体原因。从回归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指标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均为正向,其中影响作用最大的为X6,这可能是因为选题一般发生在论文写作的起始阶段,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比较重视,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总体较好。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识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通识教育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

通识教育是一种源自欧洲的大学教育理念,中国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引入并实施通识教育[11]。到目前为止,虽然通识教育在中国已经实施了近30年,但是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还远未触及通识教育的根本精神[12]。正如美国学者所说的那样,“对中国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异域文化当中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因此不加变动地全部照搬到中国是很难成功的”[13]。而且学生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看作是相互排斥的,认为通识课程就是公选课、人文课,忽视了通识课程的教与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就事论事,缺乏运用基础理论分析研究对象的环节,使得论文无深度、无广度。通识教育不成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14],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制订科学的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学生了解除了自己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或常识性知识,以便能从较为开阔的视角,甚至是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思维方式。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来完成[15]。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来设置,每门通识课程之间还要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间的衔接,使得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之后,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通识教育目标定位“有的放矢”,课程设置“合理有序”,在经过有效的通识教育和良好的专业训练之后,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会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二是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后工业化社会,大学通识教育的能力培养应该更加侧重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鉴别能力等[16]。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够列出更加合理的写作框架,对研究对象的论述更具逻辑性,避免以偏概全、顾此失彼的逻辑错误的出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各门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毕业论文中,增加毕业论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样地,提升本科生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参考文献进行合理取舍,以及对有关专家学者所提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地接受或质疑,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和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利用学校安排的有关通识课程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布置课程论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这些活动可以就一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也可以对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综合体现为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不同侧面、各个组成要素以及属性的认知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由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丰富的知识及技能等要素共同构成[17]。通过通识教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培养模式,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培养理念,并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后,就会提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能力,从而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作者:李刚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